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算法案例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算法案例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_算法案例_提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算法案例

【学习目标】

1.理解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并能根据这些原理进行算法分析;

2.基本能根据算法语句与程序框图的知识设计完整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算法程序;

3.了解秦九韶算法的计算过程,并理解利用秦九韶算法可以减少计算次数提高计算效率的实质;

4.了解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转换的规律,会利用各种进位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联系进行各种进位制之间的转换.

【要点梳理】

要点一:辗转相除法

也叫欧几里德算法,它是由欧几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左右首先提出的.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用较大的数m除以较小的数n得到一个商q0和一个余数r0;

第二步:若r0=0,则n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0≠0,则用除数n除以余数r0得到一个商q1和一个余数r1;

第三步:若r1=0,则r0为m,n的最大公约数;若r1≠0,则用除数r0除以余数r1得到一个商q2和一个余数r2;

……

依次计算直至r n=0,此时所得到的r n-1即为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程序框图为:

程序:

INPUT “m=”;m

INPUT “n=”;n

IF m

x=m

m=n

n=x

END IF

r=m MOD n

WHILE r<>0

r=m MOD n

m=n

n=r

WEND

PRINT n

END

要点诠释:

辗转相除法的基本步骤是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考虑到算法中的赋值语句可以对同一变量多次赋值,我们可以把较大的数用变量m 表示,把较小的数用变量n 表示,这样式子)0(n r r q n m <≤+?=就

是一个反复执行的步骤,因此可以用循环结构实现算法.

要点二:更相减损术

我国早期也有解决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就是更相减损术.

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

翻译出来为:

第一步:任意给出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理论依据:

由r b a r b a +=→=-,得b a ,与r b ,有相同的公约数

更相减损术一般算法:

第一步,输入两个正整数)(,b a b a >;

第二步,如果b a ≠,则执行3S ,否则转到5S ;

第三步,将b a -的值赋予r ;

第四步,若r b >,则把b 赋予a ,把r 赋予b ,否则把r 赋予a ,重新执行2S ;

第五步,输出最大公约数b .

程序:

INPUT “a=”,a

INPUT “b=”,b

WHILE a<>b

IF a>=b

a=a-b;

ELSE

b=b-a

WEND

END

PRINT b

或者

INPUT “请输入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a ,b

i=0

WHILE a MOD 2=0 AND b MOD 2=0

a=a/2

b=b/2

i=i+1

WEND

DO

IF b

t=a

a=b

b=t

END IF

c=a -b

a=b

b=c

LOOP UNTIL a=b

PRINT a^i

END

要点诠释:

用辗转相除法步骤较少,而更相减损术虽然有些步骤较长,但运算简单.

要点三:秦九韶计算多项式的方法

12121012312102312101210()()(())((()))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x a a x a x a x a x a --------------=+++

++=+++

++=++

+++=

=+++

+

+ 令12(1)((()))k n n n n k n k v a x a x a x a x a -----=+++++,则有01n k k n k

v a v v x a --=??=+?,其中

n k ,2,1=.这样,我们便可由0v 依次求出n v v v ,,21;

1323212101,,

,

a x v v a x v v a x v v a x v v n n n n n +=+=+=+=----

要点诠释:

显然,用秦九韶算法求n 次多项式的值时只需要做n 次乘法和n 次加法运算

要点四:进位制

进位制是一种记数方式,用有限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数值.可使用数字符号的个数称为基数,基数为n ,即可称n 进位制,简称n 进制.现在最常用的是十进制,通常使用10个阿拉伯数字0-9进行记数.

对于任何一个数,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进位制来表示.比如:十进数57,可以用二进制表示为111001,也可以用八进制表示为71、用十六进制表示为39,它们所代表的数值都是一样的.

表示各种进位制数一般在数字右下角加注来表示,如111001(2)表示二进制数,34(5)表示5进制数.

1.k 进制转换为十进制的方法:

012211)(0121a k a k a k a k a a a a a a a n n n n k n n +?+?++?+?=--- ,

把k 进制数a 转化为十进制数b 的算法程序为:

INPUT “ a,k,n=”;a,k,n

i=1

b=0

WHILE i<=n

t=GET a[i]

b=b+t*k^(i-1)

i=i+1

WEND

PRINT b

END

2.十进制转化为k进制数b的步骤为:

第一步,将给定的十进制整数除以基数k,余数便是等值的k进制的最低位;

第二步,将上一步的商再除以基数k,余数便是等值的k进制数的次低位;

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直到最后所得的商等于0为止,各次所得的余数,便是k进制各位的数,最后一次余数是最高位,即除k取余法.

