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设计课改版教案

简单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设计课改版教案
简单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设计课改版教案

简单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

2、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多面体由平面图形围成.

教学过程

1、复习:⑴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规则的立体图形

⑵圆柱的底面,侧面各是什么图形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换作是圆锥呢

2、引入: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如包装一个长方体形

状的物体,需要根据其平面展开图来裁剪纸张.我们下面要讨论的是一些简单多面体的平面

展开图(net).

⑴⑵⑶

3、动手折一折:

例1:下列三幅图,你能想象出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吗

解:⑴⑶可以折成三棱锥,所以⑴⑶就是三棱锥的平面展开图

多面体(polyhedron)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沿着多面体的棱将它剪开,可以

把多

面体变成一个平面图形.同一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一样

的.

练习1:选出下列图形哪些可以折叠成多面体

例2:下面四个图形是多面体的展开图,你能说出这些多面体的名称吗

例3:下面是一多面体的展开图,平面图形的旁边都标注了字母,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如果A面在多面体的底部,哪一面会在上面

(2)如果面F在前面,面B在左面,哪一面会在上面

(3)如果面C在右面,面D在后面,哪一面会在上面?

练习3:

4、作业:讲义。

5、教后感:

1.1简单几何体 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北师大版)

§1简单几何体 1.1简单旋转体 1.2简单多面体 (教师用书独具)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掌握简单几何体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简单几何体结构的描述和判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简单几何体的学习,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难点:简单几何体的分类. 教学时要从生活空间里各式各样的几何体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几何体的结构特征,进而认识旋转体与多面体,找准彼此的分类特征. (教师用书独具)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学习立体几何的第一节,是对简单几何体的初步认识,为以后学习立体几何内容作好图形基础.本节课宜采用观察总结式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的几何体,在老师的引导下,去认识简单的旋转体和简单的多面体,让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出各几何体的特征,让学生学会把具体生活空间几何体抽象到数学中的立体几何体. ●教学流程 创设问题情景,引出问题,旋转体与多面体的特征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空间几何体来认识圆柱、圆锥、圆台、球与棱柱、棱锥、棱台?通过例1及其互动探究,使学生掌握平面图形的旋转问题?通过例2及其变式训练,使学生掌握简单多面体的特征?通过例3及变式训练,使学生认识简单组合体的构成?归纳整理,进行课堂小结整体认识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当堂双基达标,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反馈、矫正 观察下列图形 思考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共同特点:组成它们的面不全是平面图形.可以由平面图形旋转而成. 1.旋转体的定义:一条平面曲线绕着它所在的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曲面叫作旋转面;封闭的旋转面围成的几何体叫作旋转体.

学看平面图

作业要求:根据专家的讲座完整设计一节课的设计。 下面是山东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出行的学问中的第一课《学看平面图》的教学设计。 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2、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和实地查看平面地图,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小组合作画学校平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熟悉所在社区和学校,培养学生对社区和学校的情感 教学重点: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难点:学画简单的平面图。 学生准备: 1、收集各种平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平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平面图,

并尝试根据平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3、多色水彩笔。 教师准备: 1、准备一些矿区、医院、超市等地方的平面图卡片。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谈话;(投影动物园平面图)小明来到动物园门口,想看大象,可是,他不知道怎么走,你知道什么原因吗?你能帮助他吗?(平面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看图说出自己怎么帮小明)老师投影的这张图,知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看平面图》。 师:孩子们,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向和位置,还记得平面图上怎样确定方向吗?学生回答: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师板书。 二、教学看懂平面图 1、师指着动物园的图标说:你们想去动物园玩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教师出示课件。看动物园里有什么?还有什么?生回答。 2、教学方向标和图例。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演示:箭头指的始终是北面。大街、售票处等叫图例。师:图例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很快地看懂平面图。 3、师:孩子们,你们想看什么动物呢?要求:学生分组商量选出最喜欢的三种动物,并说出这些动物在平面图上的位置。学生合作后回答。教师:那么我们就应大家的要求,去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

