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

微波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
微波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

年级班号实验日期:

姓名:老师评定:

实验题目:微波传输特性和基本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会使用基本微波器件。

2.了解微波振荡源的基本工作特性和微波的传输特性。掌握频率、功率以及驻波比等基

本量的测量。

二.实验仪器:

YM123标准信号发生器,GX2C小功率计,YM3892选频放大器,TC26波导型测量线,(TS7厘米波导精密衰减器,PX16直读式频率计),BD20三厘米波导系统,探头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微波的传输特性

为了避免导线辐射损耗和趋肤效应等的影响,采用标准矩形波导管为微波传输线,并用TE10波型。

波导管具有三种工作状态:①当终端接“匹配负载”时,反射波不存在,波导中呈行波状态;

②当终端接“短路片”、开路或接纯电抗性负载时,终端全反射,波导中呈纯驻波状态;③一般情况下,终端是部分反射,波导中传输的既不是行波,也不是纯驻波,而是呈行驻波状态。

2.微波频率的测量

用吸收式频率计PX16(直读式),测量范围8.2GHZ-12.4GHZ,误差≤±0.3%,当传输线中相当一部分功率进入频率计谐振腔内,而另一部分从耦合元件处反射回去。当调节频率计,使其自身空腔的固有频率与微波信号频率相同时产生谐振,用选频放大器测量,

年级 班 号 实验日期:

姓名: 老师评定:

信号源须用内方波,重复频率为1KHZ 左右,谐振时可从选放上观察到信号幅度明显减少,以减幅最大位置为判断频率测量值的论据。

3. 微波功率的测量

用GX2C 小功率计配小功率探头直接测量连续或脉冲调制的射频平均功率。GX2C 属于热电偶型,热电偶膜片既是传输线终端负载电阻,又见电磁场能→热能→直流电动势的转换器件。

4. 波导波长λg 的测量

λg 在数值上为相邻两个驻波极值点(波腹

或波节)距离的两倍,常采用测定驻波极小点

的位置来求出λg 。

(1)用平均值法。找出两个相邻最小点的位

置 D 1和D 2,移动探针在驻波最小点D 1左右

找出两个具有相同幅度(由选放读出)的位置d 1和d 2,同样找出D 2点左右的 d 3和d 4,则

2211d d D += 2

432d d D += )()(2214312d d d d D D g +-+=-=λ

D 1 、D 2的位置在测量线上通过标尺读出。

(2)用可变短路器。首先找出第一点最大点D 1时,将选放增益放大,来回转动可变短路器,记下最小点时可变短路器上的刻度位置X 1,然后改变可变短路器,找出另一个相邻最小点D 2,再记下可变短路器上刻度位置X 2,则

12

12X X g -=λ,通过测出λg ,可计算出频率和自由空间波长,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年级 班 号 实验日期:

姓名: 老师评定:

5. 驻波比的测量

由于终端负载不同,驻波比ρ有大、中、小之分。先粗略估计驻波比m in

m ax m in m ax m in m ax V V I I E E ===ρ,再按照驻波比的三种情况精确测定ρ值。

(1)大驻波比(ρ>6)的测量

采用“二倍极小功率法”:利用驻波测量线测量极小

点两旁功率为其二倍的点坐标,进而求出d , 则d

g πλρ≈ (ρ>>1) (2)中驻波比(1.5≤ρ≤6)的测量.

m i n

m a x m i n m a x m i n m a x V V I I E E ===ρ (3)小驻波比(1.005≤ρ≤1.5)的测量

驻波极大值点与极小值点的检波电流相差细微,故用测量多个相邻波腹与波节点的检波电流值,进而取平均的方法。

n

n n n V V V V V V E E E E E E min 2min 1min max 2max 1max min 2min 1min max 2max 1max +?+++?++=+?+++?++=ρ 四。实验内容:

1. 熟悉有关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连接好仪器。

年级 班 号 实验日期:

姓名: 老师评定:

2. 打开标准信号发生器的电源,电流调零,输出功率调到中档,输出频率调到10GHZ 。信号工作方式置于“内方波”,重复频率用“X10档”1KHZ 左右。

3. 将选频放大器衰减档置于40dB 档位,输入阻抗置200Ω,通频带置于32HZ 。

4. 将选频放大器接到晶体检波器输出端,缓慢旋转频率计在10GHZ 左右,当输出幅度降低到最低时候的频率,就测得信号源的输出频率。

5. 将选频放大器接到TC26测量线上,测量端口接上可变短路器,缓慢移动测量探针,测出两个相邻极小点附近辐度相等的两点坐标,用平均值方法,计算波导波长)()(2143d d d d g +-+=λ (也可用可变短路器直接测),测二组。

6. 线路同步骤5。用短路器测驻波比,测三组,(一般在1.5≤ρ≤6)。

7. 用匹配负载换下短路器,测小驻波比,测三组。

8. 标准信号源仍开机不动。将功率计开机调整,并将校准因子调节好(例信号源为10。0GHZ 时,标准因子调95%),再接上32T GX -探头。然后把GX 2-T 3功率探头与信号源和功率计连接,慢慢增大信号源的输出功率,当输出最大时记录所测功率。测量完毕,一定要先拆下功率探头,再关功率计和信号源。

五.思考与讨论:

1驻波测量线的调节应注意哪些问题?

2驻波测量线测定波导波长的方法是怎样的?λg 与自由空间波长λ的大小关系如何?

年级 班 号 实验日期:

姓名: 老师评定:

3 为什么有时晶体检波管在速调管和检波二极管都完好的情况下,会出现输出信号很小的情况?应如何调节?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题目:夫兰克-赫兹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从而加深对量子化概念的认识。

2、加深对热电子发射的理解,学习将电子与原子碰撞微观过程与宏观物理量相结合的实验设计方法。

3、了解微电流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

夫兰克—赫兹实验仪(含夫兰克-赫兹管、微电流放大器等)微机等

三、实验原理

为实现原子从低能级E 0向高能级E m 的跃迁,可以通过吸收一定频率v 的光子来实现,为此应有

0m E E hv -= (1)

也可通过与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碰撞来实现。若与之碰撞的电子是在电势差U 的加速下,速度从零增加到V ,并将全部能量交换给原子,则应有:

0m 2E E mv 2

1eU -== (2) 由于0m E E -具有确定的值,对应的U 就应该有确定的大小。当原子吸收电子能量从基态

年级 班 号 实验日期:

姓名: 老师评定:

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时,相应的U 被称为第一激发电位(或中肯电位)。因此,第一激发电位就对应于第一激发态与基态的能量差。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它可能以辐射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而自发跃迁到低能级。

