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设计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课堂设计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课堂设计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第2课时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第2课时酯

目标要求 1.认识酯的结构,理解酯的性质。2.会书写酯的同分异构体。

一、酯的概念和结构

1.概念

酯是羧酸分子中的__________被__________取代后的产物。

2.组成和结构

酯的结构通式:________,R和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官能团名称为______。

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醇形成的酯的分子通式为______________。

3.命名

酯类化合物是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的。命名时,羧酸的名称写在前面,醇的名称写在后面,去掉醇换成酯。如:

二、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酯的密度一般比水____,____溶于水,____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__________的____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2.酯的水解反应

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酯能发生________,生成相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如乙酸乙酯的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酸性条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性条件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1 酯的组成和结构

1.将下列酯的结构与名称连线

2.乳酸()自身可形成多种酯,请按相对分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________写出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 酯的性质

3.乙酸乙酯在KOH溶液中水解,得到的产物是( )

①乙酸钾②甲醇③乙醇④乙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分子式均为C3H6O2的三种常见有机物,它们共同具有的性质最可能是( )

A.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B.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都能跟稀H2SO4反应 D.都能跟NaOH溶液反应

5.完成下列酯在NaOH溶液中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1)甲酸乙酯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二酸乙二酯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酸苯酚酯水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基础落实

1.下列有关羧酸和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羧酸和酯的通式均可以用C n H2n O2表示

B.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羧酸的酸性都比碳酸弱

D.羧酸易溶于水,酯均难溶于水

2.除去乙酸乙酯中乙酸杂质,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加乙醇、浓H2SO4,加热

B.加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

C.直接分液

D.加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

3.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 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化合物X可能是( )

①乙酸丙酯②甲酸乙酯③乙酸甲酯④乙酸乙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酯A水解可生成酸X和醇Y,若Y氧化可得酸X,则A不可能是( )

练方法技巧

酯水解消耗碱的量

5.1 mol 与足量的NaOH 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NaOH 的物质的量为( )

A .5 mol

B .4 mol

C .3 mol

D .2 mol 酯的同分异构体

6.某一有机物A 可发生下列变化:

A C 6H 12O 2

――→NaOH 溶液

△???

→B ――→HCl C →D ――→CuO

E

已知C 为羧酸,且C 、E 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 的可能结构有( )

A .4种

B .3种

C .2种

D .1种 7.化学式为C 5H 10O 2的羧酸A 可由醇B 氧化得到,A 和B 可生成酯C(相对分子质量为172),符合此条件的酯有( )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由官能团推断化合物的性质

8.贝诺酯是由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FeCl 3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

B .1 mol 阿司匹林最多可消耗2 mol NaOH

C .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

D .C 6H 7NO 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

练综合拓展

9.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的香韵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的设计方案合成。

(1)写出A、C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其中只有一个支链的酯有六种,其结构简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0.某有机化合物X(C7H8O)与另一有机化合物Y发生如下反应生成化合物Z(C11H14O2):

(1)X是下列化合物之一,已知X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则X是________(填字母)。

(2)Y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Y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一种同分异构体E发生银镜反应后,其产物经酸化可得到F(C4H8O3)。F可发生如下反应:

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4)若Y与E具有相同的碳链,则Z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酯

知识清单

一、1.羟基(—OH) —OR′

2.R—COOR′酯基C n H2n O2

3.(1)甲酸甲酯(2)苯甲酸乙酯(3)乙二酸二乙酯(4)二乙酸乙二酯

二、1.小难易芳香气味液

2.水解反应醇羧酸

CH 3COOCH 2CH 3+H 2O CH 3COOH +C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NaOH ――→△

CH 3COONa +CH 3CH 2OH 对点训练 1.

3.C

4.D [分子式为C 3H 6O 2的三种常见有机物是丙酸、甲酸乙酯、乙酸甲酯,它们的共同性质是都能与NaOH 溶液反应,前者是酸碱中和反应,后两者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5.(1)HCOOCH 2CH 3+NaOH ――→△

HCOONa +CH 3CH 2OH

课后作业

1.B [只有饱和一元羧酸与饱和一元醇生成的酯和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为C n H2n O2。] 2.D [A项加乙醇、浓H2SO4,加热,使乙酸发生酯化反应转化为乙酸乙酯,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乙酸一定有剩余,无法彻底除去乙酸;B项加NaOH溶液,认为乙酸转化成易溶的乙酸钠后,溶液分层,可以分液,但是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会水解,从而将乙酸乙酯也消耗掉;C项乙酸乙酯与乙酸不分层,不能直接分液;D项加饱和Na2CO3溶液,充分振荡后,使乙酸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层后,溶液分层,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分液可以得到乙酸乙酯,这一方法是可行的。]

3.A [X水解生成Y和Z,可知X为酯。等质量的Y和Z蒸气的体积相同,则Y和Z 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羧酸比醇少一个碳原子,则①②正确。]

