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马头墙制作流程

徽派建筑马头墙制作流程
徽派建筑马头墙制作流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29512.html,

徽派建筑马头墙制作流程

作者:冯裕良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MAYA软件对马头墙的制作流程进行阐述,整个制作过程中应用了多边形基础建模制作方式。前期对马头墙进行素材采集,积累创作元素。在整个制作流程中积累了一些创作经验,供同行参考指正。

【关键词】模型;马头墙;制作

中图分类号:J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79-01

一、马头墙前期调研设计

马头墙俗称“封火墙”,主要是用来防火的山墙。一般马头墙分为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五叠式,其中三叠式、四叠式最为常见,五叠式一般用于大户人家,称为“五岳朝天”。马头墙随屋面的高度一层一层叠加,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用小青瓦覆盖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金花板,上面安装各种马头,样式各不相同,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多种形式。

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收集、参考文献,了解掌握马头墙的实际制作原理,然后初步拿出马头墙的设计初稿。

二、马头墙模型制作过程

素材收集齐全后,利用三维软件MAYA进行模型制作。首先把素材导入MAYA软件,由于选择的图片为正面,所以进入正面Front界面,View——Image plane——Impport Image ——导入资料图片(马头墙)。然后进入透视图进行模型制作,先分析模型的答题结构,总结分析模型当中的同类型模型,分组优化制作构成。基座、搭瓦(小青瓦)为条状瓦,马头为鹊尾,侧瓦印有雕花。如图2-1所示。

创建马头墙山墙,进入POLYGON模式,创建多边形Create——polygon primitives——plane,进入属性width:24,height:12,depth:8,subdivisions width:6,subdivisions height:3,subdivisions depth:1。利用变形挤出工具编辑器edit mesh,extrude命令挤出模型。制作马头墙顶端的垛头,通过edit mesh,extrude命令挤出模型。

进入工具编辑器edit mesh,split polygon,工具在模型中间加两条线,并进入点模式,将中间顶端两点提高。挤压顶端面,形成矩形再形成拱形面。拱形制作完成后,拱形边缘过于硬朗,不够圆滑,通过软边工具将其进行软化,工具编辑器edit mesh,bevel属性具体数值。创

马头墙意境之美

徽派建筑——马头墙意境之美 摘要:众所周知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徽派建筑则是徽文化的重要表现符号和载体。徽派建筑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格而独树一帜,成为中国重要的古建筑之一。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百年的风雨飘摇,它依旧保留着一如往昔的风采。本文从功能、形式以及寓意等角度出发对它的美进行了剖析,阐释出其长盛不衰的内在因素,以希冀对徽派建筑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引言 徽派指传统的徽派古建筑以及现代仿古的徽派建筑,它是中国古建筑流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古徽州一带。徽派建筑初具规模约始于明清时代,由于徽州商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徽商的积极推动,徽州大地上的各种建筑无论是书院、宗祠、牌坊,抑或是住宅、庭院等都在风格上逐渐找到了新的统一,形成了“徽派建筑独有的聚合性和团结性”。这些建筑生动、别致,熠熠生辉。粉墙、青瓦、马头墙以及层楼叠院、楼台亭榭等元素交相呼应,各尽所能,为人们描绘着一副美不胜收的写意风景画,而这些元素中却以马头墙是最为诗意与灵动的。 二.马头墙之美 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风火墙或防火墙,它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因形状近似马头,故而得名。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一个符号与象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也可以说是徽派建筑的灵魂所在,因此是十分值得我们去深究一番的。 马头墙 2.1.马头墙的功能美 马头墙的普及有赖于明弘治年间徽州知府何歆在民间的大力推广,这种建筑样式被建造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防火,这在一定意义上是出于政府治安的需求。因古徽州平地少而山地多,地势起伏较大,民居可用资源相对匮乏,所以当地的民居建筑多呈集中化的建造趋势,密度较大。加之最初的徽派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虽然可以使承重与围护构件各司其职,优化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但其在防火功能上的先天不足却常常是困扰人们的一大隐患,于是,马头墙便应运而生,它有效地遏制了火灾的进一步蔓延,并因此还得了“风火墙”的别称。且随着人们对它的逐步了解,马头墙的规模已逐渐由最初的“一伍一墙”变为家家户户必建的建筑样式了。 除此之外,马头墙还有分割住宅空间的作用,它将居室与居室相对分开,保证了相邻居户各自的私密空间。且马头墙多体积高大、遮盖面广、立面陡峭,对于排泄雨水,吸热采光,冬日御寒,假日降暑,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2.2.马头墙的形式美 马头墙的轮廓呈阶梯形状,脊檐长短因房屋进深而异,其构造随屋面坡度上下起伏,错落有致。在江南民居中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和四叠式较为常见,更大的民居马头墙甚至可以达到五叠,俗称“五岳朝天”。马头墙的座头也十分活泼有趣,从种类上来分,大致有“坐吻式”、“鹊尾式”和“印斗式”等几种造型。 除去坐吻式、鹊尾式和印斗式这三大类,金印式或朝笏式马头墙在徽派建筑中也偶有所见,这类马头墙主要是为了彰显主人对步入仕途的追逐与向往,是对建筑主人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一种寄托和体现。 2.3.马头墙的色彩美

