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防范

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防范
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防范

检测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防范

风险分析风险及其危害

所谓风险,指的是损失和危害发生的可能性,是结果与期望的可能偏离。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报告具有公证作用,其检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被检产品的销售及其生产或经销企业的运作。如果将不合格产品判为合格,可能对社会造成影响,甚至给国家的国际形象带来负面影响;反之,如果将合格的产品判为不合格,可能会给生产或销售带来经济和形象上的损失。不准确的检测结论会给相关行政执法部门有效执法带来麻烦,从而使

实验室公信力受损、承担连带法律责任,甚至连带经济责任。

产生风险的原因

1.资质问题

按照《计量法》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可靠性考核合格”,即检测实验室必须具备CMA“计量认证资质”。另外,取得CNAS认可证书也是体现检验报告有效性及其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依据。

1)实验室资质。如果检测实验室还没有取得CMA认证或经过CNAS评审认可,或者认证认可证书已过有效期,则其检验报告是不合法,检测结果也不可靠。

2)业务范围。CMA认证和CNAS认可证书的附件都给出了“检测能力范围”,这也是检测实验室的业务范围。如果跨范围开展业务,工作质量没有保障,实验室也存在风险。

3)人员资质。在实验室重要岗位工作的人员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其中最重要的是授权签字人的资质。如果检验报告签发人不是授权签字人,

或者超范围签发,则实验室存在风险。

2.质量问题

如果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或者不能严格按照相关管理标准要求开展日常质量管理活动,制样、留样、环境条件、仪器设备计量、检测

操作、标准方法选择等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给实验室带来风险。

3.利益问题

ISO/IEC17025标准要求“有措施保证……不受任何对工作质量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对检测实验室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如果没有坚持原则,只从业务发展和利益

上考量,盲目追求“客户满意”,一味迁就委托方,则会给实验室带来极

大的风险。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操作方法很多。对检测实验室来说,定性分析方法较为简便可行,可方便找出面临的风险及其影响,以及目前安全水平与安全需求之间的差距。

定性分析方法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往往需要凭借分析者的经验和直觉,或者相关标准和惯例,为风险管理诸要素(威胁的可能性,弱点被利用的容

易度,现有控制措施的效力等)的大小或高低程度定性分级。

风险等级管理

针对拟受理的业务类型,识别所要承担的责任,分析可能诱发质量风险的因素,分析不同风险可能的损失和危害程度,评估本实验室可能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风险管理等级,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合同评审,提高

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3规避风险的措施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实验室可建立风险预警、质量事故、失控原因分析、有效应对、改进措施的信息集中通报制度,提高反应和应对能力。通过增加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设立风险分析岗位,明确岗位责任,加强风险信息收集,实施风险分析。根据自身的机构性质、职能、能力、条件,对可能导致风险损失和危害的诱因、形式、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性的识别和分析,将风险预防管理措施有效性纳入管理评审,促进实验室质量风险

管理能力的提高,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

开展风险管理的培训和考核

适时开展风险管理的培训和考核。结合实验室质量管理内部审核、外部评审以及客户反馈发现的问题,结合环境条件、任务、人员、设备、标准、方法、业务形式、质量管理体系的变化,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风险分析,提高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有效性。并适时开展风险管理的培训和考核,尤其是对检务、质量监督以及报告/证书签发等岗位开展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危机应对理论、方法以及岗位责任的培训,不断提高实验室全体人员的质

量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强化合同评审

合同评审是防范实验室风险的第一道防线,有效风险评审可以避免“病从口入”。对高风险的业务合同,其评审应由实验室管理层组织实施,除

了对样品、检测项目、检测要求等进行评审外,重点应评审实验室满足委

托目的的能力及其存在的风险。

合理制订免责条款

免责条款用以预防检测报告被有意或无意误用而给实验室带来的风险。ISO/IEC17025标准中有关“本报告检测结果仅对所送的样品负责”、“未经本实验室书面同意,不得部分复制(全文复制除外)本检测报告”等,都属于免责条款。针对不同的检测业务,检测报告中包含的意见和解释还可以包括:

———关于结果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声明的意见;

———合同要求的履行;

———如何使用结果的建议;

———用于改进的指导。

建立风险危机应对机制

实验室应制订危机管理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立即启动,迅速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评估其影响程度,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危机,并采取有力措施隔绝危机,合理确定应急防范的范围,避免危机事件之间产生传导效应,避免危机深度发展,有效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害。危机应对结束后,及时总结,深层次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总结分析危机应

急处置经验教训,实施预防措施。

相关问题讨论

1)重点关注:对于重点岗位、正在培训的人员、新方法、新项目、或新业务类型以及业务分包等,实验室应重点关注,进行风险识别,确定风险管理等级。对于高风险的检测业务,制订工作方案,强化流程监控,签发检测报告/证书时应重点审核。

2)客户识别:对于新增加的委托方,实验室要对其身份进行识别,了解其送样检测的目的,加强合同评审,制定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病从口入”。

