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不同的方法筛选和鉴定转化子

利用不同的方法筛选和鉴定转化子
利用不同的方法筛选和鉴定转化子

利用不同的方法筛选和鉴定转化子

摘要: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从大肠杆菌中筛选和鉴定出转入了GFP基因并表达出GFP的菌株。实验先用蓝白斑筛选得到含有载体的转化子,之后用菌落PCR对其中的重组子进行进一步鉴定,最终通过对表达的产物的检测确证是否能表达出GFP。实验结果表明挑选出来的菌株并没有表达出GFP,需要挑选其他菌落继续实验。

关键词:蓝白斑筛选、菌落PCR、GFP、蛋白质检测

前言

我们采用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同时也是最经典的微生物基因重组,作为载体的质粒,我们需要选择或者构建带有多克隆位点和带有抗性基因的质粒,前者有利于基因顺利导入到受体细胞,后者方便我们对转化产物进行筛选;对于受体细胞,我们所选择使用的大肠杆菌,具有遗传背景清楚,结构简单,表达效率高,容易获取等优点,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善成熟的表达系统,是目前转基因领域最受欢迎、使用最普遍的系统之一。

GFP自从发现以来,已经获得了广泛充足的应用,是生物领域的重要材料绿。绿色荧光蛋白本身无毒,且不需要其他辅酶或者反应底物,在紫外或者蓝光激发下就可以自主发光,而且有较好的稳定性,当其基因与其他蛋白质表达基因相融合时,该蛋白质既能保持原有活性,发光能力也不受影响,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GFP与我们想要了解的蛋白质相接合在一起,将GFP作为荧光标签,对蛋白质的位置、运动、活性以及相互作用等机理进行追踪和观察,因为这种特性,绿色荧光蛋白具有其他报告蛋白无法比拟的优点,已经在生物研究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我们已经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获取GFP基因,用PCR技术将其扩增并连接到载体质粒pMD19-T Vector上,用CaCl2法将其转入到大肠杆菌中,经过本次实验的筛选和鉴定,构成了完整的转基因操作流程,将我们的课堂学习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从而对转基因技术有一个最直接的认识。尽管在当下中国,转基因技术备受争议,但是每一名生物专业的学生,都应学习了解国际科学社会在转基因领域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并看到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将所学习到的关于转基因知识科普出去,让每一个公民都能科学、正确地认识转基因,理性、客观地参与到关于转基因的有益讨论中去,推进我国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

一、材料、试剂和器具

1.材料

转化菌液:经过转化操作的E. coli DH5α菌株(R-,M-,Amp-或者含pMD19-T Vector) 2.试剂

含氨苄青霉素(Amp, 100mg/L)的LB固体培养基、LB液体培养基、X-gal(200mg/ml)储存液、IPTG储存液(20mg/ml)、10×PCR buffer 、rTaq 酶、dNTP mixtures(dATP,dTTP,dGTP,dCTP)、无菌蒸馏水、1.5% 琼脂糖凝胶、矿物油、DNA maker、1×10 Loading Buffer 引物溶液(P1、P2各10μM)

P1:GFP-F: 5'-TAGTCGACTATGGTGAGCAAGGGCGAGGAG-3'(Tm=65.5℃)(Sal I)

P2:GFP-R: 5'-GCGTCTAGA TTACTTGTACAGCTCGTCCATG-3'(Tm=61.5℃) (XbaI)

3.器具

超净工作台、涂布器、无菌牙签、PCR管、移液枪、移液管、离心机、PCR仪、天秤;灭菌锅;琼脂凝胶电泳系统;紫外照射摄像系统;恒温振荡培养箱;蓝光手电筒

二、实验步骤

1.蓝白斑筛选

1.1筛选培养基的准备

在制备好的含100 mg/L Amp的LB平板表面中央位置分别加入40μl X-gal储存液和4μl IPTG储存液,用无菌玻棒将溶液涂布均匀,置于超净工作台上,使培养基表面的液体完全被吸收。

