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教案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质量守恒定律》 是化学学习中学生遇到的第一个基本定律。 在学习本节内 容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对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质的变 化有了一定认识,本节课不仅要解决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和认识其微观本质过 程的问题, 更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体验科学家揭示自然 规律的艰辛和快乐,并初步意识到“守恒”是自然界的一个普遍法则。

步要求学生结合实际, 解决实验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然后进行实验 验证。在进行证据收集, 初步分析出所称各物质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结 论后,进一步利用课件和通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化学反应中, 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教材地位和作用: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 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 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本节教材

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此之前, 学生学习了元素符

号、 化学式、 分子和原子的初步知识, 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 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

定的认识。 本节课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 始了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 理论铺垫,所以本课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 ,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 点之一。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学会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使学生 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利用实验发现问题、 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学生进

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口 号、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建立。

教学难点:理解额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关系的实质。

解决重难点的措施:通过实验来构建物质质量关系相等的实质因素。

五、教材处理:课本中活动与探究的方案对操作要求较高:因为玻璃管灼热后既要迅速插入到锥形瓶中,又要恰好与瓶中的白磷接触,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在插入过程中,瓶内外的气体是否发生了交换?为此,我作了如下调整:不用玻璃管引燃白磷,而用气球套紧瓶口,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

六、教学手段与方法: 科学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首先由蜡烛燃烧,引出:

问题一: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会有什么变化呢?

问题二:是否所有化学反应反应物质量总和都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呢?

[探究实验]

1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和探究实验

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

问题三:由此你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得到了哪些结论学生活动

思考感悟

学生在教师的

指导下进行分

组探究实验。

学生猜想

讨论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

题情境中,去亲历实验并感

悟质量变化的关系,这正是

新课程所倡导的。

创设问题情境,弓I发新

的矛盾冲突,激起学生对

新课的探究欲望

二、实验探究、感悟新课

探究实验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

探究实验4: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学生动手实验、

交流讨论、

通过引发学生的思维冲

突,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

欲望,既可强化其设计兴

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

维。深化知识目

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二、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质量: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原子的数目:不变

学生设计自主实验

用动画模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 微观过程。

直观形象地说明:化学反应中原 子种类、数目和质量肯定不变, 至此得出,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 的规律一一质量守恒定律。

为什么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 变小,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 变大呢?

三、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四、知识梳理、建构新课

八、板书设计:

学生观察讨论 相互交流

习题见幻灯片

学生畅谈收获, 培养学生的归 纳问题的能力

标,夯实基础,提升学 生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设 计

并成功的尝试实验, 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 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 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 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 系。

使学生认识到用质量守 恒定律分析化学反应 时,切记不要忽略反应 中进入的或出去的气体 这类隐含的物质。 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 应用

到解决实际问题当 中,使学有所得,学有 所用,知识在此也达到 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通过环环相扣、层层递 进的问题,使本节课的 重点知识

得以强化,也 锻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 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

本节课我选择了几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实验:蜡烛燃烧、镁条燃烧、

白磷燃烧。前两个实验表面看不守恒的原因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而且反应没有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这是一个学习误区,通过此次的对比试验,恰好引领学生走出误区。白磷实验有污染,所以我用多媒体播放此实验,同时又设计了模拟动画,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一目了然, 效果非常好。我认为这一设计应在以后教学中适时运用,巧妙运用, 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的知识内容在化学教材中起到呈上启下的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地位突出,在学生学习中起链接地位。本节教材安排空气、水、物质构成的奥秘之

后,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物质基础知识,宏观上了解了物质间转

化。如何从量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变化中的量变关系,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要使学生建立“化学变化中质量守恒关系”。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学

习科学家那种敢于质疑、精益求精、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既可强化其设计兴趣,又调动了学生主动思维。深化知识目标,夯实基础,提升学生的能力。

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并成功的完成了探究实验过程,获得结论,体验到学习

的乐趣,学会了科学实验需要严谨,主动建构了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用动画模

拟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化学变化的全过程,同时, 对质量守恒有了深入的了解,效果非常理想。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有一些合作小组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在具体

实验操作中耗时太长,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得相对简单,没有达到教师预设的高度。有些画龙点睛之笔需要老师点上一下,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理想效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