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1

2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1教案设计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 和解方程1教案设计苏教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3~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教学难点: 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3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等式和方程,今天这节课,将继续学习与等式、方程有关的知识。请同学们看这里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图意写出一个等式吗? 提问:现在的天平是平衡的,如果将天平的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会怎样? 谈话:现在天平恢复平衡了,你能在上面这个等式的基础上,再写一个等式表示现在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关系吗? 2.出示第二组天平图,说说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分别列出两个等式吗? 3.出示第3、4组天平图,提问:你能分别说说这两组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各是怎样变化的吗? 谈话:怎样用等式分别表示天平两边物体变化前的关系和变化后的关系? 启发:这两组等式是怎样变化的?她们的变化有什么共同特点? 4.提问:刚才我们通过观察天平图,得到了两个结论,你能用一句话合起来说一说吗? 5.做练一练的第1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天平图,你能根据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吗? 2.讲解:要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要先写“解”,要注意把等号对齐。 3.完成试一试 4.完成练一练 提问:解这里的方程时,分别怎样做就可以使方程左边只剩下x了。 三、巩固练习 1. 做练习一的第3题 2.做练习一的第4题 3.做练习一的第5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等式性质和解方程 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0=50 50+10=50+10 解: x+10=50 x+a=50+a 50+a-a =50+a-a x-10=50-10 x=40 检验:把x=40代入原方程,看看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40+10=50,x=40是正确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第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 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2.质疑: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 3.揭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出示教材第52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质疑: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

一元一次方程 一、 知识结构导入 2 3(或几个数值), 而解方程的含义是指求出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 ⑵ 方程的解的检验方法,首先把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计算它们的值,其次比较两边的值是否相等从而得出结论。 (二)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1)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等式的性质(2)用式子形式表示为:如果a=b ,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a c = b c 。 (三)移项法则: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四)去括号法则 1. 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 2.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的符号改变。 (五)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1. 去分母(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 去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和分配律) 3. 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 合并(把方程化成ax = b (a≠0)形式) 5. 系数化为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得到方程的解x = b a ) 二、 知识点回顾+典型例题讲解+变式练习 知识点1:方程的有关概念 ⑴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 叫做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值相等的 ,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

解的 叫做解方程.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不同. ⑵ 一元一次方程:在整式方程中,只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系数不等于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为 . 典型例题 例1、 下列方程中不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x=1 =3x-5 =y-2 2 x =5x 例2、 如果(m-1)x |m| +5=0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 =___. 例3、 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为2,请写出这个一元一次方程 . 例4、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1)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蓝鲸,一只鲸重124吨。比一头大象体重的25倍少一吨,这头大象重几吨若已知大象的重量(如X 吨)如何求蓝鲸的重量 (2)俄罗斯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家庭教师》中,写了一位教师为一道算术题大伤脑筋。我们来看看这道题。 问题(买布问题):顾客用540卢布买了两种布料共138尺,其中蓝布料每俄尺3卢布,黑布料每俄尺3卢布,黑布料每俄尺5卢布。两种布料各买了多少(设蓝布料买了X 尺) 例5、 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2313 2 x k x k ---=的解是1x =-,则k 的值是( ) A . 27 B .1 C .1311- D .0 变式练习 1、下列各式:①3x+2y=1 ②m-3=6 ③x/2+2/3= ④x2+1=2 ⑤z/3-6=5z ⑥(3x-3)/3=4 ⑦5/x+2=1 ⑧x+5中,一元一次方程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2、若方程3(x-1)+8=2x+3与方程3 25x k x -=+的解相同,求k 的值. 3、已知2x 1 -m +4=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m= . 4、若关于x 的方程2(x-1)-a=0的解是x=3,则a 的值是( ) A 、4 B 、-4 C 、 5 D 、 -5 5、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 (1)x 的2倍与3的差是5. (2)长方形的长比宽大5,周长为36,求长方形的宽.(设长方形的宽为x ) (3)甲种铅笔每只元,乙种铅笔每支元,用9元钱买了两种共20支,两种铅笔各买了多少支(设甲种铅笔买了x 支)