数学:37.5《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下)

数学:37.5《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下)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冷冷而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几何很难,而对几何有厌学的状态。因此,在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预先准备好的柱体和锥体进行展开和拼合,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进而让学生通过展开的平面图进行探讨,总结出柱体和锥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同时通过动画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空间想像的印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一道思考题和互问互检自编题,让学生各显神通,发表自己的看法,创设情景,根据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些生动有趣的题,这是本节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知道一个立体图形展开的方式不同,得到的平面图形也不相同,以及计算相关几何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要多动手进行实物操作,多观察分析,体验由立体图形到展开图和由展开图到立体图形的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媒体:电脑、投影仪、纸片、圆规、量角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设想、导入新课 1.演示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参看课件圆柱、圆锥) :复习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为平面图形。 2.刚才演示的只是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情况,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例如要制作一个常见的粉笔盒(手举粉笔盒),只知道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不够的,因为它还有上下两个底,那么,将粉笔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呢? Ⅱ.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感知 活动1: 某外包装盒的形状是棱柱,它的两底面都是水平的,侧棱都是竖直的(这样的棱柱叫做直棱柱)。沿它的棱剪开、铺平,就得到了它的平面展开图。 教师课前可以准备一个六棱柱的模型,现在给学生演示——由几何体展开得到他的平面图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1: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每个侧面是什么形状? 问题2:这个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 问题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4:这个棱柱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5: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分别与棱柱地面的周长和侧棱长有什么关系? 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学生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可以挑选中下等的学生回答)。 :上面所给的五个问题的结论,实际上是直棱柱的性质与特点,建议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进行直观感受。 活动2: 1.制作圆锥并计算其相关的量。

建筑平面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AutoCad在建筑制图中的应用》 ——实例七建筑平面图 单位:卢龙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姓名:徐丽芳

实例七建筑平面图 一、教材分析 我所使用的教材是由陆叔华主编、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建筑制图与识图》这门课程,把AutoCad与建筑制图结合起来,比较传统的手工绘图,计算机绘图能够大幅度地提高作图速度和精确性,降低了绘图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识图的能力。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直线、偏移、复制等基本绘图命令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种命令的综合使用。本课内容是全书理论和实践的落脚点,也是后续内容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乃至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本课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建筑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作为建筑专业的学生,面对未来的工作岗位,不仅要求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而且也要具备勤奋、敬业、合作、奉献的职业素养。分析他们的现状:从知识基础看,经过前面学习,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运用简单绘图命令的能力。从心理水平看,他们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过度的阶段,开始对今后的人生进行思索,但是还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认识,对于如何正确理解人生价值、培养敬业奉献精神等问题,还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偏移”、“修剪”、“图块的制作”等绘图命令,“单行文本”的输入命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绘图命令绘制建筑平面图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让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做点贡献,并从贡献中体味到实现人生价值的乐趣,以提升人生价值。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简单几何体》教案.

1.2005年东城区高三三模第6题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O 是底面ABCD 的中心,E 是1CC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EO 和1D A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 A .1 2 B . C D . 2.2006年西城区高三一模理科第5题 设正三棱锥V ABC -的底边长为32,高为2 ,则侧棱与底面所成角的大小为( A . B . C . D .2arctan 3.2005年西城区高三二模理科第5题 球O 的截面把垂直于截面的直径分为1:3两部分,若截面圆半径为3,则球O 的体积为( ) A .16π B .316π C .3 32π D .π34 4.2005年东城区高三二模文科第6题,理科第6题 在半径为10cm 的球面上有A 、B 、C 三点,如果AB =60ACB ∠=?,则球心O 到平面ABC 的距离为( ) A .2cm B .4cm C .6cm D .8cm 5.2006年东城区高三一模文科第5题 一平面截球得到直径是6cm 的圆面,球心到这个平面的距离是4cm ,则该球的体积是( ) E A 1C B A

