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的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炼丹术和化学的发展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化学的奠基时期。特别是炼丹术作为原始形式的化学,自战国时代兴起,经过秦皇汉武的热心提倡,到东汉时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汉代疡科“五毒方”的升炼,标志着中国医药化学的开端。秦汉时期冶金技术在战国时期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展,出现了不少与化学有关的创造和发明。

炼丹术与求仙活动

战国时期就有不少关于神仙和不死之药的传说。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使人入海寻仙求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使燕人庐生求羡门、高誓”,“使韩终(众)、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西汉桓宽说:“当此之时,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言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①秦代的炼丹活动已有相当规模。所谓“炼丹”,最初的含义和内容就是提炼丹砂。据说当时有“韩终丹法”、“羡门子丹法”,都是以蜜或酒拌合丹砂而服食。

在汉代,炼丹术的规模更为扩大。汉武帝与秦始皇一样也以好神仙和长生之术著称。先是“齐人之上疏言神仙奇方者以万数,然无验者”,武帝“乃益发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数千人求蓬莱神人”。在为数众多的方士中,其姓名见于《史记》、《汉书》者有少翁、栾大、宽舒、公孙卿等,而其中最重要的人物为李少君。李少君曾向汉武帝提出:“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于是,汉武帝“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砂诸药齐为黄金矣”①。与汉武帝同时代的淮南王刘安也“招致宾客之士数千人,作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余万言”。此外,“有枕中鸿宝秘苑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②。其后,宣帝、成帝、哀帝以及王莽也都笃好神仙方术。东汉时期,炼丹术与道教结合,相得益彰。从此,方士便演变而为道士,炼丹术也大都由道士掌握了。

汉代丹经

在现存丹经中,一般认为属于汉代作品的有《三十六水法》、《太清金液神气经》(即今《太清金液神气经》卷上)、《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即《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一)、《太上八景四蕊紫浆五珠绛生神丹方(经)》、《周易参同契》等。其中淮南王刘安时就已行世的《三十六水法》是迄今所知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术著作①。

《三十六水法》记述有溶解34 种矿物和2 种非矿物的54 个方子。从这些方子可以看到,当时已知利用硝石和醋的混合液(有时加石胆)来溶解金属或矿物。其中第一方为“矾石水”方,方中说:矾石水(含有铜盐)“以华池(盛有浓醋的溶解槽)和,涂铁,铁即如铜”②。《淮南万毕术》也说:“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说明西汉时的炼丹家就知道铁对铜盐的置换反应。这一反应的发现,奠定了唐宋时代水法炼铜——胆铜法的基础。

①《盐铁论》卷六。

①《史记·封禅书》。

②《汉书·刘向传》。

①李时珍《本草纲目》云:“金乃西方之行,..淮南《三十六水法》,亦化为浆服饵。”《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八载:“昔太极真人以此神经及水石法(即《五灵神丹上经》及《三十六水法》)授东海青童君,君授金楼先生,先生授八公,八公授淮南王刘安,安升天之日授吴左。”

西汉末或东汉初问世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记载了后世丹家极为推崇的铅汞还丹的炼法:“取

汞三斤,纳土釜中,复以玄黄覆其上,厚二寸许。以一土釜合之,封以六一泥,外内固济,无令泄。置日中暴,令大干,乃火之。湿者不可,得火即拆破。如调丹华法,以马通若糠火,火之九日夜,寒一日。发之,药皆飞著上釜,状如霜雪,紫红朱绿,五色光华,厚二分寸余,以羽扫除之。”③玄黄一名黄芽,即“仙经涂丹釜所须”的黄丹(铅丹,pb3O4)。因为铅丹在500℃以上能分解放出氧气,氧气又能与汞结合生成氧化汞而凝结在温度较低的上釜内壁,所以上述升炼产物为氧化汞(HgO)。这种以黄芽制汞为丹的还丹炼法为魏伯阳、狐刚子等铅汞还丹派炼丹家所继承,并给后世的中国炼丹术以很大影响。

魏伯阳与炼丹术

魏伯阳是会稽上虞人,东汉桓帝时在世。他在所著《周易参同契》中说:“河上姹女,灵而最神。得火则飞,不见埃尘。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河上姹女”为汞,“黄芽”即黄丹(Pb3O4)。意思是汞易挥发,若要将其制服成丹,则须用铅丹。《周易参同契》主要讲的是内丹①,但其“内丹以外丹言之”,所以对研究外丹黄白术仍有参考价值。如《参同契》里说:“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就是说,经炭火的作用,胡粉(碱式碳酸铅)不但色变,而且质也变了,还原为铅。

魏伯阳的炼丹理论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他认为,“类同者相从,事乖不成宝”,“同类”的物质才能“相变”。在阐述炼丹术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时,魏伯阳说:“自然之所为兮,非有邪为道。..若檗染为黄兮,似蓝成绿组;皮革煮为胶兮,曲蘖化为酒。”在阐述服食仙丹何以能使人长生不死时,魏伯阳说:“巨胜(胡麻)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术士服食之,寿命得长久。”这是一种希图把黄金的抗蚀性机械地移植到人体中去以求长生的天真想法。

