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宏观经济学问答题练习题二

2020年宏观经济学问答题练习题二
2020年宏观经济学问答题练习题二

1.在索洛增长模型的分析中,一个关键的区别是,关于水平值的变化和增长率的变化的区别。在没有技术进步的索洛增长模型中,人口增长率的增加会使稳定状态的产出和人均产出的水平值及其增长率发生什么变化?

答:人口增长率的提高会使稳定状态的产出水平和产出的增长率提高,这里稳定状态的产出增长率等于人口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并不会改变稳定状态的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从长期来看,这一增长率为0。

2.有时候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将提高总收入水平,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答:他们的理由是,富者的消费倾向较低,储蓄倾向较高,而贫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因为贫者收入低,为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者),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者转给贫者,可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总收入水平就会随之提高。

3.试说明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关系。

答:总供给曲线揭示的是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揭示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换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虽然表面上所揭示的关系不同,但在本质上都表示同样的宏观经济思想,仅仅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通货膨胀率表示的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因而是价格水平的函数;失业率的反面就是就业量,总产出由就业量决定。因此,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价格水平和总产出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总供给曲线推导出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从菲利普斯曲线推导出总供给曲线。

一般认为,当研究产出与价格水平时,使用总供给曲线比较方便;当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时,使用菲利普斯曲线比较方便。

4.在费雪的两期消费模型和随机游走假说(有理性预期的永久收入假说)中,有约束力的借款约束是如何影响现期消费的决定?

答:在费雪的两期模型中,有约束力的预算约束使现期消费只取决于现期收入,而不是现期收入和未来收入。具有理性预期的消费者在面临借款约束时,不能完全根据其预期的收入来调整消费,这使得他们的消费更依赖于现期收入而并非随机游走假说的预测。

5.根据新古典投资模型,分析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增加自己的固定资本存量是有盈利的。

答:根据新古典企业固定投资模型,如果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增加资本存量是有盈利的;如果边际产量小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增加资本存量就会亏损。分析如下:

新古典投资模型考察了企业拥有资本品的收益与成本。对每一单位资本,企业赚到的实际收益为R/P,承担的实际成本为(P K/P)(r+δ)。每单位资本的实际利润是:

利润率=收益-成本=R/P-(P K/P)(r+δ)

由于均衡状态是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所以利润率可写为:利润率=MP K-(P K/P)(r+δ)

由上式可看出:如果企业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成本,那么企业增加资本就是有盈利的,反之没有盈利。

6.为什么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从个人来说可算是投资,但在经济学上不能称为投资?

答: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债券和股票只是一种资产所有权的交易活动,属于产权的转移,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不属经济学意义的投资活动,也就不能计入GDP。当公司从人们手里取得了出售债券或股票的货币资金再去购买厂房或机器设备时,才是投资活动。

7.对于一个资本完全流动、生产要素都得到充分就业且价格是有弹性的小型开放经济,什么决定了它的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

答:实际汇率调整以使净出口和资本净流出达到平衡。名义汇率等于实际汇率乘以国外价格水平除以国内价格水平。

8.功能财政思想和平衡预算财政思想有何重大区别?

答:在历史上,西方国家中曾长期流行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即认为负责任的政府应当追求政府预算(即国家预算)在财政年度内的收入和支出的基本平衡,这可以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前普遍采取的年度平衡预算的财政政策思想为代表。这种政策思想后来遭到凯恩斯主义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经济衰退时,政府税收必然会减少,如果坚持年度平衡预算观点,为减少赤字而减少支出或提高税收,其结果只会加深衰退。反之,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胀时,税收必然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为了减少盈余而增加支出或降低政府税收,结果只会加剧通胀。这样,坚持年度平衡预算只会加剧经济波动。为此,他们认为,应根据反周期需要来安排预算赤字和盈余。当经济衰退时,应扩张财政,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反之,在经济繁荣、出现通胀时,政府应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克服通胀。总之,政府的财政功能是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胀,而不应机械地追求年度预算平衡。为了实现这一功能,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显然,这种功能财政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它是对平衡预算思想的根本否定。

