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口迁移是指()

A.人口地理位置永久或长期地变化

B.人口由一个居住地到另一个居住地

C.跨越行政区界线的人口空间移动

D.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永久性或长期地改变该人口居住地2.近年来,我国人口流动出现“孔雀东南飞”的现象,该现象表示( ) A.大批民工流向沿海地区

B.建设新工业基地引起人口迁移

C.知识分子从内地流向沿海城市

D.高等院校搬迁,招生和分配形成人口迁移

3.有关人口迁移的概念理解,正确说法是( )

A.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

B.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

C.参与国际旅游的属于人口迁移

D.空间移动距离在100千米以上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4.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为迁出地的是( )

A.亚洲B.拉丁美洲C.欧洲D.大洋洲

5.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 )

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

7.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的是( )

A.自然环境因素

B.政治因素

C.婚姻家庭因素

D.社会经济因素

8.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农村到城市B.城市到农村

C.农村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据此回答9-11题

人口迁人口迁

9( ) 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非洲

10.若该图表示近年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南流往广东B.从河北流往河南

C.从新疆流往内地D.从湖北流往重庆

11.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至乙地的是( )

A.乙地较高的工资待遇

B.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D.甲地优美的环境

读教材p9图1.8 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回答12~15题12.有关我国民工流动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从山区流向平原②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③从农村流入城镇④从干旱地区流向湿润地区⑤农业发达地区流向工商业发达地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13.伴随我国西部大开发,部分人口有自东向西的迁移趋势,有关这种迁移原因和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由国土整治而引起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B.由城市化而引起的自发的人口迁移

C.由国土整治引起自发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化而引起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14.有关我国“民工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方向大体是由经济发达的沿海流向经济落后的内地

B.是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农村剩余劳动人口支援城市建设

C.和三峡库区的移民性质一样

D.对城市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改善都有积极作用

15.我国“民工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人口数量太多,无法安置

B.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

社会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0.联系实际谈谈社会学的想象力? 答: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一种心智的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人们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看清世事。因此,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被体现为明确的社会困扰,公章不在漠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论题中。 社会学的想象力能够使我们关注有限的个人经验和更广阔的的社会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例如当社会走向工业化时,农民就自然转变为城市工人,不管他们愿意与否,当民族遭受战争蹂躏时,人民就会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经济萧条时期,大批工人失业,不管曾经他们的工作效率多高。对此,任何人的力量都是无能为力的。社会学的想象力能使我们摆脱狭隘的个人观点,在思想上更清楚地认识个人活动同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 2. 什么是社会学?如何正确把握? 答: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 正确把握社会学的定义,需要理解社会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学的作用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社会行为,社会关系 社会学的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现实性,具体性,动态性。 社会学的作用有,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3.预测功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去预计和推测事物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 4.规范功能:确定预定社会目标、达到预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手段,以及对社会目标、行动与手段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评价的过程。 3.社会学研究有什么实际意义和功能? 答:1.描述功能:就是客观的、完整的搜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与现状资料,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图景。 2.解释功能:弄清社会事实发生发展的主客观原因,从因果联系上对事物的现象和过程作出明确的理论说明,但因果联系不等于简单的决定论。

综合实践试题及答案

综合实践试题及答案 (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部分专业知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家居环境污染因素有:() A、装修污染、家电污染、厨房污染 B、人的排泄物 C、不文明行为; D、病毒传染; 2、在“指向性”的学习中,师生共同借助了下列哪种器材?() A、司sī南、条形磁体B、司南 C、实验室中的小磁针D、生活中的指南针 3、教学中教师介绍的显微镜有:() A、光学显微镜和位相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和暗视野显微镜 D、光学显微镜和倒置式显微镜 4、头脑风暴法基本程序有:() A、六项; B、五项; C、十项; D、三项; 5、理想的家居环境要素有:() A 、地点环境良好; B、房屋结构坚固; C、清纯的空气; D、宁静而优美家居设计。 6、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的表现是:( ) A、放手让学生做实验 B、经常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