当汞原子吸收电子从基态6S 10跃迁到第一激发态6P 31时,相应的电子加速电压U=4.9V ,即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是4.9V 。汞原子在激发态的平均滞留时间瓦数量级为10-8~10-7秒,因而跃迁到6P 31态的原子将很快通过自发辐射跃迁回到基态,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v=E l -E 0=4.9V ,即辐射波长为253.7nm 的紫外光。

实验中原子与电子碰撞是在夫兰克一赫兹管(F —H 管)内进行的。管内充以不同元素的气体就可以测出相应元素的第一激发电位。F —H 管是个三极管或四极管,现以常见的充汞蒸汽的四极F —H 管为例,说明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四极F —H 管包括灯丝F 附近的氧化物阴极K ,两个栅极G l ,G2和板极A 。第一栅极G ,靠近阴极K ,并加有一个小正电压K G 1U ,目的在于控制管内电子流的大小以抵消阴极附近电子云形成的负电位的影响。第二栅极G 2靠近极板A ,其间加一减速电压,使得与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能量损失的电子达不到极板。G 1和G 2之间的距离较大,以保证电子与气体原子有足够高碰撞几率。 灯丝F 加热阴极K ,由K 发出大量电子,这些电子经G 2、K 间电压K G 2U 的加速获得能量,它们在G 2、K 空间与汞原子遭遇碰撞,把部分或全部能量交换给汞原子,在G 2、A 间经减速电压K G 2U 减速达到极板A ,检流计指示出板极电压的大小。K G 2U 与I P 的关系曲线如图

2。当K G 2U <4.9V 时,电子在G 2、K 空间获得的能量小于4.9V 。实验表明,电子与汞原子的碰撞是弹性的。简单计算可知,在每次碰撞中,电子损失的能量约为其自身能量的10-5倍,即电子几乎没有能量损失。随着K G 2U 上升,板流即将按真空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逐渐

年级 班 号 实验日期:

姓名: 老师评定:

升高,当K G 2U =4.9V 时,电子在G 2附近将获得4.9V 的能量,这些电子与汞原子的碰撞是非弹性的,因此,将引起共振吸收,电子把能奄全部传递给汞原子,自身速度几乎降为零。而汞原子则实现了从基态向第一激发态的跃迁。由于减速电压A G 2U 的作用,失去了能量的电子将不能达到极板,I P 陡然下降。

当4.9V

当K G 2U =2×4.9V 时,电子在G 2、K 间与汞原子进行两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能量,I P 再一次下降。

显然,每当K G 2U =n ×4.9V(n=l ,2,3,…)时,都伴随着I P 的一次突变,出现一次峰值,峰间距为4.9V 。连续改变K G 2U ,测出K G 2U 与I P 的关系曲线,即可求知汞的第一激发电位。 容易证明,K G 2U 一定时,电子达到极板时能量与在G 2、K 空间和汞原子碰撞的地点无关。不难预料,当管内汞原子密度较大时,电子积蓄的动能每达到4.9eV ,将会与汞原子发生一次非弹性碰撞而失去能量,当K G 2U 比4.9V 大几倍时,电子与汞原子实现非弹性碰撞就有几个相应的区域,在这几个区域中进行能量交换的几率最大。因此被激发到第一激发态的汞原子跃迁回基态时,将形成一个个可见光环。对于能量大于4.9eV 的激发态,由于电子加速过程中积蓄的能量还未达到这些邀基态的能量之前,就已和汞原子进行了能量交换,实现了汞原子向第一激发态跃迁,所以实现向高激发态的跃迁几率就很小了。

但是,如果F —H 管中汞原子密度较小时,由于电子的平均自由程变大,电子有机会使

年级班号实验日期:

姓名:老师评定:

积蓄的能量大于4.9eV,从而使向高激发态的激发几率迅速增加,因而对于高激发态的加速电位,I P会有相应的峰。当电子能量大于10.4eV时,可以使汞原子电离,出现电离峰。

实际上,由于亚稳态的存在(相应的电位为4.7V,5.47V等等),以及原子的顺次激发,光电效应,二次电子发射,第二类非弹性碰撞,光致激发和光致电力的存在,使过程变得很复杂。不过,选择合适的工作条件及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仍可得到满意的结果。

年级 班 号 实验日期:

姓名: 老师评定:

夫兰克-赫兹实验管电势分布图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 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实验线路,检查无误后开机。

2. 缓慢将灯丝电压调至2.5V ,第一阳极电压UG1K 调至1.5V ,拒斥电压UG2A 调至7.0V ,预热10分钟。

3. 按机箱盖标牌上给定的参数,输入实验参数,用A 方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做IA —UG2K 曲线图,求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4.改变灯丝电压(调整建议控制在标牌参数的±0.5V 范围内)、第一阳极或拒斥电压,重复进行实验,观察实验曲线的变化,分析原因。

5.实验结束,将实验装置恢复为原始状态。

6、选取合适的实验点记录数据,使之能完整真实的绘出2~G P V I 曲线或用记录 仪记下2~G P V I 曲线;

7、处理2~G P V I 曲线,求出氩的第一激发电位

处理方法:

a. 用曲线的峰或谷位置电位差求平均值;

年级 班 号 实验日期:

姓名: 老师评定:

b. 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峰或谷位置电位

i V a V G ?+=12

i 为峰或谷序数,2G V 为特征位置电位值,1V 为拟合的第一激发电位(可 参考附录)。

8、降低或增加灯丝电压,观察2~G P V I 曲线的变化,记录第一峰和最末峰的位置,与5比较,大概推断灯丝电压对曲线的影响。

五.思考与讨论:

(1)当内容1中温度条件满足时,记录的2~G P V I 曲线应具有什么特征?影响此曲线的因素是哪些?为什么温度低时充汞F —H 管的I P 很大?

(2)实验内容2(2)中取不同的灯丝电压时,曲线2~G P V I 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3)实验内容2(3)中取加热炉中的几个不同温度时,曲线2~G P V I 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是否出现了电离现象?

(4)在原有基础上,用光谱实验法测汞第一激发态和基态间能极差,如何改进并完成实验?