3)记录保存:对于新的、复杂的检测任务,尤其是涉及争议、打官司的委托业务,在合同评审时,特别对实验室的资质范围、业务能力等要重点评估,相关评估记录都应完整保存;在合同执行期间,与客户之间进行的关

于客户要求或工作结果的相关讨论记录都应保存。

结语

风险隐患是社会生活和市场运作的客观现象,任何工作都存在或大或小的风险。检测实验室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必须时时评估和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对自身质量管理体系和控制过程的薄弱环节进行风险分析,识别可能导致质量失控的关键与薄弱环节,分析不同风险的损失和危害程度,以及可能诱发质量风险的原

因和因素,评估本实验室可能的风险承受能力。通过持续改进认知和管理水平,以最小的管理成本,最大可能地消除潜在隐患,最大可能地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最大可能地降低风险损失和危害程度。

仅为分享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 1.目的 建立并维持程序以鉴别与评估所有作业或活动的安全卫生风险,并对鉴别出的安全卫生风险以登录和区分,列出重点和优先次序,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对风险加以控制。 2.范围 一切具安全卫生风险的作业或活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尘毒、噪声、触电、腐蚀、燃烧、爆炸、打击、坠落、碰撞、铰辗、刺割等危险因素,以及可能的对供应商的要求。 3.权责 由安全主任会同各部门安全负责人定期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整改措施; 各部门相关人员给予协助、配合; 相关部门负责落实预防整改措施; 安全主任对各项预防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评核其有效性; 社会责任委员会进行稽查,并对不符项提出整改要求。 4.程序 4.1成立鉴别与评估小组 4.1.1安全卫生风险的鉴别与评估由社会责任及安全卫生管理代理人负责。 4.1.2成立由社委会、该作业或活动的部门主管、直接参加人或代表组成的安全 卫生风险鉴别与评估小组。 4.1.3小组成员需对该作业或活动有深入的认识或经验,以及具备对风险和作业 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4.1.4对具重大风险和影响者,如公司内部缺乏合适的分析评估人员时,需聘请 或咨询外部有关专业人士。 4.2确定鉴别与评估风险的准则

4.2.1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鉴别与评估风险的准则。 4.2.2安全卫生风险不仅针对人员健康伤害,也包括造成生产、财产损失及环境 冲击。 4.2.3在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的过程中,须考量下列各相关项: a.化学性危害,包括吸入、皮肤吸收、误食或错误注射有毒害之烟雾、蒸 气、液体、粘液等。 b.物理及机械性危害包括噪声、振动、辐射、温度、压力、雷射、微波、紫 外线、坠落、撞击、机具切割、夹、卷等。 c.生物性危害,包括病毒、细菌、原生虫、昆虫等。 d.人体工学性危害,包括疲劳、作息周期的影响、超时工作的负荷、单调重 复性的工作、在固定的速率中工作、精神性和其他的压力。 4.2.4在执行鉴别与评估安全卫生风险时,必须考虑下列事项所导致的不利情 况: a.正常操作条件。 b.异常操作条件,包括停、开车的情形。 c.突发事件、意外事件以及潜在的紧急状况。 d.过去、现在以及规划的活动。 4.3先期安全卫生审查 4.3.1审查的目的,在于涵盖所有的安全卫生风险,了解公司安全卫生状况,以 做为建立安全卫生管理系统的基础,同时提供明确的数据与结果,作为日后持续改善安全卫生绩效的基准。 4.3.2审查必须涵盖五类关键课题: a.法令规章之要求事项。 b.重大安全卫生风险之鉴别。 c.所有现行社会责任及安全卫生管理措施与程序之检视。 d.以往突发事件调查结果回馈之评估。 e.利害相关者(员工、工会等)之观点。 4.4鉴别与评估的方法

质量部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质量控制实验室风险评估 1.概述 成都恒瑞制药有限公司位于成都市高新区西部园区百草路18号。作为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至关重要, 实验室涉及到成品、原料、辅料、化工原料、包装材料、工艺用水、中间产品等的质量检验等。质量部实验室分为三个组,分别为仪器组、化测组、生测组。为进一步提高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发现并尽可能消除一些潜在的风险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威胁,质量部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开展了对实验室的风险分析。 2. 评估目的 消除实验室存在的风险。 3. 评估范围 目前公司口服固体制剂分为片剂和硬胶囊剂,正常生产的片剂有17个,硬胶囊剂有4个。 所以此次主要评估片剂的工艺。 4.评估标准 应用失败模式效果分析,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标准,根据评估

