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原理词汇

水文学原理词汇
水文学原理词汇

水文学原理词汇

Absolute uncertainty 168-169绝对不确定性

Absorption 294 吸收(作用)

Acceptance testing 27,30-32接受域检验

Acid rain 163 酸雨

Actual evapotranspiration 311-322 实际蒸散发

Adiabatic cooling/warming 94,绝热冷却、绝热增温

Advanced Microwave Sounding Unit (AMSU) 139 高级微波探测器

Air-advected energy 275 空气平流输送能量

Air-entry tension 230 空气入口张力

Analog models 25-26 模拟模型

Anticyclones 95反气旋

Aquicludes 327 含水土层

Aquifer response rate 333 含水层反应速率

Aquifer response time 333 含水层反应时间

Aquifers 327 含水层,蓄水层

confined 327-330 承压含水层

unconfined 327,329 无压含水层

Areal estimation 118-140 区域估计

adjustment of point estimation to157-160 点估计的调整

direct weighted averages 119-121 直接加权平均值

surface-fitting methods 121-127 曲面拟合方法

Areal reduction factor 157 区域简缩因子

Atmometers 311 蒸发表,蒸发器

Atmosphere conductance 296 空气电导系数

Atmospheric resistance 296 大气阻力

Atmospheric water balance 320-321 大气水平衡

Auto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23 自相关系数

Available water content 236 有效含水量

Average time of occurrence 143 平均发生时间

Average transit time 24-25 平均通过时间

Backcasts 26后溯估测

Baguios 96 碧瑶风(菲律宾的强烈热带气旋)

Bank storage 347 河岸调蓄

Bare-soil evaporation 291-294 裸土蒸发

Base flow 342,394,436 基流

Base-flow analysis 373-374 基流分析

Base-flow component 344 基流构成

Boundary condition 335 边界条件

Bowen ratio 274 鲍恩比

in estimating evapotranspiraion 321鲍恩比率估计总蒸发

in estimating free-water/lake evaporation 275-276鲍恩比率自由水面/湖面蒸发Bypass flow 423 迂回水流

Canopy 301 冠,盖,棚幕

Canopy conductance 298-299 林冠导率

Capillary fringe 239,544 毛管边缘

Capillary rise 220,354,376-377 毛管上升高度

Catchment, See Watershed 集水区

Center of mass 399 质量中心

Centroid 399 质心

Centroid lag 401,402 质心滞后,输出过程的质心对应的时刻与输入过程的质心对应的时刻之差Centroid lag-to-peak 401,404-405 输出过程的峰值时刻与输入过程的质心对应的时刻之差Channel interception 407 河道降水,河槽降水

Channel precipitation 407河道降水,河槽降水

Chemical tracers 369 化学示踪剂

Circular statistics 143 圆统计

Cloud formation 95 云的形成

Cloud seeding 161 云的催化

Coastal aquifers, fresh-salt ground-water interface in 353 滨海含水层,咸淡地下水分界线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20 变差系数

Cold fronts 95 冷锋

Completely wetted profiles 266,267

Concentration 65 浓缩,聚集

time of 401,406 汇流时间,集流时间

Confines aquifers 327-330 承压含水层

Confining layers 327 不透水层,隔水层

Conservation equations 8-10 守恒方程

Conservation of mass 8 质量守恒

Conservative quantities 7-8

Contributing area 392 产流面积

Control volume 8 控制流量

Convection, uplift due to 98 对流抬升,

Conventional hypsometric method 126-127 传统的测高法

Convergence 95-98 收敛,辐合

cyclonic 95 气旋

extra-tropical cyclonic 95-96 热带外气旋

frontal 95-96 锋面气旋

at the ITCZ 96 热带收缩区

nonfrontal 95,96-98 非锋面气旋

Cyclogenesis 气旋生成

Cyclones气旋

Cyclonic convergence 收敛(集中)气旋

Dalton’s Law 277,587 道尔顿定律

Darcian flow 419-422 达西流

Darcy’s Law 227-228,229-230,231,234,365-368,419,546,548 达西定律

Deep seepage 377-379 深层渗漏

Degree-day factor 210 度-日因子(冰雪融化度量)

Depletion function 385 退水方程

Depth-duration-frequency (DDF) analysis 151-160 雨深-历时-频率分析Depth of ponding 243,247 蓄水深

Design floods 440-441 设计洪水

Design storm 26 设计暴雨

Detention storage 252 (1)拦洪库容(2)土壤滞留蓄水量Deterministic methods 122 确定性方法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DEMs) 10-11 数字高程

Dimensionless quantities 7 无维量,无因次量

Direct flow 342 流向浮标

Direct weighted averages 119-120 直接加权平均值

arithmetic average 119-121 算术平均值

Thiessen polygons 121 泰森多边形

two-axis method 121 两轴法

Discharge 19 排出,泄放,放水,流量

Discharge area 337 过水断面,过水面积

Dissolved-solids concentrations 322 溶解质浓度

Distribution of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41-44 压力和温度分布Double-mass curve 117 双累积曲线

Double-ring infiltrometer 244 双环渗透针

Drainage basin, See Watershed 流域盆地,见分水岭

Dupuit Equations 357 杜毕方程

Duration curves 20 历时曲线

Eddy-correlation approach 280-281,321-322,599-600 涡度相关法Effective water input 396 有效水注入

Effluent stream342 地下水补给河

Electrical resistance blocks 225 电阻块

Eluviation 238 淋溶作用

Energy balance (budget) 190-204,274,281-285 能量平衡

for evapotranspiring body 274 蒸发体

Energy-balance equations 9 能量平衡方程

Energy-balance model 能量平衡模型

Environmental lapse rate 98 环境温度垂直梯度

Ephemeral streams 344 季节性河流

Equilibrium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310潜在蒸发平衡Equilibrium runoff 401 径流平衡

Equilibrium, time to 401 平衡时间

Equipotential lines 335 等位线

Evaporation 蒸发作用

bare-soil 291-294 裸土

defined 273 定义

free-water 275-276 自由水,重力水

lake 275-276 湖

physics of 273-275,587-589 …的性质

wetland 275-276 湿地

Evaporative fraction 274 蒸发比值,潜热交换率与总的紊动传输热(潜热与显热之和)交换率的比

Evapotranspiration 272-324 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总量,蒸腾

actual 311-322 实际的

classification processes 275 分类方法

classification of types of 276 按所属类型分类

potential (PET) 308-311 潜在土壤水分蒸发损失

Event flow 342,394,436 事件流

from sloping slab 414,417,418 在倾斜混凝土路面

spatial variability 396 空间可变性

subsurface 412-423 地下的

temporal variability 396 暂时变量

volume 396 容量

Event-response mechanisms 424 事件响应装置

Exceedence probability (exceedence frequency) 20-21,151,473,560-561 超量概率(超量频率)Excess rainfall 396 超渗雨

Exfiltration 220,291 反渗

Extra-tropical cyclones 95-96 温带气旋,热带外气旋

“Eyeball”isohyetal method 125 “眼球”等雨量线方法

Fick’s First Law of Diffusion 8 菲克扩散第一定律

Field capacity 235 田间持水量

Flood wave 391 洪水波

Flow-duration curves (FDCs) 20,473-476,477-479 流量历时曲线

Flow net 335 流网

Flow-through lakes 349 接受地下水补给,又同时补给地下水的湖泊

Flow-through streams 344接受地下水补给,又同时补给地下水的河流

Flowlines 335 流线,流纹

Fog drip 113-114 树上雾滴

Forecasts 26 预报

Formulation 339 用公式描述

Fragipan 242 脆磐土

Free convection 279 自然对流

Free-water evaporation 275-276 自由水蒸发

Front 95 锋面

Frontal convergence 95-96 收敛锋面

Frost 247 霜冻

Gage catch 108 截雨(雪)量

Gage pressure 327 表记压力

Gaining streams 342-344 盈水河,地下水补给河

Gamma-ray scanners, and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 225 伽马射线探测仪,水量度量

