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关人物形象分析之我见

《三国演义》中有关人物形象分析之我见
《三国演义》中有关人物形象分析之我见

《三国演义》中有关人物形象分析之我见《三国演义》中有关人物形象分析之我见

撰写者:时常青

每当人们在银屏上一览《三国演义》的剧情,无不为那金戈铁马、惊天动地的气势和威武雄壮、气吞山河的主题曲所折服、所吸引。情节中“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魏主——曹操;与曹操鼎足而立自称“以宽、以仁、以忠”的蜀汉之君——刘备,还有那貌为“羽扇纶巾”胸有文韬武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诸葛亮;以及威镇四海、勇于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关之长和威武无敌、雄虎之将的张飞等都是世人为之敬佩而耳熟能详的豪杰之辈。这是在古典小说中唯有《三国演义》具有的显著的历史特征和感人特色。

人们对《三国演义》中人物如此顶礼膜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世人热衷于缅怀那些对历史上有建树的卓越人物。《三国演义》反映的是公元三世纪前后东汉摇摇欲坠的统治王朝和黄中起义与被镇压的历史过程,公元184年的黄中起义极大地动摇和威协着东汉王朝的统治,后因黄中起义被血醒镇压而告罄,逐步壮大了的地主武装便虎视眈眈地面临着难得机会的新的地盘和权力的再分配。为了取代于东汉王朝进行着一场持久的勾心斗角的政治争斗和频繁的军事征战。曹操、刘备和孙坚是这场混战中的既得利者。曹操依据自己的势力和军事力量雄踞北方;孙权在长江中下游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刘备趁机占据了两湖大部分区域,后又喜得四川,于是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而后,三方其主各自为政,注重了

社会生产的发展,长期被战乱困扰的黎民又得以安居从业。从历史的角度讲,曹操、刘备和孙权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起了担纲立政的作用。

东汉末年是历史上战乱甚多之秋,由于军事势力的割剧,军阀混战日益加剧。《三国演义》作者恰当地选择战争这一历史平台,有机的展示了各路英豪的雄风。公元200年袁绍拥有“精兵十万,骑万匹”,企图进攻许都,达到灭曹的目的。曹操的兵力最多不超过三、四万人,他采纳了谋士的谋略,采用声东击西的战术,袭击并火烧袁军的屯粮之地和粮草,迫使袁军不战自乱。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一直被后人赞颂。公元208年,曹操想吞并江东和荆州地区,发动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赤壁之战,而刘备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巧妙地用火攻的办法,导致曹操“槁橹灰飞烟灭”,又以少胜多使“操叫苦连声”弃地而逃。诸葛亮忠心辅佐刘备,坚贞不二,“智取汉中”、“安居平五路”、“智取三城”、“空城计”、“锦囊计”等无不证明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用兵如神的军事指挥才

干;“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等凸现关羽的英勇无畏;“智取瓦口隘”、“大战长坂坡”方显出张飞的雄虎之威。这些英雄所为,不能不给后世人一种崇敬之感。

三国故事源远流长,在长期的传说和口头、书面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更臻完善。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凡所改定,就其序例可见,约举大端,则一曰改,……二曰增,……三曰

削,……。其余小节,则一者整顿回目,二者修正文辞,三者削除赞论,四者增删琐事,五者改换诗文而已。”这种修饰加工和艺术的虚构,同时运用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之术,于是使故事情节合理,人物生动。据传说怒鞭贪得无厌的督邮的是刘备,而后缴印辞官。演变到《三国演义》中便成了张飞所为,并增加拳打段珪,夜杀太守等完全没有史实依据的情节,是借以表现张飞对恶势力疾恶如仇的心理,同时有目的地彰显刘备王者的大度。对诸葛亮的描述更是出神入化。“七星坛祭风”、“草船借箭”、“巧布八挂阵”、“定军山显圣”等,以“奇人”的方式展示诸葛亮的“先知”和不可企及的“天才”。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生于汉光和四年

(公元181年)比周瑜小六岁,比刘备年小,而小说为了突出他的老谋深算,却把他描述为兄辈长者。诸如刘备跃马三丈过檀溪、关云斩华雄、张飞桥上吼追数万兵等成功地运用夸张的手法,表露出人物的英勇和胆略。

《三国演义》是一部举世公认的经典杰作。在人物方面的描述既不属于现代的现实主义,也不属于现代的浪漫主义,而是属于古典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情调和传奇彩色的整合。

曹操与刘备是魏蜀对峙、势不两立的政敌。其风格迥异,各有千秋。

曹操身世卑微,二十岁就做了孝廉后又保荐做了顿丘令,少时便胸存鸿鹄之志。公元189年,董卓位,曹操借献刀之名欲杀董卓未遂,便逃回故里,招兵买马,开始了他争权夺地的马征战生涯。

“割欲代首”的故事是后人有口皆碑、绝口传松的传奇,同时

是劝世为政的楷模,其诠释了曹操治军自律的作用。建安三年夏,曹率军南征张绣,时值麦熟,百姓闻而盾之。曹操便出榜告民:“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于是“百姓无不欢声称颂,望尘遮道而拜。军兵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逆相传而过,并不敢践踏。”这时,田中一只飞鸟,曹马惊入麦田,践坏一片。曹让行军主簿官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官不肯,曹说:我自己制定的军法,自己违犯,如不治罪,怎能服众,随即拔剑自刎,众人连忙相阻拦。谋士郭嘉忙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尊。丞相统领大军,怎能自杀,曹沉思良久,用剑割发代罚,以示三军。于是“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在那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社会,曹操这一自罚之举,的确是令人不可思议。

爱才惜贤,唯才是举是曹操为政的过人之处。《三国演义》中的第二十五回讲述刘备兵败,其义弟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土山之上,而曹操在讨伐董卓时目睹关公温酒斩华雄的迅猛和英勇,便知其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一心想受为已用,于是让张辽

