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第四版-赵荣义)复习提纲

《空气调节》(第四版-赵荣义)复习提纲
《空气调节》(第四版-赵荣义)复习提纲

《空调工程》复习

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

1、空气调节的主要任务:

?在所处自然环境下,使被调节空间的空气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流动速度以及洁净度、新鲜度。

2、湿空气:

(1)概念:

?大气由一定量的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我们称其为湿空气。?干空气可看作一个稳定的混合物;

?水蒸气含量较少,但其变化对湿空气的干燥及潮湿程度产生重要影响,是空调中的重要调节对象;

?常温常压下干空气、水蒸气均可近似看作理想气体。

(2)状态参数:

3、焓湿图:

确定湿空气的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方法:公式计算;查表;查焓湿图。

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

1、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1)空调室内温湿度指标:

(2)人体热平衡:S=M-W-E-R-C

(3)人体冷热感的影响因素(6个):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平均辐射温度;

?风速;

?衣服热阻;

?人体活动量。

(4)新有效温度ET*: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人体冷热感影响的一个综合指标。

(5)舒适区:人体感到热舒适的一个空气参数区域,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区域可能不同。

(6)PMV-PPD指标:综合考虑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风速、衣服热阻、人体活动量等6个因素对人体冷热感影响的综合指标

?PMV(预期平均投票):由人体热平衡原理推出,代表同一环境中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

?PPD(预期不满意百分率):表示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数,通过概率分析方法得到PPD与PMV的关系。

?我国采暖和空调热舒适性指标宜为:-1≤PMV≤1,PPD=26%.

(7)室内空气温湿度计算参数:分两个热舒适等级,参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2、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1)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规律:气温日变化都是以24h为周期的周期性波动,一般凌晨4、5点最低,下午2、3点最高;气温季节性变化也是呈周期性的,一般一月最冷,7~8月最热。

(2)室外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规律:就一昼夜内的大气而论,含湿量变化不大,可视为定值,则大气的相对湿度变化规律正好与干球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反。(3)空调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3、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

(1)从空气调节角度分析太阳辐射:夏季:增加了冷负荷,不利;冬季:减少了采暖负荷,有利。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作用:

?吸收作用:其中一部分被臭氧、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尘埃等(其中大部分被水蒸汽所吸收)。

?散射辐射:另一部分被云层中的尘埃、冰晶、微小水珠及各种气体分子等反

射或折射,形成漫无方向的散射辐射,亦称天空辐射(其中大部分返回宇宙空间中去,一部分反射到地球表面)。

?直射辐射:其余末被吸收和散射的辐射能,则仍按原来的辐射方向,透过大气层沿直线继续前进,直达地面,故称此部分为直射辐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直接辐射能量+散射辐射能量;

(3)建筑物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影响因素:地球对太阳的相对位置(太阳射线对地球的高度角及其通过大气层的路程)、大气透明度;

(4)建筑物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影响因素:表面粗糙度、表面颜色。

(5)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同时考虑对流和辐射作用时,得到室外空气综合温度,并非实际的室外空气温度。而是相当于在室外气温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ρI/αw.

4、热量与负荷

得热量的组成及其与冷负荷的关系

得热量

显热

对流 直接放散到空气中,形成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是由得热量引起的,但冷负荷与得热量并不时时相等。

辐射

被室内各表面吸收和贮存,经延迟和衰减后进入空气中形成冷负荷。

潜热

直接放散到空气中,形成瞬时冷负荷。

得湿量与湿负荷的关系

得湿量=湿负荷

5、夏季空调冷负荷的计算方法:谐波反应法(谐波反应法的工程简化方法)、冷负荷系数法。

6、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 (1)确定送风状态:

? 在h-d 图上确定室内状态点N ; ? 过N 点作等热湿比线;

? 根据送风温差Δt0确定送风温度t O ;

? t O 的等温线与等热湿比线的交点即为送风状态O. (2)计算送风量

(3)送风温差的选取:

? 送风温差越大:送风温度越低、送风量越小,投资和运行费用越少;送风温

度过低时,冷气流会让人体感觉不适,且送风量过小时,室内温湿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送风温差根据空调精度选取,见表2-20。

(4)换气次数:

