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试题五

农田水利学试题五
农田水利学试题五

农田水利学课程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 年级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凋萎系数:

2. 田间持水量:

3. 需水临界期:

4. 渍害:

5. 灌溉制度:

二?单向选择题(共10分)

1. 灌水方法是指()

A、灌溉用水的方法。

B、农民浇地所采用的方法。

C、是指灌溉水进入田间或作物根区土壤内转化为土壤肥力水分要素的方法,或灌溉水湿润田面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D、是指灌溉水通过各级渠道流入田间的方法。

2. 灌水技术是指()

A、农民浇地时所采用的技术。

B、水从各级渠道流向田间所采用的技术。

C、各级渠道水量调配的技术。

D、是指相应于某种灌水方法所必须采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措施。

3. ()叫地面灌水方法?

A、对应于地面灌水的方法。

B、是使灌溉水通过田间渠沟或管道输入田间,水流呈连续薄水层或细小水流沿田面流动,主要借重力作用兼有毛细管作用下渗湿润土壤的灌水方法。

C、一般农民所习惯采用的沟、畦灌水方法。

D、灌溉水通过田间渠系流入农民地块的方法。

4. ( )叫田间灌水均匀度?

A、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

B、灌溉水湿润土壤的平均深度。

C、灌溉水流入单位面积农田的时间。

D、单位面积农田上的灌溉水量。

5. 平均喷灌强度是指( )

A 、单位时间内喷洒在某一点的水深。

B、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范围内各点喷灌强度的算术平均值( mm/h)。

C、喷灌雨点的大小。

D、单位时间内喷灌水量的大小。

6. 为保证喷滴灌的出水均匀,一个单元内的各灌水器间工作压力差应控制在( )范围之内?

A 、10%以内。

B 、15% 以内。

C、20%以内。

D、25%以内。

7. 微灌土壤的湿润比是个什么概念?( )

A、微灌湿润土壤表面的面积大小。

B、微灌平均湿润的土壤体积。

C、微灌在离地面20-30厘米处湿润的土壤面积。

D、指微灌计划湿润的土壤体积占灌溉计划湿润层总土壤体积的百分比。

8. 什么叫喷灌均匀度?( )

A、喷灌范围内纵横两个方向的水量分布。

B、喷洒范围内的水量大小。

C、是指在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

D、喷灌范围内的水滴的大小。

9. 什么叫田间水的有效利用率?( )

A、最末一级田间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B、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灌溉水量与

水源工程引入的总水量的比值。

C、作物对灌溉水量的利用程度。

D、储存于作物根系土壤区内的水量与实际灌入田间的总水

量的比值。

10. 什么叫涌流灌溉法?( )

A、是把灌溉水断续性地按一定周期向灌水沟(畦)供水的地面灌水技术。

B、细流沟灌或小畦灌的灌水方法。

C、长畦短灌的灌水方法。

D、不断改变入沟或入畦单宽流量的灌水方法。

三、简答题(每题 6 分,共30 分)

1. 简述轮灌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方法。

2. 什么是田间工程?

3. 简述旱灾的主要成因及调节措施

4. 简述对灌溉而言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5. 简述图解法制定旱地灌溉制度的基本过程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试述渠底比降、渠床糙率系数、渠道的边坡系数的选择对断面设计的影响

2 论述灌溉方法的评价指标体系

五、计算题(20 分)渠系仅由两级渠道组成。上级渠道长 3.6 公里,自渠尾分出两条下级渠道长,

皆长渠道的净流量为0.25米/秒,渠道沿线土壤渗透水性较强(=3.4,m=0.5)地下水埋深为要求:计算上级渠道的毛流量及渠系水利用系数。1.8 公里。下级6 米。

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凋萎系数:植物开始发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率,也称凋萎含水率或萎焉点。

2. 田间持水量:农田土壤某一深度内保持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含水量。

3. 需水临界期:作物全生育期中因需水得不到满足时最易影响生长发育并导致最大减产的时期。

4. 渍害:地下水位过高、土壤过湿而危害作物正常生长的灾害。

5. 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的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和灌溉

定额的总称。

二.单向选择题

1. C

2. D

3. B

4. A

5. B

6. C

7. D

8. C

9. D 10. A

三、简答题

1. 简述轮灌渠道设计流量的推算方法。常用的方法:根据轮灌组划分情况自上而下逐级分配末级续灌渠道(一般为支渠)的田间净流量,再自下而上逐级计入输水损失水量,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

2. 什么是田间工程?田间工程通常指最末一级固定渠道(农渠)和固定沟道(农沟)之间的条田范围内的临时渠道、排水小沟、田间道路、稻田的格田和田埂、旱地的灌水畦和灌水沟、小型建筑物以及土地平整等农田建设工程。

