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报告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报告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报告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中文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道德规X,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载体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必要环节之一,而对于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一定要有新的措施和认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面对当前的环境和教育对象在民族高校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思想观念、政治观念的不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改善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方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有效性加强。

大学生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要顺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就要紧跟社会的步伐,加强网络媒介、文化活动、座谈会等等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多元化的载体形式弥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不足,不断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方法,手段,提高不同载体的实效性,更科学的实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在新的时期,不但要增强传统载体的有效性,还要再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和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载体类型,比如民族高校少数民族民族舞,网络,民族特色的座谈会,篝火晚会,民族文化交谈活动等等。使民族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现实性和富有时代性促使民族思想政治教[1] X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2011:4.4.

育载体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

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很多环节处于一个不科学、不规X的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不完善和不科学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和发展,不但要扬长避短的去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还要在此基础上去开发和创新一套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以适应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的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2],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3]”纳入报告,党的十八大中将“

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XX工作基本方针,发挥XX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作为重要的内容。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真正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XX久安”

。[5]

随着社会的变化,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前国家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要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长久的发展竞争力,人才资源是必要的,而大学生是人才的一个重要来源,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是人才资源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何提高民族大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发展当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怎样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力和竞争力是当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民族大学生需要与时俱进,切合实际,不断完善自我修养,总结学习和实践经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挥对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作用,进一步创新方法,为民族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和氛围是当前民族大学的使命。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N].人民日报,

[4] .中国共产党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N].人民日报,2012,11,18

[5] .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R].人民日报,2005,1,18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载体才能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和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新形势、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内容和方法的创新, 也需要载体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民族高校在贯彻国家民族政策,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力量。民族高校因其民族特殊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这一方面要更加重视。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载体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的梳理,来论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运用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存在不足和原因并试图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推进该领域的理论研究。

(二)研究意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最有利的保障,大学生的发展关系着祖国的兴衰,民族地区大学生是不容忽视的力量。调整和发展民族地区

大学生教育方法和教育改革是至关重要的,民族高校大学生需要与时俱进,在新时期信息文化的高度发达的社会,民族高校怎么能更有效的提供给大学生更好的文化教育,怎样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快更好的普及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创新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当前民族高校任务之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有以下意义

第一: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特别是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育人途径的创新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研究有助于丰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实践,也有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有效性。

第二:与其它高等院校相比,由于民族高校的大学生以少数民族生源为主,民族类高校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部分民族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明显不足。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途径单一,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不能得到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佳。本文希望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以更加顺利的进行。

第二节研究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一定思想观念和教育目的的物质化和现实化,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的中介,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手段与形式,并与教育途径、方法密切相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传输、增效、互动和检测的作用。[6]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者根据形势和条件的

[6]薛平军.王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新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4,6.

变化,创造了许多新的载体,同时对一些既有的载体进行了新的运用,较好地满足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和创新的需要,获得了运用新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经验。[7]从二十世纪80 年代初到90 年代初。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很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概念还未出现,一般都是“途径”、“方式”、“办法”等词语来表达。

从二十世纪90 年代初到90 年代中后期。学者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较以前有所增加,多见于一些杂志、论文。虽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术语已经出现,但对其在理论研究中关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类型的论述也只是简单的举例。1992 年,杨广慧在《探索新路子,寻找新载体》(《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第10 期)中,第一次将载体概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领域中。1994 年陈伯良等在《努力寻找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XX金融学报》中,提出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领导班子、教育、活动等,并论证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纵观这些文章,大多都是对经验的简单总结和论述,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涵和各种具体载体的表现未做深入严格的界定,理论深度还不够。

九十年代中后期至现在。随着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进一步深入,各种理论成果不断涌现,出现了专门的研究著作和教材。陈万柏教授于1998 年发表《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一文,集中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以及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主要表现形式。1998 年,韩玉芳、林泉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程》一书,从一般意义上对文化载体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文化载体具有“实践性和社会性;地域性和历史性;共享性

[7]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J].汉江论坛,2003.

和可塑性”。1999 年,X澎军等著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一书出版,这是第一本系统论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专著,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了系统严密的论述,为我们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参考意义。2001 年,X耀灿、陈万柏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书中系统的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类型及功能。2002 年,罗洪铁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进一步阐释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特点等内容,特别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分类,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指出:“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性质,分为物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2003 年,陈万柏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问世,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各种表现类型、各种类型起作用的方式以及各自的区别都作了详细的论述。2006 年,X耀灿、X永廷等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书,从学科发展的角度完整的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特点以及功能。并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第三节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认真学习和阅读党的有关会议、谈话、和相关著作,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坚持党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分析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和所处的环境,分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因素和站在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方面去立足,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方式和方向。以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殊环境为背景,探究和考查当前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不足之处以试图寻找新的载体方法创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目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

平衡。分析民族地区大学生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冲击下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实践活动的多样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应该做一些什么样的改变以适应大学生的思想变化,从大学生的角度立足,进一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分析了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类型,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了当前我国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的现状,指出了当前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不足之处。

第三部分分析了当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足的原因。

第四部分依据当前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足的原因,探讨了创新民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方法。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通过查阅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书籍、刊物、报纸、网络资源、图书馆等等,扩宽研究的视野,问论文的研究和展开提供理论基础。

