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系统结合变频调速应用实例

DCS系统结合变频调速应用实例
DCS系统结合变频调速应用实例

论文

题目:DCS系统结合变频调速应用实例

系别:

专业:

姓名:郭凯健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论文(设计)题目:DCS系统结合变频调速应用实例

系别: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姓名:郭凯健指导教师:

一、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运用DCS控制系统(Dl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散控制系统)与变频调速技术相结合,设计出高精度,高可靠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满足现代大型工业生产自动化日益复杂的过程控制要求。本课题的核心技术是DCS的组态、PID控制和变频调速技术的整合应用,自动调节灰库负压风机运行状态,使控制对象的运行参数能非常稳定地保持在设定值范围内。并且通过该课题体现科技进步是现代企业提高生产力,有效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二、重点研究的问题

DCS系统的软件组态技术以及PID控制原理的应用问题,变频器调速技术的应用实践。

三、进度安排

四、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

1.《自动控制原理》主编胡涛涛科学出版社

2.《工业变频器原理及应用》主编魏召刚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电工新技术教程》主编梁耀光余文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3.《XDPS工程师手册》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4、《ACS800标准控制程序7.X 固件手册》北京ABBA电气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5、变频器控制原理图

6、压力变送器说明书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4)

2DCS系统结合变频调速运行的原理 (5)

3 DCS系统控制变频风机恒压运行方案的设计 (5)

3.1控制对象 (6)

3.2执行机构 (6)

3.3传感器 (6)

3.4PID控制器 (6)

3.5恒压控制理论分析 (6)

4DCS系统组态的设计 (7)

4.1控制外部设备和测点信号采集 (7)

4.2 DPU组态功能模块设置 (7)

4.3变频自动控制DCS逻辑图 (9)

5变频器的选择 (11)

5.1现在较常用的交流调速传动 (12)

5.2交-直-交变频器 (12)

5.3交-直-交变频器其基本构 (12)

5.4异步电动机同步转速 (13)

5.5 U/f控制 (13)

5.6 VVVF调速控制 (13)

5.7选择变频器 (13)

6变频器安装具体注意事项 (13)

6.1 ACS 800—04P—0025—3+P901变频器控制原理如图 (14)

6.2 RMIO板上的端子回路说明 (15)

6.3 变频器主要参数设置 (16)

6.4信号线的防干扰处理 (16)

6.5变频器的加减速斜率时间 (17)

6.6变频器的维护 (17)

7 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8)

DCS系统结合变频调速应用实例

摘要

DCS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一个融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为一体的工业控制系统。变频器是利用电力半导体器件的通断作用把电压、频率固定不变的交流电变成电压、频率都可调的交流电源,现在使用的变频器主要采用交—直—交方式(VVVF变频或矢量控制变频),实现对交流电机的平滑调速。DCS系统与变频器结合能构成一个稳定性高、跟踪准确、系统响应快速、性能优异的自动调速系统。本文介绍我们运用此项技术对负压风机进行技术改进的过程。

关键词:DCS PID组态变频调速自动控制

Abstract

The 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system is a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which combine computer, Internet, databa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utocontrol technology. The transducer use the onoff action of the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to change the alternating current whose voltage, frequency are fixed into alternating current power supply whose voltage and frequency are adjustable. Recently, transducer always adopt AC-DC-AC way to finish the smoothly motor speed of the AC dynamo. DCS system integrated with transducer can constitute an automatic speed control system which has high stability, tracking accuracy, quick response and excellent perform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gasification blower by using this technology by our company.

Key words: DCS PID configuration VVVF autocontrol

1 引言

在热电行业中,锅炉是主要设备,而负压风机则是锅炉的除尘系统密闭式储灰库的除尘器负压风机,风机电机是交流三相380V,功率22KW,其作用是使密闭的灰库形成-800pa负压,有利于锅炉除尘器输送过来的飞灰能顺利地输送进入灰库内。但负压风机电机运行时是以工频运转的定速方式,通过风门挡板开度调节排风量以保持输灰所要求的负压,而且需要人工根据负压的变化来调节风门。如能将这台风机改成变频调速,并且应用DCS系统实现远程控制以及根据给定的运行负压参数自动调节运行频率,这样不但能使灰库的压力更加稳定,而且将能产生显著的节能效果,并且能大大提高自动化程度,方便运行人员操作控制,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 DCS系统结合变频调速运行的原理

目前大型工业锅炉自动控制使用的DCS系统能够在线实时采集过程参数,实时对系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结果能迅速反馈给系统,完成自动调节和控制。组态软件系统中各功能块的组合可精确实现偏差运算、PID运算、调节器等功能,与变频调速装置及压力测量反馈配合能构成高稳定性的闭环控制系统,可实现跟踪负荷的变化,根据目标值自动调节变频器的运行频率给定值。并且能实现远程集中控制和监视。

3DCS系统控制变频风机恒压运行方案的设计

变频器的控制可以是远程控制的,也可以通过本身控制键盘进行手动控制,目前我们在控制负压风机的设计方案主要是运用DCS系统里的PID模块实现闭环调速控制方式(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如图3-1所示,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图3-1 PID控制器框图

3.1、控制对象

灰库,容积300立方米,由于储存的物料为粉状物,因此要求库内压力维持在-800pa左右的负压,以利于输送管道里的物料顺利进入。

3.2、执行机构

调速变频器及负压风机电机,变频器选用ABB ACS 800—04P—0025—

3+P901适配通用电机,功率25KW额定电流49A。一般用于连续运行的变频器容量的选择基本方法是,变频器额定输出电流约等于1.03倍电机的额定电流。电机功率22KW,额定电流:42.2A。

3.3、传感器

压力变送器(PT),选用罗丝蒙特3051型-1.5—1.5kpa,用于检测灰库压力,将压力信号变换成4--20mA的标准电流信号反馈给DCS系统的Dev模块。

3.4、PID控制器

DCS系统的PID功能块组合Dev、Epid、ES/MA,输入信号4--20mA,采用闭环系统,能及时对偏差进行控制,变频器的加速和减速可根据灰库压力给定值进行自动调节,使灰库负压保持在设定值范围。

3.5、恒压控制理论分析

变频调速风机恒压运行系统控制对象是一个时变的、非线性的、滞后的、模型不稳定的对象,对它的控制属于工业过程控制的范畴,它以灰库内压力(负压)为控制目标,在控制上实现灰库的运行压力跟随设定的压力值。设定的灰库压力可以是一个常数,也可以是一个时间分段函数,在每一个时段内是一个常数。所以,在某个特定时段内,灰库恒压的目标就是使灰库内的实际负压维持在设定的灰库压力上,其恒压控制的原理图,如图3-1所示。

