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最新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最新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Al-27,Si-28,S-32,Cl-35.5,Fe-56,Cu-64,Ba-137

第Ⅰ卷(共 28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1 分,共1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啤酒

B. 生铁

C. 河水

D. 氮气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详解】A、啤酒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生铁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故B不正确;

C、河水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

D、氮气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

【点睛】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2.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 硝酸钾

B. 蔗糖

C. 花生油

D. 酒精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透明的混合物。

【详解】A、硝酸钾能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A正确;

B、蔗糖能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B正确;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C不正确;

D、酒精易溶于水,能形成溶液,故D正确。故选C。

3.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极难溶于水

B. 具有可燃性

C. 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 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详解】A、极难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具有可燃性,燃烧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

D、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4.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药匙取药品,装入试管中,瓶塞要倒放,故A正确;

B、天平称量物体,左边放物体,右边放砝码,故B正确;

C、量筒读数,视线要和液体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故C不正确;

D、溶解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故D正确。故选C。

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氢气是21 世纪的理想能源

B. 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

C.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则氢气是21 世纪的理想能源,故A正确;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故B正确;

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C不正确;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故D正确。故选C。

6.下列汽车组件中,其主要材料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

A. 塑料灯罩

B. 涤纶座套

C. 橡胶轮胎

D. 钢制车架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机高分子材料又称聚合物或高聚物。一类由一种或几种分子或分子团(结构单元或单体)以共价键结合成具有多个重复单体单元的大分子,其分子量高达104~106。

【详解】A、塑料灯罩是合成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正确;

B、涤纶座套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B正确;

C、橡胶轮胎是合成材料,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

D、钢制车架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D不正确。故选D。

【点睛】三大合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

7.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 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 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来水净化流程:取水、絮凝沉淀、过滤、杀菌消毒、配水。 【详解】A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故A 正确; B 、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利用吸附性,是物理变化,故B 不正确; C 、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C 正确; D 、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故D 正确。故选B 。

8.下表列出了一些常见物质在常温下的 pH 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鸡蛋清

B. 牛奶

C. 葡萄汁

D. 苹果汁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标准温度(25℃)和压力下,pH=7的

水溶液(如:纯水)为中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

【详解】A 、鸡蛋清pH 范围为7.6~8.0,pH>7,溶液呈碱性,故A 不正确; B 、牛奶pH 范围为6.3~6.6,pH<7,溶液呈弱酸性,故B 不正确;

C 、葡萄汁pH 范围为3.5~4.5,pH<7,溶液呈酸性,苹果汁pH 范围为2.9~3.3,酸性最强,故C 不正确;

D 、苹果汁pH 范围为2.9~3.3,酸性最强,故D 正确。故选D 。

【点睛】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pH 值越小,酸性越强,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pH 值越大,碱性越强。

9.下列与洗涤有关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

C. 用白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D. 用纯碱溶液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故A正确;

B、用汽油能溶解油渍,则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故B正确;

C、用白醋洗去水壶中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白醋可以和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而除去水垢,故C正确;

D、用纯碱溶液不能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铁锈和纯碱不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D。

10.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B. 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

C.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D.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常温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具有可燃性的金属、非金属等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明了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但是氧气本身不燃烧,没有可燃性。

【详解】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本身不燃烧,故A不正确;

B、氧气不易溶于水,水生动物可以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能少量溶于水,故B不正确;

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故C正确;

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大多数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11.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B. 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C. 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 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构成物质的分子随温度的升高运动加快,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够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详解】A、湿衣服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容易干,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故A正确;

B、液态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增大,温度升高,分子间隔变大,故B不正确;

C、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故C正确;

D、过氧化氢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故D正确。故选B。

12.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 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是因为降低了酒精的着火点

D. 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

【答案】C

【解析】

【分析】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燃烧条件:要有可燃物,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要与氧气接触。

【详解】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在有限空间里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A正确;

B、用煤炭烧锅炉时不断鼓入空气,可使煤炭燃烧更剧烈、更充分,故B正确;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时可用湿布盖灭,能使酒精与氧气隔绝,故C不正确;

