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办法

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办法
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办法

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实施办法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我院教学改革,客观地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总结过去课程考核改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研讨,学院就进一步推进课程考核改革实施作如下规定:

一、课程考核改革目标

通过积极开展课程考核改革,丰富考核形式,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应用能力的考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课程考核改革原则

(一)课程考核改革要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把考核学生实际能力、全面考核、过程考核等理念贯彻到课程考核改革中,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课程考核真正起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二)注重课程考核方式向多样化转变、考核内容向综合能力考核转变、成绩评定向综合性转变,推行多种形式、多个阶段的考核制度改革。引导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改革,突出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三)考核方式改革要遵循教学规律并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根据专业性质、课程类型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核方式方法。严格考核过程,严格评分标准,确保学生课程成绩评定中的公平、公正、公开。

三、课程考核改革内容

(一)考核内容改革

从现行偏重于知识记忆考核转变为注重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

(二)考核方式改革

所有课程可根据专业性质、课程特点、班级情况,推行多种形式(笔试、口试、答辨、测验、论文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期末考核等)、多种类型(作品、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省市级奖励等)的考核制度改革。

(三)考核成绩构成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性质(必修、选修)、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课程)、课程自身特点或内容(难易程度)、班级规模(学生数量多少)等不同,合理设置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在课程综合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突出过程考核。加大作业、课堂表现、测验、课程或章节论文等过程考核项目得分率,加大实验课成绩构成比例。适当体现阶段性考核成绩比例,降低期末成绩考核的占分比例,推行多种成绩评定方式(教师评定、考核组评定、学生参与评定)等。具体比例由任课教师和学院确定。

四、课程考核改革组织与管理

(一)考核改革课程的申报与批准

拟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课程,须根据课程特点详实填写《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申请表》(见附件),于每学期第4周前上交学院教务办,考试改革方案须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实施。

(二)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的实施与管理

经学院审批通过后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由任课老师及时公布给学生。具体执行中如有调整或变更(调整、变更需申报),任课教师应及时通知学生(包括课程考核内容、形式及成绩权重调整等)。同时,相关书面课程考核方案须在学

院教务办、学校教务处备案,并放一份在课程教学资料袋内,以便日常教学管理和检查。

(三)学院及任课教师相关职责

学院应认真组织、积极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加强对课程考核改革的过程督查及结果评价工作。每位教师都要积极投入到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课程考核的新方式、新方法。

五、课程考核改革的监督

(一)各专业系部要加强对实施考核改革的课程的全面监控,不能因为考核方式的变化、考核方法的多样而放松要求,避免流于形式、走过场。对考核改革课程的实施方案、考题内容、试卷及成绩评定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对考核改革实施方案的科学性、执行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二)学院将组织教学工作委员会对所有实施考核改革课程的教学、考核情况、学生满意度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估。

六、本规定自2015年9月1日起执行,由学院教务办负责解释。

附件: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考核改革申请表

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考核改革申请表

学期:申请人:所在系(部门):

课程名称:课程代码:

授课班级:课程性质: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文件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先后开展了国家、广东省精品课程评选工作,对当选的精品课程给予重点资助,并进行定期检查。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同时避免申报和评选工作的重复以及称号上的繁杂,学院在原有的重点课程建设暂行条例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原有重点课程和已获广东省精品课程称号课程的梳理和认定: 凡已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或“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自动成为当年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 90年代认定的省级重点课程,但未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需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如不申报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则取消原有的“重点课程”称号;经评审合格的课程,授予“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称号,这批课程应积极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教学单位可以推荐成绩特别突出的新课程,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 二、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要求 以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为目标,根据学院的学科及专业定位与特色,整合各专业主干课程及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的教学成果,在今后几年中,每年建设5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成2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5门左右的课程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1~2门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与评审标准,积极推进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完整版)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系别:工商管理系 课程名称:连锁经营管理原理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 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践学时: 学分: 一、设课目的: 连锁企业是现代商业组织与先进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结合所产生的新型商业组织形式。本课程是工商企业管理(连锁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连锁经营的发展历程,熟悉连锁经营的实质与特征,掌握连锁经营的模式、主要业态和组织结构设计,在案例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国内外优秀的连锁企业的宝贵经验和经营特色,为以后连锁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连锁经营的实质与特征、连锁企业的基本模式和主要业态。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掌握连锁经营模式的优点,熟悉国内外优秀的连锁企业的宝贵经验和经营特色。 三、改革前考核方法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课程的理论知识掌握较扎实,但理论实践结合不紧密。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机械的记忆,不能在实践中应用已学习的理论知识。 、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不强。 、学生对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最新发展动态关注不足。 、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四、课程考试改革方案: 、考核内容:连锁经营管理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分析方法和实践操作能力。 、评分标准:考核项目包括平时成绩,实践调查和综合测试三部分,具体评分标准详见后附的考核标准分解; 、考核方法: ⑴平时成绩由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三部分构成;在平时 授课过程中逐日、分项、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测评。 ⑵实践调查内容是连锁企业主要特点、基本模式和业态特点的调查;要求

本科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重庆科技学院本科理论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考核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达成的重 要手段。为推进理论课程考核改革、规范课程考核管理、提升课程考核质量,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教育教学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所有理论课程均应进行考 核。课程考核方式应多元化,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应用所 注重对学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测 评。课程考核分为试卷考核和非试卷考核两种形式。 第三条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结业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在 总评成绩中所占比重原则上应不低于30%,且平时成绩记载不得 少于三次。4 学分及以上的课程,应当有期中考试成绩。 第四条课程考核应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过程考核,平时成绩应由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后作业、随堂测验、阶段测验、期中考试等组成,强化课程平时考核,防止课程结业

一考定成绩”的考核弊端。 斥氏—-、—PL 、卜 第二章试卷考试 第一节命题与审核 第五条命题与试卷审核是课程考试工作的核心环节,由课程负责人或系(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审核通过后的试卷由开课单位指定专人负责管理。 第六条命题要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既要注重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要注意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给学生发挥创造性留有空间,以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命题应力求题型优化、结构合理,试题用词用语要力求规范、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闭卷试题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一套试卷的题型应当多样 化。主观题所占分值原则上应不低于50 分,并合理设置单题分值。 开卷试题应以综合分析题、综合应用题为主,且不能在学生携带的参考资料中找到完整的考题答案。 (二)命题应当题量恰当、难度适中,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应使大部分学生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不得出现考试 时间未过半而完成答卷的学生已过半的情况。学生卷面成绩应基本呈正 态分布。 (三)试卷满分均为100 分;考试试题与最近三年考试试题内容重复 试卷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文件 浙工大教〔2016〕58号 关于印发《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部): 现将《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016年11月21日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关于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规定

关于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 改革的规定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的精神,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规定如下: 一、任课教师要充分认识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与必要性,努力掌握所任课程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专业水平,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和素质教育的思路和途径。对“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一本教材讲到底的照本宣科模式,促使学生死记硬背的考核办法等进行全面改革,以确立新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法。 二、开展提问式和讨论式教学。任课教师应当从一讲到底的模式下解脱出来,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任课教师应当有一半的课时至少有1次教师提问和1次学生回答问题,每门课程的课堂讨论不少于4课时。要鼓励学生主动发问、质疑和主动回答问题。 三、鼓励、引导和鞭策学生自学,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增加指定参考书的数量和范围,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应当给学生指定适量的参考书和相关论文,要求学生阅读并写出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小论文、研究综述或调研报告。任课教师应当认真阅读学生的读书笔记、小论文、研究综述或调研报告,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严格防止在写小论文时可能出现的抄袭、剽窃问题。 四、建立教师定期答疑制度。任课教师应适量安排用于与学生交流,指导学生学习,解答学生的疑问。教师答疑的时间应当安排在学生无课的时间进行。有条件的要建立健全教学网站,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服务。 五、设立教授论坛。每个学期每位教授、副教授都应当向全校学生作1场学术讲座。讲座题目自拟,到系办公室登记并报院科技处批准。系办公室在联系讲座场地和确定时间后向全系学生公布。讲座的内容必须反映最前沿的学术动态。 六、基本技能考核即平时成绩测定,重在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检验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由任课教师主持和负责。主要根据学生质疑和发问的积极程度,主动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上交读书笔记、小论文、研究综述和调研报告的质量,参加辩论式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和听讲座的积极程度以及期中考核成绩来确定。基本技能考核应当有根有据,有考核的题目和成绩评定记录,不得仅凭学生的出勤率而给成绩。

