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识李读后感

王戎识李读后感
王戎识李读后感

王戎识李读后感

前不久,妈妈拿了本《文言文精选》给我,要求我不但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每一篇短文,并且要逐字逐句地理解文章的意思,领会其中的主旨,从中悟出对我们现实生活的启示。

翻开第一页,跃入眼帘的是篇《王戎识李》。讲的是:晋朝的时候,有个孩子叫王戎,他有着过人的聪颖与机敏。这天,他跟很多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树上结了很多的果实,压得枝条都弯了下来。小伙伴们看到了争先恐后上去采摘,只有王戎一个人默默地走在后面。有大人看到了不禁好奇,问王戎为什么没有跟伙伴们一起去摘李子。王戎想了想,回答道长在路边的果树,本来就很方便采摘。可是,这棵李子树,即便结满了整树的果实却无人问津,能解释这种现象唯一的理由就是,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大人去采来一尝,发现果然如此。

七岁的王戎尚且能观察事物如此仔细,遇到事情如此多动脑筋,更何况现代的我们呢。语文老

师曾经说过,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就离不开平时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思考;离不开大量地阅读各种题材的文章,丰富自己的笔头。只有多看,多想,多写,才会发现很多别人忽略的部分,才能感悟到不一样的道理。

生活中亦是如此,在这个打字不用负责任的年代,大量的信息正向我们扑面而来。只有冷静地思考,才能尽可能地辨别其中的真假。

我们要多观察,勤思考,才能更好地对我们的人生负责,避免做个人云亦云的人。我想这就是我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启示。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世说新语》(王戎识李)教案序号15 授课时间年月日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小养成懂礼貌的习惯。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点 难 点 教学重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难点: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诗句。 教学准备挂图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纸,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集体备课(师生活动)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三、活动广角 四、成长袋 同学们,你们知道王戎,孔融吗?生:知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王戎的诗。师板书《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结合拼音自己读一读。 生:结合拼音读诗句 小组内讨论一下这首诗的大体意思。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讨论诗句 说说你对这段诗句的理解多找几名同学说说 师:你说的真好, 这里有几个不大容易理解的词句。 李树:李子树。多子:很多果实。不动:一动不动。 学生认真观察,并理解记住词语的意思,感受到词语的内涵。 师:现在我们带着对诗句的感情再一起读一遍。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朗读背诵 开火车朗读,同桌互相读,学生大声朗读,背诵 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流利地背诵下来 1、学生练习说诗文。 2、同桌两人互相说,一人说原文,一人说诗意。 学生练习说诗文大意。同桌两个人互相说,一人说原文,一人说诗意。 把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 1、能准确,流利的朗读,请把“四角星”涂红。 2、能熟练背诵下来,就把“五角星”涂红。 3,如果你的积累和背诵得到了大家的掌声,就把“八角星”涂红 学生把自己精彩的表现记录下来,根据自己朗读,背诵的情况分别把“四 角星”“五角星”“八角星”涂红。 指导学 生,理解诗 句的含义。 教 学 反 思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小养成懂礼貌的习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10--20)

其十一: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汝)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 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文中加点字“其”都起指代作用,请分别写出它们各指什么? (1)其.子随之而泣() (2)其.母曰() 2、写出下面加点的“而”字的作用。 (1)待父母而.学者也(表递进,) (2)子而不信其.母(则,就) 3、写出下面“之”字在不同语境中不同含义。 (1)曾子之妻之市()() (2)其子随之而泣() (3)曾子欲捕彘杀之() (4)今子欺之() 4、下列加有下划线的字在文中理解有误的一项() A、汝还(回来) B、顾反为汝杀彘(返回) C、特与婴儿戏耳(开玩笑) D、遂烹彘也(烧煮) 5、翻译“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如今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 6、“特与婴儿戏耳”的意思是——() A、特意跟婴儿开开玩笑而已 B、特地于婴儿看戏罢了 C、三岁的小兽跟孩子戏耍而已 D、只不过同孩子说着玩玩,开开玩笑罢了 7、对本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A、嘲讽曾子杀猪的迂腐不化、小题大做 B、说明孩童时期正是可塑性最强的阶段,不能用谎言教育子女 C、说明父母教育子女要身教胜于言教,一旦许诺就要说到做到 D、说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其十二: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时冕父已卒.:.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

