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1.1方程的意义

苏教版小学数学:1.1方程的意义
苏教版小学数学:1.1方程的意义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1、判断下的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回事。()

(4)x2不可能等于2x。()

(5)10=4x-8不是方程。()

(6)等式都是方程。()

(7)方程都是等式。()

(8)x=0是方程5x=5的解。()

2下面哪些是方程,在括号里打上√。

(1)x+3=28()(2)32x>64()

(3)56+x-8()(4)15÷x=1()

(5)20-8=12 ()(6)24-x=17()

(7)X=5 ()(8)A+4=56()

1

2

答案:

1、

(1)√

(2)×

(3)×

(4)×

3

(5)×

(6)×

(7)√

(8)×

2下面哪些是方程,在括号里打上√。

(1)√

(4)√

(6)√

(7)√

(8)√

4

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这是儿童进入小学后第一次接触的数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学生了解数学学习、建立数学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初步接触1~10各数,为后面的认数和计算作一些准备;也可以使人了解学生对10以内的已有认识,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教学提供依据.这部分教材有如下的特点: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数数的素材. 2、在场景图下面把同类物体或人用“小图”呈现出来,并用“点” 表示相应的个数. 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联系实际情境数10以内的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的物体.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数一数 执教人:罗昌福 备课时间:2017.8.29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接触数的概念,初步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初步认识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会数个数是1~10的物体. 教学难点: 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教学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2页、第63页 【课程标准描述】 1.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 【学习目标】 1.借助天平的演示,了解等式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给出的式子是等式还是不等式。 2.借助天平的演示,在师生交流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程 的意义。 3.在解决问题中,能根据方程的意义正确列出方程。 【学习重点】 借助天平的演示,在师生交流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借助天平的演示,在师生交流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程的意义。 【评价活动方案】 1.借助天平的演示,学生能够用不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天平的变化,并判断给出的式子是等式还是不等式,评价目标1。 2.借助天平的演示,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写出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等量关系,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或语言表示出方程和等式的关系,通过练习,准确判断方程和等式的区别,评价目标2。 3.通过例题,学生能根据方程的意义,写出等量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评价目标3。【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吗?(学生举例回答)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出示天平。 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教师做补充: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二、借助天平的演示,学生列式表示天平的变化(评价目标1) 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50g的砝码,在左边放2个20g的砝码和1个10g砝码,天平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预设:生:平衡)平衡意味着什么呢? 预设:意味着左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天平平衡的状态列出等式:20+20+10=50 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提问:如果我把左边托盘上的10g砝码取下来,你认为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2016-2017新苏教版小学1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最新)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数一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三单元分一分 第四单元认位置 第五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一) 有趣的拼搭 第七单元分与合 第八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第九单元认识11~20各数 第十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十一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数一数第1课时总第个教案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挂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各种物体和人的个数以及数数的方法。 2.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量的点。 3.根据提供的点的个数找出相应数量的物体和人。 二、交流共享 【学情预判】 1.孩子们以前可能已经会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但是估计孩子们数的时候有些凌乱,不会自觉地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不遗漏地数出相关人或物体的数量。

2.估计孩子可以按照数量的多少,从小到大分别数一数、说一说。 3.根据小图中的圆点或大图中的物体找出对应的,估计大部分孩子会。 【后教预设】 谈话:小朋友,你们都上过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玩什么?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让老师猜一猜,小朋友一定都很喜欢玩滑滑梯吧,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到有滑滑梯的儿童乐园去玩,好吗?(出示儿童乐园情景图) 1、数数练习 (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让同桌同学检查对不对。 (4)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地数,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多数。 (5)连一连 (6)画一画 2、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与等式的性质练习题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上册 方程的意义巩固练习题 一、下面哪些是方程?是的打√ 5+2x=12 7.9+x<12.6 8x=0.5 19×2x 2.5x=17.15 ㎡=m×2 X+7 9+3x 二、选择正确答案 1)2x+7.5=14.8 A、是方程B、是等式不是方程 2)6x<530 A、是方程B、不是方程 3)在下面的式子中,()是方程 A、3b-7 B、x÷10=7 4)下面()是方程7.5-2.3x=0.6的解 A、0.8 B、0.6 三、判断 1)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方程。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是一回事。 4)x的6次方不可能等于6x。 5)24=4x-8不是方程。 6)等式都是方程。 7)方程都是等式。 8)x=0是方程6x=6的解。 9)4.8-2.8=4-2是等式。 10)63-24-x=x+62不是方程。 四、用方程表示下面题中的数量关系 1)学习买了15副羽毛球拍,每副x元,付给营业员300元还剩多少元。2)一条2500米的公路,平均每天修X米,修了8天,还剩480米。3)幼儿园发玩具,一共有60件,每人发两件发了24人的,还剩x件。 五、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式 1)18个A的和是360。 2)x除以20的商是16. 3)A减去7的差的7.1倍是69.7.