说明: ●严重性 ◆可忽略(1级) 无影响或对生产线造成很小破坏,对产品有微小影响,可能会引起该批或该批一部分损失或小的返工,很少有顾客发现缺陷。 ◆微小(2级) 对生产线造成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较小影响,可能引起目前批的损失,很多顾客可能会发现缺陷。 ◆中等(3级) 造成生产线的较小破坏,对产品造成中等影响,可能会造成目前批损失,还会影响本班次后续批次,顾客感觉不方便。 ◆严重(4级) 造成生产线极大破坏,对产品有高的影响,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或造成产品全部报废,且严重影响产品供应,可能会导致顾客不满意,但无人员死亡。 ◆毁灭性(5级) 影响操作人员和机器安全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极其严重的失败模式,对产品有严重影响,可能会持续几周、几个月,会严重影响到整个连续生产的所有后 续批次,需要较高的成本才能消除影响。 ●可能性 ◆频繁(5级) 事故频频发生,几乎每次都有可能,控制措施不到位 ◆很可能(4级) 1年发生1次或多次,不会感到意外 ◆可能(3级): 1~5年发生1次,事件可能发生,控制措施可能被破坏 ◆偶尔(2级) 5~10年发生1次,事件发生概率非常低,但可预见 ◆罕见(1级)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教程文件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 1.1 感染 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 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可无临床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 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 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

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 防范对策 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 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1次,使用后终末消毒。各种穿刺、置管、吸痰应遵守无菌原则。医务人员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是进入新生儿室的人员一律要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帽子,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感染性疾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配备足够的手消毒设施,以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2.2 新生儿意外损伤的防范 ①静脉外渗:输液时加强巡视,静脉注射部位尽量选择在四肢,尽量选择使用留置较长的导管,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损伤或感染,要求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若外渗应停止输液,拔掉留置针,局部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②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受压过久。新生儿置远红外线抢救台,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烫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特别留意耳后、皮肤皱褶处及臀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对已发生尿布性皮炎的患儿,应暴露出臀部,保持干燥,局部可涂红臀软膏。在照蓝光前套好小手套,以防婴儿指甲抓破皮肤,眼睛用黑眼罩遮挡,并妥善固定。确保眼罩不会脱落,完全遮住眼睛,又不会堵住鼻孔。睾丸受损尽可能选用小号一次性尿裤遮盖会阴部防止睾丸受损,但也要注意充分暴露皮肤,以免影响光疗效果[4]。 2.3 勤巡视,勤观察 胃食管反流出现以喂奶后1 h居多,也可发生于睡眠仰卧位及空腹。①体位疗法:可用30°倾斜的床上俯卧位或50°仰卧。②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变化,及早发现呼吸暂停,必要时予心电、氧饱和度监护,床旁备好吸引器、氧源和复苏囊。一旦发生呼吸暂停,立即取头低侧卧、拍背刺激后在大流量氧气冲吸口鼻下,迅速用吸引器吸净呕吐物和分泌物,同时予持续氧饱和度监测,吸引后无好转

企业建立岗位廉政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

企业建立岗位廉政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初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开展“明确岗位职责、找准廉政风险、增强廉政意识、制定防范措施”主题活动,笔者根据相关政策要求,特就企业建立岗位廉政风险评估和防范体系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岗位廉政风险评估防范体系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post incorrupt government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system guangzhou city highway engineering company guo chongyua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punishing and preventing corruption in 2008 - 2012 work plan”carry out”clear job responsibilities, identify the incorrupt government risk,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make be on guard measure” theme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policy requirements, special enterprise post incorrupt government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system to do preliminary discuss. key words: post incorrupt government risk assessment and prevention system 一、指导思想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实验室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程序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 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 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新生儿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护理风险 1.1 感染 新生儿科危重病人多,加上新生儿自身免疫力低下,早产儿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建立静脉通道等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病房结构和设置不合理、通风不良、消毒不到位、床位之间距离较小、不同疾病患儿混住造成易感人群的高度密集。另外医务人员的手在传播病原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 1.2 损伤 由于早产儿皮肤薄嫩,易发生皮肤压伤性红臀。输液时高浓度液体对血管及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刺激以及外渗致使局部皮肤坏死。洗胃、洗澡时水温过高引起烫伤、使用热水袋烫伤、坠床等各类损伤及意外。足月儿指甲过长自行抓伤,蓝光照射时眼罩脱落。吸氧不当造成的失明、氧中毒、肺不张、呼吸抑制,因称重、沐浴、摄片、吸痰等使患儿脱离氧环境导致难以逆转的低氧,严重可引起脑损害。辐射床应用不规范引起烫伤或复温效果不佳。 1.3 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主要症状是呕吐,但是大部分患儿(特别是早产儿)可无临床呕吐症状,表现为反射性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甚至猝死,临床上对这种“寂静型”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高度重视。 1.4 护理记录不周 护理记录不及时、漏记、记错、用词不严谨。 1.5 交接班不完善 交接内容不全,重点不明确。 1.6 其他

