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K12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K12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学设计 教案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2.明确中国近代历史的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过程方法通过分组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增加课堂容量。

情感态度 1.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2.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辱的优良传统。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法一: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晚清悲歌》中的义和团运动的内容。

方法二: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的屈辱历史大家都还记得吧,可你知道吗40年后北京再度被侵略军攻占,这是谁犯下的罪行?他们侵占北京后还干了哪些罪恶的勾当?二、合作交流,学习新课: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结合课前提示,简单归纳义和团运动的基本知识点:背景、时间、领导人、口号、性质等。

2、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引导学生归纳出八国联军侵华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3、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天津→攻占北京多媒体出示《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

4、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多媒体显示图片:《廊坊大捷》。多媒体显示如下材料:

想一想:下列西摩尔的话说明了什么?

“设使义和团所用武器皆为西式枪炮,则联军必遭全军覆没之命运。” 5、八国联军侵华罪行

多媒体先后显示照片《八国联军在大沽登陆》《八国联军攻陷天津》。组织学生看课文中的几幅图片。

提问:学习了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同学们有何感想?

在学生讨论时,教师深入到各组中去,进行启发诱导。这场暴行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浩劫,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场灾难。针对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显示:

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处。 (二)、《辛丑条约》

1、过渡提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果是什么?

2、指导学生看插图《辛丑条约签定的情景》。

3、解释:同清政府签定条约的国家除了侵华的八国外,还有比利时、西班牙、荷兰三国,共十一国。

4、根据课文,归纳《辛丑条约》的内容。

5、归纳概括条约内容。

6、补充材料说明:

列强为了惩罚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竞然按推算的中国人口数字。

要每个中国人交1两白银作为“罚金”。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庚子大赔款”。教师进一步补充说明:战后清政府为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来偿付赔款。这些外债一般是以中国铁路、矿山的开采权作为抵押。从此,中国的经济命脉就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所控制。 7、《辛丑条约》的影响

组织讨论:《辛丑条约》签定以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

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总结:“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是一句典型的卖国名言,这表明慈禧为首的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了洋人的工具。指导学生做好笔记,用课文中精炼的语言概括其影响:《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古今对比,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讨论:《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课堂小结

八国联军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同时也遭到了以义和团为代表的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义和困失败后,反清革命兴起。革命代表了民主共和对封建专制的历史否定,在20世纪开始之后成为时代的主流。社会各个阶层的救亡运动此起彼伏。课后习题选择题

1、被《辛丑条约》划定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的地方是

A北京东郊民巷B天津紫竹林C山海关D河北

2、下列条约中赔款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3、“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这种情

况的根本原因是

A山东县有革命传统B山东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空前严重

C顽固派暗中支持山东义和团 D山东所受宗教侵略最重 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A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归纳概括条约内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