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有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有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有解析)

2019-2020学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60.0分)

1.下列有关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液、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

B. 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脑干引起呼吸加快,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免疫能力低可能会引起人体稳态失衡,免疫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稳态的维持

D.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温觉的部位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内环境即细胞内的环境

B. 只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就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

C.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类似于海水,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D.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仅与Na+有关

3.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B. 神经纤维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 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

D. 神经纤维受到适宜刺激时,膜内外电位的变化是因为K+外流

4.如图表示光暗信号通过视网膜→松果体途径对雄性动物生殖的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

B.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直接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激素

C. 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

D. 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5.图甲中A、B、C为三个神经元,图乙是图甲中突触结构的放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刺激部位①,产生的兴奋信号既可以传到A又可以传到C

B. X物质的释放引起的效应是使得E细胞兴奋

C. X中内容物释放至E的穿膜过程需要线粒体的参与

D. 部位B由静息状态到兴奋状态的过程中,细胞膜外的Na+减少

6.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A. 抗体抗原结合

B. 分化成浆细胞

C. 导致靶细胞破裂

D. 产生记忆细胞

7.下列关于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A. 动物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有专门管道(导管)分泌到体液中

B.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具有显著催化作用的物质

C. 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调节特定过程的反应速率

D. 只要温度等条件适宜,激素能在破坏了细胞结构的组织匀浆中发挥作用

8.下列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当超过最佳使用浓度后即起抑制作用

B.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C. 其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根>芽>茎

D. 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9.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是

A. 激素作用于靶细胞

B. 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

C.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传递物质

D. 一个细胞中的无机盐离子进入相邻的细胞

10.切除狗的甲状腺后,其体内相应的激素变化和代谢活动是()

A.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减弱

B.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代谢活动加强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减弱

D.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代谢活动加强

11.如图左心室与其相连接的主动脉局部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此时心脏活动是心室收缩

B. 此时主动脉活动管壁扩张

C. 此时测得的动脉血压为舒张压

D. 此时测得的动脉血压为收缩压

12.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C. 免疫细胞在免疫器官中生成,B细胞在胸腺中成熟,T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D. 淋巴因子、抗体、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是免疫细胞产生的

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作用一定不相同

B. 根的向重力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

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生长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

14.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 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 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 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果实

15.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不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 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①④

1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顶芽和幼茎中的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内

B. 向已授粉的雌蕊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得到无籽果实

C. 在农作物上喷洒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可促进或抑制植株发芽

D. 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促进插条生根

17.下列有关“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用于扦插的枝条应去除所有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

B. 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C. 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沾蘸法

D. 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

18.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与作用效应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

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由图甲可知,不同种类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B. 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9mol/L

C. 图乙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因此根向地生长

D. 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

19.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有关

B. 茎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 果实的发育及成熟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赤霉素和乙烯有关

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20.某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IBA对栀子花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是

A. 实验中“对照组”插条的处理溶液可以是清水

B. 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

C. 等浓度的IBA促进生根的效果比NAA好

D. NAA对栀子花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21.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有人利用胚芽鞘、生长

素和琼脂块设计实验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设计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设计不科学,不能用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要将生长素涂在形态学上端

B. 设计不科学,需要增加对照组

C. 设计不严谨,不能证明生长素能否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D. 设计不严密,还应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的情况

22.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 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 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 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 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23.某植物的产量与细胞数目、细胞体积及茎的分支数量有关。为研究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A)对

植物产量的影响,将植株离体茎段分组,并分别置于等量不同浓度的GA溶液中,每天光照12小时。一段时间后,茎段平均分支数和产量相对增加率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据图可知,GA对该植物产量的增加方面具有两重性

B. 当浓度为2~5mg/L时,GA能抑制植株分支,促进其产量增加

C. 当浓度为8~11mg/L时,GA对植株分支和产量增加的作用相同

D. 该植株分支数增加,可能与赤霉素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有关

2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

B. 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是一个种群

C. 同一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

D. 广口瓶中饲养的全部果蝇是一个种群

25.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 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

B.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四条边上的菌数

C. 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

D. 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

26.下列生物中,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是()

A. 鲫鱼

B. 黄鼬

C. 白鹭

D. 蒲公英

27.下列所描述的生物,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 全世界的蓝鲸

B. 珠江里的肉食性生物

C. 一个菜园里的白粉蝶

D. 一个湿地公园的白鹭

28.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下

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

B. 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

C. c点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负荷量(K值)

D. 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29.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

2

C. t1时该种群种内斗争最剧烈

D. 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30.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 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 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3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

B. 群落自然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一定增加

C. 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它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D. 封山育林使植被恢复的过程中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32.下列关于种间关系及种群数量变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吸血昆虫和家畜的种间关系是捕食

B. 可通过改变环境来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

C.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D. 土壤中某种小动物个体总数下降会使该地物种丰富度下降

33.2014年6月,江西某一坡地因持续暴雨而发生坍塌,2015年的9月,有关人员检查时发现该处

出现了新的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这段时间该处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B. 在发生坍塌后,该坡地最先出现的生物可能是地衣

C. 在演替过程中灌木会逐渐取代全部草本植物

D. 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化

34.关于如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 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 如果用N t=N0λt表示,则其中λ是一个变化值

3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种内斗争发生在种群内

B. 种间斗争发生在群落内

C. 种群内会发生捕食关系

D. 群落内会发生共生关系

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6.血糖平衡是保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条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入需要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

(GLUT4)的协助,下图为胰岛素作用机理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甲的生理过程表示______;含GLUT4的囊泡直接来自______(填细胞器).

(2)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一方面通过促进囊泡的转运,细胞膜上的______增加,促进了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同时通过调节相关______的活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

(3)图示生理过程发生在______细胞;有些I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但靶细胞存在“胰岛素抵抗”,从细胞结构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等。

(4)正常人剧烈运动过程中,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含量______,整个过程的协调是______调节的结果.