D、森林起火时,可在大火蔓延线路前砍掉一片树木,建立隔离带灭火,故D正确。故选C。【点睛】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隔离可燃物、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1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干冰制造舞台烟雾效果,干冰易升华,故A不正确;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B正确;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小苏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故C正确;

D、稀有气体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D正确。故选A。

1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2 个氯原子:Cl2

B. 3 个一氧化氮分子:3NO

C. 5 个铁离子:5Fe2+

D.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

Mg O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氯原子2Cl,故A不正确;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一氧化氮分子3NO,故B正确;

C、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

5Fe,故C不正确;

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则5个铁离子3+

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2

Mg O,故D不正确。故选B。

15.下列对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食用乳制品、豆制品可补充钙元素,长期饮用可乐等碳酸饮料不利于健康,故A正确;

B、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可减少雾霾,当前情况下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现实的,故B不正确;

C、霉变的大米含有对人体有害的黄曲霉毒素,不可以食用,故C不正确;

D、用铁桶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农药波尔多液主要成分是硫酸铜,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所以可以和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该反应生成了铜和硫酸亚铁,故D不正确。故选A。

16.高纯度的单晶硅是制做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工业上制备高纯硅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①SiO2+2C 高温

Si +2CO↑、②Si+3HCl

250℃

HSiCl3+H2、③HSiCl3+H2

高温

Si+3X,反应①制得粗

硅,通过反应②③进一步得到高纯硅;三氯硅烷(HSiCl3)的沸点是31.8℃。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③中X的化学式为HCl

B. 三氯硅烷由氢、硅、氯三种元素组成

C. 三氯硅烷中硅、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 反应②③实现了硅元素的富集,将粗硅转化为高纯硅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详解】A、反应③HSiCl3+H2高温

Si+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则X的

化学式为HCl,故A正确;

B、三氯硅烷化学式为3

HSiCl,则三氯硅烷由氢、硅、氯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三氯硅烷中硅、氯元素的质量比为28:(35.53)56:213

?=,故C不正确;

D、反应②③实现了硅元素的富集,将粗硅转化为高纯硅,故D正确。故选C。

【点睛】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二、选择题(本题共6 小题,每小题2 分,共1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7.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吸油烟机排气

B.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C. 误食重金属盐后,就医前可服用蛋清或牛奶自救

D. 新装修的房屋入住前开窗通风一段时间,防止甲醛等有害物质危害健康

【答案】CD

【解析】

【详解】A、燃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或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燃气遇电火花发生爆炸,燃气泄露时,不能立即打开排油烟机排气,故A不正确;

B、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

NaHCO溶液冲洗,故B不正确;C、重金属盐可以是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后会中毒,服用大量的蛋清和牛奶后,可以和重金属反应,变为不被吸收的物质,减弱对肠胃的影响,故C正确;

D、新装修的房屋入住前开窗通风一段时间,防止甲醛等有害物质危害健康,故D正确。故选CD。

18.下图是某些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用和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下

列化学方程式符合图示反应关系的是

A. 2CO+O2点燃

2CO2

B. N2+3H2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C. C +O2点燃

CO2

D. 2Mg +O2点燃

2MgO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详解】A、2CO+O2点燃

2CO2符合图中反应,故A正确;

B、由图可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N2+3H2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不符合反应,故B不正确;

C、C +O2点燃

CO2是两种单质反应,不符合图中反应,故C不正确;

D、2Mg +O2点燃

2MgO是两种单质反应,不符合图中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A。

19.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离是把混合物中的多种物质相互分开,分成不同的纯净物,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提纯是将一种特定的物质从混合物中提取出。

【详解】A、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加入过量的石灰水,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碳酸钠,但过量的石灰水引入了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正确;

B、除去氮气中的氧气,将气体缓缓通过足量的灼热铜网,氧气和铜反应,可除去氧气,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正确;

C、除去硫酸铜溶液中的硫酸,加入过量的氧化铜粉末,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硫酸,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

