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自我管理的七个维度

有效自我管理的七个维度
有效自我管理的七个维度

有效自我管理的七个维度

不管身处哪个时代,实现良好职业发都是每个职场人士的奋斗初心。一个人事业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卓越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每个人都需要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下面就分享下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关于有效自我管理的七个维度的经典观点。

一、我们的长处是什么?

多数人都以为他们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其实不然,更多的情况是,人们只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即便是在这一点上,人们也往往认识不清。然而,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如果从事自己不太擅长的工作是无法取得成就的,更不用说那些自己根本干不了的事情了。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你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 到12 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我本人采用这种方法已有15 到20 年了,而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

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自己的长处。在采用这种方法之后,你就能知道,自己正在做(或没有做)的哪些事情会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同时,你也

将看到自己在哪些方面能力不是特别强。最后,你还将了解到自己在哪些方面完全不擅长,做不出成绩来。根据回馈分析的启示,你需要在几方面采取行动。首先最重要的是,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其次,加强你的长处。回馈分析会迅速地显示,你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它还将显示你在知识上的差距——这些差距通常都可以弥补。第三,发现任何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并且加以克服。有太多的人,尤其是那些术业有专攻的人,往往对其他领域的知识不屑一顾,或者认为聪明的头脑就可取代知识。比如,很多一流的工程师遇上与人相关的事就束手无策,他们还以此为荣——因为他们觉得,对条理清晰的工程师头脑来说,人太混乱无序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员常常以他们连基本的会计知识或数量分析都一无所知而自傲。不过,人们要是对这样的无知还沾沾自喜的话,那无异于自取灭亡。其实,要让自己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你就应该努力学习新技能、汲取新知识。另外一点也同样重要——纠正你的不良习惯。所谓不良习惯,是指那些会影响你的工作成效和工作表现的事情。这样的习惯能很快地在回馈中反映出来。与此同时,回馈还会反映出哪些问题是由缺乏礼貌造成的。礼貌是一个组织的润滑剂。礼貌,其实也很简单。无非是说声“请”和“谢谢”,记住别人的名字,或问候对方家人这样的小事。许多聪明人,尤其是聪明的年轻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回馈分析表明某个人只要一遇到需要别人合作的事就屡屡失败,那么很可能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举止不大得体——也就是缺乏

礼貌。把预期和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也会发现自己不能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一窍不通、毫无天分的领域,在这些领域我们甚至连平庸的水平都达不到。人们,尤其是知识工作者,就不应该试图去完成这些领域的工作和任务。他们应该尽量少把精力浪费在那些不能胜任的领域上,因为从无能到平庸要比从一流到卓越需要人们付出多得多的努力。

二、我们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时是怎样把事情给做成的。实际上,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表现。许多人不是以他们习惯的方式工作,这当然就容易造成无所作为。对于知识工作者来说,“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可能比“我的长处是什么?”这个问题更加重要。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由人的个性决定。通常,几个常见的个性特征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工作方式。我属于读者型,还是听者型?首先,你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还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绝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读者型和听者型之说,而且很少有人既是读者型又是听者型。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的人更少。没有几个听者型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变成合格的读者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努力,反之亦然。不了解你的工作方式不可能发挥才干或取得成就。

三、我们如何进行学习?

我不止一次地看到有些人在大公司中十分成功,换到小公司中

则很不顺利。反过来也是如此。下面这个结论值得我们反复强调: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你不大可能成功。但是,你应该努力改进你的工作方式。另外,不要从事你干不了或干不好的工作。

四、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们所尊从的伦理道德要求你问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也是合乎道德的。但是,道德只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尤其对于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来说。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所接受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容,人们就会备感沮丧,工作效力低下。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相反,两者能产生互补。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

五、我们属于何处?

随后,他们就能够并且应该决定自己该向何处投入精力。或者,他们应该能够决定自己不属于何处。

已经知道自己在大公司里干不好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在一个大公司中任职。已经知道自己不适合担任决策者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做决策工作。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准备把握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六、我该为社会做何贡献?

回答这个问题时必须对几个方面进行权衡。首先,这些结果应该是比较难实现的,要有「张力」(stretching)。但这些结果也应该是能力所及的。其次,这些结果应该富有意义,要能够产生一定影响。最后,结果应该明显可见,如果可能的话,还应当能够衡量。确定了要实现的结果之后,接着就可以制订行动方针:做什么,从何处着手,如何开始,目标是什么,在多长时间内完成。

七、对人际关系负责

除了少数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和运动员,很少有人是靠自己单枪匹马而取得成果的。不管是组织成员还是个体职业者,大多数人都要与别人进行合作,并且是有效的合作。要实现自我管理,你需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起责任。这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要接受别人是和你一样的个体这个事实。他们有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做事方式和价值观。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须知道共事者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这个道理听起来让人很容易明白,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会去注意。一个习惯于写报告的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在第一份工作时就培养起写报告的习惯,因为他的老板是一个读者型的人,而即使下一个老板是个听者型,此人也会继续写着那肯定没有任何结果的报告。这位老板因此肯定会认为这个员工愚蠢、无能、懒惰,肯定干不好工作。但是,如果这个员工事先研究过新老板的情况,并分