5.A [1 mol该有机物中含有1 mol(酚)羟基,2 mol,酯基水解生成的酚羟基继续与NaOH溶液反应,故1 mol有机物最多能与5 mol NaOH反应。] 6.C [C、E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且C为羧酸,则E为酮,C不可能为甲酸,D的分子

结构为,则C中至少有两个碳原子,而D中至少有三个碳原子。故A的结构

可能为

7.D [羧酸A可由醇B氧化得到,则醇B结构为R—CH2OH。因C式量为172,故化学式为C10H20O2,即醇为C4H9—CH2OH,而—C4H9有四种结构,故酯C可能有四种同分异构体。] 8.B [A选项中,扑热息痛中含有酚羟基,阿司匹林中不含,故可用FeCl3溶液区别;

1 mol阿司匹林最多消耗3 mol NaOH,故B项错误;C项中的贝诺酯比扑热息痛分子大,而

且没有亲水基团,溶解度要小;D选项中,扑热息痛中存在,可发生类似酯水解的反应生成C6H7NO。]

9.(1)

解析利用“逆向分析法”,再结合化合物转化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可知:D―→乙酸+C,则C为;在碱性条件下可生成醇的可联想到卤代烃的水解,故B

为,A为

10.(1)D

(2)C4H8O2CH3CH2CH2COOH

CH3CH(CH3)COOH

(3)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HOCH2CH2CHO

解析本题中转化关系:X+Y Z+H2O为突破口,由其可知X为醇,Y为羧酸,Z为酯。由(1)推出X为D,再由X和Z的分子式求得Y的分子式为C4H8O2,羧酸C4H8O2

的可能结构简式有两种:CH3CH2CH2COOH和。由Y(C4H8O2)的一种同分异构体E发生银镜反应,可得E为羟基醛,结构简式为HOCH2CH2CH2CHO。由题意与(3)可得酯Z 中羧酸Y部分为直链,则Z为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

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调整自己的角色,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体性。 那什么是主体性呢?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基本本质特征,主体性教育观要求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表现在教学质量观上,应有效促进学生主体性素质生动活泼的发展。 信息技术的课堂作业是了解小学生本课堂所学技能掌握状况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地反映教学是否已经达到预定目标和要求。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它的意义与价值,使它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我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点经验。 一、精心设计作业内容,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我们可以让作业成为学生继续获取知识的延伸性学习,甚至把它看成就是一种学习活动,从而重视作业内容的核心设计。使它能具有扩大知识领域,提高学习技能的作用,并激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作业内容能引发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作业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那么必然会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于是在作业内容设计上,我力求激发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比如说,本学期第一节课,我提出:“我们的目标是:每个同学制作一个《电脑作品集》,六一’节时将展示给全校同学与家长观看,未还将刻录成光盘送给每位成功的同学”。学生听了兴奋不已,个个摩拳擦掌。我趁机问他们:“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动手呀?”“现在!”学生的声音无比的整齐,无比的宏亮。于是我们有了本期的第一个作业内容:封面的设计。 《电脑作品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立刻激发了他们的浓厚兴趣。而“封面”这个作品的包装,当然就不能马虎。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兴致勃勃,一改再改,力求做到完美。下课时,有些学生还迟迟不愿离开,因为他们想要精益求精。有的学生问我:下节课完成作业后,能不能继续做今天的设计。

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

作业设计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促进 上海世界小学葛梅琪 [摘要]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有效的作业设计,能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一份完整的作业应该涵盖:课前准备、课堂练习、课后提高三个环节。它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预习、学习、复习,以此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充分重视,用恰当的作业推动学生的“学”,保证教师的检查,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作业设计课堂效率学生兴趣 作业设计的目的不仅提高学生的能力,但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促进。要求教师先与文本对话,只有教师沉下心读懂教材,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运用、拓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追求,也是语文学科推进过程当中不断研究的一个问题。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有效的作业设计,能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一份完整的作业应该涵盖:课前准备、课堂练习、课后提高三个环节。它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预习、学习、复习,以此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充分重视,用恰当的作业推动学生的“学”,保证教师的检查,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的课堂教学质量。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殊不知课前中的作业练习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讲是同样的重要。 一、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有效促进 1、促进教师钻研教材,提升个人教学能力 作业设计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能力,但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促进。一份“学习表”的诞生,要求教师先与文本对话,只有教师沉下心读懂教材,才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高质量的作业,特别是中、高年级的作业设计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做好预习工作,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提高对课文提问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对教师来说,是一定要花时间花精力的。比如四年级《燕子》一课的课堂练习是