9.说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内含型经济增长理论,又称为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后的又一经济增长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90年代初期,代表人物有罗默、卢卡斯和阿罗等经济学家。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素洛提出的,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整个60年代。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区别有以下三个:

①假设条件不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关键区别。另外,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假设技术是外生的,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技术和资本一样,是“内生”的。

②模型形式不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为Y=AK,其中Y是产出,K是资本存量,而A是一个常量。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中的生产函数为Y=F(N,K),其中Y是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99694

宏观经济学B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GNP:国民生产总值。某国身份家的公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税收乘数:税收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3、货币流动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4、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L m =,此时反映利率r和国民收入y之间对应关系的曲线。 5、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货币当局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或利率r等金融杠杆进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的政策。 二、单项选择(20分每小题2分) 1——5 DDADB 6——10 BBABC 三、简答题(20分每小题5分) 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国家增加政府转移支付,IS曲线将如何移动, 请画图分析并说明理由。 答:在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为 1 e g t tr r y d d αβββ ++-+- =-,当其他条 件不变,政府转移支付tr增加时,纵截距 e g t tr d αββ ++-+ 增大,斜率不变, 所以IS曲线向右上方平移。 2、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种标价法?并举例说明。 答:汇率是一国货币交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如:1美元=6.19人民币;间接标价法如:1人民币=1/6.19美元。 3、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什么?为达到这些目标可采用的政策工具有哪些?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工具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又包括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总支出和国民收入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利息率。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贴现率。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对)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对)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将其代号填入括号中,每题2分,共20分) 1、消费曲线位于45o线的上方表明,储蓄是( c )。 A、正数 B、0 C、负数 2、在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时,边际消费倾向等于( b )。 A、20% B、80% C、30% 3、当总需求增加时,国民收入将(c )。 A、减少 B、不变 C、增加 4、假定边际储蓄倾向等于20%,则增加100万美元的投资,可使国民收入增加(b )。 A、200万美元 B、500万美元 C、800万美元 5、哪一对变量对国民收入具有同样大的乘数作用(b )。 A、政府支出和政府减税 B、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 C、政府减税和政府支出 6、假定边际消费倾向等于60%,政府同时增加20万美元的支出和税收,将使国民收入( a )。 A、增加20万美元 B、保持不变 C、增加12万美元 7、要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政府应当(c)。 A、增加公共工程支出 B、增加福利支出 C、增加税收 8、技术的进步造成部分人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由此产生的失业是(b )。 A、自愿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需求不足的失业 9、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则通货膨胀的受益者是(a ) A、股东 B、债权人 C、退求金领取者 10、下面哪一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c )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B、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C、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与微观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答: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即以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微观和宏观的区别在于: a研究对象不同;宏观的研究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行为。