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三羧酸循环【生物化学】

三羧酸循环过程

三羧酸循环过程 乙酰-CoA进入由一连串反应构成的循环体系,被氧化生成H?O和CO?。由于这个循环反应开始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oxaloaceticacid)缩合生成的含有三 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称之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citratecycle)。在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关键步骤,草酰乙酸的供应有利于循环顺利进行。其详细过程如下:1、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乙酰CoA具有硫酯键,乙酰基有足够能量与草酰乙酸的羧基进行醛醇型缩合。首先柠檬酸合酶的组氨酸残基作为碱基与乙酰-CoA作用,使乙酰-CoA的甲基上失去一个h+,生成的碳阴离子对草酰乙酸的羰基碳进行亲核攻击,生成柠檬酰-CoA中间体,然后高能硫酯键水解放出游离的柠檬酸,使反应不可逆地向右进行。该反应由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synthase)催化,是很强的放能反应。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 合成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调节点,柠檬酸合成酶是一个变构酶,ATP是柠檬酸合成酶的变构抑制剂,此外,α-酮戊二酸、NADH能变构抑制其活性,长链脂酰-CoA也可抑制它的活性,AMP可对抗ATP的抑制而起激活作用。2、异柠檬酸形成柠檬酸的叔醇基不易氧化,转变成异柠檬酸而使叔醇变成仲醇,就易于氧化,此反应由顺乌头酸酶催化,为一 可逆反应。3、第一次氧化脱羧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异柠檬酸的仲醇氧化成羰基,生成草酰琥珀酸(oxalosuccinicacid)的中间产物,后者在同一酶表面,快速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NADH和CO2,此反应为β-氧化脱羧,此酶需要镁离子作为激活剂。此反应是不可逆的,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限速步骤,ADP是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激活剂,而ATP,NADH是此酶的抑制剂。4、第二次氧化脱羧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NADH·H+和CO?,反应过程完全类似于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的氧化脱羧,属于α?氧化脱羧,氧化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储存于琥珀酰coa的高能硫酯键中。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也由三个酶(α-酮戊二酸脱羧酶、硫辛酸琥珀酰基转移酶、二氢硫辛酸脱氢酶)和五个辅酶(tpp、硫辛酸、hscoa、NAD+、FAD)组成。此反应也是不可逆的。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受ATP、GTP、NADH和琥珀酰-CoA抑制,但其不受磷酸化/去磷酸化的调控。5、底物磷酸化生成ATP 在琥珀酸硫激酶(succinatethiokinase)的作用下,琥珀酰-CoA的硫酯键水解,释放的自由能用于合成gtp,在细菌 和高等生物可直接生成ATP,在哺乳动物中,先生成GTP,再生成ATP,此时,琥珀酰-CoA生成琥珀酸和辅酶A。6、琥珀酸脱氢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dehydrogenase)催化琥珀酸氧化成为延胡索酸。该酶结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而其他三羧酸循环的酶则都是存在线粒体基质中的,这酶含有铁硫中心和共价结合的fad,来自琥珀酸的电子通过fad和铁硫中心,然后进入电子传递链到O?,丙二酸是琥珀酸的类似物,是琥珀酸脱氢酶强有力的竞争性抑制物,所以可以阻断三羧酸循环。7、延胡索酸的水化延胡索酸酶仅对延胡索

呼吸作用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植物呼吸作用 一、英译中(Translate) 1.respiratioin 2.aerobic respiration 3.anaerobic respiration 4.fermentation 5.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6.biological oxidation 7.respiratory chain 8.glycolysis 9.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0.Pasteur effect 11.respiratory rate 12.respiratory quotient 13.cytochrome 14.intramolecular respiration 15.protein complex 16.alternate oxidase 17.ubiquinone 18.uncoupling agent 19.temperature coefficient 二、中译英(Translate) 1.巴斯德效应 2.有氧呼吸 3.无氧呼吸 4.呼吸速率 5.呼吸商 6.已糖磷酸途径 7.生物氧化 8.电子传递链 9.细胞色素 10.化学渗透假说 11.抗氰呼吸 12.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13.呼吸链 14.氧化磷酸化 15.发酵 16.分子内呼吸 17.蛋白复合体 18.交替氧化酶 19.温度系数 三、名词解释(Explain the glossary) 1.呼吸作用 2.有氧呼吸 3.糖酵解 4.三羧酸循环 5.生物氧化 6.呼吸链 7.P/O比 8.氧化磷酸化 9.巴斯德效应 10.细胞色素 11.呼吸速率 12.呼吸商 13.抗氰呼吸 14.无氧呼吸 15.ADP/O ratio transport chain (mitochonrion) 17.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18. glycolysis 四、是非题(True or false) ()1.所有生物的生存都需要O2。 ()2.糖酵解途径是在线粒体内发生的。 ()3.在种子吸水后种皮未破裂之前,种子主要进行无氧呼吸。()4.戊糖磷酸途径在幼嫩组织中所占比例较大,在老年组织中所占 比例较小。

细胞呼吸之有氧呼吸汇总

细胞呼吸之有氧呼吸有氧呼吸 1.糖酵解(EMP)