(二)分析法

通过对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变化,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不足和创新点,分析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实证分析经验和创新方向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本概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这种形式

具有实践发展性、承载传导性和双向互动性的特征。[8]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载体这个词最早出现和被用于化学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和学科综合发展,扩展至社会科学领域,在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中有载体的实际涵义和运用。随后载体一词被用在了众多不同的学科领域,通常载体被解释为承载知识和物质的一系列形式。这是载体的一般性涵义,对于不同学科而言,载体就有了更广泛的涵义,对载体的内涵包括实际运用就出现了学科间不同的涵义。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这一概念在20 世纪90 年代被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领域所引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教育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或者物质实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信息,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发生联系的一种物质存在方式或活动方式。[9]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传播领域,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载体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对于载体的重要性和载体的涵义并不是每个教育者所能正确和完善的运用。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载体的掌握和载体的意义还没不具备科学性,载体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的运用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基本条件:

1 .必须能够承载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各种信息。载体是一种传播的工具,它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起到了介质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迅速传

[8]陈万柏,X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2007,240.

[9]徐学英.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XX高校研究,2012,第3期

播,有效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其中包括会议、网络、文化、大众媒体、班会、娱乐活动等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被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指导操作,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不易被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比如高校的舆论,社会的发展带来的弊端或者负面影响,还有一些社会的不正之风,这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不能控制的,这些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因素,所以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2 .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教育主体单方面的活动过程,而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10]离开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两个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都不能发挥作用,并且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个不完整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要紧密联系,互相依赖,相辅相成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有效发挥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思想政治教育离开了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各形式的因素也不能转化成现实的活动,大学生所获得的思想观念,人文信息等等也不会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为大学生思想所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室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要以一定的教育形式来体现载体的功能,比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课程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承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的、原则、等等教育信息,通过课堂这个载体传达给大学生,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一种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还以各种的活动形式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脱离不开活动的形式。比如大学生各种文化活动,舞蹈、音乐、晚会等等,我、而民族大学更以各民族文化的融合显得格外生机,民族舞民族音乐等等是传播文化载体的一个重要内容。

[10]陈万柏. 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内涵和特征[J],江汉论坛,2003,第7期

大学生的网络载体,学校开展的网络授课、网络红色电影等等。还有大学生丰富的活动,班会,讲座、社团活动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要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才能存在的,才能有效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达到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效果。(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类型与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是拥有很强的紧密性的作业工程。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之间紧密相连、主体、客体、介体、环体,之间相互依存。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整个过程的纽带,当今大学生以载体为介质来达到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要素发生了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改革和创新是必要的,使各个要素之间达到协调发展,教育主客体之间顺应时代发展,就需要增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改善。

1.文化载体

文化一词是有着很多种定义的概念,据统计,各个领域和学科关于文化的定义有一百多种。爱德华·伯纳特·泰勒是最早的给文化下定义的是英国文化人类学,“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11]是他在《原始文化》一书提出来的。这个定义被一些研究者成为狭义的文化的经典理论,是文化定义的起源。这个定义解释了文化是一切社会活动,精神领域思想和物质技术的综合。对文化的结构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两分说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层次的物质、制度、

[11]爱德华·伯纳特·泰勒.原始文化[M].XX人民,1988年版,第1页.

精神三层次;四层次的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的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大学生的文化发展是多种多样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都是大学生形形色色的丰富生活的体现。大学生要借助不同的文化来丰富自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需要文化的重要因素的辅助实现传播,文化是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载体。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大学生的物质文化是有着很强的直观性的文化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和文化氛围。大学的文化直观体现在校园环境中的一些校园的学生场所,像研究楼、学生宿舍公寓、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体育场体育馆等等的一系列建设,也包含一些学校的古建筑,人文的历史遗留,还有一些网络资源,这些都是一些校园文化特征。当今大学文化发展迅速,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重视的,很多学校投入很大的资金和人力去完成校园的规划,教育观念和教育主客体的不断发展变化,学校更加重视教育环境的建设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统一发展,校园文化的建设更加深入的体现着和谐、文化、精神的一体思想,包括校园环境绿化、道路建设、公寓宿舍建设、教育设备等等方面体现着人文关怀和人性化设计,大学的物质文化建设的改变不仅仅改变了育人环境,也改变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改变着受教育者处在教育环境中的习惯,体现了大学办学的物质实力,也蕴含着大学传递给受教育者的精神信息,通过物质文化的建设,体现着大学的办学理念。优良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办学的重要因素,形式不同的物质文化内容更体现出高校校园文化的丰

富和吸引力。

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X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内容,是文化层次理论要素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并对制定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文化产业促进法、互联网领域立法等提出明确要求。这一部署明确了我国文化法制建设的性质方向和重点任务,为加强文化立法、完善文化法律制度提供了基本遵循。[12]高校中制度文化“既是赋予学校活动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13]

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载体不同,它反映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属性。所谓文化载体,即以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14]大力发展公益性事业,保证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5]是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文件,说明了加强文化产业对国家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更是不容忽视的,大学生应该加强文化的教育和学习。加强大学生文化载体就需要加强学校的文化基础建设,加强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都是文化承载和传播的途径和场所,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用。由此,

[12]王晓晖.建立健全文化法律制度[J].光明日报,2014,11.

[13]睦依凡.校园文化中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学校精神诌议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1992,3.

