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小车开题报告

电动小车开题报告
电动小车开题报告

自动化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负责教师:

论文题目:简易智能电动车设计

2010 年3 月22 日

电动汽车开题报告

.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系统的影响
学院
自动化学院
专业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可编辑

.
一、综述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15 年 9 月,关于充电桩的好消息频频传出,如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加快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国家标准修订稿通过审查,以及国务 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 2020 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 超过 500 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北京通信展举行期间,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称:国家准备将充电桩普及的任务交由铁塔公司负责。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石油的消耗也日益增加,作为不可再生的石 油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且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所以利用 电能替代石油,实现汽车尾气的零排放,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截至 2015 年一月,从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杭州已经建成了 70 座充换电站、620 个充 电桩,其中杭州主城区投入运营的充换电站有 27 个。在杭州市区里,一辆新能 源车要找到最近的充电站,只要开 4.5 公里。
国内外电动汽车在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如下:经过 2012 和 2013 年的缓慢起步,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终于在 2014 年下半年爆发,全年销售已超过 30 万辆大关,中 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突飞猛进,比亚迪从 2013 年的第 40 名跃升至第七位,康迪电 动车也挤进第十名。在 2015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 40 万辆左右。
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电网原有装机和线路容量是否能应对新增充电负 荷需求,即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原有电网利用率,增加容纳能力,同时 最大限度降低充电负荷对电网的负面影响,在分析充电负荷特性基础上,针对电动 汽车充电对电网各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将对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 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我国电动汽车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但研究发展快。各汽车生产商进入研发电动 汽车的行列,已经在促进电动汽车各方面技术发展方面取得有益的成见。由于配 套设施等主要原因,家用电动汽车并没有广泛的推广开来,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 站主要对电动公交车和工程车辆进行充电。同时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和电动 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研究仍然非常缺乏。电动汽车规模预测,用户充电行为的随 机性,以及接入电网造成的影响和相应充电控制策略都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和系 统,以及对此的全面研究。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主要包括电网负荷特性影响、谐波影响、电压电流
可编辑

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第38卷 第1期2004年1月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J OU RNAL OF XI′AN J IAO TON G UN IV ERSIT Y Vol.38 №1 Jan.2004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曹秉刚,张传伟,白志峰,李竟成 (西安交通大学电动车研究开发中心,710049,西安)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的比较分析,以及H∞鲁棒控制方法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再生制动控制和运动控制系统上应用的研究,展望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首先发展铅酸蓄电池电动汽车(B EV)是明智的选择,由于开发混合电动汽车(HEV)的难度较大,所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将成为今后的主流技术,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U46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987X(2004)0120001205 T echnology Progress and T rends of Electric V ehicles Cao B i nggang,Zhang Chuanwei,B ai Zhif eng,L i Ji ngcheng (R&D Center of Electric Vehicl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710049,China) Abstract:Under the pressure of both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energy conservation,the development of EVs (electric vehicles)hasbeen taken on an accelerated pace all over the world.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EVs’key technology and their state of the art,where,H∞robust control method is used for driving control,regenerative braking control and motion control for EV.The prospects of EVs indicate that B EV(bat2 tery electric vehicle)is the primary selection nowadays,and instead of HEV(hybrid electric vehicte),FCEV (fuel cells electric vehicle)has long term potental for future mainstream vehicles. K eyw ords:elect ric vehicle;technology process;t rend 自1886年发明了汽车以来,汽车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和运输工具,因此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于汽车要消耗大量的石油资源、排放大量的废气、制造噪音和严重污染环境,因此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负面影响.我国2000年进口石油7000万t,计划到2005年将超过1亿t,给国家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严重的是目前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我国就占了7个,国家环保中心预测,到2010年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将占空气污染源的64%[1].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电动汽车(EV)的研究与开发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1 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电动汽车是20世纪最伟大的20项工程技术成就中前两项技术的融合,即“电气化”和“汽车”的融合产物[2].它不是当代人的新近想法,其构想与研制均早于燃油车,但由于性能不如燃油车,使其研究与开发工作一度停滞.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和石油短缺,又使电动汽车获得了生机,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于空气质量和温室效应的关注,对电动汽车的研究热情进入了空前高涨期.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世界各大汽车集团公司如Ford、GM、Nissan、Toyota和Honda等,都在电动 收稿日期:2003208206. 作者简介:曹秉刚(195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陕西省电动汽车专项项目,西安交通大学行动计划培植项目.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 学院名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与信息工程 班级:电信092班 姓名:杨介派学号09401180228 指导教师:胡劲松职称教授 定稿日期:2013 年1 月26 日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 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智能化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自动的运作,无需人为管理,便可以完成预期所要达到的或是更高的目标。它集中地运用了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智能车辆是目前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向。随着企业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自动化技术要求的不断加深,智能车辆已在许多工业部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从科学发展、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汽车工业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对智能车辆的研究都是必要的。而智能小车的研究及相关产品开发也将有利于我国在此领域技术发展与进步。因此,研制一种智能,高效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科学理论价值。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智能车辆的现状研究 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初始阶段。1954年美国Barrett Electronic 公司研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引导车系统,该系统只是一个运行在固定路线上的拖车式运货平台,但它却具有了智能车辆最基本的特征即无人驾驶。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后期,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智能车辆开展可卓有成就的研究,在欧洲,普罗米修斯项目于1986年开始了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在美洲,美国于1995年成立了国家自动高速公路系统联盟,其目标之一就是研究发展智能车辆的可行性,并促进智能车辆技术进入实用化。 第三阶段:从90年代开始,智能车辆进入了深入、系统、大规模的研究阶段。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陇大学机器人研究所一共完成了Navlab系列的自主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2 国内智能车辆的现状研究 国内的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都在进行ITS关键技术、设备的研究,随着ITS研究的兴起,我国已形成了一支ITS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技术队伍。交通部已将ITS研究列入“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和2010年长期规划。相信经过相关领域的共同努力,我国ITS及智能车辆的技术水平

