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讲:教育与高等教育概述

1.答:高等教育包括由大学或国家核准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其他高等学校实施的中学后层次的各种类型的学习、培训或者研究培训。

高等教育的特征:1.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

2.高深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

3.具有学术性;

4.具有一定标准、机构和程序来确认和管理的制度行为。

2.专业性与广博性的关系体现在:①政治功能——影响社会政治的稳定与社会政治的变革

●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进程

●选择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力量,影响社会的各种政治变化和发展②经济功能——影响一定社会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

●培养经济建设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背景、基础和条件

●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观点、态度、行为和习惯,适应现代经济生活和现代生产的节奏和变化

●产学研结合促进科学知识的创新及科研成果的转化,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

●劳动力再生产

③文化功能——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选择、整理、传递和保存人类文化

●创造、更新人类文化

●吸收、融合世界先进文化

第二讲:高等学校的发展历程

1.西方近现代高等教育始于中世纪大学,其主要职能是培养人才。

19世纪初以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为标志,确立了科学研究的职能。

19世纪末美国“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

2.现代高等教育的形态是在工业化社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

(1)社会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更多的专门技术人才,开展应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2)科学研究的分化和加深,所需的巨额费用自治团体已不能够承担,大学组织的扩大和内部结构的复杂化也需要国家行政力量的介入。

(3)国际政治经济竞争加剧,导致各国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控制

和支持,以求通过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取得技术经济时代的领先地位。

这一时期的高等学校,在原有的育人、科研两个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为社会经济服务的重要目标。

第三讲:高等学校的职能

1.高等学校的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具体化和现实化,现代高等学校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三大职能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育人是大学最基本的职能,是高等学校和高等教育的本质所在,是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发展科研有助于社会进步,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素质;

社会服务与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最佳途径,也可以促进人的素质的综合发展。

2.通过普通知识的教学和理智的培养,大学应该造就既具有专业技能又具有“文化修养”的人,因此大学的通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3.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

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着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

英才高等教育只面向少数人,教育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人才和治国精英。

大众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使更多的人,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也可以上大学。教育规模扩展,以高等教育的层次、种类和形式的多样化为特征。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人才,也包括一部分未来的国家管理人员。

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是当今世界及我国的必然趋势。

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有两种模式:

●美国模式——依靠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日本模式——依靠私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关系的处理:

在现实选择中,要将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结合起来。

(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出现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要求。

(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培养的需求。

(3)现有国情的选择。(追赶型经济需要专才;通才更容易适应社会。)

第四讲: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

1.(一)社会义务:文化的传承者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1.文化的传承者

学校是人类文化代际交接和传承的场所,高校教师是人类文化代际交接和传承的执行者。

2.人力资源的开发者

高校教师在传递文化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特别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人力资源的早期开发,间接地推动社会发展。

(二)教学管理: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的组织者

1.高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2.高校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3.高校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拓展者

4.高校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三)心理定向:心理健康的引导者和维护者

教育是塑造完善心灵的职业,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需要教师的引导。

心理问题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师要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四)自我实现:自我成长的研究者和设计者

教师要为自己的个人成长作出规划,为自己的成长负责,研究和设计自我,包括研究自身发展起点、成长环境、资源利用、目标设定、路径选择、成长评价等。

2.影响高校教师职业生涯成功的因素有:

1.社会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因素

2.学校文化——学校条件、管理方式、高校教师文化、学校之外

的社会文化结构

3.个人经历——个体的家庭环境、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对高校教师从教产生特殊体验的“关键事件”

4.自我更新——专业自主性的发挥、自我更新能力的发展

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成功是建立在高校教师成长的基础之上的。高校教师成长的途径:

1.专业学习——正规的学校教育:职前接受学科专业训练、师范训练,职后为了提升自我的价值重新“回炉”深造。

2.专家引领——名师名家的点拨和引导,形式有学术专题系列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最有效形式、最受欢迎形式)、教学专家咨询、合作课题研究等。

3.同伴互助(基本途径)——教师专业团队、教研组等采取“帮扶式”“谈话式”“研讨式”“理论学习式”等形式。

4.个人反思(根本性动力因素、第三条路径)——教育事件反思、教学过程反思、教学风格反思、心智模式反思。

3.大学生的特点:

1.大学生身体的特点

生理发育接近或达到成年人水平。

2.大学生心理的特点

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多彩但波动较大;意志水平显著提高但不平衡不稳

定;思想价值取向多元发展但矛盾重重。

3.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

主动性、开放性、独特性、创造性

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1.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学习主体;

2.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积极推动者;

3.具有独立性、探索性的学习者。

4.高校师生关系的具体内容

1.高校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

教育关系是师生为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建立的一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和管理,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主体

2.高校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认知关系和情感关系

3.高校师生之间的道德关系

师生双方自觉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践行道德规范,承担道德责任的关系。教师的道德行为对这一关系起决定性的作用。

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情感关系和道德关系是在教育关系之上衍生出来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校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平等、互为主体性的交往关系,是“主体间性”的关系。

“主体间性”关系是师生在没有压力制约的情况下,交互共生的

存在状态,个体间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个体独立性、社会性和群体性。

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主体间性”表现为四个方面:

1.平等对话

2.互相尊重

3.共同分享

4.彼此评判

第五讲:高校教学活动的内容

1.教学内容在选择与组织时,主要受到三种因素——知识、学生与社会的制约。

●知识:决定教学内容可选择的范围;知识分类决定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

●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兴趣好、动机、需要。

●社会:政治制度、社会地位、时代背景

从不同的因素出发,形成了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观点:

●学科中心论

●学生(儿童)中心论

●社会中心论

(一)学科中心论

一种古老的思想,认为知识是课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强调以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内容,在内容编排上要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程序和结构。

永恒主义课程论和要素主义课程论是其代表。

永恒主义强调“永恒的学科”,永恒学科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三类: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

要素主义强调要精选共同文化要素组成教材,采用学科课程。(二)学生中心论

学生中心论的代表是经验主义。

主要观点: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动机和需要、能力倾向等为基础来设计、组织课程,即课程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

杜威:以学生为中心、以个人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三)社会中心论

社会中心论的代表是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核心观点: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改造社会的技能,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改造主义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将各门学科的内容统一于社会问题中,以多种形式的活动形成学习单元。

2.1.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

不同类型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比例、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

2.课程之间的空间关系

单门课程之间相互搭配与相互融合:要实现各门课程之间的教学

内容有机紧密联系、搭建各学科各专业之间共通的平台。

3.课程之间的时间关系

从纵向结构上考查学生先学什么课程再学什么课程,处理“先修后续”的关系。

3.微观层面的高校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含义

课程设计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理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的各种要素或各种成分,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其内涵包括:

●课程设计是基于对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对课程要素的优化组合;

●设计是对目标和内容或学习经验的选择确定;

●课程设计旨在确定课程的组织形式和组织结构;

●课程设计的结果是课程方案。

(二)高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课程方案的设计

课程方案在我国高校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教学大纲,美国主要表现为课程标准。

2.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主要根据学习领域的特征、学生发展特征,并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更为具体的分解培养目标。

第六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过程

1.(一)教学准备阶段

1.从哪里出发:明确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对自己的认知、对学生原有水平的认知,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师生对教学内容的分析。

2.到哪里去: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

3.如何到达:明确教学活动的技术、方法和情境

4.是否到达:明确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

(二)实施调控阶段

师生通过互动和合作,将教学设计方案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任务:组织一系列教学策略

教师的教学技能:基本教学技能、调控教学技能

(三)反馈评价阶段

教学信息反馈

方式:练习、提问、测试、考核

类型: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对教师的意义:帮助教师激励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帮助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提高教师的反思指导。

对学生的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反思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信任与合作。

(四)反思总结阶段

反思是一个由解构到再建构的过程,解构是手段,再建构是目的。

反思可以凸显教学的专业自主性,把关于教育活动的理性认识和现实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教学反思主要是为了解决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策略: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方式,是在教学目标确立后,根据特定的教学任务和师生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活动内容,借助一定的教学活动方法和教学活动所依赖的媒体、技术,采用特定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活动策略是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综合。

1.知识呈现的策略

类型:讲授、直观演示

讲授的含义:教师以口头语言形式向学生呈现、说明知识,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

讲授的阶段:介绍讲述纲要——详细讲述学习内容——强调要点,总结内容。

讲授的优势:信息量大、受众面广、主控性强、耗时较少。

讲授的缺陷:学生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强调共性,忽视个性。2.信息沟通的策略

方式:对话——问答、讨论

功能:焕发学生的主体性、达到视域融合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活跃课堂气氛。

要求:

●问答——问题的提出要围绕教学内容,富有目的性、启发性、逻辑性、导向性;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回答问题;教师要适时回应学生的回答。

●讨论——学生分组恰当;全体成员要明晰讨论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发挥指导和管理作用;讨论时间长短适宜;教师指导学生锻炼综合概括能力。

3.巩固知识的策略

方式:练习指导、阅读指导、活动指导

要求:指导学生设计活动方案;为学生活动提供基本条件;促使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度介入;组织好学生的成果交流。

4.组织管理的策略

内容:通过师生互动和协商,建立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师生明确教学活动的目的和任务,随时沟通协调;创设恰当的教学活动情境;师生有效利用身体语言沟通情感,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节奏;发挥教学机智,处理偶发事件。

第七讲高校教学活动的评价

1.教学评价的内容

(一)学生学业评价的内容

1.学生学业过程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能力的评价

2.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以各门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或各学习阶段应达到的标准。

(二)教师教学评价的内容

教师素质、工作过程、工作成果

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

(一)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

1.日常测验

2.期末考查和考试

(二)几种新兴的学生评价方法

1.学习契约(学习合同):由学生与指导教师共同设计的书面协议,它确定学生学习的目标、达到目标的方法、学习活动进行的时间、完成活动的证据以及确认这些证据的标准等。

2.量规:一种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法,是从与评价目标相关的多个方面详细规定评级指标。量规适用于评价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给定作业或任务的学习活动产生的成果。

教师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1.课堂观察

——最为传统、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评价者有:学校的督导员、同行、教学管理人员;

评教的具体方式有:督导评教、同行评教、教学管理人员评教。

2.学生的学业成就

评价教师的一项指标,反映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学业成就包括考试成绩、学生在各种学科竞赛中的获奖成绩。

3.学生评教

在学期中或学期末由学生按照评教指标体系对任课教师的师德、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的评价。

要恰当看待学生评教:要尊重和重视学生的意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也要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教师本人也要正确对待学生评教。

4.教师的自我评价

撰写教学日志、同行之间相互听课、议课、向学生征求意见、教学档案袋评价法。

2.答:建议有:1.注重评价的发展性功能

通过评价,促进师生的发展。

2.重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价值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与方法的多元化。

3.现代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广泛使用

信息技术

第八讲:高校教师的教学艺术

1.体现在备课、讲课、评课等方面。

备课:“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法、备自己“四写”——写教学进度计划、写单元教学计划、写课时教学计划、写教学反思

备教材——钻研教材,达到“懂、透、化”

●备教材的广度和深度

●备教材的地位

●备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备教材内外隐含的教育资源

备学生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以及生活体验、情感等影响接受新知识效果的各种因素加以分析,并有针对性设置教学环节,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

●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

●关注自己所教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备教法和学法

发挥优势,扬长避短,选择合适的教法,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

备教师自己

●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当教法

●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我

四写

1.写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日历)

学期备课阶段形成的成果呈现方式。

2.写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备课阶段形成的成果呈现方式。

3.写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1)教案的内容:教学课题、授课班级、教学目标、授课时数、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教具准备、板书设计、作业要求、课后反思。

(2)实验课教案的内容:实验名称、课时安排、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介绍、基本操作与仪器介绍、实验重点步聚、实验中应注意事项及实验后记。

(3)教案的编写方法:文字表达法、列表一览法、卡片提示法。

4.写教学反思

每次上完课后教师对上课的回顾、反思和总结。

说课的原则

(1)理论性原则

(2)科学性原则

(3)逻辑性原则

(4)艺术性原则

(5)特色性原则

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教学对象

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教材简析,提出具体教学目标,分析教材编写思路、结构特点、重点、难点、关键

(2)说教法、学法

明确以哪种教学方法为主,采用哪些教学手段;明确如何指导学

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3)说教学程序

说清楚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各个教学环节: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环节、重点与难点的处理、教学的理论依据(4)说练习作业的安排和板书设计