调换床位、输错液体、新生儿被偷窃。新生儿肢体小、外貌特征非常相似、手条及脚条及易脱落,在沐浴、外出检查、入出院时调错婴儿,入院时写错手条,出院时抱错婴儿等。 2 防范对策 2.1 增强患儿的抵抗力,实行保护性隔离 做好病区的清洁卫生工作,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与监测,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各项生物学指标符合要求。工作人员必做好新生儿室的物品管理,床单布类天天更换,奶具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洗、高压消毒,患儿的用物要求一人一用并要求经过消毒后使用,尤其应留意对暖箱、蓝光箱、呼吸气囊、呼吸机管路等的消毒,每周更换暖箱1次,使用后终末消毒。各种穿刺、置管、吸痰应遵守无菌原则。医务人员应自觉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是进入新生儿室的人员一律要洗手、更衣、换鞋、戴口罩和帽子,工作人员应定期健康体检,必须无传染、感染性疾病。严格执行探视制度,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配备足够的手消毒设施,以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2.2 新生儿意外损伤的防范 ①静脉外渗:输液时加强巡视,静脉注射部位尽量选择在四肢,尽量选择使用留置较长的导管,避免反复穿刺造成损伤或感染,要求护士严格无菌操作。若外渗应停止输液,拔掉留置针,局部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②各种仪器探头应定时更换部位,避免局部受压过久。新生儿置远红外线抢救台,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避免烫伤。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特别留意耳后、皮肤皱褶处及臀部的清洁卫生。勤换尿布,对已发生尿布性皮炎的患儿,应暴露出臀部,保持干燥,局部可涂红臀软膏。在照蓝光前套好小手套,以防婴儿指甲抓破皮肤,眼睛用黑眼罩遮挡,并妥善固定。确保眼罩不会脱落,完全遮住眼睛,又不会堵住鼻孔。睾丸受损尽可能选用小号一次性尿裤遮盖会阴部防止睾丸受损,但也要注意充分暴露皮肤,以免影响光疗效果[4]。 2.3 勤巡视,勤观察 胃食管反流出现以喂奶后1 h居多,也可发生于睡眠仰卧位及空腹。①体位疗法:可用30°倾斜的床上俯卧位或50°仰卧。②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心率变化,及早发现呼吸暂停,必要时予心电、氧饱和度监护,床旁备好吸引器、氧源和复苏囊。一旦发生呼吸暂停,立即取头低侧卧、拍背刺激后在大流量氧气冲吸口鼻下,迅速用吸引器吸净呕吐物和分泌物,同时予持续氧饱和度监测,吸引后无好转

双重预防体系风险评价制度及准则

风险评价制度及准则 淄博凯旋门业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0日

风险评价制度及准则 一、风险评价的目的 对存在的危险危害进行辨识,对风险进行评价,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确定重大风险,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以便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实现安全生产。 二、风险评价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风险评价选用的评价方法 1、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和工作危害分析法 2、评价方法简介 安全评价方法(SCL)简介 安全检查表法(SAFETU CHECK LIST简称SCL)是系统安全工作中的一种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弹性很大,即可用于简单的快速分析,也可用于更深层次的分析,它是识别已知危险的有效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 从作业活动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 3、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估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等。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 ——活动或操作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 ——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各部门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SCL)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日常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 四、风险评价准则 5、安全风险评价准则的确定:1)安全风险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 2)评价准则制定的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准则: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表 取值标准 5 现场无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无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风险评估的18个要点 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需要按照下列内容进行评估: 1)化学、物理、生物等风险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过往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等; 2)与实验室本身或相关实验室已发生的事故分析;借鉴过往和其他实验室的案例; 3)实验室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和可能涉及的人员(如:合同方人员)的活动;实验室的活动,例如检测活动,采购,清洗器皿等都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和这些活动相关的人员都要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 4)设施、设备等相关的风险;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风险需要评估,包括设备本身的风险,和可能造成的风险; 5)适用时,实验动物相关的风险;某些实验室会涉及到实验动物; 6)人员相关的风险;比如人员的身体状况、能力、可能影响工作的压力等;7)意外事件、事故带来的风险; 8)被误用和恶意使用的风险; 9)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性,识别风险的范围,性质和时限,有助于更好控制风险;集中主要力量对应风险。 10)危险发生的概率评估;

11)可能产生的危害及后果分析; 12)确定可接受的风险; 13)消除、减少或控制风险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及采取措施后残余风险或新带来风险的评估; 14)运行经验和所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的适应程度评估; 15)应急措施及预期效果评估; 16)为确定设施设备要求、识别培训需求、开展运行控制提供的输入信息;17)降低风险和控制危害所需资料、资源(包括外部资源)的评估; 18)对风险、需求、资源、可行性、适用性等的综合评估。 在以下情况,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采用新设备、材料、方法、人员、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改变实验室结构功能时 包括:物质存储或使用的实验室分区执行的任务发生改变之前 变更检验工作流程 发生安全事故或事件后 风险控制措施 在控制风险时,按有效顺序选择可以获得的最有效的控制措施,顺序如下: 消除来自实验室的危险源 采用替代物或者替代方法来减少风险 隔离危险源来控制风险 应用工程控制抑制或者减少接触。如,局部排风通风 采用安全工作行为最小化接触,包括改变工作方法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陕西华信智能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部

