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滤纸做实验

利用滤纸做实验
利用滤纸做实验

化教论学生实

验报告册课题:《利用滤纸做实验》姓名:王思氩

学号:10111550105

日期:2013年11月7日

《利用滤纸做实验》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评估指标:

三.具体操作步骤

三.实验结果分析:

四.对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改进方案:

五.改进方案分析:

六.关于实验的相关思考

七.教学技能反思:

八.教学知识拓展:----铜、氧化铜、氧化亚铜的识别小PK

化学实验设计、改进及创新研究报告

题目:化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 单位:

化学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研究 摘要:为了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化学教师应具备设计、改进实验、进行创新实验教学研究的能力.本文阐述了设计、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的原则,探讨了设计、改进和创新化学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后应用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方法,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列举5个案例对课本需要补充的实验进行研究,对课外活动实验的研究以及对传统实验的改进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验设计;实验改进;实验创新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作为化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现行教课书中缺少某些实验,或某些实验现象不明显,成功率不高.因此,根据学校的设备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补一些实验、设计一些课

外生活实验或者课本上规定的实验予以改进,设计和创造出适合化学教学、质量更高的实验,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研究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一、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遵循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这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它指所设计实验的原理、操作顺序、操作方法等时,必须与化学理论知识以及化学实验方法论相一致.教师进行实验研究,其目的主要是要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以实现教学目的.实验研究必须实事,讲究科学性,而不能弄虚作假,违背科学规律,更不能有实验现象明显,而不科学的操作和做法. (2)简约性原则实验的教育价值往往与仪器的复杂程度成反比, 在 不违反科学性和教材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对某些实验的仪器进行改进,做到实验装置简单;重点突出;实验材料要容易获得;实验操作较简便;实验步骤较少;实验时间较短;突出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在实验中,学生往往是通过观察鲜明、生动、准确的实验现象而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科学的结论.所以化学实验的改革,不仅要求简易、快速,还必须做到直观、形象,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清楚.这就要求教师对那些现象不够明显,不够直观的实验进行改进,增强直观效果(颜色变化)等现象判断实验的进程. (4)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设计实验时,所运用的实验原理在实施 时切实可行,而且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实验方法等在现行的条件下能够满足.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紫外光激发荧光物质放射荧光示意图 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细胞片制备(通俗的说法是细胞爬片)是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细胞片的质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一步关键的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的处理以及细胞的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固定和通透步骤最重要的是根据所研究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免疫荧光中的封闭和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Western Blot)中的相同步骤是类似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的选择可能更加关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好荧光的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的实验对照。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的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基本实验步骤:

滤纸上化学实验的研究

滤纸上化学实验的研究 摘要以滤纸为载体,在滤纸上进行的化学实验可较大程度减少试剂用量,且无废水排放等环境问题,是绿色化学的典范,值得研究、提倡与推广。 关键词化学实验试管毛细滴管滤纸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多采用试管实验。试管实验有其优势,如反应体积大、操作方便、便于观察、可以加热、可离心分离、可分步操作、可平行操作等等,因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试管实验仍是目前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方式,且对有些实验项目而言,试管实验还可能是唯一的方式。但是,试管实验也有其不足,其最大的不足是试剂用量大。试剂用量大导致实验成本高,更重要的是排放的“三废”也多,增加了环境的负担,不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节能减排。因而有必要对目前的试管实验进行认真分析,对可以改进、改善的实验项目进行探讨与研究。 为保护环境,广大的化学工作者为此做出了大量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实验项目的“点滴板实验”、“微型实验”(多数为制备实验)等改进方案。相对于常规的试管实验而言,“点滴板实验”、“微型实验”等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试剂用量。但也有许多实验项目的试剂量可以通过另外一种更有效的操作方式得到进一步的减少,即以滤纸为载体,在滤纸上进行的化学实验,暂且称其为“滤纸实验”。 1 滤纸实验的实验准备 1.1 毛细滴管、毛细管的制作 滤纸实验可采用毛细滴管“滴加”样品或用毛细管在滤纸上“点样”2种方式进行操作。 毛细滴管可用市售产品“多用滴管”(其滴液体积约为0.04 mL/滴[1])经拉制处理后使用(滴液体积约为0.02 mL/滴),也可用合适的玻璃管经处理后用酒精喷灯拉制而成。毛细滴管的“滴液体积”及毛细管的“点样体积”大小通过分析天平测量。自制毛细滴管的滴液体积宜控制在每滴小于0.02 mL较好,毛细管的点样体积宜控制在每点小于0.004 mL。