析过这位老板的工作方式,这种情况本来可以避免。老板既不是组织结构图上的一个头衔,也不是一个(职能)。他们是有个性的人,他们有权以自己最得心应手的方式来工作。与他们共事的人有责任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工作方式,并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去适应老板最有效的工作方式。事实上,这就是(管理)上司的秘诀。这种方法适用于所有与你共事的人。至于工作方式,人各有别。提高效力的第一个秘诀是了解跟你合作和你要依赖的人,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工作关系应当既以工作为基础,也以人为基础。人际关系责任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清晰沟通责任。在我或是其他人开始给一个组织做咨询时,我们听到的第一件事都与个性冲突有关。其中大部分冲突都是因为:人们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他们又是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专注于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而这些人不了解情况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去问,结果也就不得而知。即使一些人懂得负起人际关系责任的重要性,他们和同事的交流也往往不够。他们总是有所顾虑,怕别人把自己看成是一个冒昧、愚蠢、爱打听的人。他们错了。因为我们看到,每当有人找到他的同事说「这是我所擅长的工作。这是我的做事方式。这是我的价值观。这是我计划做出的贡献和应当取得的成果」,这个人总会得到如此回答:【这太有帮助了,可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如果一个人继续问道:【那么,关于你的长处、你的工作方式、你的价值观以及你计划做出的贡献,我需要知道什么?【他也会得到类似的答复——据我的经验,无一例外。】事实上,知识工作者应该向与他们共事的每一个人,不管是下

属、上司、同事还是团队成员,都发出这样的疑问。组织已不再建立在强权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不一定意味着他们彼此喜欢对方,而是意味着彼此了解。因此,人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负责。这是一种义务。不管一个人是公司的一名成员,还是公司的顾问、供应商或经销商,他都需要对他的所有共事者负起这种责任。所谓共事者,是指在工作上他所依赖的同事以及依赖他的同事。

有效的自我管理要求每个人都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总结自己的工作方法论、懂得如何学习、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清楚该向何处努力,做何贡献,以及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知易行难,每个人要想在职业发展上有所突破,那么在有效自我管理方面就必须突破自我认知,做出积极改变,在思维、行动方面成为自己的CEO。

领导力之高绩效团队

七步打造高绩效团队 一.课程背景 高绩效团队是现代企业的杀手锏,如何打造高绩效团队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 高绩效团队是目标战略明确,相互支持、互相配合,团队领导和成员个体有信任,沟 通秩序,可以切实落实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有激励手段、有执行力的团队。这一切,都依赖于中层干部领导来完成,实施有效的团队建设与管理。 更高的职位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但身为领导,却经常被这样的情境所困扰? 情境1:您的团队绩效不如预期,您试过优化流程,改变管理方式,变换人员等多种方法,却发现成效不大。 情境2:您觉得团队的绩效目标和员工的绩效考核和日常工作没什么关系,绩效考核就是 浪费时间。 情境3:您觉得团队都是老员工,行的就行,不行的你也没有换人的权利,无法建成高 绩效团队。 情境4:您的员工“该走的不走,不该走的”经常为各种原因要求调岗或离职。 情境5:您的部属中总有几个业绩平平,苦口婆心也没有改变。 情境6:您接管了一个新的团队,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却发现一切都不顺利,似乎你什么 也决定不了,不知如何开始。 。。。。。。 本课程通过分析团队与高绩效团队差距,学习建立高绩效团队的路径。通过诊断、蓝图、绩效设考、激励、授权、沟通与领导力六个步骤,从战略层面的绩效目标设定和考核,到日常的团队管理方法,全面提升学员的领导力水平,从而达到建立高绩效团队的目标。 七步打造高绩效团队课程可以帮助和改善主管与部属间的沟通,增加团队文化的培养,并使主管能够了解部属的发展需求,给予必要的协助。七步打造高绩效团队课程帮助主管 除了要正确诊断掌握团队的发展进程和下属的发展阶段外,也要学习采用正确的领导行为,包括处理能力问题的命令行为,及处理意愿问题的支持行为,这是主管最重要的两项领导 行为。 本课程通过教师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等的授课方式,给学员带来全新的认识和思考角度,使七步打造高绩效团队的学习充满乐趣。整个课程主要是让大家从理解基 本的高绩效团队理论,到在工作中如何实践,快速提升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达到提升员 工以及组织绩效的目的。

七个维度分析宝洁的企业文化

七个维度分析宝洁的企 业文化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七个维度分析宝洁的企业文化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日用品公司之一,宝洁公司的全球雇员近10万,在全球80多个国家设有工厂及分公司,所经营的300多个品牌的产品畅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么,相比其他公司,宝洁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何独到之处?此处试用七个维度来分析其组织文化的特点。 一.关注细节 宝洁公司的招聘有着全面而规范的流程,在面试部分,宝洁一贯以“追根究底”见长,希望得到每个问题回答的高度细节,雇员需要对问题精确分析,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应聘者很难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 而宝洁在调查市场需求时,宝洁并不仅采取简单的消费者座谈,而是会深入市民生活一线,观察人家生活的细节,以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研发。 二.创新与风险承受力 “对宝洁来说,创新就是生命的血液。”宝洁公司坚持“360度创新”理念,公司的研发创新流程涉及方方面面,所有让消费者觉得舒服的产品、功能、包装、乃至广告、陈列方式,都源于创新。更不用说那些颠覆性的创新,比如纸尿裤、电动牙刷。宝洁斥资8000万美元在北京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创新中心,便于宝洁接近不同层次的中国消费者,也帮助宝洁从中国的大学中招募到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新人才,以及接触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创新中心的员工表示,大学毕业刚进宝洁时,虽然是基础工作,但职位叫“科学家”,