目录 1、概述 (1) 风险评估的依据 (1) 评估的目的 (1) 2、常见风险评估及防控措施 (2) 参与涉密项目人员风险评估 (2)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2) 风险防控措施 (2) 涉密载体风险评估 (3)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3) 风险防控措施 (4) 涉密设备风险评估 (5)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5) 风险防控措施 (5) 涉密场所风险评估 (6)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6) 风险防控措施 (7) 3、涉密项目风险评估 (8) 招投标风险评估 (8)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8)

设计方案风险评估 (9)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9) 风险防控措施 (9) 分包方案使用风险评估 (10)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0) 风险控制措施 (10) 设备采购风险评估 (11)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1) 风险控制措施 (11) 现场实施风险评估 (12)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2) 风险防控措施 (12) 审查验收风险评估 (13)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3) 风险防控措施 (13) 项目材料移交风险评估 (14)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4) 风险防控措施 (14) 运行维护风险评估 (14) 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14)

1、概述 风险评估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保密标准》 BMB17《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 BMB20《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 BMB23《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 评估目的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是涉密项目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密风险评估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保密风险因素及其影响,进而科学分析企业保密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办公设备逐渐走进了企业的日常工作,涉密项目的参与者和实施环境越来越复杂,保密工作面临着一种全新环境,同时所面临的保密形势日益严峻。 涉密项目保密风险评估,作为涉密项目,开展保密风险评估,能为项目部和公司保密机构准确把握涉密项目保密工作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重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室风险评估论述.doc

实验室风险评估和控制 一、检验职业感染的现状 经血、呼吸道、粘膜传播疾病直接危害着检验工作者身体健康。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HBV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率为8%-20%;自90年代以来HCV感染也呈上升趋势,其感染率为3%。目前艾滋病感染在我国的流行已进入增长期。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检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病毒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经调查显示,针头和玻璃碎片是主要锐器致伤因子,经常接触针头者发生锐器伤的危险是不经常接触者的23倍。多种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染的,而血液检验中的职业暴露大多数来自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和标本采集过程中,意外被带病原体的血液污染破损的皮肤或被病原体感染的针头、血常规采血针、采血玻璃管、吸头等锐器刺破皮肤,呼吸道吸入气溶胶也是传播方式之一。因此,检验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1.传播途径 检验人员感染疾病的一般传染途径有: (1)皮肤破损:带有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的血液,长时间接触小伤口、溃疡、擦伤等破损皮肤,将会造成机体的感染。 (2)穿刺:由于针头、刀片等对皮肤的意外损伤,使带有病毒的全血、血清或血浆进入皮下或循环系统,造成感染。这种针头意外损伤是职业性HBV和HIV感染最重要的原因。带有HIV的针头

意外穿刺皮肤后,HIV感染的可能性在0--0.9%之间,平均为0.4%。而对于HBV,这个可能性在6%-30%之间,平均为18%。有学者进行了相应的统计推算,每1000个艾滋病病人,每年会产生1例由于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IV感染;而每1000个乙肝患者,每年会产生45例类似职业性HBV感染。由于HBV在人群中的感染率比HIV高得多,在一定人群中,每年产生的因针头意外造成的职业性HBV感染比HIV多得多。 (3)粘膜:由于试管未封闭、离心意外等造成的血液飞溅,带有病原体的血液与口腔、鼻腔黏膜或眼结膜等接触,可以造成感染。还有被HIV、HBV、HCV、梅毒等病原体污染的电话、仪器、工作台面等接触,也可以造成感染。 (4)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引起感染:在采血窗口或发放化验单时,直接与病人面对面接触交谈,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此外,能引起气溶胶的操作或事故有离心、溢出或溅洒、混合、混旋、研磨、超声以及开瓶时两个界面的分离等。 2.危害因素 (1)血源性危害:调查研究发现,检验人员被针刺伤占第2位。最常见危害较大的职业传染病有以下3种: 1)乙型肝炎: HBV是检验人员面临传播危险性最大的血源性疾病,HBV在血液中的浓度可以高达108-109拷贝/ml,检验人员感染率较高。HBV主要传播途径是经血液的传播,病毒携带者血液中HBV 的浓度很高,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

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 风险评估报告 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15年3月,按照检验科制定《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YX-BS-011],由医院生物安全委员会主持,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参与,对检验科生物安全作风险评估,形成报告如下: 一、生物因子已知或未知的特性评估 国家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群体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其中一类和二类统称高致病病原微生物。 我院检验科属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不得从事致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工作,但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将强调高致病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发现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报告。 1、我院潜在的一类和二类病原微生物评估: 炭疽芽孢杆菌、布鲁氏菌、鼻疽伯克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鼠疫耶尔森菌等。 对上述高致病性生物因子的种类、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易感性、潜伏期、剂量-效应(反应)关系、致病性(包括急性与远期效应)、变异性、在环境中的稳定性、与其他生物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相关实验数据、流行病学资料、预防和治疗方案,做全面的了解,引领全科职工共同学习掌握。 2、防控措施: 2.1 立即对可疑高致病病原微生物培养物封存。 2.2 立即分别报告医院感控科、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3 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工作台面、地面、仪器表面、空气等。 2.4 接触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并对用品进行消毒。 2.5 感控科收集病人相关信息资料,对病人实施隔离,协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与控制

