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压力理论..

矿山压力理论..
矿山压力理论..

研究生课程论文

一、采场矿山压力有哪些假说,各假说的主要观点如何?可以解释哪些现象?试论述各假说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你认为往什么方向发展,才能取得较大的进展?

答:1.压力拱假说

压力拱(也称自然平衡拱)假说,是最早的矿压假说,德国人哈克(W.Hack)和吉利策尔(G.Gillitzer)于1928年提出。压力拱假说认为:在回采工作空间上方,由于岩层自然平衡的结果而形成了一个压力拱,拱的一个支撑点是在工作面前方的煤体内,形成了前拱角,而另一个支撑点是在采空区的充填体上,形成了后拱角,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前后拱角也将向前移动;开掘在任何岩层中的巷道,由于重力作用,顶板岩层发生破坏变形,形成一稳定的卸载拱。拱承受拱面以上全部岩石的重量,并将全部载荷经压力拱的拱脚传递到巷道两帮岩石而引起巷道两帮鼓出以及底板隆起等围岩变形,巷道支架所承受的载荷是拱面以下已经破碎的有限断面内的岩石总重量。

压力拱假说比较简明地阐述了采场围岩卸载的原因,探讨了围岩平衡状态及其范围,对回采工作面前后支承压力的形成及回采工作空间处于卸压区做出了一些解释。压力拱在巷道中并不是唯一的表现形式,支架压力取决于一系列的矿山地质条件及技术条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巷道围岩性质,支架特性及结构形式。在回采工作面,由于煤层顶底板岩性不同,顶板管理方法,支架形式及特性以及回采工艺的差异,可能形成不同的复杂的力学结构。这远非压力拱理论所能概括与阐明的。压力拱假说认为:支架压力源于拱内岩石的重量,与支架特性及采深无关,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对坚硬的层状岩石,无论在巷道还是在采场,都不可能形成拱,这对压力拱假说是不适合的。

我认为此假说以后在拱的特性、岩层变形、移动和破坏的发展过程以及支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方面能取得较大的发展。

2.悬臂梁假说

悬臂梁假说是由德国施撬克于1916年提出的,后得到英国的费里德,前苏联的格尔曼等的支持。此假说认为:工作面和采空区上方的顶板可视为梁,它一端固定于岩体中,一端处于悬伸状态,在悬臂梁弯曲下沉后,受到已垮落的岩石支撑,当悬伸长度很大时,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折断,从而引起周期来压,而我

们知道地下岩体是一种层状的连续弹性介质,未受扰动的岩体所受的力主要是垂直应力则形成彼此相互作用的组合悬臂梁,这种岩梁在采场上下两端的煤柱处也被固定着,因而形成了三面被固定的悬板,即所谓的悬臂梁假说。

由于采场上下两端的镶嵌作用在工作面较长时,对顶板活动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因此多视顶板为梁。岩梁在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逐渐弯曲、下沉以至于断裂与垮落,当顶板岩层坚硬时,悬伸在采空区上方的岩梁可能很长,这时就必须采取人为的措施加以控制,以防止岩梁可能沿煤臂切断造成推掌子事故。若梁由于弯曲下沉时被冒落的矸石或充填体支撑时,也可能仅产生弯曲下沉而不产生折断。当岩梁的悬伸长度达到极限值时,将发生有规律的周期性折断,此时将出现明显的周期性来压。

用悬臂梁理论可以解释,在靠近工作面煤壁的地方,顶板下沉量最小,因而压力最小,由工作面煤壁向采空区。顶板下沉量和压力则逐渐增加。顶板下沉量和工作面支架载荷的最大值通常总是在沿采场倾斜方向的中部,这和现场实际是吻合。悬臂梁假说还可以解释工作面前方煤体中存在支承压力,能说明煤层和顶板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煤体中支承压力分布范围和应力集中程度的影响以及解释老顶的二次垮落现象等。

悬臂梁假说在一定条件下能对许多矿山压力现象进行解释.并可以采用材料力学的方法进行粗略的计算.但不难看出,该假说仍存在严重缺点,表现在:

1)直接顶岩层由于地质构造和采动的影响,通常被许多裂隙切割破坏丧失了连续性,因此不能视其为弹性的连续岩梁. 2)利用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岩梁时,通常把问题过于简化而使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与一些实际情况的对比表明,采场顶板实际下沉量比按悬臂梁或悬板公式计算出来的弯曲挠度要大几倍。3)悬臂梁假说同压力拱假说一样,未能考虑顶板岩层与采场支架间的作用关系,只是孤立地研究岩梁的变形状态,不可能反映出采场上覆岩层运动的真实规律,从而降低了假说的实用价值。 4)悬臂梁假说不可能从数量上对矿山压力进行计算,这是因为该假说脱离了整个岩体而只研究了个别岩层的运动规律。

此假说以后可以往开采后上覆岩层活动规律方面发展,会取得较大成就。

3.铰接岩块假说

该假说认为,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破坏可分为跨落带和其上的规则移动带。跨

落带分上下两部分,下部跨落时,岩块杂乱无章;上部垮落时,则呈规则的排列,但与规则移动带的差别在于无水平方向有规律的水平挤压力的联系。规则移动带的岩块间可以相互铰合而形成一条多环节的铰链,并规则地在采空区上方下沉,还对支架和围岩的相互作用做了分析“给定载荷状态”和“给定变形状态”。

此假说对支架和围岩的相互作用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假说认为,工作面支架存在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当规则移动带(相当于老顶)下部岩层变形小而不发生折断时,跨落带岩层(相当于直接顶)和老顶之间就可能发生离层,支架最多只承受直接顶折断岩层的全部重量,这种情况称为支架处于给定载荷状态。当直接顶受老顶影响折断时,支架所承受的载荷和变形取决于规则移动带下部岩块的相互作用,载荷和变形将随岩块的下沉不断增加,直到岩块受已垮落岩石的支撑达到平衡为止,这种情况称为支架的给定变形状态。铰接岩块间的平衡关系为三角拱式的平衡。

铰接岩块假说正确地阐明了工作面上覆岩层的分带情况,并初步涉及岩层内部的力学关系及其可能形成的结构。

4.预成裂隙假说

预成裂隙假说认为,由于开采的影响,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从而成为非连续体。在回采工作面周围存在着应力降低区、应力增高区和采动影响区。随工作面的推进,三个区域同时相应地向前移动。

由于开采后上覆岩层中存在各种裂隙,这些裂隙有可能是由于支承压力作用而形成的,它可能是平行于正应力的张开裂隙,也可能是与正压力成一定交角的剪切裂隙,从而使掩体发生很大的类似塑性体的变形,因而可将其视为假塑性体。这种被各种裂隙破坏了的假塑性体处于一种彼此被挤紧的状态时,可以类似梁的平衡;在自重及上覆岩层的作用下,将发生明显的假塑性弯曲;当下部岩层的下沉量大于上部岩层时,就会产生离层。

此假说还认为,为了有效地控制顶板,应保证支架具有足够的初撑力和工作阻力,并应及时支撑住顶板岩层,使各岩层及岩块之间保持挤紧状态,借助于彼此之间的摩擦阻力,阻止岩层破断岩块之间的相对滑移、张裂与离层。该假说应该往岩块之间的平衡、支架受力关系的方向发展,才会取得较大的进展。

5. 砌体梁假说

砌体梁假说是中国矿业大学钱鸣高教授在前苏联学者库兹涅佐夫教授的铰接岩块假说的基础上根据相似模型实验和现场实测,运用结构力学的方法得到了采场上覆岩层的平衡和失稳条件,从而提出了“砌体梁”假说。

砌体梁假说认为,在老顶岩梁达到断裂步距之后,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岩梁将会折断,但断裂后的岩块由于排列整齐.在相互回转时能形成挤压,由于岩块间的水平力以及相互间形成的摩擦力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外表似梁实则为半拱的结。这种平衡结构形如砌体,故称之为砌体梁。

经过采动此上覆岩层中的坚硬岩层都巳根据岩层移动特点,可将上覆岩层按坚硬岩层分成若干个岩层组,而每一个岩层组的底板则为坚硬岩层。由测定可知断裂成为岩块,岩块间相互咬台则可能形成图示的结构。该结构为“煤壁——已冒落矸石”及“煤壁——支架——已冒落矸石”两种支撑体系所支撑。采场上覆岩层可沿走向分为三个区,A——煤壁支撑影响区:B——离层区或支架影响区;C——已冒落矸石的支撑区。