注:“数字-物质”和“物质-数字-磷酸”是一样的,我觉得后者读起来不易引起误解,所以我选择写后者,文中大量涉及辅酶A,只是因为好打,要记住书上多写做HS-CoA 记住,看这个,一定要结合结构简式!!!!!当化学来想!!! (1)葡萄糖的六号位在己糖激酶作用下被加上一个磷酸,称为葡萄糖-6-磷酸(非高能磷酸键)(C-C-C-C-C-C-P)(不可逆)或糖原或淀粉在磷酸化酶作用下,结合磷酸,形成葡萄糖-1-磷酸(不可逆),在葡萄糖变位酶作用下变成葡萄糖-6-磷酸 (2)葡萄糖-6-磷酸在葡萄糖磷酸异构酶的作用下,变成果糖-6-磷酸 (C-C-C-C-C-C-P) (3)果糖-6-磷酸在果糖磷酸激酶(糖酵解限速酶,反应不可逆)作用下,生成果糖-1,6-二磷酸(P-C-C-C-C-C-C-P) (4)果糖-1,6-二磷酸在醛缩酶作用下,裂解成甘油醛-3-磷酸(PGAL)(通常读音为“三磷酸甘油醛”)和磷酸二羟丙酮,他在异构酶作用下,可转化成甘油醛-3-磷酸这一步,产生两分子甘油醛-3-磷酸(C-C-C-P) (5)两分子甘油醛-3-磷酸在甘油醛脱氢酶作用下,各脱两个氢,结合一个磷酸,这个磷酸以高能磷酸键结合甘油醛-3-磷酸,脱下的氢传给NADP+。这一步,产生两分子甘油酸-1,3-磷酸(P~C-C-C-P),两分子NADPH+H+ (6)两分子甘油酸-1,-3-磷酸在磷酸甘油酸激酶作用下,经过一次底物水平磷 酸化,产生两分子ATP,变成两分子甘油酸-3-磷酸(C-C-C-P) (7)两分子甘油酸-3-磷酸在变位酶的作用下,形成两分子甘油酸-2-磷酸(8)两分子甘油酸-2-磷酸在烯醇化酶的作用下,形成两分子磷酸烯醇式 丙酮酸(PEP),将甘油酸-2-磷酸的普通磷酸键变成高能磷酸键。 (9)两分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磷酸激酶催化下,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两个ATP,变成丙酮酸。 总结:全过程产生两分子丙酮酸,两个NADPH+H+和两个ATP(第1,3步消耗两个,6,9两步生成四个) 记住:裂解前,加了磷酸后下一个反应一定是变构(变同分异构体或裂解),一个物质最多加两个磷酸,两个磷酸一定不都是高能磷酸键。 裂解后加完磷酸或变构后一定是形成ATP 整个个过程只发生了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每次产生两个ATP。 全过程第一至四步为耗能阶段,第一步加磷酸,然后一变一加一变,形成两分子甘油醛-3-磷酸。 第五至九为放能阶段,一加一减,一变一减,再去双键,就是丙酮酸了。 部分物质及过程的介绍 (1)底物水平磷酸化:在酶(除ATP合酶)的作用下,含磷酸物质的磷酸集团转移到ADP上,产生ATP,但不经过ATP合酶。 (2)磷酸-6-葡萄糖:肝脏,小肠等的细胞膜有利用它的酶,并且膜上有它的通道蛋白,可以跨膜,但肌肉细胞没有这两点,所以肌糖原只能肌肉用。P O C-C-C

三羧酸循环总结

真题回顾 【2002 —22 生物化学A 型题】在三羧酸循环中,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得高能化合物就是 A。ATP B。GTP C。UTP D、CTP E。TTP 题目解析 在糖得无氧酵解与三羧酸循环中一共有三个底物水平磷酸化: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3-磷酸甘油酸+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丙酮酸+ ATP; 琥珀酰辅酶A + GDP →琥珀酸+ GTP。 故该题正确选项为B、 考点讲解 【2015年西综大纲,生物化学,(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2。糖得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得过程、意义及调节】

一、三羧酸循环得过程 1。在柠檬酸合酶得催化下乙酰辅酶A +草酰乙酸缩合→柠檬酸。 2. 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 3. 在异柠檬酸脱氢酶得作用下异柠檬酸氧化脱羧→α-酮戊二酸。 4。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得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琥珀酰辅酶A。 5、琥珀酰辅酶A 合成酶催化下琥珀酰辅酶A 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琥珀酸。6。琥珀酸脱氢酶作用下琥珀酸→延胡索酸。 7. 延胡索酸酶作用下延胡索酸→苹果酸。 8、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苹果酸→草酰乙酸。 二、总结 1. 反应5 为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GTP。 2、每个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辅酶A。 3。反应3、4两次脱羧,体内CO2 得主要来源。 4. 反应1、3、4中三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5。反应3、4、8 脱氢由NAD+ 接受,反应6 脱氢由FAD 接受,共4 次脱氢。

6。反应于线粒体内进行,乙酰辅酶A 起始产生10 ATP,丙酮酸起始产生12.5ATP,葡萄糖起始产生30/ 32 ATP、 7. 三大营养物资得代谢通路,糖、脂肪、蛋白质联系得枢纽、 8。反应1、3、4 为不可逆反应,其她为可逆反应。 三、三羧酸循环得意义 1。三羧酸循环就是三大营养物资得最终代谢通路 (1)糖、脂肪、氨基酸生物氧化后都会生成乙酰辅酶A,然后,其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降解、 (2)三羧酸循环中只有一个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GTP,循环本身不就是生成能量得主要环节。 (3)作用为4 次脱氢,为氧化磷酸化反应生成ATP 提供还原当量。 2. 三羧酸循环就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得枢纽 (1)糖转化为脂肪 糖分解成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可以转化为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 只能转移到线粒体外才能合成脂酸、 糖→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合成乙酰辅酶A + 草酰乙酸→柠檬酸→载体转运至胞质柠檬酸裂解酶作用→乙酰辅酶A + 草酰乙酸。