合肥学院学生学业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合肥学院学生学业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院政办[2006]94号 为加强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文件精神,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 成绩考核的目的、范围 .考核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部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理解的程度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查教学效果,总结教学经验,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应当参加学院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学业成绩表,并归入本人档案。 第二条 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时间 .课程考核方式采用学院制定的“ ”形式进行,“ ”是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次数。针对每门课程, 不小于 且不大于 。“ ”中的“ ”是课终考试,另一个“ ”是课堂笔记。具体课程考核方法由各部(部)确定,报教务处备案。 .课程考核方法分为考试或考查、考试和考查结合三种。考试可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及班级大小确定采用笔试(开卷或闭卷)、口试或笔试口试结合的方式。考查主要是指对学生听课、实验、实习、习题、课堂讨论、课程论文、调查报告和平时测验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必要时也可采取笔试、口试或操作考核方式进行。 .每学期的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放假前两周进行,考试科目按教学计划规定执行,一般以不超过四门为宜。在学期中间结束的考试课程,可在课程结束后按教务处规定时间安排考试。考查一般在学期期末考试前结束。 .课程考核日程由教务处负责统一安排,或经教务处同意后由各部(部)自行安排。课程考核日程应于考核前两周向学生公布。 .考核日程一经公布,未经教务处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更动。 .考核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但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学生泄漏试卷的内容和范围。 第三条 考核的组织安排 .考核工作在院长领导下,由教务处和各教学部 部 共同负责组织与实施。 .依据当年校历安排,原则上课程结束的考核由教务处统一协调,课中考核各部 部 负责组织实施;期末考试在学期的最后 — 周进行。考试课程原则上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试 进行其它方式考核的课程由部 部 自行组织,报教务处备案。 .考试期间,由院领导、院教学督察、教务处等行政部门和各系部主要负责人等组成院巡考组,负责对全院考试工作的巡视、督察;由部 部 领导、系部督察组成员等组成部 部 巡考组,主要巡视本单位各考场情况,加强考试督导与检查。 .考生在 人以下的考场,安排 名监考, 人的考场安排 名监考。各部

《操作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操作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开课对象:**班 《操作系统》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描述了对物理计算机怎样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管理和控制中的技术和方法,以达到高效且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这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各功能模块对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是怎样协调一致的工作原理有清楚的认识,对计算机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有更明确的认识,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的研究、设 计、开发和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必要性 《操作系统》课程是******专业本科生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掌握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各功能模块对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是怎样协调一致的工作原理有清楚的认识,对计算机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有更明确的认识,学好该课程,对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大学生能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通过考核来进行评价,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考核方式较偏重理论,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笔试的方式,也不能充分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考查,不能达到最终的考核目的。因此,有必要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革。根据教务处“关于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门课程往年实际教学情况,经过认真研究 之后,特制定《操作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三、基本思路 本课程考核方式分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平时考勤和平时作业四部分。 四、基本方案与实施细则 本课程考核采用结构成绩,即总成绩由以上四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70分,占70%;实验报告成绩15分,占15%;平时考勤5分,占5%;作业10分,占10%。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操作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doc