C、亲自动手帮学生做实验 D、抄写板书 7、“白色污染”指是什么物质?() A、塑料袋; B、废旧钢铁; C、白色粉尘; D、废旧纸张。 8、白色污染|对地球的毒化是:() A、大地不能长植物; B、塑料袋在土中难以降解、使土壤板结; C、产生病毒; D、动物死亡。 9、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何关系”活动中() A、没让学生猜想 B、学生设计实验后没有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C、学生实验没有展示汇报数据直接得出结论 D、学生实验展示汇报数据并自主得出结论 10、塑料制品是否可以作为再生资源利用?() A、是可以再生利用; B、不可以再生利用; C、一次性用品不是再生资源; D、不知道。 11、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有何关系”活动中,在数据处理这一环 节,教师知道学生采用了几种数据处理方法?()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12、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到实地考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研究步骤,实 地考察中必须要做到有:() A、考察设计;考察记录; B、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人员;考察记录; C、考察时间;考察记录; D、考察记录;考察设计;考察人员。 13、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对某一项目做实验考证,拟定实验方案必须要做到:() A、注意事项;实验结论; B、实验目的;实验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注意事项。 C、实验室;实验报告;

土壤地理学期末试题.doc

一、填空题P40 1 、从 1967 年起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2、目前世界通用的门赛尔颜色系列和门赛尔比色卡,其命名是用色调、亮度 和彩度的颜色三属性来表示的。 3、水解作用是水的最主要的作用,使矿物风化更为彻底。 4、土壤生物中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要动力。 5、土壤有效水指的是凋萎系数与田间持水量之间的土壤水。 6、土壤通气性主要决定于土壤中通气孔隙度的多少。 7、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一是活性酸度;一是潜性酸度。 8、土壤发育的外在推动力来自于气候因素。 9、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是成土母质。 10、发生学分类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土壤与成土因素和地理景观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成土因素及其对土壤的影响作为土壤分类的理论基础。 11、土壤发生学的理论基础是道库恰耶夫的土壤形成因素学说。 12、我国现在通行的土壤分类的发生学分类制。 13、粘盘黄棕壤的母质以下蜀黄土为主。 14、钙积土的成土过程特点是腐殖质积累过程和钙积过程并存。 15、土壤的地带性分布是土壤随地表水分和热量的分化呈带状配 置的特性。 二、名词解释

1、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分类:①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 ②按剖面的用途和特性分:主要剖面,检查(或对照)剖面和定界剖面。 2、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生物的参与 下,一方面把复杂的有机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最后变成无机化合物的过程。 P 97 3、诊断层:是指用以识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 P 844、潴育化过程:指土壤处于干湿交替的情况下,土壤铁、锰化合物经受 氧化还原作用而发生的淋溶淀积过程。 三、简答题 1、土壤圈的功能有哪些? ( 1)大气圈: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释放CO2CH4、H2S、N2O 等,吸收 O2;(2)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水分配、水循环与水平衡; (3)岩石圈:地球保护层、地质循环;(4)生物圈:支持生物过程、提供生物 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理化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1)基本性状:剖面构型为 Ah-B-BC-C 型。 (2)诊断特征:褐土表层为褐色腐殖质层,往下层逐渐变浅,厚度为 20cm左右,黏化层呈核状或块状结构,假菌丝状,黏化多为残积黏化和淋溶黏化相结合,呈红褐色,核状结构,有胶膜,厚度为 10~50cm,有 CaCO3淀积,呈假菌丝状或结核状。褐土表层腐殖质含量一般为 10~30g/kg ,呈中性至微碱性, PH为 7 左右无 或有碳酸钙反应。土壤质地在在粉土至黏壤土之间,黏化层的黏粒含量高。 P 73 3 、地形因素是如何影响土壤的发生与发育的? 地形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只是通过对物质与能量的再分配起间接作用,只是影响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13-02