高中化学教案

氯气(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氯气能溶于水,掌握氯气跟水的反应; ②了解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及氯水的不稳定性; ③掌握氯气跟碱的反应及漂白粉的制法和漂白原理; ④从中进一步认识氯气是一种活泼的非金属。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氯气跟水的反应,氯水的漂白、氯气跟碱的反应)培养学生对比、观察和表达的能力;并从上述实验事实中体会到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并从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科学方法:观察、记录、科学抽象,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氯气跟水的反应;对比观察实验的能力;抽象概括出氯气跟水反应因条件的改变而出现反应程度的差异。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上节课学习了氯气的哪些重要化学性质?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氯气的另两种重要的化学性质。【指导实验】向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中加入2~3mL水后,迅速塞紧塞子,充分振荡,将上述试管和另一支充满氯气的大试管以及另外一支装有4~5mL蒸馏水的试管放在一起。 对比观察:加入水后的试管中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试管上部空间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 【设问】上述变化说明什么? 氯水的气味,是哪种物质的气味?你曾经闻到过吗? 【板书】①氯气能溶于水,但溶解度不大。②氯水呈现黄绿色,说明氯水中有游离的氯。 【指导实验】分别用两只玻璃棒蘸取稀盐酸和氯水,分别滴在两条蓝色石蕊试纸上。观察两条试纸的颜色变化并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 【解疑】氯气与水反应有酸生成 【设问】新制氯水的成分是什么? 【点拨】新制的氯水中大约有40%的氯和水反应。 【板书】氯水是混合物 【设疑】当我们改变上述反应条件时,上述反应进行的程度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启发】观察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中间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够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生成。我们已知道H2O和盐酸没有漂白的作用,要么氯气有漂白作用,要么HClO有漂白作用,或两者都有。请自己设计一个实验(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证明到底是哪种物质有漂白作用? 【设疑】仔细观察两支试管内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有什么不同?装有氯水的试管内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为什么会变浅? 【概括解疑】①次氯酸有强氧化性,因此氯水可用来漂白、杀菌。②当氯水遇到被漂白的物质时,消耗了次氯酸,使没有和H2O 反应的Cl2又继续和水反应,也使没有溶在水中的Cl2又继续溶在水中,这样循环往复,只要加入的被漂白的物质的量足够,最终上部空间气体的颜色会消失。即当氯水遇到被漂白的物质时,使氯气与水的反应趋于完全。 【演示】氯水见光分解 【设问】氯水中什么物质可以分解放出氧气?为什么? 【点拨】实验证明氯水见光后可以产生气体——这个气体是氧气。 【设疑】当氯水放在强光下长时间放置时,氯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组成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指导实验】向学生实验一中加入水后的试管中加入1粒固体NaOH,充分振荡。将三支试管放在一起对比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上部空间的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投影】 Cl2+2NaOH=NaCl+NaClO+H2O

高中教育化学人教版必修1 郑洪开微课教案

专题四离子反应 [考纲要求] 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在离子共存问题上,常常设置一些“陷阱”,做题时应引起注意。 1.警惕“颜色陷阱” 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2+、Fe3+、Fe2+、CrO2-4、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2.警惕溶液酸、碱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1)表示酸性溶液的是①pH<7或c(H+)>c(OH-)或c(OH-)=10-(8~14)mol·L-1(25 ℃);②能使pH试纸显红色的溶液;③能使甲基橙显红色或橙色的溶液;④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 (2)表示碱性溶液的是①pH>7或c(H+)7加酸或加碱抑制水的电离);③与NH4HCO3或(NH4)2CO3等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 3.警惕几种隐含情况 (1)含有大量Fe3+的溶液,隐含是酸性溶液,并具有强氧化性。 (2)含有大量NO-3的溶液,隐含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3)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隐含是碱性溶液。 (4)含有大量S2-、SO2-3的溶液,隐含不是酸性溶液。 4.警惕相互促进水解的几种情况 (1)NH+4与CH3COO-、CO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存在相互促进水解情况,但水解程度较小,在溶液中仍然能大量共存。 (2)Al3+与CO2-3、HCO-3、AlO-2、HS-、S2-,Fe3+与CO2-3、HCO-3、AlO-2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沉淀或气体,不能大量共存。 5.警惕几种说法 (1)HCO-3可存在弱碱性环境中,HSO-3可存在弱酸性环境中。 (2)Al3+、Fe3+在中性条件下不能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也可能不存在。

高中化学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钠是碱金属中的典型代表,是学生在高中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把它编排在高一教材中第三章讨论,是因为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材中已经介绍了碳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等钠的化合物的知识,为高中钠元素的系统学习奠定了基础,可以使学生感觉相对更简单,有利于减轻学生在高中学习初期的不适应感;还有利于复习巩固第一章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元素的学习,总结出学习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和模式,这将有利于今后其它金属元素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刚进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金属元素(如铁),同时还学习过钠的某些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一些知识,他们也有进一步探究更多金属元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使得他们对于钠的学习将更轻松;另外,在初中他们已看过教师的演示实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学生实验,具有了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这些都会成为本节课教学的有利支撑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物理及化学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及用途; 3、掌握钠的氧化物的重要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体会怎样运用观察法进行实验探究;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难点】 1、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 2、钠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实验仪器: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实验药品: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七、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PPT展示图片】绚丽多彩的 金属世界。 【提问】1、我们初中已经介绍 过哪几种金属单质? 2、你能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 些化学反应吗? 【回答】1、铝、铁、铜 2、①置换反应②氧化反应 通过回忆初中 所学知识,让学生 有一个心理过渡, 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

