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巴尔扎克葬词汇总

fj巴尔扎克葬词汇总
fj巴尔扎克葬词汇总

18 巴尔扎克葬词

【背景材料】

一、巴尔扎克(1799—1850)

法国小说家。自幼上寄宿学校。1814年随家至巴黎,在几所私立寄宿学校读书。1816—1819年学习法律,并在律师事务所见习。随后决定从事写作,住进贫民区的阁楼。第一部作品悲剧《克伦威尔》未获成功,后改写小说也未引起注意,遂做出版商,经营印刷厂和铸字厂,均以赔本告终,负债累累。1828年决定重事写作。第二年发表小说《朱安党人》和《婚姻生理学》,赢得一些声誉。《驴皮记》(1831)的出版使他名声大震,于是他决定创作宏伟的《人间喜剧》。1848年拟定的“人间喜剧总目”包括“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其中“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队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从1829至1848年,他勤奋写作,每日伏案十多小时,努力完成这一庞大计划,最终写出91部小说。“私人生活场景”计划中的32部有4部只拟了提纲,完成的28部中包括《高老头》

(1834)《高布塞克》(1830)《夏倍上校》(1830)《玩滚球布店》(1830)等。“外省生活场景”计划中的17部有6部未完成,发表的11部包括《欧也妮·葛朗台》(1833)《幽谷百合》(1835)《幻灭》(1837—1843)等。“巴黎生活场景”计划20部,完成的14部中有《塞沙·皮罗多兴衰记》(1837)《纽沁根银行》(1838)《娼妓盛衰记》(1838)等。“政治生活场景”计划8部,完成《阿尔西的议员》(1847)等4部。“军队生活场景”计划的32部中只有《朱安党人》等两部发表。“乡村生活场景”5部中完成《农民》(1844)等3部。“哲理研究”计划27部,发表《驴皮记》(1831)等22部。“分析研究”计划5部,只完成《婚姻生理学》1部。另外,《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等6部未在“总目”的137部之内。《高老头》是《人间喜剧》中最杰出的一部。高立欧老头出身寒微,在大革命中因做粮食承包商而发财。他十分疼爱两个女儿,让她们过着奢华的生活,并以巨额陪嫁使她们一个成为雷斯多伯爵夫人,一个成为银行家纽沁根夫人。但高老头却被女儿赶到伏盖公寓,过着寒酸的生活。两个女儿挥金如土,仍不断竞相向父亲要钱。当高老头被吸干最后一滴血而病死公寓阁楼时,两个女儿正为在鲍赛昂夫人的舞会上大出风头而得意。鲍赛昂夫人是蒲高涅王室最后一个女儿,是巴黎最体面的贵妇,但最后败给一个资产阶级暴发户的小姐而被情人抛弃,只好离开巴黎隐退。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拥护王室,属保皇党,但创作中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的注定灭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人间喜剧》有“社会百科全书”之誉。巴尔扎克注重具体、详尽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

写,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人物的灵魂。《人间喜剧》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一个人物往往在多部小说中出现。

(《中国小百科全书·文学与艺术》,团结出版社1995年版)

二、雨果(1802—1885)

法国作家。从小爱好文学,崇拜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19年与长兄合办“保守文艺双周刊”。1822年出版《颂诗集》,获路易十八的年金赏赐。后又出版诗集《新颂歌集》(1824)《颂诗与长歌》(1826)。182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冰岛魔王》,之后又发表了描写18世纪末圣多曼格岛黑人暴动的小说《布格·雅尔加》(1826)。1827年在剧本《克伦威尔》的序言中猛烈抨击古典主义,这篇序言被看成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1830年上演的剧本《欧拉尼》一反古典戏剧的戒律,打破悲、喜剧的界限,采用大量奇情剧手法,被称为划时代作品。1831年发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以15世纪的巴黎为背景,写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企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而加害于她,后被敲钟人加西莫多推下楼摔死,最后奇丑的卡西莫多和美丽的爱斯梅拉尔达死后在一起的很漫故事,充满人道主义精神。小说《悲惨世界》(1862)写穷苦工人让·华尔强因偷了一块面包坐牢19年,出狱后化名冉·阿让,在一位神甫的引导下弃恶从善。它反映了社会的不公正和贫苦人民的悲惨,主张以仁爱战胜邪恶,从而改造社会。小说《海上劳工》(1866)写渔人吉利亚特发现未婚妻爱上一位青年牧师后自溺的故事。《九三年》(1874)写共和国军队司令官郭文放走从大火中救出三个小孩的叛乱头子郎德纳克侯爵的故事,小说的主题是“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诗《东方吟》《秋叶集》《黄昏之歌》《静观集》《历代传说》等,剧本《逍遥王》《玛丽蓉·德洛麦》《吕克莱斯·波尔吉》《玛丽·都铎尔》《昂杰罗》《卫戍官》《吕伊·布拉斯》等,小说《一个死囚的末日》《笑面人》等。另外,他还写有《文学与哲学杂论》《论莎士比亚》《行动与言论》《见闻偶记》等。【示范教案】

巴尔扎克葬词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理解作者对巴尔扎克作品、人格和影响的评价,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2.体会葬词高亢、激越的思想感情,鉴赏课文诗化、哲理化的语言。

二、能力培育目标

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结合一定历史、文化背景,结合语境揣摩、鉴赏既文采华丽又饱含哲理的语言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学习巴尔扎克和雨果两位文学大师在其创作生涯和不朽作品中展示的博大思想、崇高人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2.借鉴课文中对生与死的思考,确立正确的生死观、人生观。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通过对课文诗化、哲理化语言的揣摩、鉴赏,了解巴尔扎克和雨果两位世界级大文豪的伟大成就与贡献,领会其深刻而博大的思想,是本文的学习重点。因时代较为久远,不同国度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再加上学生所读巴尔扎克和雨果的著作不多,使这也成为学习的难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各种渠道查阅有关资料,阅读两位作家和代表作,走近巴尔扎克和雨果。教师也应对有关历史背景和两位大师的名作进行评述介绍。