《城市地理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两个) 1、简要说明城市的概念和城市的基本特征。 2、简述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主要内容。 3、简述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 4、城市地理学与城市规划学的区别与联系。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特点。 6、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研究有何特点? 第二章城乡划分与城市地域(三个) 1、名词解释: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大都市带(Megalopolis )、城市化地区、城市建成区、都市连绵区、城市群 2、举例说明定义城镇的标准有哪些? 3、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有哪些? 4、为何要构建大都市区?构建大都市区的意义何在? 5、大都市带的地域组织特征有哪些? 6、简述世界上最早形成的6个大都市带。 7、简述大都市带的特征。 8、简述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条件。 9、以第四次人口普查为例,谈谈城乡人口划分的标准。 10、评价以市带县的利弊。 11、中国市镇建制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发生过些什么变化?了解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 第三章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1、名词解释:中心位置、重心位置、城市邻接位置、城市门户位置。 2、简述城市产生的根本动力、城市兴起和成长的一般前提。 3、如何理解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4、我国城市根据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5、城市形成的区域经济基础包括哪些?

6、试举例说明自然地理要素对城市形成的影响。 7、简述城市地理位置对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的影响。 8、美国拉格教授认为,转运功能可分为哪三种类型? 9、从城市产生和发展出发,城市可分为哪三种类型,并简述不同类型城市的功能、特点和形成动因。 10、绘示意图简要说明伯德(Bird)关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三角模式。 11、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 一、简答题 1、简述城市化的定义及其含义。 2、城市化的两个过程: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分别指什么? 3、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是什么? 4、城市化空间地域过程类型可分为哪几种? 5、城乡人口迁移的模式有哪些?并简要说明。 6、简述城市化的主要类型。 7、简述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8、简述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概念。 9、简述霍尔的城市化近域推进演化模型。 二、名词解释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4、自上而下型城市化与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三、分析题 根据教材P52图4—1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四、论述题 1、城市地域从一般地域向更繁华地域的转化,算不算城市化。 2、试评价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指标及测度方法。 3、试用乡-城人口的“推——拉”假说分析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4、举例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五、六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5.1 复习笔记 一、文化及其特征 1.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2.文化的特征 (1)可习得性。文化是超生物性的,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文化不能只通过生物遗传而获得,而是要通过一个个社会性的个体主动学习并综合起来的结果。 (2)共享性。文化是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的。 (3)象征性。象征性是指人类在创造文化时总是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4)全括性。文化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整体性。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有机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统合的整体。 (6)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①文化的普遍性是指所有的人群都有文化; ②文化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个社会或人群,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1)物质文化。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2)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3)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使用上是有差异的,物质文化因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损耗,非物质文化却可以被反复使用而不损耗。 2.主文化与亚文化 (1)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 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①民族亚文化。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②职业亚文化。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③越轨亚文化。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 (1)主文化。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2)反文化。是对现存秩序的背离和否定,是对现存主文化的抵制和对抗。 反文化不一定都是坏的东西,反文化的性质取决于它所反对的文化的性质。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1)评比性文化。指有好坏、高下之分的文化,即在两种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孰优孰劣的文化。一般说来,评比性文化都是比较容易鉴别其价值的文化。 (2)非评比性文化。又称中性文化,指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下之分的文

综合实践活动试题(1)

综合实践活动试题 一、填空题 程。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 3、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劳动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4、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即: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5、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 6、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包括(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7、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二、简答题 1、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一)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二)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三)以创新发展为目的(四)、以过程评价为尺度 2、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3、活动主题确定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4、(一)学生的愿望与兴趣。 (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能力。 (三)知识经验。 (四)课程资源情况。 4、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及其特征有哪些?

1、自主性学习 2、探究性学习 3、合作性学习 4、体验性学习 5、综合性学习 6、建构性学习 第一,提出了课程的“综合性”。第二,提出了课程的“选择性”。第三,提出了课程的“均衡性”。 三、论述题 1、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首先要确定活动的主题。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活动主题的来源主要有哪些方面。 课程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都是围绕问题和活动主题展开的。因而,综合实践活动首先要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 2、请结合教学事例,论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作用。 一、丰富情感体验,逐步激发兴趣,让学生逐步由“被动”变“主动” 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被选为组长后,在领导本组成员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时表现不够积极,责任感不强。于是,我在选举组长环节改变过去“指派任命”的做法.通过尝试发现,学生在明确组长人选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他人认可及自我肯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方案逐步由“不完善”到“完善” 在实践中,我发现学生自主制定小组活动方案是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以加大学生间的有效交流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活思维,产生思维的火花。 三、提前策划,充分准备,让学生的行动由“盲目”变“有序” 四、关注学生,学会变通,让分组过程由“受阻”变“顺畅” 四、活动设计 1、请你参加“关于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活动,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展开调查?请制定一份调查计划。