37.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

图所示的曲线。回答问题:

(1)前4年该种群数量______(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2)第9年调查松鼠的年龄组成,最可能表现为______型。第______年松鼠的种群密度最低。

(3)第16~20年松鼠种群数量将呈______型曲线增长.

38.三化螟是水稻害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水稻颗粒无收,利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杀是防治三化

螟的方法之一。为了检验该方法在防治三化螟时的作用效果,科研小组选择了两块相同的稻田进行了试验,实验组放置昆虫信息素,对照组不放置,结果如图,请回答:

(1)图中白色柱是______(实验组/对照组)的测定结果;该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______防治。

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了三化螟种群正常的______,进而影响种群的______,最终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

(2)三化螟成虫在春季将卵产于水稻叶片上,但产卵时的温度必须达到16℃以上。由此可见,______离不开信息的传递。要调查水稻叶片上三化螟虫卵的密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3)某片稻田及灌溉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被农民弃耕后,很快就会发展到______阶段,该群落演替类型为______演替,判断依据是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9.为研究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切掉胚芽鞘尖端后,在切面一侧放置含不

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如下图所示),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琼脂中生长素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浓度(mg/L)

胚芽鞘弯曲的

0 3 7 12 15 18 15 10

角度α(°)

(1)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生长素在极性运输过程中通过________方式进出细胞。

(2)根据上表实验结果分析,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研究小组用某一未知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胚芽鞘的弯曲角度为13°,若要判断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范围,可以将其稍加稀释后重复上述实验,请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________。

-------- 答案与解析 --------

1.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问题及其调节的实例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把握组织水肿的原因,过敏反应的实质以及体温调节的过程,利用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解决问题。

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联系,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A错误;

B.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会刺激脑干引起呼吸加快,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

C.免疫能力过强,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不利于稳态的维持,C错误;

D.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冷觉和热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D错误。

故选B。

2.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知识,熟知人体细胞内环境的概念、组成等是解题关键。

A.人体内环境是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A错误;

B.只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还不能维持血浆pH的稳定,还需要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B错误;

C.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类似于海水,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C正确;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与Na+有关,D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兴奋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A错误;

B.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处于兴奋状态的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B错误;

C.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方向与细胞膜内电流的方向一致,C正确;

D.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钾离子外流,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

时,膜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D错误。

故选C。

4.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A.分析题图可知,光暗信号调节褪黑素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A正确;

B.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后,直接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则去甲肾上腺素属于一种神经递质,B错误;

C.光暗信号可以周期性引起褪黑素的分泌,进而影响该动物性激素的分泌,影响该动物的生殖周期,C正确;

D.HPG轴发挥调节作用,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B。

5.答案:D

解析:解:A、由于在突触上兴奋传导只能是单向的,因此刺激部位①,产生的兴奋信号不能传导给A,A错误;

B、X物质表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导致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B错误;

C、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为胞吐,胞吐过程不需要穿过膜,C错误;

D、部位B由静息状态到兴奋状态的过程中,是Na+内流的结果,会因此细胞膜外的Na+减少,D正确。

故选:D。

1、根据三个神经元的特点可作出判断,A为传入神经元,B为中间神经元,C为传出神经元;D表示轴突末梢,E表示突触后膜。

2、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本题考查了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机制,明确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6.答案:D

解析:解:A、只有体液免疫中才会发生抗体与抗原的结合,A错误;

B、只有体液免疫中才会分化成浆细胞,B错误;

C、只有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能导致靶细胞破裂,C错误;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会产生记忆细胞,D正确.

故选:D.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并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

7.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激素的概念、作用及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A、动物激素由内分泌细胞产生,无专门管道(导管)分泌到体液中,A错误;

B、植物激素具有调节作用,无催化作用,B错误;

C、激素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或靶细胞,调节特定过程的反应速率,C正确;

D、激素要在细胞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解:A、当超过最佳使用浓度后仍然是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减弱,A错误;

B、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B正确;

C、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根>芽>茎,C正确;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D正确.

故选:A.

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具体表现为:既能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对于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试题难度中等.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膜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是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细胞间的间接交流,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A不符合题意;

B.精子与卵细胞的识别与结合,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不符合题意;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形成通道,实现细胞间信息传递,C不符合题意;

D. 一个细胞中的无机盐离子进入相邻的细胞,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传递,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运用能力。

在动物体内,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进其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当狗的甲状腺被切除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量立即减少,通过反馈调节,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由

于狗没有了甲状腺,所以不能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因此狗的代谢活动会减弱。

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解:主动脉回缩指心室舒张,主动脉扩张指心室收缩。

故选:C。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心室腔缩小,心室壁增厚,室内压上升,左心室血液推顶二尖瓣使其关闭,同时冲开主动脉瓣,血液向主动脉射出。同时由于二尖瓣的关闭,心房发生充盈。在左心室舒张时,二尖瓣开放,心室腔逐渐增大,心房收缩,血液流入心室,心室壁逐渐变薄,同时主动脉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由此可见主动脉回缩指心室舒张,主动脉扩张指心室收缩。

本题考查了血压调节的相关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的生理过程,以及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综合理解与掌握。

12.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免疫系统组成相关知识,理解免疫系统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错误;

B.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正确B;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C 错误;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分泌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作用可能相同,A错误;根的向重力生长与顶端优势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B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C错误;植物激素的分泌没有专门的器官,D错误。故选B。

14.答案:C

解析:解:A、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不能促进过程成熟,故A错误;

B、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故B错误;

C、赤霉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故C正确;

D、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不是促进果实发育,因此不能用其诱导产生无籽果实,故D错误。故选:C。

五类植物激素的比较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功能,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解:①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没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左侧,使其基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左侧多,所以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①错误;

②由于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所以用不透光的锡箔套套在②的胚芽鞘尖端,

②不能感受到单侧光的刺激,因而直立生长,②正确;

③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③的胚芽鞘尖端,其尖端的生长素在单侧光的刺激下,不能横向运输,因而只能直立生长,③正确;

④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④胚芽鞘的右侧,使右侧生长素不能向基部运输,导致左侧基部生长素浓度大于右侧的,因而能引起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④错误;

⑤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在⑤胚芽鞘的尖端下面,则生长素不能运输到基部,不能促进基部生长,因而燕麦胚芽鞘不生长,⑤正确.