咏雪王戎识李阅读练习及答案

咏雪王戎识李阅读练习及 答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识李》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6、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4分) (1) 俄而雪骤( )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 (3)尝与诸小儿游( ) (4)唯戎不动 ( )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8、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 、取之,信然。 C、学而时习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 答: 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6、(4分)(1)骤( 急 )(2) 差(大体 )

(3)尝(曾经 )(4)唯(只、只是) 7、(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如比作柳絮因风飘起(关键词: 若(如),因(趁、乘)各分;意思顺1分)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树长在路旁并且长满了果实,这一定是苦的李子(关键词:此(这),必(一定);意思顺1分) 8、(3分)A 9、(4分)(2分)【甲】『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只要写对一点就给1分);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1分)。 (2分)【乙】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三思后行,能根据观察推理判断,少走弯路(意思到就给2分)。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创新教案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材分析 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古文短篇,原本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学生朗诵古文的技巧方法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也为今后的古文教学培养良好的语感。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3.理解故事内容。 4.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 2.能够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背诵文章。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文。 2.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天气真不错,咱们一起去郊游吧!快看,路边有好多野果子——李子!(课件出示图片)

师:同学生们爱吃李子吗?看到这又大又圆的李子,我都馋得流口水了。摘李子吃,(应该会有少数学生会犹豫一下。师顺势做采访) 师:这位同学,同学们都去摘李子吃了,你为什么不去呢?随机采访几名这样的同学,估计会有这样几种答案: 1.不确定李子是野生还是有人种的,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摘别人的东西。 2.野果子不卫生,会吃坏肚子,因为他们注重身体健康。 3.(提前预习过课文的孩子可能有的会答出这一条)树上有这么多成熟的果子而没有人去摘,那一定就是苦的。 (设计意图:如果学生答出,大力表扬一番,和古人的智慧有不谋而合之处,如果学生没有答出,那就顺势引导出本文。)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个七岁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吧!(板书课题) 二、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1.老师范读课文,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倾听。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十分有必要的环节,对于古文的朗诵,和现代文的韵律是不太一样,因此,老师要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古文朗读的熏陶,让学生多听正确的读法,注意模仿,才能达到效果。) 2.老师领读,请同学们跟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件出示)朗读文章,标好断句和重读词语,注意句子的读断和韵律,培养学生良好的古文语感。 3.学生自由练读。 (设计意图:刚刚接触真正的古文,应该给予一个熟悉的过程,因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此在老师范读听音,学生跟读正韵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练习模仿是十分有必要的。) 4.指名读 随机点选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朗读,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 三、通读全文,理解文意。 1.读一读: (1)出示原文。这是一篇文言文,能读懂吗?自己试着读一读。(试读课文)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部编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25.《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借助注释,学会口译文章,从而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 教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文中儿童所具有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与引导,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中华民族自古就不乏智慧少年,学习他们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精神。 2、会联系实际对事件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培养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 1.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 2.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他们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识别并翻译文言文中的省略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非常熟悉的。(请一位学生讲故事)(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光持石击瓮,水迸,儿得活。) 这个故事中的司马光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很聪明,充满智慧,一个七岁的孩子在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能果断地采取措施,是非常了不起的,因此这个故事流传了下来。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整体感知 1.教师简单介绍王戎: 王戎简介: 王戎是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就聪明过人,好清淡,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2. 范读:注意字词的读音和语句的停顿。 王戎识李 刘义庆《世说新语》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⑦取之,唯⑧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 3. 请学生自己找出本文应注意的字词:

王戎阅读答案

篇一:王戎阅读答案 《晋书王戎列传》阅读答案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核心提示: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父浑,凉州刺史。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①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戎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阮籍与浑为友。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谓浑曰:“浚冲清赏,非卿伦也。共卿言,不如共阿戎谈。”及浑卒于凉州,故吏赙②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戎尝与阮籍饮,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坐,籍以酒少,酌不及昶,昶无恨色。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答曰:“胜公荣,不可不与饮;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惟公荣可不与饮。”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钟会伐蜀,过于戎别,问计将安出。戎曰:“道家有言‘为而不恃’,非成功难,保之难也。”乃会败,议者以为知言。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以母忧去职。性至孝,不拘礼制,饮酒食肉,或观弈棋,而容貌毁悴,杖然后起。时和峤亦居父丧,以礼法自持,量米而食,哀毁不逾于戎。帝谓刘毅曰:“和峤毁顿过礼,使人忧之。”毅曰:“峤虽寝苫食粥,乃生孝耳。至于王戎,所谓死孝,陛下当先忧之。”戎先有吐疾,居丧增甚。帝遣医疗之,并赐药物,又断宾客。永兴二年,薨于郏县,时年七十二。(节选自《晋书王戎列传》)注①虓(xiāo):怒吼。②赙(fù):赠送财物助人治丧。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奇:认为……奇异 b.籍每适浑,俄顷辄去适:往,到 c.若减公荣,则不敢不共饮减:不如,比不上 d.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坐:犯罪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戎尝与阮籍饮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戎每与籍为竹林之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以母忧去职不赂者以赂者丧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戎聪明睿智的一组是( ) ①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②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③等辈竞趣之,戎独不往④故吏赙赠数百万,戎辞而不受⑤及会败,议者以为知言⑥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戎小时候视力极佳,看太阳眼睛不花,裴楷看见后称赞说:“王戎眼睛有光芒,就像山崖下的电光。” b.阮籍与王浑、王戎俱为好友。阮籍每次拜访王浑,时间都很短暂,但与王戎交谈的时间却很长,主要是阮籍认为王戎比王浑清逸可赏。 c.王戎不拘礼法,在母亲去世后仍然饮酒吃肉,经常下棋娱乐,以致容貌憔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 d.和峤在服丧期间,用礼法约束自己,吃饭限量,皇帝认为和峤哀伤过度,并为此担忧,但刘毅认为王戎比和峤更让人感到忧虑。20.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成现代汉语。(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1.文言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质是依据上下文(语境)来判定它的含义。它是山东卷历年阅读的必考内容。根据考试说明,应注意三点:一是考查范围为“常见文言实词”,包括考纲所列的120个常见实词及初课本中出现的实词。二是考查重点为“在文中的含义”,是指在具体的文言语境中的含义(一般可以结合上下文推测出来),而不是在词典中的解释。三是考查层级为“理解”,是指不考查名词术语,而是侧重于考查通过掌握文言实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世说新语两则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世说新语》两则对比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fǔ,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甲文选自(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 2.两篇文章都交代了故事的背景,甲文是。乙文则是(用课文原句填空)。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只填序号)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

⑨麾下 敬词有谦词有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学而不思则罔 C.裁如星点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解释下列词语 ①内集②俄而③欣然④智子 7.翻译句子 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9.《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10. 假如你是这“邻人”,在知道被怀疑后,你是否会去跟那“富人”说明真相,为什么?

《咏雪》《王戎识李》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一寸光阴不可轻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6、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4分) (1) 俄而雪骤( )(2) 撒盐空中差可拟( ) (3)尝与诸小儿游( )(4) 唯戎不动( )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8、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 、取之,信然。 C、学而时习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 答: 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6、(4分)(1) 骤( 急 )(2) 差(大体 ) (3)尝(曾经 )(4) 唯(只、只是) 7、(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如比作柳絮因风飘起(关键词: 若(如),因(趁、乘)各0.5分;意思顺1分)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树长在路旁并且长满了果实,这一定是苦的李子(关键词:此(这),必(一定);意思顺1分) 8、(3分)A 9、(4分)(2分)【甲】『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只要写对一点就给1分);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1分)。 (2分)【乙】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三思后行,能根据观察推理判断,少走弯路(意思到就给2分)。 1

部编四上25.《王戎不取道旁李》试讲稿(教学设计)

部编四上25 《王戎不取道旁李》试讲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三年级学过的这两个文言小故事吗?请看大屏幕,出示“司马光砸缸”图文(文言文)、“守株待兔”图文(文言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小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 看老师写课题。 二、认识、书写“戎”字 “戎”字是会意字,“戈”代表兵器,””代表铠甲,两部分 合在一起指武器。 “戎”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边示范边指导)斜钩要把握好 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

