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

第八章 力矩分配法

1. 图中结构中固定端弯矩 为: ( )

2.在力矩分配中等截面杆的远端固定,杆传递系数C等于: ______

3.图中结构中固定端弯矩 =_______

4.在力矩分配法中杆端的转动刚度与杆另一端的支撑情况有关。( )

5.图中结构中力矩分配系数 =_______

6.单独使用力矩分配法,只能解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

7.图a和图b的A端转动刚度相同。( )

8.一个刚结点无论连接多少个杆件,这些杆件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总等于( )

9.在力矩分配法中已知某杆一端的分配力矩M,若该杆另端为滑动支座,则传递力矩为M。 ( )

10.力矩分配法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力矩与分配力矩之比,它与荷载作用无关。( )

11.对图示结构,力矩分配系数 和固端弯矩 分别为:( )

A.0.238, -41.67 KN·m

B.0.238, 41.67 KN·m

C.0.294, -41.67 KN·m

D.0.294, 41.67 KN·m

12.图示结构中,各杆i等于常数,欲使结点产生顺时针转角,即 =1,要在结点A上施加(顺时针)外力偶为:( )

A.8i

B.8i

C. 11i

D.9i

1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结点A的不平衡力矩为:( )

A.-16 KN·m

B. 16 KN·m

C. 0

D.-64 KN·m

14.图示连续梁,已知 =1/2,则杆端弯矩 为: ( )

A.8 KN·m

B.-8 KN·m

C.16 KN·m

D.-16 KN·m

15.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分配系数 和为4/7和3/7,则杆端弯矩

分别为: ( )

A.80 KN·m, 60 KN·m

B.-80 KN·m,60 KN·m

C.80 KN·m,-60 KN·m

D.-80 KN·m,-60 KN·m

16.AB杆的弯矩传递系数 与: ( )

A.杆AB的A端支承情况有关

B. 杆AB的两端支承情况有关

C. 杆AB的B端支承情况有关

D. 杆AB的两端支承情况无关

17.在力矩分配法中,某杆端分配系数与该杆的转动刚度: ( )

A.成正比

B.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C.无关系

D.成反比

18.取左半部为如图示对称结构的等代结构,在等代结构中分配系数 等于:( )

A.1/3

B.4/11

C.2/5

D.2/7

19.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分配系数 、分别等于: ( )

A.0.5 0.333

B.0.25 0.5

C.0.25 0.333

D.0.5

0.571

20.如图连续梁中,已知 =4/7,则 等于: ( )

A.4/7(-M+Pd/6)

B. 4/7(M+Pd/8)

C.4/7(-M+Pd/8)

D. 4/7(M-Pd/8)

2006典型例题分析--第6章 力矩分配法

第6章 力矩分配法 §6 – 1 基本概念 力矩分配法适用于无结点线位移的刚架和连续梁结构,是位移法求解问题的一种特殊情况,有线位移结构不能直接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6-1-1 名词解释 (1)转动刚度AB S :表示抵抗转动的能力,其值等于转动端产生单位转角所需施加的力矩,单跨梁转动刚度如图6-1。 静定结构(或静定部分)的转动刚度为零,即对转动无抵抗能力。 图6-2所示结构有一个转角位移未知数,各杆的转动刚度为: 4433DA DA DC DC S i i S i i ==== 30DB DB DF S i i S === (2)分配系数Di μ:某一杆端的分配系数等于,该杆端转动刚度在同一结点各个杆端转动刚度中所占的比例值。图6-2结构的分配系数为: 0.4DA DA DA DB DC DF S S S S S μ==+++ 0.3DB DB DA DB DC DF S S S S S μ= =+++ 0.3DC DC DA DB DC DF S S S S S μ= =+++ 图6-2无侧移刚架结构 )b () c ( (a) 3AB S i =4AB S =AB S =(d) 图6-1等截面单跨梁转动刚度