从恒压控制的原理中可以看出,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实际灰库负压出现向零的趋势时,控制系统将得到向正方向的压力差,这个差值经过计算和转换,计算出变频器输出频率的的增加值,该值就是为了减小实际灰库压力与设定压力的差值,将这个增量与变频器当前的输出值相加,得出的值就是变频器当前应该输出的频率,该频率使负压风机电机的转速增加,从而使实际灰库负压增加,在运行中该过程将被重复,直到实际灰库压力和设定压力相等为止。如果灰库实际负压有往负方向增大的趋势时,情况刚好相反,变频器的输出频率降低,负压风机电机的转速降低,同样,最后调节的灰库压力结果与设定压力相等。

4 DCS系统组态的设计

DCS系统能对实时数据处理并输出测点的节点称为DPU,DPU可用类似CAD 方式的图形组态工具进行组态,组态针对一个DPU进行,组态内容包括DPU内部的控制策略,内部点与I/O卡及端子板等硬件的对应关系及内部点与全局点之间的对应关系等。在需将内部测点送上网供其它节点共享或需引用其它节点测点数据时,可从引索点目录获取共享点的索引号。

4.1、控制外部设备和测点信号采集

系统控制外部设备和测点信号反馈、采集等都必须由端子板硬件模块I/O板

来完成,如图4-1所示,根据信号的不同性质选择相对应的端子模块。如启动信号反馈,远方/就地等属于开关量输入信号,应选用开关量输入端子模块即DI板,用于变频启/停信号是属于开关量输出信号,相应选用开关量输出端子模块,即DO板。压力反馈变频反馈等电流输入信号,选择模拟量电流输入端子模块AI板,变频频率给定是4-20mA电流输出,选用模拟量电流输出端子模块AO板。

4.2、DPU组态功能模块设置

DPU是DCS的一种功能,而并不具体到什么硬件,可以通过I/O驱动与不同的I/O硬件连接,本项目的DPU组态思路如图4所示。变频器的启动,停止信号是由DEVICE(数字手操器模块)控制图4-1,模块中的Out 1点是风机启动停止指令输出点,信号送到输出模块供与此相对应的I/O端子(表4-1)的风机启/停I/O点引用,达到控制变频启/停的功能。其它控制也是同一原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DEVICE模块中的VC点是该模块的打包控制输出,信息送到模拟量上网模块中供实时网络共享。FB3点具有最高优先级,当输入信号为1时(布尔量信号),功能块输出均被禁止。图4-1中Qor8是输入数量或功能块,其中设置成Num=1,即如果输入中有任何一个≧Num个1时,输出点D=1,否则=0。因此,如果风机有故障信号、切换到就地控制或检修软挂牌时,DEVICE功能均被禁止(灰库启\停软手器操作介面如图4-2所示)。

表4-1 灰库风机启停及控制系统点I/O点目录表

图4-1灰库风机启停DCS逻辑

4.3、变频自动控制DCS逻辑图

本课题中图4-3是重点部分,变频器的频率给定控制是按照闭环控制系统

(closed-loop control system)的原侧来设计。

图4-3 灰库变频自动控制DCS逻辑

如图4-3的DCS组态图所示,变频器运行频率的给定有两种方式,手动及

自动控制方式,并且手自动的切换实行无扰切换。图中灰库风压给定和灰库风压反馈两个值分别送入Dev(偏差运算模块)的X1、X2输入点,Dev模块将两个值进行比较求出偏差,其偏差值由Y点送出至Epid(PID运算模块)的E点输入,Epid模块中TR点是被跟踪量设置、Kp点是是放大系数设定、Ti是积分时间设置、Td是微分设置。以上几个参数是根据厂家推荐的经验值结合凑试法得出的参数设置。凑试时先调比例系数,将参数由小变大并观察系统响应,直到得到反应快,超调小的响应曲线。在调整积分时,先将积分设定在一个较大的值,然后略为调小比例系数,再减少积分时间,使系统得到良好的动态响应,且静差得到消除。以上调整已能满足要求,微分可不须调整设置为0。偏差信号经Epid模块运算后由Y点送出至ES/MA(模拟软手操器摸块)的X点,M/A站输入,作为模拟软手操器的自动调节信号。SP点是负压给定值打包控制点输出,信息送至模拟量上网模块31供实时网共享,其信息被Dev模块的X1点灰库风压给定引用。ES/MA 模块的FB点是变频频率反馈,S点是手动自动无扰切换点,Y点是M/A站输出,属于被控量输出,送至模拟量页间输出模块37。由AO摸块模拟量页间输入模块37引用,通过AO板端子输出4-20mA电流信号作为变频器频率给定,控制变频器运行。(模拟软手操器操作介面如图4-4所示)

图4-4 模拟软手操器操作介面

5变频器的选择

5.1、现在较常用的交流调速传动:主要是指采用电子式电力变换器对交流电动机的变频调速传动,即变频调速。交流调速传动控制技术是电力电子器件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包括半控型和全控型器件的制造技术、基于电力电子电路的电力变换技术、交流电动机的矢量变换控制技术、直接转矩控制技术、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技术以及以微型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全数字化控制技术等。

5.2、交-直-交变频器:变频器是利用交流电动机的同步转速随电机定子电压频率变化而变化的特性而实现电动机调速运行的装置,先把工频交流电通过整流器变成直流电,然后再把直流电变换成频率、电压均可控制的交流电,它又称为间接式变频器。本课题中所用变频器即为交-直-交变频器。

5.3、交-直-交变频器其基本构:交-直-交变频器其基本构成如图5-1所示,由主电路(包括整流器、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器)和控制电路组成,各部分作用如下所述:

图5-1交-直-交变频器的基本构成

(1)整流器:电网侧的变流器,是整流器,它的作用是把三相(或单相)交流电整流成直流电。

(2)逆变器:负载侧的变流器,为逆变器。最常见的结构形式是利用六个半导体主开关器件组成的三相桥式逆变电路。有规律的控制逆变器中主开关器件的通与断,可以得到任意频率的三相交流电输出。