该假说在前人研究成果及现场实测的基础上,对开采层采场上覆岩层进行了分析认为:

1)在划分的岩层组中,每组中的软岩层或断裂的岩层可视为坚硬岩层上的载荷,或者传递垂直力的媒介。

2)由于开采的影响,坚硬岩层已经断裂成为排列较整齐的岩块。由于离层,在离层区域内,上下岩层组之间没有垂直力的传递。在水平方向由于有水平推力,形成了铰接关系。铰接点的位置取决于岩层移动曲线的形状,若曲线下凹,则铰

接点位于断裂面的下部,反之则在上部,离层区视为无支撑区。

3)由于层间不能阻挡水平错动,因而视软岩层或碎裂岩层为支承链杆,即只能传递垂直力,不能阻止水平力。

4)当岩块恢复到水平位置时,破碎岩块间的剪切力为零,故以后的岩块可以用一水平直杆代之。

5)最上岩层组的坚硬岩层,由于其上只是软岩层及冲积层;因此可视为均布载荷作用于最上组的坚硬岩层上,而下面的岩层组则不然。

6)最上的坚硬岩层,随着回采工作面的推进。由于载荷条件一致,因而该岩层断裂后各岩块可视为等长。但下面各组岩层由于相互作用,破碎后的长度未必相等。

6. 传递岩梁假说

传递岩梁假说于1978年由山东科技大学宋振骐教授根据现场实测资料提出的。该假说首先与众不同地建立了直接顶与老顶两个基本概念。

直接顶:在采空区已经冒落的岩层总和,由于它们不能长久地保持向煤壁前方传递力的联系,因此其作用力必须由支架全部承担。

老顶:由邻近采场的一部分传递岩梁组成,该部分岩梁的运动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的影响。

老顶岩梁的结构采用了“传递岩梁”的概念,它包括下列含义:

(1)该岩梁是由同时运动(或近似于同时运动)因而对矿压显现同时有明显影响的岩层组合而成。

(2)该岩梁在采场推进过程中,无论是在相对稳定阶段,还是进入显著运动的阶段,都能在工作面推进方向上始终保持传递力的联系,从而能将其作用力传递至煤壁前方和采空区已冒落的矸石之上。

由于采场不断推进,采场矿山压力及其显现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宋振骐教授建议研究的重点不仅是某一时刻瞬间值的大小,而是矿压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与上覆岩层运动的关系。解决了这个问题,则能通过矿压显现推测上覆岩层的运动,预测采场来压的时刻和强度,解决开采设计,生产管理等问题。

该假说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假说中提出的岩体结构模型的属性比较笼统,不够明确,是否具有普遍性尚待进一步证实。

(2)假说中有许多地方是根据现场观测到的现象去推测,需要进一步研究。

7.台阶下沉假说

台阶下沉假说是由前苏联学者秦巴列维奇提出的,研究对象只是埋藏较浅的水平及缓倾斜薄及中厚煤层的矿压问题。它与预成裂隙假说有许多共同特点。

假说从巷道周围存在低应力区出发,认为在采场顶板内也存在着三角形的低应力区,且工作面推进,其范围也不断地扩大,如图所示:

当工作面不断推进时,由于三角棱柱体还来不及形成,因此在任一时刻其高度b总小于计算值,但为简化可以认为这三棱柱的高度低于计算值,即

θtan 2

a =

b 式中,θ——顶板岩石的内摩擦角;

a ——工作面煤壁至开切眼的距离。

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低应力区将通达地表,采空区上方的悬露岩体m 由于受到裂隙切割将与两侧岩体失去联系。

台阶下沉假说缺乏充分的依据。岩层运动的几何形状过分绝对化,也未能考虑到支架与围岩以及下沉条带间的相互作用。

8.锲形假说

前苏联学者鲁宾涅依特总结了前人有关走向长壁开采回采工作面的各种矿压假说,吸取了其中某些较合理的部分,于1955年提出楔形假说,其实质如下:

从采空区起,采场顶板岩层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即完全破坏区,半破坏区和未破坏区。如图所示:

由于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作用,煤体将产生一预先下沉值0U 。岩层在高应力的作用下则呈半破坏状态而失去了抗拉能力,但仍未丧失连续性,且有抗压能力,半破坏区的岩石由极限平衡状态向弹性状态过渡。再深入岩体则是未破坏的弹性状态区。

鲁宾涅依特的理论在很多方面与实际不符,许多假说与计算明显地缺乏可信的基础。

9.松散介质假说

荷兰学者伊尔切松和佐利登拉特提出的松散介质假说,要点如下:将岩体看作松散体,其力学性质基本上可用内摩擦角表示。根据含煤地层的岩石由于古代构造力作用的结果,已被许多裂隙切割破坏了。

假说认为煤及岩体如同松散介质受载向自由空间移动—样也向采空区移动,个别岩块可能很大,但仍能按松散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取得平衡,因此可用松散静力学方法研究它。

前面所介绍的一些主要的矿压假说都是从经验事实、现场实测以及数学力学的一般原理出发,在假定岩体基本属性的前提下,采用某些分析手段来阐述采场矿压的基本问题,每种假说都有其合理成分,有些观点是基本普遍公认可以肯定的,如:

1) 采场支架所受载荷仅是上覆岩层的重量中的一小部分。根据支架与围岩的作用关系,支架可能处于给定载荷或给定变形工作状态;

2) 煤层(矿体)开采后,在采场周围的岩(煤)体中将产生应力重新分布、变形乃至破坏,应力重新分布的结果是在邻近采场的岩体内形成卸压区,而在工作面前后方及两侧煤体 (或冒落矸石、充填物)上形成应力升高区,远离采场则为未受采动影响的原岩应力区;

3) 尽管对开采层上覆岩层的认识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承认在采场上方岩层中存在某种力的结构(拱、梁,板等),这种结构承担着上覆岩层的重量,使工作面支架仅承受少部分上覆岩层的重量,并且这种结构的平衡与失稳会给采场带来严重影响。

他们的联系是所有的假说都是拱内有梁,梁中有拱;区别是各自有各自的观点和可以的解释现象。

二、巷道矿山压力有哪些理论,各种理论的主要观点如何?可以解释哪些现象?试论述各理论间有何联系与区别?你认为往什么方向发展,才能取得较大的进展。

答:巷道矿压理论包括采动影响巷道矿压理论、锚杆支护技术、围岩注浆加固及充填技术和巷道底鼓控制技术等。

1.组合梁理论机理:将锚固范围内的岩层挤紧,增加各岩层间的摩擦力,防止岩石沿层面滑动,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提高其自撑能力。将巷道顶板锚固范围内的几个薄岩层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组合梁)。在上覆岩层载荷的作用下,这种组合厚岩层内的最大弯曲应变和应力都将大大减小,组合梁的挠度亦减小。其局限:(1)组合梁有效组合厚度很难确定。(2)没有考虑水平应力对组合梁强度、稳定性及锚杆载荷的作用。其实,在水平应力较大的巷道中,水平应力是顶板破坏、失稳的主要原因。(3)只适用于层状项板.而且仪考虑了锚杆对离层及滑动的约束作用,没有涉及锚杆对岩体强度、变形模量及应力分布的影响。适用条件:层状地层和顶板在相当距离内不存在稳定岩层,悬吊作用处于次要地位。

2.悬吊理论的机理:将巷道顶板较软弱岩层悬吊在上部稳定岩层上,以避免较软弱岩层的破坏、失稳和塌落,锚杆所受的拉力来自被悬吊的岩层重量。

缺点:(1)没有考虑围岩的自承能力,而且将被锚固体与原岩体分开。(2)悬吊理论仅考虑了锚杆的被动抗拉作用,没有涉及其抗剪能力及对破碎岩层整体强度的改变。理论计算的载荷与实际出入较大。

适用条件:锚杆可以锚固到顶板坚硬稳定岩层

3.组合拱理论机理:在破裂区中安装预应力锚杆时,在杆体两端将形成圆锥形分布的压应力,如果沿巷道周边布置锚杆群,只要铺杆间距足够小,各个错杆形成的压应力圆锥体将相互交错,就能在岩体中形成一个均匀的压缩带,即承压拱,这个承压拱可以承受其上部破碎岩石施加的径向荷载。在承压拱内的岩石径向及切向均受压,处于三向应力状态,其围岩强度得到提高,支撑能力也相应加大。缺点:一般不能作为准确的定量设计。

适用条件:顶板无稳定岩层

4.最大水平应力理论机理:矿井岩层的水平应力通常大于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在最大水平应力作用下,顶底板岩层易于发生剪切破坏,出现