General circulation 41-42 大气循环

Ghyben-herzberg principle 353,386 吉本-赫茨伯格定理

Gleying 241-242 潜育作用

Global hydrologic cycle 1,3,48-83 全球水循环

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 (GPCP) 139 全球降雨气候学工程

Gravitational head 326-327 重力水头

Green-and-Ampt Model 251-261 Green-and-Ampt模型

explicit forms of 256-258 显式

Ground water 325-388 地下水

development, impacts on basin hydrology 379-387 地下水开发对基础水文的影响

and lakes/wetlands 347-350 地下水和湖泊/湿地

and the ocean 350-354 海洋

porous media, storage properties of 328-331 多孔介质,储存性质

in the regional water balance 354-358 在区域水平衡

temperature measurements 371 温度测定

Ground-water—surface-water relations 342-354 地表水地下水的关系

base flow 342 基流

event flow 342 可能流

hyporheic flow and bank storage 344-347 河水与河床和河岸水流交换区

stream types 342-343 河流类型

Ground-water-balance components 地下水平衡构成

Darcy’s Law, direct application of 365-368 直接运用达西定理

evaluation of 358-379地下水平衡构成的评价

ground-water flow equation, inverse application of 368 地下水流体运动方程的反运用impulse-response analysis 368-369 特征曲线分析

recharge from surface water 370-371 地表水的补给

soil-water-balance method 362 土壤水平衡方法

water-quality-based methods 369-370 基于水质方法

well hydrograph analysis 362-365 井水位分析

Ground-water development 地下水开发

extraction, effects of 385-387 提取,影响

hydraulics of 379-382 水力学

impacts on basin hydrology 379-387 对水文学的影响

Ground-water flows 13 地下水径流

basic principles of 326-335 基本原则

classification of 327-328 分类

general equation 333-335 常规方程

regional 335-342 区域性的

Ground-water residence time 354-356 地下水滞留时间

Ground-water zone 239 地下水区域

Guard cells 294 保卫细胞

Hardpan 242 粘土层

Heterogeneous medium 332 异质

Hindcasts 26 后报,追算

Hinge line 337 枢纽线

Homogeneous medium 332 均匀介质

Hook gage 288 钩型测针

Hortonian overland flow 408-409,410 霍顿坡面漫流

Hurricanes 96-98 飓风

Hydrat symbol 325 水化标记

Hydraulic conductivity 231,247,255 导水性,渗透系数

Hydraulic conductivity—water-content relations 231-232

Hydraulic diffusivity 234-235 水力扩散率(力)

Hydrograph, basic shape of 402 水位曲线(水文过程线)的基本画法

Hydrograph recession 362,390 退水过程线

Hydrograph rise 390 回水过程线

Hydrologic cycle 水文循环

ground water in 325-388 地下水水循环

Hydrologic horizons 239-241 水文水平线

relationship between pedologic horizons and 241-242 土壤地平线与水文水平线的关系Hydrologic modeling 25-34 水文模型

analog model 25-26 模拟模型

forecasts 26 预测

mathematical models 26 数学模型

modeling process 27-32 建模过程

modeling terms, definitions of 29 模型的定义和条件

models

defined 25-27 定义

parameters 26 参数

physical modes 25 物理模式

predictions 26 预报

simulation models 25 仿真模型

Hydrologic systems 7-8 水文系统

Hydrology 水文学

basic concepts of 7-35 基本概念

defined 1 定义

development of 2-5 发展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laws 7 物理量和定理

regional water balance 11-17 区域水平衡

residence time 24-25 持续时间

scope of 1 范围

spatial variability 17-18 空间可变性

storage 22-23 储藏量

storage effects 23 储能效应

temporal variability 18-22 时间可变性

watershed 10-11 流域,分水岭

Hydrometeors 135-136 水汽凝结体

Hydrophilic soils 248 亲水土壤

Hydrostatic pressure 静水压力

Hyetographs 390,396 雨量过程线,雨量图,雨量计

Hygroscopic water 236 吸着水

Hyporheic zone 344-347河水与河床水流交换区

Hypsometric curve 126 高程面积分布曲线

Hypsometric method 126-127 测高法

Hysteresis 230 滞后现象

Illuviation 238 沉淀作用

Infiltration 220 渗透,下渗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process 245-246 渗透过程的基本特性

capacity 243 下渗容量,下渗能力

measurement 243-245 测渗

quantitative modeling of 248-265 下渗数学模型

from rain and snow melt 261 降水和融雪的下渗

ring infiltrometer 243-245 套环式测渗仪

soil-water changes, observation of 245 土壤水转换的观测

into soils with depth-varying water content 261 含水量随着土壤径深变化的水下渗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261-263 空间和时间的变化

sprinkler-plot studies 245 人工降雨试验小区的研究

water-content profiles 245-246 含水量纵剖面图

in watershed models 263-265 流域模型

Infiltration rate 243 下渗率

change with time during an event 245 在一次事件中下渗率随时间变化

factors affecting 246-248 影响因子

factors affecting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246-248 影响下渗率测量精确度的因子water-input rate/depth of ponding 247 储水注入水深

Influent stream 344 入渗河流

Intensity-duration-frequency (IDF) analysis 151 强度-历时-频率分析

Interception 301-308 拦截

conceptual models 303-306 概念模型

definitions 302 定义

modeling 303-306 建模

regression analysis 303 衰退分析

Interception loss 301 拦截损失

hydrologic importance of 306-308拦截损失的水文重要性

measurement 302测量

Interflow 220,419 壤中流

Interim reference precipitation gage (IRPG) 108 中间关联雨量站

Intermediate flow systems 338 中间流系统

Intermediate zone 239 中间带,过渡带

Intermittent streams 344 间歇水流

Interpolation methods 121-122 插值法

Interquartile range 20 四分位数间距

Interval scales 7 区间尺度

Intrinsic permeability 331 内渗透性,内渗透率

Inverse-distance weighting 115-116 反距离加权

Isobars 95 等压线

Isotopic composition 322 同位数组成

Isotropic medium 332 均匀介质

Kriging 125-126 克立格

Lag-to-peak 398,404-405 滞后峰值

Lakes, evaporation 275-276 湖面蒸发

Land-area water balance 318 陆地水平衡

LaPlace Equation 334-335 拉普拉斯方程

Lapse rate 94 气温直减率

Lateral inflows 391 支流

Latitudinal energy transfer 39-41 纬度分布能量转移

Leaf-area index 298 叶面指数,植被率

Leaf conductance 296-298 叶面电导率

Leaky aquitards 328 渗透(量、电阻)

Linear reservoir 23,429 线性水库

Linear watershed model 402-407 线性流域模型

Lithology 338-339 岩石学,岩性

Local flow systems 338 当地河流系统

Long-term average precipitation rates 140 长期平均降雨率

Longwave radiation 38 长波辐射

estimation of 197,282 估计,评价

Losing stream 344 亏水河

Macropore flow 423 大孔隙流

Macropores 419 大孔隙

Mass transfer 277-280,587-589 质量转移

Mathematical models 26数学模型

Matric potential 228 基质势

Matric suction 228 基质吸力

Matrix flow 419-422 基质流

Measurement error 13-17 测量误差

Median 20 中值,中间

Melt coefficient 210 融化系数

Melt factor 210 融化因子

Microwave remote sensing, and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225-226 微波遥感和含水量的测量Missing data, estimating 115-117 估计缺少的资料

Model error 13 模型误差

Models

analog models 25-26 模拟模型

defined 25 定义

mathematical models 26 数学模型

physical models 25 物理模型

simulation models 25 仿真模型

Moisture-characteristic curve 230-231 水汽特征曲线

NASA Earth Observing System (EOS) 139 地球观测系统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NCDC) 131 国家气候资料中心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surface-monitoring network 130-131 国家气象观测组织表面污染监测网Net recharge 354 净补给

Neutron moisture meters, and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 225 中子土壤水分探测仪,含水量的测量Newton’s laws of motion 8 牛顿运动定律

Nonfrontal convergence 95,96-98 非锋面收敛

Normal distribution 15,567-570 正态分布

Normal-ratio method 115-116 正常值比率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water content measurement 225 核磁共振,含水量的测量Occluded front 95 锢囚锋

Occult precipitation 112-114 被遮蔽的降雨

Reynolds number 327 雷诺数

Optical precipitation gage 107 光学雨量站

Organic surface layer 247 有机表面层

Orographic effects 99-100 地形影响

Orography, uplift due to 98-103 地形学,地形抬升

Outflow face 350 出流地形

Overland flow 220,248,252,408 地面漫流

Overseeding 161 过渡催化

Pan coefficient 289 蒸发器折算系数

Pan-evaporation approach 288-291 蒸发器蒸发法

Parameters 26 参数

Partial-area concept 409 部分面积概念

Partially wetted profiles 268-269 部分多雨剖面

Particle density, soil 222 土壤粒子密度

Peak discharge 390,406 洪峰流量

Pedologic horizons 238-239 土壤地平线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logic horizons and 241-242 与水文水平线的关系

Penman equation 286彭曼方程

Penman-Monteith approach 321 彭曼-蒂斯方法

Penman-Monteith Equation 299-301 彭曼-蒂斯方程

Penman-Monteith model 321 彭曼-蒂斯模型

Penman or combination approach 285-288 彭曼联合方法

Perched water table 242 上层滞水面

Percolation 220 过滤,浸透

and water-output production 204-207 出流量的产生

Perennial streams 344 常流河

Permanent wilting point 236 永久调痿点

Permeameters 331 磁导计

Persistence 23,576-580 持续

Philip Equation 261 菲利普方程

least-squares estimates of parameter of 262 最小二乘估计参数

Phreatic zone 井区

Phreatophytes 354 地下水湿生植物

Physical models 25 物理模型

Physical quantities and laws 7 物理量和定律

Piezometer 327 压力计

Point measurements, checking consistency of 117-118 检验点测量法的一致性

Pore-disconnectedness index 233 孔隙分离指标

Pore-size distribution index 233 孔径分布指标

Porosity 207,255,328,330 孔隙度(率)

soil 222-224 土壤孔隙度(率)