从这里便能看出创新在宝洁公司的地位。同时,宝洁公司也为员工营造了自由探索的氛围,重奖重用作出贡献的开拓创新者和思想活跃者。 宝洁公司技术总监许友年说,他常常鼓励员工要勇于承担风险,不要害怕失败,因为失败来得早是个好结果,既可以让研发人员重新寻找方向,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更多投入。而每当新产品上市前,北京宝洁都有会生产一小部分产品,放到消费者中作调研,以确保这些产品在功能、质量方面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也降低了推出新产品的风险。 三.团队导向 宝洁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目标使得宝洁人团结在一起,而公司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使得每个人都能用独特性来实现公司的共同价值观和业务目标。 四.员工导向 宝洁公司是一个员工导向的公司,其丰富的活动及灵活的工作时间使员工时时感受到被关心的氛围,提高绩效和留住人才一举两得。150多年来,宝洁公司倡导了许多项员工福利计划,包括利润分享计划。 宝洁推行的“全员持股计划使”每一位员工都可以购买和拥有公司股票,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五.成果导向 宝洁公司有着全面的绩效考核公式和体系。宝洁非常注重人的发 展,所以它的业绩考核也充分体现了这种思想,而且落到了实处。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F o r p e s n a u s e o n y s u d y a n d r e s a c h n o f r c m me r c a u s e 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和“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这方面,我们研究得还真是很不够。我们制定教学目标常常没有自己的思考,往往将教学参考用书上的“教学要求” 一抄了之,“教学目标”的制定便“大功告成”了。如果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不甚了了,教学活动中自然也就没有了“灵魂”,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容易迷失“方向”。 一、课堂教学目标“四个要素” 规范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包含下列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 3.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 4.表现程度指学生学习之后预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二、课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具体可分为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和技能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即学生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又叫结果性目标。这 种目标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学懂、学会、能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程序和具体做法,是过程中的目标, 又叫程序性目标。这种目标强调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做、反思。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学生对过程或结果的体验后的倾向和感受,是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主观经 验,又叫体验性目标。他的层次有认同、体会、内化三个层次。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基础;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对其他目标有重要的促进和优化作用。 新课程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的教师认为,这三维的课程目标只是个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多大用处,所以不必堂堂呈现,堂堂落实。 其实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三个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如同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 对于“知识与技能”我们并不陌生,过去我们一直强调的“双基”教学,就是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与过去教学大纲指导下的“知识与技能”没有多大差别。其实在过去的教学中也客观存在。所谓“过程与方法”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经历了什么样的过程。“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也有“过程与方法”的问题,教师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学生就采取被动接受的方法学习,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与社会现实和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是客观存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伴随一定的情态和态度,或充满兴趣,或感觉乏味:或积极参与,或消极接受。这都是情感和态度问题。价值观也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倾向,如对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内化。 总之,三维的课程目标是客观存在的,而过去我们往往只重视“知识和技能”目标,而对于“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没有重视。课程目标越具体,越便于操作。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要防止淡化知识的现象。情感是客观存在的,但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真正的情感发生,像是在表演。情由心生,情要动心,只有心动了才会产生真实的情感。 我认为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应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一节课的具体目标,具体的教学目标要从课标出发;第二,认真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呈现方式,深入理解分析教材安排,根据所使用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第三,了解学生特点,知道学生已具备的知识与本节教材的关系,学生要经历什么