三羧酸循环总结

真题回顾 【2002 - 22 生物化学A 型题】在三羧酸循环中,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A. ATP B. GTP C. UTP D. CTP E. TTP 题目解析 在糖的无氧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中一共有三个底物水平磷酸化: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3-磷酸甘油酸+ AT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丙酮酸+ ATP; 琥珀酰辅酶A + GDP →琥珀酸+ GTP。 故该题正确选项为B。 考点讲解 【2015 年西综大纲,生物化学,(二)物质代谢及其调节,2. 糖的有氧氧化(三羧酸循环)的过程、意义及调节】

一、三羧酸循环的过程 1. 在柠檬酸合酶的催化下乙酰辅酶A + 草酰乙酸缩合→柠檬酸。 2. 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 3. 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异柠檬酸氧化脱羧→α-酮戊二酸。 4. 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的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琥珀酰辅酶A。 5. 琥珀酰辅酶A 合成酶催化下琥珀酰辅酶A 经底物水平磷酸化→琥珀酸。 6. 琥珀酸脱氢酶作用下琥珀酸→延胡索酸。 7. 延胡索酸酶作用下延胡索酸→苹果酸。 8. 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苹果酸→草酰乙酸。 二、总结 1. 反应5 为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GTP。

2. 每个循环消耗一分子乙酰辅酶A。 3. 反应3、4 两次脱羧,体内CO2 的主要来源。 4. 反应1、3、4 中三个关键酶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 5. 反应3、4、8 脱氢由NAD+ 接受,反应6 脱氢由FAD 接受,共4 次脱氢。 6. 反应于线粒体内进行,乙酰辅酶A 起始产生10 ATP,丙酮酸起始产生12.5 ATP,葡萄糖起始产生30 / 32 ATP。 7. 三大营养物资的代谢通路,糖、脂肪、蛋白质联系的枢纽。 8. 反应1、3、4 为不可逆反应,其他为可逆反应。 三、三羧酸循环的意义 1.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资的最终代谢通路 (1)糖、脂肪、氨基酸生物氧化后都会生成乙酰辅酶A,然后,其进入三羧酸循环进行降解。

呼吸作用的全部过程

1基本资料 概述 过程

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第三个阶段(呼吸电子传递链),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氧结合而形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个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中进行的。以上三个阶段中的各个化学反应是由不同的酶来催化的。在生物体内,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以后,共释放出大约2870kJ的能量,其中有1160.52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38个ATP,1mol ATP储存30.54kJ能量),其余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仅有34%转化为ATP)。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是有氧呼吸。那么,生物在无氧条件下能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呢?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的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够进行另一类型的呼吸作用——无氧呼吸。 苹果储藏久了,为什么会有酒味?高等植物在水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且释放出少量的能量,以适应缺氧的环境条件。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尽管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但是仍然不能满足骨骼肌对氧的需要,这时骨骼肌内就会出现无氧呼吸。高等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此外,还有一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也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等。 植物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分解成CO2[1] 在远古时期,地球的大气中没有氧气,那时的微生物适应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所以这些微生物(专性厌氧微生物)体内缺乏氧化酶类,至今仍只能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随着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于是也出现了体内具有有氧呼吸酶系统的好氧微生物。可见,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尽管现今生物体的呼吸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但仍保留有无氧呼吸的能力。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有明显的不同。 产生乳酸的主要有乳酸菌、玉米的胚、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和骨骼肌,这就是为什么剧烈运动后腿会发酸。而产生酒精酒精最主要的是酵母菌、根霉、曲霉。特别的是硝化细菌是兼性呼吸。 意义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意义。 植物呼吸作用过程:有机物(储存能量)+氧(通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 化学式有机物(储存能量)(一般为葡萄糖C6H12O6)+6O2 →(条件:酶)6CO2+6H2O+大量能量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最全总结

在高等植物中存在着多条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这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对多变环境条件适应的体现。在缺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在有氧条件下进行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还有脂肪酸氧化分解的乙醛酸循环以及乙醇酸氧化途径等(图5-2)。 图5-2 植物体内主要呼吸代谢途径相互关系示意图 一、糖酵解 己糖在细胞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整个糖酵解化学过程于1940年得到阐明。为纪念在研究这一途径中有突出贡献的三位生物化学家:G.Embden,O.Meyerhof和J.K.Parnas,又把糖酵解途径称为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EMP pathway)。糖酵解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细胞中。 (一)糖酵解的化学历程 糖酵解途径(图5-3)可分为下列几个阶段:

图5-3糖酵解途径 1.己糖的活化(1~9)是糖酵解的起始阶段。己糖在己糖激酶作用下,消耗两个ATP逐步转化成果糖-1,6二磷酸(F-1,6-BP)。 如以淀粉作为底物,首先淀粉被降解为葡萄糖。淀粉降解涉及到多种酶的催化作用,其中,除淀粉磷酸化酶(starch phosphorylase)是一种葡萄糖基转移酶外,其余都是水解酶类,如α-淀粉酶(α-amylase)、β-淀粉酶(β-amylase)、脱支酶(debranching enzyme)、麦芽糖酶(maltase)等。 2.己糖裂解(10~11)即F-1,6-BP在醛缩酶作用下形成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后者在异构酶(isomerase)作用下可变为甘油醛-3-磷酸。 3.丙糖氧化(12~16)甘油醛-3-磷酸氧化脱氢形成磷酸甘油酸,产生1个ATP和1个NADH,同时释放能量。然后,磷酸甘油酸经脱水、脱磷酸形成丙酮酸,并产生1个ATP,这一过程分步完成,有烯醇化酶和丙酮酸激酶参与反应。