《土壤地理学》试题集整合版(附答案)解析

《土壤地理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1.能源和环境问题已经威胁人类生存的时候“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发展低碳农业中提倡发展的“白色农业”是指农业生产中的() A.微生物利用 B.太阳能利用 C.化学合成物利用 D.水能利用 2.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土壤系统分类为首的美国土壤科学家是() A.史密斯 B.詹尼 C.马伯特 D.道库恰耶夫 3. 18世纪以后,西欧地理学派的三个代表学派中,农业化学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A.李比希 B.法鲁 C.李希霍芬 D.库比纳 4. 土壤中最主要的原生矿物是() A.氧化物类 B.硅酸盐和铝硅酸盐类 C.硫化物类 D. 磷灰石类 5. 土壤粘土矿物中膨胀性能最强的是() A.伊利石 B.高岭石 C.蒙脱石 D.绿泥石 6. 土壤毛管空隙和非毛管空隙的孔径界限是() A.0.1mm B.0.01mm C.0.1um D.0.01um 7. 泰安地区土壤水分类型属于() A.淋溶型与周期淋溶型 B.非淋溶型 C.渗出型 D.停滞型 E.冻结型 8. 土壤返潮现象是土壤吸收作用的哪种类型() A.机械吸收 B.物理吸收 C.化学吸收 D.生物 9. 控制土壤形成方向及其地理分布,尤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母质 D.地形 10. 聚合土体相当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基层分类单元中的() A.土族 B.土纲 C.土类 D.土系 二、填空题(每空0.5 分,共 10分) 1.土壤的本质特征是和。 2. 水解作用的三个阶段是、和。 3.世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专著是。 4.土水势主要包括、压力势、和重力势。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又称人生地理学。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3.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四章【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 3.1 复习笔记 一、社会学方法论 1.社会学方法体系 (1)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学的方法体系有三个层次构成: ①第一层次为方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意义; ②第二层次为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一; ③第三层次为技术手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 (2)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原则,是确定研究者的基本方向、影响研究性质的基本观念和定律。方法论原则通常包括: ①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逻辑思维方法原则; ③社会学的一般化理论。 2.社会学方法的特征 (1)动态性。社会学的立场和视野是动态的,它是关于变动中的尤其是现实社会的各种事实和关系的动态过程。 (2)整体性。社会学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是从整体论高度出发的,把社会视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来考察和分析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过程。 (3)经验性。社会学注重对社会事实和现实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来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运行。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获得经验事实是首要的。 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

(1)范式的定义 范式,指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 (2)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类型 ①实证范式②解释范式③批判范式。如表3.1所示。 表3.1 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类型 二、社会学研究的过程 1.研究的逻辑过程 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是从理论问题经过研究验证最终回到得出理论的循环过程,连接这一过程的逻辑方法是演绎和归纳、经验观察和概括总结。根据华莱士的“科学之环”原理,研究的逻辑过程是由问题、理论、假设、操作化和假设检验等几个环节构成(见图3.1)。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

《城市地理学》思考题·绪论部分 1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 城市的概念。 3 如何划分城市地域? 4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是什么? 5 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 6 不同类型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城市化部分 名词解释 ( 1 )城市化 ( 2 )逆城市化 ( 3 )假性城市化 ( 4 )过量城市化 ( 5 )隐性城市化 ( 6 )再城市化 ( 7 )景观型城市化 ( 8 )外延型城市化 ( 9 )飞地型城市化 ( 10 )自上而下型城市化 简述题 为什么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最基本动力? 简述第三产业与城市化的关系。