?概念:房间送风量与房间体积之比。

?送风温差越大,送风量越小,换气次数越小。

?所选取的送风温差应保证换气次数大于表2-20中的值。如果换气次数小于所要求的值,则应减小送风温差。

第三章空气的热湿处理

第四章空气调节系统

1、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2、新风量的确定

最小新风量II 满足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

最小新风量III 系统总风量的10%

确定最小新风量MAX{最小新风量I,最小新风量II,最小新风量III}

3、空气平衡

平衡点平衡方程

空调箱Lw+Lh=L

空调房间L=Lx+Ls

排风点Lx=Lp+Lh

房间正压:Lw>Ls,Lx>Lh

4、普通集中式空调系统

一次回风

定义回风与室外新风在喷水室(或表面式空气冷却器,简称表冷器)前混合

系统图示

处理过程

焓湿图

计算

二次回风

定义 回风使用两次,回风与新风在喷水室(或表冷器)前混合并经热湿处理后,在冷却减湿设备后再次与回风混合 。

系统图示

集中空调系统划分和分区处理

划分原则

(1) 室内参数(温湿度基数和精度)相近以及室内热湿比相近的房间可采用同一系统;

(2) 朝向、层次等位置相近的房间宜采用同一系统; (3) 工作班次和运行时间相同的房间采用同一系统;

(4) 对室内洁净度等级或噪声级别不同的房间,宜按各自的级别设计;

(5) 产生有害物的房间不宜和一般房间合用一个系统; (6) 空调系统的分区应与建筑防火分区相对应。

分区处理

(1)室内N 点相同,热湿比ε不同:采用定露点,分室加热系统。 (2)室内tN 相同,φN 允许有偏差,热湿比ε也各不同:采用定露点,相同的Δto ,但需根据房间的重要性选择露点。

N N N

N

G2

G1

W

C

L

O

5、变风量系统

6、半集中式空调系统

(1)风机盘管系统

7、局部空调机组(1)机组形式:

(2)机组应用

单台使用

多台独立使用

多台联合使用集中冷却水;

集中新风、排风;

利用机组做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机(3)机组系统化应用

水环热泵(WLHP-water loop heat pump)?原理:由许多水-空气热泵机组通过水侧管路的网路化,以平衡同时进行制冷或供热的机组之间的热量需求;

?组成:水源热泵单元机组(水-空气热泵)+辅助加热装置+冷却塔+水系统。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原理:一拖多;一个室外机带多个室内机;

?特点:可根据负荷变化通过变制冷剂流量而改变

压缩机制冷量。

?变制冷剂流量的方法:(1)变压缩机电机频率

(VRV);(2)利用数字控制的涡旋压缩机通过

控制负载与卸载时间的比例实现不同的制冷剂

流量输出(数字涡旋变流量/变容多联机)。

第五章空调房间的气流分布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 1、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第1页) 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则称为“空调”。(第2页) 工艺性;舒适性。 3、湿空气是指和的混合气体。(第5页) 干空气;水蒸气。 4、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与之和。(第5页) 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在理论上,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第11页) 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和空调设备的基本依据。(第20页)送风量;容量。 7、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 和。(第20页) 得热量;得湿量。 8、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第20页) 冷负荷;热负荷。 9、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第20页) 冷负荷;湿负荷。 10、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和室内要求维持的为依据。(第20页) 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和。(第20页) 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与。(第20页) 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调和空调。(第20页) 舒适性;工艺性。 14、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衣着情况),,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等六个因素。(第23页)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15、指标代表了对同一环境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因此可用该指标预测热环境下人体的热反应。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的差别,故用指标来表示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第25页)PMV(预期平均投票);PPD(预期不满意百分率)。 16、ISO 7730对PMV—PPD指标的推荐值为:PPD<10%,即PMV值在-0.5~+0.5之间,相当于在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第25页) 17、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中规定采暖与空气调节室内的热舒适性指标宜为:-1≤PMV≤+1,PPD≈26%。(第25页)