(3)中间直流环节:由于逆变器的负载属于感性负载,在中间直流环节和

电动机之间总会有无功功率的交换。这种无功能量要靠中间直流环节的储能元件(电容器或电抗器)来缓冲。所以中间直流环节又称为中间直流储能环节。

(4)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由运算电路、检测电路、控制信号的输入、输出电路和驱动电路等构成。其主要任务是完成对逆变器的启停控制、对整流器的电压控制、对逆变器的输出频率、电压进行控制以及完成各种保护功能等,主要靠软件来完成各种功能。

5.4、异步电动机同步转速:由电机学知识知道,异步电动机同步转速,即旋转磁场转速为:

n=60f1/p (3-1)

式中,f1为供电电源频率,p为电机极对数。

异步电动机轴转速为:

n1=60f1/p(1-s) (3-2)

式中,s为异步电动机的转差率,s= n1-n/n

改变电动机的供电电源频率f1,可以改变其同步转速,从而实现调速运行。

5.5、U/f控制:U/f控制是通过改变供电电源频率,实现电机调速运行。对电机进行调速控制时,希望电动机的主磁通保持额定值不变。

由电机理论知道,三相交流电机定子每相电动势的有效值为

E1=4.44f1N1k N1φm(4-1)

式中E1——定子每相由气隙磁通感应的电动势的有效值;

f1——定子频率;

N1——定子每相有效匝数;

K N1——基波绕组系数;

φm——每极磁通量。

由上式知道,N1为常数,φm由E1、f1共同决定,对E1、f1适当控制,可保持φm为额定值不变。

5.6、VVVF调速控制:由式(4-1)得知,保持E1/f1=常数,可保持φm不变,但实际中E1难于直接检测和控制。若电压不变磁通量φm随频率变化,如果频率f1下降磁通量φm会增加,形成磁路饱和,励磁电流增加,功率因素下降,铁心与线圈发热,这显然是不允许的,因此在降频的同时还要降压,这就要求频率与电压协调控制。即必须通过变频装置提供电压频率均可调节的供电电源,实现所谓的VVVF(Variable Voltage Variable Frequency)调速控制。

5.7、选择变频器:本课题选定的ABB ACS 800—04P—0025—3+P901就是属于VVVF类型变频器。

6 变频器安装具体注意事项

6.1、ACS 800—04P—0025—3+P901变频器控制原理如图6-1所示

急停DCS

变频

启动

指令

DCS

变频

复位

指令

-Q

图6-1 变频器控制原理图6.2、RMIO板上的端子回路说明如表6-1

表6-1 控制回路端子说明

6.3、变频器主要参数设置见表6-2

表6-2变频器主要参数设置

6.4、信号线的防干扰处理:因为DCS至变频器的控制信号线距离较长,为防止受空间电磁场的干扰,必须与电源线等动力线分开铺设,并且信号线采用金属屏蔽线,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此种接线一定要注意,对屏蔽的接地点只能选取一点,即单端接地,接地端可在变端器接地外壳,也可在DCS系统的专用接地端,这样可保证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如果屏蔽线在两端都接地,会使屏蔽线上产生电势差,不但不能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反而加重外界对控制信号的干扰。另外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为了保护变频器的模拟量I/O端口及有效隔离信号线路的电磁干扰,在I/O端子前加装了电流环隔离栅,起到非常好干扰信号隔离作用。

6.5、变频器的加减速斜率时间:变频器的具体参数设置必须和电机的电压、电流、容量、频率范围相一致,比较重要的是加速和减速的斜率时间,因为风机叶轮有一定的惯性,为防止变频器过载,将上升下降时间设置为60秒。另外容忍输入电压波动范围也需恰当放宽,可以减少电压波动对变频运行的影响。

6.6、变频器的维护:变频器对线路及电气设备有过载,欠电压和短路、断路等的保护功能,并具有分级选择保护,能直接启动电机,并保护电动机免受短路欠电压等不正常情况的危害。由于灰库周围整体环境比较恶劣,含有一定浓度的粉尘,并含有一定的硫化物等腐蚀性气体,这对变频器等各种电气设备是一种严重考验。变频器产生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使同一种原因也有不同的故障现象。必须根据故障特征和变频显示的故障代码进行排除故障,有必要对变频进行定期清理维护。

7 总结

该课题的核心部件DCS系统和变频器,再辅以变送器等检测元件组成PID 控制变频恒压系统。

7.1、DCS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和简捷灵活的组态方式,DCS与变频器组成的控制方式显得相当稳定而且控制性能非常高。

7.2、经过以上技术改造,即使负荷发生变化灰库的负压都能非常稳定地保持在设定值范围内,操作人员在集控室进行远程操控监视就可以了,显著降低劳动强度。

7.3、在节能方面,由于采用了变频技术,电机在较低的转速状态下运行就能满足工艺要求,起到节能降耗的积极作用。

7.4、DCS系统结合变频调速技术是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工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交流调速技术达到远程控制、自动调节的目的,体现了科技就是第一生产力和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生产观念。在倡导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应用变频调速

也是企业改造挖潜、提高效益的一条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自动控制原理》主编胡涛涛科学出版社

2.《工业变频器原理及应用》主编魏召刚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4.《电工新技术教程》主编梁耀光余文烋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XDPS工程师手册》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4、《ACS800标准控制程序7.X 固件手册》北京ABBA电气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致谢

本次毕业设计接近尾声,由于经验的匮乏和技术的肤浅,难免会有许多考虑不周之处,如果没有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和一起工作的同事们的技术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课题相信是会困难重重的,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指导老师,在关键技术难题上都及时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另外要感谢和我一起完成课题的同事王浩、王钶同志,平日里工作繁多,但在我做毕业设计的的每个阶段,从查阅资料到设计草案的确定和修改,中期讨论,后期详细设计,设备搭建调试整个过程中都给予我莫大的技术支持。我的设计较为复杂,但同事们仍然细心的协助我核对图纸和DCS的组态,并及时的提出修正意见。正是在老师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才能将本课题调试成功。我要衷心感谢我的母校—湖南工学院,是母校给我提供了学习机会和优良的学习环境;另外,我还要感谢曾经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位老师,是你们教会我专业知识。

最后向以上所有的人士以及所有关注我成长的人士致以最真诚的感谢。对评审论文的各位老师,专家致以最真诚的感谢,谢谢您们在论文评审和答辩过程中提出的宝贵意见,愿您们平安健康快乐!谢谢大家!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PC性能评测实验报告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实验报告 PC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学号: 姓名:张俊阳 班级:计科1302 题目1:PC性能测试软件 请在网上搜索并下载一个PC机性能评测软件(比如:可在百度上输入“PC 性能benchmark”,进行搜索并下载,安装),并对你自己的电脑和机房电脑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加以比较。 实验过程及结果: 我的电脑:

机房电脑:

综上分析:分析pcbenchmark所得数据为电脑的current performance与其potential performance的比值,值大表明计算机目前运行良好,性能好,由测试结果数据可得比较出机房的电脑当前运行的性能更好。分析鲁大师性能测试结果:我的电脑得分148588机房电脑得分71298,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CPU占总得分的比重最大,表明了其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是最大的,其次显卡性能和内存性能也很关键,另外机房的电脑显卡性能较弱,所以拉低了整体得分,我的电脑各项得分均超过机房电脑,可以得出我的电脑性能更好的结论。 题目2:toy benchmark的编写并测试 可用C语言编写一个程序(10-100行语句),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整数操作,另一个部分主要执行浮点操作,两个部分执行的频率(频率整数,频率浮点)可调整。请在你的计算机或者在机房计算机上,以(,),(,),(,)的频率运行你编写的程序,并算出三种情况下的加权平均运行时间。 实验过程及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 {

int x, y, a; double b; clock_t start, end; printf("请输入整数运算与浮点数运算次数(单位亿次)\n"); scanf("%d%d", &x, &y); /*控制运行频率*/ start = clock(); for (int i = 0; i

软件开发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订单系统二期_Order接口 性能测试报告

目录 1.术语 (3) 2.测试环境 (3) 2.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信息 (3) 3.测试场景 (4) 4.测试目的&策略 (5) 5.结果分析 (5) 5.1基本数据统计分析&对比 (5) 5.1.1.测试场景PT1 (5) 5.1.2.测试场景PT2 (5) 5.1.3.测试场景PT3 (6) 5.2.详细数据分析 (6) 5.2.1.测试场景PT1(getOrderList Interface) (6) 5.2.2.测试场景PT2(getOrderRow Interface) (9) 5.2.3.测试场景PT3(getOrderGoodsList) (14) 6.测试结论 (17)

1.术语 2.测试环境 2.1服务器&客户端环境信息 服务端配置: 10.19.141.57 应用服务器: CPU: Intel(R) Xeon(R) CPUE5620 @ 2.40GHz 8个逻辑CPU 内存:15GB 网卡: 1000M 操作系统: CentOS release 5.8 (Final) 辅助软件: nmon 10.19.141.58 数据库服务器: CPU: Intel(R) Xeon(R) CPUE5620 @ 2.40GHz 8个逻辑CPU 内存:8GB 网卡: 1000M 操作系统: CentOS release 5.8 (Final) 辅助软件: nmon 客户端配置:(2台) CPU:4核8线程Intel(R) Xeon(R) CPU E5620 @ 2.40GHz 内存:8.00GB 网卡: 1000M 操作系统: Windows2008 浏览器/版本号: IE9.0 测试工具: LoadRunner11.0、nmon

软件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软件系统项目可行性分 析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软件系统项目 可行性分析报告 ****年**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一般从国家、省、市、地方顺序写政策背景,如果行业背景可以分项目写,如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微信用户数、电子商务用户数等) 1.2.项目范围 (一段总述后,分点概况项目建设的范围,如果有配置网络建设、设备采购也需要说明) 1.3.编制依据 (与项目相关的各级政府政策文件) 1.4.技术规范与标准 (与项目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 2.项目目标与必要性 2.1.项目目的与意义 (响应*****,进一步推进****,重大现实意义***,打造*****需要 *****,全面实现*****) 2.2.项目必要性 (****客观需要、****现实要求、****重要举措、****重要抓手、****文件要求) 3.现状与项目需求 3.1.项目现状 (写清楚项目的建设基础、政策实施基础、网络基础、软件基础、用户使用基础等)

也可分析存在问题 3.2.需求分析 3.2.1.业务需求分析 (划业务流程图,并说明) 3.2.2.数据需求分析 (划数据流图,并说明) 3.2.3.功能需求分析 (罗列子系统、子平台、模块功能需求) 3.2. 4.性能需求分析 (罗列实用性、易用性、先进性、成熟性、可扩展性、经济性、可管理性等需求) 3.2.5.安全需求分析 (说明项目在安全方面的需求分析,包括存储、传输、身份认证、服务器等) 3.2.6.其它需求分析 (项目中如果涉及非功能性也非性能的需求,则写在这里,如派人驻点服务、数据扫描服务、数据录入服务等等) 4.项目总体设计 4.1.设计原则 (如实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先进性等) 4.2.总体框架 (技术、数据、功能、安全框架,画框架图并说明)

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X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1 项目背景 为了了解XXXX系统的性能,特此对该网站进行了压力测试2 编写目的 描述该网站在大数据量的环境下,系统的执行效率和稳定性3 参考文档 4 参与测试人员 5 测试说明 5.1 测试对象 XXXX系统

5.2 测试环境结构图 5.3 软硬件环境 XXXXX 6 测试流程 1、搭建模拟用户真实运行环境 2、安装HP-LoadRunner11.00(以下简称LR) 3、使用LR中VuGen录制并调试测试脚本 4、对录制的脚本进行参数化 5、使用LR中Controller创建场景并执行 6、使用LR中Analysis组件分析测试结果 7、整理并分析测试结果,写测试总结报告 7 测试方法 使用HP公司的性能测试软件LoadRunner11.00,对本系统业务进行脚本录制,测试回放,逐步加压和跟踪记录。测试过程中,由LoadRunner的管理平台调用各前台测试,发起 各种组合业务请求,并跟踪记录服务器端的运行情况和返回给客户端的运行结果。录制登陆业务模块,并模拟30、50、80、100 个虚拟用户并发登陆、添加和提交操作,进行多次连续测试,完成测试目标。 测试评估及数据统计 此次测试通过同一台客户机模拟多个并发用户在因特网环境进行,未考虑因特网的稳定 性的问题。此次测试用户操作流程相对简单,只录制了三个事务,即:用户登录、添加和信息提交,从测试的数据来分析,各项性能指标基本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但在测试过程中也发 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予以重视。 1 、模拟80 个用户并发操作时,出现1 个未通过的事务,具体原因需结合程序、网络和服务器综合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非无可挑剔。 2 、用户登陆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与其他两个事务相比等待的时间要长,且波动也较大, 在网速变慢、用户数增加的外部条件下,有可能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建议优化系统登录页面程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总结报告