所以一段时间后,不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②③⑤.

故选:B.

在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

本题考查胚芽鞘向光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B

解析:解:A、顶芽和幼茎中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方式向其他部位运输,在正常情况下,顶芽和幼茎生长的较快,它们中的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A正确;

B、向未授粉的雌蕊上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得到无籽果实,B错误;

C、萘乙酸等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两重性,在农作物上喷洒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可促进或抑制植株发芽,C正确;

D、生长素能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用一定浓度的I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促进插条生根,D正确。

故选:B。

1、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

2、植物的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侧芽的部位积累,使顶芽的生长素浓度相对较低,促进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相对较高,抑制生长。

3、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于培育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可用于棉花的保蕾保铃;(4)控制性别分化。此外生长素类似物还应用于除草,作为“除草剂”。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明确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识记顶端优势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掌握生长素类似物的应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7.答案:A

解析:解:A、用于扦插的枝条不应去除所有幼芽以利于更好的生根,A错误;

B、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在正式实验中可以不设置对照组,B正确;

C、处理扦插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沾蘸法等,C正确;

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组之间形成相互对照,D正确。

故选:A。

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具有和生长素相类似的生理作用的化学物质,与具有两重性。

本题主要考查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意在强化学生对实验过程的时间、理解与运用。

18.答案:B

解析:解:A、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A正确;

B、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a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受到抑制,而b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即a点的生长素浓度小于10-8mol/L;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大于10-8mol/L,B错误;

C、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乙图中b侧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a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受到抑制,而b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根的生长,故根向地生长,C正确;

D、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下端,即进行极性运输,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B。

分析甲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

10-4mol/L。

分析乙图:由于受到重力因素的影响,a点的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生长素浓度与作用关系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同时考查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19.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A.无论是否光照,胚芽鞘的尖端都会产生生长素,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无关,A错误;

B.茎的向光性,无论向光侧还是背光侧,生长素都是促进其生长,没有体现两重性,B错误;

C.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果实的成熟过程与乙烯有关,C错误;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的合成,D正确。

故选D。

2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探究两种生长素类似物对栀子花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A.实验中“对照组”插条的处理溶液可以是清水,A正确;

B.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B正确;

C.据图分析可知,等浓度的IBA促进生根的效果比NAA好,C正确;

D.小组探究的NAA的三个浓度均促进了插条生根,并未出现高浓度抑制生长现象,不能体现NAA 对栀子花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

故选D。

21.答案:A

解析:解:A、能用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A错误;

B、设计不科学,需要增加胚芽鞘倒置,其它处理相同作为对照组,B正确;

C、设计不严谨,不能证明生长素是否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了形态学下端,C正确;

D、设计不严密,还应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的情况作为对照组,D正确。

故选:A。

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有: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一般由向光一侧朝背光一侧运输);极性运输(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同时生长素的运输还会受重力的影响。

本题考查了与生长素运输有关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本题考生易错选D项,而忽略该实验中重力的影响。

22.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是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和运输方向的考查,回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和运输方向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题图分析选项进行解答。准确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A.从题图可以看出,去顶芽植株的主根长度比正常植株的主根长度短,但不一定是抑制的原因,也可能是促进生长的速度慢,A错误;

B.去掉顶芽后,根尖也能合成生长素,B错误;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的运输为极性运输,C错误;

D.去顶芽植株用外源生长素处理后其主根长度和正常植株的主根长度相同,说明外源生长素能代替顶芽促进主根的生长,D正确。

故选D。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题试题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2分×25=50分) 1.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既有较严格的分工,也有一定的协作、联系。下列免疫细胞最能体现两者紧密关系的是 A.抗体B.淋巴因子C.溶菌酶D.吞噬细胞 2.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异常D.血糖含量偏高 3.下列有关水盐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渴觉的神经冲动最初来自下丘脑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维持K+浓度相等 C.末被吸收的钾经尿液排出体外D.血钠升高能刺激肾上腺分泌醛固酮4.能与肾上腺素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发生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①胰岛素②胰高血糖素③甲状腺激素④抗利尿激素⑤醛固酮 A.①③B.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 5.人在感觉寒冷时,会不由自主地出现“寒战”现象,此反射的效应器是 A.骨骼肌B.立毛肌C.血管平滑肌D.皮肤毛细血管 6.紫茉蓝的叶片有绿色、白色、花斑三种类型;花色由一对核基因R、r控制,基因型RR为红色,Rr为粉红色,rr为白色,根据图上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个体自交,后代全部为花斑叶 B.③个体有三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②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D.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定律