马头墙分类构造

马头墙分类构造 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可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 马头墙的跌落(2张) 厅,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也

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作用寓意 徽派建筑 赣派建筑的墙体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以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古赣派建筑、徽派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赣派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艺

营里新村1#—3#、7#—9#住宅楼 页脚内容4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法 章传范 姚光钰 1、前言 徽州古建筑中在屋面上砌筑有“封火墙”,因墙超 出屋面,高低迭落,形似奔驰骏马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不但起到防火、防盗之作用,而且其造形与 做法美化了徽派建筑,成了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如黄 山市西递、宏村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富有特色的 徽州古建筑不可分割。 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其工艺技术、施工方法现有 文献记录不多,导致现在所建“马头墙”走形走样,使 一道道空中线条的“马头乐章”找不着谱。为更好地继 承发扬“马头墙”这一灿烂的文化遗产,使其有一个业 内规范,我公司根据多年施工经验,现对马头墙的构造、 施工方法做一些总结、提炼,形成此工法。 5、工艺流程及操作 要点 5.1 工艺流程 2、工法特点 2.1 传统做法:有砌墙、抹灰、瓦作基本操作技艺, 还涉及到砖雕细作、彩画墨线装饰技能。 2.2 创新做法:马头墙拔檐部位三线砖及脊两坡沿、 脊压顶采用钢筋砼现浇或分段预制、马头座头连体预制 安装。 2.3 贴美纹纸使假垛板砖缝白线与墨线一次成形, 比传统做法一条条画线简捷方便、整齐美观。 3、适用范围 马头墙这一颇具特色的建筑符号正被广泛用于民 居、新农村建设、旅游区的宾馆、商场、博物馆、园林 小品等等。现黄山市正争创国际旅游城市,提倡“保徽、 改徽、建徽”这一号召,也影响周边地区,徽派建筑正 走向全国,适用范围越来越广。 5.2 施工准备 5.2.1 主体工程已完成,四周墙体砌至檐口平,各 种材料,半成品、机具已到位,各项施工方案已落 实, 并已对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5.2.2 主要施工工具,砌垛头墙,粉刷用砌刀,铁 抹子等施工常用机具。 砖雕用各种规格铁凿子、硬木方凿锤子、铁扒锯, 切割机等。 刷垛板、墨线用:毛刷子 ( 排笔 )、画墨尺杆、 刮 白缝刀 ( 螺丝刀 )、墨斗等。 垛头墙绘画颜料:墨汁、矿物质颜料 ( 不容易褪 色 ) 有赭石、石青、石绿、丁黄等。 兰灰色浆配比 ( 刷假垛扳砖用为石灰膏:墨汁:白 酒: 水 =10:1:0.1:用水量为可刷稠度。 4、工艺原理 当坡屋面山墙砌至檐口墙平,以上形如砌马头墙。 马头墙即由定档、砌阶梯形垛头墙、安装马头各式构件、 盖瓦筑脊与主体结构结合,做装饰抹灰、弹轮廓墨线, 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 作者:黄山市工程建设集团有限 公司 ·