电动汽车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一、综述本课题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2015年9月,关于充电桩的好消息频频传出,如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国家标准修订稿通过审查,以及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适度超前、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北京通信展举行期间,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称:国家准备将充电桩普及的任务交由铁塔公司负责。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的普及,石油的消耗也日益增加,作为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而且汽车尾气的排放对环境有很大的污染,所以利用电能替代石油,实现汽车尾气的零排放,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截至2015年一月,从公开信息显示,目前杭州已经建成了70座充换电站、620个充电桩,其中杭州主城区投入运营的充换电站有27个。在杭州市区里,一辆新能源车要找到最近的充电站,只要开4.5公里。 国内外电动汽车在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如下:经过2012和2013年的缓慢起步,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终于在2014年下半年爆发,全年销售已超过30万辆大关,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突飞猛进,比亚迪从2013年的第40名跃升至第七位,康迪电动车也挤进第十名。在201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售量达到40万辆左右。 随着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电网原有装机和线路容量是否能应对新增充电负荷需求,即在不扩大规模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原有电网利用率,增加容纳能力,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充电负荷对电网的负面影响,在分析充电负荷特性基础上,针对电动汽车充电对电网各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将对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我国电动汽车起步较发达国家晚,但研究发展快。各汽车生产商进入研发电动汽车的行列,已经在促进电动汽车各方面技术发展方面取得有益的成见。由于配套设施等主要原因,家用电动汽车并没有广泛的推广开来,现有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主要对电动公交车和工程车辆进行充电。同时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站运行和电动汽车充电对配电网的研究仍然非常缺乏。电动汽车规模预测,用户充电行为的随机性,以及接入电网造成的影响和相应充电控制策略都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和系统,以及对此的全面研究。 电动汽车对电网的影响,主要包括电网负荷特性影响、谐波影响、电压电流

开题报告(智能小车)

CHAHGZH0U 開TfRIE OF ENGINEERWG TECHNOLOGY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现状: 智能小车发展很快,从智能玩具到其它各行业都有实质成果。其基本可实 现循迹、避障、检测贴片寻光入库、避崖等基本功能,这几届的电子设计大赛 智能小车又在向声控系统发展。比较出名的飞思卡尔智能小车更是走在前列。 我此次的设计主要实现循迹避障这两个功能。 智能车辆也叫无人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辅助驾驶 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具有道路障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制动、 自动保持安全距离、车速和巡航控制等功能。智能车辆的主要特点是在复杂的 道路情况下,能自动的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并沿着预订的道路进行。智 能小车主要运用领域包括军事侦察与环境检测、探测危险与排除险情、安全检 测受损评估、智能家居。 发展趋势: 智能循迹小车可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勘探、矿产开采等不便于人员实地 堪察 的环境。稍加改造,可应用于军事反恐、警察维和等领域,从而达到最大 限度的避免人员伤亡,保存战斗实力的目的。因此,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意 义。 随着汽车工业的,其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速度也显着提高,汽车开始向 电子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不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同时能具 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等多种功能。智能小车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 策,自动行驶等功能与异地的综合系统,它集中的运用了计算机、传感、信息、 通信、导航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 、基本信息 学生姓名 倪小玉 班级 电子0911 学号 2009238108 系名称 自动化技术系 专业 应用电子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智能循迹小车的设计 指导教师 李玮 二、开题意义 课题 的现状与 发展趋势