狐刚子与炼丹术

东汉末年,大致与魏伯阳同时或稍后的炼丹家狐刚子,本名狐丘,是一位铅汞还丹派的实践家。他的著述反映了汉代炼丹术成就所达到的高度,堪称我国古代化学的瑰丽篇章。他在所著《五金粉图诀》中说:“丹铅(Pb3O4)之精,..其功既深,其力亦大,九上九下,覆荐水银,化汞为丹。”①这与《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还丹炼法是一脉相承的。《五金粉图诀》还记载了狐刚子作“九转铅丹法”。所谓“九转”,是指先以铅制备铅丹作为原料,再从铅丹出发用炭火还原出铅,接着以所得铅复炼为丹,如此反复九次。由于铅丹在500℃以上会发生分解,所以狐刚子特别强调,制铅丹时“不得猛火”。在《五金粉图诀》中,狐刚子还提到:“硫黄功能变银化汞。”意思是说硫能与银和汞化合生成硫化银和硫化汞。硫化汞也是中国古代炼丹家的“灵丹”之一。

②《三十六水法》,《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总第597 册。

③《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一,《道藏》总第584—585 册。

①炼丹术有内丹、外丹之分。所谓内丹,指的是锻炼人体内在的精、气、神,“以神运精气,结而成丹”。所谓外丹,是指求身外之药,炼之成丹。

在狐刚子的另一著作《出金矿图录》中,有一段“炼石胆取精华法”的记载:“以土墼(土坯)垒作两个方头炉,相去二尺,各表里精泥其间,旁开一孔,亦泥表里,使精熏,使干。一炉中著铜盘,使定,即密泥之;一炉中以炭烧石胆使作烟,以物扇之,其精华尽入铜盘。炉中却火待冷,开取任用。入万药,药皆神。”②这种方法实际上就是干馏石胆,接取馏分、冷凝所得干馏液即为硫酸。该反应为:磾uSO4·5H2O 磾uO+SO3↑+5H2O↑SO3+H2O=H2SO4。

狐刚子的“炼石胆取精华法”是干馏法制取硫酸的世界最早记录,比西方要早五六百年。

①《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十二,《道藏》总第584—585 册。

②《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卷九,《道藏》总第584—585 册。

五毒方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和炼丹术是分不开的。历代丹家常兼修医药学,炼丹术的新成就也常被吸收于《本草》和方书之中。《周礼·天官·冢宰》下载:“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东汉郑玄注云:“五毒,五药之有毒者。今医人有五毒之药,作之合黄堥,置石胆、丹砂、雄黄、礜石(FeAsS)、慈石其中,烧之三日三夜,其烟上著,以雄鸡羽扫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这是现存古代文献中最早的丹药配方。模拟实验表明,“五毒方”的基本升炼产物是三氧化二砷(As2O3)、β型硫化汞(β-As4S4)和硫化汞(HgS);如果石胆相对量较大,则硫化汞(HgS)的成分会减少,并得到硫酸亚汞(Hg2SO4);如果石胆过量,则硫化汞(HgS)会完全转化,生成硫酸亚汞(Hg2SO4)及少量汞①。“五毒方”的升炼,标志着中国医药化学的开端,在化学史和医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神农本草经》和炼丹术

汉代成书的《神农本草经》明显地受到炼丹术的影响,其中吸收了炼丹家的不少成果。此书对一些元素及化合物的化学变化和性质作过一些正确的叙述。例如书中指出:“丹砂..能化为汞。”就是说丹砂(HgS)在加热时能分解成汞。又说:“水银..杀金、银、铜、锡毒,熔化还复为丹。”说的是汞能和一些金属形成汞齐,并能缓慢氧化为红色的氧化汞。还说:“空青..能化铜铁铅锡作金”,“曾青..能化金铜”,“石胆..能化铁为铜。”这是说铁、铅、锡等金属能与铜盐起作用,置换出金属铜,铜又可以与铁、铅、锡形成金黄色的合金。书中还提到:“石硫黄..能化金、银、铜、铁奇物。”意思是硫黄能和金属化合,生成硫化物,如硫与铁化合则生成硫化亚铁:Fe+S=FeS

①赵匡华、张惠珍:《汉代疡科“五毒方”的源流与实验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第4 卷第3 期(1985年),第199—211 页。

冶铁的规模和技术,秦汉时期,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有很大发展。西汉时期,炼铁高炉已开始使用石灰石为熔剂。东汉末建安年间,曹操命人造“百炼”宝刀五把,曹植为此作赋,说此刀“实真人之攸御”①,说明东汉百炼钢技术的发展似与炼丹术有关。