课堂教学方案观察的四个维度

观课议课——课堂教学观察的四个维度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交流和扬长避短,以改进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观课即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或研究者凭借眼、耳、手、脑等自身的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地(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的过程。 议课即课堂评价,对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与执教教师展开对话、平等交流,反思自己教学,促进相互成长的过程。其中包含了课堂诊断过程,所以,观课议课实际上就是课堂观察、诊断与评价,中心环节包括课前会议、课堂观察、课后评议三个阶段。 要观察课堂,首先必须解构课堂。课堂涉及的因素很多.需要有一个简明、科学的观察框架作为具体观察的“抓手”或“支架”.否则将使观察陷入随意、散乱。课堂主要由学生、教师、课程及课堂文化构成,因此,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来构建一个课堂观察的框架。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和课堂文化)中,分析每一个维度,找出其中核心的且可观察的属性,并将这些属性确立为视角。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构成,共有20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5个观察点组成,共68个点。它的呈现形式,不再用评语的形式,而是用问题的形式,旨在引领教师去思考而不是评价课堂。下面我们从课堂观察框架来分析一下课堂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怎么学或学得怎样的问题,学生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课堂学习的积极参与者、主动建构者,学生的有效学习是课堂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学生学习维度有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五个视角。每个视角有3或5个观察点。选取互动视角中的一个观察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有哪些互动的行为?来举例说明通过师师互动生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互动行为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手段。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通过多边的互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从互动的对象看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从互动的形态看有行为的互动,语言的互动,思维的互动,情感的互动,从互动的组织形式看,有同桌的主动,小组的互动,班集体的互动。一切的互动,形成了多边的、主体的、动态的活动。 因此,从学生学习维度的视角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在观课时,观课者应多关注在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学习状态、思维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行为、课堂气氛、学习效果等要素。在仪课时,要看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体验、感受,经历英语学习过程;能否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什么,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什么?得到哪些有助于自身发展的能力;能否在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doc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呼伦贝尔副教授杜国民 一、学校组织文化维度研究的意义 1.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会使人们从不同层面挖掘学校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晰学校文化现状,了解所处的文化层次结构及文化功能,提升师生对文化建设的了解度和认知度,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维度研究,其要旨在于多视角审视学校文化现象,形成科学的学校组织文化观。 2.通过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寻找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文化内部要素及其结构的梳理、组织行为的研究、组织氛围的透视等,判断学校发展的健康状况,发现学校文化建设各要素、因子间的因果关系,探明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出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3.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学校文化内部要素的整合。伯顿·克拉克认为,对于一个复杂的组织而言,其内部的整合体现为两个基本维度:结构性整合和规范性整合。结构性整合主要是通过组织中人们或群体间的互动联系来实现的,规范性整合则来自组织成员共享的信念、态度和价值。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场理论”( field theory)——“行为=f(人·环境)”。即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来解释学校组织行为,通过学校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情感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等的研究会使结构性整合更加合理。另一方面,通过剖析学校文化内部要素,查明各要素在现实中的作用和状态,提炼升华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默许假设或核心价值观,将有利于达成文化的规范性整合。 4.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拓展学校文化功能开发的视角。在组织管理上,“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能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引导成员走向共同目标,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育人育德上,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对人才素质的形成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学生的社会发展上,学校文化会加速学生的成熟步伐,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等。 二、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几个维度 对某一种文化进行判断评价,首先应当对其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研究,发现其文化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其系统及功能。本文主要从学校组织的文化类型、组织氛围、组织行为、发展层次等几个维度进行探讨。 1.学校组织文化的类型维度研究。在文化类型上,学校文化有着一般组织理论所不能刻画的个性特征。斯坦霍夫和欧文斯(Steihoff,C.R.& Owens.R.G.)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家庭文化(family culture)、机器文化(machine culture)、表演文化(cabaret culture)、恐怖场所文化(little shop of horros cuture),分别隐喻了相互关爱、友善合作的,学校作为完成任务机器的,学校是表演舞台的和受专制强力控制的,冷漠冲突的几种学校文化形态,认为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根”。汉迪( Charles Handy)提出学校组织文化存在四种理想模式:权力文化模式( Power culture)、角色文化模式( Role culture)、任务文化模式(Task culture)和人的文化模式( People culture)。他用四位希腊神话人物(宙斯、阿波罗、雅典娜和狄俄尼索斯)来分别作为上述四种文化模式的象征,对崇拜“英雄”的组织、工具理性特色明显的组织、注重集体合作精神的组织和彰显人的地位尊严的组织进行了文化描述,但其四种文化模式更像组织或管理模式,理想化特征较为明显。此后,舒尔·多普森和伊安·莫克内进一步提出大学的四种组织文化模式:学院模式(Collegial Model)、官僚化模式(Bureaucracy Model)、团队模式(Corporation Model)和企业模式(Enterprise Model)。学院模式代表了一种学者治校、教授治教的围绕学术权威建立起来的具有强烈权力文化色彩的、部门连接相对松散的组织运行模式,不足之处在于极易滋生学阀专制、组织战斗力不强;官僚化模式代表了高度规范、等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

教师专业标准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 三个维度: 1、专业理念与师德。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十三个领域: 第一,职业理解与认识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中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修养,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第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关爱小学生,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小学生生命安全。 2.尊重小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3.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4.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第三,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营造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氛围。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个人修养与行为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2.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 3.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4.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5.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第五,教育知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掌握学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掌握班集体建设与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3.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4.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及其教育方法。 5.了解中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的过程与特点。 6.了解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

浅谈有效教学活动的四个维度

浅谈有效教学活动的四个维度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其核心是教学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有效教学必须通过有效活动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握好有效教学活动中活动品质、活动方式、活动主体和活动条件这四个维度。 一、活动品质。 活动品质是有效教学活动的生命,是有效教学的新追求。 第一,有效活动是具有任务取向,有明确目标导向的活动。教师在活动设计时,自己就应该对任务的目标、任务的结果及任务的执行形式等做到心中有数,以把握活动的方向。有时也有必要让学生知道任务的内容,如何开展此项任务,任务目标达成等,而且任务目标越具体越好。如果教师和学生的任务意识模糊,目标不明确,那就可能成为一种为活动而活动,也就是说无活动品质的低效活动。 第二,有效活动是真正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这对于学生来讲,是最具有挑战性、激励性、探究性的活动,最能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这个区域之外的活动,或是太难,或是太易,只是追求活动表面的热闹与形式,都将使活动流于形式而难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只有那些难度适中的活动才对学生发展真正具有价值。 第三,有效活动必须基于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性问题。课堂活动应