2.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消化课文,加深理解。

3.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朗读课文(也可于正式授课前在早读或课外完成),并进而疏理课文思路及情感脉络。

2.两课时中,均针对课文关键的具体语句提出若干问题进行课堂讨论,在交流、交锋中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课文是一篇出色的葬词,又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把握课文的基本思路和感情脉络,进而研读课文的重点段落、语句,使学生对巴尔扎克的作品、人格、成就和影响有较准确深人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

巴尔扎克和雨果,是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巴尔扎克在短短的20余年写作生涯中,完成了包括91部作品的皇皇巨著《人间喜剧》;雨果同样有《悲惨世界》等多部世界第一流的名著传世。

(参见课文题解及文末补白)名在这篇葬词中,雨果以高亢的激情介绍了巴尔扎克辉煌的成就,也在字里行间展示了致词者自己丰赡的文采、精深的思想和崇高的人格。课文的内容可分为悼念、评价、讴歌三部分,其思想情感按照悲壮——激越——景仰的发展脉络延伸升华。本课时在总体把

握全文的基础上,重点揣摩、领会前四段课文的具体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由回顾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都德的作品导入。

教师提问:初中阶段,我们学过莫泊桑、都德的短篇小说名篇《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还读过莫泊桑的散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大家是否知道创作期比他们更早的巴尔扎克和雨果,都读过他们的哪些作品?

(答案不求精确、唯一,意在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2.疏理课文层次

这篇葬词,共分“悼念”、“评价”和“讴歌”三部分。划分全文层次并表达大意。

(第一部分:1—2段,总写巴尔扎克的伟大,表达哀悼之情。

第二部分:3—9段,具体评述巴尔扎克的作品、人格和影响。

第三部分:10—12段,阐述作者的生死观,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意义)

3.抓住重点、难点,采取课堂讨论形式引导学生品味、解读课文既诗化又哲理化的语言。

附:问题示例

(1)第一段里,“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一句中的“虚构”应当作何理解?

(既指巴尔扎克创作小说时的艺术虚构;又指巴尔扎克逝世的噩耗是真实的,期盼他恢复健康,则只能是善良而不合事实的“虚构”。总之,是雨果沉痛宣告文学大师的逝世,提醒人们直面这一伟大的死亡。)(2)第二段中,雨果称巴尔扎克“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又把他们与17世纪“涌现在黎塞留之后”的“一群显赫的作家”相类比,雨果进行这种比较的用意是什么?

(一方面说明了文学艺术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另一方面,则是突出巴尔扎克的深远影响。说明在社会大变动之后,“精神统治者”应运而生,他们比武力统治者更能征服人类,巴尔扎克将属于千秋万代。)课文第四段,集中评述了巴尔扎克的创作方法、创作态度和在创作过程中展示的杰出才能和伟大人格。对此,应怎样理解?

(“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反映巴尔扎克直面现实的勇气;“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和各个人的深渊”,证明巴尔扎克对人的精神世界研究与剖析的深入;“面带微笑,泰然自若”、“仍然游刃有余”,反映了巴尔扎克坚强的意志与杰出的文学才能;“不自觉地加人了革命作家的行列”,则是指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态度突破了他世

界观的局限,他虽然笃信宗教,政治态度趋于保守,但在作品中却不自觉地反映出了革命的倾向。)

总结、扩展

从以上各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环境与伟大人物、杰出作家与不朽作品之间的内在关联。巴尔扎克生活在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对这个时代的深刻把握与表现,使他成为了巨人一般的伟大作家,留下了永存于世的不朽作品。雨果深刻揭示了时代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因果联系,因而能对巴尔扎克及其伟大的作品的作如此透彻深入的评价与剖析。葬词的字里行间又奔涌着澎湃的激情,更使文章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

布置作业

1.通读课文,巩固对已学习部分的理解,揣摩文章后一半的思想内容。

2.适当作些摘记,记下自己对课文难句、警句的体悟、心得。

附:板书设计

天才的思想家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

精神的统治者展示现代文明走向,堪称,

名列前茅的佼佼者巴尔《人间“历史”有一切的形式和风

不自觉的革命作家扎克喜剧》格,

不自觉的革命作家(人)(书)既是观察又是想象

19堪称法国社会“百科全

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书”的辉煌巨著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在掌握第一、二部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生死观,进而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体会由作者的真诚、真挚和真情而产生的崇高的人格力量。

二、整体感知

在盛赞巴尔扎克的辉煌业绩和文学成就之后,作者深入一层,借巴尔扎克之死,来表达自己的生死观;也从而证明巴尔扎克死后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决非偶然。与一般的葬词不同,课文第三部分反映了作者强烈的独立思想意识,将作为个体的巴尔扎克之死,升华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这些段落的一些句子带有较浓郁的宗教色彩,比如说巴尔扎克“经历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他的死则是“崇高的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消失在未知之乡”等,但究其实质,则旨在从哲理高度讴歌像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巨大影响,他们的肉体生命虽已结束,但精神、思想永存,并激发出人

们的景仰与思索。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第二部分的3、4两个主体段集中评价了巴尔扎克其人其书,在此后的5—9段中,还有哪些句子是最能吸引你的,它们分别有怎样的深刻含义?

(略)

2.怎样理解“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雨果为什么说“这也许是一桩好事”?