(5)在F —H 管的2~G P V I 曲线上第一个峰的位置,是否对应于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势?为什么?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

浙江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微波基本参数测量班级物理071 姓名陈群学号07180116 同组人刘懿钧实验日期09/10/27 室温气温 微波基本参数测量 摘要:微波是一种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在电磁波波谱表中,微波的波长介于无线电波与光波之间。波长较长的分米波和无线电波的性能相近,波长较短的毫米波则 与光波的性质相一致。本实验有以下目的(1)了解微波传输系统的组成部分。 (2)掌握微波的基本测量:频率、功率、驻波比和波导波长 关键词:微波功率驻波比频率特性阻抗波长可变衰减器 引言:微波通常是指波长从1米(300MHZ)到1毫米(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其低频端与超短波波段相衔接,高频端与远红外相邻,由于它比一般无线电波的 波长要短的多,故把这一波段的无线电波称为微波,可划分为分米波,厘米波 和毫米波。微波有以下基本特征:1.微波的波长极短,比地球上一些物体的几 何尺寸小得多,因此当微波照射到这些物体上时,产生显著的反射,其传播特 性与几何光学相似,具有“似光性”直线传播的特点;2.微波的频率极高,即 振荡周期极短(10-9~10-12秒),与一般电真空器械中的电子渡越时间同一数量 级;3.微波可以毫无阻碍地穿过电离层,具有穿透性;4.许多的原子和分子发 射和吸收原子电磁波波长正好处于微波波段内;5.研究方法和测量技术上,要 从“电磁场”的概念去研究和分析,测量功率、驻波比、频率和特性阻抗等。 近年来,微波边缘学科,如微波超导、微波化学、微波生物学、微波医学都得 到长足的发展。 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 微波的波长通常被认为在1mm~1M之间,其频率范围相当于300GHz~300MHz。如此之高的振荡频率,势必会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现将微波与无线电波的主要不同点简述如下:(1)微波的产生具有其独特性 电子管中,电子由阴极到达阳极的时间称为“电子渡越时间”,一般是在s的数 量级。这对频率较低的无线电波来讲,几乎可被忽略。但对频率高于300 MHZ的微波,则将受到制约。若想从电子管中获得微波信号,只能借助于电子流与谐振腔相互交换能量的方式来进行。 (2)在研究方法上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在低频电路中,工作波长已远远超出实际电路的几何尺寸(例如:对应于50Hz的电磁波其波长值为6000KM)。电路中各点的电流和电压值可被认为是在同一时刻建立起来。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习 题 3-1 某压力测量系统由压电式传感器、电荷放大器和笔式记录仪组成。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为90pC/kPa ,将它与一台灵敏度调到0.005V/pC 的电荷放大器相联。电荷放大器输出又接到灵敏度调成20mm/V 的笔式记录仪上。试计算该测量系统的总灵敏度。又当压力变化为3.5kPa 时,记录笔在纸上的偏移量是多少? 3-2 某压力传感器在其全量程0~5MPa 范围内的定度数据如题3-2表,试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其拟合直线,并求出该传感器的静态灵敏度和非线性度。 3-3 题表所列为某压力计的定度数据。校准时加载压力范围0~10kPa, 校准分加载(正行程)和卸载(反行程)两种方式进行。试根据3-3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该压力计的定度曲线;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拟合直线,并计算该压力计的非线性度和回程误差。 压力传感器的定度数据 题3-2表 校准压力 (MPa ) 读数压力 (MPa ) 0 0 0.5 0.5 1.0 0.98 1.5 1.48 2.0 1.99 2.5 2.51 3.0 3.01 3.5 3.53 4.0 4.02 4.5 4.51 5.0 5.0 压力计定度数据 题3-3表 指示压力(kPa ) 校准压力(kPa )正行程 反行程 0 -1.12 -0.69 1 0.21 0.42 2 1.18 1.65 3 2.09 2.48 4 3.33 3.62 5 4.5 4.71 6 5.26 5.87 7 6.59 6.89 8 7.73 7.92 9 8.68 9.10 10 9.80 10.20 3-4 用一个时间常数0.35s τ=的一阶装置去测量周期分别为1、和的正弦信号,问各种情况的相对幅值误差将是多少? s 2s 5s 3-5 已知某被测信号的最高频率为100Hz ,现选用具有一阶动态特性的测试装置去测量该信号,若要保证相对幅值误差小于5%,试问应怎样要求装置的时间常数τ?在选定τ之后,求信号频率为50Hz 和100Hz 时的相位差。 3-6 试证明一阶系统在简谐激励作用下,输出的相位滞后不大于90。 D 3-7 一气象气球携带一种时间常数为15s τ=的一阶动态特性温度计,以5m/s 的速度通过大气层,设大气层中温度随高度按每升高30m 下降0.15℃的规律变化,气球将温度和高度的数据用无线电拍回地面。在3000m 处所记录的温度为-1℃时的真实高度是多少? 3-8 试说明具有二阶动态特性的测试装置阻尼比大多采用0.6~0.7ζ=的原因。 3-9 一力传感器具有二阶动态特性,传递函数为22()2n n n H s s s ω2ζωω=++。已知传感器的固有频率为800Hz ,阻尼比为0.14。问所用该传感器对400Hz 的正弦交变力进行测量时,振幅比()A f 和相角差()f ?各为多少?又若该传感器的阻尼比改为0.7,则()A f 和() f ?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原理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各种微波器件; 2、了解微波工作状态及传输特性; 3、了解微波传输线场型特性; 4、熟悉驻波、衰减、波长(频率)和功率的测量; 5、学会测量微波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值。 二、实验原理 微波系统中最基本的参数有频率、驻波比、功率等。要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首先要了解电磁波在规则波导内传播的特点,各种常用元器件及仪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其次是要掌握一些微波测量的基本技术。 1、导行波的概念: 由传输线所引导的,能沿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导行波的电场E 或磁场H 都是x 、y 、z 三个方向的函数。导行波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A) 横电磁波(TEM 波): TEM 波的特征是:电场E 和磁场H 均无纵向分量,亦即:0=Z E ,0=Z H 。电场E 和磁场H ,都是纯横向的。TEM 波沿传输方向的分量为零。所以,这种波是无法在波导中传播的。 (B) 横电波(TE 波): TE 波即是横电波或称为“磁波”(H 波),其特征是0=Z E ,而0≠Z H 。亦即:电场E 是纯横向的,而磁场H 则具有纵向分量。 (C) 横磁波(TM 波): TM 波即是横磁波或称为“电波”(E 波),其特征是0=Z H ,而0≠Z E 。亦即:磁场H 是纯横向的,而电场E 则具有纵向分量。 TE 波和TM 波均为“色散波”。矩形波导中,既能传输mm TE 波,又能传输mm TM 波(其中m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x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n 代表电场或磁场在y 方向半周变化的次数)。 2、波导管: 波导管是引导微波电磁波能量沿一定方向传播的微波传输系统,有同轴线波导管和微带等,波导的功率容量大,损耗小。常见的波导管有矩形波导和圆波导,本实验用矩形波导。 矩形波导的宽边定为x 方向,内尺寸用a 表示。窄边定为y 方向,内尺寸用b 表示。10TE 波以圆频率ω自波导管开口沿着z 方向传播。在忽略损耗,且管内充满均匀介质(空气)下,波导管内电磁场的各分量可由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及边界条件得到: ()sin()j t z o y x E j e ωβωμππα-=-, ()sin()j t z o x x H j e ωβμαππα -=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三章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 21)(+= ωωj j H ,输入信号2 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 ω,幅值= y ,相位= φ。 2、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 .1+s 和2 22 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 的总灵敏度。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和 。 3、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j H 。4、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越小。5、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1、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3)回程误差(4)阻尼系数 2、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响应的卷积。(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3、两环节的相频特性各为)(1ωQ 和)(2ωQ ,则两环节串联组成的测试系统,其相频特性 为 。 (1))()(21ωωQ Q (2))()(21ωωQ Q +(3)) ()() ()(2121ωωωωQ Q Q Q +(4)) ()(21ωωQ Q ?4、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中,超调量 。 (1)存在,但<5%(2)存在,但<1(3)在时间常数很小时存在 (4)不存在 5、忽略质量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是 系统。(1)零阶 (2)一阶 (3)二阶 (4)高阶 6、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是 。 (1)固有频率 (2)线性度 (3)时间常数(4)阻尼比 7、用阶跃响应法求一阶装置的动态特性参数,可取输出值达到稳态值 倍所经过的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实验报告