分析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Cl NH HCl 4-的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了解弱酸强化的基本原理,掌握甲醛法测定氨态氮的原理及操作方法,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二.实验原理 HCl 为强酸,用NaOH 标定溶液直接准确滴定,+ 4NH 为极弱酸,对HCl 的滴定无影响,可分布滴定。第一计量点时,溶液中+ 4NH 微呈酸性用甲基红做指示剂,红 黄,记为V 1, O H NaCl NaOH HC 2l +==+,NaOH NaOH HCl HCl V C V C =,25 a l OH N HC C C = ,+ 4NH 被甲醛强化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产物微碱性,用PP 为指示剂,红黄红(或橙),记为V 2(V 总-V 1) 三.实验试剂 Cl NH HCl 4-(1:1)的溶液,甲醛(1:1)溶液,甲基红试剂,酚酞试剂,氢氧化钠固 体,草酸固体 四.实验步骤 1.OH N L a mol 1.01 -?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a .在天平上粗称取2gNaOH 固体于烧杯中,加蒸馏水混合,用玻璃棒搅匀,转入500ml 试剂瓶中,并加蒸馏水至500ml ,搅拌均匀 b .在分析天平上准去称取草酸1.2g~1.3g 于小烧杯中,加蒸馏水使之溶解,并转入250ml 容量瓶中,然后加水定容至刻度线,摇匀 c .用移液管移取O H O C H 24222?25ml 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向碱式滴定管中加入足够的碱液,,并用NaOH 滴定O H O C H 24222?至微红,30s 不褪色,即为滴定终点,做三次平行实验,分别记录实验数据。 2.HCl 浓度的测定 用移液管取待测液25.00ml 于250ml 锥形瓶中,加入1-2滴甲基红,用NaOH 滴定待测液由红-黄,记为V 1 3.甲醛溶液的处理 取70ml 的甲醛溶液于锥形瓶中,并用NaOH 中和其中的游离酸,加入1-2滴的酚酞,滴定至微红即可 4.NH 4Cl 浓度的测定 用连续滴定法继续滴定待测液,事先加入中和后的10ml 甲醛溶液强化+ 4NH ,摇匀后放置1min ,加入1-2滴的酚酞试剂,用NaOH 滴定溶液颜色由红-黄-红(橙),记为V 总 五.实验数据的记录及处理

化学实验细节

一、用指示剂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及氯化钠溶液 测试要求:1、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及氯化钠溶液。 2、写出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步骤: 一、编号:将试管编号为A、B、C且与待测溶液对应(注意标签贴在试管的中 上部)。 二、取用药液:分别取A、B、C待测溶液1-2mL(一指关节高度)于试管A、B、 C。取液体时试剂瓶盖倒放,标签向着手心,试管倾斜试剂瓶口,缓慢倾 倒。倒完后立即盖好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三、滴加石蕊试液:1、滴管(三指握胶帽两只自然成拳)垂直悬空放在试管 上方,液滴竖直滴入试管(2至4滴即可) 2、滴完后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平放或倒置。 四、振荡试管: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夹持试管中上部,试管略倾斜,手腕振动试 管。 五、正确回答问题 实验现象:“”试管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试管溶液由紫色变蓝色“”试管溶液不变色仍是紫色 实验结论:变红色的“”是稀硫酸溶液(H2SO4) 变蓝色的“”是氢氧化钠溶液(NaOH) 不变的“”是氯化钠溶液(NaOH)实验原理:石蕊溶液遇碱溶液变蓝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 六、器材整理 实验结束后,要洗净仪器,整理桌面,(废液倒入指定地方、保证所有仪器和药品与你开始实验时的位置一样)并将凳子架回原位,