中国古建筑的马头墙元素

中国古建筑的马头墙元素 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江南古典建筑中扮演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亦称“封火墙”,顾名思义,封火,防火也。古代房屋多用木材造成,加上房屋修建密集(这个是中国习惯),所以一旦发生火灾,就会像森林大火一样蔓延开来,所以设计了“封火墙”。 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不利于防火的矛盾比较突出,而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特殊风格了。而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江南建筑设计师们为什么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之为“马头墙”的动机。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在各地风火墙都有不同的演变形态。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从外形看颇具风格,因而不仅是中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常用格式之一,曾有“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之说,用以概括明清江南传统民居建筑。 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美丽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非常难得和珍贵。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从高处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安徽马头墙文化在景观墙设计中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29512.html, 安徽马头墙文化在景观墙设计中的运用 作者:王晨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4期 摘要:从安徽古村落古民居宏村的规划布局与建筑的美学艺术。整个村落布局似“牛”,宏村的规划与建筑不仅是人们对物质的需要,更是对精神的满足。徽派建筑"马头墙"在人们精神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是值得被人们重新运用到现代景墙形式设计中。人文化的景墙设计,其具有很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风情,加之现代的技术和新材料的运用,可以做出些既不与现代脱节又能保留传统的文化内涵的作品。 关键词:安徽;马头墙;建筑 【中图分类号】 J 59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4-0150-01 1安徽宏村马头墙 安徽文化中让我引起的兴趣,就是安徽的马头墙文化,其中马头墙是徽派建筑构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十分注重形式上的统一性以及和谐流畅的整体美感。经历过几百年的风雨飘摇,它依旧保留着一如往昔的风采,它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但代表徽派建筑结构的灵魂,也是展示徽文化精髓的重要媒介之一。“小桥流水桃源家,粉墙黛瓦马头墙”这是对徽派建筑最为形象生动的描述,可以看出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标志,它类似马头的抽象外形设计给人无限遐想,马头墙以层楼叠院,楼台亭榭等元素交相呼应,各尽所能,为人们描绘着一副美不胜收的写意风景画,而且这些元素中又以马头墙最具代表性,因此被视为徽派建筑造型中的经典。 2.安徽马头墙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原来马头墙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是装饰作用更代表着一种文化,更是成为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而人们也为了保留现在文化并没有将其拆除,而且现代科技的建筑也是很难融合进安徽这个文化之中,因为,这已经成为安徽的自己的一种特色,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别的地方很难模仿的,因此,许多的人更是欣赏这个文化,将这些元素运用在不同的地方,这样将一些东西,带有一些徽派的特色。因此,如何很好的运用这些元素需要我们好好的分析马头墙元素了。 传统马头墙上的青瓦虽然有瓦材固定困难、踩踏后易碎、使用年限短,等等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我们传统建筑留下来的问题。特别是高层建筑的要求,这是很难完成的,而且,这也是很危险的,这就需要我们借助我们现代的技术和材料的支持。但是,如何将“马头墙”这个元素与现代技术很好的进行融合,既能够有现代科技的稳定以及坚固的支持,但又不失去马头墙文化的韵味,这是很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很好的进行设计的,需要我们进行很好创新的。