2 结构力学典型例题解析 0DF DF DA DB DC DF S S S S S μ= =+++ (3)弯矩符号规定:力矩分配法在计算过程中不需要画弯矩图,只是以数值形式进行计算,因此,需要事先对力矩和弯矩符号进行规定,具体规定如下: 固端弯矩:顺时针为正。 结点外力偶:顺时针为正。 (4)固端弯矩F i j M :将转动结点固定变成位移法的基本体系,外荷载在基本体系上产生的杆端弯矩。如图6-2结构的固端弯矩为: F F F F F F 0DA DA DB BD CD FD M M M M M M ====== F 2 145kN m 8 DC M ql -= =-? F 30kN m DF M =-? (5)不平衡力矩u D M :不平衡力矩为转动结点所连杆端 的固端弯矩之和,其值等于刚臂反力矩。如图6-3为荷载引起的不平衡力矩u D M ,此时就是位移法典型方程的 1P R : F F F F 1P u D DA DB DC DF M R M M M M ==+++ 75kN m u D M =-? (6)被分配力矩M :M 等于不平衡力矩u D M 的负值; 若该转动结点有外力矩,外力矩可以直接进行分配,此时外力矩是被分配力矩的一部分。如图6-3被分配力矩为: 75kN m u D M M =-=? (7)分配弯矩Di M :某一杆端的分配弯矩Di M 等于该杆端的分配系数Di μ乘以被分配力矩 M 。如图6-3结构的分配弯矩为: 30kN m DA DA M M μ==? 22.5k N m D B D B M M μ==? 22.5kN m DC DC M M μ==? 0D F D F M M μ== (8)传递系数AB C :传递系数AB C 只与另一端(远端,即B 端)的支座情况有关,远端为定向支座时其值为-1,远端为固定支座时其值为0.5,远端为铰支座(包括自由端)时其值为0。如图6-3结构的传递系数为: 0.5DA C = 1DB C =- 0DC C = 0DF C = 图6-3不平衡力矩 F DC F M DB F

力矩分配法

力矩分配法练习题 一、判断题 1-1、力矩分配法是由位移法派生出来的,所以能用位移法计算的结构也一定能用力矩分配法计算。 1-2、已知图示连续梁BC跨的弯矩图,则M AB=C BA M BA=57.85kN.m。 1-3、在图示连续梁中M BA=μBA(-70)= -40kN.m。 1-4、在图示连续梁中结点B的不平衡力矩M B=80 kN.m。 1-5、对单点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得到的是精确解。 1-6、图示结构可以用无剪力分配法进行计算。 1-7、交于一结点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1-8、结点不平衡力矩总等于附加刚臂上的约束力矩,可通过结点的力矩平衡条件求 出。 1-9、在力矩分配法中,相邻的结点和不相邻的结点都不能同时放松。

1-10、力矩分配法不需计算结点位移,直接对杆端弯矩进行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 2-1、等截面直杆的弯矩传递系数C与下列什么因素有关? A 荷载 B 远端支承 C 材料的性质 D 线刚度I 2-2、传递弯矩M AB是 A 跨中荷载产生的固端弯矩 B A端转动时产生的A端弯矩 C A端转动时产生的B端弯矩 D B端转动时产生的A端弯矩 2-3、已知图示连续梁BC跨的弯矩图,则AB杆A端的弯矩= A 51.4kN.m B -51.4kN.m C 25.7kN.m D -25.7kN.m 2-4、图示杆件A端的转动刚度SAB= A 4i B 3i C i D 0 2-5、图示杆件A端的转动刚度SAB= A 4i B 3i C i D 0 2-6、图示连续梁,欲使A端发生单位转动,需在A端施加的力矩 A M AB=4i B M AB=3i C M AB=i D 3i