7.下列有关植物叶绿体的成分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吸收光的色素位于基粒上,转化光能的色素位于基质中 B .得到电子后的某些叶绿素a 即成为强氧化剂,能使NADPH 转变成NADP + C .分解水的部位在基粒,分解ATP 和NADPH 的部位在基质 D .光能转化为电能后,能使某些叶绿素b 不断得到电子和失去电子 8.右图为人的体液免疫图解,下列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细胞①—⑤均能识别抗原 B .抗原也可以直接作用细胞⑤和④ C .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细胞② D .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9.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预防感染的有效性。 下图为该实验的某些关键步骤,其中需要在相同条 件下同时进行的是 A .a, c B .a, d C .b, c D .b, d 10.右图为Ⅰ、Ⅱ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和CO 2浓度的关系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①在曲线OA 段,两种植物光合速率的限制 因素是CO2浓度 ②在E —F 光强范围内,影响两种植物光合 速率的因素只有CO 2浓度 ③影响植物Ⅱ出现C 、D 两点差异的主要因素是CO 2浓度 ④植物Ⅰ可能是C 4植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小明有一次因故没吃早饭就上学去了,但到第四节课时他仍然能精神饱满地认真听讲和学习。 关于他此时体内血糖调节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元分解生成葡萄糖 B .肾上腺素促进肝糖元分解 C .下丘脑促进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病毒 甲组小鼠 a 疫苗 乙组小鼠 d b c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二地理期末模拟试题(Word版 无答案)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二地理期末模拟试题(Word 版 无答案) 德州一中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地 理 试 题 2018 年 7 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10 页,第Ⅱ卷 11-1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7 个小题,每个小题都有 4 个选项,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 的题号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下图为山东省沂源县西南某局部区域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的东周河因溯源侵蚀,袭夺了沂河上 源。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袭夺发生后,河水流向出现倒转的河段是 A. AB 段 B. BC 段 C. CE 段 D. EF 段 2.沂河上源被袭夺后,会导致 A. BC 河段水流速度变缓慢 B. FG 河段宽谷内水流变细小 C. CD 河段河流径流量减少 D. 大张庄夏季暴雨洪涝增多 液化天然气(简称 LNG)是指开采出来的天然气经过超低温冷却变成液体后,将其压缩储存在低温 储 存罐内。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冰原下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资源,2017 年中俄在亚马尔半岛合作兴建 了全球最大的 LNG 项目。该项目全部采用模块化建造,即在其他地方加工完项目所需的大型设备并 组成标准单元,然后运到项目所在地进行组装。下图示意亚马尔半岛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3.某日在萨别塔港施工的中国工人拍摄到“漫长黑夜后的第一缕阳光”。该日可能是 A .11 月 15 日 B .1 月 27 日 C .3 月 15 日 D .4 月 27 日 2016 年 11 月 30 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 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下题。 A.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 B.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C.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 D.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 7 月 1 日某科考队前往内蒙古巴丹湖(39.2°N ,101.6°E),到达时恰逢日落。考察发现:巴丹 湖被沙山分为东湖和西湖(图 a),两湖水体性质受西北风影响有明显差异。地质时期,该湖所在地 区风向多变,影响着巴丹湖的地貌演化,造就了不同的湖泊形态(图 b)。据此完成 5~7 题。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答案.doc

2016-2017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答案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注释) 1、如图表示人体某组织的结构,数字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2、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都是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机物 B.细胞分裂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C.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可能不同 D.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3、用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作物的除草剂,其原理与下列叙述相似的一项是() A.用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B.修剪制造植物盆景 C.除去种子后的子房停止发育 D.雪松保持塔形 4、在人和动物体内有特殊腺体和细胞分泌的物质,能起到化学信号的作用。请根据图分析(图中A代表下丘脑神经细胞,B代表垂体细胞,D代表血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分泌的物质作用于B,进而提高机体耗氧率和兴奋性,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

B.若A分泌的物质进入血液后,最终调节C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则A分泌的物质名称是抗利尿激素 C.E作用于B,对应的E细胞末端处发生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如果A突触小体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只可导致突触后膜神经元产生兴奋 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下丘脑与呼吸、体温恒定、水盐平衡等的调节控制有关 B.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淋巴中 C.血浆中抗利尿激素水平随内环境渗透压升高而升高 D.突触间隙的液体中也含有少量蛋白质 6、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7、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大小便失禁 B.触觉完全丧失 C.躯干冷温觉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 8、注射肉毒杆菌除皱是由加拿大皮肤科医师发明的目前最常用的新型除皱技术之一。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的最强的神经毒素。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麻痹肌肉从而达到除皱效果。这种毒素可以影响兴奋传递中的结构是( ) A.突触前膜 B.突触间隙 C.突触后膜 D.受体 9、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 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 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 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

山东德州市第一中学复数高考重点题型及易错点提醒doc

一、复数选择题 1.已知复数2z i =-,若i 为虚数单位,则 1i z +=( ) A . 3155i + B . 1355 i + C .113 i + D . 13 i + 2.若20212zi i =+,则z =( ) A .12i -+ B .12i -- C .12i - D .12i + 3.已知复数()2m m m i z i --=为纯虚数,则实数m =( ) A .-1 B .0 C .1 D .0或1 4.欧拉是瑞士著名数学家,他首先发现:e cos isin i θθθ=+(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i 为虚数单位),此结论被称为“欧拉公式”,它将指数函数的定义域扩大到复数集,建立了三角函数和指数函数的关系.根据欧拉公式可知,i e π=( ) A .1 B .0 C .-1 D .1+i 5.已知i 是虚数单位,复数2z i =-,则()12z i ?+的模长为( ) A .6 B .6 C .5 D .5 6.如图所示,在复平面内,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点A ,B 对应的复数分别是1z ,2z ,则12z z -=( ) A 2 B .2 C .2 D .8 7. )) 5 5 2121i i -- +=( ) A .1 B .-1 C .2 D .-2 8.设()2 211z i i =+++,则||z =( ) A 3B .1 C .2 D 2 9.已知复数1z i =+,z 为z 的共轭复数,则()1z z ?+=( ) A 2B .2 C .10 D 10 10.若( )()3 24z i i =+-,则在复平面内,复数z 所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1)

2018-2019学年度第上学期省六校协作体高二期中考试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1.5分,共计60分) 1、关于细胞共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具有生物膜,但不一定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具有线粒体 C.真核细胞不一定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 D.遗传物质都是DNA,但不一定具有染色体 2、有关下列图形的叙述,不符合生物学事实的是() A. 若如图表示能在植物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则其不一定就是蔗糖 B. 若如图表示基因的表达过程,则含有DNA的生物都能独立完成该过程 C. 如图中的①②③可分别表示酶、蛋白质和RNA三者之间的关系 D. 如图表示过氧化氢被分解的曲线,可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3、下列细胞器中,均只含单层膜结构的一组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中心体和溶酶体 D.液泡和核糖体 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但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 B.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