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或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各种微量的物质,通常其添加量不超过食品质量的2%。添加目的为:①改进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②延长食品的货架期;③方便食品的加工;④增强食品的风味,改变食品的色泽;⑤确保微生物的安全性;⑥保持食品品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1、食品添加剂市场 据统计,目前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万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品种有300o余种,常的有680余种。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便用量最大、使用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允许直接使用的有230o种以上,消费量已超过14o万吨(不包括淀粉及其衍生物、香精/香料和调味料);西欧消费量已近50075~,其中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数量高达40万吨。 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医药、农用化学品及饲料添加剂之后的第四类倍受人们关注的精细化工行业。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世界市场价值为200亿美元,其中,调味品占30~,4、氢化胶体占17%、酸化剂占13%、调味增强剂占12%、甜味剂占6%、色素占5%、乳化剂占5%、维生素和矿物质占5%、酶占4%、化学防腐剂占2%、抗氧化剂占1%。j负计禾来5年内冥年增长率为2%-3%。全球调味品和香料的市场价值为12o亿美,其中调味品约占49%(59亿美元)。调味品市场中,饮料占31%、佐料占23%、奶制品占14%、其他占32%。需求增长最强劲的食品添加剂将是维生素、矿物质、调味增强剂和脂肪代用品。

罗氏(R.h)和巴斯夫公司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商。维生素是罗氏公司维生素和精细化学品部最大的业务部门,几乎占全球销售额的50%,其次是精细化学品占30%、类胡萝卜素占20%。罗氏新上市的营养药品包括用于眼科保健的玉米黄质、番茄红素和叶黄素,以及供功能饮料用的水溶性维生素E制品等。罗氏公司也加快投资中国市场,与上海新亚药业公司合资兴建了1000吨/年维生素B工厂,还有罗氏泰山(上海)维生素A新厂,以及在无锡兴建4万吨/年柠檬酸工厂。巴斯夫公司在全球维生素市场上约占25%的份额,该公司在韩国Gunsan建成3000吨/年维生素B 工厂和世界规模的维生素C及维生素B的工厂。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随食品加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批准使用的添加剂共有21类1474种,产品门类齐全,基本可以满足食品工业的需要。我国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年产品量已超过200万吨,其中味精达60万吨以上,柠檬酸的产量近20万吨。表1列出我国主要的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产量。我国食品添加剂的总量已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由于我国多数食品添加剂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因此产品质量方面尚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少数用量少、档次高的食品添加剂仍依赖进El。一些合资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引进的食品加工生产线为了保证其产品的质量,仍以较高的价格购买国外的同类产品。 2、营养添加剂 牛磺酸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牛磺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

生物化学的发展

生物化学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在欧洲约在160年前开始,逐渐发展,一直到1903年才引进“生物化学”这个名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我国,其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饮食、营养、医、药等方面都有不少创造和发明,生物化学的发展可分为:叙述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及机能生物化学三个阶段。 (一)叙述生物化学阶段 1.饮食方面: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人民已能造酒,相传夏人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作酒必用曲,故称曲为酒母,又叫做酶,与媒通,是促进谷物中主要成分的淀粉转化为酒的媒介物。现在我国生物化学工作者将促进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媒介物(即生物催化剂)统称为酶,从《周礼》的记载来推测,公元前12世纪以前,已能制饴,饴即今之麦芽糖,是大麦芽中的淀粉酶水解谷物中淀粉的产物。《周礼》称饴为五味之一。不但如此,在这同时,还能将酒发酵成醋。醋亦为五味之一。《周礼》上已有五味的描述。可见我国在上古时期,已使用生物体内一类很重要的有生物学活性的物质——酶,为饮食制作及加工的一种工具。这显然是酶学的萌芽时期。 2.营养方面:《黄帝内经·素问》的“藏气法时论”篇记载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将食物分为四大类,并以“养”、“益”、“助”、“充”表明在营养上的价值。这在近代营养学中,也是配制完全膳食的一个好原则。谷类含淀粉较多,蛋白质亦不少,宜为人类主食,是生长、发育以及养生所需食物中之最主要者;动物食品含蛋白质,质优且丰富,但含脂肪较多,不宜过多食用,可用以增进谷类主食的营养价值而有益于健康,果品及蔬菜中无机盐类及维生素较为丰富,且属于粗纤维,有利食物消化及废物的排出;如果膳食能得到果品的辅助,蔬菜的充实,营养上显然是一个无可争辩的完全膳食。膳食疗法早在周秦时代即已开始应用,到唐代已有专书出现。盂诜(公元7世纪)著《食疗本草》及昝殷(约公元8世纪)著《食医必鉴》等二书,是我国最早的膳食疗法书籍。宋朝的《圣济总录》(公元前12世纪)是阐明食治的。元朝忽思慧(公元14世纪)针对不同疾患,提出应用的食物及其烹调方法,并编写成《饮膳正要》。由此可看出我国古代医务工作者应用营养方面的原理,试图治疗疾患的一些端倪。 3.医药方面:我国古代医学对某些营养缺乏病的治疗,也有所认识,如地方性甲状腺肿古称“瘿病”,主要是饮食中缺碘所致,有用含碘丰富的海带、海藻、紫菜等海产品防治。公元4世纪,葛洪著《肘后百一方》中载有用海藻酒治疗瘿病的方法。唐·王焘(公元8世纪)的《外台秘要》中载有疗瘿方36种,其中27种为含碘植物。而在欧洲直到公元1170年才有用海藻及海绵的灰分治疗此病者。脚气病是缺乏维生素B1的病。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早有详细研究,认为是一种食米区的疾病,分为“肿”、“不肿”及“脚气入心”三种,可用含有维生素B1的车前子、防风、杏仁、大豆、槟榔等治疗。酿酒用的曲及中药中的神曲(可生用)均含维生素B1较丰富,且具有水解糖类的酶,可用以补充维生素B1的不足,亦常用以治疗胃肠疾患。夜盲症古称“雀目”,是一种缺乏维主素A的病症。孙思邈首先用含维生素A较丰富的猪肝治疗。我国最早的眼科专著《龙木论》记载用苍术、地肤子、细辛、决明子等治疗雀目。这些药物都是含有维生素A原的植物。 我国研究药物最早者据传为神农。神衣后世又称炎帝,是始作方书,以疗民疾者。《越绝书》上有神农尝百草的记载。自此以后,我国人民开始用天然产品治疗疾病,如用羊靥(包括甲状腺的头部肌肉)治甲状腺肿,紫河车(胎盘)作强壮剂,蟾酥(蟾蜍皮肤疣的分泌物)