[14]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特征和功能[J],求索,2005,5.

[15]新华社.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人民日报,2001.10.9.第1版.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概念又可以定义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的文化产业。

2.活动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以活动的方式体现的,使大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领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已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的一种载体方法。第一种学术观点认为,所谓活动载体,是指把一般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在活动过程中对人施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高人的思想觉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16]第二种学术观点认为,活动载体即以活动为载体之意,是指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于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17]第三种学术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以活动为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通过开展活动的方法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方式的实质是群众性的自我教育。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把活动内容渗透其中,使人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收到感染、熏陶和教育。它通过人们直接参与实践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了基层,吸引力大,感染力强,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法。[18]

大学生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比如文化活动,参观访问活动,体育文娱活动,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等。思想政治载体的活动载体主要有三种活动形式,一是学

[16]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M].XX人民.2002.401页

[17]陈万柏X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2007.265页

[18]于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M].XX人民.2004.175页

习和参与政治相关的活动。学习党的重要会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马克思列宁的重要理论和思想,参观历史文化遗迹,参观军队建设,参加或者举办有政治思想的报告会议。二是有关发展和建设方面的活动,这一类活动是当前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发展为导向的,如环卫建设,农村奔小康,社区生活建设,工业发展建设等等。三是已大学生娱乐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活动载体,这类活动包括大学生的日常休闲娱乐项目,不但丰富了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乐趣,而且从中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节日晚会、歌咏比赛、辩论赛、体育活动、知识竞赛等等,民族高校的大学生更是以特色的文娱活动呈现,例如竹竿舞、回族舞、XX舞、民族歌曲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娱活动,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文娱活动之外,民族特色的文娱活动和文化内容也通过活动传承给大学生,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

活动载体以活动的形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所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体现和内在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发挥的重要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教育客体潜移默化的接受,促使教育客体行为外化到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活动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必经之路。被教育者的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的过程,以活动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是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在活动中体现,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人们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内容,对人生观价值观有良好的评价和判断,对活动本质意义有深刻的理解,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特点和重要地位,只有良好的运用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机制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功才能得到更快、

更大、更好的发挥。

3 网络载体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是高等院校通过自身的网络系统环境,遵循着自身的特点和教育目的、教育形式的需要,对受教育者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达到对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所帮助,使受教育者达到精神到行为上的素质提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网络教育过程。

网络载体的快速发展为当今社会带来了大量的信息,对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学生的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今主流文化的冲击下,网络成为了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信息平台,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鱼龙混杂的信息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建立好自己的网络体系以保证网络载体对大学生的正面引导,网络载体是高校管理受教育者的一个重要途径。2000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概念由华南师大X梅教授提出,她提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19]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界定,应该反映网络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涵盖网络与人的本质关系、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本质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20]曾令辉认为:所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阶级、政党、社会团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X,通过现代传媒——计算机网络对其受众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21]各种各样对网络载体的概念观点的出现,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

[19] X梅.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方式[J].XX师X大学学报。2000.第2期

[20]韦吉峰.对思想政治教育界定的立体考查[J].XX大学学报.2003.第1期

[21]曾令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XX民族.2002.第47-65页

总体解释和把握,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认识和观点是载体研究的实质和客观问题。通过网络载体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播,不仅仅是像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方法一样,而是通过具体化、抽象化的网络为平台,以一种新媒体的形式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目的,作为当今社会发展象征的一种载体或者是文化传播载体或者是新媒体传播载体的一种手段,这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有目的、有效的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和高校发展的必然现象,网络载体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和高校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网络载体是当代社会的生存方式,是高校有力竞争力的表现。人类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网络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人,网络载体体现在人们的政治观念、思想道德、生活品质、行为规X价值观念等等影响着人类发展的领域。

循着自身的特点和教育目的、教育形式的需要,对受教育者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达到对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有所帮助,使受教育者达到精神到行为上的素质提高,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的网络教育过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具有承载性、渗透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征。

1.高校网络载体的承载性是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能运载、承载、蕴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理念信息的功能,它不但包括声音、数字图像、文字等直观形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包括思想,情感,意志,意识等等的主观间接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人类可以运用网络这一载体去传递内容信息和抽象思维信息去代替肢体依靠肢体和行动完成的活动。而高校大学生更是可以通过网络载体的承载功能主动的接受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积极有力的

思想和意识。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渗透性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文化、道德观念、内涵内容等因素外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信息中,使高校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内容加以接受、利用并且内化到自身的价值体系中。网络作为一个公共的信息平台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为现代社会网络时代所利用和创新着,人类利用网络进行沟通、传递信息、获取信息、交易等等,冲破了时间、空间、民族、XX、国家、地域、意识形态、文化等很多影响信息传递因素的限制。从古到今不同领域不同国家的思想和内容不再受旧时代媒介的限制,无限的传播和延伸,网络信息丰富多样的形式和虚拟化的环境,使大学生畅所欲言,信息的丰富,使大学生能身在网络中,纵观世界,网络载体潜移默化的对当代大学生的身心产生影响和渗透的功能。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共享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教育主客体相互作用中自由地传播、储存、转换这一过程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保存和累积使大学生不断的发掘和运用。多维交互的网络中,物质形式和物质形态不是被个别人所占有和损耗的,而是所有的需要网络的人,能无限制的为人类所用,并且不限制的重复利用,具有万能性。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开放性是指网络是个开放的平台,大学生可以自由地、无限制的发表言论、获取信息、学习交流,展现个体的观念思想。网络的载体的开放性是网络重要的突出性质,第一,网络的开放性这一特性为为高校网络平台能自由无限制的提供大量的信息和现实性的内容提供了有力保障。第二,这是一个突出大学生整体素质和个性的时代,网络载体为大学生X扬个性提供了更广阔和平台,网络平台日益成为了大学生展现个性的重要手段,受教育者接受和内化大量的信息补充着自身,为自身成长发展所用,通过网络平台的资源择优选择中彰显着自己的个性,