个是斜撇,要写出锋芒。下面拿出写字教材,描两个写两个,注意 坐姿和写字姿势。写完同桌互评。 三、检查预习,读好课文 过渡: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呢?请你说。 师: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下面接着汇 报预习收获。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 神童了!后来,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是“竹林七贤”之一。 生:预习读书时我查字典知道了“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折”是多音字,在这句话里读“zhé”,“诸”字读一声。 师:预习得很用心。下面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及停顿。 1.师示范读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 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 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2.同桌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 3.指名读课文,注意断句。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然后男生读、 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齐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

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资源包-教案-说课稿-课堂实录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学资源包,包括 相关资料 说课稿 课堂实录 教案1 教案2 类文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反思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讲述的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分析的一个机智少年的故事,全文仅49字,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篇文章是不难的,因此,对这篇文言文我的教学重点并没有放在文言文的知识点教学上,而是放在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 这节课上下来,我是不太满意的,由于本人的疏忽,将上课的时间记错,都上课几分钟后,教研组长胡廷俊去四楼喊我,等我走进教室,发完资料,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5分钟,没有与学生简短交流的过程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但我经过调整,很快就调动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这节课总的说来,有以下几点不足: 一、上课节奏太快,学生明显跟不上节奏。从我进教室开始,因为意外,没有思想准备,大脑出现暂时的空白,没有上课的激情,缺少激情的我当然就处于应付的状态。再加上时间已经过去将近5分钟,因此,喜欢快节奏的我就必然要犯这个致命的错误。 二、出现了一些知识错误,在举例时误将“钱学森”说成“邓稼先”等。 三、为追求快节奏,对学生的读音没有纠正。 如果说这节课有点作用的话,我认为首先是让学生学会了思

考,我让他们参与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来;其次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甚至推翻已有的理论重新进行思考,并采用模拟网上发帖的方式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从中对“王戎识李”这个故事和故事中的王戎说出自己的独创性见解。第三就是知识的拓展环节,不仅让学生知道王戎识李,还让他们去认识更多的机智少年,从而达到拓宽知识面的效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让他们主动来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地自觉地操练,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他们学会读书,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如新课程所提倡的那样:“要珍惜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起到主体的作用,让他们插上翅膀,然后放飞。这是新课程中应有的理念。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注重所学知识的运用,是这节课的重要的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阅读答案附赏析-诗词阅读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 ①晋陵:即今江苏常州。②黄鸟:即黄莺。③绿苹:指水中浮萍。④古调:在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3)细味文意,这首诗的首联偏惊物候新的惊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惊? (4)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山、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 5.对这首唐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早春时节,作者与友人陆丞一起游览风景,作诗唱和,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 B.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尾联以忽闻示听闻友人诗作之意外,巧妙表现陆丞的诗无意中触到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 D.全诗构思精巧,结构缜密。首联扣题,尾联借景抒情,归思即为全诗诗眼,也照应首联宦游人。 6.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进行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3)惊字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惊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 (4)形象地展示了早春气候逐渐变化的特点。 5.D 6.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以乐景反衬哀情,烘托了悲伤的感情。 阅读练习二: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 答: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 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

二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竞赛试卷

盐仓学校2017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语文阅读知识竞赛卷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传说()创造了文字。 A.女娲 B.孙悟空 C.仓颉 D.李白 2.去头是字,去尾是字,去头去尾还是字。(打一字)() A.晶 B.申 C.思 D.可 3.对联“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作者是() A.老翁 B.苏东坡 C.李白 D.孟浩然 4.《一个树木的家庭》中的“他们”指的是() A.小朋友 B.小鸟 C.小熊 D. 树木 5.《上学路上》中,我在上学的路上遇到了()? A.喜鹊 B.同学 C.花朵 D.蜜蜂 6.《蜂巢》中是把()比作蜂巢。 A.学校 B教室 C.家里 D.电影院 7.《妈妈是一座山》中写到,妈妈是一座山,我是() A.花朵 B小草 C.树 D.水 8.《梦想》的作者是() A.顾城 B望安 C.高萍萍 D.柯岩 9.《花瓣》中的彩色的花瓣指的是() A.写给妈妈的信 B写给爷爷的信 C.写给同学的信 D.写给老师的信