Porous media 多孔介质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332-333 响应特征(曲线)

storage properties of 328-331 耐储存性

transmission properties of 331-332 传输特性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311-318 n.可能蒸散发量,蒸散发能力

combination methods,311 n.复合方法

comparison of estimation methods,311 n.估计方法的比较

operational definitions,310-311 n. 业务定义

pan-based methods,311 蒸发器测量法

radiation-based methods of,310-311 辐射测量法

temperature-based methods,310 温度法

Potentiometric surface,328 静水压面,测压管液面

Precipitation,94-165,168 降水,降水量

areal estimation,118-140 面估计

depth-duration-frequency(DDF)analysis,151-160 雨深-历时-频率分析

extreme rainfall amounts,146-160 极限降雨量

long-term average precipitation,140 多年(年)平均降雨量

measurement of precipitation 105-108 降水量测量

meteorology of precipitation,94-105 降雨气象学

moisture sources,104-105 水汽源地、水分来源、湿源

probable maximum precipitation,146-148-150 可能最大降水量

precipitation quality,162-164 降雨特性

radar observation,135-136 雷达观测

precipitation and rainfall climatology,140-162 降水、降雨气候学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140-145 降水季节变化性

storm climatology,145-146 暴雨气候学

30-year normal precipitation l,140 30年的多年平均降水量

uplift due to convergence,95-98 收缩上升

Precipitation Augmentation as a Water-Resource Management Tool,161-162

以降水增量作为水资源管理工具

Anthropogenic Effects on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160-162人为因素对降雨气候学的影响,Precipitation-gage networks,130-135 降雨观测网

Precipitation gages,105-108,169-173 雨量站

distance to obstructions,112 到阻碍物的距离

errors due to differences in observation time,113 不同观测时间引起的误差

errors due to low-intensity precipitation,113-114 低雨强引起的误差

errors due to occult precipitation,113 由于降雨被遮蔽引起的误差

errors due to evaporation,112-113 蒸散发引起的误差

factors affecting measurement accuracy,108 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

gage catch,108 截雨(雪)量、截获量、承雨(雪)量、(雨量器)instrument errors,113 仪器误差

missing data estimation,115-117 缺测资料估计

observer errors,113-114 观测误差

optical precipitation gage,107 光学量雨器

orifice height,109-111 孔口高度

orifice orientation,109 孔口宽度

orifice size,108-109 孔口尺寸

errors due to splashing,112-113 由于溅洒引起的误差

storage gages,105 累积雨(雪)量器

tipping-bucket gage,105 倾斗式雨量计

weighing-recording gage,105 称重式自计雨量器、衡重式自计雨量器wetting losses,112-113 浸润损失

Precipitation recycling,104-105 重复利用降水

Predictions,26 预报、预言

Pressure head,228,327 压力水头、压位差、压力感受器

Pressure-water-content relations,230-231 压强-水位-容量关系

Primary porosity,328 原生孔隙

PRISM Model,127,129-130 棱柱(棱镜)模型

Probable maximum flood(PMF),148-150 可能最大洪水

Probable maximum precipitation,146,148-150 可能最大降雨

Probable maximum storm,149 可能最大暴雨

Profile-controlled infiltration,243 控制剖面下渗

Psychrometric constant,274 湿度计算常数

Quick flow,342,436 快速(地面)径流

Radioactive isotopes,369 放射性同位素

Rain compaction,247 降雨密度

Rain gage,see Precipitation gage雨量器、雨量筒(见Precipitation gage) Rain shadow,99 雨影(区)

critical temperature for Rain-snow transition ,103 雨雪转换的临界温度record rainfalls,146-148 记录特大暴雨(量)、历史最大暴雨(量)

time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160 降雨时间分布

Recession/recession analysis,373-374 退水分析

Recharge,220,325 补给、补充、回灌

Recharge area,337 补给区(地下水)

Recycling ratio,104 重复利用率

Redistribution,220 再分配、重分配、再分布

Reference crop,275 参考农作物

Reference curves,265 参考曲线

Regional evapotranspiration,13-17 区域土壤水分蒸发蒸腾损失总量Regional flow systems,338 区域水流系统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s,335-342 区域地下水径流、枯季径流、基流

general features,337 一般特征

effects of geology,338-342 地质的影响

effects of topography,337-338 地形的影响

Regional water balance,11-17 区域水量平衡

Regression,117 回归、复归

Relative uncertainty,15 相对不确定性

Relative variability,23 相对可变性

Representative elemental volume,227 典型(代表)元素总量

Residence time,24-25 滞留时间

Response lag,398,403 反应滞后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Response hydrographs,396-407 自计水位记灵敏度定量描述

Response time,402 响应时间

Return flow,409,464 回归水(流)、回流、逆流

Return period,151 重现期

Reynolds number,327,546 雷诺数

Richards Equation,230,249-251,265 Richards公式

Rime,113-114 雾淞、树挂、不透明冰、毛冰

Ring infiltrometer,243-245 套环式测渗仪、同心环测渗仪

River basin,see Watershed 河流流域(见Watershed)

Root zone,239-240 根区

Roughness height,273,594 粗糙高度

“Safe yield”,387,465-488 安全产水量、保证产水量、可靠产水量、常年产水量(地下水)Saltwater intrusion,386-387 咸水入侵、盐水入侵、海水入侵

Satellite observation,136-140 人造卫星观测

Satellite observation of precipitation,136-140 人造卫星观测降水

Satellite observation of soil moisture,225-226 人造卫星观测土壤湿度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326 饱和水力传导率

Saturation overland flow,408,409-412 饱和坡面漫流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precipitation,140-145 降水季节变化性

Seasonality index,143 季节性指标

Secondary porosity,328 次生孔隙率

Seepage face,344 渗流面

Shelter factor,298 遮蔽因子

Shortwave radiation,36,281-282 短波辐射

Simulation models,25 模拟模型

Sloping slab,414,417,418 坡面

Smoothing methods,121-122 滤波法

Soil,220-271 土,土壤

bulk density,222 (1)容重,单位体重(2)毛体积密度,松密度,堆密度

completely wetted profiles,266-267 完全浸润面

estimation of effective soil-hydraulic properties,255-256 有效土壤水力特征值的估计material properties of soil,221 土壤的物质特性

partially wetted profiles,268-269 部分浸润面

particle density,222 粒子密度

distribution of pore and particle sizes,221 气孔和粒子大小的分布

porosity,222-224 多孔性、有孔性

soil profiles,238-242 土壤剖面

redistribution,265-269 重分布、再分配、再分布

soil-water status,235-242 土壤水状况

texture,221 (1)组织,质地(2)构造,结构(3)纹理(4)织物

Soil-controlled stage,291 受土壤控制的水位

bare-soil evaporation,291 裸露土壤蒸发(作用)

Soil-moisture balance,319-320 土壤水量平衡

Soil-moisture zone,239-240 土壤水带

Soil physics,220 土壤物理学

Soil profiles,238-242 土壤剖面

computation of typical soil-water profiles240-241 典型土壤水剖面计算

hydrologic horizons,239-242 水文学范畴

pedologic horizons,238-239 土壤学范畴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 surface,248 土壤表面的化学特性

human modification of the soil surface,247 土表的人为改变

inwashing of fine sediment,247 冲泻质(泥沙)巨原冲积层

water content of surface pores,247 表孔含水量

observation of soil-water changes,245 土壤水变化的观测

soil-water flow,227-235 壤中流

soil-water pressure,228-230 土壤水压力

soil-water storage,224-227 土壤蓄水量

degree of saturation,226-227 饱和度

total soil-water storage,227 土壤蓄水总量

volumetric water content,224-226 容积法(体积法)测含水量

Solum,239 风化层

Sorptivity,235 吸附力,吸着力

Spatial correlation,128 空间相关

Spatial variability,17-18,396 空间变化

Specific discharge,326 比流量,单位(面积)流量,流量模数

Specific retention,329,330 比持水量,单位持水量(持水量对含水层总容积之比)

Specific storage,328 单位储水量(地下水)

Specific yield,329-330 (1)单位产水量,单位出水量,产水率,出水率(=effective porosity)(2)单产量

Sprinkler-plot studies,245 人工降雨试验小区研究

Stable isotopes,369 稳定同位素

Standard deviation,15,20,557,571,574 标准差、均方差

Stationary front,95 静止锋、滞留锋

Statistical methods,122 统计法

Stilling well,288,618 静水井,消波井,自记水位测井

Stochastic methods,122 随机方法

Stomata,294 (stoma or stomate的复数形式)气孔

Stomatal cavities,294 气孔、气腔

Storage,22-23 (1)贮藏,蓄积,存储(2)贮藏库,仓库(3)蓄水,蓄能,蓄电(4)储量,

库容,蓄水量

Storage coefficient,328 (1)库容系数(2)容水系数,给水度,地下水储量系数(一定厚度含

水层的蓄水量=厚度×单位储量)