网络载体也是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学习资料,学习相关课程等等,通过网络载体,高校能达到与时俱进,科技和教育和谐统一发展。

4 管理载体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管理活动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管理结合起来,渗透到广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以达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规X大学生行为的目的。[22]

[22] X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5311667.html,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作者:王帅 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8年第12期 摘要:本文简要探讨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 战,并进一步详细探讨了基于大数据技术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希望能够有效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时代;教学策略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保持与时俱进的教学观,及时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优化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水平,从而有效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对传统的教学领域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快速的信息处理方式显著提高了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的效率和实效性;另一方面,网络上海量的多元化信息也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的思政课教育工作者并不擅长于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平时忙于教学事务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收集动态化的数据信息,难以满足学校思政课教学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高校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技术完美地融合,以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水平。 二、基于大数据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探讨 1. 及时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思政课教师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和组织者,其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水平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应加大对大数据技术的宣传力度,鼓励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尝试应用大数据技术来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如通过网络新闻平台随时获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信息,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既有利于充实课堂教学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2. 建立完善的思政课教学信息共享数据平台。大数据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拥有海量的数据信息,并且从这些数据中提取出有益的内容。高校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这一优势,积极搭建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共享的数据平台,为教师开展更为高效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高校先做好自身内部信息的整合工作,同时还应形成一定的联合思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224个) ★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情况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借鉴美国等其他国家诚信教育的经验)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试论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际能力培养研究 ★反“和平演变”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任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课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 ★大学生竞争意识之浅见 ★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新思考 ★运用网络技术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三个代表”与人才培养 ★网络化趋势下高校德育研究 ★各国德育之比较研究(各国思想政治教育之比较研究)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试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教育 ★我国三代领导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 ★浅析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 ★试析企业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能路向 ★全球化时代文化的未来:文化一元化,还是文化多元化? ★儒学所倡导的“内在超越”与依法治国 ★经济全球化与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主义” ★“天人合一”思想与可持久发展 ★“中和”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老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专制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孔子的人才及教育观 ★儒家人才观及现代意义 ★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 ★论人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 ★论行政领导的创新能力 ★试论国家公务员的形象重塑

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份认同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身份认同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高校之后,在与其他民族交往的过程中,差别意识凸显了其少数民族身份。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调节这部分学生的身份认同矛盾,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意识,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事业当中。 标签:少数民族大学生;认同;国民意识;思想政治教育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身份认同问题 梁启超曾说“何谓民族意识?谓对他而自觉为我。‘彼,日本人;我,中国人’,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费孝通教授指出“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的认同,也就是民族意识。[1]70”他们都阐述了民族意识产生和强化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只有在跟其他民族或者族群接触过程中,人们才会意识到自己跟别人的不同,而这种差别意识产生后,为了维护本民族、本群体的权益,他们会更加加强这种心理暗示,希望同一民族意识的群体团结起来共同维护自己的权利,这就是民族意识的产生和激化。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身处环境的影响都会在头脑中产生族群意识,但它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活跃在他的思维活动中。当他以这种身份与他族相处的过程中,这种意识或与之相关的感情才会浮现于他的思维活动当中,并且影响他的心理感情、价值判断和行为决策,并且开始思索怎样去维护这个群体的各种权益。 少数民族学生在未进入高校之前,大多数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周围都是同一民族的群体。进入高校后,少数民族学生发现,其他同学跟自己有诸多不同,“他们”都是来自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语言、不同信仰,不同风俗习惯的群体。在这个时候,他们就有了一种意识:即自己是什么人,而“他们”是什么人,很容易地把彼此区分开来。 有人曾做过调查,民族院校大学生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同学存在民族差异的时间,比例最高的是在上大学之后,并且之后能够经常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成分。一方面是因为和他人接触和交往后,发现彼此之间语言、信仰、生活习惯等差异,而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素质较高,已经开始界定自己的身份并思考自己的未来,当意识到这种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将影响并直接导致不同待遇的时候,民族意识加深。马戎教授曾指出:“一个群体的‘族群意识’一旦产生,即会在与他族的交往过程中不断明确和强化本族群的边界,并且努力推动以本族群为单位的集体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军事行为。”[1]76所以,族群意识(民族)的强化是不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认同的。 卡拉(J.Carla)和雷格奈德(J.Reginald)把民族认同界定为个体对本民族的信念、态度,以及对其民族身份的承认,并认为群体的认同包括群体认识、群体态度、群体行为和群体归属感四个基本要素[2]。这种认同如上所述,是在与他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形势谷曼