4)比X的5倍多11.2的数是39. 5)A比2.5的4倍还多3. 6)24的3倍加x等于126. 7)15与X的和乘以4,积是148. 一、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题是否正确 1)因为35+5=40,所以35+5-5=40-6 2)因为A×5=40,所以A×5÷5=40÷5 3)因为35-5=30,所以35-5+5=30+5 4)因为B÷5=30,所以B÷5×5=30÷5 二、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填空 X+8( )( )=56( )( ) X -8( )( )=56( )( ) X×8( )( )=56( )( ) X÷8( )( )=58( )( ) 三、判断 1)a2与a×a都表示两个相乘。 2)x=3是方程x+5=8d 解。 3)“比x的2倍少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是2x-2. 4)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5)因为90-25X,含有未知数X,所以它是方程。 四、根据题意写方程 1)光华小学原来有840块砖,又运来x块,现在一共有1200块砖。 2)水果店有500千克苹果,卖了3筐,每筐x千克,还剩335千克。 3)一个数的3倍加上这个数的2倍等于1.5,求这个数。 4)一个数的4倍减去这个数自己,差是42.6,求这个数。 五、拓展提高题 1)甲书架上有x本书,乙书架上的书比甲书架上的1.5倍还多5本。 ①用式子表示乙书架上有多少本书 ②当x=45时,乙书架上有书多少本? 2)王阿姨买了m千克香蕉和n千克苹果,香蕉每千克4.8元,苹果每千克5.4元,一共花了多少元?

(完整word)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练习.docx

方程的意义练习卡 班级:姓名: 同学们,挑战的时间到了,认真审题,加油呦! 一、你能试着写出两个方程吗? 二、思维体操 1.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程吗? ①② ③④ 2.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 ① x 减去 3 等于 50② 6减去x的差再除以8,商是12 ③ t 的 6 倍再加上 9 等于 189④ 52除以x,商8,余数是4 3.先找出题目信息中的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 ①买了一部单价150 元的上衣和一条X 元的裤子,一共花了450 元。 ②水果店上个月有500 千克桃子,卖了x 千克,还剩 34 千克。 ③水果店这个月有500 千克桃子,卖了7 筐,每筐 x 千克,还剩 115 千克。

④小红昨天买了 5 支笔,共付 9 元,每支 x 元。 ⑤小红今天买了 5 支笔铅笔,每支x 元,她付给营业员11.6 元,找回 6.6 元。 ⑥福州到厦门的公路长240 千米,林老师从福州到厦门,已经走了x 千米,还剩 80 千米。 ⑦福州到厦门的公路长 240 千米,林老师开车以每小时 80 千米的速度从福州开往厦门,已经走了 x 小时,还剩 150 千米抵达厦门。 ⑧福州到厦门的公路长 240 千米,林老师开车以每小时 80 千米的速度从福州开往厦门,已经走了 1.5 小时,还需要 x 小时抵达厦门。 ⑥甲乙两个仓库存有化肥,甲仓库有 50 吨,乙仓库有 62 吨,每次从甲仓库运走 5 吨,同时从乙仓库运走 8 吨,运了 x 次后,两个仓库所存化肥吨数相等。 三、脑筋急转弯 1.列方程解决问题 ①一张桌子单价88 元,比椅子单价的 2 倍多 4.6 元,椅子单价是多少钱? 把椅子单价设为x 元,三名同学列出了不同的方程。 小丽列的方程是: 2x+4.6=88 小白列的方程是: 2x-4.6=88 小黄列的方程是: 2x=88-4.6 。谁列的方程是对的,请你分析。 ②用一条绳子测量水井的深度,单股量,井外余 3 米,双股量,差 4 米到井口,问:绳有多长?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