(在这里,对宗教的动摇实质上是对现存世界的怀疑和动摇。在雨果生活的那个时代,有数不清的黑暗与罪恶,也因此有数不清的对现实不满的人们。宗教让人们放弃这种怀疑和不满,但巴尔扎克的死,将进一步给人们以启迪,让他们警醒。这里包含着对巴尔扎克的赞誉,是他用崇高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人们。因此,雨果说这“是一桩好事”。)3.怎样理解“上天在让人们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这句话?为什么说“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这里把生命的终结看成是一种天意。其思想实质则是指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死,使人引发了对生与死的思考,让人们把巴尔扎克当坐标,思考“生”的真义。死是每个人都不可逃避的,所以雨果说这是“伟大的平等”,死使人们摆脱了在生时的种种束缚羁绊,“走出了冲突与仇恨”,“消失在未知之乡”,走进另一世界,因而又说这是“伟大的自由”)4.为什么雨果说巴尔扎克之死“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这一组铿锵有力的排比句,指出了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巴尔扎克之死固然让人悲痛,但更多的则是悲痛之后的无穷的力量,它预示了光明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种永恒。巴尔扎克死后“不可能不化作灵魂,”他不朽的作品,将愈益显示他生命的光辉。)

总结、扩展

1.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深切悼念巴尔扎克的逝世,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的重大贡献,预言巴尔扎克逝世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表达作者积极的生死观。

2.总结本文的思想艺术特色:

(1)出色的辩证法:由巴尔扎克之死,雨果联想到人类的生与死、荣与辱、善与恶,世间的美与丑、真与假。在赞颂巴尔扎克的作品、思想和人格中展示出作者本人的高贵人格;表达对他人的崇敬,却又同时赢得了更多的人对自己的崇敬。

(2)既诗化而又哲理化的语言:这篇葬词语言高度浓缩,文采华丽,

充溢着诗情与哲理,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的语言才华与思想深度。

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揣摩含蓄深沉、意义深远的语句,领悟诗情与哲理。

2.课外阅读雨果的其他散文作品,阅读巴尔扎克和雨果的小说代表作。

附:板书设计

(高度评价)(深远影响)

生前:伟大天才不是黑暗,而是光明

死后:化为灵魂巴尔扎克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伟大的平等之死

伟大的自由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行文思路:悼念——评价——讴歌

情感脉络:悲壮——激越——景仰

巴尔扎克葬词 教案教学设计 _4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教学设计 高二1&3班语文课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8日共1课时。No.70&71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E.教学方法:阅读课。 F.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检查背诵《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 二、《巴尔扎克葬词》 一、写作背景及其雨果和巴尔扎克简介 1、写作背景 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城市,对文学的执著

和共同拥有的崇高声望,使这两位文学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可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有过一段不愉快的故事。那是1830年,雨果抨击独裁专制的浪漫主义杰作《欧拉尼》在巴黎上演,此剧以其思想内容的深刻和艺术的精湛而受到大多数观众的欢迎,但巴尔扎克当时并没有真正认清它的价值,反而撰文对此剧进行严厉的批评。最让雨果接受不了的是,巴尔扎克认为他在剧本创作方面缺少才华,“除了偶尔的机会,维克多·雨果先生的笔永远也遇不到一丝自然的线条”。巴尔扎克的尖刻批评,自然使雨果感到恼火。但尽管这样,雨果并没有因此耿耿于怀,后来还是与巴尔扎克重归于好。1849年2月,巴尔扎克染上了心脏肥大症,雨果有一次在街上遇见了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向他诉说了自己的病情,雨果表示慰问;1850年7月,雨果去巴尔扎克寓所看望;1850年8月17日,当雨果得知巴尔扎克病情恶化的消息之后,于当天夜里又一次来到他的病榻前,两人进行了交谈。这时的巴尔扎克还满怀希望,认为自己还能复元。可雨果已有了不祥的预感,他于当天深夜回到家中,对在自己家中等候的几位朋友说,欧洲将失去一位伟才。果然,巴尔扎克的生命在当天夜里十点半结束了,终年51岁。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悲痛之中。作为巴尔扎克的老朋友,雨果自然也悲痛万分。他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人类的生与死、善与恶,世间的

巴尔扎克葬词_2

巴尔扎克葬词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巴尔扎克的评价,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2、掌握葬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品味它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关于雨果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克伦威尔序言》是文学史上的划时代作品,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剧本《艾尔那尼》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划时代的作品,标志着积极浪漫主义缍在文坛上取代了古典主义而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雨果一生创作甚丰,戏剧诗歌和小说均有涉及。他的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以五光十色、气势雄伟的画面见长,为浪漫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及《悲惨世界》、《九三年》是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二、关于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一生创作了91部小说,受但丁《神曲》的启发,他把这些作品总题为《人间喜剧》,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封建贵族的没落史,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金钱的罪恶史等。主要作品有《幻灭》《高老

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很复杂,一方面,他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有封建迷信和神秘主义。他在“七月革命”后加入反对党正统保皇党,却与这个反动保守党貌合神离;他政治上主张强有力的王权和宗教统治,以扼制情欲横流的风气,束缚人们的欲望;经济上主张发展中产阶级式商业,限制大资产阶级的巧取豪夺和不劳而获;感情上同情贵族,但现实主义的如实观察使他又写出了他心爱的贵族们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他厌恶资产阶级的铜臭,但又秒得不写出这个阶级的胜利;共和党是他政治上死敌,但他在小说中,却歌颂了这个党。现实使他改变了原来的偏见与同情,取得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写出了一部划时代的大作品。只有了解巴尔扎克复杂而矛盾的世界观,才能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课文中某些文句。 三、题解 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亡,演说都也哀伤的言辞,去述说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讲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这篇演说稿不同于一般葬词的是,它不仅是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评论巴尔扎克的同时,也带上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