作业的形式、安排方式、作业数量;板书内容与结构

说课的程序

(1)确定课题:自选课题、指定课题

(2)精心准备:知识准备、理论准备、技术准备

(3)形成说稿:形成说课教案

(4)进行说课与答辩

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说课不是备课,不能按教案来说课

(2)说课不是授课,说课比较灵活

(3)说课不是“背课”,也不是“读课”,要突出“说”字(4)说课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一节课的1∕3-1/4(5)教育理论与教材相结合

2.画图,善用工具

3.教学艺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学规律,以自己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融合起来,使学生在愉悦中进行学习的精湛的教学技能技巧。

教学艺术的类型:讲的艺术、写的艺术、做的艺术

第九讲:高校研究的一般概述

1.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优势地位

1.高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

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很强的创新能力,从而能做出创造性成果、有所建树的人。

2.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

高校人才集中,学科门类齐全,是最具活力的知识生产发源地。

3.高校是技术创新系统执行主体的组成部分

4.高校制度创新系统是国家制度创新系统的实现形式

高校科研的作用

(一)高校科研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1.高校科研通过原创研究提升核心竞争力

2.高校科研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

3.高校科研通过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先进技术转化为国内技术创新

2.科学研究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

1.科研能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环境

2.科研能提高研究者的学术水平

3.科研能促进研究者教学水平的提高

3.高校科研的基本原则:

1.教学与科研统一的原则

2.科研层次化与特色化的原则

3.独立与合作相结合的原则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答:1.大力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增加科研投入,提高经费效率;

3.改善科研创新基础条件,加快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组织和协调,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5.坚持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

6.扩大国内外科研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科研资源;

7大力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的创新工作。

第十讲:高校科研的程序与方法

1.高校科学研究的步骤

1.确定选题并制订研究计划

2.进行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

3.进行分析形成研究报告

2.高校科研的具体方法

1.观察研究法: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从而了解某些特征和规律的方法。

2.实验研究法:在有目的地变革事物的过程中观察事物、探索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

3.文献研究法: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相关资料,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事物的

高等教育学真题及答案2014年

2014年湖南省高等教育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课程试题(A) 一、选择题 1.中世纪,每所大学都设有医学、文学、法学每个教师会。每个教师会推选一名系任性质的decani。() A.神学 B.数学 C.法学 D.辩证法 2.1810年柏林大学首先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科学统一”和“”的新型教育原则,使大学除培养人才之外具备研究的新职能。() A.生产与劳动结合 B.科学与人文结合 C.教学与服务统一 D.独立与自由统一 3.“看来只有一个人类的终极价值,一个所有人都追求的遥远目标。这个目标就是被不同的著作家分别称之为自我实现、自我现实化、心理健康、个别化、自主性、创造力、生产力的东西。”这是主义的观点。() A.科学 B.唯物 C.人文D结构 4. 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的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的基本价值在于知识创新、学术探求、科学研究() A.知识 B.能力 C. 个人 D. 社会 5.通过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的模式包括:学科专业综合发展模式、、不分专业模式和产学研究结合模式。() A.弹性学习模式 B.学分制与选课制相结合的模式 C.学分限制模式 D.完善学分制度模式 6.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这一基本功能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A.创新新知,促进社会发展 B.科学研究,发展真理 C.培养人才,服务社会 D.高深学问的选择,传递与创造 7搞到学校教学过程的规律,一般概括为规律、教学科研互动规律、教学的发展性规律和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A.启发性 B.知行合一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8.收集资料、实验测试、理论概括和反复论证等活动,是科学研究的阶段。() A.科研准备 B.科研实施 C.成果结题 D.成果推广 9.专业发展学校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它是在 的报告中首先提出的。 A《明日之教师》B《都市大学宣言》 C《莫里尔法案》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0.在高等学校的系统特性中,就其组织成员活动的特性而言,具有的特性。() A学科性和国际性B多样性和模糊性 C高智力性和相对独立性D目的性和逻辑性 11.在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中,从层次结构看,最后一个层次是。() A博士后B博士研究生 C专科和本科D本科和硕士研究生 12.我们提出,“海纳百川”的师聘观和“中西交融”的师培观,作为全球化视野下改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结构的理念。( ) A“教师为本”的办学观B“大学自治”的办学观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 1895年创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西学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B 第2题: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 ) A 、西方古希腊时代 B 、中国的殷商时代 C 欧洲中世纪大学 D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 、政治体制 B 、经济体制 C 、文化 D 、人口 ?正确答案:B 第4题: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 、培养专门人才 B 、发展科学 C 、服务社会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第5题: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高 等 第1部分: 单选((30分)) 教 育 学 模 拟 考 试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正确答案:B 第6题:高等教育入学率()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A 3%内B、15% 内C、15%^ 50% D 50%以上 ?正确答案:C 第7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 第8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关系。 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正确答案:D 第9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 )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效性D、协作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教育方法 D、课程 ?正确答案:D 第11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A、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 第12题:()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岀的特点。 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 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正确答案:B 第13题: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 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 D、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答案:D 第14题: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 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正确答案:A

