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自强还是中国威胁

是中国自强还是中国威胁
是中国自强还是中国威胁

是中国自强还是中国威胁

中图分类号:D9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段时间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问题摩擦不断,矛盾丛生。虽然中国一直以大局为重,以克制的态度处理问题,但总是有人以冷战的思维怀疑中国的进步,以敌视的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出现了一股声势不小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他们认为,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起步失败之后,中国最终走上了一条经济腾飞之路。在军事上开始的锋芒毕露,引起了亚洲及世界的震惊与强烈反响。中国的崛起对于美国及欧洲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造成的影响都是前所未有的。由于中国的军事力量在迅速扩大,而且他还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共产主义国家,因此现在虽然还不能断定中国将取代前苏联而成为美国的“新敌人”,但是,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战略方面,中国已经对美国至关重要的利益构成一种越来越大的威胁。

“中国威胁论”显然在恶化着中国的国际环境,阻碍着中国的健康发展,它不仅在影响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制定,而且这种论调还扩展到了中国的一些近邻,使这些国家中的一些人也在以一种怀疑和恐惧的心态面对中国的

发展,这种不正常心态危害着与中国正常的双边关系。

这种“威胁”内容繁多,什么文明的威胁、秩序的威胁、粮食的威胁、军事的威胁……不一而足,其中尤以“文明的威胁”最为有名。1993年夏,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

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引起的。(1)

面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为什么西方尤其是美国有些人感到十分不安和不知所措?其中原因很多,如国际格局的变动、美国国内部分人历史上存在的对华疑惧和异己感、中美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等因素,但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中国威胁论”的渐成气候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威胁论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西方人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规模、经济活力和自我形象,都驱使它在东亚寻求一种霸权地位。而这个目标正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自然结果。因为从历史来看,所有其他大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和苏联,在经历高速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同时或在紧随其后的年代里,都进行了对外扩张和自我伸张。因此,没有理由认为,中国在经济和军事

实力增强后不会采取同样的做法。

而亨廷顿更是将中国的崛起和威廉一世的德国作为支配国家在19世纪末欧洲的崛起作了比较。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将可能带来中国的霸权,而中国的霸权将在减少东亚的不稳定性和冲突的同时也会削弱美国和西方在那里的影响,迫使美国接受它在历史上曾经试图防止的事情:世界上的一个关键地区由另一个大国所主宰。如果这种状况继续下去,中国的崛起和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竞争者’的日益自我伸张,就将在21世纪初给世界的稳定造成巨大的压力。”(2)亨廷顿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部分持中国威胁论观点人的看法,那就是中国只要强大起来,必然会像历史上的其他西方大国一样,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威胁世界的秩序。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我看未必,这一点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就可以看出。

众所周知,古代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互动中,由于前者无论在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生产技术上,还是在教育、文化、科学乃至宗教方面都远远高于后者,因此,按照现在的观点,古代中国在亚洲甚至是世界上都是绝对的超级强国。那么,当时的中央王朝是怎样对待周边民族的呢?在中国古代,周边民族的入侵与中央王朝的对外征讨时常见的事。每逢中央王朝与周边民族矛盾激化,朝廷中就会发生“和与战孰利”的大讨论。从历史记载看,有的时期中央政府采取战

的立场,如汉高祖、汉武帝、唐太宗等就对北方民族采取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多数时候则是采取和的立场,如通好、互市、和亲、册封和内置迁安等。纵观整个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战与和之间的关系是:(1)中国的战,通常都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进行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外族入侵的威胁,而不是要向边远地区进行扩张,从历代王朝修建长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因此,总是打完仗就班师回朝;(2)中国的战只是手段,和才是目的,因为古人认为,“若不战而和,示之以弱”,侵略者明年“将复来”,“只有既胜而后与和”,才能“恩威兼施”;(3)(3)中国在与周边民族的斗争中始终强调教化的作用,认为通过传播以“仁”为中心的文化道德,就能实现天下的大一统。例如,唐王朝在对突厥取得军事胜利后,唐太宗就主张对突厥“略其旧过,嘉其后善,待其达官皆如吾百官,部落皆如吾百姓。”总之,在战与和的选择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家是倾向于和;在不得不战的时候,采取的是以战促和;在实现了和以后,则特别强调“恩”与“德”的教育和影响作用。

