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碳和碳的化合物课件

教案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高一年级化学导学案(032) 碳地多样性 主备课人:李媛媛审核人:时凯 2014.12.4 学习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地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 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主要性质, 重点突破: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地性质.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62页到65页有关内容,并完成下列内容. 一: 多种多样地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 由元素组成地性质地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地同素异形体.如碳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氧元素地同素异形体有和. 2. 碳元素地三种重要单质、和. 思考1:组成元素相同地物质一定是同素异形体吗? 思考2: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属于什么变化? 二:广泛存在地含碳化合物 1.碳元素地存在形:式碳元素在自然界主要以形式存在. 2.重要地含碳化合物:Na2CO3和NaHCO3 ( 物质Na2CO3NaHCO3 俗称或 色态白色粉末,Na2CO3?10H2O是白色晶体细小地白色晶体 溶解性二者都溶于水,Na2CO3比NaHCO3溶于水. 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等工业,发酵粉地主要成分之一溶液都显性,因此被用做食用碱 (2)化学性质 ①与酸反应:Na2CO3、NaHCO3分别与盐酸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 思考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都易与酸反应,但碳酸氢钠与酸反应比碳酸钠更剧烈,为什么? 提示:二者与酸反应地原理分别为: Na2CO3: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HCO3+HCl=NaCl+H2O+CO2↑ ②与碱反应: Na2CO3与NaOH不反应,而易与Ba2+、Ca2+地碱反应生成碳酸盐沉淀和NaOH. 如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NaHCO3能与所有可溶碱反应生成碳酸正盐和水.如NaHCO3与NaOH溶液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③与盐反应:Na2CO3与CaCl2在溶液中反应地离子方程式为; ④对热稳定性:加热时,碳酸钠不分解,而碳酸氢钠则分解.即:碳酸钠比碳酸氢 钠.利用该性质可鉴别Na2CO3和NaHCO3 (3)Na2CO3和NaHCO3之间地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如:Na2CO3和NaHCO3相互转化地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Na2CO3::① ② Na2CO3→NaHCO3: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地是() A.由碳元素地单质组成地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地化学性质 C.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地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D.C60是新发现地一种碳地化合物 2.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应地是() A.Na2CO3溶液 B.CaCO3C.NaHCO3溶液 D.Na2SO4溶液 3. 可以用来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地最好地是() A. 加澄清地石灰水 B. 加热 C.加稀盐酸 D.加CaCl2溶液 4. 关于Na2CO3和NaHCO3地下列说法中正确地是() A. Na2CO3不如NaHCO3易溶于水 B. NaHCO3比Na2CO3稳定 C.石灰水能和NaHCO3反应,不于Na2CO3反应 D.等物质地量地Na2CO3和NaHCO3与足量盐酸反应,消耗HCl地物质地量之比 为2:1 5. 在盛有NaOH溶液试剂瓶口,常看到有白色固体生成,该白色固体( ) A.NaOH B.Na2O C.Na2CO3 D.NaHCO3 6.某二价金属地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混合物跟足量地盐酸反应,产生地CO2地物质地量之比为5:4,该混合物中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地物质地量之比为( ) A.1:3 B.2:3 C.3:4 D.4:5 7.除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1)Na2CO3 (NaH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HCO3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3)NaCl溶液(Na2CO3)方法,有关化学方程式. 8.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混合物2.74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地质量为 2.12g.求:⑴混合物中碳酸氢钠与碳酸钠地物质地量;