性能测试总结报告

目录 1基本信息 (4) 1.1背景 (4) 1.2参考资料 (4) 1.3名词解释 (4) 1.4测试目标 (4) 2测试工具及环境 (4) 2.1测试环境架构 (4) 2.2系统配置 (4) 2.3测试工具 (4) 3测试相关定义 (4) 4测试记录和分析 (5) 4.1测试设计 (5) 4.2测试执行日志 (5) 4.3测试结果汇总 (5) 4.4测试结果分析 (6) 5交付物 (6) 6.测试结论和建议 (7) 6.1测试结论 (7) 6.2建议 (7) 7批准 (7)

使用说明 在正式使用时,本节及蓝色字体部分请全部删除。本节与蓝色字体部分为说明文字,用以表明该部分的内容或者注意事项。 1基本信息 1.1背景 <简要描述项目背景> 1.2参考资料 <比如:测试计划、测试流程、测试用例执行记录、SOW、合同等> 1.3名词解释 1.4测试目标 <说明测试目标,例如在线用户数、并发用户数、主要业务相应时间等> 2测试工具及环境 2.1测试环境架构 2.2系统配置 硬件配置 软件配置 2.3测试工具 3测试相关定义 <以下为示例,请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填写完整>

4测试记录和分析 4.1测试设计 <说明测试的方案和方法> 4.2测试执行日志 <以下为示例,项目组按实际情况修改或填写> 4.3测试结果汇总 <以下为示例,项目组按实际情况修改或填写>

4.4测试结果分析 <分析各服务器在测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情况> 1.数据库服务器 2.应用服务器 3.客户端性能分析 4.网络传输性能分析 5.综合分析 5交付物 <指明本测试完成后交付的测试文档、测试代码及测试工具等测试工作产品,以及指明配置管理位置和物理媒介等,一般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工作产品: 1.测试计划 2.测试策略 3.测试方案 4.测试用例 5.测试报告

系统调优性能测试报告

XXXXX项目 压力测试报告 2015-10-16 XXXXXX技术有限公司文档信息

批复信息 版本记录

1简介 1.1 文档目的 本测试报告为性能对比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本阶段测试是否达到调优预期目标,符合需要要求。 1.2 面向人员 本文档主要面向XX系统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相关领导。 1.3 参考文档 1.4 术语 1. 每秒事务数(TPS):是指每秒钟完成的事务数,事务是事先在脚本中定义的统计单元; 2. 事务平均响应时间(ART):响应时间一般反映了在并发情况下,客户端从提交请求到接受到应答所经历的时间; 3. 资源利用率:是指在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各服务器的CPU、内存等硬件资源的占用情况; 4. 最大并发用户数:系统所能承受的最大并发用户数;

5. 思考时间(Thinktime):用于模拟实际用户在不同操作之间等待的时间。例如,当用户收到来自服务器的数据时,可能要等待几秒钟查看数据,然后做出响应,这种延时就称为“思考时间”。 2第一轮测试目标 根据项目情况,本次测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XX系统个人系统登录和理财交易的处理能力达到客户正常使用要求,根据测试结果评估系统性能,为生产运行提供参考。 1)分析目前系统登录与理财的处理能力; 2)提高登录和理财交易处理能力,达到客户流畅使用的目的; 3第二轮测试安排 1、对整体系统运行环境、系统自身交易功能进行全面分析。通过 压力测试手段优化系统,提高运行效率,并给出未来三到五年 资源配置计划,制定后续保障机制。 2、计划从十月十九日开始方案讨论。