最全空气调节知识点_习题以及思考题

第一节空气调节基础 1.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比如温度),能不能确定其他参数? 答: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是不可能确定其他参数的。因为湿空气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四个:温度(t)、湿度(d)、焓(h)、相对湿度(φ)。只有知道这四个常用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参数,方能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同时也就可以确定湿空气的其他各个参数。 (参考教材第274页) 2.焓湿图有几条主要参数线?分别表示哪一个物理量?试绘出简单的焓湿图。 答:焓湿图中有四条主要的参数线,即等比焓线、等含湿量线、等温线和等相对湿度线。 (参考教材第274页) 3.热湿比有什么物理意义?为什么说在焓湿图的工程应用中热湿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热湿比ε是湿空气状态变化时其焓的变化(△h)和含湿量的变化(△d)的比值,它描绘了湿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 在空调设计中,ε值通常用房间的余热(Q)余湿(W)的比值来计算,在焓湿图中热湿比线通过房间的设计状态点,此时ε线描述了送入房间的空气吸热吸湿后使房间状态稳定在设计状态点的变化方向和过程。 (参考《空气调节》,建工出版社,赵荣义等编,第10页) 4.分别简述工程上怎样实现等焓过程、等温过程和等湿过程的空气处理。 答:(1)等焓加湿过程:用循环水喷淋空气,当达到稳定状态时,水的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且维持不变。这时喷淋水从空气中获得热量而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空气中,所以空气变化近似等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被冷却加湿。 (2)等温加湿过程:向空气中喷入蒸汽,控制蒸汽量,不使空气含湿量超出饱和状态, 由于空气所增加的水蒸汽带入的热量很少,所以此时空气状态变化近似于等温加湿过程。 (3)等湿加热或等湿冷却过程:空气通过加热器使温度升高,没有额外的水分加入,所以其含湿量不变。空气通过冷却器被处理时,控制冷却器的表面温度高于被处理空气的露点温度,从而空气在冷却器表面不发生结露现象,以实现等湿冷却(或称为干冷)的过程。 5.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人在某一热环境中要感到热舒适,必须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人体蓄热率S=0(最主要条件),即M-W-R-C-E=0,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W—人体所作机械功,E—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R—穿衣人体外表面与周围表面间的辐射换热量,C—穿衣人体外表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对流换热量。(或:f(M,Icl,ta,tmrt,pq,v,tmsk,Ersw)=0,式中:M—人体能量代谢率,Icl—服装热阻,ta—空气温度,tmrt—环境平均辐射温度,pq—空气水蒸气分压力,v—空气流速,tmsk—人体表面平均温度,Ersw—人体实际的出汗蒸发热损失。) (2)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tmak及人体实际出汗蒸发热损失Ersw应保持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_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 姓名: 班级: C08建环(2)班 学号: 题目: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 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 2011年06 月25 日

附2: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附3: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学院船舶与建筑班级C08建环(2)班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上海某办公楼办公室空调设计 前言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是使室内空气温度、湿、清洁度和气流速度(简称四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一项环境工程技术,它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两大类的要求。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地区发生罕见的干旱天气,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空调冷热源问题,美国率先研制出风冷式冷水机,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其英文名称是:Air cool Chiller,简称为Chiller! 在空调历史中,美国已经发展和改进了有风管的中央单元式系统,并得到了正在现场安装和修理有风管的单元式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分销商和经销商的强力支持。WRAC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系统,能够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购得,并在持续高温来的时候自己安装。同时,无风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别于美国市场的动力下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进。之后,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在90年代被转让到中国,这是通过与当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压缩机、热交换器、电劝机、精细阀和电子控制器的本地制造商)组成的合资公司进行的。在90年代中国也从其它先进国家吸收了较大型空调设备的先进高新技术,并与多数是美国的大公司组成合资企业。我国于1931年首先在上海纺织厂安装了带喷水室的空气调节系统,其冷源为深井水。随后,也在一些电影院和银行实现了空气调节。

空气调节课后思考题答案

1、热泵循环的供热系数与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有何区别,二者有无联系 由于热泵能将低温热能转换为高温热能,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因此是回收低温余热、 利用环境介质(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和室外空气等)中储存的能量的重要途径。 制冷循环是通过制冷工质(也称制冷剂)将热量从低温物体(如冷库等)移向高温物体 (如大气环境)的循环过程,从而将物体冷却到低于环境温度,并维持此低温,这一过程是利用制冷装置来实现的。 制冷循环和热泵循环原理是差不多的,制冷循环是将热量从低温物体移向高温物体;热泵循环是将低温热源吸热送往高温热源,是逆卡诺循环的。 供热系数,是指单位功耗所能放出的热量。 制冷系数,,是指单位功耗所能获得的冷量。— 供热系数=制冷系数+1,因此供热系数永远大于1,而制冷系数可以大于、等于、小于1,一般情况下也大于1。像一般市场空调的制冷系数都在~5左右,它反映了输入功率与输 出功率的比值,也就是cop。 2、分析说明提高蒸汽压缩式制冷装置性能系数的方法和途径。 COP=h1-h4(h2-h1) 提高蒸发温度:蒸发温度主要取决于制冷对象的温度要求,不能随意变动,但在制冷对 象允许情况下,取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提高循环的制冷系数。一般温度比冷库温度低5~~10摄氏度,以保证传热温差需要。 增加过冷度:过冷度越大,制冷系数增加越多。制冷剂离开冷凝器的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过冷度一般很小。 降低冷凝温度:冷凝温度取决于冷却介质的温度,不能随意变动。但在允许选择冷却介质的温度时,比如,冰箱、冰柜从提高制冷出发,应放置在房间温度较低的地方。一般冷凝温度要高于介质温度低5~~7摄氏度,以保证传热温差需要。 调整适当的冷媒量、增大蒸发面积、 3、制冷剂的命名方法 (1) 无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的简写符号规定为R7(),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是该无 机物分子量的整数部分。 (2) 卤代烃和烷烃类:烷烃类化合物的分子通式为CmH2m+2;卤代烃的分子通式为 CmHn FxClyBrz(2m+2 = n+x+y+z),它们的简写符号规定为R(m-1)( n+1)(x)B(z)。 (3)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简写符号为R4(),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 字为该制冷剂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4) 共沸混合制冷剂:共沸混合制冷剂的简写符号为R5(),括号代表一组数字,这组数字为 该制冷剂命名的先后顺序号,从00开始。 (5) 环烷烃、链烯烃以及它们的卤代物:写符号规定:环烷烃及环烷烃的卤代物用字母“ RC'开头,链烯烃及链烯烃的卤代物用字母“R1”开头。 (6) 有机制冷剂则在600序列任意编号。 4、液氨是工业上普遍使用的一种制冷剂。它的优点是:沸点低,压力适中,单位容积制冷 量大,节流损失小,溶解水,泄露易被发现,价格低廉。 液氨的缺点:有毒,有刺激味,当与水接触时对铜及其合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性,与 空气混合能发生爆炸,高温下易挥发分解。