二、制取并二氧化碳 1、连接装置,并检验装置气密性 连接装置:将铁架台大脚对着自己,将铁夹由上向下夹在铁架台上,注意铁夹要保证夹住的试管是竖立垂直的,并且螺丝朝右,用大试管测试铁夹高度(大试管正立在铁夹旁边,并且试管底部要落在铁架台上,如果铁夹正好在试管口三分之一处,则高度为适合,固定好铁夹);检验装置气密性:把橡皮塞旋转插入大试管,用小烧杯接三分之一体积的自来水,将导管伸入小烧杯的水中,用双手握住大试管,看导管口处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再把手拿开,看是否有水能进入导管一小节,若有,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将检查好气密性的大试管平放在实验台的一边,待用。 2、在试管里放入几小块碳酸钙 找到装有大理石的试剂瓶,拿到自己面前,取下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拿过刚才的大试管,取下导管,从试管架上找到镊子,左手拿大试管,右手拿镊子,将试管平放,用镊子从装有大理石的试剂瓶中取三块大理石,依次装入试管中,注意大理石要平放滑下。取完后立即放回原处。 3、然后加入稀盐酸,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住管口 倾倒约试管1/5的稀盐酸于大试管(注意,瓶盖倒放,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取4-6mL约为两个指关节的高度,同时应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用后立即盖紧瓶盖,放回原处)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旋转塞住试管口。用铁夹固定。 4、用集气瓶收集气体,过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 用集气瓶收集气体:取过集气瓶,放在铁架台的右边,将导管伸入到集气瓶底部,并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只留有导管处的缝隙,放手。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快收集满的时候,点燃火柴,(火柴不能随意乱扔),拿一根木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将燃着的木条从集气瓶的缝隙处伸入一些(注意:不要把集气瓶上的玻璃片拿掉了,用完的木条放进废液缸里),看是否会熄灭,若熄灭,则表明二氧化碳收集满了,熄灭酒精灯,并将其放回原位。 9、正确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10、实验结束后,回收溶液、冲洗仪器、复位用品,将废弃物放入垃圾盒、擦拭桌面。保证所有仪器和药品与你开始实验时的位置一样)并将凳子架回原位,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技术是在免疫学、生物化学和显微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项技术。它是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先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标记上荧光基团,再用这种荧光抗体(或抗原)作为探针检查细胞或组织内的相应抗原(或抗体)。利用荧光显微镜可以看见荧光所在的细胞或组织,从而确定抗原或抗体的性质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术(比如流式细胞仪)测定含量。 紫外光激发荧光物质放射荧光示意图 免疫荧光实验的主要步骤包括细胞片制备、固定及通透(或称为透化)、封闭、抗体孵育及荧光检测等。细胞片制备(通俗的说法是细胞爬片)是免疫荧光实验的第一步,细胞片的质量对实验的成败至关重要,原因很简单,如果发生细胞掉片,一切都无从谈起。这一步关键的是玻片(Slides or Coverslips)的处理以及细胞的活力,有人根据成功经验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细节或小窍门,非常值得借鉴。固定和通透步骤最重要的是根据所研究抗原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固定方法,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程序对于获得好的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免疫荧光中的封闭和抗体孵育与其它方法(如ELISA或Western Blot)中的相同步骤是类似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免疫荧光实验中要用到荧光抗体,因此必须谨记避光操作,此外抗体浓度的选择可能更加关键。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标记好荧光的细胞片应尽早观察,或者用封片剂封片后在4?或-20?避光保存,以免因标记蛋白解离或荧光减弱而影响实验结果。

由于操作步骤比较多,同时在分析结果时无法像WB那样可以根据分子量的大小区分非特异性识别,所以要得到一个完美的免疫荧光实验结果,除了需要高质量的抗体,以及对实验条件进行反复优化外,还必须设立严谨的实验对照。总之,免疫荧光实验从细胞样品处理、固定、封闭、抗体孵育到最后的封片及观察拍照,每步都非常关键,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流程中每个步骤的质量,才能最终达到你的实验目的。 基本实验步骤: (1) 细胞准备。对单层生长细胞,在传代培养时,将细胞接种到预先放置有处理过的盖玻片的培养皿中,待细胞接近长成单层后取出盖玻片,PBS洗两次;对悬浮生长细胞,取对数生长细胞,用PBS离心洗涤(1000rpm,5min)2次,用细胞离心甩片机制备细胞片或直接制备细胞涂片。 (2) 固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固定剂固定细胞。固定完毕后的细胞可置于含叠氮纳的PBS中4?保存3个月。PBS洗涤3×5 min. (3) 通透。使用交联剂(如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细胞,一般需要在加入抗体孵育前,对细胞进行通透处理,以保证抗体能够到达抗原部位。选择通透剂应充分考虑抗原蛋白的性质。通透的时间一般在5-15min.通透后用PBS洗涤3×5 min. (4) 封闭。使用封闭液对细胞进行封闭,时间一般为30min. (5) 一抗结合。室温孵育1h或者4?过夜。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 (6) 二抗结合。间接免疫荧光需要使用二抗。室温避光孵育1h.PBST漂洗3次,每次冲洗5min后,再用蒸馏水漂洗一次。 (7) 封片及检测。滴加封片剂一滴,封片,荧光显微镜检查。 (一)细胞准备 用于免疫荧光实验的细胞可以是直接生长在盖玻片上的贴壁细胞,也可以是经过离心后涂片的悬浮细胞或者是将取自体内的组织细胞悬液离心后涂片。贴壁良好