《操作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1 《操作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操作系统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 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开课对象:**班 《操作系统》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描述了对物理计算机怎样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管理和控制中的技术和方法,以达到高效且充分的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资源,是计算机专业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之一。通过这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各功能模块对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是怎样协调一致的工作原理有清楚的认识,对计算机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有更明确的认识,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的研究、设 计、开发和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必要性 《操作系统》课程是******专业本科生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掌握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各功能模块对软硬件资源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是怎样协调一致的工作原理有清楚的认识,对计算机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有更明确

的认识,学好该课程,对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大学生能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需要通过考核来进行评价,考核方式在考核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考核方式较偏重理论,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笔试的方式,也不能充分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考查,不能达到最终的考核目的。因此,有必要在考核方式上进行一定的改革。根据教务处“关于开展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本门课程往年实际教学情况,经过认真研究 之后,特制定《操作系统》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施方案。 三、基本思路 本课程考核方式分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平时考勤和平时作业四部分。 四、基本方案与实施细则 本课程考核采用结构成绩,即总成绩由以上四部分组成。期末考试成绩70分,占70%;实验报告成绩15分,占15%;平时考勤5分,占5%;作业10分,占10%。 1、期末考试(满分70分) 占总成绩的70%。本部分主要涵盖了本门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核心方法、原理及技术,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查。本部分的考核主要依据最终的期末考试试卷卷面成绩,共70分。 本部分成绩最终考核成绩低于35分者,本门课程以未通过计。 2、实验报告(满分15分)

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学校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考核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严肃考风考纪,促进学风建设,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校的考核工作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制订有关规定,对考核的全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各系部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 考核形式 第三条 各专业凡教学计划开设的课程,每学期教学任务完成时,都要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课程考核,原则上考试的科目不少于三分之二,考查的科目不超过三分之一。 第四条 课程考核可采取闭卷笔试、开卷笔试、口试、调查报告、课程论文、课程设计、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技能演示、艺术创作、表演等形式。 第五条 考核形式应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全面考核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来确定。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必须保证真实地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第三章 考核资格的审查 第六条 凡正常参加课程教学活动,并遵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在籍学生(或经学校办理进修、旁听手续的人员),均可参加课程考核。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消其参加课程考核的资格: (一)未选课者; (二)未完成规定的作业、实践环节或教师布置的其他学习任务者; (三)旷课时数超过该课程总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 (四)未按规定办理注册手续者; 对第(二)、(三)款的情形,教师应于考核周前两周将不具备考核资格的学生名单报各系教学秘书。 对第(四)款情形,由各系部负责人考核前两周报教务与科研管理处。 第八条 对不具备考核资格的学生,各系部要于上报前告知学生本人,确认无误后,再报教务与科研管理处备案。 第九条 学生如对取消考核资格存在异议,应于接到通知后2个工作日内书面反映到相关系部。相关单位2天内认真核实后作出明确答复。 第十条 学生因故不能按时参加考核,需由本人在考核前提出缓考申请报告并附上有关证明,经所在系部领导批准后方可缓考,否则,按旷考处理。重考一般不办理缓考手续。缓考学生名单由相关系部于考前通知课程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在登录该生成绩时注明“缓考”字样。 第四章 笔试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一条 试题由课程所在教研室组织命制。 第十二条 命题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既要考虑全面系统地考核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任务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高〔〕号)和《德州学院关于深化课程信息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德院政字〔〕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在线开放课程指德州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中校外的( )以及学校自主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等。 第三条依托引进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协同育人课程建设机制,组织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平台应用培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完成新老平台教学资源迁移,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 第四条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自主建设具有校本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校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并遴选推荐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第五条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价办法,整体推进学校、专业、课程等多个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章建设要求与内容 第六条在线开放课程须经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认可,在同类课程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在线开放课程应参照《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围绕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课程团队与服务。在线开放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团队,团队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团队主讲成员均应有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课程团队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合理,主讲教师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 .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能够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每门课程的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教学视频。 .教学设计与方法。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