高二语文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案全集:祭十二郎文

祭十二郎文 教学目标: 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语言形式。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上高中后,我们已学过两篇祭悼之文(学生七嘴八舌地回答),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 讲话》和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这两篇文章都是从理性的角度对逝者的一生进行了高度的 评价,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被誉为“祭文中千年绝调”的《祭十二郎文》却是完全从感性的角度,用边泣边诉的方式,抒发了韩愈对侄儿老成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感情。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又称昌黎。唐德宗贞 元八年(792)进士,任汴州、徐州幕府推官。贞元十八年(802)入国子博士、监察御史,因议赈关中旱,贬阳山(今广东阳山县)令,后入为国子博士,累官至中书舍、邢部侍郎。819年,因上《论佛骨表》贬潮州刺史。820年冬入长安,历任国子祭酒、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史部侍郎等。在文学上,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浮艳华美的骈文,恢复散句单行、自由朴实的秦汉散文艺术,掀起了散文的新高潮,奠定了唐宋八大家古文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祭十二郎文》就是一篇破骈为散的祭文。 2.文体介绍及本文与一般祭文的区别。 (1)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2)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 那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正所谓“未尝有意为文”却达到了“文无不至”的境界。《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 的《芙蓉女儿诔》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三、自读课文,疏通文章 1.梳理字句。 (1)听读。放古典音乐,教师伴随着音乐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的起伏变

巴尔扎克葬词【雨果】

巴尔扎克葬词【雨果】 现在被葬入坟墓的这个人,举国哀悼他。对我们来说,一切虚构都消失了。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而是思想家。一位思想家不存在了,举 国为之震惊,今天,人民哀悼一位天才之死,国家哀悼一位天才之死。诸位先生,巴尔扎克这个名字将长留于我们这一时代,也将流转手后世的光辉业绩之中。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 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 尔扎克是佼佼者之一。他才华卓着,至善至美,但他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 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带着我们说不清楚的、同现实打成一片 的惊惶与恐怖。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 没有什么,这里有一切的形式和一切的风格,超过塔西陀,上溯到苏埃通,越 过博马舍,直达拉伯雷;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但是有时通过突然撕破表面、充分揭示形形色色的现实,让人马上看到最阴沉和最悲壮的理想。 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这部庞大而又奇特的作 品的作者,不自觉地加入了革命作家的强大行列。巴尔扎克笔直地奔向目标, 抓住了现代社会进行肉搏。他从各方面揪过来一些东西,有虚像,有希望,有 呼喊,有假面具。他发掘内心,解剖激情。他探索人、灵魂、心、脏腑、头脑 和各个人的深渊,巴尔扎克由于他自由的天赋和强壮的本性,由于他具有我们 时代的聪明才智,身经革命,更看出了什么是人类的末日,也更了解什么是无意,于是面带微笑,泰然自若,进行了令人生畏的研究,但仍然游刃有余。他 的这种研究不像莫里哀那样陷入忧郁,也不像卢梭那样愤世嫉俗。这就是他在 我们中间的工作。这就是他给我们留下来的作品,崇高而又扎实的作品,金刚 岩层堆积起来的雄伟的纪念碑!从今以后,他的声名在作品的顶尖熠熠发光。 伟人们为自己建造了底座,未来负起安放雕像的责任。 他的去世惊呆了巴黎。他回到法兰西有几个月了。他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希望再看一眼他的祖国,就像一个人出门远行之前,再来拥抱一下自己的母亲 一样。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的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冲突与仇恨。在他 进入坟墓的这一天,他同时也步入了荣誉的宫殿。从今以后,他将和祖国的星 星一起,熠熠闪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高中试卷}高二语文试卷单元测试题(A卷)[仅供参考]

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单元测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24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编纂.(zuǎn) 殉.情(xún) 遏.制(è) 寥.寥无几(lióo) B.肖.像(xiào) 芥蒂.(dì) 战栗.(lì) 数见不鲜.(xiān) C.嗜.好(shì) 灰烬.(jìn) 溶冶.(yě) 获益靡.涯(mí) D.哀悼.(dào) 彷.徨(páng) 拘挛.(luán) 臻.于至治(zhēn)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烙印睿智恭颂太平 B.荟萃绝唱义无反顾 C.匍匐显赫愤世疾俗 D.诚挚征兆青春焕发 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措.辞(安排、安放)偕.亡(一起)远逾.宋唐(追上、赶上) B.泯.灭(消灭、消亡)宛.在(还,犹)熠熠 ..发光(光耀、鲜明) C.真谛.(意义、道理)灾殃.(祸害)蒸蒸 ..日上(像气一样升腾) D.新颁.(发下、发布)琐.碎(细小)万姓 ..胪欢(万人) 4.下面各句中标点无误的一项是() A.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无法弄清了。 B.没有意思硬要说,那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就随便说,那是乱说;这些都有把话说好。 C.“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并不多见。 D.200毫升的圣38%的盐酸跟足量的大力士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38%的盐酸密度是1.19克/厘米3) 5.依次填入下文中各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美两国保持正常稳定的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处理中美关系要着眼于全球,着眼于21世纪。我们主张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解决分歧。严格遵循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各项原则,增加信任,减少麻烦,不搞对抗,中美关系会继续得到改善和发展。 A.既又乃至只有才 B.不仅也乃至只要就 C.不仅还甚至因为才 D.既还竟至只要一定 6.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完全是一种息事宁人 ....的态度:“好了,别吵了,她平时对你不错,你不也挺关心她吗? B.只要你能身临其境 ....地为我想一想,你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巴尔扎克葬词 教案教学设计 _2

巴尔扎克葬词教案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总结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内容总结见第一课时作业部分)。 二、欣赏品味 体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1.教师给学生提供可以借助的方法: ①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②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③联系内外语境揣摩,体味含义。 2.完成练习三所给句子,让学生运用方法去进行体味。 3.补充训练。 教师补充3个含义丰富的语句,师生共同讨论明确含义。 ①“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力的作家之列,正如17世纪一群显赫的作家,涌现在黎塞留之后一样----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样。”