D、除去银粉中的锌粉,加入过量的稀盐酸,锌粉和稀盐酸反应,银粉不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可除去锌粉,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正确。故选A。

20.t1℃时,将a、b 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25g,分别加入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所示;升温到t2℃时,忽略水分蒸发,现象如图乙所示。图丙是a、b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两烧杯内a、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 图乙中烧杯内b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C. 图丙中曲线M 表示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D. 若a中混有少量b,可将其溶液蒸发结晶、趁热过滤以提纯a

【答案】AC

【解析】

【分析】

t1℃时,将a、b 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各25g,分别加入盛有l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a、b 两种固体物质没有溶解完全;升温到t2℃时,a物质溶解完全,b物质有部分未溶解,则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

【详解】A、图甲中两烧杯内溶解的a、b两种物质的质量都是25g,根据图像和图判断,a、b溶液都是饱和,故溶液的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B、图乙中烧杯内b物质没有完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25%,故B不正确;

C、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则图丙中曲线M 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C正确;

D、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若a中混有少量b,可将其溶液降温结晶以提纯a,故D不正确。故选AC。

【点睛】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较缓慢的物质,可以用蒸发结晶提纯该物质。

21.化学概念之间在逻辑上存在并列、交叉和包含等关系。下列各图中概念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

【详解】A、化合物包含氧化物,不是交叉关系,故A不正确;

B、化合物包括含碳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包括有机物,故B正确;

C、复分解反应是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C不正确;

D、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B。

22.将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m g 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不断加入FeCl3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FeCl3溶液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小资料】铁和铜都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FeCl3=3FeCl2;

Cu+2FeCl3=2FeCl2+CuCl2

A. FeCl3与Cu 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m-n) g

C. N 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u2+和Cl-

D. 当加入V1 mL FeCl3溶液时,Cu 恰好完全反应

【答案】BC

【分析】

向盛有3FeCl 溶液的烧杯内加入铁粉和铜粉,铁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铜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铁能与生成的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详解】A 、3FeCl 与Cu 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 不正确;

B 、加入铁和铜的混合物,铁首先与氯化铁反应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由图像可知,当加入 V 1 mL

3FeCl 溶液时,铁粉刚好完全反应,则铁粉的质量为(m n g ) -,故B 正确;

C 、若氯化铁的量多,加入的铁粉和铜粉全部参加反应,则N 点对应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2+2+-Fe Cu Cl 、、,故C 正确;

D 、加入铁和铜的混合物,铁首先与氯化铁反应铜粉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当加入 V 1 mL 3FeCl 溶液时,铁恰好完全反应,故D 不正确。故选BC 。 【点睛】铁能与生成的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

三、非选择题 第Ⅱ 卷(共52分)

23.下图是某校食堂周二午餐食谱的部分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烧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_____在消化道内会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基酸。 (2)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分析,该食谱中缺少的有机营养物质是_____。

(3)人体所需热量的 60%~70%来自_____, 该食谱中富含此类营养物质的食物是_____。 【答案】 (1). 蛋白质 (2). 维生素 (3). 糖类 (4). 米饭 【解析】 【分析】

六大类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详解】(1)红烧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蛋白质在消化道内会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多种氨

(2)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分析,该食谱中缺少的有机营养物质是维生素。

(3)人体所需热量的 60%~70%来自糖类, 该食谱中富含此类营养物质的食物是米饭。 【点睛】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选填装置字母序号,下同)。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该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____。 (4)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___→____→_____(选填装置字母序号)。

【答案】 (1). 铁架台 (2). 分液漏斗 (3). B (4). F (5).