DCS系统性能分析报告

DCS系统分析报告 为做好我公司建设项目DCS的选型,实现生产装置的自动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选择一款技术先进、系统稳定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集成过程控制与信息管理一体化的DCS系统,并根据我公司*******的工艺特点和控制要求,项目部仪表小组为期一个多月与各国外知名DCS厂家进行了广泛的技术交流,在技术上达成一些共识,并就 DeltaV系统的使用情况对*******炼油厂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五家DCS厂家的性能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性能比较 系统 名称 Siemens PCS 7 Emerson DeltaV FOXBORO I/A Series Honeywell PKS300 ABB Industrial IT800xA 性能特点1、具有卓越的性能与品质,可进行高效工 程,同时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具有灵活性和可升级性,从小型实验室 系统,直至大型工厂网络均可使用; 3、可以对自有系统和第三方系统逐步进行 现代化改造,因此可保护投资安全; 5、与西门子的PLC无缝集成。 1、系统配置灵活,可靠性高,可减少投资和 工程费用,操作和维护工作量小。 2、一体化的模块软件;先进的过程控制、设 备管理、管理执行。 3、FF总线应用经验丰富,能提供完整系列 现场总线产品;软件功能强大。 1、系统具有开放性、可靠性、技术先进性; I/A Series完全采用国际标准。 2、Mesh网络具备高速、多冗余、点对点的 网络通讯性能。 3、有自己的DCS系统和ESD系统,系统 间通讯能力强且可靠顺畅。 1、系统配置规模大,覆盖宽,具有可靠性、 实时性、开放性。 2、全局数据库结构,高可靠的性能。 3、全双冗余结构;容错以太网技术,强大的 可组态功能;简化使用,节省大量时间。 4、融合通讯网络技术,计算机,数字视频和 无线等最新技术,与第三方设备集成更容易。 5.实时数据库与控制系统完全融合。 1、过程控制技术和IT技术相结合。集成过 程控制、安全控制、过程电气、信息管理 于一个管控一体化系统平台.. 2、支持ABB当前和以前的DCS系统部件。 3、全冗余结构(包括服务器、客户端、控 制网络、CPU、通信模件、I/O模件和电源); 支持20个工程师站同时在线 4、具有软控制器,实现离线虚拟测试功能。 系统及网络配 置1、PCS 7系统结构灵活,可根据项目需要 配置成OS单站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和混合型结构; 2、PCS 7系统的终端总线和工厂总线均采 用先进的快速以太网技术; 3、终端总线和工厂总线均可采用并行冗余 协议(PRP),增加系统通信的可用性。 1、DeltaV系统配置齐全,冗余容错。 2、Plant Web采用的过程管控网配AMS软 件可以对现场设备进行有效的诊断,减低维 护成本 3、Plant Web网络功能实时可靠,数字化和 预测智能技术是其特点。 1、I/A Series系统配置齐全,冗余容错。 2、Mesh网络采用的过程管控网配APM软 件可以对现场设备进行有效的诊断,减低维 护成本。 3、I/A Series网络功能实时可靠,开放和技 术先进是其特点。 4、可根据系统大小选择不同形式的总线结 构。 5、系统是高速网,自我恢复能力强、容量大。 1、PKS是最新推出的系统,配置齐全,冗 余容错。 2、FT网络功能实时可靠。 3、FTE网络包括冗余的交换机,数据交换时 有四种路径选择,不存在数据堵塞故障,一 条断,另三条可用。 1、分布式服务器/客户端架构,其控制网络 为基于TCP/IP的冗余工业以太网,系统服 务器、各种工作站(工程师站,操作员站, 生产管理站、设备管理站、能源管理站) 等、以及AC800M控制器和其他第3方 DCS/PLC控制器,均作为节点挂在控制网 络上。 2、支持各种开放的现场总线通信模件和电 力通信规约(IEC61850)。 3、双冗余Profibus现场总线连接本地和远 程I/O。 网络安全具有操作、访问管理的安全措施和有防病毒 措施,防止病毒进入控制系统,保证系统数 据的安全。 具有操作、访问管理的安全措施和有防病毒 措施,防止病毒进入控制系统,保证系统数 据的安全。 具有操作、访问管理的安全措施和有防病毒 措施,防止病毒进入控制系统,保证系统数 据的安全。 具有操作、访问管理的安全措施和有防病毒 措施,除系统配制防火墙外,控制器上也有防 火墙,只允许与C300控制器有关的信息通 过,系统更安全。 具有操作、访问管理的安全措施和有防病 毒措施,防止病毒进入控制系统,保证系 统数据的安全。采用经过Industrial IT系统 的验证的防病毒软件,并提供相应证明。 不同网络数据交换可通过OPC协议和其他系统或上层管理网 无缝集成。 可通过OPC协议和其他系统或上层管理网 无缝集成。 可通过OPC协议和其他系统或上层管理网 无缝集成。 可通过OPC协议和其他系统或上层管理网 无缝集成。 1.可通过OPC、ODBC和其他系统或上层 管理网的客户端及数据库无缝集成。 2.支持各种ERP、MIS和MES系统,集成 生产过程控制、生产管理和企业管理系统 的数据和信息 可维护性PCS 7系统可使用维护站进行工厂资产管 理: 1、PCS 7系统的组件:智能现场设备和 I/O模块、现场总线、控制器、网络组件和 工厂总线,以及操作员系统的服务器和客户 端; 2、非直接属于过程控制系统的资产,如泵、 1、关键卡件如控制器、电源、数据通讯都是 冗余容错。 2、带电插拔技术,实现无扰动切换,使系统 有了可维护性。 3、有自动识别和故障故障诊断功能,特别是 自动辨识现场设备和控制回路中异常情况, 便于现场仪表维护。 1、关键卡件如控制器、电源、数据通讯都是 冗余容错。 2、有故障诊断和可带电插拔技术,使系统有 了可维护性。 3、实时内部部件自诊断功能,冗余部件互检。 双冗余CPU和底板总线,可实现,无缝切换, 保准过程无扰动,在线更换技术,增加了系 1、关键卡件如控制器、电源、数据通讯都是 冗余容错。 2.最新C300控制器机柜“垂直设计”,散 热更好,可去除端子块,带屏蔽端子,接线 端子压接式设计,便于维护。 3、带电插拔技术,实现无扰动切换,有自动 识别和故障诊断功能,使系统有了可维护性。 1、关键卡件如控制器、电源、通讯卡件、 重要通道的I/O卡件都是冗余容错。 2、故障诊断、在线热组态和可带电插拔、 在线更换技术,满足预防性维护要求 3、实时内部部件自诊断功能,冗余部件互 检,双冗余CPU和双底板总线,无缝切换, 切换时间小于10ms,过程无扰动,无死区。

软件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软件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年**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范围 (1) 1.3.编制依据 (1) 1.4.技术规范与标准 (1) 2.项目目标与必要性 (1) 2.1.项目目的与意义 (1) 2.2.项目必要性 (1) 3.现状与项目需求 (1) 3.1.项目现状 (1) 3.2.需求分析 (1) 3.2.1.业务需求分析 (1) 3.2.2.数据需求分析 (1) 3.2.3.功能需求分析 (1) 3.2.4.性能需求分析 (1) 3.2.5.安全需求分析 (2) 3.2.6.其它需求分析 (2) 4.项目总体设计 (2) 4.1.设计原则 (2) 4.2.总体框架 (2) 4.3.技术路线 (2) 5.项目详细设计 (2) 5.1.XXX平台 (2) 5.2.XXX系统 (2) 5.3.XXXX功能 (2) 5.4.XXXX模块 (2) 5.5.配套建设 (2) 5.5.1.硬件采购 (2) 5.5.2.网络系统 (2) 5.5.3.系统安全 (2) 6.项目实施进度 (2) 6.1.进度计划 (2) 6.2.进度保障 (2) 7.培训计划 (3) 8.项目投资概算与支付方式 (3) 8.1.估算依据 (3) 8.2.总体投资估算 (3) 8.3.分项投资估算 (3) 8.4.资金来源 (3) 8.5.支付方式 (3) 9.效益分析 (3)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一般从国家、省、市、地方顺序写政策背景,如果行业背景可以分项目写,如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微信用户数、电子商务用户数等) 1.2.项目范围 (一段总述后,分点概况项目建设的范围,如果有配置网络建设、设备采购也需要说明) 1.3.编制依据 (与项目相关的各级政府政策文件) 1.4.技术规范与标准 (与项目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 2.项目目标与必要性 2.1.项目目的与意义 (响应*****,进一步推进****,重大现实意义***,打造*****需要*****,全面实现*****) 2.2.项目必要性 (****客观需要、****现实要求、****重要举措、****重要抓手、****文件要求) 3.现状与项目需求 3.1.项目现状 (写清楚项目的建设基础、政策实施基础、网络基础、软件基础、用户使用基础等) 也可分析存在问题 3.2.需求分析 3.2.1.业务需求分析 (划业务流程图,并说明) 3.2.2.数据需求分析 (划数据流图,并说明) 3.2.3.功能需求分析 (罗列子系统、子平台、模块功能需求) 3.2. 4.性能需求分析 (罗列实用性、易用性、先进性、成熟性、可扩展性、经济性、可管理性等需求)

