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溶解性、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题一:如图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其中氯化钠、碳酸钠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点为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钠俗称小苏打

B. 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 g

C. 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D. 将Na2CO3和NaCl均达到饱和的混合溶液,从40℃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物质主要是NaCl 题二: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90 g a的饱和溶液

B. a、b、c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

C. 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D. 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题三:在a、b、c、d四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汽油(如图所示),振荡,观察现象。

(1)a试管中的现象是,c试管中的现象是。

(2)对比(填字母)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得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对比a、c试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3)【提出问题】物质的溶解性除与溶质、溶剂的性质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

【作出猜想】。

【设计方案】。

【观察现象】。

【得出结论】。

题四: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其中的棉球落在了小明的白色衬衣上,白色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片紫黑色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的痕迹的最好方法,几位同学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下几个方案并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无水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溶液洗。

(1)你认为留在白色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什么?

(2)如果用白色布条进行实验,为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实验条件?

(3)一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实验:结果是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颜色;③、④略微变浅;①几乎不变。你得出的结论是。

(4)一位同学对上述方案②提出质疑,认为碘酒的配制已经证明碘易溶于酒精,为什么实验②的效果不理想呢?是否与酒精的纯度有关呢?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这一猜想是否合理。

题五:20℃时,分别将50 g水倒入盛有20 g NaCl和KNO3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随温度变化,实验现象如图1所示。

请参考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回答:

(1)分析实验现象,甲、乙烧杯中对应的物质分别是,判断依据是;

(2)30℃时,甲、乙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甲乙(填“>”、“<”或“=”)

题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一所示。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减小”)

(2)将45 g甲物质分成三等分,分别加入各盛有100 mL水的三只烧杯中,形成t1℃时甲的不饱和溶液。如上图二所示,再分别通过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和降低温度三种方法中的一种,将它们都变成甲的饱和溶液。此时,烧杯②中溶液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则方法一

是。

若向烧杯②饱和溶液中再加入少量的乙物质,溶液质量(填“不变”、“增大”或“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题一:B

详解:A. 碳酸钠俗称苏打,小苏打是指碳酸氢钠,A项错误;

B. 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3 g,B项正确;

C. 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C项错误;

D. 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将Na2CO3和NaCl均达到饱和的混合溶液,从40℃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物质主要是碳酸钠,D项错误。本题应选B。

题二:D

详解:A. 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80 g,所以在该温度下将5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只有40 g a物质被溶解,得到90 g a物质的饱和溶液,A项正确;

B. 2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 g,所以三种物质均属于易溶物质,B项正确;

C.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所以a中混有少量b 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先配成a物质在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然后降温,a物质会因溶解度减小而从溶液中大量析出,b物质因溶解度变化不大而不会从溶液中析出,从而达到提纯a 的目的),C项正确;

D. 20℃的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b>a=c,则该温度下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b>a=c,当温度升至t℃后,a、b物质会因溶解度变大而使溶液变得不饱和,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c物质会因溶解度减小而从溶液中析出,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因此升温到t℃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项错误。

题三:(1)碘大部分未溶解,溶液呈淡黄色高锰酸钾溶解,溶液呈紫红色

(2)a、b或c、d 同种溶剂对不同溶质的溶解性不同

(3)【作出猜想】物质溶解性与温度有关;

【设计方案】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且过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再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水,给a试管加热,b试管不加热,观察现象;

【观察现象】a试管中的高锰酸钾溶解较多,溶液的颜色更深;

【得出结论】物质溶解性与温度有关,一定的条件下,高锰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详解:(1)碘微溶于水,溶液呈淡黄色;高锰酸钾能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

(2)a、b或c、d两试管中溶质相同,而溶剂不同,所以对比a、b或c、d两支试管中的现象可得出: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a、c两试管中溶质不相同,而溶剂相同,所以对比a、c试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溶剂对不同溶质的溶解性不同;

(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温度,所以设计的实验方案: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且过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再向其中加入等量的水,给a试管加热,b试管不加热,观察现象即可得出探究结论。

题四:(1)紫黑色物质是碘单质。

(2)实验中应控制所用白布条与白衬衣的料子一样;几个实验中的白布条大小一样;所浸碘的量一

样;试管中的液体用量一样,所处环境一样;观察的时间一样等。

(3)小明的白衬衣用肥皂水洗或用淀粉溶液洗效果都很好

(4)将无水酒精和水按如下图所示方式配比(体积比),进行同样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发现②、③几乎没有颜色,其他都不同程度地带有颜色,说明该同学的猜想有道理,即溶解碘用无水酒精的效果不如用含少量水的酒精效果好。