2010.12.8力矩分配法练习题答案

力矩分配法练习题答案 第 1 题 力 矩 分 配 法 计 算 得 出 的 结 果 : A. 一 定 是 近 似 解 ; B. 不 是 精 确 解 ; C. 是 精 确 解 ; D. 可 能 为 近 似 解 , 也 可 能 是 精 确 解 。 () 答案( D ) 第 2 题 在力 矩 分 配 法 中 , 刚 结 点 处 各 杆 端 力 矩 分 配 系 数 与 该 杆 端 转 动 刚 度 ( 或 劲 度 系 数 ) 的 关 系 为 : A. 前 者 与 后 者 的 绝 对 值 有 关 ; B. 二 者 无 关 ; C. 成 反 比 ; D. 成 正 比 。() 答案( D ) 第 3 题 在 力 矩 分 配 法 的 计 算 中 , 当 放 松 某 个 结 点 时 , 其 余 结 点 所 处 状 态 为 : A. 全 部 放 松 ; B. 必 须 全 部 锁 紧 ; C.. 相 邻 结 点 放 松 ; D 相 邻 结 点 锁 紧 。 ( ) 答案( D ) 第 4 题 用 力 矩 分 配 法 计 算 时 , 放 松 结 点 的 顺 序 : A. 对 计 算 和 计 算 结 果 无 影 响 ; B. 对 计 算 和 计 算 结 果 有 影 响 ; C.. 对 计 算 无 影 响 ; D . 对 计 算 有 影 响 , 而 对 计 算 结 果 无 影 响 。() 答案( D ) 第 5 题 图 a所 示 结 构 的 弯 矩 分 布 形 状 如 图 b 所 示 。()

( ) b 答案( X ) 第 6 题 图示结构,各杆i= 常数,欲使A结点产生单位顺时针转角θA=1, 须在A结点施加的外力偶为数 -8i。() A 答案( X ) 第 7 题 力 矩 分 配 法 中 的 传 递 弯 矩 等 于 : A . 固 端 弯 矩 ; B . 分 配 弯 矩 乘 以 传 递 系 数 ; C. . 固 端 弯 矩 乘 以 传 递 系 数 ; D . 不 平 衡 力 矩 乘 以 传 递 系 数 。() 答案( B ) 第 8 题 图 示 结 构 用 力 矩 分 配 法 计 算 时 分 配 系 数 μBC 为 1 / 8 。() m A B C D I I I 答案( X )

力矩分配法习题集

1、清华5-6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并画其弯矩图和剪力图。 C 清华 V图 M (kN 解:(1)计算分配系数: 32 0.6 324 4 0.4 324 BA BA BA BC BC BC BA BC s i s s i i s i s s i i μ μ ? === +?+? ? === +?+? (2)计算固端弯矩:固端弯矩仅由非结点荷载产生,结点外力偶不引起固端弯矩,结点外力偶逆时针为正直接进行分配。 33606 67.5 1616 F AB F BA M Pl M = ?? ===? kN m (3)分配与传递,计算列如表格。 (4)叠加固端弯矩和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得各杆端的最后弯矩,作弯矩图如图所示。 (5)根据弯矩图作剪力图如图所示。

015 3027.60153032.63517.5 8.756 AB BA AB AB AB BA BA BA BC CB BC CB M M V V l M M V V l M M V V l ++=- =-=++=-=--=+--==-=-=5kN 5kN kN 2、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并画其弯矩图和剪力图。 4m 1m 2m 原结构 简化结构 · 解:(1)计算分配系数:,4,34 BA BC BA BC EI i i i S i S i = ====令 430.429 0.5714343BC BA BA BC BA BC BA BC s s i i s s i i s s i i μμ= === ==++++ (2)计算固端弯矩:CD 杆段剪力和弯矩是静定的,利用截面法将外伸段从C 处切开,让剪力直接通过支承链杆传给地基,而弯矩暴露成为BC 段的外力偶矩,将在远端引起B 、C 固端弯矩。 22204101088 154102020828 F F AB BA F F BC CB Pl M M ql m M M ?=- =-=-???=-+=-+=-?=?kN m,=kN m kN m,kN m (3)分配与传递,计算列如表格。 (4)叠加固端弯矩和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得各杆端的最后弯矩,作弯矩图如图所示。 (5)根据弯矩图作剪力图如图所示。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

第六章 力矩分配法 一 判 断 题 1. 传递系数C 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 2. 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 3. 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 × ) 4. 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 是传递弯矩的代数和.( √ ) 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 为1,则表明力矩分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 × ) 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 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 ) 7.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 近似解,也可获得精确解.( √ ) 8. 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 × ) 9. 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 × ) 10. 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CB =-16/2ql ( × )

题10图题11图题12图 =—M/2.( × ) 11. 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BC 12.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 ) 13. 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 ) 14. 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 ) 15.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 16. 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 ) 17.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 ) 18.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的分配系数μ.(√ ) = 18 / 29 AC 题18图题19图