错动与松动而膨胀造成围岩变形,锚杆的作用即是约束其沿轴向岩层膨胀和垂直于轴向的岩层剪切错动。

缺点:直观性较差。

5.全长锚固中性点理论机理:全长锚固中性点理论由东北大学王明恕教授等提出了,该理论认为在靠近岩石壁面部分(锚杆尾部),锚杆阻止围岩向壁面变形,剪力指向壁面。在围岩深处(锚杆头部),围岩阻止锚杆向壁面方向移动,锚杆上的剪力指向相背的分界点,称为中性点。该点处剪应力为零,轴向拉应力为最大。由中性点向锚杆两端剪应力逐渐增大,轴向拉应力逐渐减少。

6.联合支护理论机理:冯豫、陆家梁、郑雨天、朱效嘉教授等提出的联合支护技术是在新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观点可以概括为:对于巷道支护,一昧强调支护刚度是不行的,特别是对于松软岩土围岩要先柔后刚,先抗后让,柔让适度,稳定支护。由此发展起来的支护形式有锚喷网技术、锚喷网架技术、锚带网架技术、锚带喷架等联合支护技术。

7.锚喷一弧板支护理论机理:孙钧、郑雨天和朱效嘉等提出的锚喷----弧板支护理论是对联合支护理论的发展。该理论的要点是:对软岩总是强调放压是不行的,放压到一定程度后,要坚决顶住,即采用高标号、高强度钢筋混凝土弧板作为联合支护理论先柔后刚的刚性支护形式,坚决限制和顶住围岩向中空位移。

8.松动圈理论机理:松动圈理论是由中国矿业大学董方庭教授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凡是坚硬围岩的裸露巷道,其围岩松动圈都接近于零,此时巷道围岩的弹塑性变形虽然存在,但并不需要支护。松动圈越大,收敛变形越大,支护难度就越大。因此,支护的目的在于防止围岩松动圈发展过程中的有害变形。根据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锚喷支护的机理和支护参数应以松动圈的大小来确定。

发展方向是向以解决深井软岩巷道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等问题的方向发展。

三、试从“梁”和“拱”两大体系的思路,论述砌体梁理论、关键层理论和传递岩梁理论。这些理论有无实质性的区别?若有,区别在哪里?若无,请详细说明。

答:砌体梁理论----采场上覆岩层可分为“纵三带”和“横三区”,砌体梁结构为梁-拱式结构,运动特征为分组一致下沉,且受支配层制约,力的传递关系为垂直力传向水平力,结构特征为半拱式结构和关键块,平衡条件为S-R平衡,滑落失稳显现为台阶,回转失稳显现为顶板下沉量增大)。

关键层理论----关键层是指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主要控制作用的岩层.支承特征为关键层破坏前以板 (或简化为梁 )的结构形式 ,作为全部岩层或层部岩层的承载主体 ,断裂后若满足岩块结构的S-R稳定,则成为砌体梁结构 ,继续成为承载主体;关键层破断后将成为砌体梁结构,主关键层与亚关键层之间、亚关键层与亚关键层之间的变形不协调或不整合将形成岩层移动中的离层和各种裂隙分布。

传递岩梁理论----一组同时运动的岩层看作一个整体,传递力的岩梁;老顶是由对采场矿压显现有明显影响的一组或几组“岩梁”组成,对于老顶中的每一岩梁,由于裂断岩块之间的相互咬合,始终能向煤壁前方和采空区矸石上传递作用力;岩梁运动时的作用力无需由支架全部承担,支架承担作用力的大小,由对其运动的控制要求决定;内应力场由运动岩梁决定,以塑性区存在为前提,改变支架工作阻力可以改变内应力场的大小和分布;外应力场由上覆岩层决定,稳定与否取决于基本顶的运动状态和工作面的推进;支架对直接顶的作用是给定荷载;支架对基本顶的作用是给定变形和限定变形。

这些理论无实质性的区别,都是采用梁假说,均认为岩梁可以传递水平力,考虑成层性,假定分组一致下沉。

四、绿色开采关键技术有哪些?试论述矿压理论对指导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的作用。

答:煤矿绿色开采以及相应的绿色开采技术,在基本概念上是要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来认识和对待煤、瓦斯、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目标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煤矿中土地、地下水、瓦斯以及矸石排放等,绿色开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水资源保护—“保水开采”;瓦斯抽放—“煤与瓦斯共采”;土地与建筑物保护—“充填开采”;排放矸石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煤炭地下气化”等。关键技术:

1.保水开采:通过对开采方法、岩层控制技术以及开采与岩层水流动相互关系的研究,解决因煤炭开采造成的水资源流失和土壤沙漠化问题,研究地下水因开采而形成的渗透、流动规律。

2.充填开采方法:初步建成高性能、低成本膏体充填新材料制备及充填工艺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实现建筑物、水体等特殊条件下的煤炭资源高采出率开采以及地表不沉陷,地下水不流失等。

3.矸石井下处理技术:如矸石井下处理系统及物流可控技术,矸石不出井的巷道布置、开采技术及系统可靠性,与绿色开采相关的技术及理论,如充填及降沉技术及理论等。主要解决矸石在地面堆积而引起的相关环境问题等。

4.煤与瓦斯共采:关键层理论-关键层运动对上邻近层瓦斯动态涌出与下解放层开采最大卸压高度的影响;“O形圈”在卸压瓦斯抽放中的作用机理;岩层运动对瓦斯抽放钻孔的破坏及其防护对策、瓦斯的综合利用等。减少矿井有害气体的排出,最大限度地在开采煤炭的同时将瓦斯采出。

5.深部及复杂地质条件下开采:深部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巷道围岩综合控制新理论,新技术,特别是煤巷锚杆支护理论与技术的突破;建立“地应力测试等地质力学评估—数值计算分析—设计—现场应用实测及信息反馈”岩层控制体系;冲击矿压的机理、预测及控制技术;深部高应力条件下的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及上覆岩层的移动规律等。

6.煤炭地下气化:如“长通道、大断面、两阶段”技术理论,聚能点火理论,渗流燃烧理论,地下气化炉测控原理等。解决燃烧环境下的上覆岩层应力、破断、

位移与渗流问题,矿压作用下的煤层燃烧控制技术与优质稳定产气新工艺。

矿压理论对指导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关键层理论对指导绿色开采关键技术的作用。具体如下:

关键层理论主要观点:关键层理论将使采场矿压、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等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统一成一个整体;判断某一岩层是否为关键层 ,需同时满足关键层的刚度判别条件和强度判别条件;当出现与地表沉陷相对应的多层岩层同步协调变形和破坏时 ,其最下部坚硬岩层为主关键层 ,只是岩体内部数层岩层协调变形与破断 ,并不影响至地表时 ,其下部坚硬岩层为亚关键层;关键层在破断前为弹性地基梁 (或板 ) ,用此模型可较为准确地计算出采场来压步距和岩层移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关键层破断后将成为砌体梁结构;主关键层与亚关键层之间、亚关键层与亚关键层之间的变形不协调或不整合将形成岩层移动中的离层和各种裂隙分布。

关键层理论的运用之一----采场上覆岩层移动控制技术:留煤柱;充填法,采空区充;覆岩离层区注浆;主关键层下部将是离层注浆的最佳层位。

关键层理论的运用之二----瓦斯抽采:运用关键层破断移动规律,建立了卸压瓦斯抽放“O”形圈理论,它是指导卸压瓦斯抽放钻孔布置的理论依据;理论与实测研究证明 ,覆岩远距离煤层能充分卸压 ,其卸压煤层气可通过“O”形圈大面积抽放出来。

试验研究表明,邻近开采煤层的下部关键层的破断运动对“导气”裂隙发育的动态过程起控制作用,邻近层卸压瓦斯的涌出受控于“导气”裂隙发育的动态过程;根据“导气”裂隙发育规律,上部邻近层卸压瓦斯走向高抽巷布置应遵循如下原则:高抽巷沿倾向位置,在初采期应位于采空区中部,而在正常回采期间,应位于“O”形圈内。

