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案例分析:大班幼儿之间的冲突篇一背景:幼儿同伴冲突在幼儿园中很常见,多发生在游戏活动中。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幼儿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执,有时甚至会发生言语或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其中对于空间、物品等资源的争夺以及游戏规则的分歧是引发幼儿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表面上看幼儿同伴冲突会成为幼儿园的各种活动的阻碍,最初被教师和家长视为消极行为而遭到禁止,但幼儿同伴冲突却是不可避免的。大班幼儿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过渡阶段的幼儿社会化发展的程度,将对幼儿的小学生活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及性格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实录1:晨间自由活动中,孩子们陆续进班跟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但小灿(男)在这儿站站,在那儿看看,看到别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很想加入他们,于是他搬着椅子来到小琪等三个小姑娘这一组,还没等他坐下,小琪她们一边往外推他一边说:“你不能和我们一个组的,你又不是女孩儿!”。但小灿还是执意要坐下,她们一边用手拍打他一边说:“你是男孩子,你不能和我们在一组的!”,“你不能和我们一组的,因为一个组最多是三人,也可以是两个人。”一旁的小昊也站起来往

外推他。由于来园接待时段比较繁忙,于是老师指定小灿加入其中一个组,这组的其他小朋友也没多说什么,和小灿一起玩起来。最终借助教师的权威,本次冲突结束。实录2:幼儿在小树林里自由活动时,四个男孩子排成一队玩开火车的游戏。处于火车最前面的是小越,然后是小伦、小麟、小铭。小越开始的时候跑的很快,后面的小朋友也跟着跑,突然,小越一个急转弯,排在最后的小铭被甩了出去,摔倒在了地上。三个小朋友都跑过来扶小铭,小铭站起来很生气地指责小越:“你跑的太快了,还急转弯,把我摔倒了。”小越不说话,其他小朋友也说:“是啊,你跑的太快了,把人家摔坏了怎么办,不许跑那么快了!要不然我们就不带你玩了。”小越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不跑的那么快了,大家又开始玩了起来。分析:大班幼儿的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因幼儿社会化发展水平的进步而较中、小班幼儿有了明显的不同。大班幼儿有时可以比较周全的考虑问题甚至能够从对方、从大局考虑问题。这一方面是其智力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其社会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通过区分同伴冲突的原因来采用不同的同伴冲突策略,同时可以综合地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且可以多种策略综合应用。具体来说,大班幼儿在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方面有如下特点:1、幼儿自主解决同伴冲突比例增加,教师介入比例减少大班幼儿同伴冲突有各种不同的起因,但是解决方式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自主解决,或由教师介入解决。在实际观察中,可以看到,只要同伴冲突不是非常激烈,幼儿都能够在自己的范

围内进行解决,而有时候冲突激化,双方没法化解,其他幼儿这时会出来充当裁判的角色,协助解决冲突。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矛盾过于激烈,教师介入的话会受到批评,这是幼儿都不希望的。而教师介入的冲突则多集中于上课期间、午饭期间、午休期间,这些时间是对纪律要求比较严格的时间,如果有幼儿在这个时间发生冲突势必会造成秩序被打乱,教师要维护正常的秩序,就必须对出现的冲突实施严格的管理和介入。2、幼儿在解决同伴冲突中通过协商、博弈的方式增多,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减少大班幼儿都尽量会用协商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就算是争吵也是个人在陈述个人的理由,双方就会在这样你来我往的言语冲突中对矛盾进行化解,最终会在协商、沟通中解决大部分问题。动用暴力、身体攻击等简单粗暴方式解决冲突是比较少的,几乎没有幼儿完全应用暴力手段来解决。这表明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不会只针对冲突采取一种办法,也不会采取会受老师批评和同伴都比较排斥的方法。3、小团体增多,不同情况解决同伴冲突的方式不同大班幼儿已经有了明确的团体意识,一般幼儿都会有几个比较要好的朋友,他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固定的社交圈子,如果是在社交圈内部发生的冲突,冲突双方会在冲突中表现的相对比较克制,不会发生过于激烈的肢体冲突,就算是冲突双发闹的不可开交,其他小朋友也会出来进行劝解和裁决,使冲突尽快解决。启示: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积极的解决策

略会使幼儿加深同伴之间的了解,进一步提升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并进一步学会与人沟通、相处的技巧。幼儿在同伴冲突及冲突解决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能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通过解决同伴冲突,幼儿能逐步学习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为幼儿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并进一步展示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教师处理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恰当与否,会直接影响孩子社会化进步。因此,当幼儿同伴冲突发生时,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幼儿解决冲突,发展同伴交往能力。1、教师应以专业眼光看待幼儿同伴冲突教师应意识到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在工作中不应禁止幼儿发生同伴冲突,而是要充分挖掘每一次幼儿同伴冲突事件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把握这一隐性课程对幼儿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事方式的影响,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如何正确地面对同伴冲突,如何在同伴冲突中以友好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2、教师应构建安全的同伴冲突解决情境面对幼儿同伴冲突,教师不应该有厌烦的心态,自己断然裁决,而应尊重、理解幼儿,允许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看法,这样能使幼儿在同伴冲突中进步成长。教师应理解和认识到幼儿同伴冲突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幼儿社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积极地关注幼儿同伴间的冲突,为幼儿提供锻炼其同伴交往问题解决能力的机会,使幼儿以积极的方式解决同伴交往问题。3、教师应引导幼儿自主地解决同伴冲突教师在幼

