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26《灰雀》练习题(2020年最新)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26《灰雀》练习题(2020年最新)
部编本三年级语文上册26《灰雀》练习题(2020年最新)

26灰雀

课时测评方案

第1课时

字词模块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的下面画“√”。

宁.静(nínnínɡ)仰.望(yǎnyǎnɡ)

招惹.(yěrě)面包渣.(zāzhā)

二、看拼音,写词语。

huīquèjiāowàihuòzhělěnɡdònɡkěxīchénɡshí

三、选一选,填一填。

1.“‘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这里的“肯定”可以换成( )。

A.承认B.确定C.必定

2.“自言自语”中的“言”和“语”都是“__________”的意思,“自言自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模块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1)男孩此时心里想的是( )

A.我明天一定要把灰雀送回来。

B.我不能说出是我把灰雀捉走的。

(2)这句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读。

A.害怕B.高兴C.紧张

2.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1)从“__________”这个词语可以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关心和__________之情,朗读时,要读出这种感情。

(2)列宁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想:( )

A.可怜的灰雀,以后我再也见不到你了。

B.灰雀是被男孩捉走的。我要用对灰雀的担心和惋惜来感染男孩,让他放

回灰雀。

读写模块

五、课内阅读。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

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

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

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三只灰雀生活在____________里的一棵高大的____________上。

2.三只灰雀很漂亮:两只胸脯是__________,一只胸脯是__________。三只灰雀很可爱:它们在树枝间__________,还婉转地__________。所以作者说它们非常惹人喜爱。

3.从哪里可以看出列宁很喜爱这三只灰雀?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第2课时

一、课外阅读。(选做)

四块糖的故事

一天,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男生,当即制止了他,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来到校长室,却没有看见陶校长,就在那里等他。过了好半天,陶校长才回来,他掏出一块糖送给王友,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王友惊疑地接过糖。

接着,陶校长又掏出一块糖放到他手上,说:“这第二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励你。”

王友更惊疑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接着,陶校长又掏出第三块糖,放到

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

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很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我应

该奖励你。”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说:“陶……校长,你……打我

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校长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塞到王友手中,说:“为你正确

地认识错误,我再奖励你一块糖,可惜我只剩这一块糖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

结束了吧!”

说完,陶校长拍拍王友的肩膀,把他送出了校长室。

1.因为王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陶校长让他放学后到校

长室去。

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表格,写出陶校长奖励王友糖的原因。

奖励的糖奖励的原因

第一块糖按时来到校长室。

第二块糖

第三块糖

第四块糖

3.“王友惊疑地接过糖。”这时他心里会想:( )

A.“陶校长会不会打我?”

B.“陶校长应该批评我,怎么会奖励我呢?”

C.“陶校长给我糖,是不是认错人了?”

4.你喜欢陶校长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每个人都难免会做错事。当犯了错误时,你希望老师或家长怎样对待你?

把你的真实想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第1课时

一、nínɡyǎnɡrězhā

二、灰雀郊外或者冷冻可惜诚实

三、1.B 2.说话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四、1.(1)B(2)C 2.(1)可惜喜爱(2)B

五、1.公园白桦树 2.粉红的深红的来回跳动歌唱 3.列宁每次走

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

谷粒。

第2课时

一、1.用泥块砸班上的男生

2.

奖励的糖奖励的原因

第一块糖按时来到校长室。

第二块糖尊重校长。

第三块糖很正直,很善良,有跟坏人斗争的勇气。

第四块糖正确地认识错误。

3.B 4.喜欢。因为陶校长能理解和尊重学生,懂得怎样去教育学生。

二、【示例】我希望老师或家长能够尊重我,能耐心地听我解释,我希望他

们和我讲道理,而不是直接批评或惩罚我。

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教材理解

《灰雀》教材理解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小鸟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学生还可以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灰雀》课文阅读理解

2 0 2 0 年 类文阅读-26 灰雀 黑鱼母亲 一位垂钓新手去郊外钓鱼时,由于没有经验,竟然忙了大半天,一条小鱼都没有钓到手。正在他感到十分沮丧的时候,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人正在用渔叉抓鱼。出于好奇,他丢下渔竿,连忙跑过去看热闹。 这条小河中,长着许多水草,而河中间没有水草的地方,正好有一团青乎乎的小黑鱼苗在游动,两个农民正在黑鱼苗旁边忙碌着。其中一位农民举着一把渔叉,随时准备叉鱼,另一个农民则用竹竿吊着一只小青蛙,在黑鱼苗的旁边晃动着,吊起的青蛙不时地吞食着小鱼苗。正在这时,突然从水草中蹿出一条大黑鱼,只见它一口咬住了青蛙。与此同时,举渔叉的那位农民迅速将渔叉刺向大黑鱼,渔叉不偏不倚地刺中了黑鱼的肚子,黑鱼在拼命地挣扎着,渔叉在河里晃动着。此时,黑鱼的鲜血已将渔叉染红。 原来,黑鱼妈妈平时总是躲在鱼苗不远的水草中,暗中保护着它的孩子们,以防止青蛙来偷吃。农民知道有黑鱼苗的地方,附近就一定会有大黑鱼,于是用一只青蛙来作诱饵,以引诱黑鱼出来。黑鱼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挺身而出吃青蛙的。 (选自《让孩子深受感动的动物故事》中原农民出版社) 1.文中“新手”一词的意思是( ) A.新参加工作的人。 B.第一次或者刚开始做某件事的人。 C.没有技术或没有经验的工人。 2.“不偏不倚”的意思是 。像这样“不X 不X ”式的词语还有 、 等。 3.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4.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B 2.不偏不歪,正中目标 示例:不慌不忙 不知不觉 3.本文主要讲了一位垂钓新手看到农民用青蛙作诱饵,而黑鱼妈妈舍身保护幼鱼的事。 4.示例:我想到了母爱是最伟大最无私的。我们要敬爱自己的母亲,也要对动物的母亲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灰雀》详细教案

26 灰雀 【教学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那些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宁、惹”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欢快、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引起别人的喜爱。()(2)令人惋惜。()

(3)抬着头向上看。() (4)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 2.看拼音写汉字。 huī què yǎnɡɡǔ lì nán ()()鱼()()孩参考答案 1.(1)惹人喜爱(2)可惜(3)仰望(4)自言自语 2.灰雀养谷粒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语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