炼钢技术的继续发展

虽然秦汉时期青铜工具逐步被铁制工具取代,但是炼铜技术并没有停顿,而是在继续发展。除青铜外,这个时期还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铜合金。《淮南子》里有“饵丹阳之伪金”一语。西汉东方朔所撰《神异经·西荒经》中说;“丹阳铜似金,..故《淮南子》曰饵丹阳之伪金,即此也。”据此可知,刘安所谓“丹阳之伪金”即丹阳铜。相传西汉武帝时丹阳人茅盈三兄弟先后入山修炼,“以丹阳岁歉,点化丹阳(铜)以救饥人”,所以“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葛洪《神仙传》载;“三茅君中之长兄大司命君茅盈冶铜于句容山(属丹阳郡)。”《抱朴子·黄白》里则明确记载了用武都雄黄点化铜为“黄金”的真秘,并且指出这就是刘向得自刘安的作黄金法。可见丹阳铜大概是一种砷黄铜,即含砷量在10%以下的铜砷合金。在现存古籍中,“黄铜”一词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在其《中荒经》中说:“西北有宫,黄铜为墙,题曰地皇之宫。”东方朔所见的黄铜大约即丹阳铜。

狐刚子在《五金粉图诀》中曾着重讨论“三黄相入之道”和“五金相入与不相入”之道。所谓三黄相入之道,就是用伏火三黄(雄黄、雌黄、砒黄)点化五金(金、银、铜、铁、锡)为药金、药银的方技。如以铜为例,狐刚子指出:“铜得伏雄,异性合同”;“铜得伏雌,成真是非”;“铜得伏砒,柔弱自低”。所谓“五金相入与不相入”之道,当指五金彼此间能否相互结合形成

合金的规律。如狐刚子说:“金得银而虚,银得铜而疏,铜得铁而缩,铁得锡而舒,铜得锡而殊,锡得铁而俱。”同书还指出:“雄黄功能变铁,雌黄功能变锡,砒黄功能变铜,硫黄功能变银化汞。四黄功亦能变铁为铜,反铜为银,反银为金。如谷作米,是天地之中自然之道。”这里狐刚子明确提到“砒黄功能变铜”,四黄功亦能“反铜为银”,此“银”当为药银,显然是砷白铜,即含砷量在10%以上的铜砷合金。这表明我国古代炼丹家在东汉就已制得砷白铜。

汞、金、银等的冶炼技术

秦汉时期,汞、金、银等金属的冶炼技术也获得了许多新成就。狐刚子在《五金粉图诀》中还记载了“下火上凝”式炼汞法。这种方法是在铁质下釜中放置朱砂,“然后以瓮合之,以羊毛稀泥泥际口”,“先燃腐草”,再以木柴加热下釜,于是朱砂分解生成的水银便升到上瓮,冷凝在内壁上。狐刚子还对该法的水银产率作过定量研究,结论是:“好朱一斤,可得十二两,①丁晏纂:《曹集铨评·宝刀赋》。

中朱十两,下朱八两。”据计算,他从优质朱砂(假设是纯HgS)中取得汞的产率已达87%。

在《出金矿图录》中,狐刚子首次记录了冶炼金银的“吹灰法”。他说:银“若未好白,即恶银一斤和熟铅一斤,又灰滤之为上白银”。他在“出金矿法”和“出银矿法”中都详细记载了“锡灰坯炉法”,即今所谓的“吹灰法”。东汉道教祖师张道陵所撰《太清经天师口诀》中也记载了炼金银的“吹灰法”:“铅炼金法:用金三十六两,用铅七十二两。作灰抔,火烧令干,密闭四边,通一看孔。安铅抔中。作一铁抔,大小可灰抔上,遍凿作孔,用合灰抔。抔上累炭,炭上覆泥。火之铅尽,还收取金。更作灰抔,如是三七遍,名曰铅炼金也。”

以上史实说明,中国古代炼丹家对冶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罗马 时间跨度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古希腊:克里特文明—公元 前146年 古罗马:罗马城修建-1453 年东罗马灭亡 特征农耕文明海洋文明 表现政治文明 (1)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 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的主体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 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3)对外关系由主动开放走向闭 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古代希腊辉煌的奴隶制 民主政治,成为近代西方代议 制的渊源 (2)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制度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 献,也是近现代法律的源头 (3)海外扩张,航海和海外 贸易发展 经济文明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 济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2)“重农抑商”政策下的手工 业、商业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 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1)海外贸易兴盛,奴隶制 工商业发达,推动了雅典民主 政治的兴起与繁荣 (2)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 张、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罗 马法律不断演变完善 思想文明 (1)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 影响深远 (2)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科技 文化繁荣 古希腊从智者学派到苏格 拉底等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 探索的主体,成为近代人文主 义思想的发源地

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1.先秦 (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____________”的制度由此开始。 (2)分封制:以________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2.秦汉 (1)秦朝:确立____________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____________,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汉朝: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后来,汉武帝颁布“__________”,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3)选官制度: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二、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 (1)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的转变;汉代出现犁壁和二牛一人犁耕法;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经营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____________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3)土地制度:历经原始社会氏族公有、商周时期________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2.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西汉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练习卷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年