5.展望深部开采采场与巷道矿山压力理论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答:国内外众多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围绕地下开采围岩应力分布、支承压力计算、采动裂隙演化特征等矿山压力理论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对推动煤矿安全高效开采起到积极重要作用。但地下开采是围岩应力场、破坏场、变形场和裂隙场不断演化的过程, 采场矿山压力客观上是一个三维问题, 开采引起的围岩压力重新分布、围岩变形移动破坏及煤岩动力灾害等根本上是采场围岩三维矿山压力演化所决定的, 故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采急需矿山压力理论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支持, 以便更好地指导高强度开采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更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采出率, 实现安全高效生产。因此, 在掌握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 以大范围围岩为研究对象, 注重三维矿山压力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 更应注重深部开采围岩支承压力演化及其对采动裂隙的动态效应和应力场、裂隙场与渗流场的耦合理论研究。

1.开展深部开采三维矿山压力基础理论和现场试验研究。传统的采场矿压理论所研究的范围多为 6 ~ 8 倍采高以内的基本顶范围, 开采沉陷研究多研究地表的下沉变形参数与形态, 对于地表以下6~ 8倍采高以上的基本顶上覆岩层, 开展的研究不多, 而这部分岩层对深部采场来说厚度很大, 无论对采场矿压还是对覆岩与地表沉陷控制研究,都是不应逾越的研究主体。因此, 以采场大范围三维围岩为研究对象, 进行煤岩体应力场、裂隙场和渗流场的测试方法和技术研究, 系统开展深部采场矿山压力基础理论研究。

2.开展深部开采采动应力演化特征和岩体结构失稳机制研究。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大, 基岩厚度和原岩应力尤其是水平应力均增大, 导致采动应力在覆岩和底板岩层中演化的非线性特征更加明显, 其演化特征和演化形态将影响到开采后岩层运动的形式及地表坍陷形态的描述。因此,研究深部条件下采动应力演化特征和岩体结构失稳机制,建立深部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演化分析模型, 揭示采动应力演化与岩体结构失稳之间的关系。

3.开展深部开采采动应力与采动裂隙的动态效应研究。采动裂隙的演化是一贯穿开采始末的动态过程, 是应力重新分布的主导因素。采动裂隙的演化势必影响到采动应力的形成、发展、演化和失稳过程, 而采动应力演化又影响采动裂隙的演化过程, 二者在演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机理仍不清楚。因此, 开展深部开采

条件下, 煤岩层的垮落与破坏机制及煤岩体裂隙时空演化与分布规律, 建立煤岩层垮落、裂隙、变形与相关参数的关系, 阐明裂隙发育与分布特征, 揭示采动应力与采动裂隙演化的关系研究。

4.开展深部开采应力场、裂隙场与渗流场的耦合理论研究。根据深部煤岩体结构特征、原岩应力特征和采动应力与采动裂隙演化特征, 建立裂隙岩体弹塑性损伤断裂演化模型, 建立围岩应力场、裂隙场与渗流场耦合数学模型,揭示应力场、裂隙场与瓦斯流动场相互作用机理。

矿井通风基本知识复习课程

矿井通风基本知识

矿井通风基本知识 一、矿井通风概述 (一)矿内空气 矿内空气是矿井井巷内气体的总称。它包括地面进入井下的新鲜空气和井下的有毒有害气体、浮尘。矿内空气的主要来源是地面空气,但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而矿内空气与地面空气在性质上和成分上均有较大差别。 地面空气进入井下后,由于煤岩中涌出各种气体以及可燃物的氧化,其成分发生变化。风流在经过采掘面等用风地点之前,气成分变化不大,称为新鲜空气或新风;风流经过采掘工作面等用风地点后,其成分发生较大的变化,称为污浊空气或乏风。 1.矿内空气主要成分 矿内空气与地面空气的成分尽管不同,但其成分仍是以氧气和氮气为主,另外包含少量其它气体。 2.矿内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 (1)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一氧化碳毒性很强,吸入人体后会引起中毒、窒息,浓度为0.4%就可使人致命中毒。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火灾、爆破工作、瓦斯和煤尘爆炸。 (2)硫化氢:硫化氢是一种无色、微甜、带有臭鸡蛋味的气体,能燃烧,有强烈的毒性。对人的眼睛、黏膜及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作用。浓度为0.05%

时,半小时内人失去知觉、痉挛、死亡。硫化氢的主要来源:有机物腐烂、硫化矿物水解、老空积水中释放、煤岩中放出。 (3)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硫磺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易积聚在巷道底部。二氧化硫对人体影响较大,能强烈刺激眼和呼吸器官,使喉咙和支气管发炎,呼吸麻痹,严重时会引起肺水肿。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含硫矿物氧化、燃烧、在含硫矿体中爆破,以及从含硫矿层中涌出。 (4)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一种红褐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它与水结合形成硝酸,对眼睛、鼻腔呼吸及肺部组织起破坏作用,引起肺水肿,但起初只感觉到呼吸道受刺激、咳嗽,经过6~24小时后才出现中毒征兆。俗称的炮烟熏人,其实质就是二氧化氮中毒。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是井下爆破。 (5)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具有强烈的刺激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毒性很强。氨气对人体上呼吸道黏膜有较大刺激作用,引起咳嗽,使人流泪、头晕,严重时可至肺水肿。氨气主要来源是井下爆破。 (二)矿井气候条件要求 煤矿作业人员在井下工作时,需要一个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风速。(1)采掘工作面的进风流中,氧气浓度不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

矿山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常识

矿山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企业方针、目标,实现实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频率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使职工增强安全意识,熟悉和掌握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生产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熟悉本岗位安全职责,提高安全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控制和减少违章行为,做到安生生产。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企业方针、目标,实现实全生产和文明生产,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频率全素质,防止产生不安全行为,减少人为失误的重要途径。通过安全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使职工增强安全意识,熟悉和掌握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安全生产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熟悉本岗位安全职责,提高安全素质和自我防护能力,控制和减少违章行为,做到安生生产。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 进行安全生产教育,首先提高矿山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其次是普及和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知识,增强安全操作技能,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 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贮存单位以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一生产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考核不得收费。 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 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五十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矿山安全法》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1、金属非金属矿山应当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以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等; 2、企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3、企业应教育职工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如实告诉职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争措施。 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3号)、《金属非金属矿山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大纲及考核标准(试行)》(安监管人字[2003]85号)《关于特种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监管人字[2002]124)号、《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生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20号)等,对各类人员的安全培训内容、培训时间、考核以及安全培训机构的资质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本内容 1、思想教育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矿山压力 2、岩石的孔隙度 3、泊松比 4、流变 5、蠕变 6、原岩应力 7、支承压力 8、回采工作面 9、初次来压 10、砌体梁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根据回采工作面前后的应力分布情况,可将工作面前后划分为减压区、 和 。 2、根据破断的程度,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可分为 和 。 3、采空区处理方法有煤柱支撑法, , 和 。 4、直接顶的完整程度取决于 , 。 5、初撑力是指 。 三、简答题:(8题任选6题,每题5分,共30分) 1、对原岩应力状态有哪几种假说? 2、岩石的孔隙性、孔隙度和孔隙比有什么不同? 3、煤层开采后,上覆岩层按破坏方式可以分为哪几个区? 4、采区平道矿压显现沿走向要经历那几个阶段? 5、影响回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简述回采工作面支架与围岩关系的特点。 7、简述采区巷道支护的主要形式。 8、什么叫煤矿动压现象? 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0分) 1、某回采工作面煤层采高m =2.5m ,直接顶为粘土页岩,其总厚度∑h =8m ,直接顶的破碎膨胀系数Kp =1.4,试问煤层开采后,破碎的直接顶岩石能否充满采空区? 2、某矿取页岩岩样3块,作成直径cm 5,长cm 10的标准试件3块,分别做00065,55,45的抗剪强度试验,施加的最大载荷相应为kN kN kN 65.9126.17、、,求页岩的内聚力C 和内摩擦角 。 五、论述题:(4题任选3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画出岩体的应力应变全程曲线,并简述该过程。 2、莫尔强度理论和格里菲斯强度理论提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们本质上有什