Storage effects,23 储能效应

Storage gages,105 累积雨(雪)量器

change in stored energy,282-283 储能变化

Storm climatology,145-146 暴雨气候学

Storm duration,398 暴雨历时

Storm flow,342 暴雨径流,暴雨流量

Stratigraphy,339 地层学,地层中的岩石组成

Stream depletion,385 河流损耗

Stream-gaging station,19流量站,测流站,水文站

Stream response,389-457 河流响应

Stream types,342-343 河流类型

Streamflow hydrography,390 (河川)流量过程线

Streamlines,335 (1)流线(2)流线型(的)

Streamtube,335 流管,流束

Structure,339 (1)结构,构造,组织(2)结构物,建筑物

Subsystems,8 (1)子系统,辅助系统,分系统(2)部件

Suction,228 (1)吸,吸入,吸取(2)吸力,负压

Surface-fitting methods,121-127 曲面拟合法

Surface runoff,252 地面径流,地表径流

Swelling-drying,247 泡胀-烘干

Illustration of system,9 体系图

Temporal variability,18-22 时程变化

Tensiometers,228 (1)拉力计,张力计(2)应变仪

Tension,228 (1)张力,拉力(2)电压(3)拉紧,紧张

Tension head,228 (表面)张力水头

Tension-saturated zone,239,543-544 饱和张力区

Thermal convection,98 热对流

Thermocouple psychrometer,228-229 温差电偶、热电偶干湿计

laws of thermodynamics,8 热力学规律

Thiessen polygons,121 泰森多边形

Thornthwaite water-balance model,312,315-316 桑斯威特水平衡模型

Throughflow,419 (=interflow,subsurface flow)(次)表层流,壤中流

Thunderstorms,145 雷暴,雷雨

Time base,399 (=base time)(1)时基(扫描)(2)时间底长(3)时标,时轴

recession,405-406 (1)后退,退却(2)衰退(3)凹处(4)退水,消退(=depletion)(5)(冰川)退缩,后退(6)海退

Time lag,206 时滞,时间滞后

Snowmelt,206 (1)融雪(2)融雪水,融水

Time of concentration,401,406 (=concentration time)(1)汇流时间,集流时间(2)集中时间(3)

浓缩时间(4)富集时间

Time of ponding,253 蓄水时间

Time of rise,398,404 (1)起涨时刻,涨洪时刻(2)增长时间,建立时间

Time series,18-19 时间系列(序列)

Time to equilibrium,401 到达平衡时间

Time to peak,398 到峰时间,峰现时间,涨洪时间

Tipping-bucketgage,105 倾斗式(雨量计)

Topographic index,414 地形指数

Total hydraulic head,326 总的(压力)水头

Chemical tracers,369 化学指示(剂),化学示踪物

Traces,114 (1)痕迹,踪迹(2)痕量(3)轨线,迹线(4)交点,交线(5)描绘(6)跟踪,

示踪(7)雨迹,微雨量

Translocation,294 (1)转移(作用),位移(2)运输(作用)(3)易位

Transmissivity,332 (1)透射率(2)导水率,输水率

Transpiration,272,294-301 散发,叶面散发,蒸腾

Atmosphere conductance,296 大气传导

Canopy conductance,298-299 冠层传导

Leaf conductance,296-298 树叶传导

Modeling,295-296 建模,造型

Penman-Monteith Equation,299-301 彭曼-孟提斯公式

Transpiration stream,294 散发流,蒸腾流

Tropical cyclones hurricanes,96-98 热带气旋飓风

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 (TRMM),139-140 热带降雨测量

Tropical storms,145-146 热带风暴

Turbulent energy exchange,273-275 湍流能量交换

Turbulent-transfer/energy-balance methods,321-322,593-600 湍流-输送/能量-平衡法

Turn-over time,24 周转时间,翻转时间(湖、海水)

Typhoons,96 台风

Unconfined aquifers,327,329,356-358,366-367 非承压含水层,自由含水层,无压含水层

Obtaining U.S. Geological Survey streamflow data in spreadsheet format,22

获得美国地质勘测电子数据表版式的流速及流水量资料

Vadose zone,239 (=aeration zone,zone of aeration,unsaturated zone)渗流层,通气层,包气带,非饱和层

Vapor-pressure relations,273-274 蒸汽-压力关系

Variable sources-area concept,411-412 变动水源观念,动态流域观念

Warm front,95 暖锋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water,248 水的化学物理性质

Water-advected energy,275,282 平流水流能

Water-balance approach,276,318 水(量)平衡法

Water-balance equations,9,12-13 (=water-budget equation,equation of water balance,equati on of

water budget)水量平衡方程(式),水分平衡方程,水平衡方程

Water-balance relations,354 水量平衡关系

Water-content profiles,245-246 (土壤)含水量纵剖面图

Water-input rate,243,247,251-255,260-261 输水率

Water-quality analysis methods,322 水质分析法

water table,228,325 地下水面,地下水位,潜水面,潜水位

perched water table,242 栖留地下水面(位),栖留潜水面

watershed,10-11,460 (1)分水界,分水线,分水岭(2)流域,集水区

delineation,10-11 (1)圈定,划界(2)勾划(3)轮廓,概图

definition ,10 (1)定义(2)确定,限定(3)清晰度,分辨率(4)反差(5)圈定,定界evaluation of changes in watershed storage,14 流域储水量变化的评价

weather modification,160-162 人工影响天气,天气控制

weighing-recording gage,105 称重式自记雨量器,衡重式自记雨量器

well hydrograph analysis,362-365 井孔出流量过程线分析

area of influence,381 影响区域,势力范围

cone of depression,381 (1)沉降锥(2)下降漏斗,浸润漏斗(=cone of influence,cone of drawdown)

contributing areas,382 产流面积,产流区域

drawdown,381 (1)降落(水位)(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3)泄降(水库)(4)地下水位下

降(5)抽水降深

drawdown curve,381 (1)地下水泄降曲线(2)浸润曲线(3)抽水降深曲线

radial flow to a well,379-381 辐向流入井、径向流入井

well function,381 井函数

wetland evaporation,275-276 湿地蒸发(作用)

wetness,226-227 湿润度,湿度

wetting-front suction.256 湿润界面吸力,湿锋吸力

wind shear,95 风切变

wind shield,108,109-111 (1)挡风屏,挡风玻璃(2)防风罩,挡风板(雨量器的)

zero-plane displacement,273,594 零平面位移

《水文学原理》复习思考题复习过程

《水文学原理》复习 思考题

《水文学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水文学主要研究那些内容?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研究地球上的各种水体的形成、循环和分布,探讨水体的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它们队环境的反应,包括它们与生物的关系。) 2. 人类面临的主要水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 水资源缺水问题: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 3. 什么是水文现象?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特性? 水文现象;降水,蒸发径流以及河流的结冰封冻等 基本规律;1确定性规律;2随机性规律 特性;1时程变化的周期性与随机性对立统一;2地区分布的相似性与特殊性对立统一 4. 水文学有哪些主要分支学科? 1、按应用范畴分:工程水文学、农业水文学、城市水文学、森林水文学 2、按研究方法分:水文统计法、随机水文法、地理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同 位素水文学,实验水文学,动力水文学,数值水文学,水文测验学; 3、按研究对象分:河流水文学、河口水文学、海洋水文学、河口水文学、地 下水文学 冰川水文学、湿地水文学,环境水文学,生态水文学 5. 水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1萌芽时期;2奠基时期;3时间时期;4现代化时期 6. 简述水文学研究的特点 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1、成因上的自然性和认为性 2、时程上的周期性和偶然性 3、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4、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 第二章水文循环 1. 水有哪些自然属性?社会属性? 2. 水循环有哪些环节? 降水,蒸散发,下渗,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 2. 研究水文循环有哪几种尺度? 1全球水文循环,2流域或区域水文循环,3水—土壤—植物系统水文循环3. 水循环的主要表现形式(水文现象)有哪些? 降水,蒸发,径流和下渗 4. 全球和流域(区域)水量平衡及方程式。.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如研究区域为地球上的全部海洋,所取计算时段为年,则某一年的(1)水量平衡方程为:P 洋+R=E 洋+△Ws 式中 P 洋——海洋上某—年的降水量;R——大陆流入海洋的某年径流量;E 洋——海洋上某一年的蒸发量;△W ——海洋某一年的储水增量。 流域水量平衡方程:P=E+R+ Qo+△W 式中Qo 为流域内国民经济的净耗水量,其中灌溉耗水量消耗于蒸发,可计入流域总蒸发E 之中;工业净耗水量一部分消耗于蒸发,一部分是产品带水,消耗于蒸发部分也计入E 之 中;而产品带水则数量相对很小.可略去不计。于是对闭合流域给定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