要点诠释:

1、在k进制中,具有k个数字符号.如二进制有0,1两个数字.

2、在k进制中,由低位向高位是按“逢k进一”的规则进行计数.

3、非k进制数之间的转化一般应先转化成十进制,再将这个十进制数转化为另一种进制的数,有的也可以相互转化.

【典型例题】

类型一: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

例1.分别用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求378与90的最大公约数.

【答案】18

【解析】用辗转相除法:

378=90×4+18,90=18×5.

∴378与90的最大公约数是18.

用更相减损术:

∵378与90都是偶数,

∴用2约分后得189和45.

189-45=144,144-45=99,99-45=54,54-45=9,45-9=36,36-9=27,27-9=18,18-9=9.∴378与90的最大公约数为2×9=18.

【总结升华】比较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由该题可以看出,辗转相除法得最大公约数的步骤较少.

对比两种方法控制好算法的结束,辗转相除法是到达余数为0,更相减损术是到达减数和差相等.

举一反三:

【变式1】(1)用更相减损术求两个正数84与72的最大公约数.

(2)利用辗转相除法求3869与6497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解析】(1)因为84=21×4,72=18×4,

所以21-18=3,

18-3=15,

15-3=12,

12-3=9,

9-3=6,

6-3=3.

所以21和18的最大公约数等于3.

所以84和72的最大公约数等于12.

【总结升华】先约简,再求21与18的最大公约数,然后乘以约简的4得84与72的最大公约数.(2)6497=3869×1+2628,

3869=2628×1+1241,

2628=1241×2+146,

1241=146×8+73,

146=73×2+0.

所以3 869与6 497的最大公约数为73,

最小公倍数为3 869×6497÷73=344341.

例2.求三个数:168,54,264的最大公约数.

【思路点拨】运用更相减损术或辗转相除法,先求168和54的最大公约数a,再求a与264的最大公约数.

【答案】6

【解析】

采用更相减损术先求168和54的最大公约数.

(168,54)→(114,54)→(60,54)→(6,54)→(6,48)→(6,42)→(6,36)→(6,30)→(6,24)→(6,18)→(6,12)→(6,6).

故168和54的最大公约数为6.

采用辗转相除法求6和264的最大公约数.

∵264=44×6+0,

∴6为264与6的最大公约数,也是这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总结升华】求最大公约数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辗转相除法;二是更相减损术,对于3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求法,则是先求其中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m,再求m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同样可推广到求3个以上数的最大公约数.

举一反三:

【变式1】求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

【答案】27

【解析】∵324=243×1+81,

243=81×3+0,

∴324与243的最大公约数为81.

又135=81×1+54,

81=54×1+27,

54=27×2+0,

∴81与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

∴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

更相减损术:

∵324-243=81,

243-81=162,

162-81=81,

∴81是324和243的最大公约数.

又135-81=54,

81-54=27,

54-27=27,

∴27是81与135的最大公约数.

∴三个数324,243,135的最大公约数为27.

例3.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重147g 、343g 、133g ,现要将它们分别全部装入小瓶中,每个小瓶装入液体的质量相同,问每瓶最多装多少?

【思路点拨】由题意,每个小瓶最多能装的溶液的质量应是三种溶液质量的最大公约数.

【答案】7g

【解析】

先求147与343的最大公约数.

343-147=196,

196-147=49,

147-49=98,

98-49=49,

∴147与343的最大公约数是49.

再求49与133的最大公约数.

133-49=84,

84-49=35,

49-35=14,

35-14=21,

21-14=7,

14-7=7.

∴147,343,133的最大公约数是7.

故每瓶最多装7g .

【总结升华】本题关键是分析清楚题意,找出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求三个以上(含三个数)的数的最大公约数时,可依次通过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与第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来求得.

类型二:秦九韶算法

例4.(2015春 河北邯郸月考)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5432

()254367f x x x x x x =--+-+当x =5时的值.

【思路点拨】利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的值,先将多项式转化为((((25)4)3)6)7x x x x x --+-+的形式,然后逐步计算0v 到5v 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答案】2677

【解析】5432()254367((((25)4)3)6)7f x x x x x x x x x x x =--+-+=--+-+ 12555v =?-=,

255421v =?-=,

32153108v =?+=,

410856534v =?-=,

5534572677v =?+=.