C.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植物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 D.神经元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不进行葡萄糖的跨膜运输 5、高等植物细胞中,下列过程只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A.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 B.光合作用中 CO2的固定 C.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 D.以 DNA 为模板合成 RNA 6、ATP被喻为生物体的“能量货币”,为生命活动直接提供能量.图是 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腺苷 B.②表示脱氧核糖 C.③断裂后释放的能量最多D.④是高能磷酸键 7、下面是某二倍体哺乳动物个体内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①中的染色体组数是细胞②、③的两倍 B.细胞②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细胞③不可能是细胞②的子细胞 D.该动物的卵巢中可能同时存在这三种细胞 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A.B.C.D. 9、调查发现,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患病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他们的儿子均患此病,女儿均正常。则该遗传() A.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在普通人群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 C.男性患者可产生不含该致病基因的精细胞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度高中《化学电源》学案无答案

课题:化学电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描述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新型化学电源及其原理。 2.准确书写原电池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原电池的应用。 【知识要点】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的判断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的应用 【学习过程】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设计成原电池反应的类型原电池定义构成条件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例1.以原电池(-)Fe H2SO4 C (+)为例,在下方空白处画出单液原电池和双液原电池的示意图,并标出电子、电流流向,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及离子移动方向,写出电极反应式及电池总方程式。例2.铜锌原电池(如右图)工作时,(盐桥:通常装有含琼脂的KCl的饱和溶液)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Zn—2e-=Zn2+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2)盐桥的作用 双液原电池与单液原电池相比,有哪些优点? 【互动探究1】 1.将Mg片、Al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到NaOH溶液中,能否构成原电池?如能,请写出正负极的电 极反应式。 2. 原电池中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判断依据。 ①任何反应都可用来设计成原电池()②原电池中负极材料一定比正极材料活泼() ③原电池中负极本身不一定参加反应()④构成原电池的正负极必须是两种不同的金属()二、原电池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例3. 实验室用Zn和稀H2SO4(或稀HCl)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H2的速率快。原因是如果用纯Zn,可以在稀H2SO4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也同样会加快产生H2的速率,原因是。 (2)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例4. 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3)设计化学电源 例5.《世纪金榜》P124 【典例2】及【互动探究】 (4)用于金属的防腐举例说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三、常见的化学电源 1. 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 2. 铅蓄电池(二次电池)3.燃料电池 完成《世纪金榜》P122—123 基础回扣 例6.常用的钮扣式银锌电池的中反应方程式为:Zn + Ag2O +H2O =Zn(OH)2 + 2Ag , (1)写出放电时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正极 负极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过程中C OH-不变 B、Zn为负极而Ag2O为正极 C、电解质溶液呈碱性 D、电子从Ag2O流出经用电器流入Zn极 例7.写出下列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1)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是固态氧化物,在熔融状态下能传导O2-。 正极:负极: (2)甲烷燃料电池(碱性电解液) 正极:负极: (3)甲醇(CH3OH)燃料电池,石墨电极 (稀硫酸为电解质)正极:负极: (NaOH为电解质)正极:负极: 【互动探究2】总结原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的步骤和规律 【自我检测】 1.下列装置中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的是() 2、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3、燃料电池是燃料(例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此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 装置,电解质通常是KOH溶液。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 B、标准状况下,消耗5.6LO2时,有1mole-发生了转移 C、随着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碱性不变 D、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比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大 4. Li-Al/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020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2020年山东省德州一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 1. 如图是西周分封示意图,其布局结构能够反映出西周分封制的特点,下列有关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宗法制为原则的权利分配 B.加速民族重组与融合的进程 C.同姓亲族均分布在中原战略要地 D.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政治制度 【答案】 C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解答】 根据材料可知,周王室贵族召公奭被封在燕国,燕国在今天的北京附近,因此同姓亲族均分布在中原战略要地的说法错误,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均与分封制有关,排除。 2. 2019年5月6日,湖北省荆州地区出土一批西汉简牍和战国楚简,学者将西汉编年记简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载的相同事件进行了比较,如下表: A.编年记简和《史记》内容相似度高,可以印证所记载事件较为可信 B.编年记简为实物史料,所记载内容更为可信 C.《史记》记载的内容和编年记简有出入,是由于司马迁进行了改动 D.编年记简和《史记》内容有出入,都不足为信 【答案】 A 【考点】 史料的重要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题的关键是看懂表的内容。 【解答】 “廿九年,正月,大索七日,行过比阳,掠瑯琊”“卅二年,行在楬石”“二十九年,始皇东游。至阳武博狼沙中,为盗所惊。求弗得,乃令天下大索十日”“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表明编年记简和《史记》内容相似度高,可以印证所记载事件较为可信,故A正确; BCD材料未体现,排除。 3. 许多经济现象出现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下列经济现象出现在如图所示时期的是() A.铁犁牛耕在农业领域中逐步推广 B.“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C.已经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成为经济特点 【答案】 A 【考点】 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主要考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 【解答】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反映的是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主要的经济现象是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故A正确; 丝绸之路是在汉代开通的,排除B;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宋代,排除C; 区域间的长途贩运成为经济特点是在明清时期,排除D。 4.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A.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 B.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 C.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 D.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答案】 A 【考点】 宋明理学 【解析】

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试卷

2019年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试卷【】高二的同学们已经考完了进入高中后的大考,大家要多练习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一、单项选择题(40分)(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 1.许多同学设计制作小生态缸,评价其设计制作水平的主要标准是( ) A.生态系统维持时间的长短 B.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C.生态系统有机物积累的速度 D.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否全面 2.2009年6月下旬,太湖某水域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渔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下列关于此次生态灾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 B.此次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 D.此时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适当放牧,由于动物植食作用,可增加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B.捕食者体型比被捕食者小,则生物数量关系肯定会构成倒金字塔形 C.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之后,仍可能从分解者再流向消费者 D.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的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动态平衡,说明这个生态系统是稳定的。如果能量输出长期大于输入,生态系统就会退化,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那么这种情况最可能是由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 A.长期低温 B.连续阴雨 C.植被破坏 D.品种退化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6.右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乙、