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x系统性能测试报告 拟制:**** 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1.概述 1.1.编写目的 本次测试报告为xxx系统的性能测试总结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性能测试工作,并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xxx系统的性能需求。 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1.2.项目背景 腾讯公司为员工提供一个网上查询班车的入口,分析出哪些路线/站点比较紧张或宽松,以进行一些合理调配。 1.3.测试目标 (简要列出进行本次压力测试的主要目标)完善班车管理系统,满足腾讯内部员工的班车查询需求,满足500个用户并发访问本系统。 1.4.名词解释 测试时间:一轮测试从开始到结束所使用的时间 并发线程数:测试时同时访问被测系统的线程数。注意,由于测试过程中,每个线程都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发请求,与实际用户的使用有极大差别,所以,此数据不等同于实际使用时的并发用户数。 每次时间间隔:测试线程发出一个请求,并得到被测系统的响应后,间隔多少时间发出下一次请求。 平均响应时间:测试线程向被测系统发请求,所有请求的响应时间的平均值。 处理能力:在某一特定环境下,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cache影响系数:测试数据未必如实际使用时分散,cache在测试过程中会比实际使用时发挥更大作用,从而使测试出的最高处理能力偏高,考虑到这个因素而引入的系数。 用户习惯操作频率:根据用户使用习惯估算出来的,单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此类功能的次数。通常以一天内某段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来统计,如果一天内没有哪段时间是固定的高峰使用时间,则以一天的工作时间来统计。 预期平均响应时间:由用户提出的,希望系统在多长时间内响应。注意,这个值并不是某一次访问的时间,而是一段时间多次访问后的平均值。 最大并发用户数:在给定的预期平均响应时间下,系统最多能支持多少个并发用户。这个数据就是实际可以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 1.5.参考文档 无

控制实验报告二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实验报告2 报告名称:典型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动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研究典型系统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观测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2、观测三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测出其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并研究其参数变化对动态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三、实验过程及分析 1、典型二阶系统 结构图以及电路连接图如下所示: 对电路连接图分析可以得到相关参数的表达式: ;;; 根据所连接的电路图的元件参数可以得到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其中;

因此,调整R 的阻值,能够调节闭环传递函数中的阻尼系数,调节系统性能。 x 当时,为过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响应不超调,响应速度慢,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 当时,为临界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响应恰好不超调,在不发生超调的情况下有最快的响应速度,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对比上下两张图片,可以发现系统最后的稳态误差都比较明显,应该与实验仪器的精密度有关。同时我们还观察了这个系统对斜坡输入的响应,其特点是输出曲线转折处之后有轻微的上凸的部分,最后输出十分接近输入。 当时,为欠阻尼系统,系统对阶跃超调,响应速度很快,因此有如下的实验曲线。 2、典型三阶系统

结构图以及电路连接图如下所示: 根据所连接的电路图可以知道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的单位为kΩ。系统特征方程为,根据劳其中,R x 斯判据可以知道:系统稳定的条件为012,调节R x 图像如下: 四、软件仿真 1、典型2阶系统 取,程序为:G=tf(50,[1,50*sqrt(2),50]); step(G) 调节时间为5s左右。

系统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XX项目 性能测试报告(副标题)【可选】

修改记录

目录 1 引言 (1) 1.1 目标与范围 (1) 1.1.1 测试目标 (1) 1.1.2 测试范围 (1) 1.2 参考资料 (1) 1.3 术语说明 (1) 2 测试设计 (2) 2.1 测试指标 (2) 2.2 测试交易 (2) 3 测试环境 (2) 3.1 软硬件环境 (2) 3.1.1 部署结构图 (2) 3.1.2 配置清单 (2) 3.2 网络环境 (3) 3.3 基础数据环境 (3) 4 测试执行情况 (3) 4.1 测试轮次 (3) 4.2 测试场景 (3) 4.3 问题记录 (3) 5 测试结果与分析 (4) 5.1 基准测试 (4) 5.1.1 测试结果 (4) 5.1.2 结果分析 (5) 5.2 并发测试 (5) 5.2.1 单业务并发测试结果 (5) 5.2.2 混合并发测试结果 (6) 5.2.3 结果分析 (7) 5.3 稳定性测试 (7)

性能测试报告 5.3.1 测试结果 (7) 5.3.2 结果分析 (9) 5.4 EOD批处理测试 (9) 5.4.1 日常批处理 (9) 5.4.2 结息批处理 (9) 5.4.3 年终批处理 (10) 5.4.4 结果分析 (10) 6 性能测试结论 (10) 7 建议 (10) 附录 (10)

1 引言 1.1 目标与范围 1.1.1 测试目标 【编写提示:描述本次系统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 如: 本次XXX系统的性能测试,主要是验证系统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在现有测试环境下获取相应性能指标,为确定该系统是否满足业务需求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为性能调优提供参考依据。 1.1.2 测试范围 【编写提示:描述本次系统性能测试的主要范围,是所有系统还是某个系统,主要关注什么】 1.2 参考资料 【编写提示:描述本次系统性能测试相关需求文档、技术参考文档等。】 表X 参考资料列表 1.3 术语说明 【编写提示:说明该文档内有关的术语,并解释术语的英文含义。】

某系统_性能测试报告模板

2015年XXXXX提升性能测试报告

目录 1引言 (2) 1.1 编写目的 (2) 1.2 背景 (3) 1.3 参考资料 (3) 1.4 修改记录 (3) 2测试结果 (3) 2.1 测试人员及时间 (3) 2.2 测试对象 (3) 2.3 测试环境 (4) 2.3.1服务端硬件环境 (4) 2.3.2服务端软件环境 (4) 2.3.3客户端硬件环境 (4) 2.3.4客户端软件环境 (5) 2.4 测试情况 (5) 2.4.1业务功能测试 (5) 2.4.2业务组合测试 (10) 2.4.3系统稳定性测试 (14) 3测试结论 (1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测试报告是测试阶段最后的文档产出物,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写成文档,并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的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依据,同时为软件验收和交付打下基础。一份详细的测试报告应包含足够的信息,包括产品质量和测试过程的评价,测试报告基于测试中的数据采集以及对最终的测试结果分析。

1.2背景 1.3参考资料 1.4修改记录 2测试结果 2.1测试人员及时间 2.2测试对象

2.3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结构图2.3.1服务端硬件环境 2.3.2服务端软件环境 2.3.3客户端硬件环境