所以f (5)=2677.

【总结升华】秦九韶算法的原理是

01(1,2,3,,)n k k n k v a v v x a k n --=??=+=?.

在运用秦九韶算法进行计算时,应注意每一步的运算结果,像这种一环扣一环的运算,如果错一步,则下一步,一直到最后一步就会全部算错.同学们在计算这种题时应格外小心.

举一反三:

【变式1】用秦九韶算法求多项式764

()85321f x x x x x =++++当x=2时的值.

【答案】1397

【解析】 765432()85030021((((((85)0)3)0)0)2)1f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v 0=8,

v 1=8×2+5=21,

v 2=21×2 -0=42,

v 3=42×2 -3=87,

v 4=87×2+0=174,

v 5=174×2+0=348,

v 6=348×2+2=698,

v 7=698×2+1=1397,

所以,当x=2时,多项式的值为1397.

【变式2】用秦九韶算法计算多项式65432()654327f x x x x x x x =++++++在x=0.4时的值时,需做加法和乘法的次数和是( )

A .10

B .9

C .12

D .8

【答案】 C

【解析】 ()(((((65)4)3)2)1f x x x x x x x =++++++.

∴加法6次,乘法6次,

∴6+6=12(次),故选C .

类型三:进位制

例5.(1)试把十进制数136转化为二进制数;

(2)试把十进制数1 234转化为七进制数.

【答案】(1)10001000(2)(2)3412(7)

【解析】 (1)由于136=2×68+0,

68=2×34+0.

34=2×17+0.

17=2×8+1.

8=2×4+0.

4=2×2+0.

2=2×1+0.

1=2×0+1.

所以136=10001000(2).

(2)1234=7×176+2,

176=7×25+1.

25=7×3+4.

3=7×0+3.

所以1234=3412(7).

【总结升华】(1)应注意搞清每一次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当商为零时停止除法,把每步所得的余数倒着排成一个数,就是相应的二进制数.

(2)十进制数转化为七进制数与转化为二进制数的方法类似,要认真体会其原理.

举一反三:

【变式1】(1)把十进制数89转化为二进制数;

(2)将十进制数2l 转化为五进制数.

【解析】(1)用除2取余法:

∴89=2×(2×(2×(2×(2×(2×(2×0+1)+0)+1)+1)+0)+0)+1=2×(2×(2×(2×2×(22×0+2+0)+1)+1)+0)+0)+1 =……=1×26+0×25+1×24+1×23+0×22×0×21+1×20=1011001(2)

(2)用除5取余法,可得

∴21=41(5).

例6.(2016春 湖南娄底月考)若二进制数100y 011和八进制数x 03相等,求x +y 的值.

【思路点拨】直接利用进位制运算法则化简求解即可.

【答案】1

【解析】63

100011122121678y y y =?+?+?+=+, 20383643x x x =?+=+,

∴67+8y =64x +3,

∵y =0或1,x 可以取1、2、3、4、5、6、7,

y =0时,x =1;y =1时,64x =72,无解;

∴x +y =1.

举一反三:

【变式1】在十进制中,0123

2004410010010210=?+?+?+?,那么在五进制中数码2 004折

合成十进制为( )

A .29

B .254

C .602

D .2 004

【答案】B

解析:0123

200445050525254=?+?+?+?=,故选B .

【变式2】把四进制数2132化为七进制数________.

【答案】314(7)

【解析】先将“四进制”数2132(5)化为十进制数为321024143424158(1)?+?+?+?= 然后将十进制的158化为七进制:

158÷7=22余4,

22÷7=3余1,

3÷7=0余3,

所以,结果是314(7)

故答案为:314(7)

高一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知识点

高一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知识点 【一】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能够 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 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 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 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 到确定的结果,而不理应是模棱两可. ③顺序性与准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 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实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 问题. ④不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的,对于一个问题能够 有不同的算法. ⑤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能够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 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二】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实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 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 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框所