二氧化碳的性质-说课稿 全国初中优质课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云南省楚雄北浦中学程瑜 一、说课题 本节说课的内容选自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6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属于课后说课。 二、说课标 课程内容属于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标要求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说明”的目标要求属于第三层次。 三、说教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除酸碱盐外最丰富最重要的一块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学业水平测试考查学生能力的常见载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让学生知道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能和水反应。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反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3)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有利也有弊。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感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双重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设计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分析设计、对比、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丰富多彩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 (2)在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两方面影响的学习过程中,丰富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保护大自然的责任感,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四、说教法与学法 (1)教材的内容特点:实验多 (2)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生活经验,学习兴趣浓厚,非常喜欢做实验。 (3)采用的教学法:实验组合策略:视频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设计思路:“视频实验引出问题,演示实验提炼知识,学生实验感受过程,家庭实验运用知识”。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实验情景,让学生在“做中学”中改变被动学习方式,主动探究并启迪创新。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导入新课(认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情景引入】视频实验:在热水中倒入干冰后产生大量气体,有些蜡烛熄灭,没有熄灭的蜡烛显示出I love you字样 (设计目的:视频的效果比动画更真实,又选自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可以让师生关系更亲近。而且视频实验又包含了干冰的气化,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等内容。让本节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呼之欲出。这样的设计更能展现化学变化之美,激发起学生心中强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碳 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2C+O22CO 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C+O2CO2 3、碳和硫蒸气高温反应:C+2S CS2 4、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2Fe2O3+3C2Fe+3CO2↑ 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2CuO+C2Cu+CO2↑ 6、碳和水蒸气高温反应:C+H2O CO+H2 7、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 8、碳与浓硫酸共热:C+2H2SO4CO2↑+2SO2↑+2H2O 9、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CO2↑+4NO2↑+2H2O 10、碳与稀硝酸共热:3C+4HNO33CO2↑+4NO ↑+2H2O 11、工业上制备粗硅:SiO2+2C Si+2CO↑ 12、工业上制备金刚砂:SiO2+3C SiC+2CO↑ 13、工业上制备碳化钙:CaO+3C CaC2+CO↑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Fe2O3+3CO2Fe+3CO2 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CO Cu+CO2 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CO+H2O CO2+H2 三、二氧化碳 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CaO+CO2CaCO3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 2+H2O H2CO3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2OH-+CO2CO32-+H2O 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CO2NaHCO3 OH-+CO2HCO3- 9、工业上生产碳铵:NH3+CO2+H2O NH4HCO3 10、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Ca2++2OH-+CO2CaCO3↓+H2O 11、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CO32-+CO2+H2O2HCO3- 12、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2Na++CO32-+CO2+H2O2NaHCO3↓13、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NaAlO2+CO2+3H2O2Al(OH)3↓+Na2CO3 2AlO2-+CO2+3H2O2Al(OH)3↓+CO32-1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2+CO2+2H2O Al(OH)3↓+NaHCO3 AlO2-+CO2+2H2O Al(OH)3↓+HCO3-15、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 H2SiO3↓+Na2CO3 SiO32-+CO2+H2O CO32-+H2SiO3↓ 16、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2CO2+2H2O H2SiO3↓+2NaHCO3 SiO32-+2CO2+2H2O2HCO3-+H2SiO3↓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 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3、碳和水蒸气反应: 4、碳和氧化铁反应: 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 6、工业上制备粗硅: 7、碳和二氧化碳反应: 8、碳与浓硫酸共热: 9、碳与浓硝酸共热: 10、碳与稀硝酸共热: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1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反应: 1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1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 15、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16、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 17、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8、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1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0、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2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2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23、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24、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25、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26、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 27、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 28、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29、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0、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1、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2、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33、碳酸钙溶于稀盐酸: 34、碳酸钙溶于醋酸: 35、碳酸钙与二氧化硅反应: 36、高温分解碳酸钙: 37、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38、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 3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40、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41、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石灰水: 42、碳酸氢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方程式的书写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转化关系》方程式的书写 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能写离子方程式的写离子方程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4) (5)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碳和碳的化合物习题课课件

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习题课 【学习目标】 1.通过知识网络图复习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会熟练地写出方程式。 2.通过比较学习掌握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性的异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异同,利用其性质的差异地解一些综合性的实验题。 3.小组内成员讨论、合作学习,互帮互助,取得共同进步。 【教学重、难点】利用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解决综合性题目。 【前置学习】 回忆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 写出图中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小结: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活动方案】 活动一、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反应的比较 图1 图2 讨论: ①两套装置或反应的异同点? ②图1中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从试管②中撤出,并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 ③图2中先点处的酒精灯(点燃前已对气体验纯);先熄灭处的酒精灯。 例1.下列关于碳、一氧化碳分别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现象基本现同 B.反应装置有明显不同 C.氧化铜都是发生了还原反应 D.两个反应产物不同