10.《假如我当市长》中,我想盖无数的楼房,让()先住上 A.模范老师 B同学 C.贫困山区的孩子 D.父母11.《小溪流又唱了》中的小溪流听了()的夸奖,非常得意。A.人们 B细雨 C.小动物们 D.小草 12.《如果》一文中,“我”希望自己是在()开放的一朵小花。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13.《早发白帝城》的作者是()。 A.孟浩然 B王安石 C.李白 D.杨万里 14.《多变的脸》一文中,“我”喜欢有着丰富感情的()。 A.山 B海 C.云 D.树 15.“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朝”字的意思是()。 A.早上 B中午 C.下午 D.晚上 16.《谎言和真话赛跑》最后谁赢了?() A.谎言 B.真话 C.两个人都赢了 D.两个人都没赢17.《小斑鸠和小乌鸦》中写到,小斑鸠“品学兼优”,小乌鸦()A.算术很好 B.考试考第一 C.孝顺妈妈 D.只会学习18.《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王安石 19.《最小的那片树叶》谁带着树叶们到山外去?() A.燕子 B.秋风 C.河水 D.大雨 20.《小燕子搬家了》中,小野兔捡了很多树叶要送给()当书签。A.小松鼠 B.小燕子 C.小刺猬 D.小黄狗

文言文《咏雪》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3套)

(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报。”兄女妇:“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卖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华散、王朗俱①乘船避难,有人欲依附②”,饮辄难之③。朗日:“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朗欲舍所携人。款日:“本所以疑④,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⑤,宁⑥可以急相弃邪!”遂⑦携拯⑧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三)谢奕作剡令⑨,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犹未已,太博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日:“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日:“阿奴欲放去邪? ”遂遗之。 ①俱:起。②依附:跟从。③辄难之:就对此事感到为难。④本所以疑:原本感到为难的。⑤纳其自托:接受了他的托身的请求。⑥宁[níng]:难道,怎么。⑦遂:于是就。⑧拯:救助。⑨剡[shàn]令:指剡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醇酒:含酒精度高的酒。己:停止。太傅:官名,这里指 n) ;规劝。念:可怜:同情。容:面容:脸上的神谢安。谢安,字安石,谢奕的弟弟。谏(jià 色。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9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俄而 ..雪骤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有一人欲依附. (4)阿奴欲放去.邪? 94.下列加点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幸尚宽,何为不.可?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D.尊君在不.? 9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96.读了第(二)和第(三)篇短文,请选择其中的一位人物作简要评价。 【答案】 93.(1)不久,一会儿(2)趁,乘(3)跟从(4)离开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 ②尝:曾经。 ③诸:众多,一些,这些 ④游:玩耍。

⑤子:果实果子李子。 ⑥折枝:压弯了树枝。 ⑦竞走:争着跑。 ⑧走:跑。 ⑨信然:的确是这样。 ⑨唯:只有。 ⑩必:一定 ?信然:果真,果然。 【启示】 《王戎识李》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本文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切勿盲目追随他人。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2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 ①王戎:是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就聪明过人,好清淡,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 ②诸:众。 ③游:玩。

④子:果实。 ⑤折枝:压弯了树枝。 ⑥信然:真是这样。 ⑦竞走:争相地跑过去,竞:争逐,走:跑。 ⑧唯:只有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拓展延伸】 说起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聪明人”,晋初王戎绝对算一个。据《世说新语》记载,七岁时王戎跟一群小孩一起嬉戏,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小孩们都争着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一动不动,非常淡定。有人表示不理解,他胸有成竹地说:“李子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果实,这些李子必定是苦的李子。”那人摘取果实品尝,果然如此。 中国历史上流传着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尤其是上了所谓的“典籍”和“教科书”的内容,更是颇多谬误,甚至有一些干脆就是“大忽悠”。对此本无须深究,因为“酱缸文化”之下此类东西实在太多。然而,发现有人从“王戎早慧”中煞有介