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衡水学院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 (二00六年八月修订) 院政发〔2006〕34号 为了优化考风、学风,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机制,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河北省教育厅有关课程考核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考核的目的及作用 第一条考核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通过考核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督促学生更加注意学习的质量,同时起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的双重检查作用。 第二条考核对学生的学习有导向性作用。教师通过考核内容和手段的改革以及科学的命题,可以引导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质量,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方法和效果。 第三条通过考核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做出鉴定,考核的结果是学生毕业和评定学位的重要依据。 第四条通过考核,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信息,使教育及其管理部门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对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 第二章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五条考核工作在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务处统一组织,各系(部、室)具体实施。 (一)教务处职责: 1、负责制定考核的有关管理规定,统筹安排全院考核工作计划,审核协调各系(部、室)的考核安排; 2、对考前动员、命题和审题、考场管理、考试纪律、评卷、补考、成绩登统等进行督促和检查; 3、安排院级公共课程的考试时间和地点; 4、提出对在考试中违纪、作弊学生的处理意见,报学生处处理;提出因学习成绩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

“跨文化交际”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方案 (2010年秋季学期使用) 一、课程说明 “跨文化交际”是开放教育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计划统设课中开设在第三学期。成绩合格者可以获得4.5个学分。 本课程通过典型实例分析、模拟交流练习、交际失误分析、英汉双向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语言、文化和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提供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意识到在同外国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中会因文化差异引起种种误解,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质量。 二、考核方案制订依据 考核改革方案的设计以“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学大纲”、“考核说明”以及本课程目前所使用的多种媒体教材为依据。这些教材包括:文字教材《跨文化交际》(顾曰国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跨文化交际导学》(杜亚琛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高级英语系列录像–视听指南》(诺尔曼?普里查德、刘黛琳等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年出版)、录象教材《跨文化交际》,(诺尔曼?普里查德主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社1999年出版发行。共4讲,每讲25分钟);以及《跨文化交际》个人助学版光盘和网络版光盘(徐琰设计并主要制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2004年出版)。 三、考核方式改革方案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两个部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二者均采用基于网络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形成性测评系统”进行,终结性考试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网上考试系统”进行。 形成性考核旨在促进学生平时的自主学习,加强对学生平时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地方电大辅导教师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重在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进行的指导和检测;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终结性考试旨在检测课程结束后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本课程总成绩为百分制,形成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试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均采用百分制,60分及格。学生必须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两个部分中分别达到合格要求,才能达到该课程的合格要求。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天一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为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扩大课程建设的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院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变上。通过课程建设,逐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适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程建设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以通用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合理设计课程。课程要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突出高级技工与高职教育的融合;要体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四)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与一般、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做到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内容合适。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课程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在建设中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批量合格课程建设与部分较高水平的优秀课程

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从所有课程抓起,以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课程为先导,建成一批院级乃至省、国家级精品课程,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经过3—5年的建设,建立150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30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 教学文件与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学生考核分析等保存完整。课程标准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及教改思路,实验课程标准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有完整、系统的实验讲义或指导书。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与专业评估要求,内容精而新,与专业层次要求相适应,深、广度符合标准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所选教材不完全适合,应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删,调整或编写补充教材。要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含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导书、自学指导书、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及有关参考图书。教学进程要统一,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规范且认真执行。 2.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设备状况:实验设备套数能保证本课程实验的开出,具有开出基本实验的全部设备,且设备完好率≥95%;设备使用率≥95%。 (2)实验数量及水平:能开出全部基本实验;能开展综合性、创新性或研究性实验。 (3)实践教学设备能基本满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 (4)要有多媒体教学辅助等设备以及教学必需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幻灯、投影仪、声像资料等,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XX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XX大学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考核既反映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程度,又反映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学质量评价与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评定学生成绩和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 第二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课程考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加大课程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力度,规范课程考核行为,严肃课程考核纪律,维护课程考核秩序,提高课程考核质量,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检测、诊断、评价、反馈等功能,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2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4号)、《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XX〕1号)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和我校相关教学规章制度以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XX大学课程考核管理规定》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XX大学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所有课程考核的管理。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课程考核是指本、专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及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