山东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山东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一、单选题 1.在不同光强下,某植株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株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0 B.当CO2浓度为b时,图示光强下该植株的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产生ATP C.当CO2浓度大于c时,限制曲线B、C不再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光照强度 D.据图判断,在温室中可通过适当提高CO2浓度和光照强度来提高产量 2.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最可能是 A.甲B.乙C.丙D.丁 3.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加热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放置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 D.花生子叶经苏丹III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4.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细胞膜、小肠黏膜等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附着在生物膜上 C.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细胞膜的面积增大 D.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 5.下图为核苷酸链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构成一个完整核苷酸的是图中的a B.图中与每个五碳糖直接相连的磷酸有1个 C.在一条核苷酸链中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D.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可以阻止一切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进人细胞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只与膜蛋白有关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不同细胞的细胞膜所含的蛋白质种类都是相同的 7.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上能产生[H],但不消耗[H] B.生物膜上能消耗ATP,但不合成ATP 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含量和种类不会发生变化 D.生物膜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运输和识别等功能 8.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 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作用强度 9.图为某次光合作用色素分离结果示意图,甲为新鲜菠菜叶色素提取液分离的结果,①~④表示色素的种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德州市高中物理1班 简报

班级简报 (第三期) 山东省高中教师全员研修德州市高中物理一班(卷首开篇)德州市高中物理一班全体学员,在三天的培训学习中,认真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视频中丰富的知识、精辟的论述和鲜活的案例,给了我们全体学员以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我们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每一次的面对面讨论都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主编: 副主编: 责任编辑: 版面设计:

【一、研修动态】 上午7点50分,德州市实验中学全体物理教师齐聚教学楼下,准备接受培训的洗礼。 8点30分,老师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视频材料。

10点15分,观看完视频材料后,老师们围坐在一起就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

【二、优秀作业展示】 选修3-1模块的认识 德州市实验中学葛延峰 2010年7月19日17:33 孟令珍于10-7-19 23:29推荐对选修3-1模块的认识全面,理解到位,言简意赅。 选修3-1模块主要涉及电场、电路、磁场三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在物理学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生产与技术的运用密切相关。 首先场的观点的教学是一大特点和难点。学生们习惯于实在的可以看得见听得见的实物,而对于直接看不见摸不着的场却显得很不适应。教材中利用特殊的检验装置“试探电荷”和“电流元”引导学生来“感受”电场和磁场的存在,进而研究它们的性质。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很容易接受。只要学生接受了场的观点,本模块的学习就很容易。 有了场的观点,对于电路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材注重场和路的衔接。电路中的基本知识在初中的时候已经有所涉及,那么到了高中的时候,不再强调知识本身,而是注重利用场的概念进行衔接和解释,如电压和电势差,电势能和电能等。 同时新课标3-1非常重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教材中增加了逻辑电路、集成电路在现代生活当中的应用的介绍,加强了焦耳定律在生产和生活当中的应用。

(完整版)高二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邹平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中生物组创新试题 学区: 二学区 级部: 高二 姓名: 张珊珊 所教班级: G2.6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 A . 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 . 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 C . 血浆→组织液→血浆→淋巴 D . 血浆→淋巴→血浆→组织液 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Na +来自饮食,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B . 调节水盐平衡的主要激素是抗利尿激素 C . 大量出汗后应喝些淡盐水,这样可以维持细胞内液的正常渗透压 D . K +在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血钾含量过低会导致心肌自动节律异常 3.体液调节中,激素从内分泌腺产生之后,通过体液传送特异性地作用于靶细胞。下列激素与 靶细胞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 甲状腺激素与下丘脑细胞 B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与垂体细胞 C . 胰高血糖素与骨骼肌细胞 D . 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细胞 4.下列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 A . 望梅止渴 B . 膝跳反射 C . 缩手反射 D . 吮奶反射 5.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基因突变导致的各种细胞癌变均可遗传 B . 石棉和黄曲霉素是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 C . 癌变细胞内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减缓 D . 人体的免疫系统对癌变细胞具有清除作用 6.仿生学是目前飞速发展的一门科学,如全球卫星地面定位系统扫描等就借鉴了某些生物的回 声定位系统的特点,这是利用了生物的( ) A . 直接价值 B . 间接价值 C . 潜在价值 D . 生态功能 7.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 . 一定地区单位面积内的杂草数量 B . 一个池塘单位体积内的鲢鱼数量 C . 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的乔木数量 D . 一条河流中单位体积内的鱼数量 8.抗原进入人体以后,被体液中相应抗体消灭的过程是( ) ①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②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 细胞,再由B 细胞呈递给T 细胞 ③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 细胞 ④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⑤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并产生抗体 A . ①②④⑤ B . ①②⑤④ C . ①③⑤④ D . ①③④⑤ 9.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 . 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转化和利用 C .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导致血糖浓度上升 D . 肾上腺素通过促进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 10.如图表示机体特异性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过程Ⅰ属于体液免疫,过程Ⅱ属于细胞免疫 B . 吞噬细胞也参与图示免疫过程 C . 细胞a 只能为B 淋巴细胞,细胞b 只能为T 淋巴细胞 D . 细胞c 只能为浆细胞,细胞d 只能为效应T 细胞 11.下列有关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呆小症 B . 激素到达作用部位,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立即分解 C . 胰岛素促进细胞对糖的氧化分解与细胞膜蛋白无关 D . 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体现了生物膜有流动性,但膜成分不会更新 12.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 .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 .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 .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13.下列各项不属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是( ) A . 内环境的稳态 B . 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C .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D . 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4.下列对于免疫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必修三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文生物期末试题(只交Ⅱ卷)第Ⅰ卷(选择题) 分)60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一、 )(1.以下可称生态系统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D)(2.组成一个生态系统必须具有下列哪些成分 .空气、水、阳光、适宜的温度BA.生产者与分解者 .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DC.非生物环境与生物 )(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3. C.鱼D.底泥微生物A.水藻B.浮游动物 )( 4.在生态系统中能够制造有机物的是 .真菌 D C.动物A.微生物B.绿色植物 )(5.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了D.二氧化碳和能量C.氧气和无机盐A.有机物和能量B.水分和无机盐 )6食物链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D.腐生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A.食草的B.食肉的 C 下列四条食物链中正确的是()7. 狼B.草昆虫A.阳光青蛙草兔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草D.草蝗虫细菌、真菌 8.下列能够形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食物关系的是() A.莲与青蛙B.棉花与蚜虫C.蝗虫与麻雀D.蚜虫与螵虫 9.下列哪项是生态系统中形成食物网的原因() A.生物之间的间接关系B.生物之间的直接关系 C.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D.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A.双向流动,逐级递减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循环流动,前后不变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1.“一山不能有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学的观点可以理解为() A.虎所需的生存空间大 B.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C. 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小,个体的数量也越少 12.下列各组生物可能是一个种群的( ) A.元谋人、山顶洞人 B.大熊猫、小熊猫 C.大鲈鱼、小鲈鱼 D.大草履虫、小草履虫 13、在一个水池中长期生长着藻类、水蚤、虾、鲫鱼、蚌等,这些生物可看作是一个( )