微波基本参数的测量 【目的要求】 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了解波导测量系统,熟悉基本微波元件的作用; 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3.掌握驻波测量线的正确使用方法; 4.掌握电压驻波系数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仪器用具】 微波参数测试系统,包括:三厘米固态信号源,三厘米驻波测量线,选频放大器,精密衰减器,隔离器,谐振式频率计(波长表),匹配负载,晶体检波器,单螺调配器等。 【原理】 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它不仅在通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量子电子学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微波的研究方法和测试设备都与无线电波的不同。从图1可以看出,微波的频率范围是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因此 它兼有两者的性质,却又区别于两者。与无线电波相比,微波有下述几个主要特占 八、、 A /it |钏 1 I「F X-io? LU 1 1 1 1 1i I J KT* IN JQ-U 1 1 』」1 p\\r in 1 1 1 n i 1 1 II P 1 卿]□'" 阿見充¥卅 电 恢 图1电磁波的分类 1 ?波长短(1m1mm):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在微 波波段制成 方向性极好的天线系统,也可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 号,从而 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为雷达定位、导航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 2 ?频率高:微波的电磁振荡周期(10-9—10-12s)很短,已经和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间 -9

器、放大器和检波器)中,而必须采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另外,微波传输线、微波元件和微波测量设备的线度与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在导体中传播时趋肤效应和辐射变得十分严重,一般无线电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都不再适用,也必须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元件(波导管、波导元件、谐振腔等)来代替。 3.微波在研究方法上不像无线电那样去研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是研究微波系统中的电磁场,以波长、功率、驻波系数等作为基本测量参量。 4.量子特性: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大约是10-6?10-3eV, 而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也正好处在微波波段内。人们利用这一特点来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电子学等尖端学科,并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准确的分子钟,原子钟。 5.能穿透电离层:微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越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为卫星通讯,宇宙通讯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途。 综上所述微波具有自己的特点,不论在处理问题时运用的概念和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的微波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上,都与普通无线电不同。微波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微波波段,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导线的趋肤效应和辐射效应增大,使得普通的导线不能完全传输微波能量,而必须改用微波传输线。常用的微波传输线有平行双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金属波导管及介质波导等多种形式的传输线,本实验用的是矩形波导管,波导是指能够引导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能量的传输线。 根据电磁场的普遍规律——Maxwell 方程组以及具体波导的边界条件,可以严格求解出只有两大类波能够在矩形波导中传播:①横电波(又称为磁波),简写为TE 波(或H 波),磁场可以有纵向和横向的分量,但电场只有横向分量。

微波检测原理

微波检测原理 微波是指频率为300MHz-3000GHz的电磁波,是无线电波中一个有限频带的简称,即波长在1米(不含1米)到0.1毫米之间的电磁波,是分米波、厘米波、毫米波和亚毫米波的统称。微波频率比一般的无线电波频率高,通常也称为“超高频电磁波”。微波作为一种电磁波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微波量子的能量为1 99×l0 -25~1.99×10-22j。 微波的基本性质通常呈现为穿透、反射、吸收三个特性。对于玻璃、塑料和瓷器,微波几乎是穿越而不被吸收。对于水和食物等就会吸收微波而使自身发热。而对金属类东西,则会反射微波。 从电子学和物理学观点来看,微波这段电磁频谱具有不同于其他波段的如下重要特点: 穿透性 微波比其它用于辐射加热的电磁波,如红外线、远红外线等波长更长,因此具有更好的穿透性。微波透入介质时,由于介质损耗引起的介质温度的升高,使介质材料内部、外部几乎同时加热升温,形成体热源状态,大大缩短了常规加热中的热传导时间,且在条件为介质损耗因数与介质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时,物料内外加热均匀一致。 选择性加热 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主要由其介质损耗因数来决定。介质损耗因数大的物质对微波的吸收能力就强,相反,介质损耗因数小的物质吸收微波的能力也弱。由于各物质的损耗因数存在差异,微波加热就表现出选择性加热的特点。物质不同,产生的热效果也不同。水分子属极性分子,介电常数较大,其介质损耗因数也很大,对微波具有强吸收能力。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的介电常数相对较小,其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比水小得多。因此,对于食品来说,含水量的多少对微波加热效果影响很大。 热惯性小 微波对介质材料是瞬时加热升温,能耗也很低。另一方面,微波的输出功率随时可调,介质温升可无惰性的随之改变,不存在“余热”现象,极有利于自动控制和连续化生产的需要。 似光性和似声性 微波波长很短,比地球上的一般物体(如飞机,舰船,汽车建筑物等)尺寸相对要小得多,或在同一量级上。使得微波的特点与几何光学相似,即所谓的似光性。因此使用微波工作,能使电路元件尺寸减小;使系统更加紧凑;可以制成体积小,波束窄方向性很强,增益很高的天线系统,接受来自地面或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确定物体方位和距离,分析目标特征。 由于微波波长与物体(实验室中无线设备)的尺寸有相同的量级,使得微波的特点又与声波相似,即所谓的似声性。例如微波波导类似于声学中的传声筒;喇叭天线和缝隙天线类似与声学喇叭,萧与笛;微波谐振腔类似于声学共鸣腔非电离性 微波的量子能量还不够大,不足与改变物质分子的内部结构或破坏分子之间的键。再有物理学之道,分子原子核原子核在外加电磁场的周期力作用下所呈现的许多共振现象都发生在微波范围,因而微波为探索物质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特性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手段。另一方面,利用这一特性,还可以制作许多微波器件。信息性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 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一)填空题 1、 某一阶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1 21 )(+=ωωj j H ,输入信号2sin )(t t x =,则输出信号)(t y 的频率为=ω ,幅值=y ,相位=φ 。 2、 试求传递函数分别为5.05.35.1+s 和2 224.141n n n s s ωωω++的两个环节串联后组成的系统的总灵敏度。 3、 为了获得测试信号的频谱,常用的信号分析方法有 、 和 。 4、 当测试系统的输出)(t y 与输入)(t x 之间的关系为)()(00t t x A t y -=时,该系统能实现 测试。此时,系统的频率特性为=)(ωj H 。 5、 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就意味着传感器所感知的 越小。 6、 一个理想的测试装置,其输入和输出之间应该具有 关系为最佳。 (二)选择题 1、 不属于测试系统的静特性。 (1)灵敏度 (2)线性度 (3)回程误差 (4)阻尼系数 2、 从时域上看,系统的输出是输入与该系统 响应的卷积。 (1)正弦 (2)阶跃 (3)脉冲 (4)斜坡 3、 两环节的相频特性各为)(1ωQ 和)(2ωQ ,则两环节串联组成的测试系统,其相频特性 为 。 (1) )()(21ωωQ Q (2))()(21ωωQ Q + (3)) ()()()(2121ωωωωQ Q Q Q +(4))()(21ωωQ Q - 4、 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中,超调量 。 (1)存在,但<5% (2)存在,但<1 (3)在时间常数很小时存在 (4)不存在 5、 忽略质量的单自由度振动系统是 系统。 (1)零阶 (2)一阶 (3)二阶 (4)高阶 6、 一阶系统的动态特性参数是 。 (1)固有频率 (2)线性度 (3)时间常数 (4)阻尼比 7、 用阶跃响应法求一阶装置的动态特性参数,可取输出值达到稳态值 倍所经过的 时间作为时间常数。 (1)0.632 (2)0.865 (3)0.950 (4)0.982 (三)判断对错题(用√或×表示) 1、 一线性系统不满足“不失真测试”条件,若用它传输一个1000Hz 的正弦信号,则必然导致输出波形失真。( ) 2、 在线性时不变系统中,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比的拉氏变换称为传递函数。( ) 3、 当输入信号)(t x 一定时,系统的输出)(t y 将完全取决于传递函数)(s H ,而与该系统