详解:(1)有色的消毒棉球浸有的物质是碘酒,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酒精无色且易挥发,故留在衬衣上的一定是碘单质;

(2)通过探究实验的对比,找出洗涤衬衣的最佳方案,实验时必须控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利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溶液洗白衬衫效果很好;

(4)设计探究酒精的纯度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的实验时,可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进行对比实验。

题五:(1)氯化钠、硝酸钾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或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2)<

详解:(1)20℃时,分别将50 g水倒入盛有20 g NaCl和KNO3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随温度升高,乙烧杯中的固体明显减少,甲烧杯中的固体变化不明显,可推断出甲、乙烧杯中对应的物质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钾;

(2)由图1可知,当温度升高到30℃,乙烧杯中的固体完全溶解,说明在等量的溶剂中,乙的溶液含溶质更多,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更大。

题六:(1)30 g 增大(2)降低温度增大

详解:(1)观察图一可直观得出: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 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三只烧杯中最初都只有15 g甲物质,变化后:烧杯②中溶液质量最大、烧杯③中的溶液质量最小,说明方法二采用的是增加溶质的方法、方法三采用的是蒸发溶剂的方法,则方法一采用的是降低温度的方法;

烧杯②中是甲的饱和溶液,即在该温度下溶解甲物质达到饱和,但仍可以溶解乙物质,故向其中加入少量的乙物质后,乙物质溶解后会使溶液质量增大。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完整)

溶解度t/℃ 21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下面,我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一)点 1.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2.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3.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 A 物质才达到饱和。 4.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二)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 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 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 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

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 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 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降低到t ℃,只有Z无晶体析出 (B) t℃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 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的提纯及质量分数与 溶解度的换算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溶解度曲线图 并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点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 A 物质在t 1℃时溶解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线 如图中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 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 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 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 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 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 溶解度/g 度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 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 (图一) (图二) 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 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 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但是从图上很 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 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 者相等。 8、交点处的意义 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还可以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当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质量相同,所含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9、判断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 S(g)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初三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

1. X 、Y 、Z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 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 2CO 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 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 ②20℃时,将C 继续恒温蒸发25 g 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 的固体。 【答案】 (1)Ca(OH)2 KOH K 2CO 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 质量/g 7 14 56 70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第1题图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 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 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 ”或“B ”)。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 (填序号)。 ① 蒸发水 ② 升高温度 ③ 降低温度 ④ 加入水 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 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 乙 (填“>”、“<”或“=”)。 【答案】 (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 (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小资料: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数值: 项目 10℃ 20℃ 30℃ 40℃ 50℃ 60℃ 70℃ NaCl 35.8g 36.0g 36.3g 36.6g 37.0g 37.3g 37.8g KNO 3 20.9g 31.6g 45.8g 63.9g 85.5g 110g 138g (1)物质A 是 (填“氯化钠”或“硝酸钾”)溶液 (2)状态“④”时,物质A (填“部分”或“全部”)溶解。 第3题图 第4题图

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P t ℃ 溶 解 度 姓名 班级 组别 评价 化学导学案 备课人 王国良 上课时间 2月28日 审核人 赵海新 课题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课型 预习展示 学习目标 1、知道溶解度的涵义和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以及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重点难点 1、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正确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表示联系及区别 。导 学 过 程 教师复 备 【创设情境】 我们知道,固体物质溶解度只受外界因素----温度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测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又该如何表示出来呢 【自主探究】 知识点一: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一)、列表法:由实验测出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制成表格得到溶解度表。 练习:根据溶解度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①查某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某物质溶解度对应的温度: NaCl 在20℃的溶解度是 ,在100℃时的溶解度是 ; KNO 3在20℃的溶解度是 ,在100℃时的溶解度是 。 溶解度为时,NH 4Cl 饱和溶液所处的温度是 ;溶解度为110g 时,KNO 3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 溶解度 g NaCl KCl NH 4Cl KNO 3 110 138 169 202 246 Ca(OH )2 饱和溶液所处的温度是 。 ②通过对比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来判断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KCl 、NH 4NO 3、KNO 3等大多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NaCl 等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 Ca(OH)2等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③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溶解度大小。 60℃时,表中几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过渡:通过溶解度表可快捷、准确查找某些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但却不能查出25℃、83℃等指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并不能反应出连续温度对应物质的溶解度。 (二)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这样上述表格中的某物质溶解度的数据在坐标系中各对应一个点,我们用光滑的线将各点连接起来就成了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如图: 溶解度曲线包含的信息: 1、可知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 据图可知50℃时氯化铵NH 4Cl 的溶解度为: 。 2、对比同一温度时不同物 质的溶解度 ①20时硝酸钠、硝酸钾、氯化钠、硼酸、硝酸铵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为: 。 溶解 P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 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正确的说法: 1、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甲、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升温。而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可降温。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 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40g。 4、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到饱 和状态需要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5、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 发溶剂法。 7、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不正确的说法:

1、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2、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3、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甲>乙>丙。 6、t3℃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t3℃时,将47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9、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10、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相等质量的水 后恢复到t3℃,析出溶质质量:丙>乙>甲。 11、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 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溶液浓度和溶解度的换算 (师大附中高级教师王际定老师撰写) 学习误区: 溶液溶解度和溶解度之间的换算,关键是要掌握溶解度的概念,根据溶解度的概念找出溶质、溶剂和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如果要计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必须用上密度。还要注意溶解度是对饱和溶液而言,溶液的浓度则与此无关。 学习点拔: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溶液所能溶解的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有四个要点:温度一定,溶液是饱和溶液,溶剂(一般是水)是100克,溶解溶质的克数,这个概念本身告诉了我们溶质、溶剂、溶液三者间量的关系,也告诉了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例如物质A在t℃时的溶解度为xg,则t℃时的饱和溶液中有溶剂(水)100g,溶质Axg,溶液为(100+x)g,质量百分比深度为[x/(100+x)]×100%=质量百分比浓度。如果要求A在t℃时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则把溶质除以A的摩尔质量得到物质的量,把(100+x)g除以密度得到溶液的体积(mL),再根据溶液的物质的量概念(或公式)去计算。 例1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为110g,求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溶解度的概念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每含100g水,必有110g硝酸钾溶质,则溶液为:(100+110)g,然后根据溶液浓度的计算方法去计算。 解:硝酸钾的质量分数=[110/(100+110)]×100%≈52.4% 答:6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52.4%

例220℃时的饱和食盐水的食盐质量分数为26.5%,试计算20℃时食盐的溶解度。 分析:已知20℃时饱和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即知道食盐水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关系,因为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组成,从而可求出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关系,即可求出溶解度。 解:设溶解度为x,则有: [x/(100+x)]×100%=26.5%x≈36(g) 或假设溶液为100g,则溶质为26.5g,溶剂为73.5g,溶解度为: [26.5g/(100g-26.5g)]×100g≈36g 例3某物质的式量为M,取V1ml该物质质量分数为a%的溶液,加Vml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试求: (1)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时,求该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2)原溶液铁物质的量浓度 分析:①已知深度为a%,若为饱和溶液,则溶解度可按公式求得。 解:设溶解度为x [xg/(x+100)g]=a/100x=100a/(100-a) 溶解度为[100a/(100-a)]g/100gH2O (1)已知原溶液的体积为V1ml,求物质的量浓度C,关键是求出V1ml溶液中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2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一、溶解度曲线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温度(t),纵坐标表示溶解度(S),由t—S的坐标画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溶解度曲线。 二、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曲线上的点叫饱和点,①曲线上任一点表示对应温度下(横坐标)该物质的溶解度(纵坐标);②两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交点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其变化趋势分为三种: ①陡升型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 ②缓升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幅小,如NaCl; ③下降型极小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Ca(OH)2。 3、面⑴溶解度曲线下方的面表示不同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⑵溶解度曲线上方的面表示相应温度下的过饱和溶液(不作要求)。 三、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例1:(2010?南昌)右图为氯化钠、碳酸钠(俗称纯碱) 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1)当温度为1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 (2)当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 度; (3)生活在盐湖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请你解释原因:“夏天晒盐”。 例2、(2009?泰州)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 (1)t 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 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t2℃时,欲配制等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 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_B。(填写 “>”、“<”或“=”,下同) (3)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 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B。 (4)将t2℃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200g,升温至t3℃,欲使它们仍为饱和溶液,若不改变溶剂质量,所需加入固体溶质的质量关系是A_______B。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及习题

2016年初三化学复习材料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算。 占 八、、 ① 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表示 I 1 A物质在tJC时溶解度为m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表示在tJC时,A的饱和溶液中有 (m2-m i)g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 图中C表示在t i C时,A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i-mh)gA物质才达到饱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表示在t2C, A、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g 2、线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A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I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 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 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溶解度/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溶解度曲线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 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g C B A O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M点处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2 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最新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项练习题