水文学原理考试题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水文学原理》课程卷一 专业年级:命题教师:王双银审题教师: 考生姓名:学号:考试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水文循环的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降水的基本要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常用的区域(流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它是将土壤 水划分为土壤持水量和向下渗透水分的“门槛”。 6.在饱和土壤中,由于____________为零,故总势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和。 7.在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剖面可以从上向下依次划分为四个有明显区别的水分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壤中水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论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试述土壤蒸发过程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试述天然情况下的降雨入渗过程。 3.什么是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它有什么特点? 4.试用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分析超渗产流的产流面积变化的特点。 5.霍顿产流理论的基础是包气带的“筛子”作用和“门槛”作用,试述其均质包气带 产流的物理条件。 三、计算题(共30分) 1.已知某河段的S-曲线如表1所示,上断面有一入流过程如表2所示,试按单位线 法推求相应的下断面出流过程。(20分)

水文学原理-考点

水文学原理考试要点 第一章绪论 1、水文现象的特点:1.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2.地区上的相似 性和特殊性。 第二章河流与流域 1、概念: 流域:汇集到地面水流和地下水流的区域称为流域 流域面积:指河口断面以上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 水系:由干流及其全部支流组成的脉络相通的网状系统 闭合流域:当流域的地面、地下水分数线重合,河流下切比较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地面、地下水流能够全部经过流域出口断面 时称为闭合流域。 非闭合流域:由于地面、地下分水线不一致,或者因喝到下切过 浅,流域出口断面流出的水流并非完全是由流域上降水产生的 水流时。 第三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 1、水文循环的概念: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 作用下,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等形式的往复循环过程。 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和 径流 2、水文循环的分类:大循环、小循环、微循环

3、水量平衡原理:对任何区域(或水体)、在任一时段内,其输入 的水量和输出的水量只差等于其需水量的变化量 并会应用水量平衡原理进行相关计算。 第四章降水 1、降水的成因分类:1。锋面雨2。气旋雨3。对流雨4.地 形雨 降水三要素:一点(或面上)的降雨量、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2、降水强度过程线: 累积降雨过程线 3、流域面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并比较几种常用的基本方法(算 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距离平方倒数法)的优缺点; 4、掌握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面平均降水量。 第五章土壤水 1、土壤水的分类: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2、土壤水分常数:1.土壤水分常数用来表征土壤水分形态和运动 特征。2.不同形态的水反映了土壤不同的持水量,这种关系通常用一些土壤含水量的特征数值来表示。 3、土水势的总势:总水势只有大小无方向,而而水势梯度则是向 量,总水势增加的方向为正,每种物质都要力图达到与其周围平衡的趋势,因此,水总是从总水势高的地方流向总水势低的地方,且水流运动的方向总是与水势梯度的方向相反。

《水文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水文学 2.水循环 3.大循环 4.小循环 5.水的三相点 6.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7.多年平均蒸发系数 8.总热 9.分子混合 10.紊动混合 11.对流混合 12.气旋雨 13.对流雨 14.地形雨 15.台风雨 16.暴雨 17.暴雨型霪雨 18.霪雨 19.降水量 20.降水历时 21.降水时间 22.降水强度 23.降水面积 24.降水过程线 25.等雨量线 26.团粒结构 27.土壤比重 28.土壤干容重 29.土壤孔隙比 30.孔隙度 31.分子力 32.毛管力 33.结合水 34.吸湿水 35.薄膜水 36.自由水 37.毛管悬着水 38.支持毛管水 39.自由重力水 40.支持重力水 41.土壤重量含水率 42.土壤容积含水率 43.最大吸湿量 44.最大分子持水量 45.凋萎含水量 46.毛管断裂含水量 47.田间持水量 48.饱和含水量 49.土水势 50.基模势 51.溶质势 52.压力势 53.重力势 54.渗透系数55.下渗 56.渗润阶段 57.渗漏阶段 58.渗透阶段 59.下渗率 60.下渗能力 61.饱和带 62.水分传递带 63.湿润带 64.湿润锋 65.土壤水分的再分布 66.饱和蒸发面 67.汽化潜热 68.饱和水汽压 69.蒸发潜热 70.蒸发能力 71.孔隙空间 72.裂隙空间 73.岩溶空间 74.包气带水 75.饱水带水 76.承压水 77.孔隙水 78.裂隙水 79.岩溶水 80.河岸调节作用 81.潜水泉 82.径流形成过程 83.流域蓄渗过程 84.坡地汇流过程 85.河网汇流过程 86.等流时线 87.等流面积 88.河流 89.流域 90.分水线 91.闭合流域 92.河网密度 93.径流总量 94.径流模数 95.流量变率 96.径流深度 97.水文年度 98.径流的年内变化 99.径流的年际变化 100.洪水 101.枯水 102.植物截流 103.填洼 104.产流 105.产流机制 106.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107.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108.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109.饱和地面径流机制

《水文学原理》复习题A高起本

《水文学原理》复习题A(高起本) 一、填空题 1、发生水文循环的内因是,外因是 和。 2、土壤蒸发过程可分为、 和三个阶段。 3、径流的形成过程要经过和两个阶段。 4、汇流过程包括和。 5、在非饱和土壤中,土壤水分势主要由及组成; 在饱和土壤中,土壤水分势主要是由和组成。 6、非饱和土壤水的基本方程是根据原理和定律推导的。 7、线性汇流系统的两个基本性质是及。 8、根据圣维南方程组中动力方程各项数量级的不同,洪水波可分、 、、对流动力波及动力波五种类型。 9、汇流曲线有、及三种基本类型。 10、超渗地面径流产生的物理条件是。 二、名词解释 1、蒸发能力 2、径流系数 3、叠加性 4、基本单位线 5、瞬时单位线 6、汇流系数 三、简答题 1、水文循环的作用是什么? 2、蓄满产流的特征是什么? 3、在下渗过程中分为哪几个阶段?根据下渗曲线并结合土壤水分受力说明之。 四、选择题 1、水文现象的发生()。 A、完全是偶然的; B、完全是必然的; C、完全是随机的; D、即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2、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

3、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 )。 A 、毛管水;B 、重力水;C 、薄膜水;D 、吸着水 4、下渗率总是( )。 A 、等于下渗能力; B 、大于下渗能力; C 、小于下渗能力; D 、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5、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成( )。 A 、地下径流; B 、地面径流; C 、地面下径流; D 、蒸散发水量; 6、流域退耕还湖后,将使流域蒸发( )。 A 、增大;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 五、计算题 1、按下表所给资料,推求6月29日至7月2日的前期影响雨量并写出简要的步骤。 2 Q =822m 3/s , 试计算多年平均径流总量W 、多年平均径流深R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多年平均径流模数 M 及多年平均蒸发量E (要注明单位) 。 3、某流域的一场降雨过程如下表所示。初损量I 0=35 mm ,后期平均下渗率f =2.0 mm/s ,试 4、某流域3小时单位线纵坐标之和∑q (3,t)=304 m 3/s ,试计算该流域面积(保留到整数)。 5、已知某流域面积为432km 2,由瞬时单位线求得的S 曲线见下表。试推求时段为6小时10mm

南京大学水文学原理复习2014版

水文学原理复习 第一章绪论 1、简述水文学的研究任务。 水文学,广义地说就是研究地球与水的科学,包括它的性质、现象和分布。 水文学是地球物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存在于大气层中、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各种形态水在水量和水质上的运动、变化、分布,以及与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相互的联系和作用。是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存在、分布、循环、运动等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知识体系。 2、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 时程变化上的周期性与随机性 地区上的相似性与特殊性 周期性: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四季,海陆分布,以及一定的大气环境,季风区域等,使水文现象在时程变化上形成一定的周期性。 随机性:因为影响水文现象的因素众多,各因素本身在时间上不断地发生变化,所以受其控制的水文现象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们在时程上和数量上的变化过程,伴随周期性出现的同时,也存在着不重复性的特点,这就是所谓随机性。 相似性:有些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或离海洋远近等)相似,气候与地理条件相似,因而所产生的水文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即具有所谓地带性。 特殊性:不同流域虽所处的地理位置、气侯条件相似,但由于下垫面条件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水文变化规律。 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遥感技术、核技术等新的研究方法近些年也在被使用。 成因分析法:按基本站网或室内外实验资料,从具体实际出发,研究水文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水文现象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寻求其成因规律及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水文现象各要素与影响各要素变化的定性和定量关系,确定性的水文模型也属此类方法。 数理统计法:基于水文现象特征值的出现具有随机性,以概率理论为基础,根据长期的水文观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得水文现象特征值的统计规律,或对主要水文现象与其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相关分析,求出一定得经验关系以供应用,也是另一种统计规律。随机模型即属此类方法。 地理综合法:从气侯要素及其他景观要素的分布具有地区性得特点出发,求出各测站水文要素的分类地区特征值,建立地区经验公式,绘制各种特征值等值线图等,以分析水文现象的地区特征,揭示水文地区规律。 第二章自然界的水 4、全球水资源总量是多少。 水在地理圈中的存在形式,大体上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大部分。 广义的水资源概念:地球上一切形式的水。地球上的总水量为13.86×108km3。 狭义的水资源概念:每年可更新和恢复的那部分动态淡水量。全球每年的水资源量约为4.7万立方公里。