该尽可能模拟或贴近学生的世界,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为学习任务,给学生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活动。不能对其做过于简单化的处理,使其远离现实问题情境。由于问题的真实性易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同时,活动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经历与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探索精神的培养成为可能。 二、活动方式。 活动方式是有效教学的具体呈现形式。主要表现在活动的层次和多样性上。 首先,有效的活动是有层次推进的、渐进型的活动。活动的设计要有层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呈阶梯状分布,使间断的、琐碎的活动经验成为一个个具有逻辑关系的有机整体,形成由初级任务向高级任务循环以及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并由数个微任务构成的“任务链”的任务阶梯,使教学层层递进。 其次,有效的活动是能帮助学生经历多元体验,积累多元经验的活动。从心理和年龄特点来看,学生一般喜欢参与包含大量新异刺激内容的活动,也就是喜欢不断转换各种活动,从倾听到谈论,再到动手操作等等,这种调动多种感觉通道和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地集中注意力并能全身心地投入。从发展角度看,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活动的对象、活动类型、活动性质和活动水平的差异都会影响到学生主体的发展状况,因此,有效的活动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动用多种认知手段参与到学习中。

高绩效团队领导力训练-七层次领导力训练

七层次领导力训练 Seven Levels of Leadership? training 《高绩效团队领导力训练》 概述 《高绩效团队领导力训练》是提 升个人领导力的有效方法,是杨 俊杰领导力理论的最新发展的 研究成果,其发现领导 力在进入21世纪,领导力理论 获得了新突破和发展,往人性方 向迈进。主要的理论包括埃美特 的领导政治理论、麦加 维(BlytheMcGarvie)财务敏感型领导力、Earce和Sims的共享领导力、格林里夫的服务型领导理论、共鸣领导力、教 练型领导、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情商领导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罗伯特·豪斯(Robert J. House)的价值领导力在此基层上催生了价值驱动型的七层次领导力,《高绩效团队领导力训练》国际版权就是价值驱 动型的七层次领导力的研究成果。 理论依据 《高绩效团队领导力训练》是在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五层次需求理论和罗伯特·豪斯 (Robert J. House) 的目标路径理论,罗伯特·豪斯的综合激励模式,罗伯特·豪斯的魅力型领导,罗伯特·豪斯的 价值领导力,理查德·巴雷特的七层次领导力为基层,产生价值驱动的七层次领导力的理论下研发的领导力训练方法 。 高绩效团队领导力训练- 应用背景 在企业管理者学了很多领导技能为什么用不上?团队的业绩老是起伏或者难突破?领导者个人或者整个团队总是达不 到公司的要求?众多的困惑一直围绕着团队直接领导者和高层管理者,正是这样的背景下才使得《高绩效团队领导力 训练》与实际相结合。 实际应用

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目标-教育文档

语文教学中的三个维度目标 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知识、智能、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产生的预期结果,并以明确的语言表述出来,既是教学的依据和归宿,又是学科评价的标准和范围。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目标设定,始终是线性思维发展。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三个方面,注重了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体现了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三个维度水乳交融,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这三个维度的划分只不过是对目标描述上的划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能割裂开来,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但又绝不可把三者混为一谈,它们是一个事物的几个侧面,这正如语言文字的性质是多维的一样。语文是表情达意的,要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表达与情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离开了情意,表达也就没有意义了;而离开了表达,情意是无法讲出来的,是无法达到交流的目的的。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是隐性目标的基础,是为隐性目标服务的。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离不开过程和方法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又恰是二者之间的联系纽带。设想一堂课仅有显性目标,那学生遭遇的只能是一堆“死”的符号型的结论,势必造成单纯的知