简述城乡人口迁移与城市化的关系。 简述外围市区城市化的过程与机制。 简述郊区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简述世界城市化的特征。 简述中国现代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综合论述题 如何测度城市化的水平? 综合论述中国城市化的背景与发展方向。·城市体系部分 名词解释 ( 1 )城市体系 ( 2 )城市职能 ( 3 )城市性质 ( 4 )乘数效应 ( 5 )互补性 ( 6 )等级扩散 ( 7 )传染扩散 ( 8 )中心地 ( 9 )城镇密度 ( 10 )基本经济活动 理论解释题 首位分布 位序——规模分布 中心地理论

生长极理论 核心——边缘理论 用数学工式描述下列概念或理论 位序——规模法则 引力模式 市场裂点 简述题 简述城市经济(非经济)活动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如何确定城市的性质? 如何理解城市的规模分布? 简述中心地理论的原理。 城市间、城市与区域间是如何进行相互作用的? 综合分析题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如何构建合理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 综合应用题 以熟悉的地区为例,对区域城镇体系进行规划。·城市地域结构部分 名词解释 城市地域 城市地域结构 CBD 社区 社会区

社会学概论课后答案

社会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社会学?如何认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答:工作性定义: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作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国内外观点不一,归结起来有三种观点: 第一.侧重于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传统代表人物有孔德、斯宾塞,这也形成了实证主义路线。 第二.侧重于把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作为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在西方有传统的马克思,韦伯等人,在中国以孙本文为代表,形成了反实证主义路线。 第三.中国大多数学者赞成第一种观点,但又试图将二者综合,因此形成了第三种观点。 孙本文观点:(1)社会现象;(2)社会形式;(3)社会组织;(4)人类文化;(5)社会进步;(6)社会关系;(7)社会过程; (8)社会现象间的关系; (9)社会行为的科学。 美国人观点(1)社会互动;(2)社会关系;(3)群体结构; (4)社会行为;(5)社会生活;(6)社会过程; (7)社会现象;(8)社会中的人。 总体来说,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侧重于研究社会的结构以及运行过程,尤其要研究社会运行过程中的规律性,以便服务社会。b 2.简述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从整体出发,研究社会的结构以及运行过程的社会科学学科 社会学的学科特征: 1)整体性: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社会的运行与调整。 2)综合性:在研究一个现象时。总是联系多种相关的因素加以分析。 3)实证性:其研究的范式是:从生活出发,形成理论,再回到生活中去。 4)除此之外,还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宏观性 等特征。 3.社会学有哪些基本功能?社会学如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基本功能: 1)、描述功能(认识社会是什么?) 2)、解释功能(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

综合实践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与(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三)年级设置,每周平均(三)课时。 3、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内容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与(信息 技术教育)四大领域。 4、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进行,即: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她人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阶段:(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与(活动总结交流)阶段。 6、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教师应该就是活动的(开发者)者与(实施者)者。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学科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参与者)。 8、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小学阶段通常鼓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

9、活动在实践与探究过程中,要注意(过程)材料的保存。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5分) 1、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必修)课程。 A、必修 B、选修 2、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更重视活动(过程)。 A、过程 B、结果 3、“关注个性差异”就就是根据学生实际的爱好、兴趣与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A、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按照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4、新课程改革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C)。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5、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最(生活)的。 A、抽象 B、生活 C、深奥

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2007.1.5

2004级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7年1月8日) 姓名学号分数 予学士学位。”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城市性质2.城市更新 3. 城镇体系 4.智能图 二、简答题(40分,每题10分) 1、划分城市基本与非基本活动的部分有哪些方法。 2.分析城市化的含义与基本内容,说明用城市人口比重指标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利弊。 3.公式P i=P1r-q是城市规模分布的一般化模式,说明q值的不同取值,公式所表示的城市体系分布的特点。 4.边缘城市及其特点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2、请分析美国郊区化的过程及发生机制;若从美国郊区化的含义来看中国, 请问中国的大城市目前是否出现了郊区化,并论述理由。

《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7年1月8日)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 2.城市更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urban redevelopment)等。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地增值。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复和振兴市中心。 3. 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4.智能图 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包括:结点、路径、边界、区域、标志

《社会学概论》练习题(含答案)