矿山测量知识点

1.井下平面控制均以(导线)的形式沿巷道布设 2.井下导线的等级: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类,基本控制导线按照测角精度分为7"和15"两级,采区控制导线则分为15"和30"两级。 井下导线的形式:支导线、闭合导线、符合导线、导线网以及交叉闭合导线(导线边的平面投影相交而实际上是空间相交)、坐标符合导线(在两个已知坐标的垂球线之间敷设的两井定向导线也是地面测量中的“无定向导线”)、方向复合导线(带陀螺定向边的方向)等特殊形式的井下导线。 3.井下测角与地面测角的不同(经纬仪在井下是怎样布设的?)(1)井下测点多设于巷道顶板上,因此经纬仪要在测点下对中,经纬仪望远镜筒上应当刻有仪器中心,经纬仪在测点下对中时,要整平仪器,并另望远镜水平,由测点上悬挂下垂球移动经纬仪使镜上中心对准垂球尖,如果井下巷道中风大,可以把觇标用垂球加重,放入水桶中稳定,为利于在顶板上测点下对中,最好在望远镜筒上安装点下对中器,或利于专门的点下光学对中器,可作上、下投点,但主要用于井下导线测量时使经纬仪和觇标在顶板测点下对中,由于井下导线边较短,风流较大,所以要十分注意经纬仪及觇标对中,以减少其对测角精度的不良影响 (2)在倾角很大的急倾斜巷道中测角时,望远镜视线有可能被水平度盘挡住,因此,要求望远镜筒要短,最好要有目镜棱镜、弯管目镜或偏心望远镜。(3)井下黑暗潮湿,并有瓦斯及煤尘,因此要求仪器有较好的密封性,经纬仪及觇标均需照明,最好有防爆照明设备。 4.井下测角方法及其步骤:一般用测回法,同时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步骤如下 (1)正镜瞄准后市点A,使水平度盘读数大致对于0o,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1,并使十字丝的水平中丝照准垂球线上的标志,使竖直指标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后,读取竖盘读数LA (2)正镜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前视点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1和竖盘读数LB (3)倒镜后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前视点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2和竖盘读数RB (4)倒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后视点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2和竖盘读数RA (5)最后计算一测回水平角为:β=∠ACB=1/2(b1- a1+b2-a2) 竖直角δ的计算公式随经纬仪竖盘刻划方法的不同而异。若竖盘以全圆顺时针方向注记,且当望远镜水平时竖盘读数为90o(正镜)和270o(倒镜),则竖直角δ为:后视:δ= 前视: 5.井下钢尺量边时多采用悬空丈量边长的方法。 比长改正:整钢尺长 边长L 温度改正: 拉力改正: 垂曲改正: 倾斜边长划算为水平变长: 6.井下经纬仪导线测量外业的内容:(1)选点和埋点(2)测角和量边 碎部测量:为测得井巷的细部轮廓形状,作为填绘矿图的依据,在进行井下导线测量的同时,完成测角量边后,还应丈量仪器中心到巷道顶板,底板和两帮的距离(俗称量上下左右),测得巷道,硐室或工作面的轮廓。 碎部测量常用“支距法”。如图,在丈量完导线边长之后,将钢尺拉紧,然后用皮尺或小钢尺丈量巷道两帮特征点到钢尺(即导线边)的垂直距离(横距)b和垂足到仪器站点的距离a 内业计算步骤:(1)检查和整理外业观测记录手簿(2)计算边长改正和平均边长(3)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分配(4)坐标方位角的推算(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7.井下高程测量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与地面统一的高程系统,确定各种采掘巷道,硐室在竖直方向上的位

煤矿采煤基础知识

采煤基础知识 1、什么叫井田开拓? 答:在井田范围内,由地表进入煤层为开采水平服务所进行的井巷布置和开掘工程叫井田开拓。 2、什么叫煤田? 答: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含炭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大面积含煤地带。 3、煤层厚度的变化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类? 答:按煤层厚度可分为极薄煤层(<0.7M)、薄煤层(<1.3M)、中厚煤层( 1.3 ~3.5M )、厚煤层(> 3.5M )、特厚煤层(>8~10M)。 4、煤层倾角的变化对开采技术的影响可分为哪几类? 答:按煤层倾角可分为:近水平煤层、缓倾斜煤层、倾斜煤层、急倾斜煤层。5、什么叫矿井生产系统? 答:矿井生产系统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为提升、运输、排水、通风、人员安全出入、材料设备的上下升降、矸石排运、供气、供电、供水等而形成的线路和设施的总称。 6、煤矿井下生产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答:矿井生产系统分为:运煤系统、通风系统、运料排矸系统、排水系统、供电系统以及空压系统、灌浆系统、瓦斯抽排放系统等。 7、巷道的分类有几种? 答:按巷道轴线和水平面的关系井下巷道可分为:垂直巷道、水平巷道、倾斜巷道。 按巷道的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井下巷道可分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 8、什么叫开拓巷道?准备巷道?回采巷道? 答:开拓巷道:为矿井或阶段服务的巷道。 准备巷道:为采区服务的巷道 回采巷道:为区段服务的巷道 9、什么叫阶段?什么叫开采水平? 答:阶段―――沿煤层的倾斜方向,按一定的标高将井田划分成的若干长条部分。开采水平―――设置了井底车场和运输大巷的水平叫开采水平 10、什么叫矿井年产量?服务年限? 答:矿井年产量―――矿井一年内实际产出的煤炭数量,而井型是指矿井年设计产量。 服务年限―――矿井从投产到报废的全部生产时间叫服务年限。 11、什么叫分区式布置? 答:在阶段范围内,沿走向按一定的长度把阶段划分成的若干块段。 12、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几种?它的位置应选在什么地方? 答:运输大巷的布置方式有分层运输大巷布置、集中运输大巷布置、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布置。对于分层运输大巷多布置在煤层中,集中运输大巷和分组集中运输大巷多布置在岩层中。 13、井田的开拓方式有几种? 答:井田的开拓方式有: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峒开拓及综合开拓。 14、什么叫井田开拓系统? 答:开拓巷道系统与其形成的生产系统称为井田开拓系统。 15、煤矿主、副井分别担负着什么样的主要提升任务?

关于矿山上的安全知识

关于矿山上的安全知识 矿山安全管理知识 第一节安全基础知识 1、《安全生产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八次会议2002年6月29H通过自2002 年11月1日起施行。 2、安全生产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3、“安全生产年”:全国xx年作为‘安全生产率’ 4、‘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山东省政府提出xx年为“安 全生产责任落实年。 5、“安全生产基石工程年”:烟台市政府提出xx年为‘安 全生产基石工程年’ 6、“安全生产月”:每年的六月份定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月”, 09年是第八个“安全生产月主题:‘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7、三不伤害的内容是: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 不被别人伤害。 8、“三违”是指“违童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 简称。 9、”五同时、三同时”原则: 即企业各级领导或管理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

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生所谓‘三同时’,就是指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没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0、保障安全生产的“五要素”:安全文化安全法治、安全 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没人 11、四懂三会”:懂工艺流程、懂设备构造、懂设备原理、 懂设备性能;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12、安全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查领导、套思想、查制度、 套管理、查隐患。 13、全面安全管理是: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全员参加的安全 管理全部工作的安全管理。 14、发生事故后“四不放过”的原则是:查不清事故原 因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过; 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责任者受不到处分不放过。 15、操作工的六个严格是:严格执行交接班;严格进行巡回 检查、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严格执行操作法;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16、火警电话、公安报警电话、急救电话、交通事故报警电 话分别是:1 19、1 10、1

矿山测量课程标准

《矿山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矿山测量技术是采矿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必修课程,主要介绍测量的基本方法理论、仪器的使用操作及井巷测量知识技能。目的是通过该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掌握普通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学会小区域大比例地形图测绘和地形图的阅读应用,并能初步掌握井巷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一)基本要求: 1.掌握测量的基本工作(测距离、测角度、测高差)及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2.掌握确定地面点位置所必需的基准面、基准线及三维坐标系统的种类等基本概念。 3.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 4.掌握DJ6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及其在工程中的使用方法。 5.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丈量的成果计算方法。 6.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7.掌握控制导线测量外业工作方法及导线坐标计算方法 8.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以及经纬仪测图方法。 9.掌握矿井及巷道的施工测量工作。 (二)重点: 1.水准仪及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

2.水准测量与角度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4.地形图测图的程序; 5.井下测量、巷道、矿井的施工测量。 (三)难点: 1.水准仪及经纬仪的构造与使用; 2.水准测量与角度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 3.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专业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一门应用学科,内容具有一定难度,它 以数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还渗透了几何学的基本知识,并与采矿技术有较大 联系。 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系统学习和掌握的以上几方面的相关知识,并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除按授课教师要求完成课后习题、作业外,还应注重采取理论联系实际操作的学习方法,理论学习与实验紧密接合,系统掌握测量的基本测量理论和锻炼实践操作能力。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能力培养 为加强学生对工程测量基本原理的认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在授 课过程中利用课内实践(实验课)加强对学生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实践 能力的培养。结合我校现有实验条件,本课程主要开设的实验内容有:水准仪 的认识和使用、水准测量、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水平角和竖直角的测量、距 离测量、控制测量。通过以上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和严格认真的科学实验态度以及科学、谦虚、严谨的工作作风。