b研究主题不同:宏观是资源利用以至充分就业;微观是资源配置最终到效用最大化。c中心理论不同:宏观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微观是价格理论。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答:(1)三市场划分: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以及要素市场。(2)行为主体的划分:宏观经济学将行为主体主要分为:家庭、企业和政府。(3)总量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家庭和企业并不是作为分散决策的个体单位选择存在,而是最为一个统一的行动的总体存在。宏观经济学把家庭和企业作为个别的选者行为加总,研究他们总体的选择行为,这就是总量分析。(4)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宏观经济学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基础上 4、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什么 答: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治理对象是:失业和通货膨胀。失业为实际变量,通货膨胀为名义变量。 5、什么是GDP和GNP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什么地方 答:GDP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GNP是指一国公民在一定时期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两者的差别:(1)GDP是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个国民概念;(2)GNP衡量的是一国公民的总收入,而不管其收入是从国内还是从国外获取的;GDP衡量的是一国国境内所有产出的总价值,而不管其所有者是本国公民还是外国公民。 第二章 1、试述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和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之间的关系。 答: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收入(NI)=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企业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非税性支付2.试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区别,为什么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答:名义GDP是以当年市场价格(现期价格)来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称为基年)的价格为标准的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和实际GDP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计算时使用的价格不同。实际GDP反映了真实的经济水平面,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够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 预测GDP数值通常使用实际GDP,因为它可以衡量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物质产量的变化。实际GDP的变动剔除了名义GDP中的价格变动因素,它能准确地反映一国实际产量的变化。因此估计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状况是通常使用实际GDP.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标准版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本题型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1.国内生产总值2.平衡预算乘数3.流动性偏好4.基础货币5.充分就业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型共30题。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哪一项将不计入 ...当年的GDP?() A.当年整修过的古董汽车所增加的价值;B.一辆新汽车的价值; C.一辆二手汽车按其销售价格计算的价值;D.一台磨损的高尔夫球清洁机器的替换品。 2.在以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 ...投资的是()。 A.某企业增加一笔存货;B.某企业建造一座厂房; C.某企业购买一台计算机;D.某企业购买政府债券。 3.用收入法计算GDP时,不能计入GDP的是() A.政府给公务员支付的工资;B.居民购买自行车的支出; C.农民卖粮的收入;D.自有住房的租金。 4.当实际GDP为1500亿美元,GDP缩减指数为120时,名义国民收入为:() A.1100亿美元;B.1500亿美元;C.1700亿美元;D.1800亿美元。 5.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 6.认为消费者不只同现期收入相关,而是以一生或可预期长期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消费理论是()。 A.相对收入理论;B.绝对收入理论;C.凯恩斯消费理论;D.永久收入理论。 7.由于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及其他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导致人们消费水平减少,这种效应被称为()。 A.利率效应;B.实际余额效应;C.进出口效应;D.挤出效应。 8.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时,将导致均衡GDP增加()。 A.20亿元; B.60亿元; C.180亿元; D.200亿元。 9.在下列情况下,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MPC=;B.MPC=;C.MPC=;D.MPC=。 10.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将会()。 A.变得很小;B.变得很大;C.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D.不发生变化。 11.对利率变动反映最敏感的是()。 A.货币的交易需求;B.货币的谨慎需求;C.货币的投机需求;D.三种需求相同。 12.如果净税收增加10亿美元,会使IS曲线()。 A.右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B.左移税收乘数乘以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13.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题及答案