山东德州市第一中学高一 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校运会400 m 比赛,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不同赛道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该比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同学的比赛成绩1分08秒指的是时刻 B .这样做目的是使各选手路程相同,且平均速率最大的同学将会赢得比赛 C .这样做目的是使各选手位移大小相同,且平均速度最大的同学将会赢得比赛 D .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公平的,明显对外侧跑道的同学有利 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等边三棱柱静止在水平放置的斜面上.已知三棱柱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面的倾角为30°,则斜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 ) A .32 mg 和3 2mg μ B .12mg 和3 2mg C . 12mg 和1 2 mg μ D 3 和12mg 3.在某次检测国产某品牌汽车的刹车性能时,通过传感器发现踩下刹车后,汽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满足2305x t t =-,则关于该次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汽车4s 内的位移是40m B .汽车的加速度是﹣5m/s 2 C .汽车的初速度是20m/s D .汽车刹车2s 后的速度是10m/s 4.原来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其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则物体的运动速度将(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5.下列情况中,能将某同学看成质点的是( ) A .研究某同学上课时的坐姿 B .研究某同学打篮球时投篮的动作 C .研究某同学军训时踢正步的动作 D .研究某同学在运动会上进行3000m 跑比赛时所用的时间 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方法做共点力平衡实验.M 、N 为摩擦不计的定滑轮,O 点是轻质细绳OA 、OB 和OC 的结点,桌上有若干相同的钩码,他已经在A 点和C 点分别挂了3个和4个钩码,为使O 点在两滑轮间某位置受力平衡,在B 点挂的钩码数可能是( )

德州市第六批教学能手名单

德州市第六批教学能手名单 一、幼儿教育(35名) 序号姓名工作单位 1 李国慧德城区区直机关幼儿园 2 莫冰德州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3 孙爱芝德城区区直机关幼儿园 4 陈安娜德州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5 于晓燕德城区区直机关幼儿园 6 肖航德州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7 张敏德城区区直机关幼儿园 8 赵书芹德州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9 赵怀娣齐河第一幼儿园 10 李燕平原实验幼儿园 11 陈霞庆云云天幼儿园 12 李燕武城实验幼儿园 13 祁天真宁津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14 董丽武城第一幼儿园 15 陈海龙齐河马集乡幼儿园 16 孔范华陵县世纪家园幼儿园 17 司立华武城实验幼儿园 18 张爱华临邑临盘街道办幼儿园 19 邓桂珍齐河华店乡幼儿园 20 邱霞平原实验幼儿园 21 刘敏德州幼师附属幼儿园 22 刘胜楠宁津实验幼儿园 23 杨健禹城市教育局 24 李阳武城实验幼儿园 25 张玉春德州市市直机关幼儿园学府分园 26 徐波经济开发区跃华幼儿园 27 苏俊卿宁津时集镇幼儿园 28 李林临邑师范附小幼儿园 29 李冬晶禹城实验幼儿园 30 姚光华平原实验幼儿园 31 李静夏津实验幼儿园 32 王秀芳齐河第二幼儿园 33 陈蕾运河经济开发区大拇指幼儿园 34 王桂飞禹城实验幼儿园 35 于倩平原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二、小学教育(135名) 1、语文(44名) 36 袁玉红德城区教学研究室37 韩秋云德城区黎明街小学 38 张志英德州市实验小学 39 朱金华德城区解放北路小学 40 郭秀芹平原县师范附小 41 杨平德城区黎明街小学 42 刘秀红武城县第三实验小学 43 杨晓红平原县电业小学 44 王清凤齐河县第一实验小学 45 陈婧芝平原县实验小学 46 王建东平原县前曹镇小学 47 谭朝莉平原县实验小学 48 杨春英乐陵市刘武官小学 49 高秀明禹城市实验小学 50 王新军禹城市实验小学 51 杨君梅德城区建设街小学 52 刘德芸乐陵市实验小学 53 丁艳芳庆云县金书小学 54 张俊芳武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55 滕升军临邑县恒源小学 56 石清霞德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57 王萍庆云县实验小学 58 李艳乐陵市阜盛小学 59 杨卫卫禹城市市中办三友小学 60 张桂莲齐河县第一实验小学 61 刘娜庆云县渤海小学 62 王秋英临邑县师范附小 63 谢丽齐河县潘店镇小学 64 王志坤武城郝王庄第一实验小学 65 韩博禹城市铁路学校 66 杨同华齐河县第二实验小学 67 王淑云临邑县师范附小 68 李莹禹城市实验小学 69 李春霞临邑县师范附小 70 靳立静夏津县实验小学 71 尹桂芹临邑县理合中学小学部 72 刘春花武城县实验小学 73 高立东陵县陵城镇西街小学 74 李鹣齐河县胡官屯镇小学 75 宋国英乐陵市孔镇小学 76 张凤芹武城县实验小学 77 银杏宁津县第一实验小学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2016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60分) 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切生物体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B.SARS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C.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人体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近似,但形态却不同。如:心肌含水约79%而呈坚韧的形态;血液含水约82%却呈川流不息的液态,对于这种差异的正确解释是: A.心肌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 B.心肌细胞内结合水含量较高 C.血液中全是结合水 D.血液中全是自由水 3、促进高等动物生殖器官发育的物质属于 A.核酸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质 4、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并生成一分子水,这个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A.氨基 B.羧基 C.一个来自氨基和一个来自羧基 D.连接在碳原子上的氢 5、下列哪项物质的组成中含有糖类物质 A.胰岛素 B.纤维素酶 C.RNA D.糖精