A .3cm 3100π B .3cm 3208π C..3cm 3500π D .3cm 3 416π 6.2005年高考山东卷理科第8题,文科第9题 设地球半径为R ,若甲地位于北纬45?东经120?,乙地位于南纬度75?东经120?,则甲、乙两地球面距离为( ) A . B .6 R π C .56 R π D .23R π 7.2006年西城区高三一模理科第10题 已知球的表面积为π16,则与球心距离为3的平面截球所得的圆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8.2006年东城区一模理科第13题 已知过球面上三点A 、B 、C 的截面到球心的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且6AC BC ==,4AB =,则球的半径等于_______,球的表面积等于_______. 9.2005年海淀区高三一模理科第10题 已知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的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 10.2006年海淀区高三一模文科第13题 O 的半径长为13,圆1O 为它的一个截面,且112OO =,则圆1O 的半径为_____________,点A 、B 为圆1O 上的两个定点,10AB =,若C 为圆1O 上的动点,则ABC ?的最大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06年海淀区高三二模理科第11题 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内接于球O ,过球心O 的一个截面如图,棱锥的底面边长为a ,则SC 与底面ABCD 所成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球O 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 C 第11题 第12题 12.2006年东城区二模文科第14题,理科第14题

学看平面图第4课时

《学看平面图》(第4课时) “平面图我会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方便生活。 2.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生能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小学生已有一定的方位感与空间感,对依图找物有浓厚兴趣,他们对方向已有了一些基本的体验与认识,如知道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等。但三年级的学生对平面图没什么概念,不知道平面图的作用。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受生活范围的局限,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运用平面图的经验,他们很少看到平面图,接触平面图的机会比较少。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及困惑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平面图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平时学生在生活中也很少用到平面图,本课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作用;巩固学到的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的知识。教学难点是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要想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尽可能利用当地现有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调查,,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设计游玩路线等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作用;巩固学到的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的知识,再指导学生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点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作用;巩固学到的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的知识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平面图我会用”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彩色笔、纸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如何使用平面图 1.提问:同学们,平面图用处大,当我们看到某一场所的平面图时,你能迅速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吗? (板书:平面图我会用) 2.提问:在看平面图找路线时我们要注意看什么? 3.小结:首先我们要确定方向,然后在图上找到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自己想去的位置:再找到一些标志性的建筑物作为方位的参考,找到最便捷的路线。 (板书:辨清方向相互位置找建筑物最佳路线) 活动二设计动物园的游览路线 1.提问:同学们来到了北京动物园参观,你能根据要求找到最合适的参观路线吗? [出示图片:北京动物园导游图] 2.要求:请同学们先选择你最想去的动物馆。看清方向,确定最合适的路线。 3.交流:说一说自己是选择哪条路线进行参观的。 [出示图片:北京动物园导游图] (1)小红想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去参观猴山,应该怎么走呀? [出示图片:到猴山] 路线: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一直向东,小红就可以找到猴山了。 [出示图片:北京动物园导游图] (2)小刚想从猴山出发,去参观熊山,应该怎么走? [出示图片:到熊山] 路线:从猴山出发,沿着林荫观景道一直向北,小刚就可以找到熊山了。 [出示图片:北京动物园导游图] (3)小华看完了长颈鹿,想去看犀牛和河马,应该怎么走? [出示图片:到犀牛河马]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通用版)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通用版) 试卷简介:面动成体以及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的应用:找相对面、相邻面. 一、单选题(共18道,每道5分) 1.汽车的雨刷把玻璃上的雨水刷干净属于( )的实际应用. A.点动成线 B.线动成面 C.面动成体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夜里将点燃的蚊香迅速绕一圈,可划出一个曲线,这是因为( ) A.面动成体 B.线动成面 C.点动成线 D.面面相交成线 3.把如图中的三棱柱展开,所得到的展开图是( ) A. B. C. D. 4.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包装盒,则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 A. B. C. D. 5.如图,上排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下排的几何体,那么与甲、乙、丙、丁各平面图形顺序对应的几何体的编号应为( )