2014最新PEP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unit1教案

unit1 单元教学计划 一、内容 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1 What’s he like? 能听、说、读、写本单元的四会单词;会使用本单元主要句;初步理解陈述句和问句;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 三、内容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人物体貌特征和个性语言,重点学习的句型是:Who’s your art teacher? What’s he like? Is she …? Yes, she is /No, she isn’t.这单元主要描写的人物体貌特征,所以我们能够让孩子对所理解的老师实行描述。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多,他们聪明活泼、勤奋好学,这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他们对英语感到好奇,而且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确立的学习目标如下: 五、学习目标 1、水平目标: (1)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如:We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 He’s tall and strong. He’s very funny. (2)能够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情况,如: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Ding.He’s from China. 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 (3)能够听懂一些描述人物特征的简单对话,完成学生用书中的Let’s try 部分。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New Teacher”.能够灵活替换歌词中的 科目及表示人物特征的形容词。 2、知识目标 (1)理解A、B部分Read and write 中的会话,并根据提示填充句子或 回答问题。 (2)听、说、读、写A、B部分Let’s learn 和Read and write 中的四 会单词和句子。 (3)了解Pronunciation部分的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并能熟练读 出例词。 3、情感、策略、文化等相关目标: (1)情感态度:根据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在英语学习 过程中更大限度发挥自主学习水平,积极主动地实行英语学习,更好地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课题:方程的意义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图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理解方程的意义。 3、引导体会式子、等式、方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黑板上简易画出) 学生:天平。 2、问:同学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 学生:称重....... 二、自主探索 (一)教学例1 1、出示如图所示的情景,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什么? 2、问: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3、学生独自写一写。 4、交流:50+50=100 5、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等式) 6、学生自己写出一些等式,并在班级里交流。 (二)教学例2 1、要求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 4、说明: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 5、问:怎样利用天平图来判断数量的相等和不相等? 6、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这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7、追问:哪些是等式?与例1中的等式有什么不同? 8、都含有未知数。 9、指出: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10、小组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

11、交流: (1)方程也是等式,是一类特殊的等式; (2)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50+50=100。 (三)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 (1)问: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指名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2、第二题 (1)读题后独立完成:将算式中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2)全班交流。 (3)指出:可以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也可以用字母“y”或“其它字母”表示未知数。 三、巩固练习 “练习一”第1题:根据线段图列方程。 (1)看线段图列方程。 (2)交流,说说想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课题: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①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这一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3、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就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解简易方程,以及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简易方程的运用。在学生已有的算术和代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简易方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并且能够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算术知识。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数量关系,更让学生感到困难。让学生从具体的、确定的数过度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对学生来说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相关认识基础,使学生从具体实例到一般意义的抽象概括逐渐过渡。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会将含有字母的式子看作是一个量,如:苹果2元一斤,香蕉比苹果贵x 元,2+x 既表示苹果价格与香蕉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也表示香蕉的价格,很多学生认为这只是一个式子,不是结果。而这正是学生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所以要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再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也就是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让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再学习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在数学认知上有更高的飞跃。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数学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能列简易方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20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6课时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现实生活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教案教学设计(含整个单元共20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1课时用字母表示数 课题: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内容:教材P52~53例1、例2及练习十二第1、3、7、8题。教学目标: 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能正确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重点: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写。 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思考、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你今年几岁了?再过两年呢?再过三年、四年、n年呢?学生回答自己的年龄,根据教师的问题回答:过几年就用年龄十几,n年就加n。 2.质疑:这里的n表示的是什么?(一个数) 3.揭题:今天咱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二、互动新授 (一)教学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1.出示教材第52页例1。