课堂作业新设计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冠()增()凝() 寇()赠()疑() 浆()仰()孤() 桨()抑()狐()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礼品()的风光()的眼睛 ()的琼浆()的小草()的叫声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我在原野上,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我醒来时,

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 2.用“”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模仿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闲:①没有事情做②与正事无关的③放着,不使用1.他俩正在闲.谈。() 2.下午我闲.着,你来吧() 3.别让机器闲.着。() 颜:①颜面,脸面②颜色,色彩 4.三军过后尽开颜.。() 5.会场上飘着五颜.六色的旗子。()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解释,填序号。

居高临.下()①靠近②对着③来到④将要 身负.重伤()①承担②失败③遭受④享有 引上绝.路()①停止②达到极点③走不通的 大举.进攻()①提出②推选③动作④抬起 二、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掩护()依托()豪迈()全神贯注() 反义词: 仇恨()崎岖()沉着()全神贯注()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记叙的是发生在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故事,五壮士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文的 记叙顺序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个部分,表现了五壮士_________、__________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四、重点段落品析。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 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通 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 发现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 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 路。 (1)“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表现了班长马宝玉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五壮士怎样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壮士为了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的 决心和的精神。朗读这两句话时要读得。 思维创新大拓展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使用及现实意义,阐述了微课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分析了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实践引起的思考。 关键词:微课化学教学实际应用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例”的简称,微课的主要呈现方式是以与教学相关的视频,以“微视频”的提供形式结合教学中的习题、例题、问题、难点和相关知识点,提供“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学课件和课例为核心,所以传统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灵活性不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是在其基础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兴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知识点突出、资源容量少的特点。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实践为例,研究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与思考。 1.微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深度 每个人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不一样,老师很

难让每位学生都理解教学难点,所以教学难点是让教师很头疼的一点。但借助微课这个线上学习平台,每位教师都能贡献出自己对教学难度的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微课会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角度。例如在微课上,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其对相关概念、方程式、氧化性与还原性的理解都有不止一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更深入细致多方面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的效果,从而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根据科学研究,人们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内的学习效率是最佳的,人们的注意力保持非常集中,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对于一个化学知识点的讲解只需要不超过十分钟,通过这个最佳时间段进行授课,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点。微课对于学生来说不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化学的特点就是有繁多的知识点,通过微课分散的知识点更能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教学难点不容易理解,微课上会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自不同地方的优秀教师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甚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更加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2.微课帮助学生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实验教学,虽然实验教学受到师生的重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或者没有足够的学时,教师会舍弃实验教学选择教学录像或者直接口述讲解实验部

如何进行面试试讲中课堂作业的设计

如何进行面试试讲中课堂作业的设计 在平常的教师面试试讲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资格还是教师招聘面试,我们都不难发现少部分的同学在进行最后课堂作业设计的时候,往往都是说“抄写字词句或背诵课文”,匆匆了事,没有从头到尾贯彻好“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对于整个试讲来说可算是一块不小的瑕疵。那么该怎么才能设计出既新颖符合课文又能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作业,来给面试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呢?下面我们从设计的原则和类型来一一详解。 首先是课堂作业的设计原则,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设计才能更好的进行设计。第一,要与生活相结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扩展学生的生活化意识,摆脱形式主义和机械式繁琐,目的就是让“教、学、做相合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创造性的学习方式;第二,要有层次性。人的理解能力都是从易到难,学生也一样,作业应该分三个层次:基本题-能力题-提高题。基本题是第一层次,主要是课文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找出来。第二层次是能力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引导,学生能独自或者合作解决,从而培养学习能力。第三层次是提高题,要求学生在完成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提高,从而达到育人的功能。第三是要有启发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他们才能真正的自主学习。作业的布置也是如此,预留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搜集资料,才能使他们获得成就感,进行爱上学习。第四,形式要多样化。平常的作业设计多以书面作业为主,形式较单一,比较枯燥,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师就应该设计一些新颖的灵活的,富有趣味性的作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知识的水平。 接着来说说设计作业有哪些类型。第一,理解型。这里作业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包含的思想情感。比如七年级语文的《春》可设计这样的作业:说一说课文一共描绘哪些春天的图画,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喜欢的理由。第二,积累性。这类比较常用在文科中,特别是语文学科,如字词句中外文学知识的积累等等,通常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和学习中主动摘抄、收集材料、积累诗歌和文章等与课文相关的知识点,进而拓宽知识面。第三,迁移型。学习方式方法不能拘泥于课堂上,更应该在生活中形成一种举一反三的思维。如数学中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数学公式等,要懂得应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第四,拓展延伸型。这类作业作用在于加强内容与生活的联系、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分析判断能力和想象能力。 总之,课堂作业的设计关系到面试的完整性体现与新课改的融汇贯通,不然就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希望这些建议对大家的备考有帮助,顺利通过面试。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教案 高 三 化 学 组