单片机控制单轴双轮自动平衡小车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单片机控制单轴双轮自动平衡小车设计系别: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6年 3月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单片机控制单轴双轮自动平衡小车 姓名系别电气工程系专业 班级 电气121学号6 1选题目的和意义: 平衡车是一个不稳定、强耦合、非线性系统,对平衡车的研究有利于我们更熟练得运用自动控制理论,并且发展更可靠稳定的控制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平衡车由于体积小,灵活方便,不管是在军用或者民用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两轮自平衡小车可以作为一种小范围的移动式服务平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习,会使自己更加了解单片机,熟悉电子电路,提升自己的对整个设计的把握,更透彻的掌握自动控制方法。 2本选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 国外方面:JOE 是瑞士研制的用DSP和FPGA 控制并基于倒立摆理论双轮车。通过倾斜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来检测车体。通过电机上的编码盘检测电机的速度。采用了基于状态反馈的线性控制策略,车的运动被分解成直线和旋转运动,然后分析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得到电机需要的控制量,最终把控制量耦合叠加。他主要的设计思想依然是:使车子朝车体倾斜的方向运动来保持车身的平衡。主控芯片是HC11 微处理器,此处理器是David P.Anderson 专门的针对nBot 车设计的。传感器在得到车的车身信息后,再比例整合,当作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按照之前设定的控制原则得到两个电机需要的PWM 电压。该控制只能能让小车平衡运动,而不能让小车自主直立。Segway 拥有更多的姿态传感器,它有5个陀螺仪传感器,然而事实是检测车身前倾斜只需要3个传感器就够了,其他的两个传感器只是增加安全性。传感器的信息会被传送到一个电路板,这个电路板是微处理器的集群,效率是个人电脑的三倍。这个集群是为了保证本载人平衡车在其中任何一个处理器出现问题时能报告错误,给驾驶者以处理问题的时间余量,保证了平衡车的安全性。 国内方面:哈工大尹亮制作的双轮移动车Sway,车身倾斜度采用AD 推出的双轴加速度传感器ADXL202 及反射式红外线距离传感器来获得。基于PWM 动态控制直流电机的速度。车与上位机间的数据通信使用PTR2000 超小型超低功耗高速无线收发数传MODEM。人机交互界面使用图形液晶点阵、方向摇杆、按键。依靠这些可靠并且完备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方法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计算方法 一、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 电动汽车的现状 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已经在潜移默化之间改变了原有依赖于汽油的普通汽车市场。如今,中国已经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和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已经建成多座电动汽车充电站,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进入了关键时期。电动汽车区别于普通汽车用汽油作为主要动力来源,而是利用电力来驱动汽车的行驶。电动汽车之所以能被大力推广,从能源层面来讲,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是人们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人类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新能源的发展;从环境层面来讲,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甚至已经开始影响了地球的生态。相比于传统汽车,电动汽车其对于环境的友好性不言而喻。 1.2 电动汽车对于电力系统的影响 电力汽车的主要能源来源于安装在车上的蓄电池。蓄电池都有一个容量限度,当蓄电池的能量耗尽时,配套的即时充电装置是维持电动汽车长时间运行的必要配套设施。电动汽车的充电依赖于固定的充电桩,一般来说,电动汽车对于充电桩的需求等同于普通汽车对于加油站的需求,而充电需求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充电桩必须的大量分布于各个地区。充电桩作为一种高能耗设施,他对于电网的影响一方面是功率的消耗,另一方面还有对电网稳定性的考验也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充电桩大量存在,也就意味着在电网之中,它将立足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 1.3 负荷预测的重要性 科学的预测是正确决策的依据和保证。电动汽车充电桩的设立,取决于对于电动汽车负荷消耗的预测。只有一个较为准确的预测,才能更加完善的安排充电桩的地理位置选择以及容量大小选择,才能保证电动汽车充电的完善性,才能使得电动汽车真正走进我们的生活。所以,负荷预测作为制定配电计划和电力系统发展规划的基础,必须处于一个核心研究地位。现阶段,有许多不同的对负荷的预测方式,每一种都有一定的长处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电网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要求,减轻电力需求预测人员进行的数据整理、加工和计算工作,为了准确地预测市场对电力这一商品的需求,为了保证数据的可继承性和做到与其他部门信息共享,找到一个更加全面的负荷预测方式,就显得尤为可贵。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经典算法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系:电气工程系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班

