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育苗

番茄育苗
番茄育苗

加工番茄育苗技术

一、育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种子萌发:25℃-30℃,〈10℃一般不发芽。

茎叶生长:白天22℃-25℃,夜间12℃-15℃。

根系生长:20-22℃,〈13℃,生长受阻。

花芽分化:低夜温(15℃左右)花芽出现的节位较低。

2、光照

种子发芽期间黑暗有利于发芽,种子需覆盖,发芽后就要见光,苗期喜充足的光照,幼苗期需要光照度2000LX以上,光照时数7小时以上,花芽分化最适日照时数约为15小时。

3、水分

苗期喜湿润条件。土壤水分充足易导致苗徒长,正常保持60-80%的含水量。种子发芽时需要吸收大量水分,基质中要满足水的供应。播种后要浇足底水,以水刚从穴盘底孔滴出为宜。4、营养

番茄苗期对N、P、K的需求比例大约为:N:P205:K20=6:1:7(基质中已配好)氮、磷缺乏时延迟花芽分化,氮肥过量易导致幼苗徒长,充足磷钾肥有利于培育壮苗。

二、播前的准备

温室准备:具备良好的保温条件和加温设施。选用无滴大棚膜,棚膜外覆盖物选用棉被或草帘,在大棚中央或东侧建一个蓄水池为宜,利于育苗用水和补肥。育苗前10~15天用多菌灵250g/666.7m2或其它杀菌剂进行棚内消毒。

穴盘准备:选用128穴苗盘,其规格为长53cm,宽28cm,高5cm。每1m3基质可装盘134个,温室内放盘的数量为3700盘/666.7m2~3900盘/666.7m2。

基质准备:颗粒均匀,疏松通透、养分全面充足、肥效期长营养土和蛭石的比例为3:1,再加入粉状的3kg/ m3重过磷酸钙和1kg/ m3磷酸二铵,以免后期秧苗脱肥。肥料使用符合NY/T 496的要求。

三、种子处理

1、甲醛:将种子放入 1:200倍甲醛溶液浸种2小时,再用清水洗净晾干,可以杀死附在种子上的真菌及细菌。

2、磷酸三钠:先用清水将种子浸泡1-2小时,再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分种,清水洗净后晾干。可杀死病毒。

3、温汤:把种子放入50-55℃的温水,并不停搅拌,水温下降至30℃停止搅拌,捞出晾干。

四、播种:播种时间要赶早。秧苗出棚时间为4月15-25日,适宜苗龄40-45天。但焉耆盆地春季气温变化频繁,而育苗棚大多设施简陋,棚内温度调节能力差,特别是保温差,所以播种时间应适当提早。一般播种工作要在3月1日前完成。

播种后,用少量的育苗基质或蛭石洒于穴盘表面,再用木条刮平。将播好种的穴盘摆放到铺好阻根膜的苗床上。苗床摆满后,即可上水。

番茄自播种到出苗约需7—10天左右,基质极容易因失水而变得干燥,影响齐苗。可在穴盘上覆盖地膜保湿,促进齐苗。当番茄出苗达30%时,揭去地膜,并酌情补水,促进番茄全苗。由于种子芽率、播种质量、出苗期限的低温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100%全苗,常出现缺苗或多株穴,必须进行补苗和定苗。

五、温度管理

苗床温度管理应遵循前高后低,昼高夜低的原则。出苗前,棚温白天保持在25℃~30℃,夜间温度保持在16℃~20℃。出苗后,控制棚温,白天23℃左右,夜间13℃~15℃,防止幼苗徒长。

六、水分管理

齐苗后应保持每天喷一遍,随着气温的升高为保持棚温需拉开风口降温,风口打开后苗床失水更快,每天应喷两次水。基质育苗是从盘面浇水,而不是从盘底浇水。喷水应在中午12时前和下午6时后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可对营养缺乏的秧苗喷浇

0.1%尿素和0.05%磷酸二氢钾,以补充营养。

七、炼苗

定植前10d,逐步通风降温,在小苗不受冻害的情况下,尽量地降低夜间温度。白天14℃~20℃,夜间5℃~10℃为宜。在移栽前三天,应大敞大晾,白天、晚上把膜全揭开,使小苗充分适应外界环境,提高栽后的成活率,并尽快缓苗。在炼苗时一定要保证水分的供应,以免基质过于干旱而伤及秧苗的根系。在秧苗出棚前先喷一遍杀菌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