明确:体味这句话的丰富含义,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明确主干部分的核心是:巴尔扎克是一个作家序列的代表者,枝叶部分显示,这个代表者是当时人们思想、精神的统治者;二是明确破折号的作用,从研究规律来理解句子含义。 ②“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明确:巴尔扎克逝世时年仅51岁,他留下的作品却有91部之多,从这个方面说他的一生是丰富的,“作品比岁月还多”。但这只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是巴尔扎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的精神和作品将长存于世,留芳万载。 ③“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明确:这句话的理解要结合内外语境来领悟含义。“这样一个时代”是指法国从七月革命到1850年这一时期。“一个伟人”指巴尔扎克,这句从人们对宗教产生怀疑的角度,写出巴尔扎克逝世带来的直接影响。 4.教师用形象性语言总结含义丰富语句特点。 这些语句是形象化的语言,却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它是诗意的语言,却洋溢着思辨的光辉;它不像形式逻辑那么

巴尔扎克之死

《巴尔扎克之死》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对死亡与不朽的思考。 2、掌握本文叙述为主、适当描写的表达方式。 3、品味课文质朴、简洁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本文叙述为主、适当描写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质朴、简洁的语言风格。简介作者: 相关链接 雨果(1802-1885),法国诗人,作家。生于贝尚松省。19世纪前期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人物。主要作品有诗集《东方吟》、《秋叶集》、《静观集》,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简介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 本文对生与死作了思考,从文中看,作者得出了哪些结论? 二、巴尔扎克形象探讨 阅读提示说,文中复活了巴尔扎克的形象,你觉得文中的巴尔扎克应是什么样的人?在文中找到依据。 三、语言品味 1、石像的描写 女仆让我走进底层的客厅,在壁炉对面的一个托座上,放着大卫的巴尔扎克大理石巨大胸像。

论点论据结合课件

教师用如何把论据与论点结合起来阐述 1.意义分析法 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引用的概念、学说或主张的意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意义分析时可由小见大,可从效果、价值、影响等进行高度评价或揭示危害。如: 还有德国总理勃兰特,19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的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这一段画线句子就是意义分析,高度评价这种行为。由此可见只有经过意义分析,论据的含义才会更加明晰,读者也才能较容易地从这一寓言中认识到环境是成才的重要因素这一道理,论据的论证力量才能充分地显示出来。示例一:说“小” 现在有不少年青人不愿做诸如打扫卫生、扶老携幼和乘车让座之类的小事,认为这样做算不了什么。我看这类小事并不小。因为不打扫卫生,将会到处垃圾成堆,蚊蝇成群,人们生活和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会有健康的身体和愉快的心情;不扶老携幼,乘车不让座,老幼病残者出门就感受不到社会的温暖。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却关系着千百万人的利益和整个国家的精神风貌。(朝大处——揭示意义) 积极做这类小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热爱祖国和人民的一种具体表现。(朝深处——揭示实质) 思想支配行动,一个人真心实意地做好这类小事,必须首先想到集体和他人。这样坚持下去,就会逐步培养出热爱集体、关心他人、为人民服务的优良品质。(朝远处——揭示影响) 反之,一个人如果“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事事处处怕吃一点亏,他的心地就只会越来越窄,为人越来越自私。(朝反面——揭示后果) 2.求质分析法 求质分析法,就是透过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涵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分析: “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

高中语文评课稿15篇

《高中语文评课稿》 高中语文评课稿(一): 听了王老师的《黄英》这一节课,十分受益,很受启发,也从中看出了执教者深厚的学养和扎实的基本功。能够这样说,这是三节异中有同、风采照人的成功课。在那里我只重点谈谈共性的问题。 一、教学亮点。 这一节课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仅从以下十方面进行点评。 1、从教态来观:执教者都表现出端庄自然、精神饱满的姿态,慷慨激昂的语势给学生以 振奋,像老师那不时写在脸上的笑意,又极具亲和力。 2、从学科特点观:执教者都突出了读这一语文课堂教学标志性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强化 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赏析,凸显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3、从教学目标的确立观:执教者能从课标出发,立足教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 本节课教学目标,既具体明确,具有针对性,又突出重、难点,使得教学目标确立合理、落实明晰且达成度高。 4、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观: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点在三位执教者身上 都有不同的体现,如,张老师收集的原声录音,王老师的具有唱歌、绘画特长的学生等都成为了可利用资源,体现出课堂教学资源的丰富性。 5、从问题设计观:一节课问题设计得如何,必须程度上关乎学生能否学有所获。从这一 节课不难观出,执教者在问题设计上都十分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开去,又兼顾学生的认知特点,迁移拓展,有深度且环环相扣。 6、从学生活动看:执教者为学生带给了充分的参与时间,参与热情高,学生善倾听,能 合作,体现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7、从课堂氛围观:课堂突显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创设出一种平等、和 谐的对话环境,体现了互动的多维性。 9、从学生潜力培养观:执教者都把学生的潜力培养作为重头戏,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王老师让学生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等环节,关注了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潜力和自主学习潜力的养成。 10、从预设与生成观:体现了预设严谨、生成合理的特点,王老师的针对问题使用比喻 句或其他语句、但不可使用口语的细节要求,均体现出教者扣紧梯度目标、严谨教学的预设构想,实现了师生共同体会成功愉悦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对三位执教者成功教学的概略点评。 二、教学推荐。 尽管执教者的教学或真水无香,或色彩艳丽,但也略有不足之处,就此提出几点推荐。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5632 (计划范本系列)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详细版 When The Goal Is Established, It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ditions Of Orga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Organizational Goals To Be Achieved And The Ways To Achieve Them.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高三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详细版 提示语:本计划文件适合使用于目标确立时,根据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的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组织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案途径。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指导思想 1.以课本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以20xx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行动指南,以20xx 年全国卷1为实践样品,并借鉴新课标卷命题理念及特点,揣摩20xx年全国卷一命题趋势,探讨各种题型及应对策略,以策略指导教学实践。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清晰规范的语言表述能力、见仁见智的文学鉴赏能力、富有激情和文采的行文写作能力。 二、本学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完成一至六册的复习任务,通过对一至六册课本的二度开发、挖掘(从识记、鉴赏、写作三方面),提