二、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情况及其发展): 国外智能车辆的研究历史较长,始于上世纪50年代。它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是智能车辆研究的初始阶段。1954年美国Barrett Electronics 公司研究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台自主引导车系统AGVS(Automated Guided Vehicle System)。 第二阶段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对智能车辆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在欧洲,普罗米修斯项目开始在这个领域的探索。在美洲,美国成立了国家自动高速公路系统联盟(NAHSC)。在亚洲,日本成立了高速公路先进巡航/辅助驾驶研究会。 第三阶段从90年代开始,智能车辆进入了深入、系统、大规模研究阶段。最为突出的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机器人研究所一共完成了Navlab系列的10台自主车(Navlab1—Navlab10)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比于国外,我国开展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而且大多数研究处在于针对某个单项技术研究的阶段。虽然我国在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总体上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且存在一定得技术差距,但是我们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有: (1)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与2003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辆自主驾驶轿车。 (2)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院校联合研制了7B.8军用室外自主车,该车装有彩色摄像机、激光雷达、陀螺惯导定位等传感器。 可以预计,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实力将为智能车辆的研究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前景。因此,对智能小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但能加深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更能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运用,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电动汽车概论--第一章绪论——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第一章绪论——电动汽车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世纪汽车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一节课内容) 内燃机汽车经过120多年的发展壮大,逐步实现机电一体化和全面应用现代高科技,在安全、节能、环保、可靠、舒适、成本等性能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由于内燃机车以石油为燃料,石油燃烧后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因此传统内燃机车辆正面临者石油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严峻挑战。 1.1石油危机——汽车发展遇到石油风险 石油是一种总量有限、不可再生的石化资源,是当前人类经济社会的重要能源,交通运输(航空、航海、铁路、公路)长期以来都以石油制品作为主要原料。目前世界汽车保有量已超过6亿辆,每年新生产汽车超过3500万辆,每年消耗石油70亿桶以上,约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以上。按科学家预测,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按照目前的消耗水平,仅仅维持几十年(40-60年左右,说法不太一致),石油资源日渐枯竭。 21世纪人类面临更加严峻的石油资源挑战,石油资源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当前世界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为缺油、少气、富煤。当前中国石油消费量近4亿吨,产量和进口量各占一半,对外依存度达50%,远远超过30%的安全线。因此,大量进口高价石油,势必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加剧国际石油危机和抬高石油价格,损害我国和全球人民利益。一旦出现国际风波,更会危及国家安全。

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为5亿~6亿吨,而中国只能生产2亿吨,其余的3亿~4亿吨要靠进口,对外依存度将达60%~67%。中国目前的进口量是当前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1/10,相当于德、法、英、意4个国家当前石油消费量总和。进口如此大量的石油,极具风险。 内燃机汽车所需要的石油资源逐渐枯竭是必然趋势,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人工合成燃料、液化天然气、氢气等能源来源有限,还不能完全取代石油燃料,电能来源广泛,人们对电力的使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1世纪电能必然会成为各种地面在运工具的主要能源,发展电动汽车是交通运输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燃料电池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使燃料的发电效率提高到50%-55%,而且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1.2环境污染 内燃机汽车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汽车排气污染日益严重,已成为城市最重要的污染源。 HC, CO, NO X, CO2,SO2,颗粒物(铅微粒、碳微粒)以及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和阳光作用下,会产生光化学烟雾。)、噪声(发动机噪声) 1.4电动汽车分类: 纯电动汽车:(EV, Electric Vehicle)

智能小车智能蔽障算法研究(开题报告)

目录 1 课题背景 (1) 1.1课题背景 (1) 1.2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2) 2 文献综述 (2) 2.1国内外智能汽车发展状况 (2) 2.2基于不同避障方式的智能车 (3) 2.3智能车自动平衡技术现状 (4) 2.4智能车自动避障技术现状 (4) 2.5智能车路径计算和避障研究 (6) 3 研究方案 (8) 3.1研究内容及目标 (8) 3.2技术路线 (9) 3.3技术难点及解决办法 (10) 3.4创新之处 (10) 4 论文计划安排 (11) 4.1论文安排 (11) 4.2论文计划 (11) 参考文献 (12)