《社会学概论》综合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 A )。 A 中国 B 美国 C 英国 D 德国 2、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区别是( C )。 A 语言 B 思维 C 劳动 D 直立行走 3、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 C ) A 《社会学研究》 B 《社会学原理》 C 《实践哲学教程》 D 《社会学方法的规则》 4、中国社会学的起始人是( B )。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陈千秋 5、文化是指( D )。 A 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 B 人类学到的科学知识 C 人类遵循的行为规范 D 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 6、需要层次论是谁初次提出的?( D ) A 弗洛伊德 B 莱格 C 米德 D 马斯洛 7、“工作安定”属于哪种需要。( B ) A 生理的 B 安全的 C 归属的 D 自尊的 8、“镜中自我”是谁提出来的。( B ) A 米德 B 库利 C 布卢默 D 托马斯 9、以下哪种活动属于社会交往。( A ) A 朋友谈心 B 观众看电影 C 顾客的摩肩接踵 D 乘客之间的前拥后挤 10、根据交往的( C ),可以将社会交往划分为竞争、合作、冲突和顺应。 A 主体 B 形式 C 性质 D 方式 11、“不同的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BD )。 A 冲突 B 竞争 C 合作 D 顺应

1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开创者是()。 A 库利 B 林顿 C 托马斯 D 米德 13、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 B )。 A 复式角色 B 角色丛 C 实际角色 D 自致角色 14、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B )。 A 角色扮演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中断 D 角色失败 15、以下哪一种活动不是集体行为( C )。 A 赶时髦 B 抢购 C 春游 D 球迷闹事 16、“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 A )。 A 享乐主义 B 权力主义 C 悲观主义 D 乐观主义 17、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哪个阶段( B )。 A 形式运算 B 具体运算 C 感知运算 D 前运算 18、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A 心理上的矛盾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C 心理上的紧张 D 心理上与父母对立 1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学知识,这种现象是( D )。 A 再社会化 B 特殊社会化 C 重新社会化 D 继续社会化 20、与正式组织相比,初级社会群体的主要特征是( B )。 A 规模小 B 人际关系密切 C 存在长久 D 综合性功能 21、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A )。 A 核心家庭 B 主干家庭 C 联合家庭 D 其他家庭 22、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 A )。 A 交换关系 B 索取关系 C 对立关系 D 奉献关系 23、管理学家( C )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 理论”和“Y理论”。 A 泰罗 B 法约尔 C 麦格雷戈 D 梅奥