研究生复试水文学题库及答案

1.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 1.即成因规律、统计规律和地区综合规律,相应地,水 文计算方法则分为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区综合法。 2.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2. 答:(1)搜集指定断面以上河流所在地区的地形图;(2)在地形图上画出地面集水区的分水线;(3)用求积仪量出地面分水线包围的面积,即流域面积。 3、什么叫特大洪水?为什么要对特大洪水进行处理?如何处理? 3、答::特大洪水是指稀遇的量级很大的实测洪水或历史调查洪水。因特大洪水加入系 列后,使之成为不连续的系列,因此在作经验频率计算和统计参数计算时要进行处理。特 大洪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独立样本法或统一样本法计算洪水的经验频率,经验频率确定后, 则可用包含特大洪水的矩法公式或三点法计算统计参数,用适线法推求理论频率曲线及设 计洪水。 4、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指的是什么?如何审查资料的代表性? 4、答:水文资料的“三性审查”是指:可靠性审查、一致性审查和代表性审查。审查资料的代表性,一般是与更长的参证系列进行比较,即用与设计变量(N 年)关系密切的长期观测资料的参证变量(N 年)论证,N 年的参证变量系列与N 年的参证变量系列的概率分布 比较接近。也可有用水文变化的周 期性论证,即设计变量系列应包含几个丰、中、枯交替年组。 5. 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5.答:因为降水是水文循环过程中输送的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的,而这些水汽主要来 自海洋的蒸发,在向内陆的输送中,距离海洋愈近,水汽愈丰沛,形成降水的条件愈有利,所以降水丰沛;水汽输送途中,随着不断的降水,气流中的水汽不断减少,形成降水的条 件愈来愈不利,使西北内陆的降水量也就逐渐减少。 6.什么是流量?测量流量的方法有哪些? 6.答: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以m3/s 计。它是反映水资源和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水量变化的基本数据,也是河流最重要的水文特征值。 流量测验的方法很多,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流速面积法:有流速仪法、航空法、比降面积法、积宽法(动车法、动船法和缆道积 宽法)、浮标法(按浮标的形式可分为水面浮标法、小浮标法、深水浮标法等)。 (2)水力学法:包括量水建筑物和水工建筑物测流。 (3)化学法:又称溶液法、稀释法、混合法。 (4)物理法:有超声波法、电磁法和光学法。 (5)直接法:有容积法和重量法,适用于流量极小的沟涧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2011年真题答案

1、答案提示:毛管悬着水、饱和,土壤含水量; 达到蒸发能力,稳定下渗率,蓄满产流。 相关知识点:六个基本土壤水分常数(P64), 水文循环的四个环节的特点。 2、答案提示:质量守恒定律 闭合流域:p 0=E 0+R 0 全 球:p 0=E 0 海 洋:E 0=p 0+R 3、答案:裸土蒸发三个阶段: 当θ≥θf 时,因供水充分而持续稳定; 当 θm <θ<θ f 时,毛管的连续状态遭到破坏,土壤蒸发随着土壤含水量供应的减小而减小; 当 θ <θm 时,毛管输水机制完全破坏,以汽态水或膜状水输送水分, 4、答案提示:土壤水相对于标准参照下的水所具有的特定势能。 饱和土壤的土水势由静水压力势和重力势构成 非饱和土壤的土水势由基质势和重力势构成 5、答案:壤中水径流:存在相对不透水层,上层土壤质地比下层粗,至少上层土壤达到田间持水量。 地表径流:存在相对不透水层,上层土壤透水性比下层强,至少上层土壤达到饱和含水量。 6、 7、答案:①降雨空间分布不均,由于太阳能在地球上分布不均,而且时间也有变化,导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其地理位置、气旋、台风路径也有影响; ②下垫面条件分布不均,如土壤性质、植被、初始土壤含水量不同; ③各处产流类型的差异,有的地方满足产流条件先产流,有的地方后产流,有的地方甚至不产流。 这样,降雨过程中产流面积会随时间变化。 8、答案:由流域上分布均匀,历时趋于零,强度趋于无穷大,但净雨量等于1个单位净雨在出口断面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线称为流域瞬时单位线。 Q(t)=()()?t dt t -t u I τ s E

9、答案:特征河长:河段中,由水位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量与由附加比降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量相抵消,具有河段槽蓄量与下断面流量呈单一关系的河段长。 ①L < l 时;涨洪时,水位变化引起的流量减少量小于附加比降变化引起的流量增加量 ②L = l 时;涨洪时,水位变化引起的流量减少量等于附加比降变化引起的流量增加量; ③L > l 时;涨洪时,水位变化引起的流量减少量大于附加比降变化引起的流量增加量 10、答案:同一时间间隔内液体流入质量与流出质量之差等于蓄水变化量。 dt 时间内,从左侧面流入微元体的质量流量为:dydzdt 2dx x -x x ?? ?? ????ννρρ dt 时间内,从右侧面流出微元体的质量流量为:dydzdt 2dx x x x ??? ? ????+ννρρ 则微元体在 dt 时间内,沿 x 方向流入流出的质量流量差为: dx dydzdt x -x ??νρ 同理:y 方向:dxdydzdt y - y ??νρ z 方向:dx dydzdt z - z ??νρ dt 时间内,纯流入微元体的流体质量为:()dxdydzdt t -??ρθ 11、证明:对于扩散波而言,其比降项远远大于惯性项,即t v g x v g v ??+????? ? ???1x y -i 0》 ,

水文学原理试卷A答案及评分标准(2013春)

2013 年 春季 学期 《水文学原理》课程考试试卷( A卷)答案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径流深、洪峰流量模数。 2.降水、下渗、蒸发、径流 3.算术平均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 4.大于0 5.吸湿水、薄膜水、毛管水、重力水 6.流域蓄水容量 7.使河段蓄量与下断面出流量呈单值关系的河段长度 8.产流、汇流 9.基质势、重力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 1、田间持水量: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最大毛管悬着水量。 2、线性系数:运算Φ[I(t)]、]满足叠加性和倍比性的系统。 3、下渗能力: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4、单位线:在给定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分布的单位地面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 线。 5、线性水库:蓄水量与出流量成正比关系的水库。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ACBDB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超渗产流模式有何特征,它与蓄满产流模式有何区别? 不管当地的土壤含水量是否达到田间持水量,只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产生地面径流,称此为超渗产流。蓄满产流则是指一次降雨过程中,仅当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后才产流,且以后的有效降雨全部变为径流。 可见这两种产流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蓄满产流以包气带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即蓄满)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超渗产流则以降雨强度大过于当地的下渗能力作为产流的控制条件,而不管蓄满与否。 2、试述裸土蒸发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要求结合图形进行说明,图形上应标注相应的含水量特征值)。各阶段土壤蒸发的特点如下: 第一阶段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充分供给土壤表面蒸发,按土壤蒸发能力蒸发,蒸发只受气象条件影响;第二阶段,土壤土壤含水量介于毛管断裂含水量与田间持水量之间,土壤蒸发率与土壤含水量大致成正比;第三阶段土壤土壤含水量降至毛管断裂含水量以下,毛管向土壤表面送水的机制完全破坏,水分只能以薄膜水或气态水的形式向地面移动,这一阶段土壤蒸发率很微小,气象条件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已不明显。

2010年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考研真题

2010年模拟题 一、 问答题 (1) 建立水量平衡方程式的物理依据是什么?试导出无旁侧入流情况下,洪水通 过河段时河段水量平衡方程式的微分形式。 (2) 什么叫田间持水量?已知某土壤的干容重和用体积含水率表示的田间持水量 分别为 θρf b 和,试给出用重量含水率表示的该土壤的田间持水量ωf 。 (3) 什么叫蒸发率?试述控制蒸发的条件。 (4) 试列举出两个确定水面蒸发的理论途径,并讨论各自的使用条件。 (5) 什么叫下渗容量(能力)?试述控制下渗容量(能力)的条件。 (6) 超渗地面径流和饱和地面径流的形成条件? (7) 什么叫波速?试证明它与平均流速之间的关系。 (8) 什么叫特征河长?若河长的河底比降为i 0,河道横断面为矩形,水面宽为b , 稳定流水深y 0与Q 0的关系为Q 0=my 0n ,试确定该河段的特征河长。(m 和n 为常数) (9) 试写出蓄满产流模式的包气带水量平衡方程式。由蓄满产流模式求得的产流 量,其径流成分的组成可能有几种? (10) 什么叫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它有哪些性质?用它计算流域产流量的试用条件 是什么? (11) 什么叫流域调蓄作用?其微观机理是什么? (12) 什么叫流域瞬时单位线?若组成流域的坡面和河网瞬时单位线分别为u L (t )和u R (t ),试根据给出流域瞬时单位线u w (t )的表达式。 二、计算题 (1)包气带由均质土壤组成,地下水埋深为100cm ,且稳定不变。当土壤水力传导度为K (θ)=120cm/d 时,包气带以0.74cm/d 的速率稳定蒸发,试求此时在地下水面以上5cm 处的基模势。 (2)已知流域上某场降雨形成的地面产流量你r s 的1h 时程分配如表1所示。该流域地面径流汇流的1h10mm 时段单位线q (1,t )如表2所示。试推求由这场降雨的地面产流量形成的流域出口断面流量过程线。 表1

