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专用201X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考点26种群和群落学案

xx专用201X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考点26种群和群落学案
xx专用201X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九生物与环境考点26种群和群落学案

考点26 种群和群落

1.辨清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其直接影响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间接影响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前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而后者仅仅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还与气候、食物等有关。此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种群数量有关。

2.辨清种群“增长速率”“增长率”与“λ值”

(1)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N t-N0)/N0(无单位)。“J”型曲线增长率为恒定值,“S”型曲线增长率“逐渐下降”。

(2)增长速率=(末数-初数)/单位时间=(N t-N0)/t(有单位,如个/年)。“J”型曲线增长速率

一直上升,也呈“J”型,“S”型曲线增长速率呈“钟型”。图示如下:

(3)对“λ”的理解

“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 t=N0λt中,λ代表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而不是增长率。当λ>1时,种群数量增大;当λ=1时,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当λ<1时,种群数量减小。3.K值的正确理解及相关应用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改善时,K值会上升。

(2)K值和K/2的应用

①对有害动物的控制:降低其生存条件(如做好粮食储存,饲养天敌等),从而降低其K值。另外,应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预防或猎杀。

②在养殖业上的应用:改善养殖条件(饲料及养殖空间等),以提高其K值;应在种群数量略大于K/2时进行捕捞或出栏,捕捞或出栏后的种群数量应为K/2,因为此时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另外,捕捞或出栏的个体不能是年幼个体,以保持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4.群落的结构与演替的注意事项

(1)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群落中以种群为单位的空间配置,而非同一种群中不同个体的空间配置,所以“竹林中的竹子整齐一致”并非群落的结构特征。

(2)每一群落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所以无论草原还是森林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某物种在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优势消失并不意味着该物种灭绝。

(4)群落演替类型的主要区别在于起点不同,另外一般初生演替历时漫长,而次生演替历时短,但最终是否能够演替为森林,要看环境条件。

(5)“两看法”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题组一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

1.(2018·镇江模拟)在千岛湖地区两个面积、植被、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似的A、B两岛上对社鼠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已知B岛上另一种鼠类——青毛硕鼠的数量要明显多于A岛,且6~8月该岛上有黄鼠狼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说明环境容纳量均为50只

B.两岛6月到7月期间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

C.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种间竞争

D.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只存在竞争

答案B

解析两岛社鼠数量超过50只后均开始下降,不能维持在50只上下波动,可见50只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环境资源的有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A项错误;两岛社鼠的数量在6月到7月期间都迅速下降,是因为6~8月该岛出现黄鼠狼,造成两种社鼠的出生率均小于死亡率,B项正确;6~8月B岛上有黄鼠狼活动,在6月之后B岛社鼠数量下降快的影响因素是黄鼠狼的捕食,C项错误;黄鼠狼与社鼠的种间关系为捕食,D项错误。

2.下图是黄海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时组成该种群的个体全为幼年个体

B .b 点时的种群大小能够提供最大持续产量

C .c 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D .d 点时该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答案 B

解析 曲线上各点的个体中均有不同年龄期的个体,只是比例不同而已,A 项错误;b 点时,种群数量为K 2

,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若将种群数量维持在该水平上,将获得最大的持续产量,B 项正确;c 点时种群数量仍在上升,则该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项错误;d 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 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速率为0,D 项错误。

思维延伸 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子就能把4 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标出如图所示Ⅰ、Ⅱ、Ⅲ、Ⅳ区段)、乙,判断如下叙述:

(1)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 )

(2)甲图模型属于物理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子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 )

(3)乙图AB 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 0只,则t 天后种群数量为N 0·0.03t 只( × )

(4)若仅从甲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蝗虫和鸭的K 值的数据分别为N 3和P 3( × )

(5)图丙表示引入鸭子后处于稳定状态时的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则H 为蝗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图甲中的Ⅰ、Ⅱ、Ⅲ、Ⅳ的种群数量变化分别与图丙中a 、b 、c 、d 依次对应( √ ) 题组二 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3.研究人员调查了A 、B 、C 三个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

是( )

A.三个群落具有相同的物种组成

B.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

C.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

D.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三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各不相同,因此它们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A 错误;根据不同群落的柱状图的高度之和可知,A群落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B正确;调查植物物种丰富度时可采用样方法,C正确;三个群落的植物都分了三层,都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D正确。

4.如图表示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情况,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

A.群落的演替顺序就是生物进化的顺序

B.b阶段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

C.从演替的过程可以看出,群落的演替就是指植物的演替

D.b阶段为c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答案ABC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而群落演替过程是优势种的替代过程,从地衣到苔藓再到草本植物过程存在物种的迁入,所以群落的演替过程不能等同于生物进化的过程,A错误;b阶段既存在群落的水平结构,也存在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变化过程,C错误;据图分析,群落的演替过程为a→b→c→d,每一个阶段都为后一个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的条件,D正确。

思维延伸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森林群落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2)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不同水层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3)如图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则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其中E点处的物种丰富度最高,且各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

(4)草原中,群落只存在水平结构,不存在垂直结构,而修剪整齐的草坪,其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都不存在( ×)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