资产评估风险防范与控制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经济主体及产权人的资产产权交易、投融资业务也逐渐增加,对资产价值的估值需求使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愈加的迅速。但与此同时,受评估环境和风险评估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本文就资产评估风险类别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标签:资产评估风险风险防范风险控制 1 资产评估风险的类别及内容 1.1 资产评估的风险类别资产评估就是指对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资产评估是由专门的评估机构或人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和标准,在统一的货币计量尺度下进行的资产评定和估算行为。资产评估活动对评估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资产评估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只有其专业素质过硬才能从事相应的资产评估活动。同时,为保证资产评估质量,资产评估人员在进行评估活动时必须严格恪守职业道德。然而,即便如此,实际资产评估中仍存在着一定的资产评估风险,稍有不慎就会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根据资产评估风险的产生原因,我们可将资产评估风险分为立法风险、管理风险、职业风险和结果使用风险。 1.2 资产评估风险的内容 ①资产评估立法风险。资产评估立法风险是指受人们认识能力限制,国家制定的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实际评估需求不相适应,导致其评估指导和参考价值下降,进而造成的资产评估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64号-资产评估机构审批和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财政部是资产评估行业主管部门,制定资产评估机构管理制度,负责全国资产评估机构的审批和监督管理。与《证券法》第一百六十九条:投资咨询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审批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部门制定相抵触。法律与法规分别有不同的规定,致使各行政部门不承认对方所控制和领导的领域。没有明确的规划会使得评估人员的不到正确的信息,无法做出正确的评估报告,继而带来评估的风险。②资产评估的管理风险。资产评估管理风险是指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在行使其评估管理职能时承担的风险。资产评估的管理职能包括规划职能和控制职能。前者包括行业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的建设等;后者则侧重于对评估机构评估人员的资格认证、职业标准的认定等。在我国,产生资产评估管理风险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目前的行政主管部门不统一,任务及责任分配也有待提高,除财政部门外,国土资源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如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均为行政主管部门;此外,资产评估行政管理部门在具体实施管理职能时由于管理的不完善而导致资产评估工作不能正常有序地进行。③资产评估的执业风险。资产评估的执业风险是指评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达不到专业的标准而导致的风险。众所周知,资产评估人员的专业素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评估与安全防范措施 一、风险评估 1、中枢神经系统评估 (1)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心肺复苏前后、中毒、术后、病情变化、使用麻醉镇静类等特殊药物时应随时评估。 (2)意识障碍患者使用Glasgow评分标准评估患者意识障碍或昏迷程度。意识状态的显著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需立即进行支持治疗。 (3)发现患者意识改变,应同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运动等有无改变,以评估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 2、呼吸系统评估 (1)自主呼吸情况及呼吸形态。 无论患者就是否出现呼吸衰竭,呼吸频数改变均提示病情危重。脉搏氧饱与度不能作为单独呼吸判断指标,呼吸异常进入晚期时才会明显降低。如果患者虽有呼吸困难却没有氧合障碍,应立即寻找非呼吸因素,如代谢性酸中毒或全身性感染。 (2)观察人工气道的种类、深度、固定及气囊情况。 有无气道梗阻,通过视诊、触诊、听诊发现气道梗阻的证据。应注意气道梗阻患者若出现高碳酸血症或意识状态恶化,往往提示代偿机制耗竭,或心动过缓提示即将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3)呼吸机运行情况。 (4)两肺呼吸音听诊时注意有无喘鸣音,应注意上气道梗阻患者可能没有喘鸣音,特别就是病情极重的患者。 (5)血气分析情况。 (6)胸腔闭式引流:置管深度及部位、引流位置清洁、引力水柱波动情况、密闭系统紧密性稳固、引流物情况。 3、心血管系统评估 (1)心电监护连接情况。 (2)心电血压监护结果评估并记录。除血压观察外,不能忽视代偿机制影响,低血压往往就是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晚期表现。应注意有无皮肤湿冷,少尿、代谢性酸中毒,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表现。注意分辨休克的种类。 4、排泄系统评估 (1)导尿管在位、固定、紧接于引流袋。 (2)液体平衡、特殊指标等情况。 (3)异常排尿观察、记录及处理。 (4)异常排便观察、记录及处理。 5、实验室检查 重点观注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动脉血气、电解质、肾功能、血常规及凝血指标。 二、安全防范措施 1、根据患者病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迹象,配合医生,准