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 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 算法结构。 条件P是否成立而选择执行A框或B框。无论P条件是否成立, 只能执行A框或B框之一,不可能同时执行 A框和B框,也不可能A框、B框都不执行。一个判断结构能够 有多个判断框。 (3)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 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这就是循环结构,反复执行 的处理步骤为循环体,显然,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循环结 构又称重复结构,循环结构可细分为两类: ①一类是当型循环结构,如下左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当给定的条 件P成立时,执行A框,A框执行完毕后,再判断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仍然成立,再执行A框,如此反复执行A框,直到某一次条件P不 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环结构。 ②另一类是直到型循环结构,如下右图所示,它的功能是先执行,然后判断给定的条件P是否成立,如果P仍然不成立,则继续执行A 框,直到某一次给定的条件P成立为止,此时不再执行A框,离开循 环结构。 注意:1循环结构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 来判断。所以,循环结构中一定包含条件结构,但不允许“死循环”。 2在循环结构中都有一个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计数变量用于记 录循环次数,累加变量用于输出结果。计数变量和累加变量一般是同 步执行的,累加一次,计数一次。 【三】

最全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经典版)

最全高中数学 (经典版)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 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 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 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 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 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 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 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 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 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 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 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算法案例

人教版高中数学同步练习 §1.3算法案例 课时目标通过三种算法案例: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进位制,进一步体会算法的思想,提高算法设计水平,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的贡献. 1.辗转相除法 (1)辗转相除法,又叫欧几里得算法,是一种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古老而有效的算法. (2)辗转相除法的算法步骤 第一步,给定两个正整数m,n. 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 第三步,m=n,n=r. 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返回第二步. 2.更相减损术 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或这个数与约简的数的乘积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秦九韶算法 把一个n次多项式f(x)=a n x n+a n-1x n-1+…+a1x+a0改写成如下形式: (…((a n x+a n-1)x+a n-2)x+…+a1)x+a0, 求多项式的值时,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一次多项式的值,即v1=a n x+a n-1,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即 v2=v1x+a n-2, v3=v2x+a n-3, … v n=v n-1x+a0 这样,求n次多项式f(x)的值就转化为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 4.进位制 进位制是人们为了计数和运算方便而约定的记数系统,“满k进一”就是k进制,k进制的基数是k. 把十进制转化为k进制数时,通常用除k取余法.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辗转相除法也叫欧几里得算法; (2)辗转相除法的基本步骤是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案例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案例知识点 算法案例: 主要有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术、秦九韶算法、k进制化十进制的算法。 辗转相除的定义: 所谓辗转相除法,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除以较小的数。若余数不为零,则将余数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对数,继续上面的除法,直到大数被小数除尽,则这时较 小的数就是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更相减损术的定义: 就是对于给定的两个数,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然后将差和较小的数构成新的一 对数,再用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反复执行此步骤直到差数和较小的数相等,此时相等 的两数便为原来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比较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 1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 别较明显。 2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而更相减损 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 辗转相除法的一个程序算法的步骤: 第一步:输入两个正整数m,nm>n. 第二步:计算m除以n所得的余数r. 第三步:m=n,n=r. 第四步:若r=0,则m,n的最大公约数等于m;否则转到第二步.第五步:输出最大公约 数m. 更相减勋术的一个程序算法步骤: 第一步:输入两个正整数a,ba>b; 第二步:若a不等于b,则执行第三步;否则转到第五步; 第三步:把a-b的差赋予r;

第四步:如果b>r,那么把b赋给a,把r赋给b;否则把r赋给a,执行第二步; 第五步:输出最大公约数b.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2、算法的特征 ①有限性:算法中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③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续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⑤普通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其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的人还: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汇总(一册全)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执行完A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 行B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和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和练习题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1算法的概念 1、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而不应当是模棱两可. (3)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5)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心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事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 1.1.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 (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 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三)、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它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处理步骤组成的,它是任何一个算法都离不开的一种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 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如在示意图中,A框和B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最新高一下册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篇一】 一、集合(jihe)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 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 A ②真子集:如果A 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 B,B C,那么A C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练习题(精选.)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对算法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算法只能用伪代码来描述 B .算法只能用流程图来表示 C .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 D .同一问题不同的算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2.程序框图中表示计算的是 ( ). A . B C D 3 将两个数8,17a b ==交换,使17,8a b ==, 下面语句正确一组是 ( ) A B C D . 4. 计算机执行下面的程序段后,输出的结果是( ) 1a = 3b = a a b =+ b a b =- PRINT a ,b A .1,3 B .4,1 C .0,0 D .6,0 5.当2=x 时,下面的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 A .3 B .7 C .15 D .17 6. 给出以下四个问题: ①输入一个数x , 输出它的相反数 ②求面积为6的正方形的周长 ③输出三个数,,a b c 中的最大数 ④求函数1,0 ()2,0x x f x x x -≥?=?+10