(一)浓硫酸的性质 目的:认识浓硫酸的一些特性。 用品:托盘天平、烧杯、量筒、验温器、酒精灯、玻璃棒。 浓硫酸、玻璃绒(或石棉绒)、硫酸铜晶体、脱脂棉花、铜片、锌粒、木炭、硫粉、蓝色石蕊试纸。 原理:纯净浓硫酸的溶解热在20℃时为43.6千焦,所以与水混和时有大量 的热释出,它的一系列水化物H2SO 4·H2O、H2SO 4 ·2H2O和H2SO 4 ·4H2O都很稳定, 是很好的吸水剂。浓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和氧化性。 准备和操作: 1.浓硫酸的密度展示一瓶纯净的浓硫酸,它是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把一瓶浓硫酸放在托盘天平的一边,把同样大小的两只瓶子盛水一瓶半放在另一边,发现一瓶浓硫酸比一瓶半水还重。98%浓硫酸的密度为1.84克/毫升。 2浓硫酸的溶解热将一支长约80厘米、厚壁细孔玻璃管的一端封闭后,吹成薄壁圆柱形成玻璃球。球内充满红色酒精溶液作为验温器。在一只500毫升烧杯里盛水200毫升,放入验温器后,慢慢注入100毫升浓硫酸,边加边用验温器搅拌。可以看到验温器玻璃管里红色的酒精液柱逐渐上升,表示浓硫酸溶于水有大量的热放出。 在一支小试管里盛98%的浓硫酸3毫升。取黄豆大小的玻璃绒(或石棉绒)吸足水后投入试管中。浓硫酸跟水相遇即放出大量的热使水沸腾而爆溅,并发出“嘶嘶”的声音。此实验说明稀释浓硫酸必须把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3.浓硫酸的吸水性往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少量硫酸铜晶体小颗粒,静置片刻。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即变成白色无水硫酸铜,表示它的5个结晶水已被浓硫酸所吸收。 4.浓硫酸的脱水性往一支盛有3毫升98%浓硫酸的试管里投入黄豆大小的脱脂棉花一小块,用玻璃棒搅拌后微微加热,棉花即炭化变成黑色的絮状物。 5.浓硫酸跟金属的反应在一支试管里加铜片两小片,注入8∶3的浓硫酸2毫升,不发生反应。将试管微微加热,铜片开始变成黑色,生成硫化亚铜,并有硫酸铜生成。继续加热到沸腾,黑色物消失,溶液变成蓝绿色,这是因为硫化亚铜被继续氧化成硫化铜,直至全部转变成硫酸铜,同时放出二氧化硫。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系列微课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2018年春季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作业答案

2018春季综合实践活动课堂设计作业 1.第1题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的特点不包括() A.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B.因地制宜 C.制度建设,强化管理与运作 D.安全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2.第2题 下列哪种说法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 A.综合性 B.实践性 C.开放性 D.系统性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3.第3题 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位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A.学科课程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解决问题的综合性 B.这两种课程的类型不同 C.这两种课程的性质不同 D.这两种课程有相同的开发途径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4.第4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不是为了培养学生的()

B.动手能力 C.实践能力 D.学科能力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5.第5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不是() A.实现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B.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C.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D.让学生主动参与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6.第6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不包括() A.学习系统的学科知识 B.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探究活动 C.实际应用的设计类活动 D.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活动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3 此题得分:3.0 7.第7题 下列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中的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主客统一的知识观 B.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发展为本的课程观 C.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师生互动共建的教学观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坚持客观论的知识观