第五条本校在籍本、专科学生应当参加所修各门课程的考核,并得到相应的考核成绩,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成绩、学分归入本人档案。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 第六条课程考核分学校、院(部)两级组织与管理。学校教务处负责全校课程考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各教学单位负责课程考核工作的安排和实施。各教学单位应充分发挥在课程考核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第七条学校成立由主管教学校长负责的课程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教务处、督查督导处、学生处负责人和各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学校课程考核工作政策的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决定;负责检查各教学单位的考试组织工作、考场安排情况;巡视考风考纪情况;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 第八条各教学单位应成立课程考核工作组,由教学单位负责人任组长,加强对课程考核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课程考核管理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负责归属本单位各门课程的考核组织工作。 课程考核工作组的具体职责是: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考查、考试课程和考核形式;审批各门课程的考核改革方案;指导各系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命题;负责落实监考人员;落实并检查本教学单位考试组织工作;组织召开教师和学生大会进行考前培训、动员;负责巡查监考教师监考和考风考纪情况,

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提高学生体育健身的能力、意识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健康观念,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发展,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参加体育课学习的学生,使其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步程度、健身能力等多方面情况得到全面、客观、准确、统的评价,现将公共体育课的考试评价标准统一制定,使教师考有所据,学生应试有章可循。 同时,也为了更好的检查每位公修体育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避免考试中教师的主观意念过重的现象,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状况,实行教、考分离,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由任课教师评定,体育课技能考试成绩则由其他教师进行考试评定,最后二者成绩之和就是字生的体育成绩。 客观准确地对学生体育成绩评价,可以让学生们给自己的体育健身能力、健康状况准确定位,可以纵向、横向的和全校的每位学生进行卜匕较,及时发现不足的地方,以敦促学生努力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整体提高我校学生的健康水平。 1学生成绩组成(100分) 1.1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30分) 1.2技能成绩(70分) 2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评价标准(共30分) 2.1出勤状况

1、个学期中每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累计四次和四次以上者,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为0分。 2、一个学期中每旷课一次扣20分,累计二次和两次以上者,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为0分。 3、一个学期中体育课缺席(含事假、病假)次数占实际总授课时数的三分之者,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为0分。 4、没有上述行为者,体育课学生学习行为成绩不扣分。 2.2课堂学习的态度、遵守纪律情况(20分) 1、优秀(20-18分)上课学习态度箝、目的明确、练习主动积极,能吃苦耐顽强进取,服从指挥、遵守课堂纪律,尊敬师长、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效果十分显著。 2、良好(17-14分)上课字习态度端正,目的明确,练习较为主动积极,较能吃苦耐劳、顽强进取,服从指挥、遵守课堂纪律,尊敬师长、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效果显著。 3、一般(13-8分)上课学习态度般,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但不够主动积极,不太能吃苦耐劳,遵守课堂纪律,尊敬师长、与他人合作能力一般,学习效果一般。 4、不好(7-0分)上课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目的不明确,练习不主动积极,不能吃苦耐劳,不服从指挥或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不尊敬师长、不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效果显著。 2.3学习的进步程度(20分)