结构力学力矩分配法题目大全

第六章力矩分配法 一判断题 1. 传递系数C与杆件刚度和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2. 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3. 力矩分配法所得结果是否正确,仅需校核交于各结点的杆端弯矩是否平衡.( ×) 4. 力矩分配法经一个循环计算后,分配过程中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是传递弯矩的代数 和.( √) 5.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构时,汇交与每一结点各杆端力矩分配系数总和为1,则表明力矩分 配系数的计算绝对无错误.( ×) 6. 在力矩分配法中,分配与同一结点的杆端弯矩之和与结点不平衡力矩大小相等,方向相 同.( ×) 7. 力矩分配法是以位移法为基础的渐进法,这种计算方法不但可以获得近似解,也可获得精 确解.( √) 8. 在任何情况下,力矩分配法的计算结构都是近似的.( ×) 9. 力矩分配系数是杆件两端弯矩的比值.( ×) 10. 图示刚架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CB=-16/2ql( ×) 题10图题11图题12图 11. 图示连续梁,用力矩分配法求得杆端弯矩M BC=—M/2.( ×) 12. 图示刚架可利用力矩分配法求解.( √)

13. 力矩分配法就是按分配系数分配结点不平衡力矩到各杆端的一种方法.(× ) 14. 在力矩分配法中,同一刚性结点处各杆端的力矩分配系数之和等于1.( √ ) 15. 转动刚度(杆端劲度)S 只与杆件线刚度和其远端的支承情况有关.( √ ) 16. 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计算结果是精确的.( √ ) 17. 力矩分配法仅适用于解无线位移结构.( √ ) 18.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时,杆端AC 的分配系数 29/18=AC μ.(√ ) 题18图 题19图 题21图 19. 图示杆AB 与CD 的EI,l 相等,但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度)S AB 大于C 端的劲度系数(转 动刚度) S CD .( √ ) 20. 力矩分配法计算荷载作用问题时,结点最初的不平衡力矩(约束力矩)仅是交于结点各杆 端固端弯矩的代数和.( × ) 21. 若使图示刚架结点A 处三杆具有相同的力矩分配系数,应使三杆A 端的劲度系数(转动刚 度)之比为:1:1:1.( √ ) 22.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力分析.( × ) 23. 计算有侧移刚架时,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采用力矩分配法.( √ ) 24. 有结点线位移的结构,一律不能用力矩分配法进行力分析.( × ) 二 选 择 题 1. 图示结构汇交于A 的各杆件抗弯劲度系数之和为 ∑A S ,则AB 杆A 端的分配系数为: ( B ) A.∑=S A AB AB i /4μ B. ∑=S A AB AB i /3μ C. ∑=S A AB AB i /2μ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概念 力矩分配法是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的一种实用计算方法,它不需要建立和求解基本方程,可直接得到杆端弯矩。运算简单,计算方法有一定规律,便于掌握,适合手算。 理论基础:位移法; 计算结果:杆端弯矩; 适用范围:连续梁和无侧移刚架。 一、正负号规定 在力矩分配法中,杆端转角、杆端弯矩、固端弯矩的正负号规定与位移法相同,即都假定对杆端顺时针转动为正。 作用在结点上的外力偶荷载,约束力矩,也假定顺时针转动为正,而杆端弯矩在结点上表示时逆时针转动为正。 二、转动刚度S 转动刚度表示杆端对转动的抵抗能力。在数值上等于使杆端发生单位转动时需在杆端施加的力矩。AB 杆A 端的转动刚度S AB与AB杆的线刚度i(材料的性质、横截面的形状和尺寸、杆长)及远端支承有关,而与近端支承无关。当远端是不同支承时,等截面杆的转动刚度如下: 三、传递系数C 杆端转动时产生的远端弯矩与近端弯矩的比值。即: 远端弯矩可表达为:M BA=C AB M AB

等截面直杆的传递系数与远端的支撑情况有关: 远端固定: C=1/2 远端铰支: C=0 远端滑动: C=-1 四、多结点无侧移结构的计算 注意: ①多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法得到的是渐近解。 ②首先从结点不平衡力矩较大的结点开始,以加速收敛。 ③不能同时放松相邻的结点(因为两相邻结点同时放松时,它们之间的杆的转动刚度和传递系数定不出来);但是,可以同时放松所有不相邻的结点,这样可以加速收敛。 ④每次要将结点不平衡力矩变号分配。 ⑤结点i的不平衡力矩M i等于附加刚臂上的约束力矩,可由结点平衡求得。 例题;用力矩分配法画连续梁的M图,EI为常数。