文库精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 小朋友们,一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过去一半儿了,你的数学学得怎 么样呢?你一定想知道吧?好!那就马上进入数学王国挑战一下自己吧! 一、细心算,你一定能算得对又快。(15分) 6-4= 1+3= 3-3= 4-0= 2+5= 6+1= 7-5= 0+4= 4+4= 8-3= 5-3= 3+4= 4-2= 3+5= 7-2= 二、认真想,你就能填对!(41分) 1.找规律填数。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3.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4.和8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5.比5大比10小的数有( )。 6.请你在○里填“<”“=”或“>”,在□里填数。 4○3 0○1 7○7-2 10○9 9○6 2+3○5 6 >□ □< 1 □> □ 7 . △△△△△△ □□□□ ○○ ○○○○○○○ ( )比( )多 ( )比( )少 □○□ □○□ 8. (1)一共有( )只小动物,从右边数排在第( )个。 (2) 前面有( )个小动物,后面有( )个小动物。 (3)把左边的2个小动物圈起来。 9.写出四道得数是5的算式: □○□=□ □○□=□ □○□=□ □○□=□ 三、细心比,你一定能对!(4分) 1.最短的画√,最长的画○。2.最轻的画√,最重的画○。 四、数一数。(8分) □ 2 4 1 □ 8 6 4 □ □ □ 9 学校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 ----------------------密--------------------封----------------------线--------------------------------------

小学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 一、课题名称:《简易方程—方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与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其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弄清方程和等式的异同。 四、教学方法: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和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天平。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教师简单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 2.谁能简单地说一下曹冲是利用什么原理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呢? (让大象和石头的重量相等,再称石头的重量。) 3.是的。那么你们知道吗,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二)互动新授 1.出示天平: 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教师做补充: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2.合作探究。 (1)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9的砝码,怎样才能让天平平衡呢? 让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操作,得出: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09的砝码就可以保持平衡。 用算式表示:50+50=100。 让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2)把一个杯子放在天平的左边,右边放100g的砝码,让学生观察天平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现在天平平衡,说明空杯子重100g。 质疑:如果我往杯子里倒些水,观察天平现在的情况。 (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后天平不平衡了。) 一杯水的重量是多少,怎样表示?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一杯水有多重吗?(不知道)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方程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第5单元简易方程 第7课时方程的意义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能进行辨析。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天平的原理,理解不等式和方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难点: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学习准备】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托盘两端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自主探究 学生自学并完成相关练习。 三、例题精讲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

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四、练习设计 1、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63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2、反馈练习,教材P63做一做第1题。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3、完成P66练习十四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出相应的方程。 4、独立完成P66练习十四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然后让学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所以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业:P66练习十四第1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14生活中的数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14生活中的数教案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2.让学生能用所学到的数去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和顺序,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的能力。 5.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精神。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第57页、第87页生活中的数。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学卡片、学具盒中的数字、算式卡片。 教学设计 导入 小朋友们,在我们已经认识的数中,哪个数最小?哪个数最大?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来吗?(生边拍手边说:0、1、2、3、4、5、6、7、8、9、10)再让学生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说一说。 [以师生拍手对口令的形式复习已学过的数,形式活泼。]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这些数可是我们的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能见到它们。今天,我们就先来说说生活中的

数。 板书:我会说 我会说 1.师: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数?(让学生充分地去说)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说明你们平时观察得很仔细。现在就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走进生活,看看生活中的数。(多媒体课件演示校内、校外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 [直观演示,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看完录像,你们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数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是我们人类的亲密伙伴,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用数来和别人交流。 请学生把教科书翻到第46页生活中的数。 师:看看书上的几位小朋友在向我们说什么?(指导学生看书上带数的话) [尊重教材,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沟通数学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 师:第一位小女孩正在干什么?她说了什么?(生:我7岁了。) 第二位小男孩指着一张全家福照片,他说了什么?(生:我家有5口人。)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数学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及答案数学 小朋友们,在逸仙小学已经学习数学知识快一年了,想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吗?那就跟着一起去数学王国逛逛吧! 第一站 1 3、4、74里面有7个和个一。 5、和89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6、60比大1,比小1。 7、把52、47、68、90、25、86这几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后, 47是第个数,最后一个数是。 8、 用上面的三张卡片,每次拿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在里。 >>> 9.在○里填上“”或“=”。 98○8 11-3○3100○93+65–4○35+4 10、选择合适的数填在圈里。 4866493 十位上是4的数单数比50大的数