B. i<8 C. i<=9 D. i<9 9. INPUT 语句的一般格式是( ) A. INPUT “提示内容”;表达式 B.“提示内容”;变量 C. INPUT “提示内容”;变量 D. “提示内容”;表达式 10.算法共有三种逻辑结构,即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个算法只能含有一种逻辑结构 B. 一个算法最多可以包含两种逻辑结构 C. 一个算法必须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 D. 一个算法可以含有上述三种逻辑结构的任意组合 11. 如右图所示的程序是用来 ( ) A .计算3×10的值 B .计算93的值 C .计算103的值 D .计算12310???????的值 12. 把88化为五进制数是( ) A. 324(5) B. 323(5) C. 233(5) D. 332(5) 1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条件结构中必有循环结构 B.循环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 C.顺序结构中必有条件结构 D.顺序结构中必有循环结构 14. 如果执行右边的框图, 输入N =5,则输出的数等于( ) A .5 4 B.4 5 C. 6 5 D. 56 15.某程序框图如图所示,现输入如下四个函数, 其中可以输出的函数是 ( ) A .2()f x x = B .1 ()f x x = C .()ln 26f x x x =+- D . ()f x x = 二、填空题: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介绍

算法介绍 1.什么是算法 算法(algorithm )一词源于算术(algorism) ,算术方法的原义是一个由已知推求未知的运算过程.后来,人们把它推广到一般,指算法是在有限步骤内求解某一问题所使用的一组定义明确的规则,甚至把把进行某一工作的方法和步骤也称为算法. 例如,人们在计算过程中,先乘除,后加减,从内到外去括号等规则,都是按部就班必须遵守的算法.人类最早关于算法的记录存在于在两河流域发现的公元前两三千年的泥板书上,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计算利息何时能够够等于本金.算法早期发展中值得一提的另一个成果应归功于古希腊的欧几里得,他提出的计算最大公约数的方法——辗转相除法(又称欧几里得算法)至今仍在使用. 我国古代数学发展的主导思想,就是构造“算法”,解决问题.可以说:我国古代数学中蕴含着丰富的算法思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其内容按类分章,以数学问题的形式出现,包括分数四则运算、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就其特点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我们现在学习的算法,不同于求解某一个具体问题的方法,它应具有如下特点: 2.算法的特点 通用性:能解决一类问题.能重复使用. 程序性:step by step .算法过程要一步一步执行. 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执行的操作,必须确切,不能含混不清. 可行性: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必须是能实现的.例如,在算法中,不允许出现分母为零的情况;在实数范围内不能求一个负数的平方根等. 有穷性:算法要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当到达终止步骤时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必须在有限步内完成任务,不能无限制的持续进行.

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精选.)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 如: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 有无交点: 当无交点则B 无解、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当有两个交点则B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 时,B 有一解 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 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 cos 2a b c C ab +-=.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2 2 2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新课标必修3概率部分知识点总结及典型例题解析 ◆ 事件:随机事件( random event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 certain event )和不 可能事件( impossible event ) ? 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定义):一般的,如果随机事件 A 在n 次实验中发生了m 次,当实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 m A P ≈ 说明:① 一个随机事件发生于具有随机性,但又存在统计的规律性,在进行大量的重复事件时某个事件是否发生,具有频率的稳定性 ,而频率的稳定性又是必然的,因此偶然性和必然性对立统一 ② 不可能事件和确定事件可以看成随机事件的极端情况 ③ 随机事件的频率是指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总的试验次数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个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而这个接近的某个常数,我们称之为概事件发生的概率 ④ 概率是有巨大的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果,讲的是一种大的整体的趋势,而频率是具体的统计的结果 ⑤ 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 ? 概率必须满足三个基本要求:① 对任意的一个随机事件A ,有()10≤≤A P ② ()()0,1,=Φ=ΩΦΩP P 则有可能事件分别表示必然事件和不和用③如果事件 ()()()B P A P B A P B A +=+:,则有互斥和 ? 古典概率(Classical probability model ):① 所有基本事件有限个 ② 每个基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 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概率模型成为古典概型 如果一次试验的等可能的基本事件的个数为个n ,则每一个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都是n 1,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了其中的m 个等可能的基本事件,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n m A P = ? 几何概型(geomegtric probability model ):一般地,一个几何区域D 中随机地取一点, 记事件“改点落在其内部的一个区域d 内”为事件A ,则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 ()的侧度 的侧度D d A P = ( 这里要求D 的侧度不为0,其中侧度的意义由D 确定,一般地,线段的侧度为该线段的长度;平面多变形的侧度为该图形的面积;立体图像的侧度为其体积 ) 几何概型的基本特点:① 基本事件等可性 ② 基本事件无限多 颜老师说明:为了便于研究互斥事件,我们所研究的区域都是指的开区域,即不含边界,在区域D 内随机地取点,指的是该点落在区域D 内任何一处都是等可能的,落在任何部分的可能性大小只与该部分的侧度成正比,而与其形状无关。 互斥事件(exclusive events):不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称为互斥事件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篇一】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1.一些基本概念: (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 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篇二】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