石河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石河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石河子大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在线课程建设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构建学校在线课程建设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全面推进在线课程建设 1.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在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 在学校在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展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和维护,根据需要举行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培训与应用交流活动,组织全校在线课程建设与验收工作,做好在线课程建设和使用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 3.各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学院在线课程建设责任人,教科办主任为学院在线课程建设联络人。 二、加强在线课程建设计划性,实行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制,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管理 1.学校将学院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列入年度考核指标。 2.各学院应制定在线课程建设规划,优先建设全校性公共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等。 三、明确在线课程建设内容及要求 1.课程建设内容 (1)课程描述(含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学时分配、选用教材、课程学习指导等); (2)教师队伍(含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基本情况、所授课程、教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科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等); (3)教学建设(含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 (4)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项目、实验指导、实践教学内容与实习指导等); (5)课程学习资源(含电子教材、课程教案、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授课录像、相关网络资源链接等); (6)教学互动(含作业、答疑、论坛、网上考试等)。 2.课程建设要求 校级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的宿主平台。学院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按要求上传并不断丰富与课程相关的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a83468080.html, 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艾晓杰,魏先军,李伟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20024) 摘要:教育改革不仅要有知识的更新,也要有科学的考核评定方式,以利对学生 的客观评价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作者结合“动物生理学”的教学实践体会,从 确立考核目标、建立考评体系、设计考核内容、分配考核权重等方面进行了四年的 实践,并分析和评价了考核方式改革的结果和成效,提出了从基础理论着手、拓展 知识传授口径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思路,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做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教学质量 1 前言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是创新,即培养造就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2]。近年来,在全面深刻改革的同时,高校特别注重和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传统的以期末“一考定成绩”的评价方式,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为此,根据“动物生理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尝试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以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把传统对成绩的一次考试评定,分散到学习过程节点的质量控制,将考核贯穿到日常教学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以达对教学的全程监控,不断总结提高的目的。现将所获得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出来,以求抛砖引玉。 2 考核方式的改革 作为一种机制,考核所涉及的各方面都是一定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的体现[3]。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培养他们的自我发展与创新的能力[4]。 考核是教学工作中检查教学效果、巩固学生知识、改进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质量和督促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4,5]。因此,改革考核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考核的积极功能,不仅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5]。 2.1 传统的考核方式 传统考核主要以考试来呈现,具有模式僵化、目标狭隘、方式单一和命题陈旧等弊端,严重地阻碍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考试方式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考试目的功利化、题型标准化、评分精量化和形式单一化等,导致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因而以考核知识的累积、记忆为目标,静态考核,简单判断。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性,减少了人为误差,由于客观性试题偏多,主观性试题少,而且试题答案多数是惟一的,能留给学生探索创新的机会少,不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这在相当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7]。 囿于传统“一考定成绩”的方式,师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分数结果上,而忽略了学习过程*本课题由上海交通大学“一类课程”动物生理学项目(2006-17)资助。

中南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中南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使课程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全日制普教本科课程考核的管理。凡属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要进行考核。 第二章考核方式与命题 第三条考核方式 (一)课程考核采用笔试、大型作业、撰写论文(报告)、口试、实验、设计等方式,或者几种方式相结合。考核方式由开课系(所、中心)根据课程内容特点和要求确定,任课教师应在开课时向学生公布。 (二)考核时间一般为100分钟。 第四条试卷命题 (一)命题工作由系(所、中心)负责实施。要求考教分离,并采用试题库、试卷库命题。每门课程考核至少准备难度相当、覆盖面相同、不得有重复试题的两套试卷,一套用于期末考核,一套备用。每套试卷均应进行试做,并提供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建立健全命题、审题制度,每套试卷至少由一位教师命题、另一位教师审题,系(所、中心)主任审定签字。公共基础课要求由学院主管领导审核、签字。 (二)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重点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考题对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 试题内容要求覆盖面广、题型优化、题量与难度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良好的区分度,期望值控制适中。 (三)教师不得指定考核重点或划定考核范围,更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考核内容。 (四)鼓励和支持学院建设试题库和试卷库,对已建立的题库要做好维护与更新工作。 (五)教学要求相同、教学进度基本一致的课程,要求统一命题、统一考核。公共基础课实行统考。 (六)补考采用备用卷,要求与期末考核相同,不得简化程序,降低标准。 第三章试卷管理 第五条试卷格式 (一)全校采用统一的试卷格式(在本科生院网页下载)。 (二)试卷文字、插图工整,标注规范,清晰准确,无差错。 第六条制卷与保密 (一)命题教师要在考前2周准备好试卷,填报《中南大学课程考核命题、审题、制卷登记表》,试卷送各校区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