云南学诚教育 1 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t 1℃升温到t 2℃,仍是饱和溶液 B .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 .t 1℃时,甲和乙各30g 分别加入80g 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 .t 2℃时,在100g 水中放入60g 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2.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 ) 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 ℃,相同质量的a 、b 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 C .升高温度,可使a 或b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将相同质量的a 、b 分别加入100g 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3.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乙的不饱和溶液降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C .20o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 .50o C 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4. 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t 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 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相等 C.将t 2℃时的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 1℃,一定能得到b 的饱 和溶 液 D.t 2℃时,a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在20℃时,a 、b 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a 、b 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a 、b 都属于易溶物质 6.t 2℃时往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 和a g N (两种物质溶解时 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 、N ),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 1℃,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t 2℃时,得到M 的饱和溶液 B.t 2℃时,得到N 的不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 、N 的不饱和溶液 D.温度降低到t 1℃时,M 、N 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 、N 的饱和溶液 7.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a 、b 、c 三种物质t 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a>b>c B .t 2℃时30g 物质a 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80g 溶液 12溶解度/g

溶解度曲线图的意义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两种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区间,溶解度大小比较 例1:温度在 时 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在 时 a 物质的溶解度等于b 物质的溶解度; 温度在 时 a 物质的溶解度小于b 物质的溶解度; 例2:物质a 的溶解度大于物质b 的溶解度 这句话对吗? 2、两种可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所采取不同的方法 例题 (10邵阳13)右图表示的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a 的溶解度大于b 的溶解度 B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都很小 C. 在t ℃时,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当b 中含少量a 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b 见D 选项,要讲解: ① 大量的a 中含有少量的b ② 大量的b 中含有少量的a ③ 如右图中,大量A 中含少量的B 3、明白溶解度曲线上面点、上方点、下方点的含义 例题: ① 溶解度曲线上面点P 点表示饱和溶液 ② 溶解度曲线上方点C 点表示过饱和溶液 ③ 溶解度曲线下方点B 点表示不饱和溶液 4、通过比较溶解度的大小,数的大小。 例1、如图是A 、B 、C ① t 1℃时,A 、B 、C (填写序号,下同) ② t 2℃时,A 、B 、C 是 ______ ;(填写序号,下同) 要掌握简单的溶解度计算,判断实际溶液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 ③ t 1℃时,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此时是______溶液 要注意: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按此时的溶解度来计算、比较大小,不饱和溶液则要将原原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进行平移过来,再比较此时溶解度的大小,即是此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 ④ 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例题2、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6-11所示。现有t 1℃时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其都升温至t 2℃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c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 B .a 、b 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C .c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D .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5、温度对不同物质溶解度影响的程度的三种情况及相关题型。 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曲线比较陡峭;例如硝酸钾、硝酸铵等物质; ②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曲线比较平直;例如氯化钠、氯化钾等 ③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反常物质。例如氢氧化钙。 【应用】 某物质由不饱和与饱和相互转化时,所采用的不同方法;是升温析出晶体还是降温析出晶体;谁析出的晶体多;两种可溶物质的分离应采用的正确方法; 例题3、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请你回答: (1)0℃时,a 、b 、c 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______; (2)将t 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 2℃时,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 (3)t 2℃时,将30g a 物质加入到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 ; (4)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降温到t 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5)将t 1℃时a 、b 、c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温到t 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 例题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 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请根据下图回答: (1)t 1℃时,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______; (2)将三种饱和溶液分别从t 2℃降温到t 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当甲中含有少量的丙时,可用________方法提纯甲.