识传递,造成死记硬背和封闭僵化,使教学缺乏“人气”,缺乏生命活力;如果一堂课仅有隐性目标,那就好比天上美丽的彩虹,可望而不可即;过程和方法恰似二者之间的桥梁,使得美丽的彩虹触手可得。好的教学目标应是三个维度的完美结合,既有知识、技能的增长,又有适度恰当的过程和方法,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生成和发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了学科教学的总目标,是用概括的语言表述的,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为了便于贯彻实施,教学总目标又可分解为阶段目标。就阶段目标而言,七至九年级的阅读教学,只有15条,应该说是高度概括的。这就意味着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必须制定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每节课必须有明确的课时目标。现行人教版的语文教科书,单元课文都是以生活内容为纽带组构而成,淡化知识体系。“语文课不能仅仅进行思想教育,语文课堂还必须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还要注重过程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目标做到从整体上心中有数,在每节课前进行精心设计。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在制定教学目标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倾向。 其一,草率盲目型,缺乏准确性、系统性与渐进性。不假思索,或按照教参一抄了之,或仅凭感觉随意而定。 其二,笼统模糊型,对学生学习缺乏明确的指导。大而空,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学校组织文化研究的维度分析 [摘要]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会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赋予学校文化以意义,全面理解和建构学校文化系统,将有利于探察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及相关关系,建构理想的学校文化模式,创造适宜的学校组织氛围,同时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校组织文化维度 一、学校组织文化维度研究的意义 1.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学校文化建设。从不同维度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研究,会使人们从不同层面挖掘学校文化的意义,更加明晰学校文化现状,了解所处的文化层次结构及文化功能,提升师生对文化建设的了解度和认知度,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组织文化进行维度研究,其要旨在于多视角审视学校文化现象,形成科学的学校组织文化观。 2.通过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寻找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可以通过学校文化内部要素及其结构的梳理、组织行为的研究、组织氛围的透视等,判断学校发展的健康状况,发现学校文化建设各要素、因子间的因果关系,探明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找出文化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3.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学校文化内部要素的整合。伯顿·克拉克认为,对于一个复杂的组织而言,其内部的整合体现为两个基本维度:结构性整合和规范性整合。结构性整合主要是通过组织中人们或群体间的互动联系来实现的,规范性整合则来自组织成员共享的信念、态度和价值。一方面,我们可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场理论”(field theory)——“行为=f(人·环境)”,即行为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函数来解释学校组织行为,通过学校成员之间的工作关系、情感关系、权力关系、利益关系等的研究会使结构性整合更加合理。另一方面,通过剖析学校文化内部要素,查明各要素在现实中的作用和状态,提炼升华学校文化的核心要素——默许假设或核心价值观,将有利于达成文化的规范性整合。 4.对学校组织文化的维度研究,有利于拓展学校文化功能开发的视角。在组织管理上,“组织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管理模式,它能协调人际关系,增强组织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引导成员走向共同目标,在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①;在育人育德上,学校文化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资源,对人才素质的形成具有巨大

能力素质测评题目及答案——测评维度:领导能力

测评题目: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答案 1.在以下三种职业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A.做某个团体的首领 B.做某支军队的指挥官 C.做某个组织的发言人 2.你认为权力下放有何益处? A.可以让上级领导集中精力于高层管理 B.减轻上级领导的工作负担 C.有利于提高个人能力 3.当你作出某项与下属的工作密切相关的决定时,你是否事先征求了他们的意见? A.不,我认为经理人有权作决定 B.不一定,这要取决于我是否有时间 C.是的,因为我一贯重视下属的意见 4.你授予下属多大权限?是否希望他们: A.每做重要决定时都征求你的意见 B.自行决定是否需要征求你的意见 C.先斩后奏 5.你希望下属参与制定工作计划吗? A.不,因为他们只会劝我把指标定的低低的 B.是的,因为这样才能使他们发扬奉献精神,努力完成任务 B.有时候,但重大项目除外 6.如果某位部下在完成一项艰巨任务过程中表现出色,你会: A.立即向他表示祝贺 B.不加评论,避免他趁机要求加薪 C.遇到他时顺便赞扬几句 7.如果某位一向表现不错的员工突然走下坡路,你会: A.尽快与他促膝谈心,找出问题所在 B.态度强硬地威胁他,逼他改正 C.上报人力资源部门,请他们去调查

8.如果将会向全体部下宣布一项重要的新措施,你会: A.发一份简报,将新措施方案刊载在其中 B.安排一位助手去向大家解释 C.召开一次专门会议,向每位下属详细解释新方案9.如果某位部下因未获提升而情绪低落,你会: A.告诉他那个职位本来就不适合他 B.教他改进方法,以便下次提升时脱颖而出 C.劝他别伤心,谁没有挫折 10.如果你对某位下属提出的过激方案不感兴趣,你会: A.指出这个方案的缺陷,同时鼓励他重新考虑新方案B.告诉他这个方案不合时宜,成本太高,不实用 C.表示将认真考虑他的意见,随后却丢进档案柜 参考答案

文化维度理论 一

文化维度理论一 参加了公司的跨文化培训后,其中对郝夫斯特(Hofstede)/强皮纳斯(Trompenaars)的文化架构理论的印象非常深刻。郝夫斯特把文化抽象为5个跨文化维度:(1)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2)权力距 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3)不确定性回避(对事 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4)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和谐)。(5)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而强皮纳斯他把文化抽象分类为7个维度(1)普遍主义-特殊主义(2)个体主义-集体主义(3)中性-情绪化(4)关系特定-关系散漫(5)注重个人成就-注重社会等级(6)长期-短期导向(7)人与自然的关系2位在他们 的书籍中都给出了每个维度的行为特征、心理表现等观点。这几个理论不仅仅 适用于不同国家之间跨文化理解和管理,而每个维度中关于中国的特征分析对 理解我们中国自身的行为习惯一样有非常好的帮助于是到网上特意搜了一把郝 夫斯特/强皮纳斯,摘抄了一段更加详细的文章(《跨文化管理》,作者:陈晓萍):郝夫斯特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维度理论是跨文化理论中至今最具影响力的一个理论,由荷兰管理学者郝夫斯特(Hofstede,1980,1991)提出。该理论是 实际调查研究的产物,起初并无理论构架。20世纪70年代,IBM这家为数不多的全球公司之一对其分布在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万名IBM员工(大部分为工程师)进行了文化价值观调查,得到了大量的数据。那时,郝夫斯特正在IBM工作, 有机会得到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机会。郝夫斯特的逻辑是,在IBM工作的工程师 大都有相似的教育背景和智力水平,个性特征也会比较相似。因此,他们对同 一问题作出不同的回答很可能反映出他们成长的文化环境对他们价值取向所产 生的影响。比如,如果一个人对"我总是比我们重要"这个句子非常赞同,而另 一个人极不赞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可能就是文化的差异。再比如对以下说法的 赞同程度:"上级应该视下属为与自己一样的人,而下属也应对上司同等看待",反映的也可能更多的是文化差异而非个体差异。通过对各国IBM员工对于大量 问题的答案进行统计学上的因素分析,郝夫斯特发现有4大因素可以帮助我们 区分民族文化对雇员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的影响。1980年,他在《文化的 后果》一书中发表了该研究的成果。这4大因素或4个跨文化维度是:l个体 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益);l权力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 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接受程度);l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