A.②①④③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6.下列图形中,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7.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每一个面上都写有一个数,并且相对两个面上所写的两个数之和都相等,那么( ) A.a=5,b=7 B.a=6,b=9 C.a=1,b=5 D.a=7,b=5 8.六个面分别标有“我”、“是”、“初”、“一”、“学”、“生”的正方体有三种不同放置方式,则“是”和“学”的相对面分别是( ) A.“生”和“一” B.“初”和“生” C.“初”和“一” D.“生”和“初”

9.图中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则x,y的值分别为( ) A.3,4 B.4,3 C.4,5 D.3,5 10.如图是正方体的一种表面展开图,各面都标有数字,则数字为3的面与它对面的数字之积是( ) A.3 B.18 C.12 D.15 11.将“创建文明城市”六个字分别写在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这个正方体中,和“创”相对的字是( ) A.文 B.明 C.城 D.市 12.将如图所示的图形剪去一个小正方形,使剩下的部分恰好能折成一个正方体,则剪去的小正方形的序号不可能是( ) A.1 B.2 C.6 D.3 13.小明为了鼓励芦山地震灾区的学生早日走出阴影,好好学习,制作了一个正方体礼盒(如图).礼盒每个面上各有一个字,连起来组成“芦山学子加油”,其中“芦”的对面是“学”,“加”的对面是“油”,则它的表面展开图可能是( )

认识平面图教案

认识平面图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橡皮泥等工具 2.学生每5人一组,每人备有3支水彩笔、1把尺子、1块钉子板等

下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图形,让我们来跟这些新朋友打声招呼吧!(生齐读图形名称) 三、巩固延伸,加深认识 1.请你说出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与这些图形是相同的。 2.再一起到小白免新造好的房子去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也是这些图形。(电脑播放小免的家,让学生寻找并交流) 3.师:小白免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它想围一块地种萝卜,小朋友能不能用上今天学的本领,帮小白免围围呢?围好后跟你的小伙伴说一说你围的是什么图形。 4.学生活动反馈 5.请你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吗?请你试一试。 6.学生作品展示 7.师:现在许多图形都赶来开会了。(电脑播放)来了哪些图形,请小朋友用三种颜色的水彩笔给这些图形涂上颜色,统计好个数,填在表格里。(放轻音乐) 8.反馈:选两种不同的涂法在投影上展示 问:你喜欢哪一涂法为什么 教师小结:用一种颜色涂同一种图形看上去比较清楚。 9.请小朋友每人拿出一个长方体,在纸上度着画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四、全课总结、回归生活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学看平面图第1课时

《学看平面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认识平面图,愿意绘制平面图。 能力: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学习画简单的学校平面图;能认识现实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知识: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小学生已有一定的方位感与空间感,对依图找物有浓厚兴趣,他们对方向已有了一些基本的体验与认识,如知道太阳升起的地方是东方等。但三年级的学生对平面图没什么概念,不知道平面图的作用。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受生活范围的局限,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运用平面图的经验,他们很少看到平面图,接触平面图的机会比较少。 通过对学生的现状及困惑的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平面图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平时学生在生活中也很少用到平面图,本课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要想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尽可能利用当地现有条件,引导学生进行调查,使学生借助生活中看到的平面图,初步了解平面图,由此获得对平面图的初步印象。在教学中,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设计游玩路线等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及图例,再指导学生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点的位置,为学画学校的平面图打好基础。学校是学生熟悉的地方,通过画学校的平面图,加深学生对平面图的了解,初步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重点 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 教学难点