同时,这一点与影响中国深远的儒家文化是分不开的。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从中国历史上看,儒家思想是有两种不同的形态的:一是作为理念形态的儒家文化,另一个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文化。作为理念形态的儒家文化,它强调“礼”、注重“仁”、主张“和为贵”,因此具有相当大的

包容性。而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儒家文化则确实存在着某种“专制”和“暴力”的性质,但即使这样它也并非有着强烈的扩张性,并且不可否认的是任何学说一旦成为一种意识形态都可能发生与其学说本身相悖的作用。

历史跨入近代,中国在经历了屈辱的百年之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综合国力开始重新稳步上升。这一段时间,许多学者倾向于用实力政治来形容中国的对外关系,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采取实力政治,是因为“屈辱的百年”使中国人相信,中国必须拥有强大的国力,否则在世界上就无法立足,就要受他人的欺负和威胁,因此中国必须成为受尊敬的、与曾经欺负它的大国相平等的亚洲强国。(4)而仅仅就是这一想法,却成为了许多鼓吹中国威胁论人口中的“威胁”。但就像费正清所说:“如果抱着实事求是的观点,就要承认是西方侵略了中国,而不是中国侵略了西方;中国从西方侵略(像从所有更早的侵略一样)汲取的教训是‘中国必须有自卫的力量’”。(5)

并且,即使是包含有实力政治在内的中国对外关系,也是在强调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同时,着重强调着友好、合作和礼尚往来。中国发展自己的实力,包括发展军备,从根本上说,也是为了回应国际关系中的不平等。在中国,“平等”来源于有着悠久历史佛教。在中国人看来,国家不分大小,本应平等。古人韩愈说过:“大凡物不得其

平则鸣。”正是从这种“不平则鸣”的社会心理出发,才有了中国的一系列对外交往方式。因此,自古以来,中国的强大实际是为了自卫,并没有展现出多少侵略性。

同时,通过现在许多学者对中国特有的“和合”文化的研究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思想家之所以连用这两个字,是因为这两个概念除了有和谐、团结的意思外,更有向心,聚拢的意思,更能体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整体性。这样,“合和”文化就体现了中国人最根深蒂固的一个愿望,即和谐。因此,受此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对外界的新鲜东西,常愿意接受并消化之,认为均可以融会协调,这一点从古代民族的融合上可见一斑。也就是说,“中华传统文明之长在于可以通过融合而起到安定的作用,其短在于无法造就足够的物质以支持仁的发挥。”(6)所以由此看来,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古代强大的中央王朝不仅没有显示出侵略性,反而常常成为被侵略的对象,所谓中华文明的侵略性在此不攻自破。

至于“威胁论”中反复强调的东西方文明差异将导致文明冲突,并最终发展为世界大战这一观点更无法使人信服。东西方文明固然存在冲突,但相互融合的方面也比比皆是。从明朝的马可波罗到清朝的利玛窦,在西方文化踏上中华大地的那一刻开始,“西学东渐”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百年来,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武力入侵,曾经一度造成了中国

人的排外心理,包括对西方文化排斥的现象,但这主要不是由于文化原因而是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造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实际上仍然在不断吸收西方文化。先是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后来又学习西方的政治法律制度,到五四运动前后则把西方的“科学与民主”作为追求的目标。在这之后,“除了极少数顽固的国粹派和少数愚昧无知的民众和官僚外,包括现代新儒家的大师熊十力都主张充分吸收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思想。”(7)而且目前中国文化正朝着更加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方向发展着。因此从历史上看,由于文化而引起的冲突只是暂时的,而不同文化之间的互相吸引与融合则是主导。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在新的世纪里,正以崭新的步伐推进着自己的自强历程。在此过程中,不仅为自身,而且也为世界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也一些不了解中华文化和有意丑化中华文化的西方人,不顾历史的潮流,公然鼓吹“中国威胁论”,损害中国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端正态度,调整心态,以事实说话,用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国贡献论”来反驳“中国威胁论”。

注释:

1,《文明的冲突?》塞缪尔?亨廷顿原载美国1993年夏

季号《外交》

2,同1

3,《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第5954页

4,《中国参与世界》华宏勋译102-105页5,《中国与美国》费正清432页

6,《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主编429页

7,《文明与国际政治》王缉思主编253页

高中自强不息议论文三篇

高中自强不息议论文三篇 导读:本文高中自强不息议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所谓自强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追求,去完善。所谓不息就是说自强应该是始终的,而不是阶段性的。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国人是自强不息的智者。独立自主就叫自强,自力更生就叫自强,代代传承就是不息,永不懈怠就是不息。自强不息,伟大的民族精神造就了伟大的人民,伟大的人民践行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国家讲自强,讲独立,讲自主。企业讲自强,讲自主知识产权。个人讲自强,讲自力更生。原因很简单,缺少了自立自强的精神,一个国家处处受制于人,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企业就会丧失主动的先机,而无法生存于商海之中。一个人如果没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就无法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展显出独特的人生之美。不但要自强,还要持之以恒。 像古时的皇帝,刚刚得到江山的时候,都知道自强,但是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就忘乎所以了,不图自强,而只管享受,结果断送了大好江山。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够做到时时自强,时时创新,也必然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而最终破产倒闭。中国的很多国有企业就是如此,他们心里一想反正都是国家的,怎么样都行,就不思进取,轻慢懈怠,最终导致国企受损,破产兼并者不在少数。一个

人如果不时时自强,只因一时兴致所致,勤奋学习,刻苦用功,假如在古代,也许可以,还能混上一段时间,衣食无忧。而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步伐是何等的迅速,如果只靠一时的兴致,没有足够的毅志力去不断的探索,学习新知识,注定是连一时的彩虹也做不成的。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还是单独的某一个人,都应该讲究自强,讲究不息。因为只有如此,一个国家才能强大,一个企业才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一个人才能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但是身处当今社会,我却发现做到自强的大有人在,而做到不息的实在少之有少。究其原因,自强了,奋斗了,就偏安一隅了。 还有一些是自强了,奋斗了,但是最终得到的仍然是失败,因此便不愿再奋斗了,因为感觉太累了。在此我希望遇到困难的不要怕,继续奋斗,继续努力,只要自己的目标是正确的,是可行的,是切合实际的就不要害怕,继续努力就一定会得到自已想要得到的。另外我也希望哪些有所成就的也不要偏安一隅,继续加油,让自己的人生更上一层楼。自强不息不是某一个时代的精神,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也不是特定阶段的必然,而是整个生存的必然。国家做到自强,必定长盛不衰。企业做到自强不息,一定永远兴旺。智者做到自强不息,一定会如虎添翼。 【篇二】 自强是人世间美好的品德,自强最基本的表现就是面对。而所要面对的只有两个:一个是挫折,另一个便是成功。因此,我要战胜挫折,正确面对成功,做一个真真正正自强的人。

自强不息 实现梦想

自强不息,实现梦想 ——读《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有感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最伟大的梦想。今天,我读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这本书的第四章:民族文化照千秋。这一章主要讲了:热爱祖国的戚继光,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乱,保证了祖国的边境的安全;团结统一的郑成功收复了被占领38年的台湾,废除了荷兰殖民制度;爱好和平的文成公主,向吐蕃人民传授耕种方法,帮助他们进行建设;勤劳勇敢的大禹连续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让人民过上了富足安宁的生活。 但是,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范仲淹勤奋读书这个故事。他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在寺院的僧房里读书。在读书期间,他足不出户,手不释卷,通宵达旦的读书。他为读书竟然5年的时间里,不曾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他就会把水浇在脸上……就这样范仲淹终于成了当时著名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读完这些我深深地自责,我们现在生活得十分富足,吃的是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喝的是五花八门的果汁饮料。而且,我们还有无比优越的学习环境,可是我们却远没有范仲淹刻苦努力,书读的遍数多了嫌嘴累,字写的个数多了嫌手累,题算的多了还嫌烦,总之我们在安逸的环境中忘却了自强,忘却了奋斗。 我应该感谢,感谢这本书。他象是一记重锤敲醒了我。以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好好读书,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多学习我们祖国的传

统文化,为将来能够传承中华文化尽一份力;多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语:这篇读后感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以一组优美的排比句很好地展示了本章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以范仲淹的勤奋事例为感想的契发点,并能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对比,深刻地进行了反思,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研究 摘要: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人自身道德品质的完美、完善。传统文化对调动员工在职场中的积极性、保持较为持久的兴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培养员工立足现实、从基础做起的意识它有利于培养员工刻苦勤奋、忘我奉献的态度;它有利于培养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敬业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敬业精神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精华更多的体现在了中国人的性格及对待事物坚韧不屈的精神上,也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贯穿着刚柔、动静、有为与无为等一系列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有着深邃辩证精神的主线。中国文化的主流精神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这种文化精神可以追溯到中国文化最早的代表《尚书》和《诗经》中,如《尧典》里对先王“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功业的颂扬,《无逸》中对成王尽忠尽职的谆谆告诫。《公刘》、《生民》中描写的周部落诞生之初的创业艰难等。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