高等教育学整理试题

选择 1.高等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是……专业性 p3 2.在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出现的时间是……三千年前 p15 3.在我国教育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宋代四大书院”是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和……石鼓书院 p16 4.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定的标志是……太学的建立 p16 5.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行会性、自治性和……国际性 p18 6.欧洲中世纪大学实行专业教育,组织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的四大学科是……文法医神 p19 7.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洪堡 p24 8.在西方,首开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柏林大学 p25 9.在美国,1862年生效的旨在通过赠地建立学院,以培养农业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法案是……《莫利尔法案》 p28 10.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辛大学 p29 11.“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首先提出这论点的是……威斯康辛大学 p29 1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的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服务社会 p29 13.最早确定高等学校服务社会职能的国家是……美国 p29 14.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p32 15.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癸卯学制》,将高等教育由低到高分为三级,即高等学堂、大学堂和……通儒院 p33 16.首开中国研究生教育先河的是……通儒院 p33 17.大力倡导教育“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的是……蔡元培 p33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5年 p41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的时间是……1998年 p41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1993年 p41 21.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p44 22.阶级关系规定了高等教育的……利益追求 p45 23.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利的主要因素是……政治 p48 24.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p53 25.制约高等教育结构完善程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 p54 26.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舒尔茨 p72 27.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有33%归因于教育。提出者是……舒尔茨 p72 28.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创新文化 p75 29.高等教育目标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复杂性 p87 30.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依据和……归宿 p89 31.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人才的高等教育目标所体现的价值观是……社会本位 p90 32.教育史上片面强调传授知识重要性的学派是……实质教育论 p93 33.学校培养目标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p93 34.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称之为……科类结构 p94 35.高等教育由原来的“英才教育”演变为“大众教育”的时期是……19世纪后半期 p96 36.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p102 37.高等学校专业具有“双重性”,即学科性和……职业性 p103 38.高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p114 39.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即确立目标,选择经验,组

高等教育学试题和答案解析

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1、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2、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成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的任务。 4、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所有有能力并且有希望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谁能受益谁升学)的新时代。 5、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人事配置权)。 6、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7、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的管理部门”。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实现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整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9、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主要是指要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力的发展。 10、个体发展的部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主观能动性)。 11、通过高等教育,个体掌握了特定文化中的行为规,形成了特定文化所需要的社会性,从而在行为层面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的作用。 12、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果的非目的性。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高学历热,导致人们竞相追求高学历而导致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难以消除性)特征。 13、高等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不包括(培养合格公民)。 14、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基本特征不包括(自由性)。 15、高等教育是国家有组织地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6、承载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并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标志的是(学科建设)。 1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科学研究)。 18、普林斯顿大学在20世纪早期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但由于爱伊斯坦的加盟以及在“曼哈顿工程”中的出色研究,使其成为现今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就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来说,这一情况表明(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19、我国2016年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于学科声誉等四个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从事科研的人员素质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领先水平)是最重要的指标。20、以下关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关系的结论中,正确的说法是(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源头,服务是深化)。 21、高校科研选题的(价值性原则)要求所选课题要对当前社会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帮助。 22、下列命题中体现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的是(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高校教师自主确定教学的容、教材和方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反映了高等教育文化功能中的(文化选择功能)。 24、高等学校面向产业界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25、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26、下列关于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可以决定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闭卷部分 一、填空题(10选7,每题1分) 1.教育者应当使受教育者的(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2.高等教育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其性质是(专业)教育。 3.社会(政治制度)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 4.教育方针以(培养目标)为主要的核心的内容。 5.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 6.强调教学内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是(通才教育)。 7.高等学校中(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文件。 8.(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 9.高等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10.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途径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体验。 二、选择题(10选4,每题2分) 1.高等学校既培养学术型专业人才,又培养( C )。 A.红又专人才 B.理论人才 C.职业型人才 D.技术型人才 2.高等教育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是( D )。 A.人类文化制约高等教育 B.文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 C.高等教育决定文化 D.互相包容的内在联系 3.高等教育的目的具有不可测性是指( B )。 A.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B.高等教育目的只是抽象概括的教育理想 C.高等教育社会活动目的 D.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目的 4.高等教育强调传授知识与( B )相统一。 A.政治思想教育 B.培养能力 C.素质提高 D.确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5.学分制的主要缺点之一是( B )。 A.不利于学生发挥特长 B.容易造成教学秩序混乱 C.灵活性差 D.不利于教师发挥特长 6.中国高等学校实( C )。 A.通才教育 B.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融合