尾气处理 澄清石灰水 C D 混合气体 A B 课堂训练一 1.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 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停止 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 。 (2)C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 说明 。 (3)气球的作用是 。 (4)B 装置的作用是 ; 活动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的区别 讨论:如何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瓶无色气体? 例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B .把混合气体点燃 C .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思考:如何除去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 课堂训练二 1.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H 2、CO 和CO 2)是否含有CO 和CO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装置中的试剂是(写名称,下同) ,B 装置中的试剂是 ; (2)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 2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 证明原混合气体中CO 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 (3)如果没有B 装置,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答案

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总结 (注:带*的不要求记住,但要求能理解) 一、碳 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2C+O22CO 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C+O2CO2 *3、碳和硫蒸气高温反应:C+2SCS2 4、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2Fe2O3+3C2Fe+3CO2↑ 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2CuO+C2Cu+CO2↑ 6、碳和水蒸气高温反应:C+H2O(g)CO+H2 7、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 8、碳与浓硫酸共热:C+2H2SO4(浓)CO2↑+2SO2↑+2H2O 9、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浓)CO2↑+4NO2↑+2H2O 10、工业上制备粗硅:SiO2+2CSi+2CO↑ *11、工业上制备金刚砂:SiO2+3CSiC+2CO↑ *12、工业上制备碳化钙:CaO+3CCaC2+CO↑ 二、一氧化碳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 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Fe2O3+3CO2Fe+3CO2 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COCu+CO2 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CO+H2O(g)CO2+H2 三、二氧化碳 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MgO+C 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2CO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CaO+CO2CaCO3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6、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H2OH2CO3 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 2OH-+CO2CO32-+H2O 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CO2NaHCO3 OH-+CO2HCO3- 9、工业上生产碳酸氢铵:NH3+CO2+H2ONH4HCO3 10、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Ca2++2OH-+CO2CaCO3↓+H2O 1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Ca(OH)2+CO2Ca(HCO3) 2OH-+CO2 HCO3- 12、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CO32-+CO2+H2O2HCO3- *13、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O2NaHCO3 2Na++CO32-+CO2+H2O2NaHCO3↓ 14、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 2Na[Al(OH)4]+CO2 2Al(OH)3↓+Na2CO3+H2O 2[Al(OH)4]-+CO2+3H2O2Al(OH)3↓+CO32-+H2O 15、向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H)4]+CO2Al(OH)3↓+NaHCO3 [Al(OH)4]-+CO2Al(OH)3↓+HCO3-16、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 SiO32-+CO2+H2OCO32-+H2SiO3↓ 17、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2CO2+2H2OH2SiO3↓+2NaHCO3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学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间 的转化学案鲁科版必修1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2.能从原理上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中的相关反应。3.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及碳酸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4.通过了解CO2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过程 (1)动植物间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和动物的呼吸过程以及动植物遗骸形成的化石燃料燃烧三方面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2)海水中碳的化合物间的转化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一部分被海水吸收,溶于水的二氧化碳逐渐转变为碳酸盐沉积海底形成新的岩石。这些碳酸盐又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盐而溶于水中归于海洋。 (3)自然现象中的碳的转化 火山把大量的二氧化碳喷发到大气中,地壳剧烈变化后,死亡的热带植物经过漫长的过程转化成煤。 2.实验探究——溶洞的形成原理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加热时该溶液又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①Ca(OH)2+CO2===CaCO3↓+H2O; ②CaCO3+CO2+H2O===Ca(HCO3)2;