实验室滤纸酶活的测定

纤维素酶一般至少由三种以上的酶组成,因此其综合酶活力测定一般用滤纸酶活来表示。滤纸酶活测定主要依据纤维素酶水解滤纸产生还原糖的数量,因此,首先要进行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 (1)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标准曲线绘制 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方法见表1: 表1 葡萄糖标准曲线 以上6只试管加3 mL DNS 煮沸5 min 立即冷却,加4.5 mL 超纯水,以0号试管对作为空白调零,测定其他试管中葡萄糖溶液的OD 540值。 根据葡萄糖浓度和测得的OD 值做葡萄糖浓度—吸光度曲线。 标准曲线:B Ax Y -= Y ——吸光度值。 x ——葡萄糖浓度(g/L )。 (2)纤维素酶酶活的测定 按表2,先对待测酶液进行100倍稀释(将酶进行稀释是为了使测得OD 值处于0.1~1.0之间,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不同酶样品此处稀释倍数不同),然后根据不同处理加入底物和酶液等组分: 表2 TX3发酵液中纤维素酶活的测定 处理方式 纤维滤纸质量(mg ) 酶液(ml ) 缓冲液(ml ) DNS(ml) 底物空白 0 0.5 1 3 酶空白 50 0 1.5 3 实验组(3个平行) 50 0.5 1 3 葡萄糖(ml ) 去离子水(ml ) DNS(ml) 反应体系中葡萄糖浓度(mg/ml ) 0 1.5 3 0 0.1 1.4 3 0.067 0.2 1.3 3 0.133 0.3 1.2 3 0.200 0.4 1.1 3 0.267 0.5 1.0 3 0.333

水对照0 0 1.5 3 所有试管在50℃反应60min后,加入3 mL DNS煮沸5 min,立即冷却,最 后加入4.5 mL超纯水,以水对照作为空白,测实验组、底物空白和酶空白的OD 值。 λ540 实验组的OD值在依据标准曲线换算成葡萄糖浓度前,要减去底物空白和酶空白的OD值。 (3)酶活的计算 先将实验组所测定OD值,依据标准曲线换算成葡萄糖含量,再依据酶活定义折算成相应酶活。 纤维素酶活力定义:pH 7.0,50℃条件下,每小时分解滤纸产生1 mg还原糖所需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依据此定义,即可算出不同酶液所含的活力单位。

分析化学实验

第一节 1.滴定管的使用步骤是什么? 1、使用时先检查是否漏液。 2、用滴定管取滴液体时必须洗涤、润洗。 3、读数前要将管内的气泡赶尽、尖嘴内充满液体。 4、读数需有两次,第一次读数时必须先调整液面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 5、读数时,视线、刻度、液面的凹面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上。 6、读数时,边观察实验变化,边控制用量。 7、量取或滴定液体的体积==第二次的读数-第一次读数; 实验一葡萄糖干燥失重的测定 1、什么叫干燥失重?加热干燥适宜于哪些药物的测定? 解:干燥失重指系指药物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至恒重后所减失的重量,通常以百分率表示. 适应于对热较稳定的药品。 2、什么叫恒重?影响恒重的因素有哪些?恒重时,几次称量数据哪一次为实重?解:恒重应该就是指分析天平上所测物体显示的示数不再变化或者变化很小吧。影响恒重的因素比较多,比如空气中的水蒸气,流动的气流等等。一般来说把测量比较接近的三次数据的平均值作为实重,但要注意是接近的三次数据,如果有不接近的数据的话,很有可能是有什么因素影响,需要重新测量。 实验二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配制NaOH溶液时,应选用何种天平称取NaOH试剂?为什么? 解: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不稳定,氢氧化钠固体也会吸湿,也会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因此并不是根据加入氢氧化钠的质量来计算溶液的准确浓度的,而是配制完成后用基准物质对它进行标定。由于标定时候可以做的非常准确,所以称取氢氧化钠的时候并不需要准确到使用分析天平。 2、邻苯二甲酸氢钾使用前没有烘干对结果有何影响? 解:有影响,是KHP和NaOH反应,含水时KHP肯定不足量使C(KHP)偏小,消耗V(NaOH)变小,待测C(NaOH)增大 3、为什么NaOH标准溶液配制后需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解:配置出来的溶液是一个初步含量,浓度值还没有达到真实值,为了让滴定液的浓度更接近真实值还需要用基准物质进行标定。 实验三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滤纸分类