煤矿采掘基本知识

煤矿采掘基本知识

————————————————————————————————作者: ————————————————————————————————日期:

煤矿采掘基本知识 一、矿井爆破 (一)爆破器材 1.炸药 炸药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生成大量气体产物,显示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炸药爆炸后,在岩体内产生瞬时高压冲击波,冲击波从爆源向岩体内传播,并对周围煤岩体发生作用,把煤炭或岩石破碎下来。 矿用炸药分为煤矿许用炸药和非煤矿许用炸药,准许在地下有瓦斯和煤尘爆炸危险的工作面使用的安全炸药称为煤矿许用炸药。煤矿井下的所有爆破作业工作面,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 2. 雷管 雷管是一种装有起爆药的小管,用来起爆炸药的专用材料。雷管按起爆方式分为火雷管和电雷管两种,电雷管由电能来起爆。电雷管又分为瞬发雷管、秒延期雷管和毫秒延期雷管。煤矿井下广泛使用毫秒延期电雷管。 3. 发爆器 发爆器是用来供给电爆网路的电雷管起爆电能的仪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爆破必须使用发爆器。 (二)爆破技术 1、掘进工作面爆破 (1)炮眼分类及布置 掘进工作面的炮眼,按其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如图3-11 所示: ①掏槽眼(又名掏心眼)。掏槽眼的作用是首先将工作面上某部分岩石破碎下来,为工作面形成第二个自由面,为其他炮眼的爆破创造有利条件。 掏槽眼应比其他炮眼深15~20厘米,叫做超深。超深的作用是使其他炮眼利用率提高。掏槽眼又分斜眼掏槽法、直眼掏槽法、混合式掏槽法。 图3-11 炮眼布置示意图 Ⅰ-掏槽眼Ⅱ-辅助眼Ⅲ-周边眼

煤矿安全基本常识

编号:SM-ZD-56126 煤矿安全基本常识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煤矿安全基本常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入井人员要做到什么? 答:入井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随身携带自救器和矿灯,严禁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严禁穿化纤衣服,入井前严禁喝酒。 2、对事故处理要做到哪“四不放过”? 答: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 3、安全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则? 答: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3、专管群治全员管理的原则;4、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 4、什么是“三人连锁放炮制”? 答:三人连锁放炮制是放炮前,放炮员将警戒牌交给班组长,由班组长派人警戒,并检查顶板与支架情况,将自己携带的放炮命令牌交给瓦斯检查员,瓦斯检查员检查瓦斯、

煤尘合格后,将自己携带的放炮牌交给放炮员;放炮员发出放炮口哨后起先放炮。放炮后三牌各归原主。 5、矿井采取的综合防尘措施主要有哪些? 答:(1)建立完善的防尘洒水管路系统;(2)进行煤层注水;(3)喷雾洒水(4)风流净化;(5)放炮用水炮泥;(6)冲洗巷帮;(7)湿式打眼;(8)采空区灌水;(9)隔爆水棚;(10)刷白巷道;(11)个人防护。 6、井下供电应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的内容是什么? 答:三无: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四有: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 两齐:电缆吊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 三全: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 三坚持: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风电和瓦斯电闭锁。 7、简述“一炮三检”内容和“三人联锁”放炮中的三个人?

煤矿采掘基本知识

煤矿采掘基本知识 一、矿井爆破(一)爆破器材1.炸药炸药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快速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热量、生成大量气体产物,显示爆炸效应的化合物或混合物。矿用炸药分为煤矿许用炸药和非煤矿许用炸药。煤矿井下的所有爆破作业工作面,必须使用煤矿许用炸药。2.雷管雷管是一种装有起爆药的小管,用来起爆炸药的专用材料。雷管按起爆方式分为火雷管和电雷管两种,电雷管由电能来起爆。电雷管又分为瞬发雷管、秒延期雷管和毫秒延期雷管。煤矿井下广泛使用毫秒延期电雷管。3.发爆器发爆器是用来供给电爆网路的电雷管起爆电能的仪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爆破必须使用发爆器。 (二)爆破技术1、掘进工作面爆破(1)炮眼分类及布置掘进工作面的炮眼,按其所起作用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掏槽眼(又名掏心眼)②辅助眼 ③周边眼(2)主要爆破参数巷道掘进的爆破参数主要包括炮眼直径、炮眼深度、炮眼数目、单位炸药消耗量的具体规定。巷道掘进爆破作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爆破参数执行。 2、回采工作面爆破(1)炮眼种类及布置炮眼布置方式(见图3-12)单排眼:用于薄煤层、煤质较软及节理发育的煤层。双排眼:包括对眼、三花眼。一般用于采高较小的中厚煤层及煤质中硬的工作面。三排眼:即五花眼。用于煤层坚硬和采高较大的中厚煤层工作面。 (2)主要爆破参数炮采工作面的爆破参数主要包括炮眼布置、间距、炮眼深度、炮眼数目、单位炸药消耗量的具体规定。炮采工作面爆破作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爆破参数执行。

二、巷道施工巷道施工方法包括钻眼爆破法和机械化掘进法。其主要工序有破岩、装岩、运岩和支护等。(一)破岩1.钻眼爆破法钻爆破岩法是指利用电钻或风钻进行打眼、装药爆破的方法。为了提高打眼的速度可以使用专门的钻眼机械打眼。钻爆破岩法推广光面爆破。光面爆破(简称光爆)是指在钻眼爆破过程中,通过采取一定措施,使爆破后的巷道断面形状、尺寸基本符合设计要求,并尽量使巷道轮廓以外的围岩不受破坏的一种破岩方法。2.机械化破岩法机械化破岩是指利用综掘机对煤岩体进行切割和破碎的方法(二)装岩与运岩装运岩煤有人工装运和机械装运2种方法。常用的装岩机有耙斗式、铲斗式、蟹爪式装岩机等设备。运输普遍采用矿车,用人或电机车调车。掘进煤巷时可以直接用刮板输送机或带式输送机运煤,综掘设备本身连接有装煤运煤设施。(三)巷道支护巷道支护材料有水泥、石料、混凝土、木材和金属材料(如轻便钢轨、矿用工字钢、特殊工字钢、矿用特殊型钢等)。支护的形式有架棚支护(金属拱形支护、木支护)、锚杆支护、锚喷支护、砌碹支护等。其中,锚喷支护和砌碹支护属于巷道永久支护,其服务年限较长。 架棚支护砌碹支护砌碹支护的主要形式是直墙拱顶式,是一种被动支护形式,如图3-14所示。该支护具有坚固、耐久、防火、通风阻力小等优点。缺点是施工复杂、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和进度慢等。直墙拱顶支护由拱、墙和基础3部分组成。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与喷浆支护锚喷支护。锚杆支护就是将锚杆预设在围岩中,使岩体得以加固,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护结构,是一种主动支护形式,支护原理如图3-15所示。锚杆的种类有钢筋或钢丝绳砂浆锚杆、金属锚杆、木锚杆、树脂锚杆等。喷射混凝土与喷浆支护:喷射混凝土是将一定配合

矿山安全教育培训知识

矿山安全教育培训知识 一、有关安全教育和培训的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 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二十六条矿山企业必须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未经安全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取得操作资格证书的,方可上岗作业。 二、矿山安全 矿井的主要危害:瓦斯爆炸、矿井水害、矿井火灾、顶板冒落事故、煤尘爆炸事故、煤与瓦斯突出、机电运输等事故。 (一)入井须知和矿井安全条件 1、入井人员须知