单元质检卷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1年)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湖北武汉调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 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 ) 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 2.(2018湖南怀化三模)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中国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映了( )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 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 3.(2018东北三市联考)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农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 A.官员选拔利于国家管理 B.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贵族政治让位于官僚政治 D.君主专制取代贵族政治 4.(2018河南名校联考)汉元帝时,宦官弘恭、石显以中书的身份专断国政;哀帝、平帝之世,外戚王氏相继把持中朝,终于酿成新朝(王莽建立)代西汉的结局。这表明( ) A.中外朝制度使君主专制受到制约 B.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权势弱化 C.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导致政局动荡 D.宦官和外戚专权是西汉灭亡的根源 5.(2018河南名校联考)下表是摘引自古代史书中有关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些历史叙述。据此可得出 的共同结论是( ) A.汉代政府推行轻徭薄赋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简答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简答题 1汉大赋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作家和作品? 体制宏大;采用问答形式;铺陈文采;歌颂为主。 主要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羽猎赋》《长杨赋》、《甘泉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2 汉乐府现实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婚姻爱情;战争徭役;苦与乐的深刻揭示;乐生恶死愿望的充分展现。 3南朝民歌《西洲曲》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委婉细腻;以情为核心展开动态描写;多用顶真手法和双关语。 4《诗品》评曹植诗歌的特点是“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请结合作品加以阐释。 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 5《史记》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和影响? 《史记》在历史真实基础上刻画人物,成为传记文学的开端;是对先秦文学传统的继承融汇;人文精神的弘扬;对后代散文、小说、戏剧等产生重要影响。 6曹操《短歌行》一诗在艺术上有哪些特点? 《短歌行》的特点:情调低昂回旋;化用《诗经》成句;多用比喻。 7“大小谢”的山水诗在风格上有什么差异? 大谢对山水景物作客观的描摹,小谢通过山水景物抒发感情,情景交融;小谢在语言上避免了大谢的晦涩、平板之弊,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8陶渊明诗歌有哪些风格特征? 陶渊明的田园诗歌,平易自然,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情景事理的浑融。另外,陶诗还有金刚怒目式的风格。 9、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七件事启发太子,大肆铺陈、讲究文采,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对后来的辞赋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七林”。 10、《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何意义? 《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结构;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对白;环境渲染。 11、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

第二编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继续发展并臻于成熟的时期。它的主要标志:一是北方旱农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二是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一批传统农学经典的出现。这两件事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北方旱农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是《齐民要术》等农书得以出现的基础;而《齐民要术》等农书则是对这个技术体系的系统总结;使之系统化和得以流传于世。 那么,以《齐民要术》等农书为主要载体的本时期的传统农学,比起前代究竟有些什么进步呢?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础更加扩大,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庞大。先秦农书(如《吕氏春秋·任地》诸篇)所载农业技术的原理原则是建立在耒耜操作的基础上的;本时期农书(从《氾胜之书》到《齐民要术》)则是建立在牛耕技术的基础上的。先秦农书只谈种植业(主要是粮食种植),只有作物栽培总论;本时期农书不但有作物栽培总论,而且有作物栽培分论,不但谈到粮食作物,而且谈到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经济林木等,对蚕桑生产技术、畜牧生产技术、人工养鱼生产技术等第一次作了系统总结。《齐民要术》实际上是当时包罗万象的农业百科全书。这显然与铁犁牛耕的普及使农业生产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的各部门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发展,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类型农业文化交流融汇分不开的。 第二、在农学基础学科继续发展的基础上,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有许多重要的创新。先秦农书重点谈农时掌握和土地利用,对如何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虽然有所涉及,但谈得不多。比起先秦的农书,本时期农书的进步是很显著的。农时体系,掌握农时的原则和手段,土地利用的原则和方法,更加完备和具体。在土壤环境改良方面,突出的成就是形成了“耕、耙、耢、压、锄”相结合的旱地耕作体系,大大加强了土壤的防旱保墒能力。对前世农书所没有讨论过的施肥和灌溉问题,也有总结和论述。尤其重要的是,本时期的农书十分注意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不但对作物、果木、畜禽等的选种、繁育、种子保藏处理等技术方法和原理,作了具体深入的总结,而且在从事各项农业生产时,总是根据生物的不同特性,采取相应的“因物制宜”的措施,巧妙地利用生物体内部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体之间、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趋利避害,为我所用。总之,是把提高农业生物自身的生产能力放在与改善农业环境条件同等重要的地位,构成技术体系中的两根支柱。这在本时期的农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这与本时期农业生物学的长足发展分不开的。 第三、指导思想的深化。作为传统农学的灵魂和核心,“三才”理论在先秦时代即已形成;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它获得继承和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要靠天时、地利、人力诸因素的配合和协调,已经成为各个阶层的常识,这是在广度方面的发展;二是“三才”理论在农业生产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的贯彻和具体化,这是在深度方面的发展。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本时期的农书,在处理一切农业技术问题时,无不贯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和“因物制宜”的原则,无不体现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精耕细作、巧顺物情来夺取高产优质的精神,而这正是“三才”理论的具体化。由于有这些思想原则的指导,这些农书在论述各项生产技术的原则、原理时,具体细致而深入,闪烁着辩证法的光辉。 本时期农学的发展也有其局限性或不足之处。 本时期农学主要是对北方旱地农业技术方法与原理的总结,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技术很少见于文献记载,更缺乏系统的总结。这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致,也反映了中原人对南方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了解还不够。此其一。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 论述题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论述题 1试论《史记》的叙事艺术。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因果关系的探索展开;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结合作品进行论述) 2试论曹植诗歌的风格及其成因。 曹植诗歌的风格,《诗品》评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前期创作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后期表达理想与现实矛盾所激起的悲愤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壮,又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这种风格的形成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密切关系。 3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司马迁的“爱奇”,既有神奇鬼怪之事的记载,更重要的是对特异性人物的推崇与偏爱。建功立业、隐忍就功名、悲剧人物、游侠刺客等。体现司马迁的历史观和审美观,寄托自己的理想,体现褒贬倾向。使《史记》文章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4《史记》的文学成就 答:《史记》不但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而且是一部伟大的文学著作。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成为中国传记文学的千古典范作品。 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一部《史记》,相当篇目可以看作是我国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文学创作。《史记》象一道漫长的人物画廊,其中有特色的人物几百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近百人,为后代小说、戏剧创作提供了写人的楷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表现在精心选材上。作为史书,《史记》不能象小说那样虚构,必须按照真实的材料刻划人物。因此,精心选材是传记文学写作的关键。太史公在选材时为突出某一人物形象,体现某一创作意图,往往采用“互见法”。即在写一个人的本传时,往往只将传主的主要事迹、性格写入本传,而将他的其它事迹、性格分置于他传中。这样既保证了各篇的完整性,又使得各篇之间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写刘邦,刘邦本传《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的历史功迹及其作为政治家的不凡个性,而刘邦的一些“无赖”行径则可见于其它一些相关的人物传记中。这样既通过《高祖本纪》正面肯定了刘邦的历史功业,又以他传对刘邦的一些不好的品行作了揭露,从而使后人能对刘邦的事迹、性格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 其次,太史公为了突出人物的某一思想品质,往往在一些篇章中集中只写几件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为突出蔺相如、廉颇“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这一思想品质,主要写了三件