劝降,曹满口答应关羽三个令人费解的条件后,回师许昌,曹为了收买关羽之心,“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并把喜爱的赤马和锦袍相赠关公,关公暂降曹操后在白马速斩袁将颜良和文丑,为曹解了兵困之围。尔后,得知其兄刘备的下落,毅然封金挂印告辞寻兄。曹操“引数十骑,飞奔前来”,并非加害于关公,以绝后患,而是“托过黄金一盘”,“恐将军途中之用,特具路资相送”。(第二十七回)

关羽婉言谢绝,“下桥望北而去”,并在曹营驻地演出一场令众不理解,就曹操也难以接受的“汉寿侯过五关斩六将”的好戏。

为了唯才是举,曹操先后于公元210年、214年、和217年三下《求贤令》,广

招贤士能人,于禁和乐进是曹操从士兵中提拔起来的大将;张辽和徐晃是曹操从亡虏中选用的大将;荀文若、荀攸、王朗是曹操从旧官吏中选为己用的;就关渡之战中,来降的袁绍的原谋士许攸,曹操来不急穿鞋就急于迫接,并大胆采用许攸的谋略且大获其胜。曹操大胆用人和招纳贤才为其雄踞北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魏发展社会生产起了推波助澜的速效.

当然,曹操也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小说第四回中卓逼曹逃,至成天色向晚,在其父结交的弟兄吕伯奢家借宿,吕骑驴西村沽酒相待,后橱忙磨刀杀猪备食,曹疑是告官加害,便“拔剑直入”“一连杀了八口”,事后真相大白,曹仍不懊悔,反而口出狂言,流露出其的心狠手毒。公元201年,献帝蒙难被曹操胁持,移帝于许昌,于是曹“挟天子以令诸候"发号施令,得已完成他的大业。一次挟天子猎于许田(第24回),射猎时,“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砒箭”,回马后,“竟不献宝雕弓,就自悬带”。这种狂为不能不说是曹操的奸谲和阴险。

不过,曹操在诗歌等文学方面给人留下的财富是无与伦比的。公元207年夏,率兵北击乌丸,途经竭石,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观沧海》;公元208年冬,挥师南下,曹

操立于江头,横槊赋诗,咏出了千古不朽的诗篇——《短歌行》。其中《观沧海》一直编入中学课本,成为中学生必读的古诗之一,可见其影响就不言而喻了。

从曹操的为政、治军、谋略和诗赋等方面的才干,堪称一世之英雄。怪不得鲁迅先生指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色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敬佩他。”

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能与曹操相提并论的那只能是蜀主——刘备,其系汉室末胄,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父至孝;家贫,贩绥织席为业。”“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瑾为友”。以桃园结盟,时年二十八岁,于是树旗建业(第一回),开始了他立政而战的戎马生活。

刘备与庞统议政时,自诩“吾以宽,吾以仁,吾以忠。……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其所言极是,刘备的宽仁悯民、敬贤爱士是其为证之道(第60回);在结盟的桃园中焚香告誓“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皇天后土,实鉴此心。”亦是其举旗之纲。刘备先后在幽州牧的举荐下任过都尉,后又迁升为高堂尉,尔后又为平原县令(第二回).

刘备的“宽以仁”体现在他的为仁重义方面。时年六十三岁的徐州牧临终时指心而曰:“万望名公----受取徐州牌印。”玄德拒辞,次日,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第十二回)刘备离开徐州时,百姓焚香遮道,请留刘使君为牧(第二十回)。尽管刘备在徐州为政不长,但足见他欢悦民心,仁义致深。曹操西击乌桓,刘备被迫奔荆州投主刘表,后受命屯驻野新,其以安民为先,故“平民皆喜,政治一新”(第24回)。一日单福投托于刘备且曰“闻野新之人歌曰‘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可见使君之仁德之人也”(第35回)。刘备得徐庶,委以重任,以诚相待。当徐庶

得知其母被曹囚禁,便告辞于刘备,刘备割爱成全,“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次日,设宴饯行,直至徐远去,刘备“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欲尽伐

此树木,以达到吾望徐元直之目也”(第24回)。还有人们熟知的立雪求贤、三顾茅庐等,足见刘备为仁重义爱才心切.

得民心者得天下。刘备作为一方君主珍爱子民的确是为之感人的。

刘备寄居新野时,曹操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自降, 刘备退至襄阳,当时县民“齐呼:‘我等虽死,亦愿随使君’,即日号泣而行”。抵襄阳后,刘琮以箭拒入,是魏延路拔刀相助大开城门,大喊:“刘皇叔领兵入城,共杀买国之贼”,可是刘备见城处混战,便答道:“本欲保民,反而害民也,吾不愿入襄阳。”于是“引着百姓,尽离襄阳大路,望江陵而去”(第41回)。刘备带领数以万计军民,携民南行。当众将提议弃民而战时, 刘备泣而拒之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走至当阳,曹操穷追,刘备大败,当时其大哭道:“十数万生灵,皆因恋我,遭此大难;诸将及老小皆不知存亡.虽土木之人,宁不悲乎!”(第41回)徐州牧陶谦曾称赞他“刘公当世人杰”(第12回).刘备的崇尚仁德尊情重义是他异于其他立业之君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其立蜀域不败的关键所在。

作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群具有鲜明个性,影响深远的艺术形象中以诸葛亮尤为突出。可谓是全书中真正主角,是惟系小说之魂。作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运用了各种艺术手段把诸葛亮塑造为一个德才兼备、文武双全备受人们敬仰且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伒南)人,东汉末期,与其弟诸葛均隐居邓县隆中,躬耕陇亩,留心世事,自研治国用兵兵之术。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刘备三顾茅庐而问计,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制定了先占荆益两州,刘结孙权,内修政治,待机北伐,直取中原以成霸业的战略方针。被刘备所折服,重任为谋士、丞相,乃至武乡候,领益州牧,成为刘蜀集团的主心骨,在这一历史舞台上大展其政治家、军事家的卓越才能,创造了非凡的功绩。