风险评估预防措施报告.docx

【最新资料, 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1.目的 对生产工艺中风险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以保证药品质量,保护公众用药安全。 2.范围 此风险评估、预防措施报告仅适用于我公司生产和质量管理中存在风险评估、预防。 3.责任人 质量风险管理小组 4.内容 4.1风险评估工具: 4.1.1风险等级计算(RPN): RPN = O x S x D O = 失败发生的概率(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S =失败的严重性(Severity) D = 发现失败的概率(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原则:三个数值各自独立发生。

4.1.1.1发生频率( O): 发生频率评估值 不可能:每年发生小于一次或不可能发 1生 很低:每年最多发生 3 次2 低:每月至少发生一次3 中:重复发生4 高:经常发生,有上涨的趋势或肯定会 5发生 4.1.1.2失败严重性 (S) : 产品质量方面的严重程度评估值对产品质量无大影响的1 对技术结果有影响,但对产品质量无影2 响 产品质量出现微小的缺陷,需要采取适3 当措施(如:对最终检测需要更频繁的 监控,增加检测等) 产品质量出现重大缺陷,需要采取大规 4模的措施(如:不合格批,产品召回等) 可能会对客户造成伤害的重大缺陷5

4.1.1.3失败发现频率(D): 发现概率评估值高:能 100%自动控制,且有报警系统或 1 在之后的操作中能完全解决 一般:能 100%控制,采用不同的分析方 式,如:用报警系统检测生产数据或在 2 之后的操作中很容 易发现 低:经常做中控、不断监控或易发现, 3 可控的 很低:已建立质量控制或不易发现的缺 4 陷 不可能:无法发现或通过常规检查可以 5 发现 4.1.2 RPN 值的评估( RPN): 风险等级值是 O,S 和 D 相乘的结果。 PRN值在 1-125 之间,根据我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及公司实际情况采用下图 中的限度 2 。 4.1.3依据风险等级值将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具体如下: 1-16(低风险:应有一定的控制措施防止风险进一步升高); 17-36 (中等风险:须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 37-65 (较高等风险: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解决,增加监控频次及力度)。

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

妇科腔镜技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风险防范: 1.加强业务知识学习 加强妇科内镜时机的培训,夯实基础,不断学习对内镜医师的选拔,实行严格的准 入制度、督导制度和规范化的培训制度。重视基础训练,严格按照内镜手术分级培训的原则进行学习实践。 2.严格管理内镜相关手术器械与设备,并保证设备、器械的良好工作状态要有专人管理,清洗消毒,登记各个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时排查器械设备的工作隐患并修理。杜绝一次性手术器械的重复使用现象。 3.严格掌握内镜手术指征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状态,排除手术禁忌症,内镜医师应充分评价自身技术水平和所需器械、设备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特殊体质及合并症的患者术前在相关科室会诊基础上,共同讨论手术方式。 4.围手术期与患者的充分沟通 充分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身体状况。 5.与麻醉医师充分沟通从术前用药到术中监护和术后管理,多听取麻醉医师意见。对于耐受力降低的患者,要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过程,将2 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至最低。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 一、气肿 1.皮下气肿最多见,因腹壁穿刺口过大,术中套管反复脱出;或者手术时间长、气腹 压力过高、 2 气体渗漏引起。表现为局部捻发感。术中发现皮下气肿可钳夹密闭穿刺口,或降低气腹压力,无需其他特殊处理,术后发现局限性皮下气肿亦无需特殊处理。皮下气肿多在2 天左右吸收。 2.腹膜外气肿气腹针穿刺未进入腹腔所致。早期发现可将气腹针拔出重新穿刺,如置入 腹腔镜时发现,可取出腹腔镜使气体自套管逸出,或于直视下用穿刺套管刺破腹膜无血管区,使2 渗入腹腔内,但要注意避免损伤腹壁结构。 3.大网膜气肿穿刺针进入过深刺入大网膜所致,很少是大量气体,也很少妨碍腹腔镜手 术操作,术后患者仅偶感腹部不适。 二、气胸发生在选取上腹腔为穿刺点是,较少见。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患侧呼吸音减弱、甚至纵隔移位。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停止充气,穿刺针停止在原处排出胸腔气。如症状迅速缓解,观察即可;如症状加重,行胸腔闭式引流。 三、气体栓塞发生率极低,一旦发生却是致命的。血管误注2 气体可导致气体栓塞甚至死亡。因此,在连接充气装置前先用注射器回抽看有无血液是重要的安全措施。少量2 进入血循环可被吸收或被排出,临床上常无症状。一旦发生严重气体栓塞,患者表现循环呼吸障碍、心前区可闻及典型的磨轮样杂音,此时应立即停止手术,将患者取左侧卧位,吸氧,注射地塞米松,一般可迅速缓解。 四、心肺功能异常气腹前后,患者心率和血压都有升高,这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术前有心肺功能不全,将增加手术的危险性。因此,心电图异常、心功能障碍及肺功能障碍较重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要慎重。 五、术后肩痛一般认为与残留2 气体在腹腔中刺激双侧膈神经有关,大约3-4 天后残余气体吸收可缓解。术毕是置患者水平位充分排出腹腔内2 气体,并且腹腔内注入300 09%氯化钠液或右旋糖酐40加地塞米松10,庆大霉素8万U,可减少此并发症。