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1.煤田、井田、井型的基本概念。 2.井田内的划分方式?阶段与水平的基本概念?采区、盘区、带区的基本概念? 3.矿井开拓、准备及回采的含义及作用是什么? 4.绘图表示说明下列井巷名称: (1)立井,暗立井;(2)科井、暗斜井; (3)平硐、岩石平巷、石门;(4)采区上山、下山。 5.阶段内再划分有哪几种方式,各适用于何种条件? 6.绘图说明矿井的主要生产系统。 第二章采煤方法的概念和分类 1.简述壁式体系和柱式体系采煤法基本特征和适用性。 2.采煤方法的含义是什么?采煤方法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我国较广泛采用的采煤方法有哪几种?应用及发展概况如何? 第三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工艺 1.长壁采煤法有那几种主要采煤工艺?说明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 2.什么是普采工艺系统?普采工艺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3.什么是综采工艺系统?综采工作面的主要设备有哪些? 4.说明综采双滚筒采煤机割煤、进刀方式有哪几种?有何优缺点?及其实用条件? 5.综采面有哪几种移架方式?及时支护与滞后支护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6.简述综采工作面设备的几何尺寸配套及生产能力配套的基本原则? 7.试分析影响综采面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8.简述大采高、大倾角综采的工艺特点及煤壁防片帮、设备防止下滑的措施。 9.简述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的技术措施。 10.简述机采工作面开机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1.试分析工作面的合理长度及影响合理长度的技术因素。12.熟悉并掌握工作面作业规程的内容和编制方法。 13.绘图说明炮采面单体支架布置形式,并解释以下各词: 正悬臂支架,排距,柱距,最大最小控顶距,放顶步距,全部落垮法,采空区处理。 14.简述炮采,机采,综采选择依据。 第四章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 1.绘图说明单一走向长壁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掘进顺序和生产系统。 2.不同采煤工艺对区段平巷的坡度和方向各有什么要求? 3.说明区段平巷单巷布置和双巷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4.说明单工作面布置和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及应用。 5.绘图说明采煤工作面回采顺序的几种方式及应用。 6.绘图说明采场通风的几种方式及其适用条件。 7.受构造影响时区段平巷布置的特点有哪些? 第五章倾斜分层走向长壁下行垮落采煤法

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知识点

一、工作面初次来压 当工作面从切割眼向前推进,顶板悬露面积随之扩大,直接顶垮落充填采空区,基本顶仍完整地支承在两帮煤壁上,形成双支板梁构件。当板梁垮度随着工作面推进增大到一定的范围,由于基本顶的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使基本顶断裂垮落。这时,工作面已不再处于基本顶掩护之下,顶板迅速下沉而破碎,通常把基本顶第一次大面积垮落称为初次垮落。由于基本顶初次垮落,使工作面压 力增大,故称为初次来压。初次来压对工作面影响一般持续2d?3d。基本顶初 次垮落时,工作面距切割煤壁的距离L1称为初次垮落步距或初次来压步距。L i 值与基本顶岩性、厚度以及地质构造等因素有关,一般为20n?35m少数达50n?70m。1)初次来压的特点是: 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和下沉速度急增,甚至出现台阶式下沉;顶板破碎;甚至出现沿煤壁平行的裂隙,有时发出巨大的断裂声;支架受力增加,采空区掉块;煤壁严重片帮。 2)初次来压时,工作面要采取措施,如沿放顶线加强支护(增设排柱、木垛、斜撑、抬棚)、强制放落顶板等。 基本顶初次垮落L i--初次垮落步距 二、周期来压 基本顶初次垮落后,工作面暂时免除了基本顶下沉的影响,支架受力减轻,基本顶由双支板梁变为悬臂梁。上覆岩层的重量主要由基本老顶悬臂梁直接传给煤壁,部分由垮落的矸石承担。 图11—4 基本顶周期垮落(来压)示意图 L2--周期垮落步距;h—直接顶厚度;m—煤层厚度1)当工作面推进到一定的距离,基本顶悬臂在自重和上覆岩层的作用下,又会

产生断裂垮落,这时同样会给工作面带来增压现象。当工作面再继续推进,这部分垮落的基本顶被甩入采空区,工作面又处于基本顶悬梁掩护之下,恢复到前述的状态。继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的垮落与工作面增压现象重复出现。这种垮落与来压随工作面推进而周期性的出现,称为基本顶周期垮落和周期来压。两次周期来压之间的距离称为周期垮落(来压)步距。周期垮落步距同样与基本顶岩性有关,一般为6nn-30m,多数为10nn- 15m。 由于周期来压前,基本顶呈悬梁状态,而初次来压前,基本顶呈双支板梁状态。因此,在工作面内,周期来压步距小于初次来压步距,它们的关系大致为: L 2= (1/2 ?1/4 )L i 2)周期来压特点与初次来压类似。 三、顶板下沉 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采空区不断扩大,上覆岩层移动下沉而破坏,根据破坏的特征,上覆岩层沿竖直方向自下而上可分为三带:冒落带、裂隙带、弯曲下沉带。在这三带中,冒落带和裂隙带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弯曲下沉带对工作面没有多大影响。 (一)冒落带 易冒落的直接顶,不规则垮落,碎胀的岩块将填满采空区,形成冒落带,支 撑老顶。当松软岩层很厚时,冒落的高度可视为直接顶的厚度。当直接顶厚度不大,冒落的岩块填不满采空区,老顶悬空,这种情况下,老顶也将发生 部分垮落,使工作面压力增加。 图11 —5岩层移动推测图 (a)岩层内部破坏推测图;(b)裂隙带岩层移动曲线;(c)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分区 1 —冒落带;2—裂隙带;3—弯曲下沉带 二)裂隙带位于冒落带之上的老顶岩层,总是一端支承在煤壁上,另一端支承在采空区的碎石充填堆上。在上覆岩层的压力作用下,冒落的岩块逐渐压 实。因此,上覆岩层也随之逐步弯曲下沉,成段拆断或产生许多裂隙,但

矿山开采安全基本知识

矿山开采安全基本知识 (一)露天开采安全基本知识 露天开采是指用一定的采装运设备,在敞露的空间里从事开采作业。根据露天开采所采用的采掘工具和采运设备的不同,露天开采又分为人工开采、机械开采、水力开采和挖掘船开采。露天开采所形成的采坑、台阶和露天沟道的总和称为采矿场。 露天开采的生产流程包括采剥工作面穿孔、装药爆破、装车、运输,矿石运至破碎场或选矿场,岩、土运至废石场。露天开采时,通常是把矿岩划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并保持一定的超前关系。在开采过程中,各工作水平在空间上构成阶梯状,每个阶梯就是一个台阶或称为阶段。台阶是露天采矿场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是进行独立剥离和采矿作业的单元体。 台阶的命名一般以平盘的标高来表示,如lOOm水平。台阶根据其用途可分为工作平台、安全平台、运输平台和清扫平台等。 最终边坡是指已开采结束到达最终界面而留下的台阶所组成的边坡,其位置一般是固定的。最终边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最终边坡角,它在露天矿设计和生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大小直接影响

露天开采境界和露天矿的生产能力。 露天矿的主要安全问题有爆破作业安全问题、机械运行时的安全问题、交通运输的安全问题、用电的安全问题、边坡稳定及防排水的安全问题、阶段构成的安全问题等。 (二)地下开采安全基本知识 地下开采是一个复杂的生产过程,必须综合运用地质、测量、开拓、掘进、爆破、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动力、安全及管理等科学技术,选择合适的开采方法,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采矿方法包括采准、切割、回采、采空区处理等工作。 1.采煤方法 采煤方法可以分为壁式和柱式两大体系。壁式采煤法根据煤层厚度的不同,分为单一长壁采煤法和分层长壁采煤法。缓倾斜及倾斜煤层采用单一长壁采煤法的工作面,回采工艺主要有炮采、普采和综采三种类型。分层长壁采煤法又可分为走向长壁采煤法和倾斜长壁采煤法两种类型。柱式采煤法分为房式和房柱式。

矿山安全基础知识

编号:SM-ZD-56184 矿山安全基础知识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矿山安全基础知识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地下矿山(井工矿)是以平硐、斜井、竖井等作为入口。 二、矿山开采技术 (一)露天开采。分间断式、连续式和半连续式。 (二)地下开采矿山 1、井巷掘进施工方法。分为普通施工法和特殊凿井法(适于不稳定或含水量很大的地层)。 普通施工法一般采用钻眼爆破的方法。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设备简单、安全可靠。分浅孔爆破法、中深孔爆破法和深孔爆破法。浅孔,直径<50mm,深度<2m,用于井巷工程;中深孔,直径<50mm,深度2-4m用于井筒及大断面硐室;深孔,直径>50mm,深度>5m,用于立井井筒及溜煤眼、大断面硐室以及露天开采的台阶爆破。特殊凿井法主要有冻结法、钻井法和注浆法。 2、采矿方法

(1)井工采煤方法。分为壁式和柱式两大体系。 壁式体系采煤法,根据每层厚度不同分为单一长壁采煤法和分层长壁采煤法;根据每层走向,分为走向长壁采煤法和倾斜长壁采煤法。 柱式体系采煤法分为房式、房柱式和巷柱式。不采煤柱的是房式,回采煤柱的是房柱式。 (2)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矿方法。分3类,空场采矿法、崩落采矿法、充填采矿法。 1)空场采矿法分为全面采矿法、房柱采矿法、留矿采矿法、分阶段矿房法、阶段矿房法。 全面采矿法适用薄和中厚的矿石和围岩稳固的缓倾角(<30°)的矿体; 房柱采矿法适用厚度不论的矿石和围岩稳固的水平和缓倾斜矿体; 留矿采矿法适用矿石和围岩稳固、矿石无自燃性、破碎后不结块的急倾斜矿床。 2)崩落采矿法分为单层崩落法、分层崩落法、分段崩落法、阶段崩落法。