人们所心记口诵的<<隆中对>>(第38回)是诸葛亮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

对政局淋漓尽致的军事剖析,那么第九十一回中“伐中原武侯上表的<<出师表>>,是其忠心辅佐后主的建业治政的淳淳教诲。从其决战用兵中彰示出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处的雄才胆识和料事如神的军事指挥才华。

“博望坂军师初用兵”(第39回)便首战告捷。忽报曹操“奔新野来”,在担心关、张不听军令的情况下,玄德便以剑印付孔明,诸葛亮遂聚将派令,“赵云诱敌”;“时当秋月,高飙徐起”,关平、刘封“引五百军,至初更兵到,便可放火”,此时阵地“尽皆是火,”择地而埋伏的卒兵杀出,敌逃张飞截路而击。曹将夏候惇军中粮草俱焚,“尸横遍野。”自后,不但是刘备就连关、张二人对其服佩有加言听计从。事后,孔明预计“曹操必自引大军来”复仇,与刘备及众将商议,断定“今番曹军又来,必敖他中这条计(”第40回)。先转移百姓,令关之长堵河待命,张飞设伏接应,唤赵云分伏城中西、南、北城门,只留东门出入,并多备引火之物,再令糜芳、刘封分左右在白河上流头接应。果真曹军十

万余兵奔新野而来,黄昏时分,城中火起,河水咆哮,曹军火焚,溺水者无数.而山顶上,“旗从中两把伞盖:左玄德,右孔明,二人对坐饮酒,”静候佳音.这幅决战画面真是今古传奇。

“时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十五日”(第48回),曹操在江北水寨中,“大小船只俱”已赔搭连锁停当,尚有“小船五十余只”水上巡逻。曹令“置酒设乐于大船上”,酣饮作乐,还痴想娶二乔“以娱暮年”。此时, 诸葛亮与周瑜不谋而合“宜用火攻”,于是“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火逐风飞,曹操精心经营的水寨在劫难逃.一时间,曹军“中箭者、火焚溺水者,不计其数”。广传至今的赤壁之战,又一次证实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的韬略.

小说中诸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安居平五路”、“空城计”预伏锦囊计"等这些人们津津乐道听后能述的动人故事,尽管多有夸张,颇为虚构,必竟大

都有迹可循的史实,不难看出诸葛亮的谋与略。今人已把诸葛亮之名作为聪明的代名词。

《三国演义》中精心描绘了一个英勇无畏天下无敌善战沙场的群体,其中有熊虎将称的张飞和关羽.而张飞给人最大的看点是他勇猛、鲁莽。

张飞又名张翼德,“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第1回)。给人第一感觉的是满脸写着:猛鲁字样,一身豪气,令人生畏.

刘、关、张三人第三次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时,路上张飞曰:“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到隆中,“关、张在

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尤然侍立”,而诸葛亮“高眠卧不足”, “张飞大怒,谓云长曰:‘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第38回)!可见其何等的鲁莽。而“大闹长坂桥”便显示他的威严和勇猛。张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大喊:“我乃燕人张翼德也~”恰似虎豹之吼,震得曹军数人落马,曹将夏侯杰胆肝俱裂落马而亡(第39回)。但是张飞也有可取之处。张飞与张郃大战瓦口隘(第,,回)时,“相距五十余日,飞在山前扎住大寨,每日饮酒;饮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叫阵。预料张郃趁夜下山劫飞寨,张飞令拟其坐帐饮酒的模样扎一草人至帐前,暗地里“吩咐魏延、雷铜各引一枝人马,为左右翼”,待命攻击,果然张郃中计,“三寨俱失”,落荒而逃。这一战证明猛将张飞也有粗中有细尚有心计的一面。小说中对张飞尽管着墨不多,但张飞给人的印象还是很深的。

与张飞相比,在小说中作者不惜浓墨重彩精心刻划了关羽的神威和英勇。鲁迅先生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至欲显刘备之宽厚而似伪,状诸葛亮之多智而近妖;惟有关羽,特多语,义勇之慨,时时如可见矣”。

关羽的“义”,可称得上肝胆相照,义薄云天。以生死为承若,对义兄刘备忠贞不二。关羽在下邳被围时(第,,回),曹派张辽劝降关公,关羽恨元然以归汉、护

嫂、寻兄三事为先决之约,应许后暂顺于曹。后得知义兄刘备在河北,便毅然挂印封金下美女等,千里寻兄。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邂逅关云长,两军相遇,云长“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不是兵刃相待,而是关羽“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曹操率败兵而去,关羽并令众军皆下马,哭拜于地”(第50回)。其知恩图报,崇义之高。

纵览魏蜀之战,关羽的“勇”便是历历在目,处处可见。小说中描述了许多惊心动魄的决战场面,诸如:“白马解围”(第25回),关公奋然上马,河北军如波开浪裂,手起刀落,“割了颜良首级,拾于马项之下”。“温酒斩华雄”时,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捉刀出帐,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作,如“天摧天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极,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捉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除此之外,还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生擒于禁、刀劈庞德等,都说明其具有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的神“勇”。

关羽不仅具有匹夫之勇,其还有不可多得的谋略。鲁素“屯兵于陆口,使人请关云长赴会”(第66回),欲索回荆州,若不成,便“就宴间杀之”。关公知道此会是鸿门宴,早已胸中有数,计出心头。令关羽至快船于江上,席间以掷杯发怒为号,“云长右手提剑,左手挽住鲁素,佯醉挟素于江边,其兵将不敢动,关羽飞身上船,与鲁素作别”。算计告空,“素如痴呆”。关公乘风而去。故事把关羽的大智大勇表现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作者在第七十七回诗中赞道“汉末才无敌,云长独立群,”“天日心如镜,春秋义薄云”。