安全风险评估办法

安全风险评估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提高梅苑小区高层住宅楼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工程施工中杜绝安全事故、消灭安全隐患,控制危险源的状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公司规定,结合本项目部工程施工实际状况,制定本安全风险评估办法。 1、开工前安全风险评估 (1)单位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经理应组织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安全工程师、相关技术人员,对单位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消除风险的管理方法及代价进行评估,确定施工中的危险源,并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管理。 (2)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是项目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风险评估的主要目标就是已知某种危险的存在而研究制定相关的管理、控制措施,提高项目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危险源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的状态,通过制订相关的管理、技术措施以保证危险源运行在一个可控、可预见的范围内,进行安全生产。 (3)项目部风险评估和危险源管理主要采取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评估的方法: 一是落实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各项安全法规、标准、公司制订的安全管理办法。项目部是施工安全生产的主体,是落实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二是强制实施许可证办法。劳务队伍必须具有安全生产

许可证,项目经理、项目部主要领导具有安全培训证,安全工程师、安全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具有资质证,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培训上岗等。 三是执行多方位的安全培训办法。作业人员进场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操作培训并考试合格,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定期培训,工程技术人员与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培训等。 四是定期对单位工程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这是危险源管理的工作重点,在对各施工工点、环境、设备等进行全面辨识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危险源评价,制订出各项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五是使用监控系统进行现场监测与控制。利用软件、硬件技术对重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控,做好事故的全面预防工作。 六是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同类事故案例及预先事故评估模拟结果制订出预防事故、控制事故、展开救援的方案,为后续的事故控制与处理提供技术支持。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根据制订的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并指挥救援队伍快速有效地控制事故、对受伤人员进行有效的医疗处理、组织涉险人员疏散、事故灾后的清理与恢复生产等。最后根据“事故处理四不放过原则”逐项进行处理,并通过反馈机制加强和完善事故的事前预防措施。 2、施工中安全风险评估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危重患者的风险评估及安全防范措施[1]

一、危重患者护理的高风险因素 1.观察病情不细致、预见性不强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危重患者的病情危重,病情较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如果护士专科知识不足,经验缺乏、粗心大意、责任意识淡薄、对病情没有预见性,没有发现病情变化,如患者猝死、突发上消化道出血、昏迷患者躁动坠床以至处理不及时,失去最佳抢救时机,容易造成医疗纠纷。 2.社会心理因素:由于疾病发展到不可逆性导致患者死亡,突然丧失亲人可导致极度悲痛的反应,例如拒绝接受、愤怒或抑郁。初期的打击可使亲属感到麻木和意识紊乱,随后情绪可能转化为愤怒,有时甚至会因此迁怒于医护人员,亲属往往对导致患者死亡的每个细节都十分关注,而这种强烈的情绪可能进一步加深医护人员和亲属之间的误会,引起医疗和护理的纠纷。 3.护患沟通不良所造成的风险:由于病情危重,清醒患者的恐惧和家属的焦虑很容易对病情过于紧张,对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过分关注,工作稍有不慎,会引致家属的误解和不满,同时,病情的发展和转归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及患者家庭的稳定,患者患病的自然过程或治疗、检查过程的风险都可使患者病情出现反复或加重。 4.人为的失误 (1)规章制度落实不严,没有严格按照医疗护理操作规程处理。如常用抢救设备没定时检测,当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抢救时仪器、机械突然故障,危重患者转送时,救护车中急救器械、物品及护理人员准备不足。

(2)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记录必须保证全面、真实、完整、及时、准确,是反映患者病情变化、疾病治疗护理经过及其治疗效果的原始记录,也是断定医护人员医疗行为是非以及诊疗措施实施情况的凭证。同时为举证倒置提供了重要依据。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护理记录即成为法律上的一种证据。 (3)专业技术、护理操作不熟练。 二、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1.高度重视,转变观念,加强业务学习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风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提高执业风险意识及法律意识,坚持不断学习法律教育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观念。做到有预见性,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重点防范,如成立护理风险小组,对与护理相关的各种风险种类进行了分析与评估,确定可能发生的风险种类,制定各种护理紧急风险预案。 2.制定完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及纠纷的良好基础,制定各种护理质量关键流程及护理缺陷管理措施,护理人员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防范差错事故的保证。 (1)护理等级制度必须落实护理等级要求,危重患者 15min-30min巡视1次,对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 (2)急救室工作制度成立专人管理小组,包括急救物品管理、使用、保养、供应等,使急救室设备及药品完好率达100%,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掌握多科业务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