2020届历史高考第一轮复习: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2019?全国Ⅰ)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2018?海南)《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这表明在西汉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 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 3.(2017·全国Ⅰ)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4.(2017·海南)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5.(2016·全国Ⅱ)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6.(2016·全国Ⅲ)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7.(2018?全国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 8.(2017·全国Ⅲ)《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高中历史 考点2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含高考试题)人民版

考点2 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选择题 1.(2012·重庆文综·T13)《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陈胜在发动起义时说:“天下苦秦久矣。”其表现有( ) ①战乱频仍②民族矛盾尖锐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指南】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暴政的表现,运用直选法或排除法解答。 【解析】选D。秦朝统治残暴,主要表现为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沉重和土地兼并严重,故③④正确。 ) 2.(2012·四川文综·T13)图5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说唱俑。作为历史材料,它( ①展现了汉代高超的雕塑艺术 ②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文化生活 ③证明了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 ④增加了我们对说唱人的直观感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两点: (1)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东汉说唱俑及说唱俑图片。 (2)明确历史材料和历史结论的关系,由单一的东汉说唱俑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选B。说唱俑栩栩如生,说明汉代的雕塑艺术水平高超,①正确;东汉说唱俑是我国古代的俳优造型,反映了当时的艺术形式,②正确;单一的说唱俑不能说明汉代娱乐方式的多样性,③错误;东汉说唱俑手舞足蹈,表情丰富,动作传神,沉醉于说书表演中,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④正确。 3.(2012·全国卷文综·T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 ) A.工作器具 B.工作内容 C.工作职责 D.工作性质 【解题指南】刻文写字、秘书归档之类的文职人员,叫做“刀笔吏”,尊称刀笔先生。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秦汉时期书写工具主要是竹、木简,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才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而古人用简牍时,如有错讹,即以刀削之,故古时的读书人及政客常常随身带着刀和笔,以便随时修改错误,因此他们当时被称为“刀笔吏”,由此判断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要求不符。 二、非选择题 (2012·全国卷文综·T39)(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广州等地陆续发现了南越王墓等重要历史遗迹,这些发现对研究岭南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材料一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 1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含解析)