综合实践活动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探索·实践 1、简要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的背景。 (一)时代呼唤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全球化时代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到来,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技术、生态等各方面的相互依赖与日俱增。这种趋势引发了对具有综合素质的社会化人才的客观需求。一方面如环境问题,除生态学、地理、生物、化学问题外,还有经济学问题、历史学问题、哲学问题、伦理道德问题、美学问题、法学问题等;再如人口问题,不仅是人口学、生物学问题,还是经济学问题、政治学问题、伦理学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他们不仅应掌握一定的跨学科知识,更重要的具备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诸如全球性环境破坏、核毁灭的威胁、人口爆炸、贫富差距等重大问题也迫使各国从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角度进行合作。人们意识到,当今和未来社会不仅需要具有各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更需要通晓多门学科并能融会贯通、具有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的“社会化”人才。 (2)知识经济时代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是以创新为特征,以知识创新为动力的时代,创新是其灵魂。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谁在知识创新中领先,谁就能在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养成探究的习惯和态度,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教育承载着这个迫切的任务,而课程正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载体。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个紧要关头应运而生。 (3)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时代要求社会成员具备信息意识与素养、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有专家认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1)搜集信息的能力(2)将信息创新为知识的能力(3)将知识创新为技术的能力。 (4)可持续发展时代 要求社会成员掌握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自主思考和规划人生的能力。 (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1)现行课程结构存在着较严重不足 1)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看: 学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学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传播人类文明,使学生掌握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经验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体验和真切体验。 2)从课程内容组成形式看: 分科课程占据绝对优势,而综合课程则微乎其微。分科课程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逻辑严密和条理清晰的文化知识。综合课程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形成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视野与方法。3)从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要求看: 必修课占据绝对优势,而选修课则微乎其微。必修课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选修课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土壤地理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15 分) 1.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_养分_、_水分_、_空气_和热量的能力。2.道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母质、_气候_、_生物_、地形和时间等五种自然成土因 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3.1:1 型矿物的典型代表有_高岭石_和埃洛石,2:1 型膨胀性矿物的典型代表有 __蒙脱石_和蛭石。 4.通常把土壤水分划分为:固态水、汽态水、束缚水_、_结合水_、_毛管水_和重力水等几种类型。 5.1967 年国际土壤学会提出把土壤剖面划分为:有机层、_腐殖质积累层_、_淋溶层、灰化层_、_淀积层_、 母质层和母岩等六个主要发生层。 6.由一层_硅氧四面体___和一层_铝氧八面体___组成一晶层,属1:1 型晶格。 二、判断题(每小题2 分,共20 分) 以下表述你认为对的,在括号里填Y, 错的填N, 未作判断或判断错均不得分。 1.一般来说,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不饱和的土壤,温带、亚 热带、热带湿润地区的土壤为盐基饱和的土壤。() 2.引起南方土壤呈酸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代换性H、Al 含量高,虽然阳离子代换 力的顺序为Al3+ > H+ > Ca2+, 但可以通过施用多量石灰来改良土壤。() 3.粘质土壤的有效水容量小,是因为其田间持水量小。() 4.阳离子的交换按当量关系进行,例如二价钙离子去交换一价钠离子时,一个 钙离子可交换两个钠离子。() 5.绝对年龄大的土壤,其相对年龄也大。() 6.粘质土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作物根系易于发展,有机质矿化 作用也快。() 7.草本植物的根系占很大比例,因而剖面中腐殖质自表层向下逐渐 减少。() 8.门赛尔颜色中,颜色命名的顺序是色调—亮度—彩度。() 9.如果胶体数量大,吸附的盐基离子多,那么它缓冲碱的能力就强。 () 10.一般而言,腐殖质含量高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要高于粘土矿物。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活性酸度 2.矿质化: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被氧化为最终的分解产物-CO2 、H2O、NH3、H2PO4-和SO42-的过程。 3.次生矿物:原生矿物被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 4.诊断层:凡是用于鉴别土壤类型,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称为诊断层。5.富铝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 1.简述道库恰耶夫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答:1.土壤是各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f (K.O.Γ)Β 2.成土因素的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性; 3.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制约着土壤的形成和演化; 4.成土因素是有地理分布规律的,土壤也具有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社会学概论习题及解答 1、简述社会学的性质与特征。 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的社会科学。其特征有整体性、综合性、广泛性、就用性、多样性、开放性、阶级性、敏感性、国度性、宏观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2、简述社会学研究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首先,社会学这门学科还比较年轻,资料的积聚和理论的概括都未达到成熟阶段。各国大都在从事“本土社会学”的研究。因此,社会学家在解决社会学研究什么的问题时,不得不受其影响,产生各种“独特”的意见。再次,社会学研究领域十分宽广,各派社会学家往往只能涉猎其中某些领域,如此各种意见表达各异,甚至有很大的分歧。最后,由于学科的深化,学者们的认识发生变化,会不断地对前人的研究加以修正,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 3、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社会学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但二者又不是对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学起着指导作用,它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上去观察、分析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而社会学的积极发展及其科学研究成果,将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源泉。 4、联系实际,试述社会学的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社会知识,实际上是现代国家的公共常识,社会学的教育功能主要有: (1)了解自己。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2)职业准备。社会学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和性能。 (3)日常决策。社会学观点和知识能够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机遇,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事业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4)正确对待变革中的世界。社会学从社会整体角度观察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人们树立整体观念,把变革中的世界的脉搏,保持清醒的头脑。 5、社会学创立和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各自的社会学思想是什么? (1)孔德,其思想主要包括研究方法,认为必需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三阶段法则;科学层次;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2)斯宾塞:其主要理论有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3)涂尔干:他认为社会学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事实,并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必须制约个人的需求。并注重功能分析。 (4)韦伯:他主张解释性社会学,合理性是其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并提出了理想类型和科层制。 (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等。 6、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特点是什么? (1)它作为理智上构造的概念工具,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因而与经验事实不同。 (2)它作为考察现实的概念工具,又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的概括和抽象,因此它具有使自己离开现实而又以此起到认识现实的作用。 7、论述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基础上,有分析地借鉴西方社会学合理的范畴、概念、观点和方法,紧密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状开展社会研究,为中国革命