2、下面的一块是从上面哪一块中剪下来的,用线连一连。 1分) 1– =11– = + =0 +–= 41 +0 = +=– =–0 +0 = 8– =+ = 16-=–60+0 = 90 –0 = 0 +=5–0 =7––0 = 2+0 = 1– =0 +0 =32+0 –40 = 2、估一估,在得数是六十多的算式后面画“√”。 45+20□5+2□5-30□-3□ 3、1 小明有连环画34本,故事书比连环画少得多,故事书有多少本?一班有43人去春游,一 班比一小华再拍多少下就和小明同样多了? 第五站 1、请你数一数,图中玩绳的小孩有个。 2、找规律,画一画。 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练习 1、同学们要做10个灯笼,已做好8个,还要做多少个? 2、从花上飞走了6只蝴蝶,又飞走了5只,两次飞走了多少只? 3、飞机场上有15架飞机,飞走了3架,现在机场上

有飞机多少架? 4、小苹种7盆红花,又种了同样多的黄花,两种花共多少盆? 5、学校原有5瓶胶水,又买回9瓶,现在有多少瓶? 6、小强家有10个苹果,吃了7个,还有多少个? 7、汽车总站有13辆汽车,开走了3辆,还有几辆? 8、小朋友做剪纸,用了8张红纸,又用了同样多的黄纸,他们用了多少张纸? 9、马场上有9匹马,又来了5匹,现在马场上有多少匹? 10、商店有15把扇,卖去5把,现在有多少把? 11、学校有兰花和菊花共15盆,兰花有6盆,菊花有几盆? 12、小青两次画了17个,第一次画了9个,第二次画了多少个? 13、小红家有苹果和梨子共13个,苹果有4个,梨子有多少个? 14、学校要把12箱文具送给山区小学,已送去7箱,还要送几箱? 15、家有11棵白菜,吃了5棵,还有几棵? 16、一条马路两旁各种上48棵树,一共种树多少棵? 17、从车场开走8辆汽车,还剩24辆,车场原来有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直接写出得数 13-7 = 14-5 = 11-9 = 12-4 = 16-8 = 2 + 44 = 30 + 6 3 = 53-8 = 50-6 = 75-9 = 13-9 = 14-7 = 17-8 = 11-5 = 12-3 = 5 + 71 = 48 + 5 = 6 + 26 = 6 7 + 9 = 58-5 = 14-8 = 11-7 = 15-8 = 18-9 = 16-7 = 43-30 = 37-7 = 56-20 = 15-6= 12-5 = 二、列竖式计算 52 + 17 27 + 68 35 + 35 61-53 73-45 50-24 三、填空 1. 看图写数。 ()()()() 2. 6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2的数是。 3. 看图写算式。 12-□=□ 12-□=□ 4. 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47 >□8 52 <5□ 5.

()元()角()元()角 6. 可以换枚。可以换张。 7. 先算出得数,再把算式填入合适的里。 8+31 8+37 50-9 73-37 四十多三十多 8. 6元 17元 3元 10元 (1)买一条和一个,一共要元。 (2)买2个要元。 (3)买1枝,付出20元,找回元。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 1. 从小到大数,39后面是几? 三十八□ 四十□ 四十一□ 2. 比50大得多的数是几? 50□ 52□ 80□ 3. 如果54+1□的和是七十多,□里是一个什么数? 比6小的数□ 6□比6大的数□ 4. 60个鸡蛋正好装满一盒,如果用这个盒子放苹果,能放多少?比60个少□ 正好60个□ 比60个多□ 5. 买一个要8元,有6元4角,还差多少钱? 2元□ 2元6角□ 1元6角□ 6.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 □ □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教案-比一比(一)