③Ca(HCO 3)2=====△ CaCO 3↓+CO 2↑+H 2O CO 2、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 (1)少量CO 2与Ca(OH)2溶液(或NaOH 溶液)反应生成CaCO 3(或Na 2CO 3),足量CO 2与Ca(OH)2溶液(或NaOH 溶液)反应生成Ca(HCO 3)2(或NaHCO 3)。 (2)碳酸正盐与CO 2、H 2O 反应生成酸式盐。 (3)稳定性Na 2CO 3>CaCO 3>NaHCO 3。 例1 CO 2通入下列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 A.CaCl 2溶液 B.Ca(OH)2溶液 C.Ba(OH)2溶液 D.Ca(ClO)2溶液 答案 A 解析 A 项,因为碳酸的酸性比盐酸弱,不可能生成CaCO 3;B 项,二氧化碳少量则生成CaCO 3,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Ca(HCO 3)2;C 项,二氧化碳少量则生成BaCO 3,二氧化碳过量则生成Ba(HCO 3)2;D 项,因为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二氧化碳少量时生成CaCO 3和HClO ,二氧化碳过量时生成Ca(HCO 3)2和HClO 。 思维启迪 二氧化碳通入钙或钡的盐酸盐或硝酸盐溶液中不能生成碳酸钙,而通入过量的次氯酸钙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假如CO 2与CaCl 2溶液反应CaCl 2+CO 2+H 2O===CaCO 3↓+2HCl ,CaCO 3与HCl 反应,不能通过弱酸H 2CO 3制备强酸盐酸。 例2 用1L1.0mol·L -1 NaOH 溶液吸收0.8molCO 2,所得溶液中的CO 2- 3与HC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 A.1∶3 B.1∶2 C.2∶3 D.3∶2 答案 A 解析 因CO 2+2NaOH===Na 2CO 3+H 2O ,CO 2+NaOH===NaHCO 3,设生成Na 2CO 3、NaHCO 3的物质的量

高中化学-碳硅知识

碳、硅及其化合物 教学目标: 1.了解碳元素、硅元素的单质的主要性质及应用。2.了解碳元素、硅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3.了解碳元素、硅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了解碳元素、硅元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教学过程: 考点一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1.碳、硅元素的存在形态 (1)碳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C 60 等。 (2)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占第二位,仅次于氧元素,全部以化合态存在,是一种亲氧元素,单质硅有晶体和无定形两种。 2.碳、硅单质的结构、物理性质与用途的比较 碳硅 结构金刚石:空间网状结构 石墨:层状结构 晶体硅:与金刚石类似的空间网状结构 物理性质金刚石熔点高、硬度大石墨熔点 高、质软,有滑腻感 晶体硅为灰黑色固体,有金属光泽、硬度大、熔 点高 用途金刚石用于制造切割刀具,石墨用 作电极、铅笔芯 晶体硅用作半导体材料,制造硅芯片和硅太阳能 电池

(1)碳? ???????? 与O 2 反应?? ? O 2 足量:C +O 2=====点燃 CO 2O 2 不足 :2C +O 2=====点燃 2CO 与氧化物反应 ????? CuO :2CuO +C=====△ 2Cu +CO 2 ↑冶炼金属SiO 2 :SiO 2 +2C=====高温Si +2CO↑制取粗硅H 2 O :C +H 2 O g =====高温CO +H 2 制取水煤气 与强氧化性酸反应?? ? 浓H 2 SO 4 :C +2H 2 SO 4 浓=====△ CO 2 ↑+2SO 2 ↑+2H 2 O 浓HNO 3 :C +4HNO 3 浓=====△ CO 2 ↑+4NO 2 ↑+2H 2 O (2)硅 ①与F 2反应:Si +2F 2===SiF 4。 ②与氢氟酸反应:Si +4HF===SiF 4↑+2H 2↑。 ③与NaOH 溶液反应: 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 ④与O 2反应:Si +O 2=====△ SiO 2。