题型二:空间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题型二:空间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投影 1.如图是三个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请问各是什么几何体? 解 (1)五棱柱;(2)五棱锥;(3)三棱台.如图所示. 2.(1)请画出下图所示的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2)根据下图所给的平面图形,画出立体图. 点评 (1)要画一个多面体的表面展开图,可以先用硬纸做一个相应的多面体的实物模型,然后沿着某些棱把它剪开,并铺成平面图形,进而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形.将多面体的表面展开成平面图形,有利于我们解决与多面体表面有关的问题. (2)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实质上是多面体的表面展开问题的逆向问题(即逆向过程).这两类问题都是立体几何中的基本问题,我们必须熟练掌握折叠与展开这两个基本功,并准确地画出在折叠和展开的前后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而找到折叠和展开前后的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 3.纸制的正方体的六个面根据其方位分别标记为上、下、东、南、西、北。现有沿该正方体的一些棱将正方体剪开、外面朝上展平,得到右侧的平面图形,则标“ ”的面的方位是( ) A. 南 B. 北 C. 西 D. 下 4.在下面4个平面图形中,哪几个是下面各侧棱都相等的四面体的展开图?其序号是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 5.(2008?重庆)如图,模块①﹣⑤均由4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构成,模块⑥由15个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构成.现从模块①﹣⑤中选出三个放到模块⑥上,使得模块⑥成为一个棱长为3的大正方体.则下列选择方案中,能够完成任务的为( ) A 、模块①,②,⑤ B 、模块①,③,⑤ C 、模块②,④,⑥ D 、模块③,④,⑤ 考点: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 专题:探究型;分割补形法。 分析:先补齐中间一层,说明必须用⑤,然后的第三层,可以从余下的组合中选取即可. 解答:解:先补齐中间一层,只能用模块⑤或①,且如果补①则后续两块无法补齐, 所以只能先用⑤补中间一层,然后再补齐其它两块. 故选A .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有难度,是中档题. 6.下图中不可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D )

建筑总平面图识读教案

《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教案

布置的依据。 2、也可作为绘制水、暖、电等管线总平面图及绿化总平面图的依据。 任务二、平面图的图示内容和阅读方法。 下面以下图为例,讲解总平面图的图示内容和识图方法。 ⑴看图名、比例和图例 这是某住宅楼的总平面图,比例为1:500,由图可知图中用粗实线绘制的建筑物是新建建筑物,用细实线绘制的是原有建筑物,在原有建筑物上画“×”的是拆除建筑物。 ⑵了解新建建筑物的基本情况,新建房屋的具体位置、外围尺寸、房屋朝向等。 从图中可知新建建筑物的总长为34.60,总总宽为19.60,建筑物的层数为两层。新建建筑物位于总平面图的A=67.23,B=82.29的位置。从指北针可以看出新建建筑物的朝向为坐北朝南。 ⑶看新建房屋±0.00室内地面的绝对标高。 总平面图标注的尺寸一律以米(m)为单位,新建房屋±0.00室内地面的绝对标为58.3。 ⑷了解新建建筑物的周围地形、绿化等情况。 在总平面图中还可以反映出道路围墙及绿化的情况。根据等高线