课时检测(三)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王之子于殷。秦王嬴政灭东周国,又封一地给东周君,让他们“祭祀先祖”。材料反映出秦王嬴政( ) A.受宗法传统影响B.极力推广分封制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扩展王朝的疆域 解析:选A 秦王嬴政让东周君“祭祀先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嬴政深受宗法传统的影响,故A项正确;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的目的在于让其“祭祀先祖”,而不在于极力推广分封制,且秦朝推行郡县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秦王嬴政加强中央集权的任何措施,故C项错误;秦王嬴政给东周君一封地与扩展王朝疆域无关,故D项错误。 2.(2019·昆明一中测试)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解析:选C A项说法绝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B项错误;以地理单元为郡范围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D项错误。 3.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 ) 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 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 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 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 解析:选C 依据所学,秦朝郡县制下,郡守与县令皆由皇帝任命,而非地方推荐,故A项错误;秦朝时采用“殿最”制考核官员,而非世代镇守,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便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县令由皇帝任命,而非郡守任命,故D项错误。 4.(2019·长郡中学调研)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问题详解)

汉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 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汉文学是上古期的第二段。 2.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斯。 3.统一后出自斯之手的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4.《吕氏春秋》是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5.斯的散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6.刻石现存七篇,它们分别是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刻石、会稽石刻。 7.西汉武帝时设置了一个职能包括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歌词的机关,它叫乐府。 8.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设立的皇家学校叫鸿都门学,专门学习辞赋书画。9.《毛诗序》主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情感的表现。10.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鬱之情的一种方式,是遭受压抑以后的情怀爆发。 11.赋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2.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13.代表西汉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司马相如。 14.西汉后期散体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 15.班固的《两都赋》、衡的《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16.衡的《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答客难》的作者是朔。 18.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是五言诗。 19.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 20、《过论》的作者是贾谊。 21.《新语》的作者是陆贾。 22.《新书》的作者是贾谊。 23.贾谊的政论体散文名作有:《过论》《治安策》《论积贮疏》。 24.晁错的代表作是《贤良文学对策》。 25.《子》一书是汉代皇室贵族安招致门客编成。 26.《贤良对策》的作者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27.《列女传》、《新序》、《说苑》等著作的作者是向。

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先秦秦汉时期

第一讲先秦秦汉时期一、全国卷考情分析

式多样化(文、表、图),问题具有创新性。与前几年历史试题相比,材料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有所降低,试题比较重视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2.就考查形式来说,文字性材料居大多数,文字性材料可分为表述性文字材料和原始性文字材料,选择题以表述性材料为主,非选择题以原始性材料为主。 3.就设问形式来说,选择题主要考查了背景类、原因类、说明类、比较类、影响类,非选择题以概括类、影响类、原因类为主。 4.就考查范围来说,全国卷比较注重中国史的考查;政治、经济和思想试题。 二、主干知识深度理解 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原始社会时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一般由联盟议事会选举产生,这就是后人津津乐道的“禅让制”。启在争夺部落联盟首领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建立了夏王朝,禅让制为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公共权力”日益蜕变为个人及家族权力的结果。夏王朝建立后,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管理机关被彻底改造为维护夏后氏王权的国家机器,因而有学者认为“启的夺权是质变,是野蛮与文明、部落制度与国家的分野”。 2.分封制 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根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子弟、亲戚、功臣和古代先圣后裔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令其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统治据点就是“封国”,众多的封国之主就是“诸侯”。被封的诸侯在本国内同样对其属下进行分封,是为“卿大夫”;卿大夫继续分封,是为“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衰落。秦朝建立后,全国推行郡县制,分封制被废除。但是秦之后的王朝,仍有少数实行过分封制,但这主要是分封制的残余了。 3.宗法制 所谓宗法制,就是处理同一宗族内部成员间的亲疏、等级和世袭权利的制度。宗法制源自父系家长制。 嫡长子继承制和余子分封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大宗和小宗的区分,是宗法制的基本特征。在宗法制度下,大宗和小宗之间是一种等级隶属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每一等级的大小宗关系,都是政治上的领导与服从关系。因此,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从而也成为政治上的共主。 周代宗法制的完善,使宗统与君统结合起来,也使王权较商代有所强化,这是周人统治