滤纸 概述 定性滤纸当指“定性分析滤纸”,定性分析滤纸是相对于定量分析滤纸和层析定性分析滤纸来说的。 滤纸是一种具有良好过滤性能的纸,纸质疏松,对液体有强烈的吸收性能。分析实验室常用滤纸作为过滤介质,使溶液与固体分离。目前我国生产的滤纸主要有定量分析滤纸, 分类 定性分析滤纸和层析定性分析滤纸三类。 1.定量分析滤纸 定量分析滤纸在制造过程中,纸浆经过盐酸和氢氟酸处理,并经过蒸馏水洗涤,将纸纤维中大部分杂质除去,所以灼烧后残留灰分很少,对分析结果几乎不产生影响,适于作精密定量分析。 目前国内生产的定量分析滤纸,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类,在滤纸盒上分别用白带(快速)、蓝带(中速)、红带(慢速)为标志分类。滤纸的外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形定纸的规格按直径分有d9cm、dllcm、d12.5cm、d15cm和d18cm 数种。方形定量滤纸的有60cm×60cm和30cm×30cm。 2.定性分析滤纸 定性分析滤纸一般残留灰分较多,仅供一般的定性分析和用于过滤沉淀或溶液中悬用,不能用于质量分析。 定性分析滤纸的类型和规格与定量分析滤纸基本相同,表示快速、中速和慢速,而是印上快速、中速、慢速字样。不过在装滤纸的盒上不是使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滤纸过滤沉淀时应注意: ①一般采用自然过滤,利用滤纸体和截留固体微粒的能力,使液体和固体分离;

②由于滤纸的机械强度和韧性都较尽量少用抽滤的办法过滤,如必须加快过滤速度,为防止穿滤而导致过滤失败,在气泵过滤时,可根据抽力大小在漏斗中叠放2~3层滤纸,在用真空抽滤时,在漏.先垫一层致密滤布,上面再放滤纸过滤; ③滤纸最好不要过滤热的浓硫酸或硝酸溶液。 3.层析定性分析滤纸主要是在纸色谱分析法中用作担体,进行待测物的定性分离层析定性分析滤纸有1号和3号两种,每种又分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种。 定性滤纸的孔径是不规律的,通常定性滤纸的孔隙大,定量的小。你可以试一下用定量滤纸,滤过速度的不同,孔径也不同。一般定性滤纸孔径大而且也没有很严格的规定。定量滤纸分为快速、中速和慢速三种,其孔径分别大约是80~120微米、30~50微米、和1~3微米。 定量滤纸和定性滤纸的区别?分别适用哪些仪器? 定量滤纸和定性滤纸的区别主要在于灰化后产生灰分的量。定性滤纸不超过 0.13%,定量滤纸不超过等于0.0009%。 注意定量滤纸和定性滤纸这两个概念都是纤维素滤纸才有的,不适用于其它类型的滤纸如玻璃微纤维滤纸。 定量滤纸和定性滤纸用途的区别在于: 定性滤纸用于定性化学分析和相应的过滤分离;定量滤纸用于定量化学分析中重量法分析试验和相应的分析试验。 指标快中慢 过滤速度小于等于35秒小于等于70秒小于等于140秒 型号: 定性滤纸3