不光是小说《三国演义》作者对关羽的神奇描述,其实关羽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也是如日中天。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出于自己政治思想的需要,多次封关公为“大帝”,到处为他立庙建寺,

承享人间的隆重祭祀,可见关羽有着无人替代的历史影响。

诚然,我们得感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厚的精神财富。

毛泽东同志曾经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

《三国演义》取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故事的情节并不被历史所限制,而是本着历史史实的基本原则,依据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对历史题材有选择地加取舍,汲取前人的创作成果,通过艺术构思进行再创造,塑造出具有一定认识意义和艺术价值的人物群体。当时“四方百姓,裹黄巾从张角反者四五十万人,贼势浩大,官军望风而靡”,刘备见招军榜文后曰:“今闻黄巾倡乱,吾有志欲破贼安民……(第1回)”。桃园立誓“上报国家,下安黎民,”决不“背义忘恩”。这就开宗明义地揭示了三国群雄都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而起家的。他们是“替天行道”为尽“忠”重“义”所为。刘备翼下的“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的关羽和有“雄虎之将”之称的张飞只不过是刘备“行义于天下”的马前卒罢了。

关于对曹操的讨论,历史上对其有颇多的微辞。其实之初,曹操是在不到五千人马的势力发展起来的。历经几十年的东征西战,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从而逐步统占北方大片区域的。东汉政权传至献帝时早已名存实亡了,完全沦为一个傀儡政权,献帝遭李傕之乱后,颠沛流离,返回洛阳后,宫殿俱焚,已无容身之

所,只得暂避山东,是曹操移帝于许昌,这时其大权便理所当然地傍落于曹操之手,曹操便借机“挟天子以令诸侯”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小说中的曹操并非是史实记载的曹操,而是文化艺术中人物形象。是作为一个群雄割据的强者、胜利者展现在世人面前了。

令人敬佩的诸葛亮,他为了报答“三顾茅庐”和“临终托孤”的知遇之恩,他“亲理国事,汗流终日”以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97、103回),有“士为知己而死”的忠义思想。他指挥的大小战争,并不是凭想象而主观臆断的,而是熟知地形,了解敌我,精心部署的。今古传奇的“空城计”(第95回),是其先知敌方了解自己“生平谨慎,必不弄险“的心态,便将计就计,演示了“十分弄险”的疑兵谋略。第九十六回“孔明挥泪斩马谡”是作者巧妙地反衬诸葛亮克敌致胜神奇用兵的大智大勇的,成功地烘托了孔明不可磨灭的艺术形象。

历史是一幅风云变幻色彩斑斓的生活长卷,凭借笔下才疏学浅是难以作精美的点评,廖廖数语只不过是班门弄斧而遗笑大方罢了。

参考资料:

,、罗贯中《三国演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陈寿《三国志》;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初中语文历史教科书。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一、诸葛亮的人物特征: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的人物特征: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 三、关羽的人物特征: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是一个武艺超群、有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四、张飞的人物特征 1、张飞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飞敢爱敢恨、爱憎分明;勇猛更是性格最为突出 的一面。 3、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 五、赵云的人物特征: 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 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 3、他是一个有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六、孙权的人物特征: 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 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七、周瑜的人物特征: 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 八、吕布的人物特征: 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 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 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九、曹操的人物特征: 1、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又暴戾、狡诈、野心勃 勃。 2、但他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 十、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2、马谡死书,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 刚愎自用,听不进他人意见 十一、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 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 十二、陆逊的人物特征: 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 2、陆逊还治国安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十三、姜维的人物特征: 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 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 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 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第一~二十四回人物分析 刘备(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孝顺(玄德幼孤,事母至孝);自幼便有大志;深谋远虑,不冲动,淡定从容(在张飞多次冲动时观大局及时拦住了他);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有勇谋有谋略; 仗义(见朋友有难必营救);仁慈,但有时易信他人(多次相信吕布与他为善);谦逊(陶谦欲与之徐州却自以为无资格数次推让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雷厉风行,做事果断(至刘备同有除黄巾之志便立即招募乡勇与之同举大事)正义,仗义但冲动,常因仗义抱不平而做出冲动之事(见卢植被冤,就要斩护送军人以救卢植;刘关张救了董卓以后,董卓态度仍然无礼,张飞就要提刀杀之;张翼德怒鞭督邮因为刘备被督邮侮辱)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心直口快,逞强好胜,性格暴躁,盲目自信,刚愎自用(玄德留张飞管理徐州,特吩咐他少酒,可他仍设宴逞一时酒醉,使吕布有机可乘,酿成大祸)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好结交天下豪杰(桃园三结义)抱不平,正义(因家乡有人倚势凌人,便杀之)武艺超群,雷厉风行(在多次战争中都披荆斩棘,温酒斩华雄)也有谋略,不像张飞那样冲动 曹操欺君罔上,窃国谋逆(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 玩弄权术,残暴不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杀吉平”,无比残暴,先是将吉平打得体无完肤,然后截去吉平的九个手指,割掉吉平的舌头,吉平撞阶而死后,曹操仍不解恨,还要“分其肢体号令”;用毫无过错的王故之头来稳住军心,平息众怒;出于恐惧和猜忌杀恩人吕伯奢一家) 雄才大略,敢做敢为,善于引纳人才,以大局为重(文有孔融、杨修、王粲、陈琳等大文人;武有徐晃、张辽、许诸、典韦、夏侯渊等一代武将;并且身边有一群卓尔不群的智囊团,如郭嘉,荀彧,荀攸,程昱等一流谋士;在人才面前不惜承认自己的过错,低下自己的身份) 吕布武艺超群,轻于去就,目光短浅,见利忘义(投奔各处背叛各处),但也不是有勇无谋之辈(吕奉先射戟辕门,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对他两不利的战争),目光短浅,好面子,但无大过 董卓骄傲自满,目中无人,飞扬跋扈,忘恩负义(被刘关张营救却仍高傲无礼),贪恋美色(奸淫宫女;因此中了王允的美人计反间计与吕布反目后被吕布杀死);常有不臣之心(何进死后董卓独揽大权,废汉帝陈留践位)贪得无厌,凶狠残暴,荼毒百姓(村民社赛时,命军士围住,尽皆杀之且挂人头焚烧人头为乐) 袁绍(字本初)本来是想当一名汉室忠臣,率先杀了十常待,胸怀天下;文武双全;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听忠言 王允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忧国忧民,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用貂蝉以美人计反间计让董卓和吕布反目,从而自相残杀;临死不畏死亡) 孙策孝顺;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人称“江州小霸王”(一次战路夹死一人叫喝死一人); 招贤纳士,屈己待人,礼贤下士 赵云字子龙(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第七回出现,武力超群,骁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10、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 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2、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12、陆逊的人物特征: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2、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13、姜维的人物特征: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4、魏延的人物特征:1、魏延称得上是一员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卤莽。2、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3、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15、貂蝉、糜夫人、孙夫人的人物特征:1、貂蝉是一个聪慧机敏、知恩图报、忠义、勇敢的奇女子。2、糜夫人的果敢坚决、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许多男子都不及其万一的。3、孙夫人也是一位忠贞、坚毅、刚烈、聪慧的女中豪杰。 16、董卓的人物特征:1、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3、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17、王允的人物特征:1、王允是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2、他还是一个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18、杨修的人物特征:1、杨修为人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博闻强记。2、他恃才放旷,好卖弄学问,藐视他人.最终被曹操所杀。 19、袁绍的人物特征:1、袁绍是一个娇纵自负、遇事武断又缺少谋略的人。2、他还生性多疑、遇事不决,根本听不进忠臣之言。他最后彻底失败也是难免的下场。 20、刘禅的人物特征:1、后主刘禅是一个无才无德、昏庸孱弱的庸人。2、他还只知道放纵享乐,不思进取,无所作为。3、刘禅不辩是非,听信谗言,任用奸臣,猜忌忠良,最终落得束手称臣,被天下耻笑的下场。 21、曹丕的人物特征:1、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2、他更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残害手足的凶残狠毒之人。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一诸葛亮: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三、孙权: 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四周瑜: 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五、曹操: 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六、司马懿: 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七、曹丕: 1、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 2、他更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残害手足的凶残狠毒之人。 八、鲁肃: 1、目光长元、有雄才大略的统帅。 2、他的性格中又有忠厚诚恳近乎愚钝、优柔寡断的一面,也常常被人加以利用。 3、此外鲁肃还是一个胸襟广阔、举贤任能、爱情人才、处处以国家为重的社稷之臣。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故事脉络】群雄蜂起,汉亡的前因后果——刘曹孙的起家——中原争霸的两家对决——曹孟德气吞天下,孙刘联手抗敌的赤壁之战——刘备取蜀确立天下三分——蜀吴矛盾激烈化,关羽败亡导致夷陵之战,强蜀开始衰落——诸葛亮内外攻略,定蜀联吴——吴蜀北伐——孔明病逝——蒋费执政,三国各自出现内部危机——姜维北伐,司马专政,吴内乱不止——二士争功,蜀国灭亡——晋八路灭吴,天下一统。 (一)第一至第十四回 这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起群雄登场。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董卓。随后,各路军阀展开了混战。在这一部分里,《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这就好比一台戏,大幕一拉开,主要角色纷纷登台亮相。 (二)第十五至第三十三回 这一部分主要写曹操与袁绍的斗争,故事的高潮是官渡之战,这也是全书极为重要的部分,很多著名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段落中,如许田打围等,曹操的奸雄形象进一步得到了表现。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等更是全书最精彩的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关羽的形象。 (三)第三十四至五十回 这一部分的中心赤壁之战,也是全书的关键。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曹操挥师南下到了长江,孙权、刘备结盟,与曹操展开了赤壁大战。在这一一部分中,最精彩的是写出了孙吴政权内部主战和主和的矛盾,以及孙权、周喻与刘备、诸葛亮之间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在这场斗争中,诸葛亮一直是最重要的人物,是他舌战东吴群儒,批判了主和派的观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是他以高超的智慧,破除了周喻忌贤妒能而制造的障碍;是他帮助周喻制定了用火攻曹军的决策;是他妥善安排了对曹军的追击,并乘机扩大了刘备的势力。在这一战争中,许多人物都充分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忠勇和才智,构成了一幅人才济济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成为全书的情节高潮。 (四)第五十一至第七十四回 这一部分以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扩展地盘为主要故事。首先是与孙权争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占领了荆州,为了孙权、周瑜设下,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亮三气周瑜,结果周瑜美人计赔了夫人又折兵。接着刘备又与刘璋争夺与曹操争,都取得了胜利。在人才方面,刘备得到黄忠、马超名将。最后,刘备“进位汉中士”。 (五)第七十五至第八十五回 这一部分主要是吴蜀之间的斗争。吕蒙白衣渡江,夺回了荆州,杀了关羽,吴蜀绝交;曹操病死,曹丕称帝;刘备称帝,张飞遇害;刘备为关羽、张飞二人报仇,陆逊,刘备惨败病死。这部分的情节线索是刘备称王后,曹操用司马熬之计,挑起吴蜀战争。关羽被害后,刘备放弃了方针。 (六)第八十六至第一百零四回 这一部分主要写诸葛亮南征北战。诸葛亮渡沪水,取得了“攻心”的胜利,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病死于五丈原。这一段主要有一些以诸葛亮为主要角色的烩炙人口的故事,使诸葛亮的形象得到了更加完美、更加充分的表现。 (七)第一百零五至第一百二十回 这一部分是三国故事的大结局。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愿,九伐中原,与邓艾斗智斗勇,但由于蜀帝刘禅昏庸,徒劳无功。最后,司马炎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随后,蜀吴均告灭亡,三国归晋。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分析 —一诸曷亮: 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二刘备: 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 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三、孙权: 1、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四周瑜:

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 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 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五、曹操: 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 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 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六、司马懿: 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 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七、曹丕: 1、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 2、他更是一个为了争权夺利可以不择手段,残害手足的凶残狠毒之人。

八、鲁肃: 1、目光长元、有雄才大略的统帅。 2、他的性格中又有忠厚诚恳近乎愚钝、优柔寡断的一面,也常常被人加以利用。 3、此外鲁肃还是一个胸襟广阔、举贤任能、爱情人才、处处以国家为重的社稷之臣。 《三国演义》——故事梗概 【故事脉络】群雄蜂起,汉亡的前因后果一一刘曹孙的起家一一中原争霸的两家对决一一曹孟德气吞天下,孙刘联手抗敌的赤壁之战――刘备取蜀确立天下三分一一蜀吴矛盾激烈化,关羽败亡导致夷陵之战,强蜀开始衰落——诸葛亮内外攻略,定蜀联吴——吴蜀北伐――孔明病逝一一蒋费执政,三国各自出现内部危机一一姜维北伐,司马专政,吴内乱不止一一二士争功,蜀国灭亡一一晋八路灭吴,天下一统。 (一)第一至第十四回 这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 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起群雄登场。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董卓。随后,各路军阀展开了混战。在这一部分里,《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三国演义人物性格特点 1、诸葛亮的人物特征:1、足智多谋、料事如神,有着胸怀坦荡的大智慧。 2、忠贞不渝、为国为民的道德力量的代表。 3、高尚人格、超凡意志力量的表率。 2、刘备的人物特征:1、刘备有着仁政、爱民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十分难能可贵。2、刘备性格的核心是“忠义”。 3、刘备还是一个善于招揽人才,有着胆识、胸襟和谋略的人杰。 3、关羽的人物特征: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4、张飞的人物特征:1、张飞性格的突出特征是生性耿地、精犷;也有粗鲁、莽撞的一面。 2、张面敢爱敢恨、爱憎分明。 3、勇猛更是长飞性格最为突出的一面。 4、张飞虽是一员武将,却粗中带细,有时也有一定的计谋。 5、赵云的人物特征:1、赵云首先是一员武艺超群、骁勇善战的大将。2、他还有着极高的操守和天下百姓为重的德行。3、他还是一个有着独立思考和见解,有才智、胆识的将领。 6、孙权的人物特征:(10、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2)、他还十分善于招揽和任用人才,能做到知人善任,从谏如流。(3)、孙权还具有忍辱负重、能屈能伸的坚韧品格。 7、周瑜的人物特征:1、周瑜首先是一个足智多谋、才智过人的统帅。2、但是他性格中也有着嫉贤妒能、气量狭小的致命弱点。3、周瑜也是个忠心不二,在一定程度上能举贤任能的人。 8、吕布的人物特征:1、吕布是三国时一员武艺超群的在将。2、他更是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势利小人。3、吕布还是一个有勇无谋、鼠目寸光、刚愎自用之人,兵败被杀是他的必然下场。 9、曹操的人物特征:1、首先他阴险、奸诈、好弄权术而又暴戾、狡诈、野心勃勃。2、他还有着过人的胆识才干,谋略超群。3、求才若渴、用人惟才又自负猜忌。一直是后人评说不尽的话题。 10、马谡的人物特征:1、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2、马谡只读死书,根本不懂实践;而且骄傲自满,狂妄轻敌、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最终只能是酿成大祸,兵败被斩。 11、司马懿的人物特征:1、司马懿是一个雄才大略、才智过人的将领。2、他又是一个善用权谋、阴险毒辣的封建政治家的典型形象。而他的生性多疑、冷酷、残忍也给我们留下了深记得的印象。 12、陆逊的人物特征:1、陆逊是一位足智多谋、有着高超军事才能的统帅。2、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13、姜维的人物特征:1、姜维忠心耿耿,矢志不移地忠诚于蜀政权。2、他是一位足智多谋、能征惯战的杰出统帅。3、他还继承了诸葛亮“和夷”的政策,十分重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14、魏延的人物特征:1、魏延称得上是一员武功高强的大将,但是他轻敌狂妄,行事卤莽。2、他还居功自傲,听不进劝阻,追逐名利。3、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15、貂蝉、糜夫人、孙夫人的人物特征:1、貂蝉是一个聪慧机敏、知恩图报、忠义、勇敢的奇女子。2、糜夫人的果敢坚决、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真的是许多男子都不及其万一的。 3、孙夫人也是一位忠贞、坚毅、刚烈、聪慧的女中豪杰。 16、董卓的人物特征:1、董卓是一个凶狠残暴、荼毒百姓的乱世奸臣。2、他独揽大权、篡汉自立、贪欲无度、飞扬跋扈。3、董卓还是一个气量狭小、性情暴戾之人。此外,董卓贪得无厌、贪恋女色之徒。 17、王允的人物特征:1、王允是一个东汉末年少有的忠贞节烈之士。2、他还是一个胆识智慧过人,有勇有谋的贤臣。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课题:《想北平》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页脚内容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优选.)