生物化学简答题35566

2.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什么?它有哪些限速步骤? 生理意义:三羧酸循环是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方式;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影响果实品质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枢纽 限速步骤: 1)在柠檬酸合酶的作用下,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合成柠檬酸 2)在异柠檬酸脱氢酶催化下,异柠檬酸脱氢形成草酰琥珀酸。 3)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作用下,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 NADH+H+和CO2。 4.什么是转氨作用?简述转氨作用的两步反应过程?为什么它在氨基酸代谢中有重要作用? 概念: 转氨作用是指在转氨酶催化下将α-氨基酸的氨基转给另一个α-酮酸,生成相应的α-酮酸和一种新的α-氨基酸的过程。磷酸吡哆醛是转氨酶的辅酶,起到携带NH2基的作用。 这一过程分为两步反应: -H2O +H2O +H2O -H 2O 转氨作用的生理意义: a)通过转氨作用可以调节体内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以满足体内蛋白质合成 时对非必需氨基酸的需求。 b)转氨作用可使由糖代谢产生的丙酮酸、α-酮戊二酸、草酰乙酸变为氨基酸,因此, 对糖和蛋白质代谢产物的相互转变有其重要性。 c)由于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有转氨酶,而且转氨酶的活性又较强,故转氨作用是氨 基酸脱氨的重要方式。 d)转氨作用的另一重要性是因肝炎病人血清的转氨酶活性有显著增加,测定病人血 清的转氨酶含量大有助于肝炎病情的诊断。 转氨基作用还是联合脱氨基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加速了体内氨的转变和运输,勾通了机体的糖代谢、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互相联系。 5.简述磷酸戊糖途径概念及生理意义 概念:以6-磷酸葡萄糖开始,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作用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作为中间代谢产物,故将此过程称为磷酸戊糖途径。 1)产生大量的NADPH,为细胞的各种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力 2)途径中的中间物为许多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PPP途径可以产生多种磷酸单糖,如磷 酸核糖、4-磷酸赤藓糖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

(发展战略)食品添加剂状态和发展方向

食品添加剂现状和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或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各种微量的物质,通常其添加量不超过食品质量的2%。添加目的为:①改进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②延长食品的货架期;③方便食品的加工;④增强食品的风味,改变食品的色泽;⑤确保微生物的安全性;⑥保持食品品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l、食品添加剂市场 据统计,目前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万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品种有300o余种,常的有680余种。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便用量最大、使用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允许直接使用的有230o种以上,消费量已超过14o万吨(不包括淀粉及其衍生物、香精/香料和调味料);西欧消费量已近50075~,其中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数量高达40万吨。 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医药、农用化学品及饲料添加剂之后的第四类倍受人们关注的精细化工行业。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世界市场价值为200亿美元,其中,调味品占30~,4、氢化胶体占17%、酸化剂占13%、调味增强剂占12%、甜味剂占6%、色素占5%、乳化剂占5%、维生素和矿物质占5%、酶占4%、化学防腐剂占2%、抗氧化剂占1%。j 负计禾来5年内冥年增长率为2%-3%。全球调味品和香料的市场价值为12o亿美,其中调味品约占49%(59亿美元)。调味品市场中,饮料占31%、佐料占23%、奶制品占14%、其他占32%。需求增长最强劲的食品添加剂将是维生素、矿物质、调味增强剂和脂肪代用品。

罗氏(R。h)和巴斯夫公司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商。维生素是罗氏公司维生素和精细化学品部最大的业务部门,几乎占全球销售额的50%,其次是精细化学品占30%、类胡萝卜素占20%。罗氏新上市的营养药品包括用于眼科保健的玉米黄质、番茄红素和叶黄素,以及供功能饮料用的水溶性维生素E制品等。罗氏公司也加快投资中国市场,与上海新亚药业公司合资兴建了1000吨/年维生素B工厂,还有罗氏泰山(上海)维生素A新厂,以及在无锡兴建4万吨/年柠檬酸工厂。巴斯夫公司在全球维生素市场上约占25%的份额,该公司在韩国Gunsan建成3000吨/年维生素B工厂和世界规模的维生素C及维生素B的工厂。