化学反应限度微课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按从熟悉到陌生、从形象到抽象认知规律理解化学反应限度概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按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以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量变角度(C 、υ)理解化学平衡状态。使抽象知识图表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对规律的推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大自然是很奇妙的,让学生是体验化学之美科学之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的探究精神。 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理解 难点 理解化学平衡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Ⅰ、导入展示拔河比赛的图片 教师讲解拔河比赛的规则和比赛时的发生的情况引出化学反应限度 [思考1][投影] 在一定条件下把3摩尔氢气和1摩尔氮气置于容积为1升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N 2、H 2、NH 3浓度变化情况填入下表,最终能生成2摩尔NH 3? [分析] [投影] 你能以N 2 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为例作出可逆反应进行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各自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吗? 开始:正反应速率 =最大 逆反应速率 =O 过程:v (正)减小 v(逆)限度:v (正) = v(逆) 图示: 2、化学平衡 (1)定义:[教师]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v(正)= v(逆),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一定的状态(限度),这种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记忆)[教师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分析并得出化学平衡特征] (2) 化学平衡特征:逆、等、动、定、变 例题N 2+3H 22NH 3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 2和H 2不再化合 B. N 2、H 2、NH 3浓度相等 C.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这个媒体!根据所收集的信息,乙醇的应用主要在于:作为能源、饮料、医疗等几个方面。那么,物质的用途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追问] 而物质的性质又决定于什么? 1.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 C2H6O一定是乙醇么?C2H6O可能 存在几种可能的结构?请同学们用 碳和氧的排列方式简单表示这些可 能结构。 2.化学反应是旧键断裂新建生 成的过程。分析乙醇可能断键的位 置? 使学生掌握乙醇 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培养学生通过 论坛平台的交流、协作 能力。训练学生由结 构推断性质的能力 [设问]同学们的推测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推测进入到乙醇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 [自学]进入乙醇的化学性质的 学习中。 乙醇的化学性质: 能和金属钠发生反应 能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学生实验] 1. 乙醇和钠的反应 2. 乙醇的氧化反应 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 结论。将实验现象和得到的结论发 表在论坛上 并完成讨论: 1.分析乙烷、水和乙醇他们是 否可以分别和钠反应。由此我们可 以得出乙醇中是和碳相连的氢还是 和氧相连的氢被钠置换??(是和 氧相连的氢被置换即羟基中的氢) 2.常温下为什么金属钠与乙醇反应 较缓慢,远不如金属钠与水反应剧 烈?(因为乙醇中的氧氢键更稳定, 不容易断裂) 3.铜在反应前后其质量是否发 生变化?同在此反应中的作用是什 么?(反应前后铜的质量没有变化, 在此反应中作为催化剂) 学生掌握乙醇的 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 自学能力;通过人人动 手实验,规范学生操 作,全面培养、提高学 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 力和对实验现象的分 析能力。培养学生通过 论坛平台的交流、协作 能力。 使学生体会到科 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假 设-通过实验验证假设 -进一步假设-再验证- 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讲述]好!同学们都很好的完成了 学习。同学们在论坛上都提出了很好的见解。同学们的实验操作基本符合规范,具有比较强的实验能力。现在,一起来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总结]和老师一起总结乙醇的 化学性质 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

提高课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提高课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增值美术课堂 ——美术校本研修课程方案 一、研究背景: 课堂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活力的活动内容。美术课的课堂作业也是最快速反应学生学习所得,体现课堂有效性和技能掌握程度的一个依据。学生课堂作业的效果和质量是直接反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快而明显的途径。 回顾以往的学生作业,对比新课程下的美术作业评价标准,我们发现学生作业明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学生作业重摹仿,而缺乏创新。主要原因是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非常注重每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为了确保在一节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课堂中主要以教师讲为主,提问少,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不多,教师常常根据时间收放学生思维,整个一节课学生的思维往往只处于小幅的波动面,致使学生作业缺乏创新,内容单一。(二)学生完成作业有应付的态度。主要原因是个体能力差异而形成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不同。基础好的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作业要求能很快完成作业,基础一般的同学根据提出的要求完成作业往往要半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样就造成基础好的学生无事可做,他们的能力在这节课不但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反而制约了其他能力的发展。基础差的学生往往也受基础好的学生地影响不能用心去完成作业,而去赶时间应付老师作业。 要改变现今美术课堂作业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设计出多样化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作业设置上入手,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从生活出发去创造性地为学生设计课堂作业,让学生能选择自己有兴趣完成并力所能及的命题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本学期,我们的研修活动将抓住“增值”关键点,进行针对性的研究,聚集大家的智慧,在教学中做到作业设计自主化,作业设计趣味化,作业形式多样化,让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二、研究目标: 1. 在研修的过程中,改变美术课堂作业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把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探索高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作业质量,出现趣味化、自主化、分层化、创新化的作业。 2. 在研修的过程中,探索如何把三维目标较好的体现在作业设计中,通过不断尝试、体验,改进,培养教师自身的积极主动的创新工作学习的状态。 3. 师生的互动交流与学习,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进一步提高,使美术课堂作业设计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划一走向分层、从“拿来”走向创新、从批改走向对话。 4. 通过研修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师的专业化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有明显的发展。在研修的过程中促进教师反思、改进能力的提高,增加教师的教学灵活性。三、研究内容: 1. 研究提高美术课堂作业有效性应体现的基本原则。 研究如何在课堂作业设计中体现“美术”的原则和“教学”的原则。在美术作业要求有一定数量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学生掌握,而且需要通过评价来检验其掌握的程度。同时,在美术作业中还应该包括“创造”、“审美”的要求。 2、研究有效的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求的基本结构。 美术课堂作业要求由“基本要求”、“具体化”和“可选部分”三部分组成。 基本要求是指:用什么方法做什么练习。 具体化是指:对基本要求的具体化、补充说明或要注意的问题可选部分是指: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发挥个性的创造空间。 3、研究有效的美术课堂作业设计要求与美术教学评价的关系。 (1)技能目标的评价。 (2)认知目标的评价。 (3)创造性目标的评价。 (4)情感目标