儿同伴冲突要尽量发掘幼儿同伴冲突的原因,了解幼儿在同伴冲突时的真正需要。同时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基础上,放手让幼儿自己学会解决冲突。这样幼儿就有机会在实际冲突情境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运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密切注意观察幼儿同伴冲突的动向,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在面对大班幼儿之间的同伴冲突事件时,教师不应该站在成人的立场上,简单地给予他们一个评判的结果,而是应该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全面了解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后,将干预、调解的主动权让给冲突情境中的幼儿,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引导幼儿自己进行同伴调解,这才是解决冲突的最高层次。同时教师通过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引导幼儿学会正确与人交往,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有效地抓住教育契机,让幼儿展开讨论,讨论在冲突中谁的做法值得提倡,谁的做法是错误的,使每次幼儿同伴冲突都变得有意义。篇二案例:区域活动时,小朋友都在全神贯注的玩着,有的在语言区看书,有的在建构区玩积木。只听见“哇”的一声,随着哭声,我连忙过去,只见浩浩细皮嫩肉的小手上有一道被指甲抓过的划痕。我问是谁干的,旁边的小朋友七嘴八舌的告诉我:“是豪豪!”我生气地问:“你为什么要欺负嘉怡?”豪豪红着脸,很委屈的说:“我想看这本书,可菲菲跟我抢。”我对豪豪说:“你是个男孩子,男孩子应该保护女孩子,怎么能欺负女孩子呢?”“欺负女孩子的人,以后大家都不喜欢跟他玩。”其他小朋友也在旁边说。豪豪见自己理亏,知趣的坐一边去了。

分析:在案例中,面对嘉怡和豪豪之间的冲突,我首先想到的是:出了什么事?怎样迅速解决这件事?而没有考虑到这一行为后面深层次的原因,没有利用这一机会引导孩子学习协商、共享、轮流、合作等社会交往技能。对于幼儿间发生的冲突、教师要给予关注和重视,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要学会客观的看待孩子之间的冲突,不能简单粗暴的解决了事。孩子发生冲突固然破坏了教学秩序和游戏规则,给老师增加了负担,但孩子间的冲突也是他们在集体生活中学习交往,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种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时候都不要揭发幼儿不良的应受指责的行为,不要急于把儿童的缺点在集体面前当众宣布,应该让幼儿表现出克服缺点的内在的精神力量,让集体首先看到他好的方面,这就是教育的艺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正确地看待冲突,并因人因事地处理好幼儿的冲突,才能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篇三时间:中午午饭时场景一:中午吃面。小翔的桌上洒了一些面条,看到我走过来,小翔说:“老师,是天天弄的!”小翔和天天坐在一组,中间隔着菲尔。我问:“怎么回事?”两人都不说话了,嘟着嘴,互不相让。我又问了一遍,还是没人说。后来了解后得知:小翔和天天因为抢勺子,不小心将碗碰倒了,面条撒了一点出来。场景二:午饭后。吃过饭,大家把小椅子搬到两边,一般小朋友都喜欢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每人都有各自的小群体。天天先吃完,坐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儿。小翔吃完后把椅子搬到了天天的旁边,然后对他说:“我不是来和你坐一起的,

我是来看小鱼的!”天天看着小翔,没说话,两人刚坐一会儿,就叽叽咕咕的讨论起小鱼来了,接着两人的小椅子也挪在了一起,边看着小鱼边说着话。反思:从矛盾的出现到矛盾的消失,只是孩子们生活的一个小片段。我把它们记录下来,是因为从这一瞬间看到了孩子成长的片段,看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这个案例上看,这个矛盾的起源是孩子们因为抢东西,抢东西在孩子们之间是经常发生的一件事,孩子因为抢东西而感到气愤,互不理睬是正常的事。孩子之间也同样有自己群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圈子,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角色;空余时互相聊天、说热闹。虽说,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子们之间不会因为是好朋友就不会发生矛盾,他们发生矛盾后也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矛盾,重新赢得友谊,于是场景二的画面就出现了。这个案例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孩子之间能自己解决矛盾。但平常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他们分清是非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以为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孩子是口服心不服。如果让孩子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让他们自然和好,他们之间的友谊会更加牢固的。原来,孩子们的矛盾里也是有学问。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