电导率 溶解度的关系

1、电导率 电导率是物质传送电流的能力,与电阻值相对,单位Siemens/cm (S/cm),该单位的10-6以μS/cm表示,10-3时以mS/cm表示。电导率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是将两块平行的极板,放到被测溶液中,在极板的两端加上一定的电势(通常为正弦波电压),然后测量极板间流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电导率(G)即电阻(R)的倒数,由导体本身决定的。 电导率的基本单位是西门子(S),原来被称为欧姆。因为电导池的几何形状影响电导率值,标准的测量中用单位电导率S/cm来表示,以补偿各种电极尺寸造成的差别。单位电导率(C)简单的说是所测电导率(G)与电导池常数(L/A)的乘积。这里的L为两块极板之间的液柱长度,A为极板的面积。 2、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硬度单位是ppm,1ppm代表水中碳酸钙含量1毫克/升(mg/L)。 硬度单位换算: 硬度单位ppm 德国硬度法国硬度英国硬度 1ppm = 1.000ppm 0.0560 0.1 0.0702 1德国硬度= 17.847ppm 1 1.7847 1.2521 1法国硬度= 10.000ppm 0.5603 1 0.7015 1英国硬度= 14.286ppm 0.7987 1.4285 1 3、电导率与TDS TDS(溶解性总固体)用来衡量水中所有离子的总含量, 通常以ppm表示。在纯水制造业,电导率也可用来间接表征TDS。 溶液的电导率等于溶液中各种离子电导率之和,比如:纯食盐溶液: Cond=Cond(pure water) + Cond(NaCl) 电导率和TDS的关系并不呈线性,但在有限的浓度区段内,可采用线性公式表示,例如:100uS/cm x 0.5 (as NaCl) = 50 ppm TDS(uS微西门子)。 从上面两个公式可以知道:纯水的电导率为:0.055uS (18.18兆欧),食盐的TDS与电导率换算系数为0.5。所以,经验公式是:将以微西门子为单位的电导率折半约等于TDS(ppm)。有时TDS 也用其它盐类表示,如CaO3(系数则为0.66)。TDS与电导率的换算系数可以在0.4~1.0之间调节,以对应不同种类的电解质溶液。 4、电导率与水的硬度 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性总固体浓度成正比,而且固体量浓度越高,电导率越大。利用电导率仪或总固体溶解量计可以间接得到水的总硬度值,如前述,为了近似换算方便,1μs/cm电导率= 0.5ppm硬度。但是需要注意: (1)以电导率间接测算水的硬度,其理论误差约20-30ppm。 (2)溶液的电导率大小决定分子的运动,温度影响分子的运动,为了比较测量结果,测试温度一般定为20℃或25℃。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什么关系?与溶解度曲线有关吗? 初中化学有关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只需明白4点 1:大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如氯化氨,硝酸钾 2: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基本不变,如氯化钠 3:少部分固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如含结晶水的氢氧化钙,醋酸钙 4: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既然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一定量的溶剂里的溶解量是有限度的,科学上是如何表述和量度这种溶解限度呢?好,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下溶解性的概念。 溶解性 通过实验的验证,在相同条件下(温度相同),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我们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跟溶剂和溶质的本性有关。所以在描述一种物质的溶解性时,必须指明溶剂。 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四个等级来表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不溶),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从溶解性的概念,我们知道了它只是一种比较粗略的对物质溶解能力的定性表述。也许会有同学问:能不能准确的把物质的溶解能力定量地表示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的溶解度的概念。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在这里要注意:如果没有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就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数据,可以画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Solubility curve) 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如硝酸钾、硫酸铜等。有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食盐。此外,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硫酸锂、氢氧化钙等。 2.气体的溶解度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讲解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讲解 溶解度曲线表示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希望上对化学中溶解度曲线表示知识点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 初中化学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讲解 下面是对化学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的内容讲解,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 (1)金属的活动顺序。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里 的氢(不是氢气);这里的酸常用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用浓硫酸 和硝酸(氧化性太强,得不到氢气而是水,不属于置换反应)。注 意金属铁与酸反应得到的是亚铁盐(Fe2+的颜色为浅绿色)。 (2)金属(多数含杂质)与酸的有关计算。注意解题格式。 通过上面对化学中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 同学们对上面的内容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 初中化学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知识讲解 对于化学中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内容学习,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供大家参考。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条件――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需强调的是,这里的盐必须溶于水,即盐溶液;金属不包括K、Ca、Na、Ba[如将K放入CuSO4溶液中,得到的是Cu(OH)2蓝色沉淀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知识点.docx

精品文档 溶解度曲线知识点 一、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溶解度曲线就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用来描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进行溶液的配制,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以及进行物质结晶或溶解的计 算。近年来,以溶解度曲线为切入点的题目已成为中考、竞赛命题的一个热点。下面,我 们从溶解度曲线的特点入手,对溶解度作进一步的理解。 1、点 溶解度 /g m2b A m1aB m4 m3c O t 2t t/℃1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 下图中 a 表示 A 物质在 t 1℃时溶解 度为 m1g。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 b 表示在 t ℃时, A 的饱和溶液中有 (m -m )g 未溶解的溶质。 121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 C 表示在 t 1℃时, 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1-m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 d 表示在 t 2℃, 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 m4g。 2、线 溶解度 /g A B C O t/℃ 如图中 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 A 曲线为“陡升型”。如 KNO3等大多

精品文档 数固体物质: 图中 B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 B 曲线为“缓升型” ,如NaCl 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 C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曲线为“下降型” ,如气体及 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二、掌握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查 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其溶解性。 2.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3.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形状走向,可以看出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此情 况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例如:某物质的溶解度 曲线“陡” ,表明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降温结晶 法。某物质溶解度曲线“平缓” ,提纯或分离该物质时适合采用蒸发溶剂法。 4.从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可以判断哪些物质在该点所示的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5.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