2013年 Vol.28 No.2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思想政治教育收稿日期:2013-01-16 作者简介:谷 曼(1981-),女,陕西眉县人,助教,从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研究。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世界一体化的深入,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因为这样的变化,使得当前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探寻新的工作方法,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步伐,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够更加的贴近大学生的实际。 一、现阶段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之下,要想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现阶段存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的研究,只有全面了解并掌握了这些问题,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一)高校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奋斗目标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理想主义渐渐地被社会现实主义所取代,成为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思想。其次,因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不够成熟加之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使得大学生表现出了极强的功利意识,团队观念渐渐变得单薄,错误的价值观念又使大学生的信念理想发生了扭曲,致使其人生目标出现了偏差。正是在这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使得当前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面对较大的阻力,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受到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二)大学生的思想包袱过于沉重 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发现,当前的大学生普遍会背负的较为沉重的思想包袱,而这思想包袱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种是感情上的思想包袱,一种是生活上的思想包袱。首先,感情上的思想包袱。很多学生在走进大学校园之后,都会选择谈恋爱。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谈恋爱只是为了能够使大学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善,而并非是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加之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一但出现失恋等情况,就会变得十分消沉,丧失了对生活和学习的信心。其次,在一项针对现阶段在校大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和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先,在参与调查的三个地区十几所高校中,有20%-30%的学生存在着经济困难的问题,其中,又有10%的学生属于特困生。在这些学生之中,有一多半的学生都存在着拖欠学费的情况。这就使得学生既要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又要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使得其渐渐地形成了羞涩、自卑的性格,具体表现为:不能够很好地协调学习与课余生活之 间的关系,对金钱的理解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错误,夸大了金钱的作用,使自身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扭曲。这些思想包袱以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严重的阻碍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常开展,甚至使一部分学生出现了抵触情绪。 (三)高中与大学之间的差异性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对大学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长久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的教育制度,虽然当前的素质教育已经完全的取代了应试教育,但是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影响却并非是能够在一朝一夕中就完全消除的。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一种“考上大学就算成功”的教育,致使其错误的认为人生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就不需要再继续学习了,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的影响,使得其在考入大学之后,变得十分散漫,不再积极地参加学习活动,加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全面普及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使得很多大学生将学习和娱乐的主次关系倒置,形成了以娱乐、休闲为主,学习为辅的生活状态,对于这样的生活状态来说,其不但会严重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还会阻碍大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思想,开创具有时代气息的工作新局面 在当前的形势之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紧密的贴合时代形势的发展,要具有极强的科学性与时代性,必须要与实践的发展形势和时代前进的脉搏保持高度的统一,而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要加强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研究,必须要坚持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思想。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当今形势的变化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要想更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实现其教育目标,就必须要找准工作的重点,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教育的方法,而这一切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都是科学发展观。只有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找到工作的重心并合理的调整工作方法,才能够打开具有时代气息的工作新局面。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高,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产生的影响,使得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因此,我们更应该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 (二)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立足于“细节”之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 浅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形势 谷 曼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广东广州 510520) 摘 要: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其是我党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是十分宝贵的经验法宝,是政治上的突出优势。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形势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对推进高校改革、全面构建和谐校园、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全面了解、掌握存在于其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发展;新形势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757(2013)02-0013-02

浅谈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浅谈新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摘要: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也逐渐多元化,以学校教育方式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有其改革的必要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进行思想教育改革首先要掌握大的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党性,同时要结合现实,遵循学生个性特征,充分利用网络教育。 关键字: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方向;个性;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借以调动构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其他要素的作用,使之进入激活状态,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效能,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手段。它对人们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和确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一个人的集体观念、大局观念,也是进行其他教育的前提,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起到导向作用。 一、日新月异的社会特征要求真务实的创新思想 当前,世界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我国与世界进一步融合,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变化。中西文化相互交融,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与发展,人们意识形态的交锋更加激烈。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活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将发生重大转变。应加强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多元性的社会给人以信息、价值感、存在感等各方面的冲击和干扰,整个社会呈现出纷繁浮躁的特征。因此,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调整教育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一切事情都讲究短时间内看到实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讲究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 二、盲目浮躁的受众特征要求积极稳妥的创新原则 由于外界的冲击非常强大,受众变得盲目;由于人们都在忙一些具体性的事务,人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变得肤浅且单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展开必须积极稳妥,不能随意、盲目。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条件、对象的变化,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原则,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1)发挥主动性原则;(2)把握可行性原则; (3)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4)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5)坚持由表及里、由浅人深的循序渐进原则;(6)坚持激励原则; (7)坚持继承和创新统一的原则。 三、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途径