C.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结合 D.专才教育 7.我国高等教育总体发展处于( A )阶段。 A.大众化发展 B.英才教育发展 C.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化 D.英才教育向大众化转变 8.( C )在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A.搞好宣传 B.发展校园文化 C.培养专门人才 D.发展科学 9.高等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A )。 A.教学 B.发展素质 C.科研训练 D.生产劳动 10.高等学校教师只有( C )才能在本学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A.社会活动频繁 B.人际关系好 C.科研成果处于本学科前沿 D.教学成绩突出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15选3。) 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 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P5 2.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P31 3.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 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实施的途径。P29 4.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 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P31 5.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比较)——相对于专才教育而言,通才教育是一种通 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有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它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通才教育具有四个特征:(1)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2)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4)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P64 6.大众高等教育(与英才教育比较)——高等教育中的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 是指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或两种不同教育模式。二者在教育目的、对象、规模上存在明显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在受教育者的面的宽窄上。英才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目的是培养少数治国精英;而大众高等教育则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受教育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高等教育学试题AB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B.赫克迈大学C.阿资哈尔大学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A.民族化B.地域化C.国际化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B.学缘结构C.学历结构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B.存在主义C.权力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B.情理相融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示范者D.管理者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B.学历结构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B.理想性C.层次性D.开放性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B.从属论C.法德论D.智德论E.抵消论 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A.经济性B.适时性C.专业性D.实践性E.满足性

2019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1.在古希腊时期,哪位哲学家于公元前看作是雅典第一个永久性的高等教育机构。 A 、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康德 标准答案: B 2、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30 分) A 、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标准答案: C 3、下列属于教养性教育的是(30 分) A 、思想政治教育 B、研究方法课程 C、心理健康教育 D、专业课程 标准答案: A,C 1904 年时任威斯康辛大学校长的范海斯,他主张高等学校(30 的基本任务不包括分) A 、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 B、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与文化 C、由社区公共财政资助,以社区为服务重点 D、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本地社会与经济服务 标准答案: C 美国的第一所大学(30 分) A 、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 B 二 、 多选(共 1 道试题,共 40 分) 艺修辞”学,校包括,:由智者派创办,教学内容主要是 “三(分40) A、文法 B、修辞387 年创办的学园被(30 分)

C、辩证法 D、经济法

标准答案: A,B,C 从上世纪 50 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A 、 一 B 、 二 C 、 三 D 、 四 标准答案: B 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 (30 分 ) A 、 江南水师学堂 B 、 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 、 京师同文馆 D 、 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 C 二、多选(共 1 道试题,共 40 分) 蔡元培于 1917 年初 就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对北京大学进行了一场 (40 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 分) A 、 整顿学风,更新师资 B 、 倡导学术自由,推动学术研究 C 、 推动“学”与“术”的分离,改革教学 D 、 实行教授治校 标准答案: A,B,C,D 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大学人特别看重学术研究层面的理念,把哪个 (30 理念称为大学的灵魂。 分 ) A 、 学生自治理念 B 、 教授治校理念 C 、 学术自由理念 D 、 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 C 您的得分: 30 分 将学术自由真正付诸实践的大学是 (30 分 ) (30 分 )