微波测量复习题

微波测量复习题 1.表征微波信号的三个重要基本参数,简要阐述微波测量与低频电子电路测量的区别和联 系。 (1)功率、频率、阻抗。 (2) ①低频电子电路的几何尺寸通常远小于工作波长,属于集中参数电路。便于测量的电压电流和频率是基本测试量。 微波元器件的几何尺寸通常和工作波长相比拟,属于分布参数电路。功率,频率和阻抗是基本测试量。 ②非TEM波传输线系统中电压、电流的定义失去了唯一性,如单导体传输线波导-模式 电压,模式电流。而在TEM波传输线系统工作于主模且在行波条件下,行波电压V、电流I和传输功率P仍满足与低频电路相同关系式。 ③它们在测量任务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方面都有所不同。 2.测量的基本要素与之间互动关系 被测对象、测量仪器、测量技术、测量人员和测量环境 测量过程—基本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1制定出测试策略(测量算法)和操作步骤(测试程序) 2选择测试仪器,组建测试系统。 3分析测量误差并显示测量出结果。 3.什么是测量环境,举例说明 测量环境是指测量过程中人员、对象和仪器系统所处空间的一切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总和。比如温度、湿度、力场、电磁场、辐射、化学气雾和粉尘,霉菌以及有关电磁量(工作电压、源阻抗、负载阻抗、地磁场、雷电等)的数值、范围及其变化。 4.测量误差来源有哪些? (1)测量对象变化误差(对应测量基本要素)(2)仪器误差(3)理论误差和方法误差(4)人身误差(5)环境影响误差 5.计量与测量的关系 ?计量的任务是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计量是测量的基础和依据。 ?没有计量,也谈不上测量。 ?测量发展的客观需要才出现了计量。 ?测量是计量应用的重要途径。 ?没有测量,计量将失去价值 6.微波信号源的主要性能指标与含义 微波信号源就是产生微波信号的装置,又称为微波信号发生器。 主要性能指标:频率特性,输出特性,调制特性。 (1)频率特性--频率范围,频率的准确度和稳定度,频率分辨率,频率切换时间,频谱纯度。 (2)输出特性--输出电平,电磁兼容性,输出电平的稳定度、平坦度、准确度 (3)调制特性--让微波信号的某个参数值随外加控制信号而改变 *微波三极管的主要特征是利用静电控制原理控制交变电子流的大小,来实现信号产生和放大的功能。这种控制是借助改变控制栅极电压,影响阴极附近的电场来实现的。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第三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第一节测试装置的组成及基本要求 一、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 测试过程是人们获取客观事物有关信息的认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用专门的测试系统和适当的测试方法,对被测对象进行检测,以求得所需要的信息及其量值。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自然是使测试系统的输出信号能够真实地反映被测物理量的变化过程,不使信号发生畸变,即实现不失真测试。任何测试系统都有自己的传输特性,如果输入信号用x(t)表 示,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用h(t)表示,输 出信号用y(t)表示,则通常的工程测试问 题总是处理x(t)、h(t)和y(t)三者之间的 关系,如图2-1所示,即 1)若输入x(t)和输出y(t)是已知量, 图3-1 则通过输入、输出可推断出测试系统的传 输特性h(t)。 2)若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h(t)已知,输出y(t)亦已测得,则通过h(t)和y(t)可推断出对应于该输出的输入信号x(t)。 3)若输入信号x(t)和测试系统的传输特性h(t)已知,则可推断出测试系统的输出信号y(t)。 本章主要讨论系统传递(传输)特性的描述方法。 二、测试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善的测试系统是由若干个不同功能的环节所组成的,它们是实验装置、测试装置(传感器、中间变换器)、数据处理装置及显示或记录装置,如图2-2所示。 当测试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时,以上四个部分并非必须全部包括。如简单的温度测试系统只需要一个液柱式温度计,它既包含了测量功能,又包含了显示功能。而用于测量 图3-2