最新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创意设计

小学美术课堂作业的创意设计 美术作业内容封闭僵化,作业方法、手段单一,作业目的与内容比较机械,评价片面性,作业缺乏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要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慢慢地被抹杀。那么,怎么通过美术课堂作业,促进教学创新,儿童思维创意呢?多元化设计美术作业,可以打破习惯性思维定势,给学生思维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和提高。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怎么对美术课堂作业进行创意设计呢? 笔者进行了多种尝试,现选择几种分析如下。 一、“生活化”作业――选“材”创意,点燃激情 “生活化”作业是指在作业内容的选择上,更加注重美术作业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艺术的来源,喜怒哀乐皆收于画笔下。还鼓励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种材料,体验美术的乐趣,尝试各种工具、材料的表现手法。 1、作业题材从生活中来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奇怪的事,有趣的事,愤怒的事天

天发生,可学生却咬着笔尖痛苦于无事可画,无形可画。美术课的内容选择、作业定位要根据孩子的生活经验而定,让孩子到生活中去寻找、去实践、去发现,去表达。例如浙美版第8册《生长的植物》一课,曾看到有一位年轻老师摈弃教室中摆放的五花八门的植物盆栽,却引导学生欣赏课件中出示的植物,极力去感受植物的生命力。此时,屏幕中的植物是“死”的,距离是远的,心灵是不会被感动的。可想而知,作业是无趣无生命的。学生要由感受在先,才能有表现在后。因此,作业内容要从生活中来,这样才会生动、真实,感动自己感动他人。 2、作业材料从生活中来 在一线美术课堂中,美术作业已不仅仅限于一张作业纸那么简单。丰富的材料带给创作者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如浙美版第11册《街市新貌》一课,课前分析学生从生活中街道两旁的店面变化深切感受到经济的迅速发展。课堂中学生赏析极具个性的店面设计,独特的色调,夸张的物件摆设,带着这种生活体验和创作冲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各种材料,利用不同的材质、纹理、色彩等特征,巧妙的去设计制作出趣味十足的店铺造型作品。蛋糕纸托变成了浪漫的太阳伞(图1);巧克力盒变成了店面墙(图2);塑料薄膜变成

高三化学全册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全一册)

第一章节离子、分子、原子晶体 第一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和原子晶体(一)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4.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难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氢键 三、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写出NaCl 、CO2、H2O 的电子式 。 2.NaCl晶体是由Na+和Cl—通过形成的晶体。 [课题板书] 第一节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分子晶体(有课件) 一、离子晶体 1、概念:离子间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晶体 2、空间结构 以NaCl 、CsCl为例来,以媒体为手段,攻克离子晶体空间结构这一难点 [针对性练习] [例1]如图为NaCl晶体结构图,图中直线交点处为NaCl晶体中Na+与Cl-所处的位置

(不考虑体积的大小)。 (1)请将其代表Na+的用笔涂黑圆点,以完成 NaCl晶体结构示意图。并确定晶体的晶胞,分析其构成。 (2)从晶胞中分Na+周围与它最近时且距离相等的 Na+共有多少个? [解析]下图中心圆甲涂黑为Na+,与之相隔均要涂黑 (1)分析图为8个小立方体构成,为晶体的晶胞, (2)计算在该晶胞中含有Na+的数目。在晶胞中心有1个Na+外,在棱上共有4个Na+,一个晶胞有6个面,与这6个面相接的其他晶胞还有6个面,共12个面。又因棱上每个Na+又为周围4个晶胞所共有,所以该晶胞独占的是12×1/4=3个.该晶胞共有的Na+为4个。 晶胞中含有的Cl-数:Cl-位于顶点及面心处,每.个平面上有4个顶点与1个面心,而每个顶点上的氯离于又为8个晶胞(本层4个,上层4个)所共有。该晶胞独占8×1/8=1个。一个晶胞有6个面,每面有一个面心氯离子,又为两个晶胞共有,所以该晶胞中独占的Cl-数为6×1/2=3。 不难推出,n(Na+):n(Cl-)=4:4:1:1。化学式为NaCl. (3)以中心Na+为依据,画上或找出三个平面(主个平面互相垂直)。在每个平面上的Na+都与中心 Na+最近且为等距离。 每个平面上又都有4个Na+,所以与Na+最近相邻且等距的Na+为3×4=12个。 [答案] (1)含8个小立方体的NaCl晶体示意图为一个晶胞 (2)在晶胞中Na+与Cl-个数比为1:1. (3)12个 3、离子晶体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1)离子晶体熔、沸点的高低取决于离子键的强弱,而离子晶体的稳定性又取决于什么?在离子晶体中,构成晶体的粒子和构成离子键的粒子是相同的,即都是阴、阳离子。离子晶体发生三态变化,破坏的是离子键。也就是离子键强弱即决定了晶体熔、沸点的