根据图中所绘制的指北针可知新建建筑物的朝向,风向玫瑰图可了解新建房屋地区常年的盛行风向(主导风向)以及夏季风主导风方向。有的总平面图中绘出风向玫瑰图后就不绘指北针。 指北针:是用来确定新建房屋的朝向的。 风向玫瑰图:根据某一地区多年统计,各个方向平均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按一定比例绘制的,是新建房屋所在地区风向情况的示意图。,一般多用8个或16个罗盘方位表示,玫瑰图上表示风的吹向是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图中实线为全年风向玫瑰图,虚线为夏季风向玫瑰图。 (5)、水、暖、电等管线及绿化布置情况 给水管、排水管、供电线路尤其是高压线路,采暖管道等管线在建筑基地的平面布置。 提示:以上内容并不是在所有总平面图上都是必需的,可根据具体情况加以选择。 1、本图的名称为________,比例为______。图右下角用粗实线画出的两栋相同的是___________,用细实线画出的是___________,左下角用虚线画出的是_______。 2、从图中可知,新建教学楼为_______层,长______,宽_______,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2“空间几何体得结构(一)”得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 立体几何初步就是几何学得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新课程改动较大得内容之一.《空间几何体得结构》就是新课程立体几何部分得起始课程,就是立体几何课程得重要内容,根据新课程得要求,这一部分得教学,就就是加强几何直观得教学,适当进行思辨论证,引入合情推理.基于这样得要求,《空间几何体得结构》一课得设计,笔者以培养学生得几何直观能力,抽象概括,合情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指导思想,运用建构主义教学原理,用观察实物抽象出空间图形用文字描述空间图形---------------------------------------- 用数学语言定义空间图 形这三部曲来构建课堂主框架.每一个概念得得出都与实物相结合,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分类、抽象、概括这一过程.整个设计从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得意愿入手,在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得基础上,在有序列地解决问题中展开学习,运用激活、展示、应用、与整合策略,以师、生、文本三者间得多维对话为手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能力得目标,取得教学得实效性.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有关得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得意识.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空间几何体得结构》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 版必修2 第一章得第一节,课标对空间几何体得结构得教学要求为: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得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得结构,发展几何直观能力.教材首先让学生观察现实世界中实物得图片,引导学生将观察到得实物进行归纳、分类、抽象、概括,得出柱体、锥体、台体得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出由它们组合而成得简单几何体得结构特征.《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将这一节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笔者得设计得就是第一课时,本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已有所涉及,但要求不同,素材更为丰富,即区别在于学习得深度与概括程度.笔者认为教学时,不能认为这部分得要求就是降低了,讲课时一带而过,要领会新课标得意图,加强几何直观得训练,在引导学生直观感受空间几何体结构特征得同时,学会类比,学会推理,学会说理.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空间与图形”时,已经认识了一些具体得棱柱(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对圆柱、圆锥与球得认识也比较具体,能从具体得物体抽象出相应得几何体模型,但没有学习柱体、锥体得定义,只停留在“瞧”得层面.本节课对它们得研究得更为深入,给出了它们得结构特征.同时,还学习了棱台得有关知识,比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部分呈现得组合体多,复杂程度也加大.学生在学习本课时,通过观察实物抽象出空间图形就是容易得,但要上升到用数学语言定义空间图形就比较困难.所以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先做一些柱体、锥体、台体得模型,教学过程中,每一个空间图形得定义,都通过学生观察她们自己所做得模型,结合教师、教材提供得图片,再讨论得出.

学看平面图教案

学看平面图教案 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前准备: (生)1收集各种平面图,尝试自己阅读,看看从平面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去附近的公园、商店、医院、社区、学校……等处去查看平面图,并尝试根据平面图在实地走一走,看一看。 3彩笔 (师)1准备一张学生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 2准备一些写有XX平面图的卡片 第一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猜谜语 2师出示准备的平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2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平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平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 四、再识平面图 1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学生互相“考一考” 3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平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

《建筑识图》教案

《建筑识图》教案 第四章结构施工图构造与识图 第一节结构施工图概述 结构常见的结构形式: ●框架结构:以混凝土梁柱组成的框架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 构。 ●剪力墙结构:以混凝土剪力墙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以混凝土梁柱组成的框架及剪力墙共同工作来作为抗侧力 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 ●框架-核心筒结构:以内部设置混凝土筒体,外围周圈设置框架,来作为抗侧 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筒体其实是剪力墙的一种特殊形式) ●筒中筒结构:以内部外部设置双重混凝土筒体,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 向荷载的结构。 ●板柱-剪力墙结构:以混凝土柱和楼板(即无梁楼盖体系)组成的框架及剪力 墙共同工作来作为抗侧力体系并承担竖向荷载的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一种。其中部分剪力墙不落地,通过转 换梁(也叫框支梁)把荷载传至框支柱(框架柱的一种特殊形式)。 第二节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概念 1.钢筋混凝土构件主要包括:受湾构件、受压构件、受拉构件和受扭构件。 2.常用构件代号:

第三节钢筋1. 钢筋的种类 2. 钢筋的配置及表达方式:

3. 钢筋的作用: ●主钢筋:即受力钢筋。可分受拉和受压钢筋两类。受拉钢筋配置在构件的受弯区域,承 受拉力,受压钢筋配置在受弯构件的受压区和受压构件中,与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 ●弯起钢筋。又称斜钢筋,是受拉钢筋的一种特殊形式。梁类构件由于端部附近剪力较大 造成斜向拉力较大,这时需要用斜钢筋来抵抗这种拉力。 ●架立钢筋。架立钢筋能够固定箍筋,并与主筋一起连成钢筋骨架,保证受力钢筋的设计 位置,使其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不发生移动。 ●箍筋。除了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外,它与架立钢筋、受力筋一起组成梁、柱的骨架。 ●腰筋和拉筋。腰筋的作用是防止梁截面太高时,因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形而产生的竖向 裂缝,同时也可加强钢筋骨架的整体刚度。腰筋用拉筋联系。 ●分布钢筋。指垂直与构件受力钢筋方向布置的构造钢筋,其作用是使构件上的荷载更均 匀的传递给受力钢筋,同时也可抵抗混凝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

第1课时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最新教案)

第6单元整理和复习 2.图形与几何 第1课时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比较、辨析,使学生巩固直线、射线、线段和各种角以及垂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画出相应的图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及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自主整理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将分类、比较、辨析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突出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从今天起,我们复习图形与几何初步知识。这节课先复习线与角及平面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通过复习,我们要进一步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认识角和角的分类,能比较熟练地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平面图形的分类。 二、归纳整理 1.复习直线、射线、线段。 课件出示问题1: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区别?

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①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教书板书: ②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③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予以板书。 ④组织学生做教材第86页第2题第(Ⅰ)小题。 指名学生回答,订正。 2.复习角。 课件展示问题2:我们学过的角有哪几种?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指名学生汇报。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②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所画出的长短没有联系。 (4)组织学生练习:教材第86页“做一做”。 (5)指名学生汇报,订正。 3.复习三角形、四边形、圆。 课件出示问题3: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和四边形?圆有什么特点? ①学生分组议一议,相互交流。 ②学生汇报。 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

《学看平面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学看平面图》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2、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教学重点 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 教学难点 认识现实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查看在生活周围看到的平面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生活中的平面图”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画画学校的平面图”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 1.调查交流:学生说说自己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2.小结:生活中我们在许多地方都会看到平面图,学会了看平面图,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活动二学习认识平面图 1.[认识图例、方向标]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这幅平面图表示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你是怎样知道的?平面图中图例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哪是方向标?它指向什么方向? 2.[辨别图上方向]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图上其他方向应该怎么确定?完成书上填空。 3.[生活中的平面图]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这些平面图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怎样看懂平面图? 活动三设计游玩路线 [游动物园]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研讨:这两个同学想看熊猫、狮子、老虎、猴子和黑熊。我们来帮他们设计一条游览路线,告诉他们应该怎样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平面图 图例方向标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常见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将一个几何体的外表面展开,就像打开一件礼物的包装纸.礼物外形不同,包装纸的形状也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熟悉的一些几何体,如圆柱、圆锥、棱柱 的表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呢? (1)圆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圆(作底面)和一个长方形(作侧面). (2)圆锥的表面展开图是一个圆(作底面)和一个扇形(作侧面). (3)棱柱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多边形(作底面)和几个长方形(作 侧面) (4)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在课本中、习题中会经常遇到让大家辨认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题目.下面 列出正方体的十一种展开图,供大家参考. 例1 下列四张图中,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的是( )

分析:由平面图围成一个棱柱,我们可以动手实践操作,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像,但我们最关键的是要抓住棱柱的特征,棱柱的平面图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多边形(且在平面图的两侧)和几个长方形组成的. 解:正确答案选C. 点评:特别要注意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多边形是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图形(棱柱展开后,这两个图形是位于展开图的两侧),故不选D,另外定几个长方形,到底是几个呢,它的个数就是上下底多边形的边数,故选C.例2如图所示的平面图形是由哪几种几何体的表面展开的? (1)(2)(3) 分析:找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关键是看侧面和底面的形状. 底面是圆的几何体有圆柱、圆锥、圆台. 侧面是扇形的几何体是圆锥. 侧面是长方形的几何体是棱柱、圆柱. 解答:(1)圆锥;(2)圆柱;(3)圆台. 例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的两个相距最远的顶 点处逗留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蜘蛛可以从哪条最 短的路径爬到苍蝇处?说明你的理由. 分析:在解这道题时,正方体的展开图对解题有很大的帮助,由于作展开图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因而从蜘蛛到苍蝇可以用6种不同方法选择最短路径,而其中每一条路径都通过连结正方体2个顶点的棱的中点. 解:由于蜘蛛只能在正方体的表面爬行,所以只需作出这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并用点标出苍蝇和蜘蛛的位置,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常识可知,连结这两个点的线段就是最短的路径.