机械构件频率响应的测试系统,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环节系统,如图2-3所示。 实验装置是使被测对象处于预定状态下,并将其有关方面的内在特性充分显露出来,它是使测量能有效进行的一种专门装置。例如,测定结构的动力学参数时,所使用的激振系统就是一种实验装置。它由信号发生器、功率放大器和激振器组成。信号发生器提供正弦信号,其频率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此正弦信号经功率放大器放大后,去驱动激振器。激振器产生与信号发生器的频率相一致的交变激振力,此力通过力传感器作用于被测对象上,从而使被测对象处于该频率激振下的强迫振动状态。 测试装置的作用是将被测信号(如激振力、振动产生的位移、速度或加速度等)通过传感器变换成电信号,然后再经过后接仪器的再变换、放大和运算等,将其变成易于处理和记录的信号。测试装置是根据不同的被测机械参量,选用不同的传感器和相应的后接仪器而组成的。例如图中采用测力传感器和测力仪组成力的测试装置,同时又采用测振传感器和测振仪组成振动位移(或振动速度、振动加速度)的测试装置。 数据分析处理装置是将测试装置输出的电信号进一步分析处理,以便获得所需要的测试结果。如图中的双通道信号分析仪,它可对被测对象的输入信号(力信号)x (t )与输出信号(被测对象的振动位移信号)y (t )进行频率分析、功率谱分析、相关分析、频率响应函数分析、相干分析及概率密度分析等,以便得到所需要的明确的数据和资料。 显示或记录装置是测试系统的输出环节,它将分析和处理过的被测信号显示或记录(存储)下来,以供进一步分析研究。在测试系统中,现常以微处理机、打印机和绘图仪等作为显示和记录的装置。 在测试工作中,作为整个测试系统,它不仅包括了研究对象,也包括了测试装置,因此要想从测试结果中正确评价研究对象的特性,首先要确知测试装置的特性。 理想的测试装置应该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其中以输出和输入成线性关系为最佳。在静态测量中,虽然我们总是希望测试装置的输入输出具有这种线性关系,但由于在静态测量中,用曲线校正或输出补偿技术作非线性校正尚不困难,因此,这种线性关系并不是必须的;相反,由于在动态测试中作非线性校正目前还相当困难,因而,测试装置本身应该力求是线性系统,只有这样才能作比较完善的数学处理与分析。一些实际测试装置 ,

微波测量实验报告一

近代微波测量实验报告一 姓名:学号: 学院:时间:年月 一实验名称 频谱仪的使用及VCO测量 二实验目的 了解频谱仪原理,熟悉频谱仪的参数设置及使用方法;掌握信号频率、功率、相位噪声和谐波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点频信号测试 测试信号源输出点频信号1GHz的二次和三次谐波抑制比(输出功率分别为-20dBm和20dBm),测试信号的相噪(@10KHz、@100KHz、@1MHz),考察仪器分辨力带宽、视频带宽等设置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2、VCO测试 测试VCO的输出频率范围、输出功率(包括对应的控制电压),测试某频率点的相噪(@1MHz)和二次、三次谐波抑制比。 四实验器材 RS公司SMBV信号源、FSL6频谱仪、APS3005S直流稳压电源、VCO、微波同轴电缆、微波转接头。 五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相位噪声:在频域内,一个理想正弦波信号的表现是一个单谱线;实际信号除了主信号之外还包括一些离散的谱线,它们是随机的幅度和相位的抖动,在正常信号的左右两边以边带调制的形式出现。在频域内信号的所有不稳定度总和表现为载波两侧的噪声边带,边带噪声是一个间接的测量与射频信号功率频谱相关噪声功率的指标。边带噪声可以表述为调频边带噪声和调幅边带噪声。大多数的被相位噪声测试系统测量信号的调幅边带功率相对调频边带功率来说都很小,所以对大多数信号来说测量的边带噪声就是调频边带噪声(即相位噪声也称单边带相位噪声)。它的定义为1Hz带宽内相位调制边带的功率和信号总功率的比值,

单位为dBc/Hz。在信号频谱分析仪上,边带噪声是相位噪声和幅度噪声的总和,通常当已知调幅噪声远小于相位噪声时(小于10dB以上),在频谱仪上读出的边带噪声即为相位噪声。 实验步骤 a)设置矢量信号源,分别产生产生频率为1GHz,功率为20dBm和-20dBm 的正弦信号; b)连接信号源与频谱仪; c)设置频谱分析仪,设置中心频率为1GHz,通过调整Res BW和Video BW, 显示被测信号; d)测试在偏离信号10KHz、100KHz、1MHz时的相位噪声; e)调整频谱仪起始、终止频率或带宽使得屏幕足够显示频率为1GHz信号 的二次和三次谐波; f)通过Mkr键选择Delta设置,测量并标示出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抑制比; g)关闭矢量信号源,连接直流稳压电源、VCO及频谱分析仪; h)通过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电压大小,在频谱仪上观察信号的频率和输出 功率的变化,记录下最大和最小功率,可得VCO的输出频率范围; i)选定频率点:控制电压7.4V,输出功率14.38dBm,频率1.502817GHz, 测试该频率点的相噪(@1MHz)和二次、三次谐波抑制比。 六实验结果 1、点频信号测试数据及图片 数据图片: a)输入功率为20dBm时 二次、三次谐波抑制比

用谐振腔微扰法测量微波介质特性 2

用谐振腔微扰法测量微波介质特性 微波技术中广泛使用各种微波材料,其中包括电介质和铁氧体材料。微波介质材料的介电特性的测量,对于研究材料的微波特性和制作微波器件,获得材料的结构信息以促进新材料的研制,以及促进现代尖端技术(吸收材料和微波遥感)等都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是采用反射式矩形谐振腔用微扰法来测量微波介质特性的。反射式谐振腔是把一段标准矩形波导管的一端加上带有耦合孔的金属板,另一端加上封闭的金属板,构成谐振腔,它具有储能、选频等特性。而微扰法则是通过分析腔体的微小变形对谐振频率的影响,来测量谐振腔的一些主要参数的,它不仅对加深谐振腔的理解有帮助,而且在谐振腔的设计和调试中也有实际的应用。 2.1 实验目的 1.了解谐振腔的基本知识。 2.学习用谐振腔法测量介质特性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原理: 一、谐振腔的基本知识 谐振腔是在微波频率下工作的谐振元件,它是一个任意形状的导电壁(或导磁壁)包围的,并能在其中形成电磁振荡的介质区域,它具有储存电磁能及选择一定频率信号的特性。 1、谐振腔的基本参数 谐振腔通常采用谐振频率0f (或谐振波长0λ)、品质因数0Q 及等效电导0G 作为它的基本参数。 (1) 谐振频率0f (或谐振波长0λ) 谐振频率描述电磁能量在谐振腔中的运动规律。它是指在谐振腔中激起的电磁振荡的工作频率(或工作波长)。比较普遍的求解谐振频率的方法是“场分析的方法”,它从求解谐振腔的电磁场边值问题入手,导出谐振频率或波长。 从电磁场理论可知,在自由空间中,电磁场满足的波动方程及边界条件为 02 2 =+?E k E 0=?E n 02 2 =+?H k H 0=?H n 1 式中,2 2022022βγμεω+?? →?-==k k k 无耗,μ、ε为谐振腔中介质参数,n 是由腔壁导体指向外的法向单位矢量,k 是与谐振腔的几何形状、尺寸及波型有关的数值。在谐振腔内满足式1的电磁场对应于一系列的确定的n k 值(称为本征值)。即 εμ?0n n k = 2 或 εμ π20n n k f = 3