第一章结论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超长期;总供给曲线;实际GDP的趋势线;长期;总需求曲线;产出缺口;中期;菲利普斯曲线;潜在产出;短期;增长率;通货膨胀;增长理论;经济周期;消费价格指数;总供给-总需求模型 2.长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供给? 3.短期中为什么产出水平只取决于总需求?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GDP;GNP;GDP缩减指数;CPI;PPI;生产要素;最终/中间产品;名义GDP/实际GDP;通货膨胀;名义利率/实际利率 2.下列交易的价值是否应当计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什么? (1)顾客在饭店支付餐费。 (2)一家公司购买一幢旧楼。 (3)一家供应商向制造个人计算机的公司出售计算机芯片。 (4)一位消费者从交易商手中买进一辆汽车。 3.国内生产总值(GDP)高是否一定意味着福利状况好呢?在评价经济福利状况时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4..假定某经济社会有A、B、C三个厂商,A厂商年产出5000美元,卖给B、C和消费者。其中B买A 的产出200美元,C买2000美元,其中2800美元卖给消费者。B年产出500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年产6000美元,其中3000美元由A买,其余由消费者买。 (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 (2)计算GDP为多少; (3)如果只有C有500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 5.假定GDP是6000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美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美元,消费是3800美元,外贸赤字是100美元,求: (1)储蓄S是多大; (2)投资I是多大; (3)政府支出是多大? 第三章增长与积累 复习思考题: 1.重要概念:增长核算方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趋同;全要素生产率;索洛剩余;新古典增长理论;稳态均衡; 2.索络增长模型能否有助于解释趋同现象?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及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宏观经济学》试卷 、单项选择题:(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 、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 、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 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40 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GDP 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 、投资;B、储蓄; C 、净税收; D 、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 、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 ,如果消费增加100 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100 亿元; B、减少100 亿元; C、增加500 亿元; D、减少500 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 、对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 、对IS 曲线无响应 B、IS 曲线向右移动 C、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 、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 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万亿元,总需求为8 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 ,通货膨胀率为12% ,那么实际利率是 A、6%; B、18%; C、12%; D、-6% 。 17、自发投资增加10 亿元,会使IS 曲线 A 、右移10 亿元 B、左移10 亿元 C、右移10 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10 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一、选择题 1、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 A. 今年物价上涨了 B. 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 C. 今年的产出增加了 D. 不能确定 2、下列项目那一项计入GDP?() A. 政府转移支付 B. 购买一辆用过的车 C. 购买普通股股票 D. 购买彩票赢得1 万元 E. 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GDP B. 总投资和净投资 C. 转移支付增加了,但GDP 不增加 D. 如果两个邻居相互帮助为对方扫雪,并且分别向对方支 付费用,会增加GDP 4、某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得到的收入与外国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关系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判断 5、假设一个经济第一年即基年的当期产出为500亿元,如果第8 年GNP 折算指数提高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 年的名义产出等于() A. 2000 亿元 B. 1500 亿元 C. 1000 亿元 D. 750 亿元 6、四部门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正确的恒等关系式是() A. C+S+T=C+I+G B. C+T+M=C+T+G C. I+G+X=C+S+T D. I+G+X=S+T+M 7、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消费增加 B. 消费减少 C. 储蓄减少 D. 投资增加 8、在凯恩斯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一般() A.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B.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9、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 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 标记消费倾向为0.75 10、如果与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则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水平为() A. 770 亿元 B. 4300 亿元 C. 3400 亿元 D. 7000 亿元 11、计划投资若超过计划储蓄,那么() A.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 B.在未充分就业下将增加就业 C.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 D.经济将处于非预期状态 12、若计划投资超过计划储蓄,那么() A. GNP 下降,但储蓄S 将不变 B. GNP 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13、当边际消费为0.8,税率为25%时,若政府转移支付增加50 亿美元,这将使预算盈余() A. 减少50亿美元 B. 增加25亿美元 C. 减少25亿美元 D. 增加50亿美元 14、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A. 0.25 B. 0.75 C. 1.0 D. 1.25 15、一般的说,位于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小于储蓄的组合 B.投资大于储蓄的组合 C.投资等于储蓄的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组合 16、政府支出的减少使IS曲线()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保持不动 D. 斜率变化 17、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 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会使LM() A. 右移10亿美元 B. 右移k乘10亿美元 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D. 右移k除以10亿美元 18、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增加货币发行量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期末模拟试题(B卷)