分析化学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指导目录 分析化学实验目的P2 分析化学实验要求P2 实验1酸碱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半微量分析法)P3 实验3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半微量分析法)P5 实验4 滴定分析技能考核P7 实验5 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8 实验6 天然水中总硬度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9 实验7 NaOH标准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11 实验8食醋中总酸度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12 实验9混合碱组成的分析及各组分含量的测定P13 实验10高锰酸钾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15 实验11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16 实验12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标定(半微量分析法)P17 实验13 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半微量分析法)P19 实验14亚铁盐中铁的测定含量(半微量分析法)P20 分析化学实验目的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课约占总学时的1/2~2/3。为此,分析化学实验单独设课。分析化学实验课的任务是巩固、扩大和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理解;熟悉各种分析方法,尤其应掌握基础的化学分析法;熟练掌握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术;使学生具有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与化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完成上述任务,提出以下要求: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能掌握化学分析的基本知识,如常见离子的基本性质和鉴定,常见基准物质的使用。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指示剂的选择,学会查阅分析化学手册和参考资料,能正确、熟练地使用分析天平,会使用分光光度计和酸度计等仪器。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想方法,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爱公物、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分析化学实验是农业院校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以定量测定为主的基础课,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扩大和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术,充实实验基本知识,学习并掌握重要的分析方法。具有初步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2.了解并掌握实验条件、试剂用量等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树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分析方法、实验仪器、所用试剂和实验条件进行实验,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3.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正确记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4.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5.根据所学的分析化学基本理论,所掌握的实验基本知识, 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其设计实验的可行性。 分析化学实验要求 1.实验课开始时应认真阅读“实验室规则”和“天平室使用规则”,要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了解实验室安全常识、化学药品的保管和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处理方法,按操作规程和教师的指导认真进行操作。 2.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做好必要的预习记录。未预习者不得进行实验。 3.洗仪器用水要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要注意节约使用试剂、滤纸、纯水及自来水等。取用试剂时要看清标签,以免因误取而造成浪费和失败。 4.保持室内安静,以利于集中精力做好实验。保持实验台面清洁,仪器摆放整齐、有序。 实验课开始和期末都要按照仪器清单(见附录二十四)认真清点自己使用的一套仪器。实验中损坏和丢失的仪器要及时去“实验准备室”登记领取,期末按有关规定进行赔偿。 爱护仪器, 5.所有实验数据,尤其是各种测量的原始数据,必须随时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不得记在其他任何地方,不得涂改原始实验数据。 6.火柴、纸屑、废品等只能丢入废物缸(箱)内,不能丢入水槽,以免水管堵塞。 7.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在能保证实验准确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化学物质(特别是有毒有害试剂及洗液、洗衣粉等)的消耗。实验产生的废液、废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方可排放,或放在指定的废物收集器中,统一处理。 常量分析的基本实验,其平行实验数据之间的相对极差和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不超过±0.2%和±0.3%,自拟方案实验、双组分及复杂物质的分析和微量分析实验则适当放宽要求。 实验1 酸碱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青龙满族自治县 高春民、高建全 一、实验目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氧气重要性质的实验之一。以前有很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有的改进为密闭容器中进行,但是装置变得复杂,操作也不简便,成功率很低。所以我本次改进试着从实验的微型化入手,以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集气瓶、橡胶塞、注射器、燃烧匙、酒精灯、火柴、玻璃棒。 2.药品 硫粉、NaOH溶液、氧气。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1.仪器装置图(见附图) 2. 组装说明 将燃烧匙插进橡胶塞固定好,将燃烧匙铁丝上部分弯曲以便于控制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再将玻璃棒如图穿过橡胶塞(玻璃棒上涂有少量凡士林);塞紧胶塞。 四、实验操作部分 1.先将燃烧匙旋转,将玻璃棒向下移动,使燃烧匙和玻璃棒分开,向燃烧匙中加入少量硫粉,再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左右。 2.迅速旋转燃烧匙,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将胶塞塞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3.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火焰熄灭后,再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

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再次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此实验可反复观察现象) 4.反应完毕后,用空注射器抽取集气瓶中少量气体,闻气体气味。 5.反应完毕后,用注射器吸取少量NaOH溶液,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震荡,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注: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换成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用同样的方法实验,可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对比试验。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装置简单,并且实验中减少了硫粉的用量,且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并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使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用生活中废旧注射器,变废为宝,使物品再利用。