年江苏省高校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3年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教育史上片面强调传授知识重要性的学派是( C )。P93 A. 个人本位论 B. 形式教育论 C. 实质教育论 D. 社会本位论 2、“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首先提出这个论点的是( D)。P29 A.柏林大学 B.霍普金斯大学 C.剑桥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国学位分为( A )。P239 A..学士、硕士、博士. B.硕士、博士、博士后 C.协士、学士、硕士 D. 协士、学士、硕士、博士 4、高等学校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场所多样化和( C )。 A. 高关联化 B.综合化 C. 短学程化 D.融合化 P143 5、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接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是( C )。P152 A.讲授法 B. 谈话法 C.演示法 D.发现法 6、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是指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的比例为( C )。 A.<15% B.>15% C.15%~50% D.>50% 7、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B )。P53

A. 政治 B.经济 C. 文化 D.法律 8、高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包括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专业课程和(C )。P115 A.必修课程 B.选修课程 C.专业基础课程 D.实业实训课程 9、第一次提出“教学科研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 D )。P24 A.布鲁纳 B.杜威 C.范海斯 D.洪堡 1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做到( C. )。P137 A.循序渐进 B. 教学相长 C.因材施教 D.防微杜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 1、高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专业性。(P3) 2、美国在改革高等教育入学制度方面表现突出,形成了面向不同背景人士的高等教育入学通道,包括考试入学、推荐入学和注册入学 3、我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思想的是着名教育家孔子 P187 4、《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P216 5、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在传承文化、改造文化和创新文化。P75 6、欧洲中世纪大学主要有三大专业,即法学、医学和神学P97 7、高等学校管理模式中,学术权力主导模式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P211 8、高等教育研究应该侧重的方面是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P177

教育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2002-2012年江苏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2002年江苏省高校、中专校新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l、“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C)。 A、复杂性 B、群体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2、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明确地把大学的主要职能由单纯培养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拓展到( D)。 A、人文教育 B、发展艺术 C、艺术教育 D、服务社会 3、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C)时,属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15% B、>15% C、15%—50% D、>50% 4、高等学校管理以( C)为特征。 A、教学管理 B、人力资源管理 C、学术管理 D、物力资源管理 5、西方人力资源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C)。 A、丹尼森 B、斯特鲁米林 C、舒尔茨 D、沃尔什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C)。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5年 7、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基本教学方法是( A)。 A、讲授法 B、演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8、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 D)。 A、中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山西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 9、教育科研应侧重的方面是教学内容和( D)的研究。 A、教师劳动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备 D、教学方法 10、整个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C) 。 A、备课 B、辅导答疑 C、上课 D、课后总结 11、班级授课制最主要的缺点是不利于( A)。 A、因材施教 B、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C、扩大教学规模 D、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12、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是( B)。 A、夸美纽斯 B、洪堡 C、赫尔巴特 D、范海斯 13、提出“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的中国古代文献是(B)。 A、《论语》 B、《学记》 C、《大学》 D、《中庸》 14、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法律法规中,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A)。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教师法 D、高等教育法 15、赠地学院运动申诞生的两所著名大学是康乃尔大学和( D)。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牛津大学 D、威斯康辛大学 16、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C)。 A、学衔 B、学位 C、学历 D、学识 17、在中国首先实行选修制的大学是( A)。 A、北京大学 B、河南大学堂 C、南洋公学 D、苏州大学堂 18、科研准备阶段的主要环节有确定选题和( A)。 A、申请立项 B、实验测试 C、理论概括 D、审核鉴定 19、( D)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 A、国子监 B、书院 C、稷下学宫 D、太学 20、从教育管理权利的划分方式来看,不属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主要模式的选项是( D)。 A、集权型 B、分权型 C、并重型 D、独立型 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A)。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与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耳,字伯阳。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 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老子的思想主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格拉底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中世纪大学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先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 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 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 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研究工作,大量的应是应用性、开发性的研究,但也必须重视理论研究,包括应用研究和基本理论研究。 3、试分析高等教育学发展的动因。 (1)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极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产生和成熟 (2)高等教育的部矛盾促使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不断升华 (3)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推动着高等教育学的发展 三、论述题 1、简论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P7) ?1)规模化。精英教育——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马丁.特罗理论) ?2)中心化。大学从社会的边缘步入社会的中心 ?3)综合化。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 ?4)国际化。一国的高等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总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等功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大学注重职业教育的倾向,关心学生的职业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发展。 ?6)终生化。从一次教育观向终生教育观转变。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可运用哪些研究方法?(P27)