智能小车智能避障算法研究 机设104班 (10100872) 王立人 摘要:智能机器人是如今工程研究的热点,在工业和航空航天领域,智能车已作为一种重要的人力替代被广泛应用。本研究将在智能车能够双轮直立且自主循迹的基础上,通过自动控制方法来引导车辆前进,并通过控制系统避让行进过程中的障碍物。本研究结果将提供障碍物识别以及自动避障控制理论的新方法,为自主机器人的避障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最终实现两轮平衡车通过数字摄像头传感器在指定环境中上准确的判断路障并在一定速度下安全行驶。 关键字:智能车,障碍物识别,避障算法,控制系统 1 课题背景 1.1 课题背景 智能汽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Barrett Electronics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引导车辆系统(Automated Guided V ehicle System,AGVS)。与此同时,Basrrett 电子公司研制出牵引式小车系统,对钢丝索导引的路径进行跟踪。其后,美国国防部也将智能小车应用纳入其研究范畴中,NASA火星探测智能移动机器人Spirit和Opportunity都包含了路径跟踪内容;第三代军用智能汽车SmarTruck III能够利用光电信息技术探测,满足有路和无路条件下的车辆自动驾驶。在欧洲,20世纪80年代,意大利帕尔玛大学实验研制出ARGO实验车,配备有障碍物自主避让及跟踪系统。它借助于车前的视觉探测器实现障碍物检测避让和路径跟踪,是一种基于立体视觉的智能系统。在亚洲,日本60年代也开始了智能汽车的研究,其中Toyota公司推出了Lexus LS460智能泊车辅助系统,通过对前后座摄像头的图像进行处理,利用其结果来控制电子动力方向盘,从而命令其自主泊车。在我国,智能车的研究也在同步进行。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的THMR系列机器移动车,其车载设备包括磁罗盘、摄像机、差分GPS、电子地图等等,以保证其控制系统能够接受自主驾驶和辅助驾驶。1996年,沈阳金杯汽车厂研制的6台用于汽车发动机装配用的自动引导小车,可以是说是中

纯电动汽车技术概述及发展趋势

纯电动汽车技术概述及发展趋势 一、技术概述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它使用存储在电池中的电来发动。在驱动汽车时有时使用12或24块电池,有时则需要更多。 1、电动车技术特点 ●无污染,噪声低 电动汽车无内燃机汽车工作时产生的废气,不产生排气污染,对环境保护和空气的洁净是十分有益的,几乎是“零污染”。众所周知,内燃机汽车废气中的CO、HC及NOX、微粒、臭气等污染物形成酸雨酸雾及光化学烟雾。电动汽车无内燃机产生的噪声,电动机的噪声也较内燃机小。噪声对人的听觉、神经、心血管、消化、内分泌、免疫系统也是有危害的。 ●能源效率高,多样化 电动汽车的研究表明,其能源效率已超过汽油机汽车。特别是在城市运行,汽车走走停停,行驶速度不高,电动汽车更加适宜。电动汽车停止时不消耗电量,在制动过程中,电动机可自动转化为发电机,实现制动减速时能量的再利用。有些研究表明,同样的原油经过粗炼,送至电厂发电,经充入电池,再由电池驱动汽车,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经过精炼变为汽油,再经汽油机驱动汽车高,因此有利于节约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量。另一方面,电动汽车的应用可有效地减少对石油资源的依赖,可将有限的石油用于更重要的方面。向蓄电池充电的电力可以由煤炭、天然气、水力、核能、太阳能、风力、潮汐等能源转化。除此之外,如果夜间向蓄电池充电,还可以避开用电高峰,有利于电网均衡负荷,减少费用。 ●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电动汽车较内燃机汽车结构简单,运转、传动部件少,维修保养工作量小。当采用交流感应电动机时,电机无需保养维护,更重要的是电动汽车易操纵。 ●动力电源使用成本高,续驶里程短目前电动汽车尚不如内燃机汽车技术完善,尤其是动力电源(电池)的寿命短,使用成本高。电池的储能量小,一次充电后行驶里程不理想,电动车的价格较贵。但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科技的进步,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电动汽车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扬长避短,电动汽车会逐渐普及,其价格和使用成本必然会降低。 2、电动车基本结构电动汽车的组成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也是区别于内燃机汽车的最大不同点。电