ZJ1HBGF-35-2018-仿古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方法

仿古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方法 工法编号: 编制单位: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执笔人:侯杨飞韩博林毅周琦赵政智 1前言 徽派建筑中在屋面上砌筑有“封火墙”,因墙超出屋面,高低迭落,形似骏马故称“马头墙”。由于历史文化原因,其具体工艺做法现有文献记录不多,构造做法也很少有相关图集规范查阅,砌筑起来难点重重,无从下手。 本工法以《凤凰·南华里》项目1#楼马头墙为例,对马头墙砌筑的施工方法进行摸索,对其构造做法进行总结。 2 工法特点 2.0.1本工法施工工艺简单,稍有二次砌筑经验的队伍即可上手,操作性强。 2.0.2本工法绿色环保,多处采用预制结构,直接安装即可,省去现场浇筑等程序,减少环境污染。 3 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各种需要做马头墙造型的建筑。 4 工艺原理 按规范要求进行常规砌筑。马头墙顶部位置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纵向边缘采用构造柱或芯柱灌实,压顶与构造柱需交圈,形成封闭“框箍”。在两侧错台位置,可用挑梁挑出,并用预制混凝土梁错开搭砌,制造出错层效果。

5 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 图5.1.1工艺流程 5.2操作要点 5.2.1施工准备 (1)立皮数杆:用30mm×40mm木料制作,按标高立好皮数杆,皮数杆的间距小于15m,转角处距墙皮或墙角50mm设置皮数杆。皮数杆应垂直、牢固、标高一致,经复核,办理预检手续。 (2)根据设备专业安装要求,预留设备安装洞口,明确砌筑原则。 (3)砖浇水:砖应提前1-2d浇水湿润,烧结类砌体的相对含水率宜60%-70%。普通混凝土小砌块和蒸压混凝土加气块不浇水。 (4)空心混凝土小砌块的产品龄期不得小于28d。 (5)墙体施工缝处必须留置斜搓,斜搓长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 5.2.2马头墙整体结构布置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艺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法 章传范姚光钰 1、前言 徽州古建筑中在屋面上砌筑有“封火墙”,因墙超出屋面,高低迭落,形似奔驰骏马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不但起到防火、防盗之作用,而且其造形与做法美化了徽派建筑,成了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如黄山市西递、宏村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富有特色的徽州古建筑不可分割。 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其工艺技术、施工方法现有文献记录不多,导致现在所建“马头墙”走形走样,使一道道空中线条的“马头乐章”找不着谱。为更好地继承发扬“马头墙”这一灿烂的文化遗产,使其有一个业内规范,我公司根据多年施工经验,现对马头墙的构造、施工方法做一些总结、提炼,形成此工法。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 工艺流程见如下 工艺流程图: 2、工法特点 2.1 传统做法:有砌墙、抹灰、瓦作基本操作技艺,还涉及到砖雕细作、彩画墨线装饰技能。 2.2 创新做法:马头墙拔檐部位三线砖及脊两坡沿、脊压顶采用钢筋砼现浇或分段预制、马头座头连体预制安装。 2.3 贴美纹纸使假垛板砖缝白线与墨线一次成形,比传统做法一条条画线简捷方便、整齐美观。 3、适用范围 马头墙这一颇具特色的建筑符号正被广泛用于民居、新农村建设、旅游区的宾馆、商场、博物馆、园林小品等等。现黄山市正争创国际旅游城市,提倡“保徽、改徽、建徽”这一号召,也影响周边地区,徽派建筑正走向全国,适用范围越来越广。 5.2 施工准备 5.2.1 主体工程已完成,四周墙体砌至檐口平,各种材料,半成品、机具已到位,各项施工方案已落实,并已对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5.2.2 主要施工工具,砌垛头墙,粉刷用砌刀,铁抹子等施工常用机具。 砖雕用各种规格铁凿子、硬木方凿锤子、铁扒锯,切割机等。 刷垛板、墨线用:毛刷子( 排笔)、画墨尺杆、刮白缝刀 ( 螺丝刀 )、墨斗等。 垛头墙绘画颜料:墨汁、矿物质颜料 ( 不容易褪色) 有赭石、石青、石绿、丁黄等。 兰灰色浆配比 ( 刷假垛扳砖用为石灰膏:墨汁:白酒:水=10:1:0.1:用水量为可刷稠度。 4、工艺原理 当坡屋面山墙砌至檐口墙平,以上形如砌马头墙。 马头墙即由定档、砌阶梯形垛头墙、安装马头各式构件、 盖瓦筑脊与主体结构结合,做装饰抹灰、弹轮廓墨线, 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 作者:黄山市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13 ·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艺