空气调节与室内空气环境安全关系分析(4)

第1卷 第2期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4年6月空气调节与室内空气环境安全关系分析 张维亚 ,魏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东燕郊 101601) 摘 要:阐述了引起室内空气环境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了空调系统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提出 了为保证空气环境安全,空调系统在设计过程中所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空气调节;室内空气环境;安全 中图分类号:X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69(2004)02-0019-0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世界范围的节能要求,建筑物加强了密闭性,相应减少了空调新风量。有机合成材料在室内装饰及设备用具方面的广泛应用,致使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气体大量散发,严重恶化了室内空气品质(IAQ),使人出现了各种症候,被统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室内空气品质的恶化,已经危害到了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引起了人们对室内空气环境安全的关注。 一般说来,影响建筑物内部空气环境的因素有: 建筑物的围护结构; 暖通空调系统以及它的调节运行; 室外环境条件; 建筑物内部人的数量及其活动形态。由于建筑物围护结构限制了室内外环境之间的能量和质量交换,所以,空调系统对室内环境品质的控制,对于空气污染物在室内空气环境中的传播及防治,均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建筑空调通风系统,以往人们主要关注其供暖和制冷的效果,其通风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知道影响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是装修装饰材料、家具等因素,实际情况是:炊事、卫生间、淋浴以及电器设备使用等因素带来的污染也是很大的,且影响时间很长。 室内空气质量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主要表现在四个层次。首先是满足室内人们的生存的基本层次,然后是关注空气无毒、含氧量等的健康层次,第三个层次是舒适层次,在健康的基础上考虑温度和湿度适宜,第四个层次是效率层次,就是在前三者的基础上,研究究竟什么样的空气质量是最适当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风。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形式。对现代建筑而言,特别是大型写字楼、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自然通风并不是最佳选择,要保证建筑物内的空气环境质量,就必须应用空调通风系统。 1 空调系统引发的IAQ问题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健康研究所(NOISH),通过对529个建筑物室内空气品质变坏原因的调查评估,提供了表1中所列的调查结果。 表1 室内空气品质恶化原因的调查结果 不合适的通风280个52 9% 内部污染物80个15 1% 外部污染物53个10 0% 生物污染27个5 1% 建筑材料污染21个4 0% 其 他68个12 9% 可见,不合适的空调通风是使得室内空气环境变坏的主要原因。空调系统一方面具有正效应,可以排除或稀释各种空气污染物,另一方面它还具有负效应,它可以产生、诱导和加重空气污染物的形成和发展。 以往针对建筑的卫生标准要求不高,空调的通风措施不力,主要表现有: (1)建筑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新风量偏低,新风换气次数少,有些建筑新风量甚至达不到人体生理的要求。 (2)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新排风系统匹配不合理,建筑空调通风系统通风换气量往往达不到设计要求,这既有设计的原因,也有系统运行管理的问题。 19 作者简介:张维亚(1964 ),女,天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华北科技学院建筑工程系讲师。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教学提纲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 1、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第1页) 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则称为“空调”。(第2页) 工艺性;舒适性。 3、湿空气是指和的混合气体。(第5页) 干空气;水蒸气。 4、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与之和。(第5页) 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在理论上,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第11页) 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和空调设备的基本依据。(第20页) 送风量;容量。 7、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和。(第20页) 得热量;得湿量。 8、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供应的热量称为。(第20页)