《三国演义》人物赏析 诸葛亮 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他聪明、狡猾、善于分析。 赤壁之战反映了他的能言,冷静,祁山之战表明了他的机智,执着,忠心. 一、不贪权势他位极人臣,却不追求个人权势,不弄权也不为权所努役。以他的才能智慧和崇高威望,拿掉昏聩无能缺德无才的阿斗,自己称王称帝,可以说上合天理,下顺民心。但是,他对后主坚持执君臣之礼,决不摆相父架子。在一系列问题上都是以礼规劝、得后主同意才进行的。 二、不谋私利他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在《诫子书》中,他提出了自己严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处世。他对后主说:“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他死时确实如其所言。他择妇摆脱了郎才女貌的陋习,选择了黄承彦的丑女。黄承彦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关于这桩婚事和黄氏的才美,《三国演义》在描述诸葛瞻战死绵竹时曾有简要的介绍,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对这位丑女黄月英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赵云 赵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原效力公孙瓒,因见其无远大志向,改投刘备。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敦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甚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昔日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关羽 关羽的最大毛病就是傲,除了不服入川、取汉中皆有上佳表现的老将黄忠外,再举一例:孙权请求迎娶他的女儿,不嫁也就算了,还以当时南方人最忌讳的北人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之欧阳歌谷创编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欧阳歌谷(2021.02.01)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多方面:诸如人物形象描写;战争描写;语言艺术;历史小说创作经验……其中,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被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三奇”或“三绝”。 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毛崇岗认为,《三国演义》的成功,首先要归因于小说描写了这三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曹操形象分析: (一)曹操形象的总体特点——曹操是《三国演义》

所塑造的典型的“奸雄”形象;在小说中曹操被视为“乱臣贼子”的代表,正与刘备的仁主、明君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二)历史人物曹操的特点——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混乱局面,统一北方,使广大中原地区的和平发展得到保证,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在历史上虽然有其一定的局限,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发挥过积极作用、应充分肯定的重要人物。 西晋陈寿《三国志》对曹操的功过有较为公正的记叙和评价,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 后来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所采取的各种材料中已有不少民间传记故事,已经不再忠于历史原貌,而这些传说性内容往往为后代艺人所吸收。 在民间艺人手中,曹操一步步由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变成艺术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这一倾向在《三国演义》达到顶点。 (三)小说人物曹操的特点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明德中学 K202班邓雅芝 曹操(155-220):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沛国谯郡人。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人才任用方面向来都是求才若渴,知人善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曹操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 就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性而言,他时而奸诈到了极点,时而坦率得惊人。奸诈时深不可测,坦率时却犹如赤子。他有时隐而不露,忍而不发,有时却感情外露,激情奔放。他可以残忍得令人发指,也可以体贴入微,富有人情。他有刚怫自用,骄横专制的一面,也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一面。他猜忌极深,不信任任何人,可有时候又推心置腹,,无话不谈。他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可同时又是无耻自私的庸人。在曹操这一形象的身上,凝结着人民对统治者深刻而丰富的认识。 刘备: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曹操是以文才和胸襟吸引了其优秀的谋士和猛将;但是刘备则是重武将而轻谋臣,以其不羁更吸引了草莽英雄的心。但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贬曹扬刘,以曹衬刘。当然,这也是封建时代广大百姓的封建意识的反映。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人。兄孙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公元229年,曹丕死,孙权即正式建立吴国,称帝,都建业。公元252年病逝。孙权是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政治人物,智勇兼备的英雄,但优柔寡断。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人。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 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精编版

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 ----《三国演义》之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他集功罪于一身,也集褒贬于一身。既是扫荡群雄,逐步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既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臣,又是“所过多所残破”的罪人;既是善于广泛收罗.人才,“不念旧恶”的创业之主,又是奸诈忌刻,随意置人于死地的不义之徒。乱世之奸雄 曹操是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大奸臣。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终归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人物,他也不可避免 的有着特定历史烙印 1、奸诈狡猾,玩弄权术 《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曹操的出场就这样写到: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忽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1]。由此可以看出曹操从小就有了极深的心计,长辈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曹操奸诈之才能令人感慨,如此事例如杀王垕、“割发权代首”等。 2、生性多疑,滥杀无辜 曹操他的多疑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能体现出曹操多疑的例子莫过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了。《三国演义》第四回有写到:曹操暗杀董卓没有成功,遭董卓通缉,投奔吕伯奢庄上,吕盛情接待,欲杀猪相款。曹操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但闻人语曰:“傅而杀之,何如?”[2]曹操顿时杀了八口人。后来发现杀错了,索性昧着良心将吕伯奢也杀了,曰:“宁叫我负天下,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方式