1.2菌落筛选培养

取500 μl复壮后的转化菌液涂布于筛选培养基表面,待菌液完全被培养基吸收后,用封口膜封住培养皿边缘,倒置培养皿,37℃培养过夜。

1.3结果观察

观察平板,是否有蓝色和白色菌落,分别计数,白色菌落即为重组子。

2.菌落PCR

2.1挑菌

选择大小合适,最好周围有蓝斑的白色菌落5个,编好号码之后,小心地刮取一半,

分别涂抹于对应的1.5mLPCR管底部。

2.2配制PCR反应体系

先按下列试剂于PCR管中配制50μL的PCR反应体系总液

10 × PCR buffer 5μL

dNTP mixture 4μL

前向引物(P1) 2μL

反向引物(P2) 2μL

rTaq酶0.5μL

灭菌蒸馏水36.5μL

所有试剂按量仔细添加后,轻轻混匀,稍离心后即可,然后取10μL分别分装到涂抹有菌落的PCR管中,稍离心后,加入10μL矿物油,

2.3 PCR反应

PCR仪设置参数如下:

94℃2 min

94 ℃30sec

61 ℃30sec40 cycles

72 ℃45sec

72 ℃ 5 min

2.4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反应结束后,取10μL的PCR产品,加入1μL的1×10 Loading Buffer,混匀后点样,121V电泳15min,紫外照射摄像观察结果,在750bp-1000bp区间有条带产生即为阳性结果。

3.产物表达观察

选择在凝胶电泳中为阳性结果的菌落,将其在蓝白筛选培养基上的剩余部分刮取到LB 液体培养基中,37℃,180 r/min恒温振荡培养过夜,在蓝光照射下观察,培养液有绿色荧光的即为阳性结果。

三、实验注意事项

1、注意无菌操作,接菌的时候应该在超净工作台中进行,培养基需要高压蒸汽灭菌后方可使用,防止杂菌污染;

2、X-gal和IPEG应分别涂抹于LB固体培养基上,由于IPEG存储于有机溶液中,挥发快,应当快速操作,保证分布均匀;

3、配制PCR反应体系时,rTaq酶应该最后加入,减少引物二聚体的形成;

4、加入矿物油是为了防止PCR反应液的挥发,点样时只需抽取下层的PCR反应液,不要吸取到油层。

四、结果和分析

1、蓝白斑筛选结果

图一蓝白斑抗性筛选结果

结果:如图一所示,培养基上有21个白色菌落,2个蓝色菌落

结果分析:使用的E. coli DH5α菌株(Amp-)在含有氨苄青霉素(Amp)的培养基上无法生长,而我们使用的载体pMD19-T Vector上含有氨苄青霉素抗性(Ampr)基因,当载体成功导入到DH5α菌株上形成转化子后,DH5α就能在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即长出的菌落的就是含有载体的转化子。

pMD19-T Vector上有具备一个多克隆位点的lacZ基因,能与大肠杆菌发生α-互补,在IPEG诱导下,产生β-半乳糖苷酶,将X-gal分解成蓝色物质,在培养基上生成蓝色菌落;而当我们的GFP基因插入到多克隆位点上时,lacZ基因会被破坏,无法形成α-互补,在培养基上生成正常的白色菌落;即白色菌落就是带有GFP基因的重组子。

X-gal涂抹不均、两个载体连接、lacZ基因的丢失、破坏或者突变都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的产生,因而需要更进一步的鉴定。从中挑选5个白色菌落进行标号,进行菌落PCR。

2、菌落PCR结果

图二菌落PCR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

结果:1号泳道在750bp-1000bp之前有清晰的条带,2-4号泳道均无条带产生,但有较严重的拖尾。

结果分析:标号1-5的泳道是我的PCR结果,根据资料,GFP基因大致在800-1000个碱基对左右,可以看到,1号泳道在750bp-1000bp之前出现清晰的条带,同其他组大多数结果一致,说明确实含有GFP基因,对应的1号菌落确实是含有GFP基因的重组子。