力矩分配法习题解答.docx

1、清华 5-6 试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并画其弯矩图和剪力图。 kN kN A 20 · A 55 · B i C B C 清华 2i 题9-1b EI EI 题5-6 35 M 图 15 M 图 (kN · m) (kN · m) 5 90 17.5 27.5 8.75 V 图 V 图 32.5 分配系数 0.6 0.4 分配系数 0.5 0.5 固端弯矩 0 (20) 0 固端弯矩 0 (55) 0 67.5 0 45 0 分与传 0 -52.5 -35 -17.5 分与传 0 -50 -50 0 最后弯矩 15 -35 -17.5 最后弯矩 -5 -50 解:( 1)计算分配系数: s BA 3 2i 0.6 BA s BC 3 2i 4 s BA i s BC 4 i 0.4 BC s BC 3 2i 4 s BA i ( 2)计算固端弯矩: 固端弯矩仅由非结点荷载产生,结点外力偶不引起固端弯矩,结点外力偶逆时针为正直接进行分配。 M AB F 0 M BA F 3Pl 3 60 6 67.5kN m 16 16 ( 3)分配与传递,计算列如表格。 ( 4)叠加固端弯矩和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得各杆端的最后弯矩,作弯矩图如图所示。 ( 5)根据弯矩图作剪力图如图所示。

V AB M AB M BA 30 0 15 5kN V AB l 6 27. V BA 0 M AB M BA 30 0 15 5kN V BA l 6 32. V BC V CB M BC M CB 35 17.5 kN l 6 8.75 2、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并画其弯矩图和剪力图。 kN kN/m 20kN M 图 15.71 30 20 (kN · m) 7.14 A EI B EI C D 20 2m 2m 4m 1m 题9-1b 原结构 28.93 kN · m 20 N V 图 7.86 kN/m 20k kN A (kN) EI B EI C D 12.14 31.07 kN kN/m A 20kN ·m EI B EI C 分配系数 0.571 0.429 简化结构 固端弯矩 -10 10 -30+10 20 -20 分与传 2.86 5.71 4.29 0 0 最后弯矩 -7.14 15.71 -15.71 20 -20 解:( 1)计算分配系数: 令 EI , 4 , 3 i BA i i BC S BA i S BC i 4 BA s BA 4i 0.429 BC s BC 3i 0.571 s BA s BC 4i 3i s BA s BC 4i 3i ( 2)计算固端弯矩: CD 杆段剪力和弯矩是静定的,利用截面法将外伸段从 C 处切开,让剪力直接通过 支承链杆传给地基,而弯矩暴露成为 BC 段的外力偶矩,将在远端引起 B 、C 固端弯矩。 F Pl 20 4 kN m, F = 10kN m M AB 8 8 10 M BA M BC F ql 2 m 15 42 10 20kN m,M CB F 20kN m 8 2 8 ( 3)分配与传递,计算列如表格。 ( 4)叠加固端弯矩和分配弯矩或传递弯矩,得各杆端的最后弯矩,作弯矩图如图所示。 ( 5)根据弯矩图作剪力图如图所示。

力矩分配法计算三跨连续梁

力矩分配法计算三跨连续梁1、基本概念和计算要求 在学习力矩分配法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力矩分配法是一种渐近的计算方法,不须解方程即可直接求出杆端弯矩,可以分析连续梁和结点无侧移刚架的内力。 2)力矩分配法是在位移法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其杆端弯矩、结点力矩的正负号规定和位移法完全一致。 3)力矩分配法的三大要素: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其中转动刚度在位移法中已经涉及,只是概念稍为变化,传递系数较易理 解和记忆。主要是分配系数,要求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和特征。 2、基本计算方法 在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具有多个分配结点的连续梁时,其基本原理是在加刚臂和放松刚臂的过程中,完成杆端弯矩的计算。其基本思路为:1)用刚臂约束所有的刚性结点,控制其转角。计算固端弯矩和约束力矩。 2)每次轮流放松一个结点,其它所有结点仍需加刚臂约束。在所放松的结点处进行力矩的分配和传递。 3)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分别与各次的分配力矩和传递力矩相叠加(求代数和)即得该杆端的最后弯矩。最后杆端弯矩在每个结点处都应该平衡。 4)根据杆端弯矩和荷载利用叠加法画弯矩图。 3、计算步骤和常用方法