高同学们的识记、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及写作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进度 1.第一周(11.24-11.30),复习第一册。 ⑴识记方面 ①字词积累(搜集整理) 现代文字词积累(一至四单元);《考纲》要求的文言文实虚词积累(五、六单元)。 ②语音积累(一至六单元重点字词读音)。 ③背诵积累(《毛泽东词二首》《错误》《荷塘月色》《邹忌讽齐王纳谏》《劝学》)。 ⑵鉴赏方面 《我与地坛》《胡同文化》与现代散文阅读专题结合起来复习。 ⑶写作方面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完美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了解悼词及其特点。 3、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教学设想】 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加以适当引导。【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演讲辞。今天也不例外,但我们要学的是一种新的演讲辞──悼词。悼词也叫“哀祭文”、"祭文"、"诔文"、"哀辞"等,是人们用于哀悼与祭奠的文体。悼词其实说新也不新,古已有之,中国有唐朝韩愈沉郁顿挫,倾诉叔侄之谊的《祭十二郎文》,清有袁枚哀婉欲绝,叙述哥妹情深的《祭妹文》,《红楼梦》有贾宝玉面对落红点点,真情吟唱,痛悼秦雯的《芙蓉女儿诔》;外国有维多克·雨果文人相惜,言之切切的《巴尔扎克葬词》,哀惋细腻,催人泪下的《乔治·桑葬词》,也有爱因斯坦高度凝练,品德第一,人格至上的《悼念玛丽·居里》,现在我们要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和恩格斯一道去悼念马克思!同学们要细心品味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并探究悼词的特点和体会其中情感。 二、粉笔板书教学目标1、结构。2、悼词。3、情感。 三、整体感知课文,师生研讨(以下只是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程序。具体的教学步骤将以现场学生的思维状况随机而定。) 1、朗读一遍课文:(或快速默读课文) ⑴师问:悼词一般人们悼念一个人要说四个字那就是:“永垂不朽”,而恩格斯说的是“他的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那他的事业是指什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 引导:事业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实践,一个是理论→试从文中找出体现马克思思想贡献(理论贡献)的语句(“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最伟大的的贡献是不是“思想贡献”?(注意这样一句:“但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那么,什么是“主要的”呢?→对文中有关马克思伟大实践的论述(“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在恩格斯看来,这两方面的贡献,那个更重要?为什么?(从语言入手:“远不是最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展示结构提纲。 ⑵在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一生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理论贡献: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1)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祭十二郎文教案(1)人教版 ●从容说课 明代茅坤评《祭十二郎文》为“祭文中千年绝调”。《古文观止》也评论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后,韩愈四处漂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全文以向死者诉说的口吻写成,哀家族之凋落,哀己身之未老先衰,哀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疑神明,疑生死之数,乃至疑后嗣之成立,极写内心的辛酸悲痛。第二段写初闻噩耗时将信将疑,不愿相信又不得不信的心理,尤其显得哀婉动人。文章语意反复而一气贯注,最能体现在特定情境下散文的优长,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祭文。既没有铺排,也没有张扬,作者善于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在对身世、家庭、生活遭际朴实的叙述中,表现出对兄嫂与侄儿深切的怀念和痛惜,一往情深,感人肺腑。教学过程中,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是学习的重点。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应加强预习,反复诵读,斟酌文字,加深理解。抓住贯注全文的一个“情”字,疏理文章层次、脉络,以简驭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文言词句。文言实词:孤、怙、孥、薨、辍、嗣、蒙、窆、尤等。文言虚词:其、抑、曷等。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呜呼!其信然矣”(感叹)等。 2.了解祭文的有关知识及本篇祭文破骈为散、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 能力目标 1.掌握本文叙事和抒情紧密结合的写作方法。 2.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领会此文散发出的浓浓悲情。 3.指导学生饱含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理解文意并背诵部分段落的目的。 4.培养学生感受悲剧美学魅力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鉴赏本文,让学生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教学重点 1.鉴赏韩愈散文的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学习本文破骈为散、不拘常格的语言形式。 3.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教学难点 体会“邪”“也”“乎”“矣”等虚词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诵读,注意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读出应有的感情波澜。 2.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及韩愈散文的艺术特色。 3.辩论法。通过正反方辩论的形式,体会《祭十二郎文》的现实意义。 4.比较法。比较本文与其他祭文的异同。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多媒体 ●课时安排

高中语文 巴尔扎克葬词导学案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导学案 【知识链接】 一、雨果简介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二、巴尔扎克简介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是由九十多部长、中、短篇小说组成的《人间喜剧》,可分三大类:第一类《风俗研究》是最重要的部分,作品最多,又分为六个场景:一、私人生活场景,代表作为《高利贷者》《夏倍上校》《高老头》;二、外省生活场景,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幻灭》;三、巴黎生活场景,代表作为《纽沁根银行》《贝姨》;四、政治生活场景,代表作为《一件恐怖时代之轶事》;五、乡村生活场景,代表作为《农民》《乡村医生》;六、军队生活场景,代表作为《朱安党人》。第二类《哲学研究》,代表作为《驴皮记》。第三类《分析研究》,包括《婚姻生理学》《夫妇纠纷》等。 《人间喜剧》是“社会百科全书”,以2 400个人物形象展示了19世纪前半期整个法国的社会风貌,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生活画面,描绘了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金钱支配整个社会生活的情景。尽管作者把革命前的贵族社会看作“模范社会”,将自己的“全部同情”倾注于贵族阶级,但他不得不看到贵族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逃避不了“注定要灭亡”的结局。他还看到自己“政治上的死对头”──共和党英雄们的远大未来,不加掩饰地赞赏他们。《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 【学习过程】 一、重点字词整理: 显赫.佼.佼者琐碎 泰然自若游刃有余熠.熠发光 鼎鼎大名睿.智 二、诵读课文,尝试理清文章的脉络: ()——评价——()