其他泳道没有出现条带,说明其对应菌落在蓝白斑筛选上是假阳性,但是同时不排除是PCR反应体系的配制或者操作等的失误导致没有条带出现,因此除了1号菌落外,再任意挑选一个菌落进行摇瓶培养。

拖尾说明存在杂质或者PCR体系存在问题导致DNA降解或者非特异性配对。

3、产物表达的观察

图三GFP表达产物观察

结果:培养基在蓝光照射下无绿色荧光。

结果分析:因为我们使用的TA克隆是不定向克隆,GFP基因可能反向插入,或者基因、启动子被破坏等等其他种种因素导致基因无法正常表达,因此我们需要对最终产物的进行检测,验证基因确实正常、完整地转入到受体细胞,并能正常表达。

导入的GFP基因表达产物是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在紫外光(395nm)或者蓝光(470nm)的激发下,能产生绿色的荧光(509nm)。两个摇瓶在蓝光照射下均无绿色荧光产生,说明1号菌落中GFP基因是反向插入,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基因无法正常表达。

四、讨论/小结

由于实验条件、时间等各方面的限制,我并没有从转化子中筛选到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最大可能是菌落PCR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反向插入的基因,这是一个随机事,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失败,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是需要更多的重复实验操作来验证结果。由于我们的目的产物GFP有明显可见的特征,所以可以直接地从产物表达来检测,但是并非所有产物都有这样显而易见的特征,对于重组质粒,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是用酶切法和进一步PCR的双重鉴定来确保转入的是我们需要的重组质粒。

参考文献

[1]田长恩主编.生物工程上游技术实验手册[Z].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孙明主编.基因工程(第2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李志勇主编.细胞工程学[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设,2008.

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实验报告 题目:单元二:目的基因的克隆、转化及重组子筛选 指导老师:丛佩清 日期:2013/10/24-2013/10/26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DNA片段胶回收的方法。 (2)学习DNA连接的有关技术。 (3)掌握用CaCl2 法制备感受态细胞的原理和方法。 (4)学习和掌握质粒DNA的转化和重组质粒的筛选方法。 (5)掌握质粒提取的基本方法。

(6)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cDNA的TA克隆:Taq酶能够在PCR产物的3’末端加上一个非模板依赖的A,而T载体是一种带有 3’T突出端的载体,在连接酶作用下,通过粘性末端连接,把PCR产物插入到质粒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称为 T-A克隆。可用于PCR产物的克隆和测序。 (2)感受态细胞制备原理: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细菌处于0℃,CaCl2的低渗溶液中,细胞膨胀,细胞壁通透性增强,在冷热变化刺激下细胞膜表面产生裂隙,使外源DNA进入。 (3)蓝白斑筛选:载体带有一个LacZ基因的调控序列和头146个氨基酸的编码信息,编码α-互补肽;宿主细胞编码C端部分序列。诱导物IPTG 和乳糖的结构相似,可以与乳糖操纵元的阻遏蛋白结合,从而解除阻遏蛋白的作用,使载体得以合成α-互补肽,与宿主细胞编码的C端部分结合形成β-半乳糖苷酶,而X-Gal是β-半乳糖苷酶的显色底物,在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下会产生蓝色产物。可用于重组克隆的筛选,重组克隆无法产生α-互补肽,因而无法使X-Gal显色,培养基上表现为白色菌落。 三.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DH5a、LB培养基、0.1mol/L CaCl2溶液、Binding Buffer、spin-column、SPW 溶液、1μl pMD19-T Vector、5μlSolution Ⅰ、250μlSolution Ⅰ、250μlSolution Ⅱ、350μlSolution Ⅲ、HiBind ? Mini Columns (I)、500 μlBuffer HB、1400 μlDNA Wash Buffer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结果及分析: Ⅰ10月24号 (1)cDNA电泳及胶回收 1. 取上周制备的置于-20℃冰箱保存的目的基因产物1、2、3组DNA样品,选取其中2号组及3号组进行琼脂糖电泳,因1号组RT-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有杂带故弃而不用,1、3号组DNA样品(已加入loading buffer)分别加入SYBR Gold2μl,1%琼脂糖电泳,紫外灯下切胶。 2.把所割胶放入1.5 ml EP管,称重如下表一。 表一:cDNA琼脂糖凝胶重量 空管2管3管 重量(g)0.9045 1.2280 1.2961 净重(g)0.3235 0.3916 3.按1g/1ml 的量,大致各加入400μl Binding Buffer,65℃水浴7min;(每隔2-3 min,摇一下); 4.把溶液转移至spin-column,10000g 离心1 min ,倒出套管内残液; 5.在柱子中加入300μl Binding buffer,10000g 离心1min,倒出套管内残液; 6.在柱子中加入700ul 的SPW 溶液,放置3min,10000g 离心1min ,去残液; 7.10000g 离心1min(去乙醇); 8.把柱子放入干净的1.5ml EP 管。加Elution Buffer 20μl。室温放置1min,10000g 离心1min。 9.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如下表二所示。选取质量好的2号组进行接下来的连接转化。 表二:cDNA吸光度测定 2组3组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_百替生物