冷负荷;热负荷。 9、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第20页) 冷负荷;湿负荷。 10、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和室内要求维持的为依据。(第20页) 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和。(第20页) 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与。(第20页) 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调和空调。(第20页) 舒适性;工艺性。 14、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热阻(衣着情况),,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等六个因素。(第23页)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15、指标代表了对同一环境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因此可用该指标预测热环境下人体的热反应。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的差别,故用指标来表示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第25页) PMV(预期平均投票);PPD(预期不满意百分率)。 16、ISO 7730对PMV—PPD指标的推荐值为:PPD<10%,即PMV值在-0.5~+0.5之间,相当于在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第25页)

空气调节

《空气调节》期末考试复习范围及各章节习题答案简述 请各位同学先重点复习期末考试的复习范围,并熟练掌握。后面各章节的习题讨论可以作为本次期末考试和后续考研的辅助复习资料。 简答题类型: 1.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比如温度),能不能确定其他参数? 答:已知湿空气的一个状态参数是不可能确定其他参数的。因为湿空气常用的状态参数有四个:温度(t)、湿度(d)、焓(h)、相对湿度(φ)。只有知道这四个常用参数中的任意两个参数,方能确定湿空气的状态点,同时也就可以确定湿空气的其他各个参数。 (参考教材第274页) 2.焓湿图有几条主要参数线?分别表示哪一个物理量?试绘出简单的焓湿图。 答:焓湿图中有四条主要的参数线,即等比焓线、等含湿量线、等温线和等相对湿度线。 (参考教材第274页) 3.热湿比有什么物理意义?为什么说在焓湿图的工程应用中热湿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答:热湿比ε是湿空气状态变化时其焓的变化(△h)和含湿量的变化(△d)的比值,它描绘了湿空气状态变化的方向。 在空调设计中,ε值通常用房间的余热(Q)余湿(W)的比值来计算,在焓湿图中热湿比线通过房间的设计状态点,此时ε线描述了送入房间的空气吸热吸湿后使房间状态稳定在设计状态点的变化方向和过程。 (参考《空气调节》,建工出版社,赵荣义等编,第10页) 4.试分析在夏季干球温度相同而湿球温度不同时,人体的热感觉有何不同?为什么? 答:请各位同学自己思考一下怎么回答。 5.分析房间得热量和冷负荷的主要区别。

答:得热量是指在某一时刻由室外和室内热源散入房间的热量的总和。冷负荷是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围护结构热工特性及得热量的类型决定了得热和冷负荷的关系。在瞬时得热中的潜热得热及显热得热中的对流成分是直接放散到房间空气中的热量,他们立即构成瞬时冷负荷,而显热得热中的辐射成分则不能立即成为瞬时冷负荷。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过程中,存在着衰减和延迟现象。 6.试说明空调系统中得热量、冷负荷、除热量之间的关系 答:概念解释: (1)得热量:在某一时刻进入室内的热量或在室内产生的热量。 (2)冷负荷:是指为维持室温恒定,空调设备在单位时间内必须自室内取走的热量,也即室内空气在单位时间内得到的总热量。 (3)在空调系统间歇运行的条件下,室温有一定的波动,引起室内物体的蓄热和放热,结果使得空调设备也要自室内多取走一些热量,这种在非稳定工况下空调设备自室内多带走的热量称为“除热量”。 相互间的关系: 得热量与冷负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得热量不一定等于冷负荷,因为只有得热中的对流成分才能被室内空气立即吸收,而得热中的辐射成分却不能直接被空气吸收,要通过室内物体的吸收,再放热的过程间接转化为冷负荷。得热量转化为冷负荷过程中,存在着衰减和延迟现象这是由建筑物蓄热能力所决定的。蓄热能力愈强,则冷负荷衰减愈大,延迟时间愈长。 7.分别简述工程上怎样实现等焓过程、等温过程和等湿过程的空气处理。 答:(1)等焓加湿过程:用循环水喷淋空气,当达到稳定状态时,水的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且维持不变。这时喷淋水从空气中获得热量而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回到空气中,所以空气变化近似等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空气被冷却加湿。 (2)等温加湿过程:向空气中喷入蒸汽,控制蒸汽量,不使空气含湿量超出饱和状态, 由于空气所增加的水蒸汽带入的热量很少,所以此时空气状态变化近似于等温加湿过程。 (3)等湿加热或等湿冷却过程:空气通过加热器使温度升高,没有额外的水分加入,所以其含湿量不变。空气通过冷却器被处理时,控制冷却器的表面温度高于被处理空气的露点温度,从而空气在冷却器表面不发生结露现象,以实现等湿冷却(或称为干冷)的过程。