0河海大学水文学原理考研复习精编

《2014河海大学水文学原理考研复习精编》(含真题及答案) 《复习精编》是由昌明官方针对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河海大学专业课考试科目而推出的系列辅导用书。本精编根据: 五位一体,多管齐下,昌明老师与专业课权威老师强强联合共同编写的、针对2014年考研的精品专业课辅导材料。 一、昌明考研寄语 1、成功,除了勤奋努力、正确方法、良好心态,还需要坚持和毅力。 2、不忘最初梦想,不弃任何努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二、适用专业与科目 1、适用专业: 水文水资源学院: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工程(专业学位) 水利水电学院:水灾害与水安全 2、适用科目: 811水文学原理 三、内容简介与价值

(1)考前必知:学校简介、学院概况、专业介绍、师资力量、就业情况、历年报录统计、学费与奖学金、住宿情况、其他常见问题。 (2)考试分析:考题难度分析、考试题型解析、考点章节分布、最新试题分析、考试展望等;复习之初即可对专业课有深度把握和宏观了解。 (3)复习提示:揭示各章节复习要点、总结各章节常见考查题型、提示各章节复习重难点与方法。 (4)知识框架图:构建章节主要考点框架、梳理全章主体内容与结构,可达到高屋建瓴和提纲挈领的作用。 (5)核心考点解析:去繁取精、高度浓缩初试参考书目各章节核心考点要点并进行详细展开解析、以星级多寡标注知识点重次要程度便于高效复习。强化冲刺阶段可直接脱离教材而仅使用核心考点解析进行理解和背记,复习效率和效果将比直接复习教材高达5-10倍。该内容相当于笔记,但比笔记更权威、更系统、更全面、重难点也更分明。 (6)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反复研究近年真题,能洞悉考试出题难度和题型;了解常考章节与重次要章节,能有效指明复习方向,并且往年真题也常常反复再考。该内容包含2007-2013考研真题与答案解析,每一个题目不但包括详细答案解析,而且对考查重点进行了分析说明。 (7)备考方略:详细阐述考研各科目高分复习策略、推荐最有价值备考教辅和辅导班、汇总考生常用必备考研网站。

水文学原理考试复习重点

第十章 洪水波的分类、运动特征及波速河段蓄槽原理和蓄槽方程四种简单入流及其出流过程洪水波及圣维南方程组洪水波特征河长演算 细点:洪水波变形洪水波运动方程河段蓄泄方程特征河长及其求算四种单位入流及其出流过程线任意入流过程的矩形离散化河段汇流系数求算河段特征河长洪水演算 洪水波特征:洪水波两类变形特点圣维南方程组(连续与运动方程) 洪水波的四种分类(运动方程中要素的取舍)及其实际对应的河道及水流情形 山区大比降河床河流洪水运动特性及波速深大水库入库洪水惯性波的运动特性 河段洪水演算:蓄泄方程,河床调蓄洪水的原理三种基本的槽蓄关系曲线特征河长假设与特征河长河段特点四种单位入流的数学表达式瞬时单位线的概念与表达式、积分意义四种单位入流的出流过程之间的关系任意连续入流的矩形入流逼近第十一章 流域汇流过程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系统分析 流域汇流计算:汇流计算途径汇流时间地面径流成因公式(卷积公式)、汇流曲线流域汇流系统特性(线性时不变系统)经验单位线(时段单位线)及流域汇流计算纳什利用流域汇流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 掌握内容等流时线概念(等流时快概念)用图形直观推导地面径流成因公式流域汇流曲线的种类:线性时不变流域汇流系统的特性(线性系统表达式)经验单位线(或称为时段单位线)瞬时单位线利用经验单位线推流计算(公式及计算过程)利用瞬时单位线进行流域汇流计算的思路(或思想)两种流域汇流计算途径的差异影响流域汇流的因素 第九章流域产流 掌握内容蓄水容量与田间含水量如何理解蓄水容量曲线概念流域内可以蓄满产流的包气带总面积和土壤含水量的关系蓄满产流的内在意义及蓄水容量曲线的特点抛物线形与指数线性蓄水容量曲线 第八章产流机制 包气带水量平衡要素构成及平衡方程产流机制的发展历程霍顿产流机制的核心论点四种径流成分的产流机制九种产流类型的组合两种产流模式 第一章水量平衡与水循环 水循环概念水循环的动力水文现象大循环及两种小循环概念水量平衡原理和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第二章径流表示与径流情势 径流定义及其类型径流表示方法:流量、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 净雨的定义(形成)及其含义一次降雨形成的典型流量过程线的径流成分来源及概念河川径流情势概念反映径流年内分配特征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反映径流年际变化的两个指标及其意义 第三、四章重点——降水要素及计算 降水要素及时空分布特征面降水量计算方法降雨资料的分析与插补——双累计曲线降水截留概念及植物对降雨的截留过程特点。 第五章土壤水 土壤水分常数的基本概念土壤水受力分析,毛细现象机理为何引入土水势概念,土水势为何为负值土水势的构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流连续方程 第六章下渗

水文学原理第五章习题

、名词解释题 1. 土壤质地 2.土壤结构 3.土水势 特性曲线 5.土壤水分剖面 8. 下渗强度(容量)下渗曲线 9.累积下渗曲线 、填空题 1. 组成土壤的固体颗粒的主要粒径或粒径范围称为土壤的 2. 图 5-1 土壤质地三角形 目前使用的土壤名称基本上都是根据土壤中的 ___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的 比重来命名的。 3. 某种土壤中砂粒占 10%、粉粒占 70%、粘粒占 20%,根据图 5-1 的土壤质地 三角形,则该土壤为 __________________ 。 4. 土壤中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排列方向和团聚状态,或者土壤孔隙的几何 形状 与大小称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土壤的固体密度是指 6. 土壤的干容重是指 7. 土壤的孔隙度是指 8. 土壤的容积含水率是指 4.土壤水分 6.下渗 7. 下渗率

9. 土壤中的水主要受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三种力的作 用。 10. 毛管上升高度与毛管的内径有关,其近似计算公式为 11. 土壤水存在的液态水分,根据作用力的情况,可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两类。束 缚水又可分为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而自由水又可分为 _________ 和______ 。 12. 土壤水分常数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 13. 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_ ,它是不 受地下水影响条件下土壤在田间或自然状况对所能保持水分的最高数量,也就是说,降雨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后,若超过它,则超过部分将不能为土壤保持而以自由重力水形式向下渗透。因此,它是将土壤水划分为和的“门槛”。 14. 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指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力为15 个大气压 时的土壤含水量。 15. 根据土壤水分作用的分类,土水势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 16. 基模势是指由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引起的土水势的总称。在非饱 和土壤中,基模势总是_____________ 大气压下纯自由水面的势能的,大气 压下纯自由水面的势能一般赋予0 值,故基模势总是一个____________ , 而在饱和土壤中,静水压力势总是________ 大气压力下纯自由水面的势能 的,故静水压力势总是一个_______________ 值。 17. 饱和土壤:在饱和土壤中,由于基模势为零,故总势公式为_____________ ; 非饱和土壤:在非饱和土壤中,由于静水压力势为零,故总势公式为 18. 若在参照状态以上高度h 处有一容积为V 的水滴,那么该水滴的重力势为 19. 土水势的三种表示方法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 20. 根据土壤水分作用的分类,纯水的土水势可化分为_____________ 、 21. 土壤含水量沿深度方向的变化曲线称为____________ ,又称 22. 水分透过土壤层面(例如地面)沿垂直和水平方向渗入土壤中的现象称为。单 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的水量称为下渗率, 23.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的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 。 如果供水强度充分大,则下渗率将达到同初始土壤含水量和同土壤质地、结构条件下的最大值,称此为__________________ 。 24. 下渗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______________ ,它是以____________ 为 参变量的一簇曲线。 25. 不同的土壤,尽管它们在下渗过程中,土壤水分剖面的具体变化不完全相同, 但都可以划分为四个有明显区别的水分带: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