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比较分析

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比较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有其自身的特征、分类和功能。通过对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存在三方面共性,即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和重视社会文化机构和传媒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对校园内外环境结合的关注度不同、对环境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同的差异性。这些认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认清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外比较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并对思想政治活动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条件和因素的总和。 二、中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共性分析 1.政府高度重视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世界各国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在中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教育部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大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德育目标,针对德育内容、模式、方法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实验。 美国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国内数十所中小学创立青少年“品质教育”模板。美国教育部还专设“蓝带奖”,每年对为青少年品质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集体予以表彰奖励。各州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所在地中小学试行“道德品质教育”课程。 2.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 世界各国都重视学校周边环境的建设。1994年美国提出了改善学校安全的特别计划。韩国尤其重视对学校周围的网吧进行治理,在学校周围50米处设有“绝对净化区域”标志,即在这一区域内不许开设网吧。 世界各国对校园内部环境建设也独具匠心,力图营造开放灵活的校园内部环境。美国政府鼓励学校修建设施完善的各类体育场馆,并予以大量经费支持。在日本,政府和学校更加重视硬件设施的多功能化,如要求教学楼是框架结构,朝向要坐北朝南。 3.重视社会文化机构和传媒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在保障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进行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和促进公民个体自身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要使这一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朝着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克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盲目性,就需要建立科学、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来保驾护航。 一、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活动既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反馈的基本方式之一,其方法的改进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法,就是根据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对象的实际,通过运用测量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做出定性“评述”和定量“估价”的活动。 1.现代科技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不仅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和数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这就需要在方法创新中综合运用这些相关学科所取得的新的研究成果。21世

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概率论、模糊数学、离散数学等适合研究社会历史现象的新的数学门类科学得到发展,推动了评估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于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加以描述、测量、分析成为可能。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据、使人心服目服,就应该按照一定的法则,用数宇来量化受教育者思想的各种关系,并据此做出分析和评价。 2.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缺陷多 古代的德育是与伦理、政治相结合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评价的方式也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的,大多采用定性的评价;近代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则受到西方科学精神的影响,过度强调科学的方法在评价中的作用,注重量化和数据的统计,多采用定量的方法。新形势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主要体现为“一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评价者的“一元化”评价方法:单纯的领导部门评价方法、教育者评价方法等;被评价者的“一元化”:单纯对受教育者的评价,或者是单纯对某一阶段教育效果的评价等;评价方式的“一元化”:要么是定性的评价,要么是定量的评价;评价内容的“一元化”:单纯对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评价等等。 3.学科综合化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方法创新 现代社会条件下,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的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相互交义与综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各个领域的相互渗透与融合更加深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突变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等科学方法不断向社会科学方法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 摘要: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普遍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在解决个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目前看来,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含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现状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研究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这几种观点。刘海春从需要论角度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反映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客体属性满足社会与人需要的一种关系范畴”[1](P.19)。沈晓梅从价值的角度对其进行定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它通过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这两个层面体现出来。”[2](P.77)李江凌将其归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是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意义,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能够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提出、倡导、组织和实施者的利益和需要的功能和效益,能够促进主体所统治的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3](P.74)。武云虹、季泽军从主客体关系角度出发认为:“从主客体关系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效用和意义,是其在其实践活动中合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只有在主体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实现了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能实现。”[4]虽然目前理论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含义的厘定有不同的标准,但是被认为最为权威的表述是项久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概念的界定。他从哲学角度进行界定,“所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人和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式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结合、相接近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教育活动和社会关系中合乎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目的而呈现出的一种肯定的意义关系。”[5](P.46)目前理论界大都引用了这一提法。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态的划分标准 从价值主体方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要区分为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具体来看,按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1)按条件和依据分,从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角度来看,有理想价值和现实价值。(2)从价值的功能来看,可以分为保证价值、导向价值、凝聚价值、激励价值、调节价值、转化价值;物质价值、精神价值、实践价值;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时代价值功能。(3)从价值的性质来看,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可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4)按效果显现来看,有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5)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 新

将熟未熟的红苹果 ——大学生恋爱分析有人说,大学是恋爱的季节。然而,正值青春韶华的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很全面,甚至有些存在很大的误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大学生又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调研 经过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以及工作期间进行的系统调研,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了解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基本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1、爱情至上,且公开化。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而且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在恋爱中,一些同学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拥抱,或者亲吻。这种表现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恋爱周期短,频率高。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频繁地更换恋爱对象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有人以计算