()2322Ca OH +CO CaCO +H O =↓ (6). 为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排不干净,造成收集的气体不

纯 (7). B (8). G (9). D 【解析】 【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详解】(1)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名称:①铁架台,②分液漏斗。

(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B 。检验二氧化碳应选用澄清

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故选用的装置是F ,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22Ca OH +CO CaCO +H O =↓。

(3)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其目的是为防止集气瓶中的空气排不干净,造成收集的气体不纯。

(4)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先除去氯化氢气体,然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最后收集,故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气体发生装置B→G→D。

【点睛】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5.联合国将2019 年列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锶、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选填“得”或“失”)电子,锶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3)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锶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_____(选填“强”或“弱”)。

【答案】(1). 12 (2). 24.31 (3). 失(4). SrO(5). 强

【解析】

【分析】

原子序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小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详解】(1)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2,故核电荷数为12,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2)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锶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rO。

(3)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锶的金属活动性比镁的金属活动性强。

【点睛】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多,金属性越强。

26.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常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_____性。

(2)厨房中铁锅容易生锈,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种防止铁锅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

(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具有轻量化、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侵蚀等特点。

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_____、_____等优点(写出两条即可)。

(4)某研究小组为探究铁、铜、锰(M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且形状、大小相同,试管中所用5%的盐酸体积相同)。

【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无明显现象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

实验结论铁、铜、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实验一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导热(2). 保持铁锅干燥(3). 耐腐蚀(4). 质量轻(5). 锰(6).

Fe+2HCl=FeCl+H↑

铁(7). 铜(8).

22

【解析】

【分析】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潮湿的空气直接接触,防止钢铁生锈的具体方法有在铁制品表面涂矿物性油,油漆或烧制搪瓷。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位置越前的金属,金属性越强,原子的还原性越强。

【详解】(1)生活中常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2)厨房中铁锅容易生锈,结合生活实际,防止铁锅生锈的具体方法保持铁锅干燥。

(3)铝合金制造的飞机外壳,具有轻量化、能抗击强大气流的冲击、耐受水雾和雨雪侵蚀等特点。这是利用了铝合金的耐腐蚀、质量轻等优点。

(4)铁、铜、锰和盐酸反应,锰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快,铁立即产生气泡,速率较慢,则锰比铁强,铜无明显现象,故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锰>铁>铜,试管中铁和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

Fe+2HCl=FeCl+H↑。

化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

22

【点睛】判断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即盐溶液)能否发生置换反应: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前面金属置换后面金属(钾钙钠除外),参加反应的必须是盐溶液,即盐可溶。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2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图A 所示装置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2)用图B 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_____。

(3)图 C 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实验所用铜片形状、大小相同。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对比试管①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甲同学用图D 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50mL ,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乙同学利用图D 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_____换成_____,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答案】 (1). 搅拌散热,防止局部温度过使液体飞溅 (2). 22

22H +O 2H O 点燃

(3). 检

验纯度 (4). 金属生锈需要水和氧气 (5). 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6). 氢氧化钠溶液 (7). 水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金属生锈需要水分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

【详解】(1)用图A 所示装置蒸发食盐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散热,防止局部温度过使液体飞溅。

(2)用图B 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H +O 2H O 点燃

。在点燃

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

(3)图 C 所示装置是探究铜生锈的部分实验,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实验所用铜片形状、大小相同。一段时间后,试管①中铜片保持光亮,试管②中铜片出现绿色锈渍。对比试管①②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金属生锈需要水和氧气。

(4)甲同学用图D 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向盛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倒入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50mL ,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乙同学利用图D 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点睛】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瓶子中的压强减小。

28.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氧化钾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

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

氢氧化钾能与硫酸铜发 生反应

氢氧化钾能与氯化铵发 生反应

氢氧化钾不能与硫酸 发生反应

【实验反思与拓展】

①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借助于酸碱指示剂,通过明显的现象证明氢氧化钾能与硫酸发生反应。简述他的实验方案:_____(写出操作方法和现象)。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的方法来证明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1). 出现蓝色沉淀(2). 试管中冒气泡(3). 取少量氢氧化钾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加入硫酸溶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4). 反应物减少

【解析】

【分析】

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和氨气,稀硫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

【详解】[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出现蓝色沉淀试管中冒气泡无明显现象

验结氢氧化钾能与硫酸铜发

生反应

氢氧化钾能与氯化铵发

生反应

氢氧化钾不能与硫酸

发生反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