初一文言文阅读题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童趣》阅读题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 2.选文第②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①②段间有什么关系? 4.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5.生活中,你有过作者描述的类似的经历吗?写下来。 二、《论语》十则练习 1.填空:(19分) ①《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由收集整理而成。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②“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五经”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生活中用来教育人们要谦虚,不要狂妄,不懂装懂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十则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5分) 论.语()不愠.()三省.()罔.()殆.()3.判断下列各句有没有通假字,如果有,请写该字及其本字、读音、意义。(8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诲女知之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16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 (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 (6)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恕:) 5.请写出出自《论语》十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四个。(4分) 6.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0分)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⑸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本文所选十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学习态度;⑵学习方法;⑶思想品德修养。请分别就这几个方面各举两则。(6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咏雪王戎识李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咏雪王戎识李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识李》 注释】 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6、解释下面划画线字的意思:(4分) (1)俄而雪骤()(2)撒盐空中差可拟() (3)尝与诸小儿游()(4)唯戎不动()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8、下列“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B、取之,信然。 C、学而时习之。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9、【甲】文中“兄女”回答好在哪里【乙】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

答: 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5分)。 6、(4分)(1)骤(急)(2)差(大体) (3)尝(曾经)(4)唯(只、只是) 7、(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如比作柳絮因风飘起(关键词:若(如),因(趁、乘)各分;意思顺1分) (2)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李树长在路旁并且长满了果实,这一定是苦的李子(关键词:此(这),必(一定);意思顺1分) 8、(3分)A 9、(4分)(2分)【甲】『抓住了雪花和柳絮形态(外形)的相似,写出雪花飘舞的轻盈的姿态』(只要写对一点就给1分);给人以春天到来的感觉(1分)。 (2分)【乙】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三思后行,能根据观察推理判断,少走弯路(意思到就给2分)。

王戒识李阅读答案

篇一:王戒识李阅读答案 《王戎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一、解释带点词_百度作业帮《王戎识李》文言文阅读答案,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一、解释带点词1、常与诸小儿游2、诸儿竞走取之3、唯王戎不动二、翻译句子1、李树多子折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之,信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冰凝ipke2014-09-22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一、与:和诸:众竞:争逐二、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一、与:和诸:众竞: 争逐二、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情系诗诗2014-09-22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尝与诸小儿游 ( ) (2)诸儿竞走取之 ( ) (3)惟戎不动 ( ) (4)人问之 ( )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2)取之信然 ⒖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3分)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4.(1)看见路旁李树上的果子多得把树枝都折断了。 【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您的位置:>>王戎识李阅读答案_文言文王戎识李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文言文《》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小古文阅读)

“小古文阅读”教学设计 清道学校:张彬 【教学内容】《徐孺子赏月》《王戎识李》 【设计理念】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下册起,共安排了4篇文言文:《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两小儿辩日》。四篇文言文皆篇幅短小,可称“小古文”。从教材编排意图来看,为初中文言文学习奠定初步基础,打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启蒙之门。 “认识清楚了,一切努力才有目标、有方向,不至于盲目地胡搅一阵。”(叶圣陶语)小学“小古文”教学,应遵循其“小”的特点,启蒙的阶段目标,把握三个一点:“激发一点兴趣”“读出一点韵味”“揣摩一点语言”。 一、激发一点兴趣 第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从生活入手,向别人介绍我的时候,说我是“张氏之女”,知道什么意思吗?学生联系生活明白是“姓张人家的女儿”意在营造学古文的语境。 第二,降低难度,激发兴趣。 “难读”“难懂”造就了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我们不妨降低难度,学生不会读,教师范读、带读、教读。学生不理解,教师可以铺设台阶。 第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从《杨氏之子》导入,拓充《徐孺子赏月》《王戎识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像《杨氏之子》这样的故事在《世说新语》中有一千多则,里面有原文、有注释、也有译文,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二、读出一点韵味 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文言文教学“读”的指导要“实”,要求要适度。《杨氏之子》的读分四个层次:音、断、意、情。 三、揣摩一点语言 “文言共生”是语文教学的性质,教学中当警惕“废于清议”或“死于章句”的偏颇现象。只有把语言文字的教学放在文字文化的大背景下,教学才能扎实而不枯燥,浅白而不浅薄。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词句,了解《徐孺子赏月》《王戎识李》的主要内容。 2、运用品味语言、比较异同等阅读策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精妙。 3、拓展阅读材料,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阅读文言文,感受语言的魅力。 2.在交流朗读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进一步学习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精练,体会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回顾《杨氏之子》一文的学习方法: 诵读; 看注释; 查工具书; 联系上下文; 问: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2、说说你知道的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学习《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读通课文,了解句意。 2.读熟课文,弄懂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