三羧酸循环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环,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者以发现者Hans Adolf Krebs([英]195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命名为Kre bs循环。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素(糖类、脂类、氨基酸)的最终代谢通路,又是糖类、脂类、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也称为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TCA),Krebs循环。是用于乙酰CoA中的乙酰基氧化成CO2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是由乙酰CoA经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乙酰coa进入由一连串反应构成的循环体系,被氧化生成h2o和co2。由于这个循环反应开始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oxaloacetate)缩合生成的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因此称之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在三羧酸循环中,柠檬酸合成酶催化的反应是关键步骤,草酰乙酸的供应有利于循环顺 利进行。其详细过程如下: (1)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 乙酰coa具有硫酯键,乙酰基有足够能量与草酰乙酸的羧基进行醛醇型缩合。首先从ch3co基上除去一个h+,生成的阴离子对草酰乙酸的羰基碳进行亲核攻击,生成柠檬酰coa中间体,然后高能硫酯键水解放出游离的柠檬酸,使反应不可逆地向右进行。该反应由柠檬酸合成酶(citrate synthetase)催化,是很强的放能反应。 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合成柠檬酸是三羧酸循环的重要调节点,柠檬酸合成酶是一个变构酶,atp是柠檬酸合成酶的变构抑制剂,此外,α-酮戊二酸、nadh能变构抑制其活性,长链脂酰coa也可抑制它的活性,amp可对抗atp的抑制而起激活作用。 (2)异柠檬酸形成 柠檬酸的叔醇基不易氧化,转变成异柠檬酸而使叔醇变成仲醇,就易于氧化,此反应由顺乌头酸酶催化,为一可逆反应。 (3)第一次氧化脱酸 在异柠檬酸脱氢酶作用下,异柠檬酸的仲醇氧化成羰基,生成草酰琥珀酸 (oxalosuccinate)的中间产物,后者在同一酶表面,快速脱羧生成α-酮戊二酸(αketoglutarate)、nadh和co2,此反应为β-氧化脱羧,此酶需要mn2+ 作为激活剂。 此反应是不可逆的,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限速步骤,adp是异柠檬酸脱氢酶的激活 剂,而atp,nadh是此酶的抑制剂。

生物化学背诵顺口溜

生化-氧化磷酸化比值 口诀:二虎子阿甘,三四五凭蒙估算 说的是,阿甘,小名叫二虎子,三四五的加减法都要凭蒙来估算 二(阿尔法……记不清了)虎(琥珀酰……)子(脂酰……) 3,4,5(丙,丁,戊)凭(苹果酸)蒙(柠檬酸)估算 虎脂肝(甘)抗坏血酸 注:丙:丙酮酸丁:B-羟丁酸戊:a-酮戊二酸苹果:苹果酸柠檬:异柠檬酸 以上P/O等于3 虎:琥珀酸脂:脂酸COA 肝(甘):a-磷酸甘油以上三个P/O等于2 抗坏血酸P/O等于1 生化-三羧酸循环 记忆方法:天龙八部。 宁异戊同,二虎言平。 一同平虎,两虎一能。 记忆前提:要熟悉每种物质的全名,如果名字都不知道,就不要考研了。 解释:1,顺乌头酸这一步没有太大意义,很多书都将这一物质省略,所以,口诀也没有考虑。三羧酸循环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 合开始,一共经过八个反应步骤,再回到草酰乙酸,我号称天龙八步,记住的话,你可以一步一步,写出来,因为前一步的产物就是下 一步的原料,忘了一个环节,整个都可能记不起来。 2,最初原料:乙酰CoA与草酰乙酸大家应该都知道,所以从第二步起, 宁异戊同:柠檬酸,异柠檬酸,a-酮戊二酸。现在大家都要讲究个性,干什么都要别具一格,就叫做宁可异,也不要与人相同(为了 记忆,酮戊倒过来成了戊酮) 3,二虎言平(琥珀酰,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二虎相斗,必有一伤。现在世界

的主题是:和平和发展。为了人类的将来, 共赢才是真理。所以,二虎相斗到最后,言平。 苹果酸后就回到了原料之一:草酰乙酸。 4,除了能记住反应步骤外,还要记住哪里产H,生成co2那里生成能量。 一同平虎:异柠檬酸,a-酮戊二酸,苹果酸脱氢反应生成3个NADH+H+,琥珀酸脱氢生成1个FADH2。山上出现一只吃人的老虎,所以 大家一同(上山)平虎。另外,一同不光脱H,还脱了个CO2。 5,二虎一能:两只老虎对阵,你说中间好大的能量呀。产生一个高能磷酸键。 三羧酸循环亦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 可以说是生物化学最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大家必须掌握和很难掌握的(至少可以说你能记住几个月) 循环的第一步是乙酰CoA(2C)与草酰乙酸(4C)缩合成柠檬酸(6C),柠檬酸经一系列反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完成一轮循环。 主要事件顺序为: (1)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结合,生成六碳的柠檬酸,放出CoA。柠檬酸合成酶。 (2)柠檬酸先失去一个H2O而成顺乌头酸,再结合一个H2O转化为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酶(省略) (3)异柠檬酸发生脱氢、脱羧反应,生成5碳的a-酮戊二酸,放出一个CO2,生成一个NADH+H+。异柠檬酸脱氢酶 (4)a-酮戊二酸发生脱氢、脱羧反应,并和CoA结合,生成含高能硫键的4碳琥珀酰CoA,放出一个CO2,生成一个NADH+H+。酮戊二酸 脱氢酶 (5)碳琥珀酰CoA脱去CoA和高能硫键,放出的能通过GTP转入ATP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 (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生成1分子FADH2,琥珀酸脱氢酶 (7)延胡索酸和水化合而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方程式