(完整版)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测试装置的基本特性 本章学习要求 1.建立测试系统的概念 2.了解测试系统特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3.了解测试系统特性的测量方法 为实现某种量的测量而选择或设计测量装置时,就必须考虑这些测量装置能否准确获取被测量的量值及其变化,即实现准确测量,而是否能够实现准确测量,则取决于测量装置的特性。这些特性包括静态与动态特性、负载特性、抗干扰性等。这种划分只是为了研究上的方便,事实上测量装置的特性是统一的,各种特性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系统动态特性的性质往往与某些静态特性有关。例如,若考虑静态特性中的非线性、迟滞、游隙等,则动态特性方程就称为非线性方程。显然,从难于求解的非线性方程很难得到系统动态特性的清晰描述。因此,在研究测量系统动态特性时,往往忽略上述非线性或参数的时变特性,只从线性系统的角度研究测量系统最基本的动态特性。 2.1 测试系统概论 测试系统是执行测试任务的传感器、仪器和设备的总称。当测试的目的、要求不同时,所用的测试装置差别很大。简单的温度测试装置只需一个液柱式温度计,而较完整的动刚度测试系统,则仪器多且复杂。本章所指的测试装置可以小到传感器,大到整个测试系统。 玻璃管温度计 轴承故障检测仪 图2.1-1 在测量工作中,一般把研究对象和测量装置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问题简化为处理输入量x(t)、系统传输特性h(t)和输出y(t)三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系统分析分为如下三种情况: 1)当输入、输出能够测量时(已知),可以通过它们推断系统的传输特性。-系统辨识 2)当系统特性已知,输出可测量,可以通过它们推断导致该输出的输入量。-系统反求 3)如果输入和系统特性已知,则可以推断和估计系统的输出量。-系统预测 图2.1-2 系统、输入和输出 2.1.1 对测试系统的基本要求 理想的测试系统应该具有单值的、确定的输入-输出关系。对于每一输入量都应该只有单一的输出量与之对应。知道其中一个量就可以确定另一个量。其中以输出和输入成线性关系最佳。许多实际测量装置无法在较大工作范围内满足线性要求,但可以在有效测量范围内近似满足线性测量关系要求。一般把测试系统定常线性系统考虑。 2.1.2 线性系统及其主要性质 若系统的输入x(t)和输出y(t)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a n y(n)(t)+a n-1y(n-1)(t)+…+a1y(1)(t)+a0y(0)(t) = b m x(m)(t)+b m-1x(m-1)(t)+b1x(1)(t)+b0x(0)(t) (2.1-1)

微波技术实验报告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目录 实验一微波测量仪器认识及功率测量 实验目的 (1)熟悉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2)了解各种常用微波元器件; (3)学会功率的测量。 实验内容 一、基本微波测量仪器 微波测量技术是通信系统测试的重要分支,也是射频工程中必备的测试技术。它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特性测量和微波网络参数测量。 微波信号特性参量主要包括:微波信号的频率与波长、电平与功率、波形与频谱等。微波网络参数包括反射参量(如反射系数、驻波比)和传输参量(如[S]参数)。 测量的方法有:点频测量、扫频测量和时域测量三大类。所谓点频测量是信号只能工作在单一频点逐一进行测量;扫频测量是在较宽的频带内测得被测量的频响特性,如加上自动网络分析仪,则可实现微波参数的自动测量与分析;时域测量是利用超高速脉冲发生器、采样示波器、时域自动网络分析仪等在时域进行测量,从而得到瞬态电磁特性。 图1-1 是典型的微波测量系统。它由微波信号源、隔离器或衰减器、定向耦合器、波长/频率计、测量线、终端负载、选频放大器及小功率计等组成。 图 1-1 微波测量系统 二、常用微波元器件简介 微波元器件的种类很多,下面主要介绍实验室里常见的几种元器件: (1)检波器(2)E-T接头(3)H-T接头(4)双T接头 (5)波导弯曲(6)波导开关(7)可变短路器(8)匹配负载 (9)吸收式衰减器(10)定向耦合器(11)隔离器 三、功率测量 在终端处接上微波小功率计探头,调整衰减器,观察微波功率计指示并作相应记录。 微波元器件的认识 螺钉调配器 E-T分支与匹配双T 波导扭转 匹配负载 波导扭转 实验总结:在实验中我们认识了各种的微波元器件,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更是为了以后的实验做了准备。 实验二测量线的调整与晶体检波器校准 实验目的

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第4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4.1 知识要点 4.1.1测试系统概述及其主要性质 1.什么叫线性时不变系统? 设系统的输入为x (t )、输出为y (t ),则高阶线性测量系统可用高阶、齐次、常系数微分方程来描述: )(d )(d d )(d d )(d 01111t y a t t y a t t y a t t y a n n n n n n ++++--- )(d )(d d )(d d )(d 01111t x b t t x b t t x b t t x b m m m m m m ++++=--- (4-1) 式(4-1)中,a n 、a n -1、…、a 0和b m 、b m -1、…、b 0是常数,与测量系统的结构特性、输入状况和测试点的分布等因素有关。这种系统其内部参数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称之为时不变(或称定常)系统。既是线性的又是时不变的系统叫做线性时不变系统。 2.线性时不变系统具有哪些主要性质? (1)叠加性与比例性:系统对各输入之和的输出等于各单个输入的输出之和。 (2)微分性质:系统对输入微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微分。 (3)积分性质:当初始条件为零时,系统对输入积分的响应等同于对原输入响应的积分。 (4)频率不变性:若系统的输入为某一频率的谐波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将为同一频率的谐波信号。 4.1.2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1.什么叫标定和静态标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静态标定?标定有何作用?标定的步骤有哪些? 标定:用已知的标准校正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过程。 静态标定:就是将原始基准器,或比被标定系统准确度高的各级标准器或已知输入源作用于测量系统,得出测量系统的激励-响应关系的实验操作。 静态标定方法:在全量程范围内均匀地取定5个或5个以上的标定点(包括零点),从零点开始,由低至高,逐次输入预定的标定值(称标定的正行程),然后再倒序由高至低依次输入预定的标定值,直至返回零点(称标定的反行程),并按要求将以上操作重复若干次,记录下相应的响应-激励关系。 标定的主要作用是:确定仪器或测量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赋予仪器或测量系统分度

微波的光特性

微波的光特性 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国防、通讯、工业、农业,以及材料科学中有着广泛应用。随着社会向信息化、数字化的迈进,微波作为无线传输信息的技术手段,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天体物理,射电天文、宇航通信等领域,具有别的方法和技术无法取代的特殊功能。 微波有“似光性”,用可见光、X光观察到的反射、干涉和衍射现象都可以用微波再现出来,对于微波的波长为0.01m量级的电磁波,用微波设备作波动实验要显得形象、直观,更容易理解,通过观测微波的反射干涉、衍射及偏振等现象,能加深理解微波和光都是电磁波,都具有波动这一共同性。 一、微波的特性及应用 1.微波的特性 什么是微波?微波是波长很短(也就是频率很高)的电磁波,一般把波长从1 米到1毫米,频率在300—300000MHZ范围内的电磁波称作微波。广义的微波包括波长从10米到10微米(频率从30MHZ到30THZ)的电磁波。微波具有以下特点。 (1)波长短:它不同于一般的无线电波,因微波波长短到毫米,它具有类似光一样有直线传播性质。 (2)频率高:微波已成为一种电磁辐射,趋肤效应、辐射损耗相当严重。所以在研究微波问题时要采用电磁场和电磁波的概念和方法。不能采用集中参数元件。需要采用分布参数元件,如波导、谐振腔、测量线等。测量的量是驻波比,频率。特性阻抗等。 (3)量子特性: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约为10-6~10-3eV。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能量正好处于微波波段内,人们正是利用这