引导:图中小红和爸爸也在探讨年龄的问题,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小红1岁时爸爸31岁;爸爸比小红大30岁。 2.让学生尝试用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 出示教材第52页的表格,引导学生列式表示爸爸的年龄,并集体完成表格。 3.质疑: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通过表格,学生能很快列出式子:小红的年龄+30=爸爸的年龄 追问:“小红的年龄”写起来有些麻烦,谁能想个办法让我们的书写更简便? 小组交流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小红”“红”代替小红的年龄,也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到用一个字母或一个符号来代替。 4.重点引导学生用字母来代替。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可能用n+ 30表示,n表示小红的年龄,n+30就表示爸爸的年龄;也有可能用a+30,用a代表小红的年龄,因为爸爸比小红大30岁,所以用a+30就是爸爸的年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代数式) 思考:大家都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代替上面所有的算式,既简洁又方便。这些式子中的字母n、a……都表示什么? (都表示小红的年龄。)(板书:小红的年龄) 追问:是不是只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还能用其他字母表示吗?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简易方程》教案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简易方程》教案 第1节等式与方程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并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构建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描述、抽象、交流、应用的过程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增强符号感。 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方程的模型。 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学具 例1、例2挂图,课件一套。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仪器。(出示天平)(学生答:天平) 提问:你们知道天平有什么用处吗?让学生在班内交流。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例1挂图。 (1)先观察,从图中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2)交流得出:50+50=100。 说明:像这样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左边是50+50,右边是100。(板书部分课题:等式) 追问:“50+50=100”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 (3)让学生写出一些等式,并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天平所显示的平衡情境图,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体会到50克加50克和100克质量相等,从而抽象出等式50+50=100,学生不仅从运算的角度来看待这个式子,而更多地从两个量的相等关系来认识这个式子。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出示例2四幅天平图。 (1)引导学生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说明: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天平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相等;天平不平衡说明左右两边质量不相等,天平哪一边下垂,说明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多,反之,那一边物体的质量就少。 (2)小组合作,观察并讨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哪些

新人教版一元一次方程全章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2015年秋季学期) 授课者:蒋宏亮 学校:东兴市京族学校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案内容 方程就是将众多实际问题“教案化”的一个重要模型?因此,课本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开始,从算式到方程,展开方程的学习,以使学生认识到方程的出现源于解决问题的需要,体会学习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通过丰富实例,从算式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开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 有效数学模型. 2 .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归纳移项法则,运用分配律,?归纳“合并”、“去括号”等法则,逐步展现求解方程的一般步骤,这些内容的学习不是孤立进行 的,始终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3 .运用方程解决丰富多彩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展现运用方程解决 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为了使学生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学习方程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课本内容的呈现都以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经历抽象、符号变号、应用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

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学系数) (2)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 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重、难点与关键 1 .重点:一元一次方程有很多直接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解其他方程和方程组的基础.因此本章重点在于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 .难点:正确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决实际问题. 3 .关键:(1)熟练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了解方程、方程解的意义和运用等式的两个性质. (2)正确地列出方程的关键在于正确地分析问题中的已知数、未知数,?并找 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相等关系. 3.1 从算式到方程 §3.1.1 一元一次方程(一)教案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案重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寻找相等关系 教案过程: 一、情境引入 提出教科书第78 页的问题,并用多媒体直观演示: 问题1: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可以提示学生从时间、路程、速度、等方面去考虑。)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问题2:你会用算术方法求出A,B两地的距离吗?列算式试试。 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做回顾小结: 1、问题涉及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关系; 2、对于客车,1km所用的时间为—h,而卡车所用的时间为—h;所以1km, 70 60 1 1 客车比卡车少用的( ---------- )h。路程多少千M时客车才比卡车少用1h呢? 60 70 1 1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

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第1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子中,有几个是等式,有几个不是,而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示方程的概念。三、完成练一练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一第1题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子,在小组里说说哪些

简易方程复习课教案

简易方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通过复习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简易方程。(板书课题) 二、梳理沟通,形成体系 (一)小组讨论,梳理内容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简易方程”这个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忆在黑板上逐一出示知识点: 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解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本学期所学的这些知识。 出示讨论题:(指名读) 1.用字母可以表示哪些内容?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怎样简写、略写? 2.什么叫做等式?什么叫做方程? 它们有什么关系? 3.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二)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1.用字母表示数、表示运算定律、表示计算公式、表示数量关系(板书) 用字母表示数时要注意:(若有困难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 (1)数字与字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简写成“·”,也可以省略不写。(2)数字与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要将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3)当1和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2.填空: (1)正方形的周长是cm,面积是cm2。 (2)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3)当a=4,b=2时,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师:用字母表示数时还应该注意什么?(加括号的问题,平方……) 3.复习方程的概念。(若学生感觉困难,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 (1)等式的意义: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如:3.6×0.5=1.8、3.5+x=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如:11x=363、x+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本节将带领学生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认识到方程是更方便、更有利的数学工具,从算数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模型,体会列方程中蕴含的“数学建模思想”。 2.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什么是方程什么是方程的解,并学会了用逆运算法解一些简单的方程,对方程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前一章刚学到整式的概念及其运算。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2.学生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抓不准相等关系;(2)找出相等关系后不会列方程;(3)习惯于用小学算术解法,得用代数方法分析应用题不适应,不知道要抓怎样的相等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会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 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个实际问题,并能解释 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2.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 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 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4.学会利用进价、售价、利润、利润率之间的关系解应用题。【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 1.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 2.运用方程的解对客观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回顾相关数量的相等关系。 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可以看出,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2.丛书简介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册之《一缕书香》中40篇文章。包含领略大师智慧、书香滋润人生、含英咀华聆海音、倾听不同的声音、读书伴我成长、经典诵读、名著推荐七部分。 3.单元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工具性主题——阅读主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达主题:1学习比喻的好处; 2.学习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会写23个,会认26个,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我国古代有关读书的名句。 3.理解课文的内容,继续培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读书的乐趣,学习课文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交流读书的收获和体会,培养阅读的兴趣,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