切削液铸铁屑滤纸试验方法

切削液各种实验方法 切削液需要检测的指标很多,每一种检测的误差都会存在,所以,多做几种不同的实验能够较为全面的解决这些问题。所以我们推荐您用国际上通用的铸铁屑滤纸试验。此类实验通用性广,实验的准确度高。实验的方法如下,供您参考。 一、铸铁屑防锈实验测定方法 1、实验仪器和药品:培养皿、直径70mm的滤纸、刻度滴管铸铁屑GG25 2、过程取滤纸放入培养皿内,称去GG25铸铁屑2g±0.1g,散布于滤 纸上,移取待测液2ml,是所有的铁屑润湿,盖上培养皿在18-28 摄氏度2小时(一般不超过2小时10分钟),除去铸铁屑,用自来 水冲洗,滤纸在丙酮液中浸5秒钟,室温(18-28℃)自然干燥。 3、结果判断 锈等级意义滤纸上观察结果 0 无锈蚀无锈点 1 微量锈蚀最多3个锈点,且无大于1平方毫米的锈点 2 轻微锈蚀锈蚀面积小于1%,但比1级的锈点多或大 3 中等锈蚀锈蚀面积1-5% 4 严重锈蚀锈蚀面积大于5% 二、透明度评定 本方法用来评定合成切削液稀释液的透明度 按5.1.2 方法配制好的试液,倒入250ml的烧杯中,液层高度为75±3mm,然后把一个明亮的5W220v灯泡对准烧杯底部,从烧杯的上部透过 切削液观看电灯泡,如能清晰地看到灯丝,是透明的,如模糊可见灯丝,是半透明的,如看不到灯丝,是不透明的 三、消泡性的试验 本方法用来检查合成切削液稀释液的泡沫快慢的试验 将试液倒入100ml的量筒中,使液面在70ml处,盖好盖,上下摇动的距离约为1/3m,摇动的频率约为100-120次/min,然后,在室温下静置10min,观察液面残留泡沫体积应小于或等于2ml,为合格 四、腐蚀性试验 本方法用来评定合成切削液稀释液对金属的防腐蚀能力

《分析化学实验》设计实验要求

已知:混合液中NH Cl的浓度为10-15g/L,HCl的浓度为0.15-0.25mol/mL 4 设计HCl-NH4Cl试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 具体要求: 封面:注明分析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班级、姓名、时间(版面各人自己设计) 首页: 设计思想(黑体,4号字,双倍行距,居中) 一、方法选择依据(黑体,5号字,双倍行距) 正文(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 二、试样量及标准溶液浓度确定依据(黑体,5号字,双倍行距) 正文(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 三、问题讨论(黑体,5号字,双倍行距) 正文(谈自己的设计思路及感想)(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 另页: 实验题目(黑体,4号字,双倍行距,居中) 一、实验原理(黑体,5号字,双倍行距) 正文(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 二、试剂(黑体,5号字,双倍行距) 1.NaOH(固体) 2.化学式(1+1) 3.酚酞(1g/L):0.1克指示剂溶于100毫升60%乙醇(需要加入其它试剂或要求在一定条件下配制的需写明配制方法)(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 三、实验步骤(黑体,5号字,双倍行距)

1.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宋体,5号字,加粗,单倍行距) (1)标准溶液的配制 正文 (2)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定 正文 2.试样测定(宋体,5号字,加粗,单倍行距) 正文(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 四、注释(黑体,5号字,双倍行距) ①正文(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 ②正文(宋体,5号字,单倍行距) 分析方案应包括: 1)分析方法及原理 2)所需试剂和仪器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果的计算式 5)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6)参考文献 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其中除分析方案的内容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实验原始数据 2)实验结果、结论 3)如果实际做法与分析方案不一致,应重新写明操作步骤,改动不多的可加以说明 4)对自己设计的分析方案的评价及问题的讨论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步骤 简单实验步骤如下: 1.漂洗血清蛋白H7.2-7.4 37度 PBS 2小时. 2.-20度甲醇固定20分钟后,自然、干燥 10分钟 3.PBS洗净:3min*3 4.1%Triton:25min-30min.配成50ultriton+5mlpBS 5.PBS洗净:2*5min 6.羊血清封闭:37度,20分钟 7.一抗,4度过夜,一般要大于18小时或者37度1-2小时 8.4度PBS洗净,3min*5次 9.二抗37度小于一小时 10.37度PBS洗净,3*5min 凉干封片(封闭液PH8.5) 活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标本的制备 (一)制备活性高的细胞悬液(培养细胞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胸腺细胞、脾细胞等均可用于本法) ↓ 用10%FCS RPMI1640调整细胞浓度为 5×106~1×107/ml ↓ 取40μl细胞悬液加入预先有特异性McAb(5~50μl) 的小玻璃管或塑料离心管,再加50μl 1∶20(用DPBS 稀释)灭活正常兔血清 ↓4℃ 30min 用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加洗涤液2ml左右 1000rpm×5min

