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3)(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3)(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3)(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图中乙地形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水体污染

C.土地沙漠化 D.土地盐碱化

2.造成乙地形区这种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①破坏植被②该地区夏季多暴雨③土质疏松

④距海遥远,气候干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甲地形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商品农业基地的建设

C.荒漠化的防治 D.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不包括( )

A.使黄土高原上的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

B.使黄河下游河段更易发生洪涝灾害

C.使黄河中下游河段不能建设任何水利工程

D.使黄土高原自然灾害有加剧之趋势

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整地工程。采取挖坑的方式分散拦截坡面径流,控制水土流失。挖坑取出的土,在坑的下方培成半圆的埂,以增加蓄水量。在坡面上,坑的布置上下相间,排列成鱼鳞状,故名鱼鳞坑。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6.鱼鳞坑主要发挥的地质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7.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 )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植树种草

8.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小流域治理中,生物措施的功能是( )

A.蓄水保土 B.改善生产条件

C.创建旅游景点 D.利用光热

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千米,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流过县城。离县城22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

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9~10题。

9.“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