5.学习做采访笔记和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断提高实用写作的能力。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爱好与习惯。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提高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周课时为 7 节,两周共计 14 节。

(完整word)五年级数学下册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

2015年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五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二、教材分析: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五、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六、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七、教学准备:多媒体、挂图、小黑板等。八、课时安排:12课时 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要求: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精品课)

简易方程教学设计(精品课) 【教学理念】 通过观察天平,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分析】 教材给出了4幅天平的图,描绘了利用天平进行试验、探索等式的性质的过程,前两幅图描绘在天平的两边同时放上或拿走同样的物品,天平仍然平衡,这实质上揭示了等式的一条性质: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相等的数,等式不变。后两幅图描绘了把天平两边的物品翻倍或只取它的几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这实质上揭示了等式的一条性质: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相等的数(0除外),等式不变。这几幅连环式的插图,一方面提示教师可以怎样演示,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思考、感悟天平保持平衡的变化规律,提供了直观的观察材料。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教材没有出现“等式的性质”的名称,也不给出概括性质的文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能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等式的性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型】新课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引入方式,因为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又简洁明快,结构紧凑,为学生后面的探究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观察比较,概括性质。 1、过程的简化。 教师演示第一幅图的意思,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观察到的。 教师小结,在天平的左右两边同时填上或去掉同样质量的物体,方程让然平衡。 【设计意图:教师的演示,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2、教师设一个茶壶重A克,一个茶杯重B克,上面的第一幅图可以怎样表示呢? 其它的过程有可以怎样的表示呢?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尝试说说。也可以用式子表达。 【设计意图:教师有意识的运用式子来表示看到的现象,为以后学习解方程打下基础。】 3、演示第二幅图,方法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演示,再一次冲击学生的思维和视觉,为了学生更好的理解等式的性质。】 4、通过前两幅图的观察,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就可以了。 三、自己观察,概括想法。 学生自己观察第三第四幅图的意思,然后自己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设计意图:这里给学生充分的自己学习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集体交流、理解新知。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教学 设计 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者:邓美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难点是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这里困难在于从1个数值变成了2个数值,而且这2个数值合在一起,才算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用大括号来表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使学生从形式上克服理解的困难;而讲清问题中已含有两个互相联系着的未知数,把它们的值都写出来才是问题的解答.这是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所在. 二、知识结构 本小节通过求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先应用

学生以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知识去解决,然后尝试设两个未知数,根据题目中的两个条件列出两个方程,从而引入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用描述的语言)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 三、教法建议 1.教师通过复习方程及其解和解方程等知识,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并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判断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 3.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的教学,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去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4.为了减少学习上的困难,使学生学到最基本、最实用的知识,教学中不宜介绍相依方程组如和矛盾方程组如 等概念,也不要使方程组中任何一个方程的未知数的系数全部为0(因为这种数学中的特例较少实际意义)当然,作为特例,出现类似

之类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可以的,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方程(1)中未知数的系数为0,方程(1)也看作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的学习态度. (四)美育渗透点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全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 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象会不一样。 3.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 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4.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 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 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6.了解什么叫“中位数”,并会找出“中位数”,会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 7.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 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 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 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新苏教版五下简易方程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本单元安排了关于等式性质的内容,分两段教学:第一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结果仍然是等式;第二段是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在每一段教学等式的性质以后,都及时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等式和方程,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学会解只含有加法或减法运算的简单方程。接着探索并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学生解只含有乘法或除法运算的简单方程;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计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并学会了用字母表示数。我们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理解方程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由具体到抽象理解等式的性质。 四、教学目标要求: 1.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会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方程的过程。 五、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