高中化学碳及碳的化合物

碳及碳的化合物 一、碳单质 1.碳的几种单质 注:1.用于鉴别文物历史年代的为14C (12C 的同位素)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2.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碳的活性大大增强。 2、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3、还原性: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 2↑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木炭还原氧化铁: 2Fe 2O 3+3C 高温4Fe+3CO 2↑ C+CO 2高温 2CO 二、碳的氧化物 1.CO 2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镁性质活泼,可与其燃烧)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 2+H 2O==H 2CO 3 H 2CO 3 == H 2O+ CO 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OH)2==CaCO 3↓+H 2O 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类比:2NaOH + CO 2 ==== Na 2CO 3 + H 2O ) 4)与灼热的碳反应(氧化性):C+CO 2高温2CO (吸热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 2是氧化剂,C 是还原剂) 3、用途:①灭火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③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2.CO 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①可燃性:2CO+O 2点燃2CO 2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H 2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O 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的火焰。 CH 4和O 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蓝色火焰。 鉴别:H 2、CO 、CH 4可燃性的气体:看燃烧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导出点燃,在火焰上方分别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看烧杯内壁是否出现水雾现象;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水煤气:H 2与CO 的混合气体 C + H 2O 高温 H 2 + CO ) 检验某可燃物是否含碳、氢元素的方法: 点燃,在可燃物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生成了水,证明含有氢元素;把烧杯迅速倒过来,立即注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证明含有碳元素。(如果某可燃物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只能证明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 ②还原性: CO+CuO △ Cu+CO 2 (非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尾气处理:在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多余的CO进行点燃 Fe 2O 3+3CO 高温 2Fe+3CO 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3.除杂:CO[CO 2] 通入石灰水 或氢氧化钠溶液: CO 2+2NaOH==Na 2CO 3+H 2O CO 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 Cu+CO 2 4.二氧化碳的制备 金刚石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最硬的物质。 用于装饰品钻石,切割玻璃、钻探机的钻头。 石墨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细鳞片状固体,质软, 有良好的导电性、润滑性 常用于做电极,铅笔芯、石墨炸弹等 活性碳 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 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碳60 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应用于材料科学与超导体等方面

高中化学:碳、硅及其化合物练习

高中化学:碳、硅及其化合物练习 1.(浙江4月选考)在温热气候条件下,浅海地区有厚层的石灰石沉积,而深海地区却很少.下列解析不正确的是( ) A.与深海地区相比,浅海地区水温较高,有利于游离的CO 2 增多、石灰石沉积 B.与浅海地区相比,深海地区压强大,石灰石岩层易被CO 2 溶解,沉积少 C.深海地区石灰石岩层的溶解反应为:CaCO 3(s)+H 2 O(l)+CO 2 (aq)===Ca(HCO 3 ) 2 (aq) D.海水呈弱碱性,大气中CO 2浓度增加,会导致海水中CO2- 3 浓度增大 解析:选D 与深海地区相比,浅海地区水温较高,CO 2在海水中溶解度小,有利于游离的CO 2 增多,石灰石沉积,A项正确;与浅海地区相比,深海地区压强大,CO 2 溶解度大,石灰石岩层易被 CO 2溶解,沉积少,B项正确;题给反应为石灰石岩层的溶解反应,C项正确;大气中CO 2 浓度增加, 会导致海水中CO2- 3转化为HCO- 3 ,导致CO2- 3 浓度减小,D项错误. 2.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A.SiO 2中含Al 2 O 3 杂质,可以加入足量NaOH溶液然后过滤除去 B.CO 2 中含有CO杂质,可以通入盛有CuO的玻璃管并加热 C.CO 2中含有HCl杂质,可以通过盛有Na 2 CO 3 溶液的洗气瓶 D.Na 2CO 3 溶液中含有Na 2 SiO 3 杂质,可以通入足量的CO 2 ,然后过滤 解析:选B A项,SiO 2、Al 2 O 3 均与NaOH溶液反应;C项,Na 2 CO 3 溶液吸收CO 2 ;D项,溶液变 为NaHCO 3 溶液. 3.(浙江11月选考)已知草酸(H 2C 2 O 4 )是一种弱酸,157 ℃升华,170 ℃以上分解可放出CO 2 和CO;可与酸性KMnO 4 溶液反应;其钠盐易溶于水,钙盐难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草酸受热产生的气体,用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吸收后,可收集得到纯净的CO B.草酸受热产生的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若出现黑色变红色现象,则说明产生的气体中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1节 第2课时 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作业 鲁科版必修1.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第三章第1节第2课时碳及其化合物之 间的转化作业鲁科版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对于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对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平衡没有影响 B.木炭燃烧过程中,发生着碳单质、CO和CO2之间的转化 C.碳的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无机化合物不能合成有机化合物 答案:B 2.[双选题]下列各组物质互相作用时,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量变化而变化的是( ) A.NaHCO3和NaOH B.NaOH和CO2 C.Na2CO3溶液和CO2D.Na2CO3和HCl 解析:A项:NaHCO3+NaOH===Na2CO3+H2O B项:CO2(少)+2NaOH===Na2CO3+H2O CO2(足)+NaOH===NaHCO3。 C项:Na2CO3+CO2+H2O===2NaHCO3 D项:向稀HCl中滴Na2CO3溶液: 2HCl+Na2CO3===2NaCl+H2O+CO2↑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稀HCl: 先Na2CO3+HCl===NaCl+NaHCO3 后NaHCO3+HCl===NaCl+H2O+CO2↑ 答案:AC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OH-===HCO-3 B.NaHCO3与盐酸反应: CO2-3+2H+===CO2↑+H2O C.NaHCO3溶液与石灰水反应: HCO-3+OH-===CO2-3+H2O D.实验室中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CO2: CO2-3+2H+===H2O+CO2↑