2012-2013学年《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模拟试题(B卷)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答案选错或未选者,此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A 有形产品 B 无形产品 C 既包括有形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 D 不能确定 2. “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 一定是对的 B 一定是不对的 C 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D 以上全对 3.当消费函数为c=a+by(a>0,0

9. 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10.消费函数的斜率等于() A 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 边际消费倾向 D 边际储蓄倾向 11. 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12.自然失业率() A 恒为零 B 依赖于价格水平 C 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 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13.菲利普斯曲线的基本含义是() A 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 B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同时下降 C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 D失业率的变动与通货膨胀率的变动无关 14.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将使() A 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B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C 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D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15.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A 通货膨胀率为零,经济加速增长 B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C 充分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 D 充分就业,实际工资的上升率等于或超过通货膨胀率 16. 如果LM曲线保持不变而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则均衡利率和国民收入如何变化(A ) A. 下降、增加 B. 上升、增加 C. 下降、减少 D. 上升、减少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GDP与GNP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的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全部最终产品(含货物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2、CPI与PPI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 PPI生产者物价指数是用来衡量制造商出厂价的平均变化的指数。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经济发展是一家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现代化的过程。

5、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6、结构性失业与结构性通货膨胀 结构性失业尽管劳动市场有职位空缺,但人们因为没有所需的技能,结果继续失业,也就是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通货膨胀是指物价上涨是在总需求并不过多的情况下,而对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造成部分产品的价格上涨的现象。 7、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 适应性预期是指人们在对未来会发生的预期是基于过去,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二、简答: 1、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两者基本方法。 答:1、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就是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卖价来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产品和劳务的最后使用,除了家庭部门的消费,还有企业部门的投资,政府部门的购买及外贸部门的净出口。因此,用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就是核算经济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这几方面支出的总和。 2、法核算国民收入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库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 试题库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题目中的空格上填入正确答案 (每一空格1分,共12分) 1.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 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解决问题是资源利用问题。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领土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所生产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和收入增量之比,它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收入时消费的变动情况。 3. 乘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在二部门模型中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 4.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与国民收入成同方向变动。 4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 5. 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5.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上实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6. 总需求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与国民 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曲线。 7. 当就业人数为1600万,失业人数为100万时,失业率为 % 。 7. 若价格水平1970年为80,1980年为100,则70年代的通货膨胀率为 25% 。 8.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8. 经济周期是指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衰退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10.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以及各 种转移支付。 10.功能财政思想主张财政预算不在于追求政府收支平衡,而在于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 12.货币供给量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LM陡峭而IS 平缓; 12. 在LM平缓而IS 垂直的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二、选择题:在所给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8分) 1.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 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货币投机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以获利而产生的持币要求。国际收支均衡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 BP曲线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其核心理论在于,消费不单纯取决于现期收入,人们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和财产,在整个生命 周期内平均安排消费,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 现象称为挤出效应。简单地说,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 投资降低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形:是指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财政 政策非常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地上涨 二、计算题 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由c=90+0.8y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 IS曲线为y=90+0.8yd+140-5r+50=90+0.8(y-50)+140-5r+50=24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200-25r ① 由L=0.20y,MS=200和L=MS可知(这里有点看不懂啊MS是什么啊?) LM曲线为0.20y=200,即y=1 000 ②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 联立式①②得1 000=1 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r=8, 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8=100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90+0.8yd+140-5r+70=90+0.8(y-50)+140-5r+70=260+0.8y-5r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300-25r 与LM曲线y=1 000联立得1 300-25r=1 000 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12=80 而均衡收入仍为y=1 000。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宏观经济学习题(含答案)

宏观经济学部分 第十五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 A 退伍军人的津贴; B 失业救济金; C 贫困家庭补贴; D 以上均不是。 2、作为经济财富的一种测定,GDP的基本缺点是()。 A 它测定的是一国国民生产的全部产品的市场价值; B 它不能测定私人产出产量; C 它所用的社会成本太多; D 它不能测定与存货增加相联系的生产。 3、在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计入GNP的政府支出是指()。 A 政府购买物品的支出; B 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C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之和; D 政府工作人员的薪金和政府转移支付。 4、已知:消费额=6亿元,投资额=1亿元,间接税亿元,政府用语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费=亿元,出口额=2亿元,进口额=亿元,则()。 A NNP=亿元 B GNP=亿元 C GNP=亿元 D NNP=5亿元 5所谓净出口是指()。 A 出口减进口; B 进口减出口; C 出口加出口; D GNP减进口。 6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衡量,GNP等于()。 A 消费+投资; B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C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D 消费+投资+净出口。 7、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有()。 A 家庭主妇的劳务折合成的收入; B 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收入。 8、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 A 直接税; B 折旧; C 间接税; D 净出口。 9、按最终使用者类型,将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加总起来计算GDP的方法是()。 A 支出法; B 收入法; C 生产法;D增加值法。 10、用收入法计算的GDP等于()。 A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B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间接税; C 工资+利息+中间产品+间接税+利润。 11、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 B 公司所得税; C 货物税; D 公司财产税。 12、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项有影响。 A GDP B NDP C NI D PI。 三、名词解释 1、政府购买支出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试题(高鸿业)-文

一、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P428 2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3. 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机的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 流动偏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 4. 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内容: 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 税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 5.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 6. 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 7.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 8 .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 9.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 10.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 11丄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 曲线。P500 12. 财政政策: 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