3. 简述旱灾的主要成因及调节措施旱作物根系吸水层中允许的平均最大含水率,一般不超过根系吸水层中的田间持水率。当根系吸水层的土壤含水率下降到凋萎系数以下时,土壤水分也不能为作物利用。由于根系吸水不足以致破坏了植物体水分平衡和协调的现象,即谓之干旱。

产生的原因:降雨量不足降雨入渗量少,径流损失大、土壤保水能力差,渗漏及蒸发量大危害:造成作物萎蔫,死亡调节措施:灌溉是主要的调节措施,补充土壤水分;农技措施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中耕等,减少水分损失

4. 简述对灌溉而言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的有效性

土壤水分有效性是指土壤水分是否能被作物利用及其被利用的难易程度。土壤水分有效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存在的形态、性质和数量,以及作物吸水力与土壤持水力之差。根据水分对作物的有效性,土壤水可分为无效水、有效水和过剩水(重力水)

土壤水的有效范围:We = Wf c -Wp

5. 简述图解法制定旱地灌溉制度的基本过程

①为作物需水量 E 累计曲线;

②为渗入土壤的有效降雨量Pe累计曲线;

③为土壤水润层增加而增的水量△SwH累计曲线;

④为地下水补给G 累计曲线;

⑤为计划湿润层储水量厶Sw曲线;

⑥为计划湿润层允许最小储水量Wmin 曲线;

⑦为计划湿润层允许最大出水量Wmax 曲线。

四、论述题 1.试述渠底比降、渠床糙率系数、渠道的边坡系数的选择对断面设计的影响

※渠底比降在坡度均一的渠段内,两端渠底高差和渠段长度的比值称为渠底比降。选择要求:

(1)为了减少工程量,应尽可能选用和地面坡度相近的渠底比降。

(2)一般随着设计流量的逐级减小,渠底比降应逐级增大。

(3)干渠及较大支渠的上、下游流量相差很大时,可采用不同的比降,上游平缓,下游较陡。

(4)清水渠道易产生冲刷,比降宜缓;浑水渠道容易淤积,比降应适当加大。

(5)抽水灌区的渠道应在满足泥沙不淤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平缓的比降,以减小提水扬程和灌溉成本。

※渠床糙率系数

渠床糙率系数n 是反映渠床粗糙程度的技术参数。

如果n 值选得大,设计的渠道断面就偏大,不仅增加了工程量,而且会因实际水位低于设计水位而影响下级渠道的进水;如果n 值取得小,设计的渠道断面就偏小,输水能力不足,影响灌溉用水。

※渠道的边坡系数

渠道的边坡系数m 是渠道边坡倾斜程度的指标,其值等于边坡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和在垂直方向投影长度的比值。

m 值的大小关系到渠坡的稳定,要根据渠床土壤质地和渠道深度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数值。大型渠道的边坡系数应通过土工试验和稳定分析确定;中小型渠道的边坡系数根据经验选定。

2. 论述灌溉方法的评价指标体系先进而合理的灌水方法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灌水均匀。能保证将水按拟定的灌水定额灌到田间,而且使得每棵作物都可以得到相同的水量。常以均匀系数来表示。

2)灌溉水的利用率高。应使灌溉水都保持在作物可以吸收到的土壤里,能尽量减少发生地面流失和深层渗漏,提高田间水利用系数(即灌水效率)。

3)少破坏或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灌水后能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表土不形成结壳,以减少地表蒸发。4)便于和其他农业措施相结合。现代灌溉已发展到不仅应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而且还应满足作物对肥料及环境的要求。因此现代的灌水方法应当便于与施肥、施农药(杀虫剂、除莠剂等)、冲洗盐碱、调节田间小气候等相结合。此外,要有利于中耕、收获等农业操作,对田间交通的影响少。

5)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得一个灌水员管理的面积最大。

6)对地形的适应性强。应能适应各种地形坡度以及田间不很平坦的田块的灌溉。从而不会对土地平整提出过高的要求。

7)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费用低,也要求能量消耗最少,便于大面积推广。

8)田间占地少。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使得有更多的土地用于作物的栽培

五、计算题

解?已知Q 下净 0.25

A _ 100Q 下净

100 3 4 34

0.068 0.25

Q 下毛 Q 下净(1 下L 下)

0.25(1 0.068 1.8)

0.28

Q 净 0.25 Q 毛 0.28

0.89

Q 上净 2Q 下毛

0.28 0.56

A 100Q 上净 3.4 100 0.560.5

0.045

Q 上毛 Q 上净(1

L 上)0.56(1 0.045 3.6) 0.65

Q 净 0.56 Q 毛 0.65

0.86

所以渠系水利用系数 0.89 0.86

0.9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