怎么写教学设想

关于教学设想 总体设想: 根据教材编排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的前提下,构建平等和谐地师生关系,设计适合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要承认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快体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加强估测、估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模式一:套话 本课预计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一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内容、思想情感作一整体梳理;第二课时完成文学作品第二个层面的解读,即对文本的语言、结构以及组织材料等方面的写作特色进行品味学习。 两课时各有侧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后者的铺垫,侧重于“文”,把握内容的同时应重视人文思想的熏陶;后者是前者的深入,侧重于“语”,品味习作特色的同时应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程度不够,第一层面的解读可考虑分为两课时进行。) 模式二:《巴尔扎克葬词》教学设想 推荐这是一篇悼词,以前学生有接触过这种文体,应该能了解这种文体的特点与它的基本内容。雨果在这篇文章里对巴尔扎克的一生作了高度概括的评价,充满一种崇敬与赞扬,同时对他的死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积极的生死观。文章语言充满哲理,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所理解有所收获呢?我设计如下问题进行教学: 1、你了解巴尔扎克吗?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对他这个人作一个评价?(学生通过讲述,结合注解1进行了解,老师给以补充,让学生对巴尔扎克有一个了解。) 2、这是一篇悼词,我们以前接触过,你能说说悼词一般会写些什么内容?它的一般思路是怎样的?(让学生讲述回顾悼词的特点及思路,以便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 3、这篇文章是雨果所写,他是巴尔扎克的好朋友,你对雨果了解多少?(介绍有关雨果的内容及他与巴尔扎克交往的一些事,让学生对这两位欧洲文学巨匠有一个粗略的了解。) 4、作为好朋友,雨果在这样的场合会讲些什么话?他对巴尔扎克这个人作了怎样的评价?文章除了一般悼词的内容外还写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不妨一起来读

课件《巴尔扎克葬词》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巴尔扎克葬词》教学设计 一、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的先进理念,依托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围绕构建和谐课堂的根本要求,进行本教学设计。旨在规范课堂教学,彰显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确立并运用自主、协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为之奠定“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 二、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法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写给同时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追悼词,作为一篇演讲词,本文在字词的理解上也许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困难,但要真正完成单元教学目标所说的:鉴赏文中表现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这却是要以全面了解这两位作家尤其是巴尔扎克的作品及各方面评价为前提的,而我们高二学生的现状是以前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接触到过他们,这就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熟悉悼词的文体特征,具备良好的文本鉴赏能力与信息处理素养。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文学史地位。 2、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品味哲理性语句的含义与感情。 3、比较阅读,领会雨果高尚的人生观、生死观。 五、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情况,我把大纲规定的两课时做了如下的安排:课前,先布置一个预习作业,要求回去查找有关两位作家的材料,第一课时,我把他们带到阅览室,把我找到的一篇雨果的《乔治桑追悼词》给他们阅读,要求在里面找出关于作家生死观的句子并作好记录,自由阅读读本上的《巴尔扎克之死》,并自由交流自己找到的材料。第二课时,以研究探讨的方式来学习课文。 六、媒体选择 多媒体、幻灯片 七、教学程序 1、学习课文之前,我安排了这样一个导入:

出示下面两段话: (一)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杜甫:《梦李白》) (二)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雨果:《巴尔扎克葬词》) 要求学生在仔细品味之后,用合适的感情来作朗读处理,并讨论两段话的异同。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前者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写给同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悼词,而后者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写给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的葬词,由于两位作家风格不同,必然的就会引发世界观的不同,生死观的不同,这将有利于本文的具体学习。 结论:前者:低沉、悲痛 后者:昂扬、激越 然后便可引入课题。 2、由于这是一篇演讲词,我们可以尽量让学生感受一下追悼会的气氛,以便于分析感情思路,所以一开始,我们可以安排一个情境朗读,具体做法是配上哀乐作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划出能表明作者感情的句子及评价性的句子。 3、读完之后,学生讨论分析出一条感情线索: 震惊——悲痛——惋惜——赞扬 这个环节可以让他们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来分析。 4、接着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部分,即运用手头材料进行探讨评价性的句子。 由于本文牵涉到的评价比较多,所以我们可以事先给他们一个框架: 概括性评价 作品评价:整体评价 文学评价 历史评价 有了这个框架,学生就可以利用手头的材料对课文中的具体句子作深入地品味,比如巴尔扎克的文学语言艺术,巴尔扎克小说的社会历史意义等等。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自主的学