第四章基因的转移与重组体的筛选和鉴定 第一节转化 基因片段在体外只是一段核酸分子,是化学物质,无法表现出遗传物质的生命活性。只有当其存在于活细胞后,生命的特征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在分子克隆实践中,在体外操作的核酸分子只有进入细胞以后才能达到克隆的目的。 一、重组DNA分子转入原核生物细胞 1.重组质粒DNA分子转化大肠杆菌 转化(transformation)——重组质粒DNA分子通过与膜蛋白结合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转化不仅适合于大肠杆菌受体细胞,而且适合于枯草杆菌和蓝藻等其他原核生物以及酵母等低等真核生物受体细胞。 (1)CaCl2处理后的细菌转化或转染 A、制备感受态细胞 受体细胞的细菌,经一定浓度的冰冷的CaCl2(50~100mmol/L)溶液处理后变成。 所谓感受态细胞,处在感受态状态的菌体有摄取各种外源DNA的能力。 转化: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捕获和表达质粒载体DNA分子的生命过程; 转染: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捕获和表达噬菌体DNA分子的生命过程; 好的感受态细胞,每微克的超螺旋质粒DNA可得5×107个转化体。 B、细胞转化(或转染)的具体操作过程: ①将处于对数期的新鲜培养物于0℃4000转/分离心10分,回收细菌细胞; ②将细胞用0℃的0.1mol/L CaCl2低渗溶液处理30分钟,离心回收细胞,再用适量0℃的0.1mol/L CaCl2重悬细胞,以诱导感受态产生。 ③加入适量DNA,于42℃热处理混合物90秒,使DNA分子被细胞吸收; ④将混合物快速转到冰浴中,冷却1~2分,加入适当的培养基,在37℃培养45分,使细胞复苏并表达质粒所携带的转化基因; ⑤通过选择培养基上平板培养,选择转化体。 ⑥如果用抗菌素筛选转化体,作为对照的受体菌应该在此培养基上不生长。 (2)电穿孔转化法 基本原理是利用高压电脉冲作用,在大肠杆菌细胞膜上进行电穿孔(electroporation),形成可逆的瞬间通道,从而促进外源DNA的有效吸收。 受体细胞的准备:当细菌生长到对数中期后予以冷却、离心,然后用低盐缓冲液充分清洗降低细胞悬浮液的离子强度,并用10%甘油重悬细胞,使其细胞浓度为3×1010个/ml,分装,在干冰上速冻后置于-70℃贮存。每小份细胞融解后即可用于转化,有效期达6个月以上。 (3)三亲本杂交接合转化大肠杆菌 原理:是基于非接合型质粒的迁移作用(mobilization)而建立的一种DNA转化方式。首先将具有接合转化功能的辅助质粒转移至含有重组质粒的供体细胞中,然后将这种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进行混合,促使两者发生接合转化作用,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整个接合转化过程涉及到3种有关的细菌菌株,即待转化的受体菌、含有要转化的重组质粒DNA的供体菌和含有广泛宿主的辅助质粒的辅助菌,故称三亲本杂交接合转化法。 尤其适用于那些难以采用Ca2+诱导转化法或电穿孔法等进行重组质粒DNA分子直接转化的受体菌。