露天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露天矿山开采技术 第一节露天矿开采的基本概念 露天矿山是指露在地表或埋藏不深的矿床,一般采用露天开采方法进行开采的矿山。露天矿山分为山坡露天矿和凹陷露天矿。开采水平位于露天开采境界封闭圈以上的称为山坡露天矿,位于露天矿开采境界封闭圈以下的称为凹陷露天矿。 一、露天矿开采的方式 露天矿开采的方式有:机械开采、人工开采、水力开采挖掘船开采。 机械开采:用一定的采掘运输设备,在敞露的空间里从事开采作业。为了采出矿石需将矿体周围的岩石及覆盖物的岩层剥掉,并通过露天沟道或地下巷道把矿岩搬出地面。这种搬移的生产过程,称为剥离。开采矿石的生产过程,称为采矿。 二、露天采场的形成 露天开采所形成的采坑、台阶和露天沟道的总和称为露天矿场。 1、台阶的形成要素 露天矿山开采时,通常把矿岩划分成一定厚度的水平分层,自上而下逐层开采,在开采过程中各个工作水平在空间上构成了阶梯状,此阶梯称为台阶。 台阶的命名,通常是以开采台阶的下部平盘的标高为依据,故常把台阶叫做某某水平,开采时,将工作台阶划分成若干条带顺序开采,每一个带叫做采掘带。 2、露天采场的形成要素 露天矿坑中的矿石才出后,矿坑四周揭露出来的由台阶组成的表面叫做露天矿边帮。位于矿体下盘一侧的边帮叫做底帮,位于矿体上侧叫做顶帮,岩矿体走向两端的边帮叫做端帮。正在进行开采和将要开采的台阶组成的边帮叫做露天矿场的工作帮。 非工作帮上的平台,按其用途可分为安全平台、运输平台和清扫平台。安全平台,是用作缓冲和阻截滑落的岩石,同时还可用作减缓最终帮坡角以保证最终边帮的稳定性和下部平台的工作安全。运输平台,是作为工作台阶与出入沟之间的运输联系的通路。清扫平台,是用于阻截滑落的岩石并用清扫设备进行清理。它又起安全平台的作用。 三、露天矿开采的特征 露天矿开采的主要优点: 1、受开采空间限制小,可采用大型机械设备。 2、劳动生产率高,露天矿开采的劳动生产率是地下开采的5~10倍。 3、采矿成本低。 4、劳动条件好,安全系数大。 露天矿开采的不足之处是: 1、开采过程中,穿爆、采装、汽车运输、卸载以及排土时粉尘较大,汽车运输时排入大气中的碳化氢多,排土场的有害成分流入江河湖泊和农田等,污染大气,水和土壤,危及人员的身体健康,影响农作物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2、露天开采需要把大量的剥离物运往排土场抛弃,因此排土占地面积大,影响农业发展。 3、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如遇严寒和冰雪、酷暑和暴雨等,会影响开采。 第二节露天矿山开采 1

矿山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矿山安全技术基础知识a I时'间H 卜/ / 1 / 7

(一)井巷施工程序和基本原则 井巷是为进行采掘工作在岩层或煤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井巷工程包括井筒、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主要石门、运输大巷、采区巷道及回风巷道等全部工程。这些工程中有一些工程构成连锁工程项目,也可以称为矿井建设关键线路或主要矛盾线,也就是决定矿井建设最短总工期的、只能按顺序施工的路线。该线路上的各单位工程统称关键工程,包括井筒、井底车场重车线、主要石门、运输大巷、采区车场、采区上山、最后一个采区切割巷道或与风井贯通巷道、风井等。 (二)井巷掘进的主要施工方法 根据施工方法及地层赋存条件的不同,井筒(或巷道)施工分为普通凿井法与特殊凿井法。普通凿井法是在稳定或含水较少的地层中采用钻眼爆破或其他常规手段凿井的方法。特殊凿井法是在不稳定或含水量很大的地层中,采用非钻爆法的特殊技术与工艺的凿井方法。通常采用的有冻结法凿井、钻井法凿井、注浆凿井法凿井。 1.普通凿井法 (1)钻眼爆破法破岩,其实质是在岩体上钻凿一定直径、一定深度及数量的炮眼,并在其中装入炸药,靠炸药爆炸的力量破碎岩体,从而达到井巷掘进的目的。这种方法就叫做钻眼爆破法。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设备简单,安全可靠,可以根据要求,在岩体中钻爆出不同形状,不同深度的井筒或巷道。 (2)我国煤矿根据炮眼深度与直径将钻爆法分为浅孔爆破法、中深孔爆破法和深孔爆破法。炮眼直径小于50mm深度小于2m时称为浅孔 爆破,多用于井巷工程;炮眼直径小于50mm深度2—4m称为中深孔 爆破,多用于井筒及大断面硐室掘进;炮眼直径大于50mm深度大于 5m则称为深孔爆破,主要用于立井井筒及溜煤眼、大断面硐室以及露天开采的台阶爆破。 (3)爆破是用炸药破碎岩体的作业。为达到预期的爆破效果及作业安全,对爆破所用的炸药、岩体及爆破方式应进行认真地设计。 2.特殊凿井法 特殊凿井法是当井筒(或巷道)穿过不稳定含水地层时,一般是第四系和第三系,用普通凿井法无法通过时采用的特殊施工方法。通常指冻结法、

(冶金行业)非煤地下矿山基本概念

(冶金行业)非煤地下矿山 基本概念

非煤矿山地下开采的基本概念 矿石和废石的概念 (1)矿物——在地壳中,由于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元素和自然化合物,统称为矿物。 (2)矿石——凡是在地壳中遇到矿物集合体,在当下技术经济水平条件下,能以工业规模从中提取国民经济必须的金属或矿物产品的都叫矿石。 (3)矿体——矿石的聚集体叫矿体。(壹个矿体是壹个独立的地质体,具有壹定的几何形状,具有壹定的空间位置等)。 (4)矿床——矿床是矿体的总称。(对于某壹矿区而言,壹个矿床由壹个或几个矿体组成,矿床又可分为工业矿床和非工业矿床)。 ①工业矿床——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符合开采和利用要求的矿床叫工业 矿床。 ②非工业矿床——和上述情况反之,叫非工业矿床。 (5)围岩——矿体周围的岩石叫围岩。 ①上盘围岩——指矿体上部围岩。 ②下盘围岩——指矿体下部围岩。 (6)夹石——夹在矿体中的岩石叫夹石。 (7)废石的概念 在采矿过程中所采出的围岩或夹石,壹般称为废石。(或者说废石是:矿床周围的围岩以夹石、根本不含有用成分或者含量过少,当前不宜作为矿石开采的称之为废石)。 【注意】应当指出,矿石和废石的概念是相对的,它和壹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壹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已经掌握的资源情况,以及对某种金属的需要量

都存有关系。 例如,锡和铜,过去锡品位达到期0.8%,才算矿石能够开采,而当下饧品位只要达到0.2~0.3%,就作为矿石开采,过去铜的品位只有达到1.0%,才开采,而当下达到0.4~0.6%,即可作为矿石开采。 过去废石,而当下却变成了可开采的矿石。(黄金品位达8~10克/吨就是富矿) 矿石品位的概念 (壹)矿石品位的概念 通常我们把矿石中凡是可供利用的元素或矿物称为有用成份。矿石中所含有用成分的多少用品位来表示。 所谓品位就是:矿石中有用成份的重量和矿石重量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品位=×100%(或克/吨) 壹般金属品位是指矿石中该种金属元素含量的百分数。 对于贵重金属(金铂等)矿石的品位是用克/吨表示。这是因为这些贵重金属在矿石中含量很少。 (二)边界品位 这是指可采矿石有用成份含量和最低界限。它是矿体边界上矿石上最低品位,是划分矿石和废石,圈定矿体范围的标准。在圈定的矿本范围内,任意取样点的品位,壹般都不应当小于边界品位。 (三)最低工业品位 是指在边界品位圈定的矿体范围内,合乎工业开采要求的平均品位的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