“比一比”教学方案 简要提示: 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5页“比一比”。通过教学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合作意识。教学流程: 流程1:情境导入 流程2:比较长短 流程3:比较高矮 流程4:比较轻重 流程5:巩固练习 流程6:总结提升 注:拍老师用红色加粗表示,拍课件用斜体表示。 流程1: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儿童乐园,在那里数了物体的个数,知道了数数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这节课我们到一所小学的校园里看一看。 课件出示例题情景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同桌小朋友先互相说一说,再大声地说给大家听。 今天我们用另一种方法来学习数学,那就是“比一比”(板书课题) 流程2:比较长短 1.教学例题 (1)师:我们先比较两个小朋友的跳绳,(课件出示)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哪跟跳绳长

吗?那怎么办呢? (2)师:老师带来了两根跳绳,(出示)谁来说说该怎么比呢? (3)学生操作,全班注意观察。 (4)师:把两根跳绳并排放,一头对齐,看另一头,红跳绳还多出一段呢,所以红跳绳比黄跳绳长。谁能说一说比的结果?要说完整,什么比什么长?反过来还 可以怎么说? (5)师:小朋友不仅要想出比的方法,还要能把比的结果说清楚。会想、会说还要会写。看看豆荚老师有什么要求。(课件出示)把书翻到第4页画一画。(课件 出示答案) 2.小练习 出示课件两根毛线(一条弯着一条笔直)比长短;两个卷纸比长短。 3、猜一猜 师:我手中握有红、绿两枝铅笔,一头看得见,一头看不见,猜一猜,哪枝铅笔长? 师:你上当了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流程3:比较高矮 师:大家看,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上滑梯,(课件出示)他们俩要比一比谁的个子高,你有什么办法吗?请两个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一下。 学生活动 师:(课件出示)看看白菜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把书翻到第5页,画一画。 流程4:比较轻重 (1)师: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图片,出示一胖一瘦两个小孩,站在跷跷板面前。师:他们坐上去会怎么样? (2)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较轻重的问题。刚才那两个孩子一眼就能看出谁轻谁重,这个石榴和柿子你还能一眼看出谁轻谁重吗?你有什么办法比吗?(3)学生活动 (4)师: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类似天平的支架)这是一架简易天平,把和石榴和柿子分别放在两端,(课件出示)你发现了什么? (5)师:翻开书第5页,茄子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作业)

小学一年级作文:《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 8月18日早晨,我报名参加了《南京晨报》的卖报活动。早晨8:00整,我和妈妈便来到了报社门口。 领报纸时,我问报社的阿姨:“阿姨,您好!我是来领报纸卖的,请问要多少钱?”“7角钱1份,每位同学领15份。”阿姨回答说。我算了算报纸的本金:0.7元x10份=7元,0.7元x5份=3.5元,7元+3.5元=10.5元。我向妈妈要了10.5元钱,给了报社的阿姨,领了15份报纸,往地铁站走去。 来到地铁站,妈妈先给了我20元的零钱作为备用金。然后,我便开始在地铁出口处卖起了报纸。”《南京晨报》,1元钱1份!”我大声招呼着过往的行人。在我的热情叫卖下,大约过了40分钟的时间,我就把15份报纸全部卖完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问我:“宝贝,今天你一共挣了多少钱呀?”我数了数口袋里的钱,一共34元,又在心里算了算:34元-20元备用金-10.5元本金=3.5元。我大声告诉妈妈:“我算过了,今天卖报一共挣了3.5元钱。”妈妈说:“不对呀?1份报纸0.7元,卖出去时是1元钱,1元-0.7元=0.3元,0.3元x15份=4.5元呀!怎么会少1元钱呢?”这时,我才想起来,在卖报时,有一位叔叔拿了1份报纸,

还没给钱,就急匆匆地走了。 通过今天的卖报活动,我发现:原来生活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不光要学好书本上的数学知识,还要学会将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来,活学活用,这样才真正达到学习数学的目的。《生活中的数学》相关作文:读《格林佛记》有感读书笔记读《小女生金贝贝》有感让人间充满爱读《人类未解之谜》有感湿地公园游玩记《我是一条狗》读后感读《眼睛树》有感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作文