最新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答案)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二百题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在中国文学史上,秦汉文学是上古期的_第二段_。 2?秦代唯一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文人是_李斯一。 3 ?秦统一后出自—李斯—之手的秦山等地刻石为我国最早的碑文体。 4.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招集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 5 ?李斯的散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 6. 秦刻石现存七篇,它们分别是_峄山刻石_、泰山刻石、瑯邪臺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 石、碣石刻石、会'稽石刻。 7?西汉武帝时设置了一个职能包括搜集各地的歌谣乐曲,组织文人创作歌词的机关,它叫乐府。8?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在洛阳设立的皇家学校叫—鸿都门学专门学习辞赋书画。 9?《毛诗序》主张诗歌要“发乎情,止乎礼义”,用儒家的伦理道德来规范情感的表现。 10?司马迁的“ _发愤著书_”说把文学创作视为抒发抑鬱之情的一种方式,是遭受压抑以后的情怀爆发。 11 _赋_是汉代文学最具有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12?枚乘的_《七发》_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 13?代表西汉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的作家是—司马相如_。 14?西汉后期散体大赋的主要作家是—扬雄_。 15?班固的_《两都赋》_、张衡的_《二京赋》是东汉新体赋的两篇力作。 16?张衡的_《归田赋》—突破旧的传统,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 17?《答客难》的作者是—东方朔_。 18.汉代产生的新的诗歌样式是 _五言诗—。 19?东汉的五言诗已经成熟,—《古诗十九首》—则是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0、《过秦论》的作者是—贾谊_。 21 ?《新语》的作者是_陆贾_。 22 ?《新书》的作者是—贾谊—。 23?贾谊的政论体散文名作有:_《过秦论》《治安策》《论积贮疏》_。 24?晁错的代表作是—《贤良文学对策》 _。 25 ?《淮南子》一书是汉代皇室贵族―刘安—招致门客编成。 26 ?《贤良对策》的作者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_。 27?《列女传》、《新序》、《说苑》等著作的作者是—刘向_。 28. 《吊屈原赋》《服鸟赋》的作者是—贾谊_。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秦始皇灭六国,完成中国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为了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秦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那些改革,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同时它又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政治。这对学术文化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短短十几年的秦代,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首先,值得提出的是完成于统一前的《吕氏春秋》。这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为“吕览”。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见条理。和先秦其他诸子散文一样,它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因而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例如《荡兵》、《顺说》、《察今》等篇都有这样的特点。 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楚人,曾师事荀卿。入秦为吕不韦舍人,后为秦丞相。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名作。它首先历叙秦穆公以来,都以客致富强而成霸业,以见用人惟材,不必限于本土。 到了汉代,文学得到充分发展。主要是汉赋,散文和乐府。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但魏晋六朝却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于是所谓乐府便由机关的名称一变而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郭氏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一、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二、军乐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4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化

课后限时集训(四)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科技和文 化 (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有学者指出,西汉时期,儒学实际上并没有成为唯一的正统思想。据《汉书》记载,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体现了( ) A.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 B.汉宣帝对儒家治国理念的无情抨击 C.西汉时法家思想开始得到重视 D.汉代统治者兼采百家之长的治国理念 A[“霸道”即法家思想,“王道”即儒家思想,汉家制度“霸王道杂之”体现了汉代治国思想中儒法兼用的特征,故A项正确;汉宣帝强调“霸王道杂之”,这并非在抨击儒家治国理念,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兼采百家之长,故D项错误。] 2.(2019·郑州一模)下表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 汉代集议所引理据考 A.民间迷信思想的盛行 B.“天人感应”观念普遍流行 C.皇权政治的神秘色彩 D.政事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C[祥瑞、灾异往往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认为它们是天命的象征,是上天对人君施政的肯定或谴告,其主要政治功能在于为君主专制统治的合法性与权威性服务,故选C项;材料是“汉代朝廷通过合议方式讨论国家政事时所引以裁决的理据”,无法反映民间迷信思想问题,故排除A项;灾异、祥瑞是“天人感应”的反映,但看不出“普遍”流行,故排除B 项;自然环境被统治者赋予神秘色彩为皇权服务,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环境,故排除D项。] 3.(2019·乌鲁木齐一模)为了强调和倡导忠君,汉代经学提出了“家国同构”理论,也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试卷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填空题 1、秦代文学的唯一优秀作家是__李斯____ ,其代表作为《谏逐客书_______ 》。 2、西汉初期的著名散文家有__贾谊____ 和晁错等,代表作品有《_过秦论______ 》、《__陈政事疏_______》、《__论贵粟疏_______》等。 3、汉赋的发展经历了骚体赋______、___汉大赋______、__抒情小赋_____三个阶段。 4、《_吊屈原赋________ 》和《__鵩鸟赋_______ 》两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它们标志着汉散体大赋的成熟定型。 5、东汉末年的《___古诗十九首______ 》是这一时期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6、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三曹"、"七子"和__“一蔡”__。其中__曹植____被誉为"建安之杰"。 7、《__赠白马王彪________》是建安时期最为优秀的作家曹植后期诗歌代表作。 8、建安女作家___蔡琰____ 以多方面的才华著称于世,其代表作为《_悲愤诗______ 》。 9、__王粲_____ 的《登楼赋》被誉为"东汉抒情小赋最高成就的代表___"。 10、现存文人诗中最早而最纯粹的七言诗是_曹丕_____ 的《_燕歌行_________》。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__阮籍_____ 和_嵇康______。 12、正始诗人阮籍的代表作为《__咏怀____ 》,嵇康的代表作为《__与山巨源绝交书》。 13、太康诗人中,_陆机_____ 和_潘岳_____ 齐名,他们是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14、刘宋诗人__谢灵运____是开创山水诗创作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_登池上楼》。 15、南北朝时期山水诗代表名家是__谢灵运____ 和_谢眺_____。 16、南北朝时期较为著名的散文名著有《__水经注_ 》、《_洛阳珈蓝记_》等。 17、南北朝时期公认的骈文名家有__鲍照_____、_江淹_____ 和_庾信_____ 等。 18、南北朝时期,赋作成就最高的是__庾信_____ ,其作品《___哀江南赋______》标志着骈体赋创作的最高成就。 19、江淹的代表作《__别赋____ 》和《__恨赋____》是两篇主题和题材很新颖别 20、吴均的《__与宋元思书_____ 》,陶弘景____的《与谢中书书》是两篇写山水的骈体名作。 21、南朝乐府民歌习惯上分为___吴声歌____ 、__西曲歌_______神弦歌三大类。 22、南北朝小说按内容可分为__志怪小说_______ 和___轶事小说__两类。 23、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_搜神记______》,__刘义庆____所编撰的《__世说新语_____》是志人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24、现存的文章总集,以梁昭明太子__萧统____ 的《__文选_____》为最早。 25、____刘勰__ 的《___文心雕龙____》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钟嵘的《__诗品_____》是专论五言诗的文学批评名著。 26、___陆机___ 的《___文赋____ 》,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篇创作专论。 二、选择题 1、汉代学者不少人曾续补《史记》,写成《史记后传》的是(C )。 A、褚少孙 B、刘向 C、班彪 2、在班固的《汉书》中没有(C )。 A、志 B、世家 C、表 3、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写成又一部史学巨著《汉书》的是(C )。