编号: 翻印无效 页脚内容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法 章传范 姚光钰 1、前言 徽州古建筑中在屋面上砌筑有“封火墙”,因墙超 出屋面,高低迭落,形似奔驰骏马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不但起到防火、防盗之作用,而且其造形与 做法美化了徽派建筑,成了徽派建筑的一大特色,如黄 山市西递、宏村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与富有特色的 徽州古建筑不可分割。 由于历史和文化原因,其工艺技术、施工方法现有 文献记录不多,导致现在所建“马头墙”走形走样,使 一道道空中线条的“马头乐章”找不着谱。为更好地继 承发扬“马头墙”这一灿烂的文化遗产,使其有一个业 内规范,我公司根据多年施工经验,现对马头墙的构造、 施工方法做一些总结、提炼,形成此工法。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工艺流程 见如下工艺流程图: 2、工法特点 2.1 传统做法:有砌墙、抹灰、瓦作基本操作技艺, 还涉及到砖雕细作、彩画墨线装饰技能。 2.2 创新做法:马头墙拔檐部位三线砖及脊两坡沿、 脊压顶采用钢筋砼现浇或分段预制、马头座头连体预制 安装。 2.3 贴美纹纸使假垛板砖缝白线与墨线一次成形, 比传统做法一条条画线简捷方便、整齐美观。 3、适用范围 马头墙这一颇具特色的建筑符号正被广泛用于民 居、新农村建设、旅游区的宾馆、商场、博物馆、园林 小品等等。现黄山市正争创国际旅游城市,提倡“保徽、 改徽、建徽”这一号召,也影响周边地区,徽派建筑正 走向全国,适用范围越来越广。 5.2 施工准备 5.2.1 主体工程已完成,四周墙体砌至檐口平,各 种材料,半成品、机具已到位,各项施工方案已落实, 并已对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5.2.2 主要施工工具,砌垛头墙,粉刷用砌刀,铁 抹子等施工常用机具。 砖雕用各种规格铁凿子、硬木方凿锤子、铁扒锯, 切割机等。 刷垛板、墨线用:毛刷子 ( 排笔 )、画墨尺杆、刮 白缝刀 ( 螺丝刀 )、墨斗等。 垛头墙绘画颜料:墨汁、矿物质颜料 ( 不容易褪色 ) 有赭石、石青、石绿、丁黄等。 兰灰色浆配比 ( 刷假垛扳砖用为石灰膏:墨汁:白酒: 水 =10:1:0.1:用水量为可刷稠度。 4、工艺原理 当坡屋面山墙砌至檐口墙平,以上形如砌马头墙。 马头墙即由定档、砌阶梯形垛头墙、安装马头各式构件、 盖瓦筑脊与主体结构结合,做装饰抹灰、弹轮廓墨线, 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 作者:黄山市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13 ·

徽州建筑元素——马头墙

徽派建筑元素——马头墙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头墙的起源、特征与寓意,还有马头墙中的地域文化,马头墙的艺术价值及马头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徽派建筑,马头墙,特征,艺术价值,应用。 在徽州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至今还保存着众多徽派古建筑,他们像一 朵朵雍容典丽的艺术奇葩,装点着辉煌灿烂的徽州文化。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 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 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建筑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徽州建筑是古徽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建筑精髓,布局上 自然与环境融为一体,以风水理论为依据,强调天人合一,依山临水既考虑生产生活的便利又冲突精神上的需求,徽派建筑是南方杆栏式建筑和北方四合院 相结合的产物,即继承儒家的文化理论,有形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自成一派,保留了大量的传统手法。 徽州有“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的诗般意境的美景,这句话说的是明清徽派的建筑风格,青色的砖、小片的黛瓦、马头墙、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雕刻精美、流檐翘角、宏伟壮观.... 可以让人感受到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巧。在中国民居建筑上独树一帜,故而名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然而,更使我辗转流连,品味再三的是民居建筑中一排排高低起伏,宏伟壮观的马头墙。马头墙是从乡村到都市雅俗共赏的建筑形制。无论在灯红酒绿的都会,还是在烟雨迷茫的乡镇。马头墙都以自己优美的造型装点在天际线,传递着人世间的烟火沧桑。 马头墙的起源 将马头墙推广于民间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徽州山地多,平地少,民居建筑用地资源相对贫乏。在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户连户,墙靠墙,民居建筑密度较大,并且徽派建筑由于在建筑当中采用了砖木结构,这种建筑体系最大的优点就是承重与围护构件分离,适宜建筑使用功能的多样化,充分优化自然条件,使人们生活适应自然,自然环境为生活服务。最大的缺点是防火性能差,