小学数学_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并进行辨析,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2、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概念,感受方程的思想。 3、体会在知识探索过程中,与人合作的乐趣,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方程的意义去。 教学难点: 会列简单的方程,理解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看课件,引导学生对方程的意义提出问题,带着疑问进行学习。 二、探究方程的意义 1、创设情境,写出式子 师:这是工人叔叔正在给熊猫喂米粉,仔细观察,从图中我们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课件展示天平,引导学生根据课件情景演示列出式子: 生1:(课件情景演示)20=20 生2:(课件情景演示)20+x﹥20 生3:(课件情景演示)20+x﹥50 生4:(课件情景演示)20+x<100 生5:(课件情景演示)20+x=70 小结:当天平两边的质量相等的时候,天平是平衡的。当天平两边的质

量不相等的时候,天平是不平衡的。 【设计意图】: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2、利用天平原理,理解“等式”“不等式” 学生独立用式子表示出天平两端的关系。 师:(课件出示)下面还有2幅天平图,请你仔细观察后,用式子把天平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表示出来。 生:(课件情景演示)2x=150 3x+10=100 3、合作探究,抽象概念 (1)、出示要求,组织学生观察以上式子,独立思考分类。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结果: (4)、比较发现、揭示方程的意义。 既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等式的式子,大家知道我们把这样的式子叫什么吗?(方程)那什么是方程呢?对,像20+χ=100 3χ=180 100+χ=3×5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课题:方程的意义)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那这些式子不是方程呢?为什么? 师:一个式子是方程需要具备几个条件?(在含有未知数和等式标注线)师:我们自己来写一个方程,看谁写的最有创意。 (5)圈一圈黑板上的式子,先圈等式再圈方程 等式 方程 师: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是什么呢? 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苏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苏教版 这篇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练习题苏教版,是WTT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直接写出得数 13-7=14-5=11-9=12-4=16-8= 2+44=30+63=53-8=50-6=75-9= 13-9=14-7=17-8=11-5=12-3= 5+71=48+5=6+26=67+9=58-5= 14-8=11-7=15-8=18-9=16-7= 43-30=37-7=56-20=15-6=12-5= 二、列竖式计算 52+1727+6835+3561-5373-4550-24 三、填空 1.看图写数。 ()()()() 2.6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2的数是。 3.看图写算式。 12-□=□ 12-□=□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47>□852<5□ 5. ()元()角()元()角 6.可以换枚。可以换张。 7.先算出得数,再把算式填入合适的里。 8+318+3750-973-37 四十多三十多

8.6元17元3元10元 (1)买一条和一个,一共要元。 (2)买2个要元。 (3)买1枝,付出20元,找回元。 四、选择合适的答案,在□里画“√” 1.从小到大数,39后面是几? 三十八□四十□四十一□ 2.比50大得多的数是几? 50□52□80□ 3.如果54+1□的和是七十多,□里是一个什么数? 比6小的数□6□比6大的数□ 4.60个鸡蛋正好装满一盒,如果用这个盒子放苹果,能放多少? 比60个少□正好60个□比60个多□ 5.买一个要8元,有6元4角,还差多少钱? 2元□2元6角□1元6角□ 6.由两个三角形拼成的图形,哪一个是平行四边形? □□□ 五、在方格纸的左边画一个长方形,中间画一个正方形,右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六、解决实际问题 1.2. 今年8岁的有多少人?原来有多少盆? 3.4. 再踢多少下就和 已经装了多少箱?同样多? 5.先把他们画的图形整理一下,再填表。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一、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 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 有条理地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具:教学光盘或教学挂图、学具 教时:一课时 教学课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讲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一个热闹的地方——动物乐园, 高兴吗? 2、出示挂图,进一步激发起数数的兴趣,初步探索。嗬!动物乐园到了,你们看,动物乐园里可热闹啦,让我们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睁大眼睛,你看看图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1、看图了解画图的内容,图上有些什么?分别在哪里? 2、结合画面下的10幅小图观察,这10幅小图都是从场景里提取的,让学生一件一 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 3、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4、第七、八、九、十幅小图中有圆点无物体,放手让学生根据圆点个数,到情景图 中找相应的物体。 三、实物操作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在小组内说说。 如: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小结 小朋友爱动脑,又爱动手,真不错,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巩固深化 1、游戏:火车钻山洞 讲述: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完整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2~2013(一) 执教:章翠花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29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 教材分析 学生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定律,用符号表示数),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基础上实行学习。应用方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相关的几个概念,教材只作描述不下定义。在教学设计中仍然把理念作为教学的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判断“等式”和“方程”知道方程是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才有可能明确所谓解方程。 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这个班级有学生五十个学生,班额比较大,学生不够活泼,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学生数学基础还好。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他们头脑中还没有过方程这样的表象,所以授新课就要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开始,因为在前面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这部分内容时,有了基础,我想在学习简易方程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辨析“等式”“不等式”的意义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建立表象 教师介绍天平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操作当天平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指针指向中。根据这这个原理来称物体的质量。(让学生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借助实物演示的优势。初步感受平衡与不平衡的表象) 二、探索交流,探究新知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1)在天平称出100克的左边空杯,让学生观察是否平衡,感受1只空杯=100克。 (2)往空杯里倒入果汁,另一边加100克法码,问学生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感受天平慢慢倾斜,水是未知数)引出100+X>200,往右加100克法码, 问:哪边重些?(学生初步感受平衡和不平衡的表象) 问:怎样用式子表示?100+X<300 (3)教学100+X=250 问:如果是天平平衡怎么办?(让学生讨论交流平衡的方案)把100克法码换成50克的砝码,这时会怎样?(引导学生观察这时天平出现平衡), 问: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用字母X 表示怎样用式子表示?得出:100+X=250 2、理解“等式”和“不等式的关系以及“方程”的意义