有氧呼吸几个阶段分析 方程式 第一阶段:糖酵解(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①:1 葡萄糖+2ADP+2Pi +2[NAD] →2丙酮酸+2[NADH+H+]+2ATP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 ②:2丙酮酸+2[NAD]+2辅酶A →2乙酰CoA+2[NADH+H+]+2CO2 ③:2乙酰CoA+6H2O+6[NAD]+2[FAD]+2ADP+2Pi →2 辅酶A+6[NADH+H+]+2FADH2+2ATP+4CO2 第三阶段:氧化磷酸化(电子传递链)(反应场所:线粒体内膜) ④:28ADP+28Pi+10[NADH+H+]+2FADH2+6O2 →28ATP+12H2O+10[NAD]+2[FAD] 第一阶段 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 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4[H]为4NADH)。 第二阶段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酸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

体基质中进行的。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20[H]为16NADH和4FADH2)。 第三阶段 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TP) (24[H]为10*2NADH 和2*FADH2)。 1NADH生成2.5ATP(旧为3ATP),1FADH2生成1.5ATP(旧为2ATP)。 [H]是一种十分简化的表示方式。这一过程中实际上是氧化型辅酶Ⅰ(NAD+)转化成还原性辅酶Ⅰ(NADH + H+),和FAD+转化为FADH2。 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内,而无氧呼吸主要在细胞基质内。 有氧呼吸需要氧气分子参加,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分子参加。 有氧呼吸分解产物是能量(ATP)和二氧化碳,水,而无氧呼吸分解产物主要是酒精或乳酸以及少量能量。 有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多,无氧呼吸释放能量较少。 总反应式 C6H12O6+6H2O+6O2→6CO2+12H2O+大量能量(最多38个ATP,一般是29-30个ATP) 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1mol的葡萄糖在彻底氧分解以后,

食品酸味剂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品酸味剂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俊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柠檬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等几种常用食品酸味剂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现状并展望了食品酸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酸味剂,柠檬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 酸味剂具有增进食品质量的许多功能特性,例如改变和维持食品的酸度并改善其风味;增进抗氧化作用,防止食品酸败;与重金属离子络合,具有阻止氧化或褪变反应、稳定颜色、降低浊度、增强胶凝特性等作用。我国现已批准许可使用酸味剂的有:柠檬酸、乳酸、磷酸、酒石酸、苹果酸、偏酒石酸、乙酸、盐酸、己二酸、富马酸、氢氧化钠、碳酸钾、碳酸钠、柠檬酸钠、柠檬酸酸钾、碳酸氢三钠、柠檬酸一钠等17种。 1柠檬酸及其钠盐 1.1柠檬酸及其应用 柠檬酸广泛用于食品工业,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柠檬酸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应根据不同产品和不同口味来调整添加量,以达到最佳效果。 1 .1.1 酸味剂 柠檬酸作为酸味剂具有酸味圆润滋美的特点,广泛用于汽水、果汁、果冻、水果罐头等生产加工中。通常使用量为0.1%~0.5%,具体使用量可视品种和需要而定。在某些果蔬制品中还可以通过柠檬酸和糖来调节制品的糖酸比。同时通过柠檬酸调整pH值还可改善产品品质和风味。 1.1.2 蔗糖转化剂 在蔗糖液中添加适量柠檬酸可使其转化为转化糖,可提高蔗糖的饱和度和粘度,增大渗透压。因此用于果酱、果冻中有改善风味、防腐和促进蔗糖转化的作用,防止蔗糖晶析而发砂,改善产品质地。 1.1.3 稳定色素 果蔬原料放在1%~2%的食盐和0.1%的柠檬酸混合液中浸渍,可抑制果蔬原料酶褐变引起的变色。同时由于柠檬酸的高酸性,它还具有良好的防腐功能,能抑制细菌增殖,且能增强抗氧化剂的作用。如切去皮后的果蔬原料在0.1%的抗坏血酸溶液中浸渍后可防止氧化变褐。在使用时一般以柠檬酸作增效剂,以控制酚酶的活力,防止酶褐变。 1.1.4 面制品改良剂 在面食制品中用小苏打疏松剂时,制品往往碱度增大,口味变劣。若柠檬酸和小苏打同时使用,可使小苏打分子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吸收,不致使碳酸钠积累,从而降低面制品的碱度,改善口味。 此外,柠檬酸还可作为冷冻水果和水果加工品中维生素的稳定剂,以及作为软饮料、冷饮、糖果、焙烤食品、胶姆糖的增香剂。 1.2柠檬酸钠及其应用 柠檬酸钠是一种无色晶体或白色结晶粉末,目前最重要的柠檬酸盐。柠檬酸钠主要由淀粉类物质经发酵生成柠檬酸,再跟碱类物质中和而产生。柠檬酸钠用作食品添加剂,需求量