自己在大学期间交往了几个朋友为乐。 3、在爱情问题上追求不切实际的浪漫与完美。受电视电影、言情书籍等的影响,大学生虽然基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仍然为了追求浪漫挥金如土,曾有案例,有同学为博女朋友一笑,大办生日宴,一晚上花掉2000多块,而其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过600。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据调查统计,以最终结婚建立家庭为目的而谈恋爱的大学生只占30%,恋爱目的多种多样,有觉得别人都谈恋爱自己没有谈没面子的,有为了摆脱寂寞的,甚至有为了打赌去追求某个女生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及时行乐,借此寻求刺激,满足精神享受。这种缺乏责任感的恋爱其实十分危险。 5、恋爱悲剧增多。恋爱缺乏责任感,导致恋爱走入婚姻的机率较低。有很多大学生不会处理学业和恋爱的关系,爱情至上,厌学、旷课现象增多,严重的甚至不能顺利毕业,耽误了自己的美好前程。也有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承受能力弱,而期望值又高,易冲动,一旦失恋或受到打击,往往造成爱情悲剧。 如上所述,我院恋爱的学生比例也不低。在这些学生中,不乏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情侣。但是,也存在较多因为没有处理好恋爱问题,而导致学习、生活一塌糊涂,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以至于想要退学,远离校园的个案。当然,最后在学院领导,辅导员的关心帮助下,问题得到了基本圆满的解决,但是,这些案例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做为辅导员,应该怎么去为学生在感情问题上,做一个好的导向,在学生遇到感情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其排忧解难。 二、案例分析 1、人物:我院木木、另一学院女生琳琳 2、基本情况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和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综述和创新研究 张耀灿 国内外社会科学工作者都重视开展学科性的研究综述。因为盘点、总结、评价学术发展历程,认清学科研究现状,明确学科前沿领域,探讨未耒发展方向,对于推动学科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具有推动传承、发展的意义。现在的学术研究多为“纵深性发展”研究,那么,综述便成为发展的基础性、前提性研究;二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也是对学者的一个基本要求。尤其是应用研究者被现行学术体制划分到不同学科和院系,怎样去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呢?综述能为分散在各学科、院系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者了解信息、进入前沿提供指导和帮助,也是同行沟通和交流所必须。《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09》《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0》等都属于不同类型的学科综述性研究著作,至于文章就更多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同时,还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范围、边界有清晰的了解,以使选题与学科专业对口,不致于“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当然,首先要坚持以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和研究,因为党的文献是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全局发展的科学谋划,具有全面的指导价值。因此,当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必须以十七大以来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十七大报告号召我们:“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学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十七大还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开展心理疏导、倡导人文关怀。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决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树立崭新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质量观、科学的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管理制度中查看更多范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本文关键词:发展现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本文简介:[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传播环境,而且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本文内容: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媒介传播环境,而且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本文以提升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在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策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一、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新媒体信息传播优势的展现,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课题,在此背景下,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理论得到了持续的丰富,与此同时,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实践也在各个高等院校中火热的开展。从当前我国高校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来看,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普遍具有较高的认可程度和应用热情,这不仅是因为新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也是因为新媒体已经逐渐渗透到高校师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因此,将新媒体融入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当中也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另一方面,当前许多高校都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为出发点,构建了相对完善的新媒体矩阵,包括微博、微信等在内的自媒体都被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当中,在此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 新

将熟未熟的红苹果 ——大学生恋爱分析 有人说,大学是恋爱的季节。然而,正值青春韶华的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很全面,甚至有些存在很大的误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大学生又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调研 经过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以及工作期间进行的系统调研,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了解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基本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1、爱情至上,且公开化。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而且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在恋爱中,一些同学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拥抱,或者亲吻。这种表现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恋爱周期短,频率高。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频繁地更换恋爱对象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有人以计算自己在大学期间交往了几个朋友为乐。 3、在爱情问题上追求不切实际的浪漫与完美。受电视电影、言情书籍等的影响,大学生虽然基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仍然为了追求浪漫挥金如土,曾有案例,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报告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研究 中文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道德规X,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载体进行,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必要环节之一,而对于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一定要有新的措施和认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面对当前的环境和教育对象在民族高校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思想观念、政治观念的不同,,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需要改善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方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有效性加强。 大学生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要顺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就要紧跟社会的步伐,加强网络媒介、文化活动、座谈会等等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多元化的载体形式弥补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不足,不断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方法,手段,提高不同载体的实效性,更科学的实现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在新的时期,不但要增强传统载体的有效性,还要再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和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载体类型,比如民族高校少数民族民族舞,网络,民族特色的座谈会,篝火晚会,民族文化交谈活动等等。使民族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现实性和富有时代性促使民族思想政治教[1] X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2011:4.4.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新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案例 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将熟未熟的红苹果 ——大学生恋爱分析有人说,大学是恋爱的季节。然而,正值青春韶华的大学生,对于爱情的理解并不是很全面,甚至有些存在很大的误解。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大学生又应如何对待爱情、追求爱情,这是每个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大学生恋爱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处理好复杂的感情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调研 经过我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以及工作期间进行的系统调研,结合我院的具体情况,了解到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基本现状,具体内容如下: 1、爱情至上,且公开化。有些同学把爱情放在第一位,把爱和被爱视为人生的极点,认为“没有爱情,活着就没有啥意思”,整天沉溺于卿卿我我之中,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漠然处之。在恋爱过程中往往产生很多的消极影响,有的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成绩下降,有的只有“两人世界”,脱离集体,影响了正常的同学交往。而且一旦失恋以后就悲观厌世,精神萎靡,认为从此生活没有了意义,学习没有了动力。在恋爱中,一些同学抛开了应有的矜持与含蓄,表现得越发投入与大胆,在教室、食堂、操场等公众场合旁若无人,拥抱,或者亲吻。这种表现产生了不良的影响,破坏了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2、恋爱周期短,频率高。恋爱周期缩短,频率增快。恋爱中的“短平快”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一个特征。成功率低,有少数大学生把在大学里恋爱视为在经营“实验田”,“恋爱专业户”也出现了。频繁地更换恋爱对象成为了一种时尚。甚至有人以计算自己在大学期间交往了几个朋友为乐。 3、在爱情问题上追求不切实际的浪漫与完美。受电视电影、言情书籍等的影响,大学生虽然基本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仍然为了追求浪漫挥金如土,曾有案例,有同学为博女朋友一笑,大办生日宴,一晚上花掉2000多块,而其一个月的生活费也不过600。 4、注意恋爱过程,轻视恋爱结果。据调查统计,以最终结婚建立家庭为目的而谈恋爱的大学生只占30%,恋爱目的多种多样,有觉得别人都谈恋爱自己没有谈没面子的,有为了摆脱寂寞的,甚至有为了打赌去追求某个女生的。他们只注重恋爱过程的情感投入和体验。现代大学生流传着一句顺口溜“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把恋爱当作一