空气调节第四版 基础知识 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一基础知识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钱以明编 1、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_ ,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 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 。(第1页) 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 ______________ 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 则称为“ _________ 空调”。(第2页) 工艺性;舒适性。 3、湿空气是指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混合气体。(第5页) 干空气;水蒸气。 4、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之和。(第5页) 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在理论上,__________ 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也称__________ 。(第11页) 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____________ 和空调设备____________ 的基本依据。(第20页)送风量;容量。 7、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 和。(第20页) 得热量;得湿量。 &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 ___________ ;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 供应的热量称为___________ 。(第20页) 冷负荷;热负荷。 9、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 ___________ ;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 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___________ 。(第20页) 冷负荷;湿负荷。 10、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____________ 和室内要求维持的____________ 为依据。(第20页) 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第20页) 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_ 。(第20页) 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调和 空调。(第20页) 舒适性;工艺性。 14、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 —PPD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 热阻(衣着情况),___________ ,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 ____________ 等六个因素。(第23页)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15、指标代表了对同一环境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因此可用该指标预测热环境下人体的热反 应。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的差别,故用_____________ 指标来表示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第25页)PMV (预期平均投票);PPD (预期不满意百分率)。 16、ISO 7730对PMV —PPD指标的推荐值为:PPD<10%,即PMV值在一0.5~+0.5之间,相当于在人群中允许有10%的人感觉不满意。(第25页) 17、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 2003)中规定采暖与空气调节室内的热舒适性指 标宜为:—1 < PMV < +1 , PPD~ 26%。(第25 页) 18、室内空气温湿度设计参数的确定,除了要考虑室内参数综合作用下的舒适条件夕卜,还应根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船舶与建筑工程学院 姓名: 班级: C08建环(2)班 学号: 题目:某办公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指导老师: 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 2011年06 月25 日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附2: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附3: 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上海某办公楼办公室空调设计 前言 空调是空气调节的简称,是使室内空气温度、湿、清洁度和气流速度(简称四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的一项环境工程技术,它满足生活舒适和生产工艺两大类的要求。 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地区发生罕见的干旱天气,为解决干旱缺水地区的空调冷热源问题,美国率先研制出风冷式冷水机,用空气散热代替冷却塔,其英文名称是:Air cool Chiller,简称为Chiller! 在空调历史中,美国已经发展和改进了有风管的中央单元式系统,并得到了正在现场安装和修理有风管的单元式空调系统的空调设备分销商和经销商的强力支持。WRAC是最简单和最便宜的系统,能够很容易的在零售商店中购得,并在持续高温来的时候自己安装。同时,无风管的SRAC和SPAC自70年代起在有别于美国市场的动力下在日本得到发展和改进。之后,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在90年代被转让到中国,这是通过与当地公司(包括主要元件如压缩机、热交换器、电劝机、精细阀和电子控制器的本地制造商)组成的合资公司进行的。在90年代中国也从其它先进国家吸收了较大型空调设备的先进高新技术,并与多数是美国的大公司组成合资企业。我国于1931年首先在上海纺织厂安装了带喷水室的空气调节系统,其冷源为深井水。随后,也在一些电影院和银行实现了空气调节。 空气调节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和对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暖通方向)学科2015年硕士复试指导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暖通方向工程硕士)201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 一、笔试科目: 以下科目1为必选,2、3、4任选其二。 1.暖通空调,占140分。 主要内容: (1)供暖工程与集中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应用;主要的系统形式;工程设计方法及运行调节方式。 (2)通风及空调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应用;常见的通风空调系统形式及其运行与调节。 2.建筑热源,占30分。 主要内容:自然循环层燃锅炉主要型式、工作原理、特点;热源中各系统的型式、组成。 3.空调冷源,占30分。 主要内容:制冷的基本原理(包括蒸汽压缩式和吸收式)、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制冷系统的形式、应用。 4.燃气输配,占30分。 主要内容:城市燃气需用量及供需平衡;城市燃气管网系统;燃气管网水力计算以及水力工况分析;调压器的工作原理及燃气调压站; 参考书目: 1、《暖通空调》第二版,陆亚俊、马最良、邹平华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7; 2、《供热工程》第四版,贺平、孙刚,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3、《空气调节》第四版,赵荣义、范存养,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 4、《锅炉房工艺与设备》(上、下册),刘新旺,科学出版社,2002; 5、《空调工程中的制冷技术》第二版.陆亚俊、马最良、姚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 6、《燃气输配》第四版,段常贵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二、面试主要内容: (1)考生本科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社会活动经历及所取得的成绩; (2)考生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 (3)考生对本专业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对专业发展的了解程度; (4)考生对科学问题的理解能力、反应能力、应变能力及仪表举止等。