高二语文教学总结

高二语文教学总结 高二语文教学总结(精选3篇)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回顾坚强地走过的这段时间,取得的成绩实则来之不易,不妨把这些记录下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那么如何把教学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帮大家的高二语文教学总结(精选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本学期我新任高二(3)、高二(8)两个班的语文课,这两个班都是理科班,3班是实验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精心设计,增加了教学难度,感觉压力比较大。在自己的辛勤努力下,我还是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我认真学习新课标,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相关的语文教育文章,也较多地关注各地语文名师如王栋生、王大绩、王土荣、余映潮、严华银他们的教育实践,了解他们的心得,为自己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提供参考。我还通过参加教科培组织的教研活动、外出听课、组织本校语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等,使自己不断进步,充实了自己,为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立足于自己一直坚持的细读文章、寻找文章最有特色的部分作为教学重点这个做法;以及立足于生本教育理念之上的师生共同成长观,探索适合高中语文教育实际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我任教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课,坚持课前独立研读课文,多次阅读思索,尽可能把文章的语言、思想、技法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弄熟,再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所教班级的实际,处理好教学重难点,上好每一堂课。尤其这学期开讲的选修《诗歌散文鉴赏》,很多文章是新进入高中课本的,也没有教师用书,完全靠自己解读课文之后自主处理教材选择教法,挑战不小。我非常用心地对待这本教材,一篇文章常常是读了又读,想了又想,之后才选用一定的`教法。这样做虽然很累,却也颇有趣味,课堂上也能讲出一点属于自己见解的东西来。 高二意味着与高三的衔接,我关注今年的高考信息,从历年高考题、今年各地模拟题及其他高考信息中了解高考动向,对考题的能力要求、考点分布、答题方式等作较深入的思考。

高中语文巴尔扎克葬词教案人教版第三册Word版

15《巴尔扎克葬词》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对巴尔扎克的评价,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 2、掌握葬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品味它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性语言。 教学过程 一、关于雨果 雨果(1802—1885),19世纪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最杰出的代表。《克伦威尔序言》是文学史上的划时代作品,被认为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剧本《艾尔那尼》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划时代的作品,标志着积极浪漫主义缍在文坛上取代了古典主义而取得了彻底的胜利。雨果一生创作甚丰,戏剧诗歌和小说均有涉及。他的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以五光十色、气势雄伟的画面见长,为浪漫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天地,长篇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及《悲惨世界》、《九三年》是其小说创作的代表作。 二、关于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1799—1850),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师。一生创作了91部小说,受但丁《神曲》的启发,他把这些作品总题为《人间喜剧》,其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封建贵族的没落史,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金钱的罪恶史等。主要作品有《幻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很复杂,一方面,他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空想社会主义和唯物主义思想,另一方面,又有封建迷信和神秘主义。他在“七月革命”后加入反对党正统保皇党,却与这个反动保守党貌合神离;他政治上主张强有力的王权和宗教统治,以扼制情欲横流的风气,束缚人们的欲望;经济上主张发展中产阶级式商业,限制大资产阶级的巧取豪夺和不劳而获;感情上同情贵族,但现实主义的如实观察使他又写出了他心爱的贵族们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他厌恶资产阶级的铜臭,但又秒得不写出这个阶级的胜利;共和党是他政治上死敌,但他在小说中,却歌颂了这个党。现实使他改变了原来的偏见与同情,取得现实主义的伟大胜利,写出了一部划时代的大作品。只有了解巴尔扎克复杂而矛盾的世界观,才能准确而深刻地理解课文中某些文句。 三、题解 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也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面对巴尔扎克的死亡,演说都也哀伤的言辞,去述说生平和病逝,而是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讲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的无尽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这篇演说稿不同于一般葬词的是,它不仅是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评论巴尔扎克的同时,也带上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作者的生死观。雨果认为,像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永远记住他;他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的不是压抑,不是哀伤,而是悲壮、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 思想感情:悲壮、激越和无限景仰之情。 深邃哲理:生死观——“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四、内容结构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 总结巴尔扎克的伟大,表达哀悼之情。

优秀教师精彩课堂的100个成功细节教案资料

优秀教师精彩课堂的100个成功细节

优秀教师精彩课堂的100个成功细节 基本内容:取材教师在教学后的经验反思,从教学(一节课)的各个环节入手,综合优秀教师、一线教师的宝贵案例。 目录版式:一、总分为课前精彩交流(14篇);二、新课精彩导入(14篇); 三、课堂精彩展开(14篇);四、课堂精彩提问(15篇);五、课堂精彩拓展(15篇);六、课堂精彩评价(14篇);七、课堂精彩结课(14篇)。 目录示例: 第一章课前精彩交流(14) 成功细节1优秀教师薛法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2优秀教师支玉恒《晏子使楚》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3 优秀教师周曼云《故都的秋》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4 优秀教师王力鹏《短歌行》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5 优秀教师袁学民《兰亭集序》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6 优秀教师郑雁青《赤壁赋》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7 优秀教师李丽芳《登高》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8 优秀教师刁靳莹《动物游戏之谜》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9 优秀教师姚红梅《表达交流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前精彩交流成功细节10 优秀教师宣沫《雷雨》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11优秀教师盛庆丰《苏武传》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12优秀教师闫佳伟《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13优秀教师丁僖《文言词语和句式》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14优秀教师王建稳《晋灵公不君》课前精彩交流第二章新课精彩导入(14) 成功细节16 优秀教师刘卓娟《世间最美的坟墓》新课精彩导入成功细节17 优秀教师高新征《陋室铭》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18 优秀教师任燕《记承天寺夜游》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19优秀教师吴喜萍《枣核》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0优秀教师刘瑛《春酒》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1优秀教师杨涵《陋室铭》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2优秀教师肖卫华《爱莲说》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3优秀教师郭淑琴《苏格拉底之死》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4优秀教师李崇崑《景物描写》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5优秀教师李宇新《毛遂自荐》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6 优秀教师王邦阁《我的老师》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7 优秀教师姜海平《大闹天宫》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8 优秀教师刘凤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课精彩导入第三章课堂精彩展开(14) 成功细节29优秀教师章国华《未选择的路》课堂精彩展开 成功细节30优秀教师王君《安恩和奶牛》课堂精彩展开 成功细节31优秀教师李卫东《阿长与<山海经>》课堂精彩展开成功细节32优秀教师杨巧丽《背影》课堂精彩展开 成功细节33优秀教师陈晓东《说“屏”》课堂精彩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