51单片机循迹小车开题报告

一、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其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速度也显著提高,汽车开始向电子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不仅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同时能具有交通、娱乐、办公和通讯等多种功能。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全国电子大赛和省内电子大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这方面的题目,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为了适应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在汽车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要求,提出简易智能小车的构想,目的在于:通过独立设计并制作一辆具有简单智能化的简易小车,获得项目整体设计的能力,并掌握多通道多样化传感器综合控制的方法。设计的智能电动小车应该能够具有自动寻迹、小灯显示等功能。 此项设计以AT89S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逐步实现小车的循线行走功能。2)研究意义: 1、加深课堂上的学习 由于单片机教学例子有限,因此,单片机智能车能综合学生课堂上的知识来实践,使学习者更好的了解单片机的发展。通过此次的单片机寻轨车制作,使学 生从理论到实践,初步体会单片机项目的设计、制作、调试和成功完成项目的过 程及困难,以此学会用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对实践中出现的不足与学习来补充教 学上的盲点。 2、从理论转为实际运用 智能汽车是一种高新技术密集的新型汽车,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模式识别、传感器技术、汽车电子、电气、计算机 和机械等多个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使汽车具有自动识别行驶道路、自动驾驶等 先进功能.随着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车在工业生产和日 常生活中已经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智能车在野外、道路、现代物流 及柔性制造系统中都有广泛运用,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和发展的热点。 二、研究内容 1)系统设计: 智能寻迹小车采用后轮驱动,左右后轮各用一个直流减速电机驱动,通过调制后面两个轮子的转速从而达到控制转向的目的在车体前部分别装有左中右三或者两个红外反射式传感

学长福利——电动汽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其发展趋势

编号:35 《电动汽车》课程论文 电动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 其发展趋势 Study Status and DeveIopment Trend of EIectric VehicIe ControI TechnoIogy of Motor Driving 班级:车辆1103 姓名(及手机):李朗 学号:1101504321 任课教师:郑建祥 2013年5月14号

电动车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 展趋势 摘要:当今世界上节能和环保日益受到重视,因此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步伐正在加快。本文综合评述了电动车的关键技术—电机驱动技术,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系统 Study Status and DeveIopment Trend of EIectric VehicIe ControI TechnoIogy of Motor Driving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for electric vehicle is speeding up,as more attentions have been paid to the world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This article described the key technology to electric vehicle———the motor driving control system,and made a prospect for the future technology. Key words:electric vehicle;motor;driving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国内外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国外研究现况及发展趋势 班级: : 学号:

摘要:对国外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及规划布局等方面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电动汽车充电需求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发展状况,对未来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前景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积极推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应是电网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及未来发展机遇。 关键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前言 电动汽车是全部或部分由电能驱动电机作为动力系统的汽车,按照目前技术的发展方向或者车辆驱动原理,可划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三种类型。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行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部分领域已实现了与日美欧等国同步发展。目前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已具有消费市场规模大、制造成本低、技术取得局部突破、资源保障能力强的四大优势。在技术突破和政策扶持的双重刺激下,我国电动汽车已处于市场引爆的临界点,预计未来两年电动汽车的市场规模和生产规模将迅速扩大,电动汽车将进入快速成长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充电设施的发展。 1 电动汽车充电的基本方式 目前常用的电动汽车充电方式有慢充、快充和快换三种: (1) 慢充方式。慢充一般以较小交流电流进行充电,充电时间通常为6~10 h,慢充方式一般利用晚间进行充电,充电时可以采用晚间低谷电价,有利于降低充电成本,但是难以满足使用者紧急或者长距离行驶需求。慢充一般采用单相220V/16A 交流电源,通过车载充电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车载充电器可采用国标三口插座,基本不存在接口标准的问题。电动汽车慢充一般通过充电桩进行。 (2) 快充方式。快充又称应急充电,以较大直流电流在20 min 至1 h ,为电动汽车提供短时充电服务,快充方式可以解决续航里程不足时电能补给问题,但是对电池寿命有影响,因电流较大,对技术、安全性要求也较高。快充的特点是高电压、大电流,充电时间短(约1 h)。目前,这种充电方式的充电插口的针脚定义、电压、电流值、控制协议等均没有国家标准,也没有国际标准,已投入使用的充电机和电动车电池充电插口均由各生产厂家自定,世界各国都在积极争夺标准的制订权,各大电动汽车厂家也纷纷抢先投放产品,抢占市场、提高占有率,试图使多数充电站不得不采用其充电设备,从而成为事实标准。快充方式主要在充电站中进行。 (3) 快换方式。快换则是通过直接更换车载电池的方式补充电能,换电时间与燃油汽车加油时间相近,大约需要5~10 min。快换方式最为便捷,但是需要电动汽车和车载电池实现标准化,而且快换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快换可以在充电站也可在专用电池更换站完成。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电动车电池不需现场充电,更换电池时间较短,但要求电池的外形、容量等参数完全统一,同时,还要求电动汽车的构造设计能满足更换电池的方便性、快捷性。 2 国外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状况