谈《三国演义》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内容提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语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结构宏伟壮阔,严密精巧;人物性格鲜明、生动形象;战争紧张激烈、惊心动魄。从人物塑造上看,作者罗贯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使用了白描、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来描写人物,善于抓住基本特征,突出某个方面,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关键字] 三国演义人物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同时也是世界小说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小说之一,生动描述了汉末魏晋时期近百年的历史画卷,集中反映了各统治集团之间政治、军事、外交等种种斗争,几百年来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一代代的读者,在民间广为传诵。《三国演义》最重要的艺术成就还是罗贯中成功塑造的那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全书写了千余人,其中主要人物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刘备的仁义、曹操的奸诈、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忌才妒能、孙权的委曲求全、袁绍的优柔寡断等等。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人物相貌、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实见其作为文学艺术大师之深厚功底。 一、使用相貌、神态、语言等白描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作者通常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多角度、全方位对人物进行相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从而塑造出成功而丰满的人物形象。作为文学大师的罗贯中当然也不例外,使用白描手法,并借助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勾勒出一位位鲜活的人物形象。 首先,《三国演义》中人物出场便通过相貌的描写来展现了人物性格,如第一回中张飞的出场,“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可见张飞的威武,再加一句“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便将一个莽撞的张飞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话是第二十八回描写诸葛亮出场的,惟妙惟肖,传神的很,与后文关于他智略的描述相互辉映,宛然成章。“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短短30个字把关羽的形象完美的呈现到人物面前,透过这些描写,读者可以体会到一团团英雄的气息正慢慢接近你。 其次,通过对人物细致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对人物个性特征加以渲染、突出。“张飞大怒,睁圆环眼,咬碎钢牙,滚鞍下马,径入馆驿把门人那里阻挡得住,直奔后堂,见督邮正坐厅上,将县吏绑倒在地。飞大喝:“害民贼!认得我么?”督邮未及开言,早被张飞揪住头发,扯出馆驿,直到县前马桩上缚住;攀下柳条,去督邮两腿上着力鞭打,一连打折柳条十数枝。”这段文字是《三国演义》中比较经典的一个切面:鞭打督邮。通过上述这段文字,读者可以清晰明澈地了解张飞直爽火暴的性格;书中两处对关羽形象的塑造,“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这句话采自《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是关羽单刀赴会前和属下的对话。字里行间,关羽衿傲高扬的神态流露无遗,浩浩荡荡,气势不凡;“关公正色而言曰:“吾乃解良一武夫,蒙吾主以手足相待,安肯背义投敌国乎?城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每每读这段文字,都会感动得流泪,被关羽的气概所折服。《三国演义》通过这段文字把人们心中的关公形象推至顶峰,完全确立了他一代忠臣的凛然形象。又如“赤壁之战”前,作者连续用了几处神态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多方面:诸如人物形象描写;战争描写;语言艺术;历史小说创作经验……其中,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有刘备、诸葛亮、关羽、曹操,等等。 《三国演义》中的“三绝”——诸葛亮、关羽、曹操被称为《三国演义》中的“三奇”或“三绝”。清代毛宗岗的《读三国志法》:“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诸葛孔明一绝也,关云长一绝也,曹操亦一绝也。”诸葛亮“是古今来贤相中第一奇人”;关羽“是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曹操“是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毛崇岗认为,《三国演义》的成功,首先要归因于小说描写了这三个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曹操形象分析: (一)曹操形象的总体特点——曹操是《三国演义》所塑造的典型的“奸雄”形象;在小说中曹操被视为“乱臣贼子”的代表,正与刘备的仁主、明君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二)历史人物曹操的特点——历史上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扫平各地割据势力,结束了汉末混乱局面,统一北方,使广大中原地区的和平发展得到保证,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曹操在历史上虽然有其一定的局限,但总的来说是一个发挥过积极作用、应充分肯定的重要人物。 西晋陈寿《三国志》对曹操的功过有较为公正的记叙和评价,肯定了他的历史作用。 后来南朝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所采取的各种材料中已有不少民间传记故事,已经不再忠于历史原貌,而这些传说性内容往往为后代艺人所吸收。 在民间艺人手中,曹操一步步由历史上的正面人物变成艺术作品中的反面人物,这一倾向在《三国演义》达到顶点。 (三)小说人物曹操的特点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作者成功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奸雄”形象。作者注意到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复杂性,并没有把这个形象简单化,而是肯定他思想性格的多面性,在强调他“奸”的同时,也刻画出他的“雄”。 A.曹操之“雄” 曹操雄略冠时,智谋出众。作品注意揭示其智慧和谋略,并时时与其豪爽、豪迈的气度相联系,刻画出一代枭雄的典型形象。 1、气度豁达,志向远大 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对刘备坦言:“今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刘备)与操耳!”具有超乎常人的自信、勇气,具有敢为人先、勇于承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曹操历数二十多年来自己讨董卓、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等功业,称“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表现出超拔的雄豪之气。 2、知人、爱才 历史上的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小说中对此虽然作了重大改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写出曹操知人、爱才的一面;如善待关羽、敬佩赵云,等等。 3、富有文采,诗风雄放 历史上的曹操富有文学才华,其诗雄浑奔放、古劲苍凉,小说对此多也有表现。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在气氛紧张的赤壁之战前,穿插描写曹操诗酒豪放,充分展现其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完整版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 象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们首先想到他是一个大奸臣,狡 诈、多疑、假仁假义、十分奸险;但他的宽宏世无其俦,他的诚挚更能令人叹息弥襟。他在分裂混乱的三国时期,对统一我国北方,起过相当大的作用。因此,下面本人就《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与“雄”的形象进行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关键词】:曹操奸雄人物形象 前言 曹操,人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青梅煮酒时,他敢于吐露真言,以龙自比,可见其胸怀大志。再者收降关羽时,关羽说只降汉不降曹,曹操丝毫不在意,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百般殷勤。关羽走后,他非但没有下杀手,还赠送盘缠,明知放走关羽是一件错误的是,但曹操识英雄惜英雄。五关斩六将,曹操也没有怪罪,可见其胸襟之开阔。 一、曹操之“奸” 《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奸”主要体现在狡诈、多疑、狠毒上。 (一)狡诈 曹操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作品开始就写他用权术。曹操年少时比较贪玩,“游荡无度”,他的叔父经常向他父亲反映,曹操很头疼。一天,操在路上偶遇叔父,立刻做出面目扭曲的样子,叔父向他父亲汇报,于是曹嵩找到儿子询问病情,不料操安然无恙,答道:“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1]曹嵩就此起了疑心,再也不相信弟弟的小报告了,曹操从此之后就更加的放肆了。 第十七回,曹操攻打袁术时,军粮短缺,操命管粮官王垕:“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2]士兵皆言丞相欺众。操欲借垕人头示众。垕大惊曰:“某实无罪!”[3]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4]垕再欲言时,操早已呼刀斧手杀之,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5]于是众怨始解。为了平息士兵对自己的怨恨,稳定军心,曹操竟然去杀死一个没有任何过失的人,他的奸诈狠毒教人心寒。 曹操此人性格复杂多变,这在表情、脾性的多变上得到体现。当俘虏张辽后,张辽不但不肯投降,还破口大骂,曹操被惹火了,亲自拔剑想杀张辽,被刘备与关羽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