提升领导力的三个的维度

提升领导力的三个的维度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领导力培养,是一个永远也不落伍的话题。特别是在今天,大批中国企业的第一代领导人面临退休,新一代领导人即将走上岗位的特殊时刻。领导力提升有三个维度:知识、技能、心灵。 领导的本质是什么?利用他人的力量达成组织的目标,这个是领导的本质。在转型时代下,要求领导提升自身能力,这个过程将经历三次转型:第一次由精英转为领班;第二次从领班转为领导;而当今知识年代就需要由领导变成领袖。区别于一般管理者,领袖是能够抓住人的思想、抓住人的灵魂、抓住人的情感的人。领导专业有两重意思,其一,领导从事的行业是一个专业,其二,领导本身也是一个专业。 长沙三棵树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说90后没有责任感、没有工作的激情,事实并非如此。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15个90后来自全国各地,在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工作。他们都酷爱网游,于是15个人组成了一个团队,约好晚上7:30准时上网参加团队作战,竟然没有一个人迟到。晚上打到10点钟,其中有人要请假,团队领导说,战争正在激烈竞争中,不能请假。他说,我必须请假,5分钟就行。领导问他为什么请假,答曰:我们家发洪水了,水已经淹到二楼了,我要搬到三楼继续。你看,90后真的没有责任感吗?

要管理好员工,是需要方法的。区区一个网游,就能如此凝聚人心?一个原理就是网游是一场积分赛,如果让员工懂得,工作就是一个积分赛,里面有筹码、有“乐子”,让员工有赢的感觉。所以,领导是一门专业,怎么样利用赛规、赛程将人的荷尔蒙调动起来,这就要求领导的道德修养和业绩专业必须与时俱进。 提升领导力,有三个纬度。第一个是知识纬度,第二个技能纬度。技能纬度和知识纬度不一样,知识纬度是提升一个人的素质,但是技能纬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业绩,和业绩相关的是叫做技能纬度,和素养相关的是知识纬度。企业应该培训技能,一个员工都应该具备这两方面的维度。但是作为领导人还应具有第三纬度——心理纬度,理纬度本质上是自我认识的能力,它是驱动、认识、了解他人心理,认识自我心理,根据人的欲望去驱动人的行为。有了这种能力,心理的纬度才有真正的成长,有了这个纬度,领导人就会变得柔韧、坚强。 作为企业领袖,要懂得一个字——“释”,就是放开。做企业是一个利益分配的过程,领导若以自利为中心,不是利他为中心,旁人必然觉得不公。真正的领导是最后才得到利益的人,当你有这样一个心态的时候,做任何的事情都能成功。

五个文化维度

什么是Hofstede的五个文化尺度 吉尔特·霍夫斯塔德(Hofstede)的五个文化尺度是用来衡量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价值取向的一个有效架构: ?权力距离。一国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程度。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个人对于人际关系(他们所属 的家庭或组织)的认同与重视程度。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男性气质的文化有益于权力、 控制、获取等社会行,与之相对的女性气质文化则更 有益于个人、情感以及生活质量。 ?不确定性规避。一国范围内人们对于结构性情景(相 对于非结构性情景、非常规态势)的偏爱程度。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长期:着眼于未来的价值取向, 比如储蓄习惯和坚持力。短期:着眼于短期和眼前的 价值取向,比如尊重传统、重视履行社会义务。 权力距离是指“一个社会对组织机构中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情况所能接受的程度。”在权力距离大的文化中,下属对上司有强烈的依附性,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上司是开明专制君主,是仁慈的独裁者;在权力距离小的文化中,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较高,下属在其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有相应的自主权。 个人主义是指一个松散的社会结构,假定其中的人们都只关心自己和最亲密的家庭成员;而集体主义则是在一个紧密的社会结构中人们分为内部群体与外部群体,人们期望自己所在的那个内部群体照顾自己,而自己则对这个内部群体绝对忠诚。 所谓“不确定性的规避”,是指“一个社会对不确定和模糊态势所感到的威胁程度,试图保障职业安全,制订更为正式的规则,拒绝越轨的观点和行为,相信绝对忠诚和专业知识来规避上述态势。” 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是指“社会中…男性?价值观占优势的程度,即自信、追求金钱和物质、不关心别人、重视个人生活质量”;其反面则是“女性”价值占优势。 长期导向性、短期导向性表明一个民族对长远利益和近期利益的价值观。具有长期导向的文化和社会主要面向未来,较注重对未来的考虑,对待事物以动态的观点去考察;注重节约、节俭和储备;做任何事均留有余地。短期导向性的文化与社会则面向过去与现在,着重眼前的利益,注重对传统的尊重,注重负担社会的责任;在管理上最重要的是此时的利润,上级对下级的考绩周期较短,要求立见功效,急功近利,不容拖延。 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管理文化,你不仅仅要有关于这个国家的知识,还要对它的文化有一个完整概念,能够心领神会。Hofstede的独特统计调研法给出的结果告诉我们,即便在处理最基本的社会问题上,另一个国家的人们的思想、感受以及行动可能都会和我们有很大的差别。Hofstede