一特点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发展了微波波谱学、量子电子学等新兴学科,并研制了量子放大器、分子钟和原子钟。 (4)能穿透电离层:微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过地球周围的电离层,是进行卫星通信,宇航通信和射电天文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 基于微波具有上述特点,微波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得到人们的重视,获得迅速的发展。 2.微波的应用 (1)雷达与通信 微波的早期发展与雷达密切相关:利用微波直线传播的特性,可制成军用的如超远程预警雷达,相控阵雷达。民用的气象雷达,导航雷达等。 在通信方面,微波的可用频带很宽,信息容量大,现代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中都在微波波段。 (2)受邀辐射原理——频标、计量标准 在微波波谱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1957年根据受激辐射原理发明了微波受激辐射放大器,即“脉塞”(MASER),这就是大家知道的量子放大器。1960年发明了光受激辐射放大器,即“莱塞”(LASER)这就是激光器。激光的发明,是本世纪科学技术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是追根寻源,不难看出激光器的发明只是将微波技术中的(受激辐射原理)成果(量子放大器)“移植”到可见光波段的一项新成就。 量子频率标准(原子钟)是利用波谱学成就制作的精确时间频率测量设备,目前量子频标的频率稳定度和准确度已分别达到10-14和10-15的数量级,在精确测量频率的基础上,物理学理论如量子电动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某些效应,兰姆(Lamb)移位,电子反常磁矩、引力“红移”和引力波等已得到验证。

微波测量系统调试与频率测量

实验B1 微波测量系统调试与频率测量 【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学会一般的调试方法。 2.了解反射速调管微波信号源原理及特性,掌握调整参数使微波源实现最佳工作状态的方法。 3.了解微波谐振腔的基本特性,掌握测量谐振腔的谐振频率和品质因数的基本方法。 4.学会用谐振腔波长表测量微波频率。 【实验原理】 一.微波测量系统 微波测量系统通常由等效电源、测量装置、指示仪器三部分组成。微波等效电源部分即微波发送器,包括微波信号源、工作状态(频率、功率等)监视单元、隔离器等。测量装置部分也称测量电路,包括测量线、调配元件、待测元件、辅助器件(如短路器、匹配负载等)以及电磁能量检测器(如晶体检波架、功率插头等)。测量指示仪器是显示测量信号特性的仪表,如直流电流表、测量放大器、选频放大器、功率计、示波器、数字频率计等。 二.反射速调管微波信号源 微波信号源有许多类型,本实验中使用的是反射式速调管信号源 1.反射速调管的工作原理 反射式速调管有阴极、阳极(谐振腔)、反射极三个电 极,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阴极发射电子;阳极利用耦合环和同轴线输出微波功率;反射极用以反射电子。由阴极发出电子束,受直流电场加速后,进入谐振腔。电子以不同的速度从谐振腔飞出来而进入反射极空间。在谐振腔和反射极间的直流排斥电场,使电子未飞到反射极就停下来,反射回谐振腔。 2.反射式速调管的工作特性和工作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反射式速调管的功率和频率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1)反射式速调管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反射极电压值才能振荡。有振荡输出功率的区域叫做速调管的振荡模,用n 表示震荡模的序号。 (2)对于振荡模,当反射极电压V R 变化时,速调管的输出功率P 和振荡频率f 都随之变化。 (3)输出功率最大的振荡模叫最佳振荡模(图3中n =3的振荡模)。 (4)各个振荡模的中心频率f 0相同通常称为速调管的工作频率。 通常调整速调管的振荡频率有电子调谐和机械调谐两种方法。可利用反射极电压的变化无惯性的进行频率调节,这种方法称为“电子调谐”。如果要在比较大的范围内改变速调管的振荡频率,采用“机械调谐”的方法,改变腔体的固有谐振频率。 反射式速调管的工作状态一般有三种:连续振荡状态、方波调幅状态、锯齿波调频状态。 图2 反射式速调管的结构原理

微波基础知识及测介电常数

实验五微波实验 微波技术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尖端科学技术,它不仅在通讯、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量子电子学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观测手段,微波的研究方法和测试设备都与无线电波的不同。从图1可以看出,微波的频率范围是处于光波和广播电视所采用的无线电波之间,因此它兼有两者的性质,却又区别于两者。与无线电波相比,微波有下述几个主要特点 图1 电磁波的分类 1.波长短(1m —1mm):具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利用这个特点,就能在微波波段制成 方向性极好的天线系统,也可以收到地面和宇宙空间各种物体反射回来的微弱信号,从而 确定物体的方位和距离,为雷达定位、导航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 2.频率高:微波的电磁振荡周期(10-9一10-12s)很短,已经和电子管中电子在电极间的飞越时间(约10-9s)可以比拟,甚至还小,因此普通电子管不能再用作微波器件(振荡器、放大器和检波器)中,而必须采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电子管(速调管、磁控管和行波管等)、微波固体器件和量子器件来代替。另外,微波传输线、微波元件和微波测量设备的线度与波长具有相近的数量级,在导体中传播时趋肤效应和辐射变得十分严重,一般无线电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都不再适用,也必须用原理完全不同的微波元件(波导管、波导元件、谐振腔等)来代替。 3.微波在研究方法上不像无线电那样去研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而是研究微波系统中的电磁场,以波长、功率、驻波系数等作为基本测量参量。 4.量子特性:在微波波段,电磁波每个量子的能量范围大约是10-6~10-3eV,而许多原子和分子发射和吸收的电磁波的波长也正好处在微波波段内。人们利用这一特点来研究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发展了微波波谱学和量子电子学等尖端学科,并研制了低噪音的量子放大器和准确的分子钟,原子钟。(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 5.能穿透电离层:微波可以畅通无阻地穿越地球上空的电离层,为卫星通讯,宇宙通讯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途。 综上所述微波具有自己的特点,不论在处理问题时运用的概念和方法上,还是在实际应用的微波系统的原理和结构上,都与普通无线电不同。微波实验是近代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目的 1.学习微波的基本知识; 2.了解微波在波导中传播的特点,掌握微波基本测量技术; 3.学习用微波作为观测手段来研究物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