河海大学811水文学原理2010年真题答案

1、答案:入流量-出流量=蓄水变化量 入流量=(Q-?Q/?x △x)dt 出流量=(Q+ ?Q/?x △x)dt 蓄水变化量=?A/?t△xdt 由以上三个式子可得: ?Q/?x +?A/?t =0 2、答案: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它反映了在不受地下水影响条件下土壤在田间或自然状态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含水量。 ρb=Ms/Vt ,θf= Vw/Vt ,wf= Mw/Ms θf=f=Vw/Vt =Ms/Vt * Vw/Mw*Mw/Ms = ρb*wf*1/ρw wf=θf/ρb*ρw (ρw为液体的密度) 3、答案:蒸发率:单位时间从单位蒸发面面积逸散到大气中的水分子数与从大气中返回到蒸发面的水分子数的差值(当其为正值时)称蒸发率。 蒸发率大小的三个控制条件:a.供水条件,蒸发面储存水分的多少;b.能量供给条件,蒸发面上水分子获得能量的多少;c.动力条件,蒸发面上空水汽输送的速度。 4、答案:热量平衡法和空气动力学法 热量平衡法:Qn-Qh-Qe= Qθ-Qv; E=Qe/ρωL =Qn +Qv-Qθ/ρωL(1+R) R=-1时,上式是不能用的。 空气动力学法:E=ρΚωdq/dz; 空气动力学法主要考虑了饱和差和风速对水面蒸发的影响。 5、答案:下渗容量当供水充足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土壤渗入土中水量; 控制下渗容量(能力)的条件有初始土壤含水量,土壤的质地和结构等。 6、答案:超渗地面径流:有供水,有界面,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容量; 饱和地面径流:存在相对不透水层且上层土壤透水性强,下层土壤透水性弱;上层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含水量;侧向排水条件差。 7、答案:波体上某一相位点沿河道的运动速度为该相位点的波速,或相应流量或相应水位沿河道的传播速度。 C≥V(C:波速,V:平均流速) 证明:C=dQ/dA ,Q=V A , C=dVA/dA =V+AdV/dA , 对于天然河道,一般dV/dA >0 ,所以C≥V, 当且仅当A与Q呈线性关系时取等于号。 8、答案:特征河长:河段中,由水位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量与由附加比降变化引起的流量变化量相抵消,具有河段槽蓄量与下断面流量呈单一关系的河段长。 l=Q0/i0 (?y/?Q) ?Q/?y= mny0n-1 ?y/?Q=1/ mny0n-1 l=my0n/i0 mny0n-1 =y0/i0n 9、答案:对于蓄满产流模式而言:I-E>D. 包气带水量平衡方程式:P=E+(Wf-W0)+Rs+Rsub。 蓄满产流:R=f(P,W0,E);

水文学原理整理

1、全球发生水文循环的主要原因: 内因:水的“三态”变化; 外因:地心引力、太阳辐射。 2、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 ①气象因素; ②自然地理条件; ③地理位置; ④人类活动。 3、我国水文的循环路径: ①太平洋水文循环; ②印度洋水文循环; ③内陆水文循环; ④北冰洋水文循环; ⑤鄂霍次克海水文循环。 4、地球上的地理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5、人类活动对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影响: 1)水文循环中的两个重要环节:①空中水汽输送(间接影响);②地面径流(直接影响)。人类活动不仅该表了水循环过程中的数量,也改变了水的质量,即水的物理化学性质。2)水利工程影响。3)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6、水系特征: ①羽状水系:对应的暴雨洪水过程较平缓,洪水历时长。 ②扇形水系:汇流时间短,洪水表现为陡涨陡落,洪水历时短。 ③混合水系:介于两者之间。 7、降水要素: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面积;暴雨中心。 8、降水表示方法:降水过程线;降水累计曲线;等雨量线;降水特性综合曲线(a.雨强-历时曲线;b.降雨深-面积关系曲线;c.降雨深与面积和历时关系曲线)。 9、降雨三要素:水汽、上升运动、冷却凝结。 10、影响降雨的因素: ①地理位置; ②气旋,台风路径等气象因子; ③地形的影响; ④森林对降雨的影响; ⑤水体对降雨的影响; ⑥人类活动对降雨的影响; 11、流域面平均降雨量的计算: ①算术平均法:流域内各雨量站同期的降雨量相加,再除以雨量站数量后得到的值。 适用流域面积不大,地形起伏较小,雨量站分布均匀。 ②泰森多边形法(垂直平分法):适用于雨量站分布不均匀的地区所控制的面积在不同的降水过程中视作固定不变,且假设站与站之间的雨量呈线性变化,与实际不符。 ③等雨量线法:根据各雨量站同时段观测的雨量绘制等雨量线,再确定出各相邻等雨量线之间的面积,利用公式算该时段的流域平均降雨量。 考虑了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理论较充分。缺点是对雨量站数量和代表性要求较高;每计算一个平均降雨量值必须绘制相应的等雨量线图,并计算相邻等雨量线的面积及其权重,工作量大。

水文学原理第五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土壤质地 2.土壤结构 3.土水势 4.土壤 水分特性曲线 5.土壤水分剖面 6.下渗 7. 下渗率8.下渗强度(容量)下渗曲线 9.累积下渗曲线 二、填空题 1. 组成土壤的固体颗粒的主要粒径或粒径范围称为土壤的 _________________。 2. 图5-1 土壤质地三角形 目前使用的土壤名称基本上都是根据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比重来命名的。 3. 某种土壤中砂粒占10%、粉粒占70%、粘粒占20%,根据图5-1的土壤 质地三角形,则该土壤为_________________。 4. 土壤中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排列方向和团聚状态,或者土壤孔隙的几 何形状与大小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 5. 土壤的固体密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土壤的干容重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土壤的孔隙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土壤的容积含水率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土壤中的水主要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力的 作用。 10. 毛管上升高度与毛管的内径有关,其近似计算公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土壤水存在的液态水分,根据作用力的情况,可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两 类。束缚水又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自由水又可分为 __________和________。 12. 土壤水分常数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3. 土壤中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它是不 受地下水影响条件下土壤在田间或自然状况对所能保持水分的最高数量,也就是说,降雨或灌溉水进入土壤后,若超过它,则超过部分将不能为土壤保持而以自由重力水形式向下渗透。因此,它是将土壤水划分为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门槛”。 14. 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指土壤颗粒对水分子的吸力为15个大气 压时的土壤含水量。 15. 根据土壤水分作用的分类,土水势可分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基模势是指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引起的土水势的总称。在非饱 和土壤中,基模势总是____________大气压下纯自由水面的势能的,大气压下纯自由水面的势能一般赋予0值,故基模势总是一个___________,而在饱和土壤中,静水压力势总是_______大气压力下纯自由水面的势能的,故静水压力势总是一个______________值。 17. 饱和土壤:在饱和土壤中,由于基模势为零,故总势公式为 _____________;非饱和土壤:在非饱和土壤中,由于静水压力势为零,故总势公式为_______________。 18. 若在参照状态以上高度h处有一容积为V的水滴,那么该水滴的重力势 为__________。 19. 土水势的三种表示方法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0. 根据土壤水分作用的分类,纯水的土水势可化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1. 土壤含水量沿深度方向的变化曲线称为___________,又称 __________________。 22. 水分透过土壤层面(例如地面)沿垂直和水平方向渗入土壤中的现象称 为______。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的水量称为下渗率, 23.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土壤层面渗入到土壤的水量称为___________。 如果供水强度充分大,则下渗率将达到同初始土壤含水量和同土壤质地、结构条件下的最大值,称此为___________。 24. 下渗容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_____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为 参变量的一簇曲线。

水文学原理

第一章 1. 水文循环现象:水在太阳能和大气运动的驱动下,不断地从水面、陆面和植物的茎叶面,通过蒸发或散发,以水汽的形式进入大气圈。在适当的条件下,大气圈中的水汽可以凝结成水滴,小水滴合并成大水滴,当凝结的水滴大到能克服空气阻力时,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我们把水的这种既无明确的“开端”,也无明确的“终了”的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过程称为水文循环。 2发生原因: 内因:水在常温下能实现“三态”转化; 外因:太阳辐射地心引力 3影响水文循环的因素:气象因素:风向、温度、湿度等;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湿度等;人类活动:农业措施、水利措施等;地理位置 4.科学意义:1.形成各种地貌,塑造地球表面;2众多物质循环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地球上生命生生不息,能千秋万代延续下去;3.形成一切水文现象,调节气候;4提供巨大的水利资源,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具有再生性。 第二章 1.水量平衡原理: 针对一定长度的时间段,针对某一空间尺度 2全球水量平衡(陆地、海洋)

3. 流域水量平衡

4. 水土植被系统的水量平衡方程式 第三章 1. 流域 山峰、山脊、鞍部的连接线称分水线 流域: 地面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重合的流域称为闭合流域; 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不重合的流域称为非闭合流域。

2.水系 流域中大大小小河道交汇形成的树枝状或网状结构称为水系 3.坡地: 流域中除水系以外的部分称为坡地 4 Strahler分级 (1)直接发源于河源的小河流为一级河流; (2)两条同级别的河流汇合而成的河流级别比原来高一级(ω*ω= ω+1 ); (3)两条不同级别的河流汇合而成的河流的级别为两条河流中的较高(ω*n=n,n>ω); (4)整个河网中所有河流的级别的最大值取为整个河网的级别,也称流域级别。 5霍顿三大定律 河数定律 何长定律 比降定律 6.地形地貌与洪水关系 第四章 1降雨(水)基本要素 降雨量(深):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总雨量,用深度表示,以mm计。 降雨历时:降雨从某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降雨历时;一次降雨从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