最新-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 精品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价值研究 教育本质就是为国家服务,因此必然具备政治价值特征。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生产方式、心理结构等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此时,必须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借助思政教育的政治价值特征,稳定人们的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平稳过渡提供保障。 而对思政教育政治价值的生态建设,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思维模式,拓展了教育的空间和视野,在这个特殊的社会时期,思政教育应该通过政治价值的生态建设,更好地完成上完成自身维护政治意识形态、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转型的责任。 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与政治价值的生态特征1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了思政教育的客观存在性,并阐明了其属于将社会教育实践活动用形态意识展现出来,同时,对于不同国家来说都有不同的社会条件,在这样不同的情况下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思政教育却成为共同出现的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也成为我们常说的政治价值。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思政教育来看,其价值在目前的价值形态中占据首要位置,在社会政治中保障社会的发展,并对社会发展进行维护。 思政教育简单来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其目的是将思想政治内容传授给人们,使人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提拔品德高尚的政治人才,将建立和谐政治关系社会作为发展核心。 将思政教育进行传播时,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的精神生产价值;其次是政治关系再生产价值;另外是社会政治稳定发展,通过对以上三方面进行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出来。 对于我国来说,经过漫长历史的变迁,尤其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阶段,思政教育将自身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借助教育的力量,实现舆论导向与社会政治稳定的维护。 系统、深入的培养新一代青年树立共产主义信念,建立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道德观,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12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生态特征。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及其方法路径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及其方法路径 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足,就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开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对策。 标签: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民族高校肩负培养和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使之成才成长的重要工作使命。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民族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民族地区要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增强中华民族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民族高校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人就结合民族高校实际工作经验和收集的一些资料,做以分析和方法建议。 一、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复杂性 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少数民族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高校内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高校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发展和安定团结的重要力量;民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力度也在进一步加大,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进一步完善;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意识、政治意识也在不断得到加强。尽管如此,民族高校面对的教育的对象与其他高校相比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表现如下: 1.多民族文化差异。按照国家民委有关文件规定,民族高校主要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以北方民大大学为例,所招收的学生已涵盖了56个民族。多民族多语言多分布多地域等特点,使学生之间有着较大的文化差异,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语言等这些因素对各民族同学的沟通构成了较大影响,加大了思想教育的难度。 2.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长期以来,由于民族地区经济效益不够发达,由于交通不够便利、信息闭塞;经济发展程度总体水平较低。又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贫困面广,这就使得民族学生尤其是来自偏远农村学生承受重大的经济压力,经济上压力同时又与语言学习的障碍、就业压力、交友沟通困惑等多方面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 3.宗教意识与浓厚的乡土性社会关系影响。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大部分学生都有其浓厚的宗教信仰,其中约44%的民族学生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乌兹别克族等,作为伊斯兰教文化根基塑造了其民族文化的基本范式,对其民族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力较为很远。同时,受到经济发展条件和地域的限制,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现代社会发展有很大差距,如小农意识、缺乏竞争意识、忧患意识,“等、靠、要”依赖思想不同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研究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路径研究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就客体而言,其价值只 有在实现中才能得以体现;对于主体来说,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客体 的价值实现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其内涵是价值的 由“潜”到“显”,其实质是价值客体的主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不是 简单的客体作用于主体,而是内含一定规律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本文着重从思想 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来分析。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价值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就客体而言,其价值只有在 实现中才能得以体现;对于主体来说,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客体的价 值实现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其内涵是价值的由“潜”到“显”,其实质是价值客体的主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途径不是简单的 客体作用于主体,而是内含一定规律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含义 (一)价值的含义 许多具体学科,如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等,对价值问题都因领域的不同 而有特定的涵义。就学科来划分,各种不同的价值定义总体来说归于两大类,一 类是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这类定 义强调的是物对人的有用性,称为效用主义价值观。另一类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我们要说的正是这种价值。价值是哲学理论中最深奥的问题之一,关于价值的定 义一直是学者们论述的重点。目前学术界对价值的定义有几十种之多,笔者赞成 下面的定义:价值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尺度为尺度的一种 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主体的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 一致、相适应、相接近的关系。[1] 马克思指出,“人在把成为满足他的需要的资料的外界物,作为这种满足需要 的资料,而从其他的外界物中区别出来并加以标明时,对这些物进行估价,赋予 它们以价值或使它们具有‘价值’属性”。[2]由此可知,马克思的价值范畴是在外部 具体事物基础上进行的科学抽象,价值产生和存在的依据来自于客观事物或客体 的固有属性,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因此,客体的属性和功能是价值产生的 前提,主体的需要是价值产生的尺度,二者缺一不可。[3]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所以开展,是由于人们或社会的某种本性、目的、需要、愿望索然;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具有功能、作用、意义、地位和影响,是因为人 们或社会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感受到了某种本性、目的、需要、愿望 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存在及其确立,实际上是人类依据自身本质和内在 需要,进行确定、选择、估量的结果。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以自己的属性和功能满足个人和社 会发展需要的效益关系。它反映了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其属性、功能,能否满足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的特定关系。在这一价值关系中,思想 政治教育作为价值客体,具有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这些属性和功能既包 括物质性实体,也包括精神性形式;既包括静态的制度规定,也包括动态的实践 过程。[4]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