三羧酸循环

第23章三羧酸循环(生物化学下册p92) 3学时 学习重点: ◆熟悉柠檬酸循环途径中的各步酶促反应,以及各步反应酶的作用特点。 ◆会分析和计算酵解和柠檬酸循环中产生的能量,以及底物分子中标记碳的去向。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包括四个阶段。 ①糖酵解产生丙酮酸(2丙酮酸、2ATP、2NADH) ②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③三羧酸循环(CO2、H2O、A TP、NADH) ④呼吸链氧化磷酸化(NADH-----ATP) 三羧酸循环:乙酰CoA经一系列的氧化、脱羧,最终生成CO2、H2O、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 原核生物:①~④阶段在胞质中 真核生物:①在胞质中,②~④在线粒体中 一、丙酮酸脱羧生成乙酰CoA 1、反应式: 2、丙酮酸脱氢酶系 丙酮酸脱氢酶系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多酶体系,位于线粒体膜上,电镜下可见。 E.coli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分子量:4.5×106,直径45nm,比核糖体稍大。 酶辅酶每个复合物亚基数 丙酮酸脱羧酶(E1)TPP 24 二氢硫辛酸转乙酰酶(E2)硫辛酸24 二氢硫辛酸脱氢酶(E3)FAD、NAD+12 此外,还需要CoA、Mg2+作为辅因子 这些肽链以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在碱性条件下,复合体可以解离成相应的亚单位,在中性时又可以重组为复合体。所有丙酮酸氧化脱羧的中间物均紧密结合在复合体上,活性中间物可以从一个酶活性位置转到另一个酶活性位置,因此,多酶复合体有利于高效催化反应及调节酶在反应中的活性。 3、反应步骤 反应过程 (1)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

(2)二氢硫辛酸乙酰转移酶(E2)使羟乙基氧化成乙酰基 (3)E2将乙酰基转给CoA,生成乙酰-CoA (4)E3氧化E2上的还原型二氢硫辛酸 (5)E3还原NAD+生成NADH 4、丙酮酸脱氢酶系的活性调节 从丙酮酸到乙酰CoA是代谢途径的分支点,此反应体系受到严密的调节控制,此酶系受两种机制调节。 (1)可逆磷酸化的共价调节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E A)(可被ATP激活) 丙酮酸脱氢酶磷酸酶(E B) 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无活性) 去磷酸化的丙酮酸脱氢酶(有活性) (2)别构调节 ATP、CoA、NADH是别构抑制剂 ATP抑制E1 CoA抑制E2 NADH抑制E3 5、能量 1分子丙酮酸生成1分子乙酰CoA,产生1分子NADH(2.5A TP)。 二、三羧酸循环(TCA)的过程 TCA循环:每轮循环有2个C原子以乙酰CoA形式进入,有2个C原子完全氧化成CO2放出,分别发生4次氧化脱氢,共释放10A TP。 1、反应步骤 概述三羧酸循环(图,见书) (1)、乙酰CoA+草酰乙酸→柠檬酸 柠檬酸合酶,TCA中第一个调节酶:受ATP、NADH、琥珀酰CoA、和长链脂肪酰CoA 的抑制;受乙酰CoA、草酸乙酸激活。 柠檬酸合酶上的两个His残基起重要作用: 一个与草酰乙酸羰基氧原子作用,使其易受攻击;另一个促进乙酰CoA的甲基碳上的质子离开,形成烯醇离子,就可与草酰乙酸缩合成C-C键,生成柠檬酰CoA,后者使酶构象变化,使活性中心增加一个Asp残基,捕获水分子,以水解硫酯键,然后CoA和柠檬酸相继离开酶。 氟乙酰CoA可与草酰乙酸生成氟柠檬酸,抑制下一步反应的酶,据此,可以合成杀虫剂、灭鼠药。 氟乙酸本身无毒,氟柠檬酸是乌头酸酶专一的抑制剂,氟柠檬酸结合到乌头酸酶的活性部位上,并封闭之,使需氧能量代谢受毒害。它存在于某些有毒植物叶子中,是已知最能致死的简单分子之一。LD50为0.2mg/Kg体重,它比强烈的神经毒物二异丙基氟磷酸的LD50

植物生理学4-1 呼吸1 底物氧化途径

植物呼吸代谢 (一) 四川师范大学陶宗娅

●同化作用(assimilation):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简单的无机物,经过各种变化,形成这种复杂的有机物,综合成为自身的一部分,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的代谢过程。 ●简言之:合成物质的同时获得能量的代谢过程。 ●以植物光合作用为主。

●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植物将体内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同时将贮存于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去供生命活动用,分解物质的同时,释放能量的代谢过程。 ●以生物有氧呼吸为主

呼吸作用的定义: ●定义很多,归纳起来由以下四点: –吸收O 2 放出CO2 –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能量的转化 –食物的燃烧 ●从这四个方面单独来定义呼吸作用,都是不完善的。

●我国的汤佩松先生综合上述四点对呼吸作用定义如下(植物学报,1979, 21(2): 93-106): ●呼吸作用是这样一个过程:即植物把贮存于其机体内的化学能(糖、淀粉等),一部分转化为生物功(呼吸运输等),一部分转化为具有更高序性的结构和组合形式,以维护有机体的存在和功能,在基因潜势所确定的限度内通过呼吸作用控制着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并同时受到内因(生长发育、激素等)和外界条件(水、氧分压、温度等)的影响和调节。

该定义概括了呼吸作用的四个方面: ●植物呼吸作用把其贮存物转化为功,为其他生理功能提供能量,表达了呼吸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呼吸作用中的这个转化过程不是单纯的异化过程,而是在异化中存在同化过程,也就是其中间产物和其所释放出的能量又提供了植物体内合成代谢的原料和能量。 ●表达了呼吸作用和其他生命活动(生理功能)间的相互联系,突出了呼吸作用的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把呼吸代谢的多样性看作是基因通过酶的一种表达而且受外因(环境等)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