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

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余文森) [摘要]有效教学是一种提倡效果、效用、效率三者并重的教学观,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有效果指的是学有所得、所获;有效用指的是学的东西是有价值的、有用的;有效率指学的过程和方法是科学的、简洁的、省时的。有效教学的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就像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维度都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教学效用;教学效率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核心问题,全国各地教育教学改革都因此把重心聚焦于有效教学。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和指南,要正确推进有效教学的实践,必先要求我们在理论上提高对有效教学的认识。那么,有效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内涵是什么?综观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者对有效教学的界定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进行的,即沿用经济学的效果、效用和效率的概念来解释有效教学。可以说,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有效教学的三大内涵,本文将对其进行系统的阐述。 一、教学有效果 “效果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多指好的)。”[1]教学效果是指由于教学出现的情况,是教学活动左右下的成果,包括受教学的影响所能显示出来的一切成果。[2]对教学有效果的认识,涉及动机与结果以及教与学的关系问题。首先,教学效果强调的是教学产生的结果,它与动机无关。这就是说,它不关心教师的教学动机、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只关心教学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尽管它们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所以,教师再也不能说:“我课上完了,教学任务完成了。”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是以教案为本位的教学,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按照教案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培养” “引导” “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第七章 A卷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第七章A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 . ()是生产作业控制的最主要内容。 A . 进度控制 B . 质量控制 C . 产量控制 D . 过程控制 2 . ()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关键性策略,是最直接体现“营销”的部分。 A . 广告策略 B . 产品策略 C . 价格策略 D . 促销策略 3 . ()是企业营销组合的最基本的策略。 A . 广告策略 B . 渠道策略 C . 产品策略 D . 价格策略 4 . ()是所有者调动经营者积极性,提高公司绩效的基本机制。 A . 利益机制 B . 激励机制 C . 权力机制 D . 动力机制 5 . ()是产权制度的核心问题。 A . 产权结构 B . 利益机制 C . 财产组合 D . 激励机制 6 . 构成企业产权制度的实质内容是()。 A . 利益机制 B . 财产组合 C . 权责制度 D . 产权结构 7 . 构建产权制度的基础是()。 A . 产权结构 B . 利益机制 1

C . 财产组合 D . 权责制度 8 . ()是指以一定的财产组合为基础,构建特定的权能关系体系的制度系统。 A . 权责制度 B . 产权制度 C . 利益机制 D . 问责制度 二、多选题(每题1分) 1 . 现代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 A . 证券市场 B . 公司所生产的产品的市场 C . 经理人市场 D . 政府的政策法规与干预 2 . 产品进入成熟期以后,企业可采取的营销策略包括()。 A . 调整市场策略 B . 调整促销策略 C . 调整产品策略 D . 调整营销组合策略 3 . 产品进入成长期以后,企业可采取的营销策略包括()。 A . 改进产品策略 B . 塑造品牌策略 C . 开拓新市场策略 D . 适当降价策略 4 . 产品进入介绍期以后,企业可采取的营销策略包括()。 A . 快速撇脂策略 B . 缓慢撇脂策略 C . 快速渗透策略 D . 缓慢渗透策略 5 . 产品组合策略主要包括()。 A . 产品组合宽度策略 B . 产品线策略 C . 产品组合深度策略 D . 产品组合相关性策略 6 . 产品的整体概念认为,产品是由以下层次组成的一个整体()。 A . 核心产品 B . 观念产品 2

评课的四个维度

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维度一:学生学习。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维度三:课程性质。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环节 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22怎样讲解?讲解是否有效(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 23板书怎样呈现的?是否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帮助? 24媒体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25动作(如实验/动作/制作)怎样呈现的?是否规范?是否有效? 对话 26提问的对象、次数、类型、结构、认知难度、候答时间怎样?是否有效? 27教师的理答方式和内容如何?有哪些辅助方式?是否有效? 28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如何? 指导 29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作业)?是否有效? 30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活动/作业)?是否有效? 31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验/课题研究/作业)?是否有效? 机智 32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为什么?效果怎么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