考试要求为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具有两个结点的三跨连续梁,并画出其弯矩图。计算时要注意: 1)计算汇交于同一结点各杆杆端的分配系数后,先利用分配系数之和应等于1的条件进行校核,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2)特别应注意列表进行力矩分配、传递及最后杆端弯矩的计算方法。 3)分配时,要从约束力矩大的结点开始分配,可达到收敛快的效果。 4)应特别注意一定要将约束力矩先变号再进行分配。 5)求约束力矩时,应注意将其他结点传递过来的力矩计算在内。 6)当分配力矩达到所需精度时,即可停止计算(通常可以把精度控制在范围内)。应注意停止计算时只分配不再传递,以免引起邻近结 点出现不平衡力矩。 7)画内力图时,宜利用最后杆端弯矩在每个结点处都应该平衡的条件进行校核。 4、举例 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图(a)所示连续梁的弯矩图。 [解](1)计算固端弯矩 将两个刚结点B、C均固定起来,则连续梁被分隔成三个单跨超静定梁。因此,可由表查得各杆的固端弯矩 其余各固端弯矩均为零。 将各固端弯矩填入图(b)所示的相应位置。由图可清楚看出,结点B、C的约束力矩分别为 (2)计算分配系数

力矩分配法计算三跨连续梁

力矩分配法计算三跨连续梁 1、基本概念和计算要求 在学习力矩分配法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力矩分配法是一种渐近的计算方法,不须解方程即可直接求出杆端弯矩,可以分析连续梁和结点无侧移刚架的内力。 2)力矩分配法是在位移法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其杆端弯矩、结点力矩的正负号规定和位移法完全一致。 3)力矩分配法的三大要素:转动刚度、分配系数、传递系数。其中转动刚度在位移法中已经涉及,只是概念稍为变化,传递系数较易理解和记忆。主要是分配系数,要求熟练掌 握其计算方法和特征。 2、基本计算方法 在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具有多个分配结点的连续梁时,其基本原理是在加刚臂和放松刚臂的过程中,完成杆端弯矩的计算。其基本思路为: 1)用刚臂约束所有的刚性结点,控制其转角。计算固端弯矩和约束力矩。 2)每次轮流放松一个结点,其它所有结点仍需加刚臂约束。在所放松的结点处进行力矩的分配和传递。 3)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分别与各次的分配力矩和传递力矩相叠加(求代数和)即得该杆端的最后弯矩。最后杆端弯矩在每个结点处都应该平衡。 4)根据杆端弯矩和荷载利用叠加法画弯矩图。 3、计算步骤和常用方法 考试要求为应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具有两个结点的三跨连续梁,并画出其弯矩图。计算时要注意:1)计算汇交于同一结点各杆杆端的分配系数后,先利用分配系数之和应等于1的条件进行校核,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计算。 2)特别应注意列表进行力矩分配、传递及最后杆端弯矩的计算方法。 3)分配时,要从约束力矩大的结点开始分配,可达到收敛快的效果。 4)应特别注意一定要将约束力矩先变号再进行分配。 5)求约束力矩时,应注意将其他结点传递过来的力矩计算在内。 6)当分配力矩达到所需精度时,即可停止计算(通常可以把精度控制在0.3范围内)。应注意停止计算时只分配不再传递,以免引起邻近结点出现不平衡力矩。 7)画内力图时,宜利用最后杆端弯矩在每个结点处都应该平衡的条件进行校核。 4、举例 试用力矩分配法作图(a)所示连续梁的弯矩图。 [解](1)计算固端弯矩 将两个刚结点B、C均固定起来,则连续梁被分隔成三个单跨超静定梁。因此,可由表查得各杆的固端弯矩 其余各固端弯矩均为零。 将各固端弯矩填入图(b)所示的相应位置。由图可清楚看出,结点B、C的约束力矩分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