↓ 弃上清,加入50μl工作浓度的羊抗鼠 (或兔抗鼠)荧光标记物,充分振摇 ↓4℃ 30min 用洗涤液洗涤2次,每次加液2ml左右 1000rpm×5min ↓ 加适量固定液(如为FCM制备标本,一般加入 1ml固定液,如制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视细胞浓度加入100~500μl固定液) ↓ FCM检测或制片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标本在试管中可保存5~7天) (二)试剂和器材 1. 各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2. 荧光标记的羊抗鼠或兔抗鼠第二抗体,灭活正常兔血清。 3. 10% FCS RPMI1640, DPBS、洗涤液、固定液(见附录)。 4. 玻璃管、塑料管、离心机、荧光显微镜等。 (三)注意事项 1. 整个操作在4℃下进行,洗涤液中加有比常规防腐剂量高10倍的NaN 3,上述实验条件是防止一抗结合细胞膜抗原后发生交联、脱落。 2. 洗涤要充分,以避免游离抗体封闭二抗与细胞膜上一抗相结合,出现假阴性。 3. 加适量正常兔血清可封闭某些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Fc受体,降低和防止非特异性染色。 4. 细胞活性要好,否则易发生非特异性荧光染色。 附: 1. DPBS (×10, 贮存液)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32S Al 、3AlCl 、23N Mg 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2MnO 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2MnO 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2MnO 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2MnO 不溶于水,而KCl 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31KClO g w 和22MnO g w ,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2)组装成制氧气的装置,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 (3)待大试管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放入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使KCl 溶解; (4)取一张滤纸对折后剪去多余部分,称量其质量为3w ; (5)用该滤纸做成过滤器,过滤(3)制成的液体,全部过滤完后,再用清水洗涤不溶物; (6)取下滤纸,小心干燥后称量,滤纸连同滤纸上滤出的不溶物的质量共为4w ; (7)将滤液蒸干称量其质量为5w ; (8)将收集到的氧气换算成质量为6w ;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开题报告 榆中县第九中学周进鹏 一、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前进,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演示实验“完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学生高分低能——笔试分数高,观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探究创新能力更差。如今,通过课改,这种现象慢慢的变少了,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课本的实验及课外的家庭小实验,部分学生在探究中不能真正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的乐趣,觉得没有必要去探究,实验做起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有些实验按照书本的探究也只是停留在为了掌握书本知识的探究,化学实验局限于书本,缺乏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尤其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工程深入实施的历史时期,研究如何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充分发挥所配教学实验仪器的效益,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将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2、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普遍地受到重视,但其科学态度和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化学任课教师永恒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 2、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3、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发展趋势。

免疫荧光技术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模板

免疫荧光技术的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一、免疫标记法及其分类 1.荧光免疫法 原理是应用一对单克隆抗体的夹心法。底物用磷酸-4-甲基伞形酮, 检测产物发出的荧光, 荧光强度与Mb浓度呈正比, 可在 8min内得出结果。结果以Mb每小时释放的速率表示(△Mb)表示。该法重复性好, 线性范围宽, 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 以双抗夹心法为例, 首先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 形成固相抗体。除去未结合抗体, 然后加受检标本, 使其中的蛋白抗原与固相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洗涤除去未结合物, 接着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 使之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根据荧光强度, 即可对蛋白抗原进行定量。 传统的荧光免疫法受本底荧光的干扰较大, 时间分辨荧光免 疫测定法是以具有特长寿命的稀土金属如铕, 作为标记物, 加入正常液后激发测定, 能有效去除短寿命本底荧光的干扰。 2.放射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是以过量的未标记抗原与放射性物质标记的抗原, 竞争性地与抗体结合, 形成有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无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并有过剩的标记抗原与未标记的抗原。然后经过离心沉淀等方法, 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抗原分离, 分别测定其放射性强度与标准曲线比较, 即可对未标记的待测抗原进行定量。 RIA法测定血清蛋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 可准确定量到 ng/ml水平。但早期的方法操作麻烦, 耗时长, 且有放射性污染。近年来, 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RIA的灵敏度又有了较大提高, 且操作大为简化, 并已有商品试剂盒供应, 使用方便。 3.酶联免疫法(ELISA) ELISA法有竞争法和夹心法两种。竞争法是基于标准或血清Mb和微孑L板上包被的Mb竞争性地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的原理而建立, 该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μg/L, 线性范围达1 000ug/L。夹心ELISA法与EI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 特异性强, 精密度好, 操作简单, 适用于多份标本的检测, 不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 易于推广普及。但不适合急诊的快速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