平衡重式电动叉车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系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讲师从事 专业 车辆工程是否外聘□是■否 题目名称平衡重式电动叉车设计 一、课题研究现状、选题目的和意义 1、研究现状 最近5 年,中国叉车市场的生产和需求量每年的增幅均达到了25%以上,2006 年中国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叉车消费市场。这种快速增长的势头持续到2008 年,直至被金融危机的爆发打断。金融危机的突然到来,致使中国叉车的产销量和出口量都出现了大幅下降。由于中国物流产业进入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国叉车业又蓬勃发展起来。我国内燃平衡重式叉车约占总销量的80%,而全球叉车销量中电动叉车比重超过了50%。这是因为在欧、美、日的叉车市场上,电动叉车已成为主流产品的缘故。由于我国对环保要求较低、叉车作业更频繁、作业环境较恶劣以及运行成本等因素,较长时间内我国的叉车需求仍将倾向于使用内燃叉车。近年来,各叉车公司皆以产品种类、系列的多样化去充分适应不同用户、不同工作对象和不同工作环境的需要,并不断推出新结构、新车型,以多品种小批量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内燃叉车以发动机为动力,功率强劲,使用范围广,缺点是排气和噪声污染环境,有害人类健康。环保要求推动了动力技术的更新,如:上世纪90年代液化石油气(LPG)叉车、压缩天然气(CNG)叉车、丙烷叉车等低公害叉车面市,且发展势头强劲;现在林德3吨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尾气排放符合欧洲Ⅱ号标准。电动叉车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无废气排放、噪声小等突出优点,是室内物料搬运的首选工具,但其受电瓶容量限制,功率小,作业时间短。对室内作业、靠近人群作业以及整个的食品行业而言,电瓶叉车是最好的选择;除了完全没有废气污染外,低噪音也使得作业环境更令人愉快。未来叉车将广泛采用电子燃烧喷射和共轨技术。发动机尾气催化、净化技术的发展将有效降低有害气体和微粒的排放。LPG、CNG等燃料叉车及混合动力叉车将进一步发展。新型电瓶燃料电池在各大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将克服价格方面的劣势,批量进入市场,微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提高叉车业整体水平,实现复合功能,以及保证整机及系统的安全性、控制性和自动化水平的作用将更加明显,使电子与机械、电子与液压的结合更加密切。未来叉车的发展在于其电子技术的应用水平。如:林德电动前移式叉车采用感应式电子转向系统,给操作者提供变量扭矩反馈以确保完美的控制性能,所需转向力极微。实现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机电液一体化是未来叉车控制系统发展的主方向。对于电动车辆,传统的电阻调速控制器已被淘汰,而新型MOSFET晶体管因其门极驱动电流小,并联控制特性好且有软、硬件自动保护和硬件自诊断功能等优点,得到广泛采用。串励和他励控制器仍是市场的主导产品,交流控制技术则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成本的降低与闭式交流电机技术的成熟,交流电机叉车将会因其功率大、维护性能好而取代直流电机叉车。采用电子转向系统与动力转向比可节能25%,它可根据叉车使用工作状况,适时控制电机转速,是叉车节能降噪的有效措施。另外,MOSFET晶体管比电阻式调速可节能20%,释放式再生制动可节能5%~8%,采用液压电机控制器和负载势能回收技术可分别节能20%和5%。驾驶员的舒适感对保证叉车高效运行非常重要。叉车的驾驶座具有全方位的调节功能:座椅靠背可向后或向前倾斜,座椅弹簧可进行调节,座椅可向后或向前移动。各叉车公司不断优化改进叉车人机界面,使操纵简便省力、迅速准确,充分发挥人机效能,提高作业效率。例如,配备醒目的数字化仪表、报警装置以及故障检测自动仪器,实现工作状况的在线监控;采用浮动驾驶室(可移动、升降),使操纵者获得全方位视野;以集中手柄控制替代多个手柄控制,电控替代手控;以及逐渐将电子监测器和高度显示器作为高升程叉车的标准配置。 在全球叉车市场格局中,丰田和林德遥遥领先,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美元;而安叉和杭叉在