(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相反,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复习(含答案)

算法初步章节复习 一.知识梳理 1、算法的特征: ①有限性:算法执行的步骤总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②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内容和顺序必须含义确切 ③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执行的,即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 2、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和循环结构。 3、基本语句: 输入语句:INPUT “提示内容”;变量,兼有赋值功能 输出语句:PRINT “提示内容”;表达式,兼有计算功能 赋值语句:变量=表达式,兼有计算功能 条件语句:IF 条件THEN IF 条件THEN 语句体语句体 ELSE END IF 语句体 END IF 循环语句:(1)当型(WHILE型)循环:(2)直到型(UNTIL型)循环: WHILE 条件DO 循环体循环体 WEND LOOP UNTIL 条件 4.常用符号 运算符号:加____,减____,乘____,除____,乘方______,整数取商数____,求余数_______. 逻辑符号:且AND,或OR,大于>,等于=,小于<,大于等于>=,小于等于<=,不等于<>. 常用函数:绝对值ABS(),平方根SQR() 5.算法案例 (1) 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 辗转相除法和更相减损术都是求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2) 秦九韶算法:是求多项式值的优秀算法.

二、习题精练 1.将两个数A =9,B =15交换使得A =15,B =9下列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程序,若输入8时,则下图程序执行后输出的结果是 ( ) A 、0.5 B 、0.6 C 、0.7 D 、0.8 3. 上图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结果为 ( ) A. 50 B. 5 C. 25 D. 0 4、上图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为 ( ) A.17 B.19 C.21 D.23 5、如右图所示,对甲乙两程序和输出结果判断正确的是 ( ) A .程序不同结果不同 B.程序不同,结果相同 C .程序相同结果不同 D .程序同,结果 6.下列各数中最小的数是 ( ) A .(9)85 B .(6)210 C .(4)1000 D .(2)111111 7.二进制数111011001001 (2)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 ) A .3901 B .3902 C .3785 D .3904 8、下面的问题中必须用条件结构才能实现的个数是 ( ) (1)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的面积; (2)求方程ax+b=0(a,b 为常数)的根; (3)求三个实数a,b,c 中的最大者; (4)求1+2+3+…+100的值。 A .4个 B . 3个 C . 2个 D . 1个

高中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练习题

考纲点击 1.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程序框图,以含有循环结构的程序框 图为主. 2.以数列、分段函数、统计以及不等式为载体,考查算法的三种逻辑 结构. 3.给出某种算法语句进行运行计算,主要以熟悉的当前的某种数学运 算为背景 . 1.(2015·高考课标卷Ⅱ)下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 A.0 B.2 C.4?D.14 解析:选B.开始a=14,b=18. 第一次循环:14≠18且14<18,b=18-14=4; 第二次循环:14≠4且14>4,a=14-4=10; 第三次循环:10≠4且10>4,a=10-4=6;

第四次循环:6≠4且6>4,a=6-4=2; 第五次循环:2≠4且2<4,b=4-2=2; 第六次循环:a=b=2,退出循环,输出a=2,故选B. 2.(2015·高考课标卷Ⅰ)执行下面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0.01,则输出的n=() A.5?B.6 C.7?D.8 解析:选C.运行第一次:S=1-错误!=错误!=0.5,m=0.25,n=1, S>0.01; 运行第二次:S=0.5-0.25=0.25,m=0.125,n=2, S>0.01; 运行第三次:S=0.25-0.125=0.125,m=0.0625, n=3,S>0.01; 运行第四次:S=0.125-0.0625=0.0625,m=0.03125,n=4,S>0.01; 运行第五次:S=0.031 25,m=0.015 625,n=5,S>0.01; 运行第六次:S=0.015625,m=0.007 8125,n=6,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必修3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 算法通常是指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 (3)基本算法结构 顺序结构 条件结构(两种) 循环结构 注:各种框图结构的功能及注意事项见下节相应语句. 二、基本算法语句 1.赋值语句 格式:变量=表达式 功能: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说明:①变量名必须以字母开头,可以是单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字母后面跟若干数字当型循环 直到型循环