高中历史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汇总

秦汉时期(公元前 221—220 年)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发展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 一、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灭六国后,正式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权力逐渐增大威胁中央。汉景帝开始 “削藩”,至汉武帝时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在思想文化上,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 东汉时期,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东汉政权最终被推翻,导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与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作用下,汉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出现安定繁荣的局面。 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和巩固,黄河流域尤其中西部地区是封建经济的重心。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始向边疆地区拓展,西北畜牧业经济区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实现了交融。 三、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在北方,汉族政权同匈奴族关系复杂,由战到和。汉武帝时基本解除北方的威胁,东汉政府两次打败北匈奴,解除了它对西域和东汉的威胁。两汉时期,开始同西域各族发生密切的贸易关系和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的开发。 秦汉时期还是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初步开发和管辖的阶段。秦征服珠江流域的越族,在当地设南海等郡,迁移中原人民到那里戍守,还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汉武帝则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同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对外关系方面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开始突破东亚的范畴。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大秦的交往开始沟通。 五、文化方面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考点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考点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作者:————————————————————————————————日期: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1 先秦、秦汉及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 一、选择题 1.(2010·上海单科·T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命题立意】本题以经济革命为切入点,重在考查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的进步现象。主要检测的是判断史实的认知能力,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A 。题干主要把握两个信息,第一是时间即新石器时代,第二是表现方式即经济革命,以此再从选项中抽取对应选择项,判断对错,得出结论,“农耕和驯养”取代“采集和狩猎”的进程,被称为“农业革命”。 【类题拓展】近代西方三次经济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首先是英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然后是法国、德国,还有美国。而发展中国家此时却在经济落后中徘徊挣扎。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国、德国超过英国,还有日本的快速发展。对亚非拉的资本输出。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开始第三次工业革命,发达国家恢复飞速发展。亚非拉国家开始利用新的科技革命发展本国经济。 2.(2010·上海单科·T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

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代表的社会阶层,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B。由“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得出结论,这一家代表了君主的利益,法家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制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法不阿贵”。对照一下选项,不难做出判断。 【类题拓展】儒家代表世卿世禄阶级 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平民的利益,因此主张“尚贤”“兼爱”“非攻” 道家代表没落贵族阶级 3.(2010·四川高考.T12)丝绸之路是汉代中外交流的见证。图7中①所示中国通往南亚、中亚的交通要冲是() A.葱岭 B.玉门关 C.大宛 D.安息 【命题立意】本题以丝绸之路的地图为切入点,考查了学生对丝绸之路所经之地的再认再现。此题以史地结合的基本能力立意,难度不大,是近年试题常规题

(通史版)2021版高考历史复习第2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第3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教学案

第二单元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21—589年) [时空坐标·单元概览 [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加强,江南经济发展,文学艺术成就突出,是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 [时空坐标] [整体感知] 政治—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汉承秦制并加强中央集权;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士族制度盛行。 经济—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较大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生产遭到破坏,商品经济水平低;江南经济进一步开发,对外贸易不逊前代。 文化—西汉时期儒家思想取得独尊地位,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推动了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第3讲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统一 (1)条件 ①各诸侯国力图通过兼并战争统一天下。 ②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也渴望统一;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概况 ①统一六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②北固边疆: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 ③统一岭南:开凿灵渠,平定岭南并设郡。 ④平定西南:在“西南夷”(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开辟“五尺道”,并设官吏。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特点表现 皇位世袭嬴政自称“始皇帝”,由子孙传承皇权,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秦始皇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 皇帝独尊皇帝有一系列专用称号: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等 秦朝皇帝制度的特征 (2)三公九卿制度 官职职责议政 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主管军 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三方互不相 属,互相牵制 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由 皇帝裁决,有利于集思广益,在一定 程度上减少决策失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