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设计赵

受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设计赵
受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设计赵

受限空间作业施工方案

1.作业目的、工作任务(容):

2.作业地点:

3. 作业等级:

4.作业期间:

5.作业人员与职责:

5.1 作业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5.2 作业人员:

5.3作业现场负责人职责

(1)组织作业场所风险辨识;

(2)负责编制动火作业安全施工方案,制定安全措施;

(3)负责编制现场处置方案,并组织应急演练;

(4)负责作业前安全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5)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受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6)作业完毕,负责组织现场清理、验收,签字关闭《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

5.4作业人职责

(1)接受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知识,熟悉作业方案、安全措施,熟练使用消防器材,掌握急救方法及其他救护器具。

(2)负责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进入受限空间实施作业任务。作业前应了解作业的容、地点、时间、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危害因素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3)严格按照《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规定和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作业,正确使用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

(4)与监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交流。

(5)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如发现作业监护人员不履行职责时,应停止作业并撤出受限空间。

(6)如出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

(7)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安全措施未落实等情况,有权拒绝作业。

(8)作业完毕后的现场清理。

6 监护人员与职责

(1)确认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可允许作业;

(2)指导、监督作业人员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3)对现场施工过程施工人员不落实施工方案,对人员的违章行为,有权批评教育、制止,甚至停止作业;

(4)在受限空间作业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即停止作业,上报上级领导并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5)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负有监督和保护的职责,在紧急情况下向作业者发出撤离的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帮助作业人员迅速撤离,必要时立即采取救护措施。

(6)作业前,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进行登记,受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进行复核,待现场作业负责人签字关闭《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后,方可离开现场。

7 应急人员与职责:

7.1 应急人员及联系方式:

7.2 应急人员职责:

7.2.1 熟悉和掌握作业环境以及救援程序,会使用救援器材,当接到现场负责人报警后,立即携带好相关应急救援器材赶往事故现场,展开救援行动。

8 受限空间作业过程详细描述(安全操作规程):

8.1 作业前检查。

(1)作业人员条件检查。受限作业前,作业车间(办)现场负责人应对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资格和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受限空间作业人应了解作业过程面临危害,掌握危害控制措施,持有生产经营单位核发的安全培训上岗证。特种作业人员应具有《特种作业操作证》。对患有职业禁忌症、饮酒、患病等不适于受限作业的人员,不得进行受限作业。

(2)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受限作业中的安全标识、工具、仪表、设施和各种设备,作业车间(办)应在作业前加以检查,确认其完好后方可投入使用。(3)许可证检查。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及安全监督人员应对照《许可证》相关容,对现场环境、防护措施、安全设施等进行仔细检查,核实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可批准作业。现场发现《许可证》容不全、安全措施不到位或存在着未经辨识的危害时,应立即提出并要求采取控制措施,风险未经控制前,不得作业。

8.2 作业中安全管理要求

8.2.1安全隔绝

(1)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阀门应采取有效

隔离措施;

(2)管道安全隔绝必须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严禁用关闭阀门上锁或用止逆阀代替盲板,盲板应挂标识牌;

(3)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4)受限空间带有搅拌器等用电设备时,应在停机后有效切断电源,采用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的措施,钥匙由作业人员保存。确实无法上锁的必须派专人监护,加挂“有人作业、禁止合闸”警示牌。

8.2.2 清洗或置换

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的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先检查后进入”的原则,未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专人检测监控记录并达到下列要求:

(1)氧含量一般为18%~21%,在富氧环境下不得大于23.5%。

(2)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标准》(GBZ2.1-2007)的规定。50ppm以下。

(3)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当被测气体或其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5%为合格(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大于0.2%为合格(体积百分数)。

8.2.3通风

(1)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

(2)必要时,可采取轴流风机进行强制通风;

(3)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

(4)通入公司压缩空气进行置换,应从底部加入压缩空气,且流速控制在2m3/min.左右。

(5)禁止向受限空间充纯氧气或富氧空气;

(6)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正向通风即送风方向可使作业人员可先接触新鲜空气。

8.2.4检测

(1)作业前30 min,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2)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采样点应有代表性,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采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必要时分析样品应保留到作业结束;

(4)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做连续检测,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受限空间存在残渣、自聚物等,在作业过程中可能散发可燃、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应进行连续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5)在氧气、有毒有害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浓度等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受限空间作业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现场配置便携式气体检测仪;

(6)采样人员进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监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8.2.5个体防护措施

受限空间经清洗或置换不能达到6.3的要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方可作业。

(1)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氧表等,如

佩戴长管面具时,一定要仔细检查其气密性,同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每次作业不超过40分钟。

(2)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服装、工作鞋,使用防爆工具、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绝缘良好。

(3)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防护用品。

(4)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5)受限空间发生窒息、中毒等事故时,救护人员必须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进入受限空间实施抢救,同时至少有1人在外部负责监护、联络、报告工作,严禁单人作业。

(6)如发现异常情况,不得在无保障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8.2.6 照明及用电安全

(1)受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在潮湿容器、金属容器、狭小容器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

(2)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采取可靠的绝缘措施,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3)临时用电应办理临时用电手续,应执行《临时用电作业安全许可管理制度》。

(8)在有放射源的受限空间作业,作业前要对放射源进行处理,作业人员应

采取相应的个体防护措施,保证人员作业时接触剂量符合国家要求。

8.3作业后安全管理要求

8.3.1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应认真检查受限空间外,及时清理作业现场,将作业工具、材料带出受限空间,监护人员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

9 作业需要物资

9.1使用工具:

9.2 个体防护用品:

9.3 应急物品:

10 作业过程风险分析

根据实际作业现场可能发生的风险从中毒或窒息;淹溺;坍塌;火灾或爆炸;因极端的温度、噪音、湿滑的作业面、坠落、尖锐锋利的物体等物理危害;存在吞没、腐蚀性化学品、带电等因素而引起正在作业的人员受到伤害的危险等方面进行分析。

11 安全保障措施、应急措施、及措施责任人

11.1 气体检测:

11.2 电气线路、设备检查:

11.3 易燃物清理:

11.4 设备排空、置换、吹扫:

11.5 相关许可证开具:

11.6使用工具状态检查:

11.7 其他:

12 许可证审批:

许可证、方案编制、审核、审批人按流程进行审批,确认。

13 安全技术交底:

对作业中存在的风险、现场环境结构、相关介质和作业安全要求,以及作业中可能遇到意外时的处理和救护方法,现场负责人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等做好相应记录,容包括(时间、地点、人员、容、效果验证等)。

14 施工(作业)过程安全检查

14.1 部门/车间安全员负责随时对作业现场中的安全标识、工具、仪表、电气设施、劳动防护用品和各种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并做好相关记录;

14.2 作业现场负责人随时进行检查。

14.3 接受公司考核人员随时进行现场安全检查;

14.3电气工作人员随时对电气线路、设备检查,确保电焊机电源线绝缘完好,无破损漏电现象.

15 应急措施

作业过程中发现作业的安全技术设施有缺陷和隐患时,应及时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停止作业,启动现场处置方案。

16 附件

16.1 施工(作业)过程安全检查记录(包括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检测记录),

16.2 相关附图

作业环境示意图、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

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安全技术交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