或字母,不要使用运算符号、特殊符号(如+、-、&等).②每个赋值语句只能给一个变量赋值.③表达式可以是常数或单个变量,也可以是含有常数及变量的算式,还可以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④若表达式中含有左面的变量时(如A=A+1),则用变量当前的值计算后赋给变量,即变量(A)变成表达式的值,原来的值丢失;当左右变量名不同时(如A=B+1),则赋值后右面变量(B)的值不变. 注:①表达式中常用的运算符号有:+(加)、-(减)、*(乘,不能用×或·,更不能省略)、/(除,不能用÷)、∧(乘方)、\(整除,即整数商)、MOD(余数). ②常用的函数有:ABS (X)(即X的绝对值,不用│X│)、SQR (X)(X的算术平方根, .注意函数中的X可以是常数,也可以是表达式,但必须放在括号里. 要修改程序.②只能给变量赋值,不能对表达式赋值,有些资料上有“INPUT x=5”这样的错误用法,注意避免. 3.输出语句 格式:PRINT"提示信息";表达式 功能:计算表达式的值并输出. 说明:①提示信息在程序运行后原样显示在屏幕上,起提示作用;②先计算表达式的值,然后输出在提示信息后面,即输出语句具有计算功能;③每次可输出多个表达式,中间用逗号或分号分开,按原顺序输出;④可以只有提示信息而无表达式,或只有表达式而无提示信息. 注意:①程序中一般要有输出语句;②提示信息要放在英文引号内,即键盘上的“"”,左右相同(课本上的引号是错误的). 4.条件语句 格式1: IF条件THEN 语句1 ELSE 语句2 END IF

新课标高中数学必修3教案

§1.1.1 算法的概念(两个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2)能够用自然语言叙述算法。(3)掌握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4)会写出解线性方程(组)的算法。(5)会写出一个求有限整数序列中的最大值的算法。 教学重点: 算法的含义、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判断一个数为质数的算法设计。. 教学难点: 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学法: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如:判断一个整数n(n>1)是否为质数;求任意一个方程的近似解;……),并且能够重复使用。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如:让计算机计算1×2×3×4×5是可以做到的,但让计算机去执行“倒一杯水”“替我理发”等则是做不到的。 教学过程 一、章头图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基础都是“算法”。 算法作为一个名词,在中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出现过,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没有接触算法概念。但是我们却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算法,熟悉许多问题的算法。如,做四则运算要先乘除后加减,从里往外脱括弧,竖式笔算等都是算法,至于乘法口诀、珠算口诀更是算法的具体体现。广义地说,算法就是做某一件事的步骤或程序。菜谱是做菜肴的算法,洗衣机的使用说明书是操作洗衣机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曲的算法。在数学中,主要研究计算机能实现的算法,即按照某种机械程序步骤一定可以得到结果的解决问题的程序。(古代的计算工具:算筹与算盘. 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计算机,计算机是强大的实现各种算法的工具。) 例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② y x ①y x 121 2 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主要思想是消元的思想,有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两种消元的方法,下面用加减消元法写出它的求解过程. 解:第一步:② - ①×2,得: 5y=3; ③ 第二步:解③得 53=y ; 第三步:将53=y 代入①,得 5 1=x . 学生探究:对于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说,上述步骤应该怎样进一步完善? 老师评析:本题的算法是由加减消元法求解的,这个算法也适合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下面写出求方程组的解的算法: 例2:写出求方程组()012212221 11≠-???=+=+b a b a ②c y b x a ①c y b x a 的解的算法. 解:第一步:②×a 1 - ①×a 2,得:()12211221c a c a y b a b a -=- ③ 第二步:解③得 12211221b a b a c a c a y --=;第三步:将12211221b a b a c a c a y --=代入①,得111 c b y x a -= 算法概念: 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算法的特点: (1)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高中数学必修三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精选