2019-2020新苏教版小学1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苏教版教材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与教案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二)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 我们认识的数 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五单元元、角、分 小小商店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七单元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课题:十几减9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教学重点: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9。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 1.观察书本P1例1,思考:13-9=?想想你是怎么计算的? 2.尝试完成想想做做第1、第2题。 二、交流共享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猴哥哥在森林里开了一家水果店,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课件出示),店里有几个桃子啊? 生:13个 师:怎么一下子就看出有13个的? 生:盒子内有10个,加上盒子外的3个一共有13个。 师:对!10和3合起来就是13。你看小猴子蹦蹦跳跳跑来买桃

子了,它对猴哥哥说:“我买9个”。如果你是这只猴哥哥,你准备怎么卖呢?还剩多少个?应怎样计算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9=□ (二)探究交流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桃子,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 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 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 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师:你是小猴子你能把12个桃子卖掉9个桃子的实际操作过程描述出来吗? 生方法一:我是这样卖的,从13个桃子里一个一个去掉9个桃子,1、2、3···9,还剩下4个桃子,所以13-9=4。(师了解班上有多少人是这样想的) 生方法二:我是这样卖的,我先把10个桃子里拿出9个,还剩1个,再把1个桃子和外面的3个桃子合起来还剩4个桃子。 师:你能把过程用算式来表示吗? 生:10-9=1 1+3=4 所以13-9=4(师了解班上有多少人是用这种方法的,给予表扬) 生方法三:我是这样卖的,盒子外面的3个桃子先减去,然后减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数一数 教学内容:数1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 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准备:光盘、小棒、彩色水笔 教学课时:1课时

课题:数一数第(1)课时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P.2、3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接触1~10各数,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并在数1~10的过程中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 2、能正确数出图中的物体各数。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 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数一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数过程。 教学难点:从具体实物过度到抽象的点子图。 教学准备:光盘、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儿童乐园里玩吗?老师前几天就去了儿童乐园,还带回来一张图片呢,你们想看一看吗?(课件出示图片) 带领学生观察图片,进行教学。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数图上的物体个数 同学们,儿童乐园里非常热闹,在照片中,你能看到什么?能告诉大家吗? 谁能告诉大家,照片中有些什么?(引导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说清各种物体在图中的位置。) 总结: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阴,鲜花怒放,鸟儿欢快地唱着歌,花蝴蝶欢乐地飞舞着,小朋友们自由自在地在儿童乐园里尽情游玩着,他们有的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呀!学完今天的新本领,咱们也到儿童乐园去玩,好吗 2.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教师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小朋友,你能说出XXX有几个吗?(对于说的又快又准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学生喜欢先数什么就让他们说什么,不要限制先数哪一种,保持学习热情。对于比较难数的数目,要引导学生有次序的数,防止重复或遗漏。如果有学生数的角度与书上不同,只要合理教师也应该加以肯定。)3.总结方法。 (1)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2)小结: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