马头墙

马头墙---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

“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徽州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上面再安各种式样的“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禽兽类。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看到这些马头墙,人们常常会为徽派

建筑设计师们那种高超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徽派民居,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那静止、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而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将这种建筑防火技术措施运用推广于民间民居建筑,始于明朝弘治年间的徽州知府何歆。当时徽州府城火患频繁,因房屋建筑多为木制结构,损失十分严重。何歆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每五户人家组成一伍,共同出资,用砖砌成“火墙”阻止火势蔓延的有效方法,以政令形式在全徽州强制推行。一个月时间,徽州城乡就建造了“火墙”数千道,有效遏制了火烧连片的问题。何歆创制的“火墙”因能有效封闭火势,阻止火灾蔓延,后人便称之为“封火墙”。随着对封火墙防火优越性认识的深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已不满足于“一伍一墙”,逐渐发展为每家每户都独立建造起封火墙。而后来的徽州建筑工匠们在建造房屋时又对封火墙进行了美化 装饰,使其造型如高昂的马头。于是,“粉墙黛瓦”的“马头墙”便成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马,在众多的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

浅析徽派建筑空间形态

浅析徽派建筑空间形态 摘要:徽州民居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成熟的建筑流派,以粉墙黛瓦为其基本色彩,马头墙和漏天之井别具风味,木质结构的梁架结构坚固稳定,造型奇巧,雕刻精美,室内装饰和陈设古朴雅致,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及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在皖南的徽州,大多数保留着或多或少的古民居,其聚落组合变化丰富,深刻体现了徽州人民的自然观和礼乐之制,其中最著名的是西递村和宏村。 The ‘Huizhou residential houses’is one of the mature architectural trend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which uses black and white as element colors and it is famous for the unique Ma Tau wall and Lou Tian. The wood structure of beam with elegant carvings craft on it is both strong and stable. Inside the houses, the classic and elegant interior decoration and furnish display a distinctive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tmosphere. In most places of southern Anhui, to a greater or less extent some ancient houses are remained. Its settlement and combination reveal with great poignancy the opinion of nature and social rules for etiquette and harmony of Huizhou people, of them the most famous are villages of Xidy and Hongcun 【关键词】徽州建筑(民居),天井,屋顶,马头墙,围合,轴线,礼制 乡愁,就像是一碗陈年老酒,上世纪60年代,漂泊了近半个世纪的胡适总是常常念叨着自己的家乡——徽州。 徽州,简称“徽”,位于安徽省南部地区,自秦朝置郡县以来,已有2200余年的历史。之于徽州民居,我们应当做地理学的界定,同时也应当涵盖它的文化意蕴——儒家伦理道德精神风貌的体现。 徽州素以奇峰,怪石,清泉,古树,云雾称绝。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徽州建筑基本属于“山地建筑”(山地建筑是坡度10%以上的建筑)。明代文震亨以为“居山水之间为上,村居次之,郊区又次之”,徽州民居村落则大都融于山水之间,达到居山水间与村居的统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朱子云“山峭立而水清澈”,也正是这样的环境陶冶出平淡自然,率真拙朴的徽州人民,也正是这种性格的铸就,审美观的积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徽派民居的风貌。于是,环境——建筑——人,成为了一个无限的循环。 一、徽州建筑单体形态构成 中国传统建筑象征着一种“礼制”秩序。尽管建筑形态由各种要素组合的特点