高中数学 必修3知识点 第一章 算法初步 一,算法与程序框图 1,算法的概念:按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2,算法的三个基本特征:明确性,有限性,有序性。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算法结构。 (3)循环结构:直到型循环结构,当型循环结构。一个完整的循环结构,应该包括三个内容:1)循环体;2)循环判断语句;3)与循环判断语句相关的变量。 二,基本算法语句(一定要注意各种算法语句的正确格式) 1,输入语句 2,输出语句 3,赋值语句 注意:“=”的含义是赋值,将右边的值赋予左边的变量 4,条件语句 5,循环语句: 直到型 当型 注意:提示内容用双引号标明,并 与变量用分号隔开。

三,算法案例 1,辗转相除法: 例:求2146与1813的最大公约数 2146=1813×1+333 1813=333×5+148 333=148×2+37 148=37×4+0 ..............余数为0时计算终止。 为最大公约数 2,更相减损术: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秦九韶算法:将1110()n n n n f x a x a x a x a --=++++ 改写成 1210()(()))n n n f x a x a x a x a x a --=+++++ 再由内及外逐层计算。 4,进位制:注意K 进制与十进制的互化。 1)例:将三进制数(3)10212化为十进制数 10212(3)=2+1×3+2×32+0×33+1×34=104 2)例:将十进制数104化为三进制数 104=3×34+2 ....... 最先出现的余数是三进制数的最右一位 34=3×11+1 11=3×3+2 3=3×1+0 1=3×0+1 ............ 商数为0时计算终止 104=(3)10212 第二章 统计 一,随机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 个个体作为样本,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取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关键词)逐个,不放回,机会相等 2,随机数表法的步骤: 1)编号; 2)确定起始数字;3)按一定规则读数(所读数不能大于最大编号,不能重复)。 3,系统抽样的步骤: 1)编号; 2)分段(若样本容量为n ,则分为n 段);分段间隔N k n = ,若N n 不是整数,则剔除余数,再重新分段; 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 4)按照 一定的规则在后面每段内各取一个编号,组成整个样本。 4,分层抽样的步骤: 1)确定抽样比; 2)根据个体差异分层,确定每层的抽样个体数(抽样比乘以各层的个体数,如果不是整数,则通过四舍五入取近似值);3)在每一层内抽取样本(个体数少就用简单随机抽样,个体数多则用系统抽样),组成整个样本。 5,三种抽样方法的异同点 直到型和当型循环可以相互演变,循环体相同,条件恰好互补。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3公式总结以及例题 文档贡献:smysl §1 算法初步 ◆ 秦九韶算法:通过一次式的反复计算逐步得出高次多项式的值,对于一个n 次多项式,只要作n 次乘法和n 次加法即可。表达式如下: ()()()()1221111......a x a x x a x a x a a x a x a n n n n n n n +++++=+++---- 例 题 : 秦 九 韶 算 法 计 算 多 项 式 , 187654323456++++++x x x x x x , 0.4 x 时当= ?运算需要做几次加法和乘法 答案: 6 , 6 ()()()()()1876543x :++++++x x x x x 即 理解算法的含义:一般而言,对于一类问题的机械的、统一的求解方法称为算法, 其意义具有广泛的含义,如:广播操图解是广播操的算法,歌谱是一首歌的算法,空调说明 书是空调使用的算法… (algorithm ) 1. 描述算法有三种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程序设计语言(本书指伪代码). 2. 算法的特征: ①有限性:算法执行的步骤总是有限的,不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 ②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操作内容和顺序必须含义确切,而且必须有输出,输出可 以是一个或多个。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无意义的。 ③可行性:算法的每一步都必须是可执行的,即每一步都可以通过手工或者机器在 一定时间内可以完成,在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3. 算法含有两大要素:①操作: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函数运算,关系运算等② 控制结构: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 ? 流程图:(flow chart ): 是用一些规定的图形、连线及简单的文字说明表示算法及程序结构的一种图形程序,它直观、清晰、易懂,便于检查及修改。 注意:1. 画流程图的时候一定要清晰,用铅笔和直尺画,要养成有开始和结束的好习惯 2. 拿不准的时候可以先根据结构特点画出大致的流程,反过来再检查,比如:遇到判断框时,往往临界的范围或者条件不好确定,就先给出一个临界条件,画好大致流程,然后检查这个条件是否正确,再考虑是否取等号的问题,这时候也就可以有几种书写方法了。 3. 在输出结果时,如果有多个输出,一定要用流程线把所有的输出总结到一起,一起终结到结束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