2.3.4客户端软件环境 2.4测试情况 2.4.1业务功能测试 2.4.1.1用户登录 测试过程: 采取一次性加压连接方式进行,一次性加载100个虚拟用户,集合并发运行5分钟,一次性停止全部虚拟用户。 测试结果: 图1

图2 图3 注: “90%”列表示当前事务有90%的平均响应时间少于所列数值。 从图2可以看出,事务的响应时间主要集中在10-15秒之间,这里的响应时间包括登录后加载首页数据所消耗的时间,通过分析,实际登录响应时间在5秒以内。 2.4.1.2日志报表统计管理

软件系统性能与功能检测报告

KL-QR-68 [系统名称+版本] 检测报告

版本变更记录

目录 版本变更记录 (2) 项目基本信息 (1) 第1章引言 (2) 1.1 编写目的 (2) 1.2 项目背景 (2) 1.3 参考资料 (2) 1.4 术语和缩略语 (2) 第2章测试概要 (3) 2.1 测试用例设计 (3) 2.2 测试环境与配置 (3) 2.2.1 功能测试 (3) 2.2.2 性能测试 (3) 2.3 测试方法和工具 (4) 第3章测试内容和执行情况 (4) 3.1 项目测试概况表 (4) 3.2 功能 (5) 3.2.1 总体KPI (5) 3.2.2 模块二 (5) 3.2.3 模块三 (5) 3.3 性能(效率) (6) 3.3.1 测试用例 (6) 3.3.2 参数设置 (6) 3.3.3 通信效率 (6) 3.3.4 设备效率 (6) 3.3.5 执行效率 (6) 3.4 可靠性 (6) 3.5 安全性 (6) 3.6 易用性 (6) 3.7 兼容性 (7) 3.8 安装和手册 (7) 第4章覆盖分析 (7) 第5章缺陷的统计与分析 (7) 5.1 缺陷汇总 (7) 5.2 缺陷分析 (7) 5.3 残留缺陷与未解决问题 (8) 第6章测试结论与建议 (8) 6.1 测试结论 (8) 6.2 建议 (8)

项目基本信息

第1章引言 1.1 编写目的 [以下作为参考] 本测试报告为XXX项目的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描述系统是否符合需求(或达到XXX功能目标)。预期参考人员包括用户、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其他质量管理人员和需要阅读本报告的高层经理。 …… [可以针对不同的人员进行阅读范围的描述。什么类型的人可以参见报告XXX页XXX章节等。] 1.2 项目背景 本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对项目目标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必要时包括简史,这部分不需要脑力劳动,直接从需求或者招标文件中拷贝即可。] 1.3 参考资料 [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手册以及其他项目文档都是范围内可参考。 测试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指标、公司规范和质量手册等等。] 1.4 术语和缩略语 [列出设计本系统/项目的专用术语和缩写语约定。对于技术相关的名词和与多义词一定要注明清楚,以便阅读时不会产生歧义。]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分析报告模板

修订历史记录
版本 作者 参与者 起止日期 修订说明
第 1 页 共 5 页


1

2 3
4
5
概述 ................................................................................. 3 1.1 编写目的 .............................................................................................................................................. 3 1.2 项目背景 .............................................................................................................................................. 3 1.3 术语、缩略词 ...................................................................................................................................... 3 1.4 测试目的 .............................................................................................................................................. 3 1.5 测试方法 .............................................................................................................................................. 3 1.6 测试范围 .............................................................................................................................................. 3 参考文档 ............................................................................. 3 测试执行情况 ......................................................................... 3 3.1 人力资源 .............................................................................................................................................. 3 3.2 测试时间 .............................................................................................................................................. 3 3.3 测试环境 .............................................................................................................................................. 3 3.4 测试过程安排及描述 .......................................................................................................................... 4 测试总结分析 ......................................................................... 5 4.1 并发测试 .............................................................................................................................................. 5 4.2 稳定性测试 .......................................................................................................................................... 5 结论 ................................................................................. 5
第 2 页 共 5 页

软件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软件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 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软件系统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年**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一般从国家、省、市、地方顺序写政策背景,如果行业背景可以分项目写,如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微信用户数、电子商务用户数等) 1.2.项目范围 (一段总述后,分点概况项目建设的范围,如果有配置网络建设、设备采购也需要说明) 1.3.编制依据 (与项目相关的各级政府政策文件) 1.4.技术规范与标准 (与项目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 2.项目目标与必要性 2.1.项目目的与意义 (响应*****,进一步推进****,重大现实意义***,打造*****需要*****,全面实现*****) 2.2.项目必要性 (****客观需要、****现实要求、****重要举措、****重要抓手、****文件要求) 3.现状与项目需求 3.1.项目现状 (写清楚项目的建设基础、政策实施基础、网络基础、软件基础、用户使用基础等)

也可分析存在问题 3.2.需求分析 3.2.1.业务需求分析 (划业务流程图,并说明) 3.2.2.数据需求分析 (划数据流图,并说明) 3.2.3.功能需求分析 (罗列子系统、子平台、模块功能需求) 3.2. 4.性能需求分析 (罗列实用性、易用性、先进性、成熟性、可扩展性、经济性、可管理性等需求) 3.2.5.安全需求分析 (说明项目在安全方面的需求分析,包括存储、传输、身份认证、服务器等)3.2.6.其它需求分析 (项目中如果涉及非功能性也非性能的需求,则写在这里,如派人驻点服务、数据扫描服务、数据录入服务等等) 4.项目总体设计 4.1.设计原则 (如实用性、可扩展性、安全性、先进性等) 4.2.总体框架 (技术、数据、功能、安全框架,画框架图并说明) 4.3.技术路线

性能测试分析报告

XXX项目 性能测试分析报告 版本:1.0

修订历史记录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3名词术语 (4) 1.4参考资料 (4) 2.测试概要 (4) 2.1测试组织 (4) 2.2测试环境与配置 (5) 2.3测试工具 (5) 2.4测试范围 (5) 2.5测试目的 (6) 2.6测试内容 (6) 3. 测试结果及统计分析 (6) 3.1网站发布页面查询用例测试结果分析 (6) 3.2网站注册用例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网站登录用例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前台网站我的项目提交用例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前台网站我的投融资意向提交用例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后台登陆用例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我的项目提交用例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我的投融资意向提交用例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项目查询用例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0投资意向查询用例测试结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系统评价 (6) 5.1评价 (6) 5.2建议 (6) 5.3 测试的局限性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