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1含答案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考试类别(闭卷) : 题 号 一 二
8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C 两者相同 B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D 不相干
( B

课程试题(A)
9 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三 四 总 分 评卷人 C 主管者 D 举办者 ( A ) A 办学者 B 管理者
( D

10 1632 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 1.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 D ) 。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 2 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服务社会 B 了解国情 C 培养学生 ) 。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C ) A 夸美纽斯(捷克) ; C 皮洛戈夫(俄国) ; 11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 A 主导作用 B 教师中心 C 辅助角色 ( B B 纽曼(英国) ; D 保尔森 ( 德国)。
( A D 咨询者 )

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勤工俭学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B ) D 学习要求 ( C ) D 德育活动 ( D B 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D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 C ) )
3.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13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叫做 A 培养目标 B 教育目的 C 专业目标
D.开发研究 ( C D 100% A 锻炼身体 B 艺术活动 C 教学工作 ) 14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除了科学研究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外, 最基本的是
4 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 A 10%以上 B 15%以上 C 50%以上 ) 。
5 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B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15 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是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A 自主发展和建构的主体 6.在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项目评 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 性评价 ( B D、体育 ) ( A) C 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者 16 广义课程是指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D 实践环节
7 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 B、教学 C、智育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1 页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2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 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C.蔡元培; D.胡适 14、关于课堂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C A.提高教学效率; B.增强教学的计划性; C.因材施教; D.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 15、学校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毕业论文(设计) 16、非课程性教学环节是()。C A.课堂讲授; B.习题课; C.军事训练; D.实验课 17、高等院校立足本校、服务本校而对院校自身进行的研究属于()。B A.质的研究; B.院校研究; C.行动研究; D.叙事研究 18、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19、关于教学与科研的叙述,错误的是()。A A.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B.是"流"与“源”的关系; C.是教师的职责要求; D.是有机的统一体 20、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意义不包括()。C A.实现高校的价值回归; B.有利于引领社会反思; C.有利于教师潜心学术,为学术而学术; D.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 21、最早提出以“学术自由”和“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原则举办高等学校的人是()。B A.苏格拉底; B.费希特; C.洪堡; D.范海斯 22、高校人事管理中一般不会采用( )。D A.待遇激励法; B.事业激励法; C.情感激励法; D.股权激励法 23、在高校战略评估中,主要采用( )。A A.自我评估; B.社会评估; 24、高校中实施的学生和教师国际交流项目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C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25、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自由讲学; C.教师强调讲授法; D.自由听讲 26、若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0%以上,则该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处于( )。D A.精英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B.精英与大众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C.大众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D.普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学习题及答案: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答: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就是要坚持按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把好“出口”这一关。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采取不同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教学。为此,首先应提供更多选修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校选修课,互相承认学分,使学生在专业方向、知识结构等方面有更多的自主权;其次,改变教学方法,开设学习学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更多地采用自学指导式的教学方法;最后,应加大学习时间的弹性,允许学生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完成学业。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高校教师主导作用,应更多地体现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学术思想的启发,研究方法的训练。而学生的主动性,则体现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去摸索,学会思索和探索,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这中间,教师要做的,是为他们指引方向,使他们少走弯路。但是,路还是要让他们自己来走才行。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答: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思想性,主要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就是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融会贯通在学科教学当中,而不是在学科教学的课堂上讲唯物主义的教条。其实,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科学思想的哲学总结,它与具体科学理论的关系,是一种抽象与具体、低级与高级的关系。例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问题,在物理学早期的发展史上,就有着很生动的一些事例。在那个时期,物理学知识还很少,很不完整,人们往往只能根据已知的一些片断的知识,推测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的运行规律,形成了许多的物理假设,构成了当时看来很成功的一些理论。在对物理事实知之不多的情况下,出错的可能性远远高于猜对的可能性。出错的人当中,不少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一些物理学大师。但是,当新的实验事物证明原有假设的错误时,这些大师们都豪不犹豫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马上着手修改自己的理论,甚至完全“推倒重来”。有这些前辈大师作榜样,学生就可以充分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什么意思了。

高等教育学试题及答案ab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 )。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 )。 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C )。A.民族化 B.地域化 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 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 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 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 B.办学形式多样化 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 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 C.社会本位 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 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 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