重组子筛选

三.筛选 在转化过程中,并非每个宿主细胞都被转化,即使获得转化的细胞,也并非都含目的基因,可能含有自身形成环状的在体分子,一个载体与两个外源DNA 形成的重组子,或插入的非目的基因与载体形成的重组子等。因此转化后须在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上进行筛选,以区别转化子与非转化子、重组子与非重组子,以及鉴定所需的特异性重组子。 (一)根据重组子的遗传学特性筛选(平板筛选) 1.抗生素平板筛选 克隆载体具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如:Amp、Ter、Kan等。外源基因插在抗性 基因之外,这个重组子转化入宿主后,宿主就具有了抗生素抗性,因而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只有阳性重组子才能生长。但有些单酶切的情况下,连接时有可能出现反向连接或自身环化,所以还需要进行酶切鉴定。 2.插入失活 pBR322含有Tetr及Ampr,插入Tet后变成Tets及Ampr。 3.插入表达 如质粒pTR262带有负调控Tetr基因的cI基因,cI基因表达产物可抑制Tetr 表达。当目的基因插入cI基因后,使后者失活,Tetr表达,因此重组子在含有Tet的平板上可生长,自身环化的载体转化细胞则不能生长。 4.营养素依赖表型 把亮氨酸自养型载体转入亮氨酸异养型菌株即可在无亮氨酸的培养基中生长。 5.蓝白筛选 蓝白筛选是通过插入失活lacZ基因,破坏重组子与宿主之间的ɑ-互补作用来鉴别重组子与非重组子的筛选方法,是携带lacZ基因的许多载体的筛选优势。这些载体包括M13噬菌体,pUC质粒系列,pEGM质粒系列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载体上携带一段细菌lacZ基因的α肽编码序列,其编码产物为β-半乳糖苷酶的α肽。当无外源DNA插入时,质粒表达α肽。突变型Lac-E.Coli可表达该

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第二次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DNA的酶切、连接、转化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限制性内切酶的分类、特性与作用原理,掌握载体和外源目的DNA酶 切的操作技术。 2、学习利用T4 DNA 连接酶把酶切后的载体片段和外源目的DNA 片段连接起来,构 建体外重组DNA 分子的技术,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连接方法。 3、掌握利用CaCl2 制备感受态细胞的方法;学习和掌握热击法转化E. coli 的原理与 方法。 4、学习并掌握使用红白菌落法筛选获得重组子以及α互补筛选法的原理及方法。 5、学习和掌握使用试剂盒抽提质粒的方法; 6、复习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7、通过对重组子进行重组质粒DNA 的抽提与酶切鉴定,进一步确定重组质粒中含 有外源目的DNA 片段,并验证重组子是期望的重组子。 二、实验原理 1、限制性内切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 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 双链结构的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在限制性核酸内切限制酶的作用下,侵入细菌的“外源”DNA 分子便会被切割成不同大小的片段,而细菌自己固有的DNA 由于修饰酶(通常是一种甲基化酶)的保护作用,则可免受限制酶的降解。 目前已经鉴定出3 种不同类型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即Ⅰ型酶、II 型酶和III 型酶。 Ⅰ型酶切割位点是随机的,至少距识别位点1000bp。Ⅲ型限制酶的切割位点距识别序列3'端为24—26bp。Ⅱ型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一般在识别序列上或与之靠近,而且具有序列特异性,故在基因克隆中有特别广泛的用途。 Ⅱ型核酸内切限制酶具有3个基本的特性:①在DNA 分子双链的特异性识别序列部位切割DNA 分子,产生链的断裂;②2个单链断裂部位在DNA 分子上的分布通常不是彼此直接相对的;③断裂结果形成的DNA 片段往往具有互补的单链延伸末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