智能小车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智能小车的无线控制器设计 系部名称:信息工程系专业班级:测控XX 学生姓名:XX 学号:XX 指导教师:XX教师职称:讲师 20 年月日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一、结合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越来越普及,各种高科技也广泛应用于智能小车和机器人玩具制造领域,使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多样化。智能小车是一个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体,它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工智能等许多学科的知识,涉及到当今许多前沿领域的技术。而智能电动车正是智能机器人的一种,具有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智能车辆是一个运用计算机、传感、信息、通信、导航、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来实现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自动行驶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它在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已获得了应用,对解决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全国电子大赛和省内电子大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这方面的题目,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许多国家已经把电子设计比赛作为创新教育的战略性手段。电子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机械电子、传感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人工智能控制、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等等,是众多领域的高科技。电子设计技术,它是一个国家高科技实例的一个重要标准,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 二、国内外的发展 1、国内背景 智能小车的发展主要是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一些大中专院校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及编程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为智能小车控制领域提供了环境。同时一些比较大型的比赛,如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开始采用这类的题目,虽然都是用小车,但是控制方式都是不一样。在智能小车现今发展最好的当时飞思卡尔举行的比赛,采用先进的摄像头采集黑线线路,此时要求芯片的运算速度是非常高的。其他的一些黑线检测题目,都加了其他的一些要求,如两辆小车交叉抢跑等。 智能车辆是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军事、民用、太空开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设计对智能小车的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设计实现一个基于路径规划处理的智能小车控制系统。

电动车发展趋势及优缺点

电动汽车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前景 1.我国电动汽车发展情况 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电动汽车研发工作在我国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十五”期间,国家从维护我国能源安全、改善大气环境、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考虑。设立“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通过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国家、地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力量进行联合攻关:为此,从2001年10月起,国家共计拨款8.8亿元作为这一重大科技专项的经费。 我国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实施4年来,经过2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 000多名技术骨干的努力,目前已取得重要进展: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功开发出性能样车,燃料电池轿车累计运行4 000km,燃料电池客车累计运行8 000km;混合动力客车已在武汉等地公交线路上试验运行超过14万km;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客车均已通过国家有关认证试验。 燃料电池汽车。均采用电一电混合驱动方案,在整车操控性能、行驶性能、安全性能、燃料利用率等方面均已得到较大提高。2004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氢能大会上,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轿车和客车样车与世界领先的奔驰公司样车同堂展示,引起了世界的惊赞。在10月举行的必比登世界清洁汽车挑战赛上,我国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轿车在7个单项奖中获得5个A(在高速蛇行障碍赛、噪音、排放、能耗、温室气体减排5个单项指标方面的最高等级)的好成绩,燃料电池城市客车也以较高的技术性能和可靠性在挑战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混合动力汽车。一汽、东风、长安、奇瑞等汽车公司对此都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各车型均已完成功能样车开发。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启动武汉电动汽车试验示范运行工作,先后投A.6辆由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混合动力客车,已累计运行14万km,载客15万人次;混合动力轿车按ECE城市工况与基本车型进行的对比试验显示,其燃料经济性提高40%左右,达到了节油的目的。长安汽车公司采用同轴ISG轻度混合方案,成功开发了第二轮功能样车和第三轮性能样车,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开发。经过国家检测机构测试。动力性能接近参考车的水平,综合油耗降低接近17%,排放达到欧Ⅲ标准。 纯电动汽车。目前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客车均已通过国家质检中心的型式认证试验,各项指标均满足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规定: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的纯电动轿车。其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噪声等指标已超过法国雪铁龙公司赠送的纯电动轿车和箱式货车,初步形成了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初步完成了北京理工科凌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密云电动车辆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并于2003年12月30日顺利通过北京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组织的示范运行车组验收。小批量研发生产的4种车型、近40辆公交车即将投入北京市奥运电动示范车队的示范运行。 二、目前电动汽车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续驶里程有限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动汽车一次充电后的续驶里程一般为100~300 km,并且这个数字通常还需要保持适当的行驶速度及具有良好的电池调节系统才能得到保证,而绝大多数电动汽车在一般行驶环境下的续驶里程只有50~100 km。比起传统燃油汽车而言电动汽车的较短续驶里程成为其致命的弱点。 2.蓄电池使用寿命太短 普通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仅为300~400次,即使性能良好的蓄电池充放电次数也不过7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