6、组成纤维素、纤维素酶和决定纤维素酶的遗传物质三者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核苷酸 C.氨基酸、氨基酸和核苷酸 D.淀粉、蛋白质和DNA 7、有关溶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B.溶酶体是“消化车间”,能分解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 C.溶酶体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溶酶体能分解细胞内所有的物质 8、变形虫可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 C.大分子可以透过细胞膜 D.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9、将盛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的透析袋口扎紧后浸于蒸馏水中,下图表示透析袋中蔗糖溶液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10、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A.高尔基体和溶酶体 B.细胞膜和核膜 C.中心体和纺锤体 D.核糖体和内质网 11、在豌豆叶肉细胞和人表皮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线粒体和中心体 B.叶绿体、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C.线粒体、内质网和核糖体 D.线粒体、液泡、中心体和核糖体 12、下列细胞具有细胞周期的是 A.植物叶肉细胞 B.胚胎干细胞 C.口腔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期中试题(1-3章 附答案)

任丘二中2012年高一生物期中测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 ..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2、豌豆在自然状况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是自花传粉和闭花传粉授粉的植物B.豌豆是异花传粉的植物 C豌豆品种间的性状差异大D.豌豆是先开花后传粉 3、水稻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中的纯合体占总数的 A.25% B.50% C.75% D.100% 4、关于杂合子与纯合子的正确叙述是 A.两纯合子杂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两杂合子杂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杂合子D.纯合子自交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5、一对有耳垂的父母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这说明 A.有耳垂为显性性状B.无耳垂为显性性状 C.有耳垂为隐性性状D.不能说明问题 6、.一对夫妻都正常,他们的父亲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请你预测,他们的儿子是色盲的几率是( ) A.1 B.1/2 C.1/4 D.1/8 7、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A.纯种黑毛兔B.褐毛兔C.杂种黑毛兔D.前3项 8、性染色体存在于() A.体细胞B.精子C.卵细胞D.以上都有 9、用矮杆晚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如果希望达到2000珠矮杆早熟纯种水稻,那么F2 在理论上要有()A.800珠B.1000珠C.1600珠D.32000珠 10、在豌豆杂交实验中,高茎与矮茎杂交,F2中高茎和矮茎的比为787∶277,上述实验 实质是 A.高茎基因对矮茎基因是显性B.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C.控制高茎和矮茎的基因不在一条染色体上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11、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只能产生一种表现型的是 A、BBSs×BBSs B、BbSs×bbSs C、BbSs×bbss D、BBss×bbSS 12.要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胞板结构,所选择的细胞应处于有丝分裂的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13.已知某动物的体细胞内含2N条染色体,那么该动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染色体多少条 A.2N B.4N C.N D.3N 1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 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⑤D.⑥⑦ 15.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一个染色体变成两个染色体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生物期中考试试卷(有答案)AqqqAq

学校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生物 命题人:审题人: 温馨提示: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班级、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将答题卷收回,试卷学生自己保留。 一、单项选择(60分,每题2分) 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的制作和腐乳制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果醋制作时需要的温度比果酒制作时需要的温度高 B.腐乳制作有多种微生物的参与,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 C.果酒制作时需要密封发酵,果醋制作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D.果酒制作时的菌种属于真核生物,而果醋制作时的菌种属于原核生物 2.如图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 B.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 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 D.装置乙的排气口是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3.下图是草莓酒制作的步骤,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②是对草莓进行灭菌处理 B.步骤⑤为加入酵母菌液或含酵母菌的凝胶珠 C.发酵过程中放气量先增加后减少 D.可利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 4.下列有关腐乳制作过程相关的操作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为了有利于毛霉的生长,豆腐块应整齐排放,豆腐块之间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B.加入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调节口味 C.豆腐块装瓶时,为了避免影响口味,逐层加盐量应大致相等 D.装瓶时,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用胶条密封保存 5.泡菜发酵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而在发酵初期,水槽内经常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产生的原因及成分分别是( ) A.乳酸菌是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初期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 2 ;气体为CO 2 B.发酵初期活动强烈的是酵母菌,其利用氧产生CO 2 ;气体为CO 2 C.因腌制过程中的盐进入蔬菜使蔬菜体积缩小,气体被排出;气体为空气 D.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热量,使坛内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排出;气体为空气 6.以下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酿酒过程中密封的时间越长,酵母菌产生的酒精量就越多 B.酵母菌和醋酸菌所需的发酵底物、条件相同 C.制作腐乳时需利用毛霉产生的酶分解豆腐中的蛋白质等物质 D.制作泡菜时,乳酸菌可以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和CO 2 7.下列关于泡菜的制作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新鲜蔬菜与煮沸冷却的盐水(盐和清水的质量比为4∶1)混匀装瓶 B.发酵过程中始终要保持密封状态,泡菜坛盖边缘的水槽中要始终装满水 C.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D.随着发酵进行,亚硝酸盐含量逐渐增加,用比色法可进行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8.家庭中制作泡菜的方法: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B.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提供乳酸菌菌种 C.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 D.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将减少 9.人们利用某些微生物制作食品时,需要分析微生物的特点,控制微生物的发酵条件。下列与此有关的各项内容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食品果酒果醋腐乳泡菜 主要微生物酵母菌醋酸菌毛霉醋酸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