《空气调节》(第四版-赵荣义)复习提纲

《空调工程》复习 第一章湿空气的物理性质及其焓湿图 1、空气调节的主要任务: ?在所处自然环境下,使被调节空间的空气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流动速度以及洁净度、新鲜度。 2、湿空气: (1)概念: ?大气由一定量的干空气和一定量的水蒸气混合而成,我们称其为湿空气。?干空气可看作一个稳定的混合物; ?水蒸气含量较少,但其变化对湿空气的干燥及潮湿程度产生重要影响,是空调中的重要调节对象; ?常温常压下干空气、水蒸气均可近似看作理想气体。 (2)状态参数:

3、焓湿图: 确定湿空气的状态及其变化过程的方法:公式计算;查表;查焓湿图。

第二章空调负荷计算与送风量 1、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1)空调室内温湿度指标: (2)人体热平衡:S=M-W-E-R-C (3)人体冷热感的影响因素(6个): ?干球温度; ?相对湿度; ?平均辐射温度; ?风速; ?衣服热阻; ?人体活动量。 (4)新有效温度ET*: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对人体冷热感影响的一个综合指标。 (5)舒适区:人体感到热舒适的一个空气参数区域,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的区域可能不同。 (6)PMV-PPD指标:综合考虑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风速、衣服热阻、人体活动量等6个因素对人体冷热感影响的综合指标 ?PMV(预期平均投票):由人体热平衡原理推出,代表同一环境中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 ?PPD(预期不满意百分率):表示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百分数,通过概率分析方法得到PPD与PMV的关系。 ?我国采暖和空调热舒适性指标宜为:-1≤PMV≤1,PPD=26%. (7)室内空气温湿度计算参数:分两个热舒适等级,参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空气调节(第四版)-基础知识-105题

空气调节(第四版)- 赵荣义范存养薛殿华 1、 在工程上,将只实现内部环境空气温度的调节技术称为 在一定卫生要求范围内的技术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 供暖或降温;工业通风。 2、 空气调节应用于工业及科学实验过程一般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则称为“ ____________ 空调”。(第2页) 工艺性;舒适性。 3、 湿空气是指. 干空气;水蒸气。 4、 根据道尔顿定律,湿空气的压力应等于 干空气的压力;水蒸气的压力。 5、 在理论上, _____________ 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与水直接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 也称 ____________ 。(第11页) 湿球温度;热力学湿球温度。 6、 空调房间冷(热)、湿负荷是确定空调系统 送风量;容量。 7、 在室内外热、湿扰量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年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 热量和湿量称为在该时刻的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第20页) 得热量;得湿量。 &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 供应的热量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冷负荷;热负荷。 9、 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恒温恒湿, 房间除去或增加的湿量称为 ___________ 冷负荷;湿负荷。 10、 房间冷(热)、湿负荷量的计算必须以室外 — 页) 气象参数;气象条件。 11、 空调房间室内温度、湿度通常用两组指标来规定,即 温度湿度基数;空调精度。 12、 室内温、湿度基数是指在空调区域内所需保持的空气 基准温度;基准相对湿度。 13、 根据空调系统所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______________ 舒适性;工艺性。 14、 在ISO 7730标准中以PMV — PPD 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强度,衣服 热阻(衣着情况), ________________ ,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 ___________________ 等六个因素。(第23页) 空气温度;空气湿度。 15、 ___________ 指标代表了对同一环境绝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因此可用该指标预测热环境下人体的热反 应。由于人与人之间生理的差别,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标来表示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数。 (第25页) PMV (预期平均投票);PPD (预期不满意百分率)。 16、 ISO 7730对PMV — PPD 指标的推荐值为:PPD<10% ,即PMV 值在一0.5~+0.5之间,相当于在人群中 允许有10%的 人感觉不满意。(第25页) 17、 我国《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标宜为:—1 < PMV < +1 , PPD ~ 26%。 18、 室内空气 温湿度设计参 数的确定 基础知识 钱以明编 ____________ ,将为保持工业环境有害物质浓度 空调”,而应用于以人为主的空气环境调节 的混合气体。(第5页) 之和。(第5页) 和空调设备 的基本依据。(第20页) 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 20页) ;为补偿房间失热而需向房间 需向房间供应的冷量称为 _____ 。(第20页) ;为维持室内相对湿度所需由 和室内要求维持的 为依据。(第20 。(第 20 页) 。(第 20 页) 空调。(第 20页) .空调和 (GB 50019 - 2003)中规定采暖与空气调节室内的热舒适性指 (第 25 页) ,除了要考虑室内参数综合作用下的舒适条件外,还应根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教学大纲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二、学时与学分:64学时 3.5学分 三、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四、课程教材 何天祺主编,《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第二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五、参考教材 赵荣义等编,《空气调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孙一坚主编,《工业通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年 贺平等编,《供热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年 六、开课单位 城市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 七、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以保障人居安全、健康与舒适为宗旨的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理论与技术,培养学生具备在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相关环境控制领域内从事系统与设备的设计、选择、调试以及能耗分析、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对该领域科技发展动向以及新理论、新设备、新系统与新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八、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建筑环境控制与暖通空调 1.1建筑环境控制的意义与简史 1.2建筑环境控制的基本方法 1.3建筑环境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点:建筑环境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室内热湿环境污染与负荷计算(重点章) 2.1 热湿环境污染源与负荷 2.2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2.3建筑供暖设计负荷计算