浅谈高中化学微课的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4064991.html, 浅谈高中化学微课的注意事项 作者:钟东华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第19期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微课。虽然我们经常谈论微课,相信很多老师都不是很清楚微课具体指的是什么。首屆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认为,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①。还有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用于解释知识点的核心概念或内容、方法演示、知识应用讲解,时间长度一般在5~10分钟。除了视频,微课还包括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微课短小精悍、生动灵活,不能采用课堂教学过程再现的实录方式或剪辑课堂实录的方式制作②。由此可见,微课有以下一些特征:微课是一个简短视频,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疑难问题展开,不系统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手段进行。在我看来,微课就是以视频为载体,以帮助学生理解或掌握某个知识点、解决某个问题为目标,采用多媒体技术为辅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故而,我们认为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有注意以下几点: 一、尽可能突出碎片化知识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位置 我们前面提到了,微课的知识是碎片化的,比较零碎,不是很系统。我们教师在微课中讲解某个知识点的时候中,要顺带提一下这个知识点在本学科知识中的位置,即前后之间的联系;同时不要忘了告诉学生该知识应用在什么地方。很多学生不知道某个解题方法在什么地方运用。比如:当我们制作有关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等微课时,必须让学生知道这种知识是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二、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教师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或掌握某个知识点。因此,微课的对象必须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共包含几个方面的意思: 1.以学生的视觉拍摄视频,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这个主要是指在拍摄动手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微课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视觉来拍摄微课。也就是说,在拍摄视频时,要从方便学生观察、模仿的角度进行拍摄;需要采用俯拍、同侧拍摄等方式进行画面制作。在录制声音的时候也要方便学生听,尤其要让学生听清楚;背景音乐不能影响学生听教师讲解的声音。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我们尤其要注意拍摄角度,以便学生观察。 2.要让学生方便接受微课的内容。故此,我们不需要录制全部的教学过程;也不需要把教师个人的形象加到微课中,更不需要把自己的授课的样子贯穿整个视频的始终;课堂调动学生

高中化学实验微课设计初探

高中化学实验微课设计初探 1问题的提出 微课作为具有独特优势的结构化数字资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学者对微课制作、微课教学设计的思考.实验探究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化学实验在高考中从未缺席.实验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获得化学知识,体验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发展问题解决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艳花等学者在?河南省普通县级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中,通过调查河南省若干有代表性的县级高中发现:所调查地区学校的高中化学实验课开设率仅有20%;另外,数据显示尽管实验室设备齐全,但化学实验的开设并没有明显地提高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与成绩.为了有效地激发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兴趣,针对化学实验微课设计,本文运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逐步搭建学生学习的的脚手架,构建从宏观→微观的认识视角,从观察、识别→实践操作→习题巩固→复习强化的思维过程,并加以引导,提出以下微课实验设计四部曲. 2微课实验设计四部曲 2.1贯彻实验的宏观辨识与展现实验的微观探析 在难度低且现象明显的演示实验中,如焰色反应的演示实验,可通过播放绚丽多彩的烟花燃放片段,让学生猜测其中可能含有哪种金属化合物.在不利于师生健康的实验中,如Cl2的性质实验、点燃不纯H 2的爆炸实验等,通过微课的制作,展现实验的过程,既可以有效保证

师生的安全,又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化学实验知识.对含有微观层次的实验中,可通过动画制作将肉眼看不见的微观过程展示给学生看,让微观不再微观.如在原电池实验的微课中,可通过动画制作将电解质电离、电子的移动等微观现象形象的展现出来.在微课制作中,实施“大步小步并驾走”原则.“大步子”:可通过软件CS加速播放不重要的片段(如试剂的移动过程);“小步子”:放慢或暂停实验的重点片段,展示主要步骤[如Fe(OH)2转化为Fe(OH)3的白→灰绿→红褐实验现象].贯穿于整个微课的语言讲解要情景交融、抑扬顿挫,抓住学生听觉,带领学生进入微课的世界,突出实验宏观现象,有效贯彻实验的宏观辨识.如在钠和水反应的实验中,易得到“芙蓉尤想红”的实验现象及口诀,但在实验中易忽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微课实验的播放中对“浮”“融”“游”“红”等阶段要适当地暂停,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多角度假设,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并即时反馈,以提高学生“主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借微课为媒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宏观→微观)认识实验,将展开实验的微观探析和贯彻实验的宏观辨识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2.2保证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 “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对于较复杂的实验,继观察学习后,应及时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其中,加深理解,有利于学生将实验各个点连成线,构建知识网络,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思路,以保证实际操作时有条不紊.实验完毕后建议再观看一遍微课视频,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