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教案

《4.1.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教案 四股桥初中赖辉龙 2014.9.26 一、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成不同的平面图形。 2、学生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探究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依据事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了解基本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关系: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2.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展 开图。 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折叠为立体图形; 2.某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可以是哪些平面图形。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 1小壁虎的难题:如图,一只圆桶的下方有一只小壁虎,上方有一只蚊子,壁虎想要尽快吃到蚊子应该走哪条路径? ● 壁虎 蚊子● 1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思考:1.如果壁虎和蚊子在同一个平面内,你能确定最短路径吗? 2.你能把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吗? 第二环节:直观感知,获得新知。 (一).剪一剪 你能把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适当剪开,展开成平面图形吗?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小组交流,代表展示。 教师活动:1.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几何直观。 2.引出概念: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二).折一折 你能想象出这些平面图形可以围成什么样的立体图形吗? 学生活动:1.把它们画在一张硬纸片上,剪下来,折叠、粘贴。 2.看看得到的图形与想象的是否相同? 3.与同伴交流一下,说说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课堂练习:1.连一连(P118.2) 2.选一选( P122.6)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一).比一比 探究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学生活动:1.将准备好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能得到什 么形状的平面图形? 2.小组交流,组长展示,看看谁更与众不同?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观察物体》简单几何体的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简单几何体的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案(第2课时) 教学内容: 第69页例2及例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围绕p69页例2、例3展开的,通过让学生观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简单的立体图形,来感知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会辨认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学具、教具:课件立体积木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立体图形形状的过程,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学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丰富学生的对现实空间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学会辨认立体图形从不同的位置所观察到的形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园。 提问:同学们还记得这些图形的名字吗?请大家说一说。 大家说的很好,今天老师就带大家继续来认识、学习和立体图形有关的知识。 二、观察体验、探索结论 (一)教学例2 1、小组合作探究 把正方体摆放在桌子的中间,再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长方体,并和周围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2、课件出示例题。 提问:小刚、小强和小英也在观察长方体,从他们的角度,你能说说,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根据画面情境指出。 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3、观察正方体小组合作,从积木中拿出正方体,正面在桌子中间,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指名回答:看到的是正方形。 设疑:为什么看到的都是正方形?(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学看平面图》教学设计

《学看平面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 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现实生活中各事物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教学重点: 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现实生活中各事物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演示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说一说导入(谜底为地图) 1. 猜谜语 2. 师出示准备的平面图,请生说一说“它”叫什么名字? 二、学生交流活动 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2.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各种平面图,并简单说明在哪里找到的。 三、初识平面图 1. 你问我答认识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 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 四、再识平面图 1. 师出示学生熟悉地方的平面图让学生认指,说一说

2. 学生互相“考一考” 3. 课后延伸(请生到这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 第二课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课前师将制作的卡片秘密发给几位学生) 1. 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2. 生拿着卡片走出来大声说“我——(某平面图的的名称)来帮忙,并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二、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 课件显示放大的动物园平面图(并配有二个小朋友的对话) 2. 学生分小组设计 3. 生汇报 4. 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三、说说你的发现:(如:指向标、动物图画图例、蓝色表示。。。为下节课自己绘制平面图铺垫) 四、学生分组绘制平面图 五、各小组展示介绍 六、(延伸:回家按图向家长或其他的亲人介绍学校的情况) 板书设计:学看平面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