初三化学(碳及其化合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点燃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点燃 2CO 3、还原性:C + 2CuO 高温 2Cu + CO2↑(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高温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试要求: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等 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高温

高中化学-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练习(含解析)

高中化学-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练习 1.下列不属于自然界中碳的循环过程的是 ( ) 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动物遗体的分解,最终释放二氧化碳 C.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通过水生生物的贝壳和骨骼转移到陆地答案 C 解析A、B、D三项都属于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但化石燃料的开采利用不属于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2.大气中CO 2的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自然界消耗CO 2 的反应主要是 ( ) A.CO 2+2NaOH===Na 2 CO 3 +H 2 O B.CaCO 3+CO 2 +H 2 O===Ca(HCO 3 ) 2 C.6CO 2+6H 2 O――→ 光 叶绿素C6H12O6+6O2 D.CO 2+C===== 高温 2CO 答案 C 解析自然界中主要靠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CO 2 。 3.下列关于高炉炼铁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铁矿石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被还原成铁单质 B.炼铁的主要原料包括铁矿石、焦炭 C.铁矿石在高温下主要被焦炭还原成铁 D.铁矿石在高温下主要被CO还原成铁 答案 C 解析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利用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还原为铁单质,炼铁时加入的是焦炭,但实际起还原作用的主要是CO。 4.对于碳及其化合物间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O 2 含量的剧增,对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平衡没有影响 B.木炭燃烧过程中,发生着碳单质、CO和CO 2 之间的转化

C.碳的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含碳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无机化合物不能合成有机化合物 答案 B 解析大气中CO 2 含量的剧增,会破坏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平衡,A错 误;木炭燃烧,发生的反应有:2C+O 2===== 点燃 2CO、C+O 2 ===== 点燃 CO 2 、2CO+O 2 ===== 点燃 2CO 2 , B正确;碳的氧化物间的相互转化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NH 4 CNO第一次合成了有机物尿素,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限,D错误。 5.下列物质中分别滴入醋酸,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 ) 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锅垢④贝壳⑤蛋壳 A.①②B.④⑤ 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解析五种物质的主要成分都是CaCO 3,与醋酸反应都会产生CO 2 气体。 6.在含有a mol Ca(OH)2的石灰水中,逐渐通入b mol CO2,实验过程中沉淀逐渐增多,后又部分消失。如果CO 2 被充分吸收,则最后得到的白色沉淀的质量是( ) A.100(2a-b) g B.100(b-a) g C.100(a-b) g D.100(2b-a) g 答案 A 解析当a mol Ca(OH)2全部转化为CaCO3时,据C原子守恒,消耗CO2a mol, 生成CaCO 3a mol,余CO 2 (b-a) mol,继续通入CO2时,1 mol CO2将溶解1 mol CaCO3, 故最后剩余CaCO 3 [a-(b-a)] mol,质量为100(2a-b) g。 7.湖北省的腾龙洞是我国现知的大型溶洞之一,洞穴面积有200多万平方米。腾龙洞风景名胜区是国家地质公园,集山、水、洞、林于一体,以雄、险、奇、幽、秀而驰名中外。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必修1讲义:第3章 第1节 课时2 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课时2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目标与素养:1.了解碳单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转化,从而进一步了解它们的性质。(变化观念)2.能够解释与含碳物质有关的现象和解决简单的问题。(社会责任) 一、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转化过程 2.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变澄清,然后加热该溶液,又变浑 浊 实验结论 根据标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a(OH)2+CO2===CaCO3↓+H2O; ②CaCO3+CO2+H2O===Ca(HCO3)2; ③Ca(HCO3)2===== △ CaCO3↓+H2O+CO2↑ 【提示】“水滴石穿”即雨水、空气中的CO2与石头中的CaCO3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Ca(HCO3)2,化学方程式为CaCO3+CO2+H2O===Ca(HCO3)2。 二、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1.高炉炼铁 (1)设备:高炉。 (2)原料:焦炭、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 2O 3)。 (3)原理:将铁矿石还原成金属铁的过程。 (4)过程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O 的生成: C +O 2(足量)=====点燃CO 2、C +CO 2=====高温 2CO ; ②铁矿石被还原: Fe 2O 3+3CO=====高温 2Fe +3CO 2。 2.木炭的燃烧 (1)燃烧过程中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2)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方程式。 ①2C +O 2(不足)=====点燃 2CO ; ②2CO +O 2=====点燃 2CO 2; ③CO 2+C=====高温 2CO ; ④C +O 2(充足)=====点燃 CO 2。 微点拨:(1)CO 是一种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2)CO 2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具有弱氧化性,属于酸性氧化物。 3.水垢的形成 (1)主要成分:CaCO 3和Mg(OH)2。 (2)形成原理。 ①Ca(HCO 3)2=====△ CaCO 3↓+CO 2↑+H 2O ; ②Mg(HCO 3)2=====△ MgCO 3↓+H 2O +CO 2↑;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碳族元素 碳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碳族元素碳及其化合物1.复习重点 1.碳族元素原子结构的特点、碳族元素化合价为正四价和正二价; 2.碳族元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3.碳和硅的性质、用途。 2.难点聚焦 1.碳和硅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结构、性质比较(见表7—7)