徽派建筑马头墙建筑施工工艺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徽派建筑“马头墙”施工工法 章传范 姚光钰 1、前言 徽州古建筑中在屋面上砌筑有“封火墙”,因墙超出屋面,高低迭落,形似奔驰骏马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不但起到防火、防盗之作用,而且其造形与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见如下工艺流程图: 赭石、石青、石绿、丁黄等。 兰灰色浆配比(刷假垛扳砖用为石灰膏:墨汁:白酒:水=10:1:0.1:用水量为可刷稠度。 最终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方法。 作者:黄山市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3·

精心整理 图3坐斗式马头墙正立面图混水作 图4挑斗式马头墙正立面图混水作 图1马头墙定档示意图 ·古建筑传统技术· 5.2.3材料准备 砌马头墙之砖及调剂砂浆,按设计图要求备料、瓦件,滴水、花头、勾头三件一套,一沟一盖为一套,按脊长除25cm 为一套计量。 各种马头座头构件备料(一座用量): 0.48m)得1.98m 取1/2定为每档高度(0.99m),第一 档加拔檐高0.48m 为1.47m 。 2)水平长度尺寸:以脊柱中心线至檐柱中心线之尺度(L1数3m),加上沿墙厚,三路沿出挑(L 数0.44)得3.44m 取1/2为长度(1.72m ),为每档水平长度(图1)。 3)当进深一坡面延长 1.5m 时,或通进深延长3m 时每一坡面增加一档,以此类推。为了靠马头墙内侧屋面防水,马头墙砌到屋面盖瓦背上高度6cm 处,顺屋面坡度砌一道披水砖(图2)。 图2马头墙屋面防水做法 5.3.2马头墙造型分为 印斗式、鹊尾式、坐吻式。印斗式又分为坐斗式与挑斗 式两种。 (1)坐斗式:在砖垛头三路挑沿砖上正中安装博风板、两披水砖,其上坐一虎门斗托、斗托上立印斗,斗上加一斗盖,斗后立竖脊瓦(图3)。 (2)挑斗式:在博风板披水砖上坐一四角墩、上背与脊三瓦条包筒瓦平齐,四角墩上安斗托砖,斗托砖四周小于印斗2cm 、印斗与斗盖形似挑空之状(图4)。 注:小青瓦按脊水平长度两披水计量,以上马头墙构件均有半成 品购售 5.2.4劳动力组织:砌筑工、抹灰工、砖细工等。 5.3操作要点 5.3.1定档:马头墙的美观效果首先体现在各部位的尺寸比例协调一致,因此,“定档”及瓦当选型尤为重要。 马头墙定档,即阶梯形分段法,按屋面坡度将马头墙分成若干段,在同一标高连长度的一段为一挡。 定档阶段划分:当山墙砌至沿口平,根据山墙的进深尺度大小划分档数,进深尺度越大,其档数便随之增多,徽州民居多为“三间五架”结构,一般每一坡面定二档或三档,天井部位采用塞口墙连接。 例:一幢进深6m(心墨一丈八尺,前后檐与两柱中心矩)屋面坡度为五举(五分水法)定为二档马头墙。 1)高度定档尺寸:以山墙一坡屋面高度计算,下端从沿口拔沿顶(三路沿线顶)至脊檩上木栓盖瓦、脊檩顶(H 数1.5m)再加上脊檩土木栓,盖瓦脊瓦高度(h 数 [ ] [ ] ·14· 坐头名称 用量 材料名称 坐斗式 挑斗式 鹊尾式 坐吻式 博风板 1 1 1 1 披水砖20厚 2 2 2 2 斗托 虎门形1 1 0 0 六角墩60*60 0 1 1 1 印斗 1 1 0 0 斗盖 1 1 0 0 鹊尾砖130° 0 0 1 0 雕脊头砖 0 0 0 1 哺鸡兽200 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