2.4建筑供冷设计负荷计算 重点:热湿环境污染源与负荷的基本概念;建筑供暖、供冷设计负荷的构成 第三章空气热湿处理过程与设备(重点章) 3.1空气热湿处理的依据与途径 3.2喷水室 3.3表面式换热器 3.4其他加湿处理过程与设备 3.5其他减湿处理过程与设备 重点:空气热湿处理依据、途径与方案分析;喷水室、表面式空气冷却器、加热器的构造、类型、工作特性与选择计算。 第四章空气净化与空气品质 4.1空气净化处理 4.2超净净化空调系统 4.3空气的除臭、灭菌和离子化 4.4室内空气品质及其评价 重点:空气悬浮微粒净化处理标准以及过滤装置的构造、类型与工作特性;气相污染物净化措施;室内空气质量控制与评价。 第五章建筑供暖(重点章) 5.1供暖方式及其设备 5.2热水供暖系统 5.3供暖管道布置 5.4供暖的分户热计量 重点:供暖系统类型、工作原理与设计要点;散热器供暖方式及其选择计算;辐射供暖系统的特点及主要形式;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类型和设计方法;分户热计量系统的常用形式。 第六章建筑通风 6.1 建筑通风的基本知识 6.2 全面通风 6.3 局部通风 6.4 工业除尘 重点:主要通风方式和设计要点;全面通风设计及换气量计算;工业通风与除尘的基本原理和设备。

空气调节考试题及答案-考试专用哦

《空气调节》 试题(A 卷)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1、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会引起空调系统 混合状态点的变化和围护结构负荷 的变化 。 2、窗玻璃的遮挡系数是指 实际窗玻璃 与 标准玻璃 日射得热量之比。 3、湿空气的相对湿度的定义式是%100?= b q P Pq φ。 4、空调中的瞬变负荷一般是指由于 人员、灯光、太阳辐射 等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5、喷水室的设计计算的双效率法要求 :(1)喷淋室实际所能达到的效率满足空气处理过程需要的两个效率。(2)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空气放出的热量。 二、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贴附射流:由于额哦贴附效应的作用,促使空气沿壁面流动的射流。具体讲,如果送风口接近顶棚,射流在顶棚处不能卷吸空气,因而射流上部流速大、静压小;而下部则流速小、静压大,使得气流贴附于顶棚流动,这种射流称为贴附射流。 2、机器露点:空气相应于冷盘管表面平均温度的饱和状态点;空气经喷水室处理后接近饱和状态时的终状态点。 3、PMV-PPD 指标:该指标用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它综合考虑了人体活动程度、着衣情况、空气温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流动速度和空气湿度等6个因素。该热舒适指标比等效温度所考虑的因素要全面得多。 4、群集系数:在人员群集的场所,人员组成会随建筑物性质不同而有不同比例的成年男子、女子和儿童(2分),以成年男子为基准1(1分),群集系数是反映各类人员组成的比例(2分)。 三、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试写出管道均匀送风的三个条件,并说明在空调系统的风管设计中的主要调节方法。 答:两侧孔间的静压相等 ;测孔流量系数相等;增大出口角,使出口气流尽量垂直于管道侧壁。 空调系统中使:动压降等于之间的阻力损失,改变管道断面,控制动压降;加设挡板和短管 2、影响人体热舒适感的因素有哪些?并说明它们是如何影响人体的散热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