小学综合实践设计模拟试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模拟考题 第一题得分 第二题得分 第三题得分 总分 1-3 简答题 4 设计题 5 6 一、简答题(35分) 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的理念是什么?(10分) 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有何特点?它的课程内容划分为几个主要领域?(10分) 3. 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课程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素质?(15分) 二、设计题(20分) 4. 请你根据所给的材料,为县城某小学三年级(1)班设计一个春季系列(N 主题个数≧3)活动主题。(25分)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渐渐地,青的草,绿的叶,可爱的燕子,各种新鲜的水果、蔬菜……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天。学生享受着暖洋洋的春日、和煦的春风,学习着有关春天的课文,背诵着有关春季的古诗,唱着春天的歌曲,然而对于春天,他们又有了多少了解呢?他们认真观察,研究过春天吗?于是,从多角度了解春天,三年级(1)班学生《走进春天》的实践活动开始了。 专 业: 姓名: 学号:

三、论述题(45分) 5. 如何进行本课课程资源的开发?(20分) 6. 请运用活动方案的优化和评价的知识,评述以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的方向和要点。(25分)

《让父母远离麻将》 一、活动背景 不久前,在阅读我班梅雨文同学的日记时,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日记中她这样写道:“这些天我的生活一团糟,简直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每天放学回去面对的都是爸爸妈妈打闹的场景,上课时眼前老是出现爸妈争吵的画面,耳边老是回荡着爸妈声嘶力竭的呼喊:‘不想过日子,就离婚。’天哪,我该怎么办?都是该死的麻将惹的祸,是你让我们家不得安宁我恨你……” 是呀,如今社会上不少的成年人以打麻将消遣,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之余,不由蒙发了开展“让父母远离麻将”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冲动。 二、活动目的 (一)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学习途径,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调查,在自己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打麻将的利弊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近而劝告父母告别这种不良习惯。 (二)在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打麻将不仅影响家庭、影响学习对社会也造成了影响,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庭、关注自我,形成一种对社会、对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三)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善于交往,大胆质疑,归纳概括能力。 三、活动形式:调查采访与课堂交流活动相结合. 四、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对民警的采访录音 (二)学生自制对父母的采访问卷,并把调查结果归纳总结,整理成文。 (三)邀请四名家长参加活动。 五、活动过程 (一)组织调查。 1、教师拟定调查提纲,组织学生采用“友情帮助”的形式,相互启发思路,不断调整方案。 2、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向家长询问、问卷、个人采访等方法获取资料。 (二)课堂汇报。 1、激情导入: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我们每个孩子心中对父母的感恩语。我们都知道父母把世界上最美好的感情--爱给了我们。我们也应该回报父母,去了解他们,尽量能使他们快乐,于是我让你们去关注父母的业余生活,去寻找他们的乐趣,而结果却令我们为之一惊,大多数的父母居然拥有同一个乐趣--打麻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究竟该去赞同这种所谓的“快乐”延续,还是制止呢?我们现在不如从你们这些小记者口中听听父母们自己的想法。 2、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先汇报自己设计了几个采访问题,再陈述结果) 生1:我在采访我的妈妈时,我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您除了劳动之外,其它时间最喜欢做什么?为什么?(2)您认为这件事确实带给您快乐了吗?我的妈妈认为她最喜欢的还是打麻将,因为打麻将时,她就不想烦心事了,玩得尽兴。当然玩时也有发生口角,令自己不愉快的时候。 生2:我采访时就直接问了爸爸、妈妈:你们真喜欢打麻将吗?你们认为打麻将的好处是什么?它真给你们带来乐趣了吗?我的父母说也不是十分喜欢,但就是没意思,如果玩了,赢钱时觉得挺有劲儿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