3. 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1. Si 的还原性大于C ,但C 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 : ↑++CO Si C SiO 222高温 2. 非金属单质跟碱液作用一般无2H 放出,但Si 却放出H 2: ↑ +=++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2424H SiF HF Si 3. 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Si 能与HF 作用: 4. 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但Si 为半导体。 5. SiO 2是的酸酐,但它不溶于水,不能直接将它与水作用制备H 2SiO 3。 6. 非金属氧化物的熔沸点一般较低,但SiO 2的却很高。 7. 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 2能跟HF 作用:↑+↑=+24224H SiF HF SiO 8. 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 却难溶于水。 9. 因H 2CO 3的酸性大于H 2SiO 3,所以在Na 2SiO 3溶液中通入CO 2能发生下列反应: 3 2322232CO Na SiO H O H CO SiO Na +↓=++,但在高温下 ↑ ++2322 32CO SiO Na SiO CO Na 高温 也能发生。 10. Na 2SiO 3的水溶液称水玻璃,但它与玻璃的成分大不相同,硅酸钠水溶液(即水玻璃)俗

称泡花碱,但它却是盐的溶液,并不是碱溶液。 4.硅与碱溶液的反应特点 硅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究竟哪种物质是氧化剂?根据化学方程式: ↑ +=++232222H SiO Na O H NaOH Si 进行分析,似乎NaOH 和O H 2都是氧化剂,其实不然。上述反应实际分两步进行 ↑+? +244224H SiO H O H Si ① O H SiO Na NaOH SiO H 2324432+=+ ② 其中反应①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②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合并①②两式得总反应方程式。其中NaOH 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只是反应物、起氧化作用的只是H 2O 。所以H 2O 是①式的氧化剂,也是总反应的氧化剂。为表示反应的实质(或要求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时),可写成: O H H SiO Na O H NaOH Si 223223242+↑+=++ 11.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 C a (H C O 3)2 CO 2 CaCO 3 C 2CO 有机物 NH 4HCO 3 CH 4 2CO 3 Na 2CO 3 NaHCO 3 不完全燃烧 O 2(不足) O 2 ( 不足) ①O 2 ②CuO 炽 热的碳 NH 3·H 2O O 2 ( 点 燃 ) △ H 2O CaO Mg (点燃) NaOH H 2O NaOH H + C a (O H )2 ①高温②H + Ca 2+ CO 2 、H 2O △ C a (O H )2 CO 2 (水) ①OH ― ②加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