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的精神,并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展的动力。 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于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精神。中国古代各个学派都从不同的方面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即所谓的“天人”关系。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传统中国人试图辩证地认识人自身与其所在的宇宙自然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努力寻求对自我命运的主动掌握从而实现人生价值的独特而深刻的文化思考与探索。天人合一思想认为自然的发展与人类的发展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人们应该根据自然的变化来调整并规范自己的言行。 由于农业耕种的需要,中国很早就有天文历算的发明,由此引发人与自然的学说。“天人和谐”精神即所谓“自然”精神,主要来源于道家学派。道家经典《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即如实地去认识自然,不要附加人为的主观想象,因为天、地、宇宙来源于“道”,而“道”是自然的。道家学派

演讲稿[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 翻阅历史,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走过夏商周秦汉,走过唐宋元明清,走过悠悠的丝绸之路,走过蜿蜒的万里长城,有青花瓷的雅致,有绸缎的柔美,有琴瑟的奇韵,有羌笛的悠扬…… 而这所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背后,却埋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 是它支撑起民族的繁盛,是它推动着文明前进的脚步,是它让华夏祖先一代代精神的巨人在苦难与挫折面前坚守着不屈的信仰,是它让华夏儿女在灾难与侵略面前众志成城守护着国家与民族的根基,是它让中华民族的根基深深地扎在了世界优秀民族之林。 几千年前,古人就挥笔写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悠悠古韵,传承千年文明,激荡起华夏儿女自强不息的情怀,商旅驼队,披荆斩棘,穿越茫茫荒漠,开创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漂洋过海,传华夏文明之光。怀着自强不息的情怀,他们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信仰和梦想,勇往直前!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怀着自强不息的情怀,他们在苦难与挫折中玉汝于成,在历史的羊皮卷上书写了优秀的民族精神。 自强不息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历史文化的繁荣,社会经济的昌盛,留给后人宝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然而,就在那一天,随着火炮的一声巨响,华夏儿女被置于水深火热之中,西方列强侵略的硝烟弥漫在疮痍的土地上,久久不逝,茫茫的夜色仿佛是绘就人民生活的墨色,愈久愈深。那深刻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大写的中国,此刻,却让人读的昏暗、读的疲惫,更让人读的心痛、读的悲愤。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消瘦的中国呵,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软弱的中国呵! 强大的中国真的向历史萎缩了吗?跪倒了吗? 不!没有!那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没有跪倒,那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在灾难与侵略面前挺立起来了! 那一天,无数的青年走上了街头,面对淋漓的鲜血,面对惨淡的人生,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此后,他们加入到共产党人的行列中。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用铁锤砸碎黑暗,用镰刀收割光明,他们走过漫道,他们越过雄关,他们驰骋疆场,他们英勇杀敌,他们要以枪杆做笔,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他们要以热血为色,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 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一个腾飞的中国,一个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的希望的中国,让人读的光明、读的酣畅,更让人读的生动、读的自豪。 今天,中华民族以勤奋与智慧,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走在了世界前列,从进入WTO到申奥成功,从北京的奥运会到上海的世博会,从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发射成功,到嫦娥一号的绕月飞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在世界的东方挺立起来了! 然而,今天的中国在前进的道路上,依然几经磨难。08年初的雪灾,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冰雪断电封路,几十万人滞留车站,人民财产受到严重损失;5月的汶川地震,夺取了几万同胞们的生命,一片片的废墟,一阵阵的呼唤,大地母亲在哭泣,13亿中华民族儿女的心在泣血。当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徐徐降落一半,当汽笛声在大地上回荡,我们沉重的心在哭泣,那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旗帜在灾难面前降了下来,一切都在沉寂,一切都在瞬间凝住,一切都在为亡灵默哀。但灾难压不倒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国殇日,重生时”,喊出了所有国人的爱国心声,我们心连心,我们众志成城!8月,中国圆百

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

爱国主义是近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 近代世界,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都是极端民族主义样本,本·拉登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也被归为极端民族主义。当代欧美国家一些盲目排外的种族主义者如新纳粹等,也被视为极端,但基本上难成气候。中国历史上,清末义和团运动有时被一些西方学者和部分中国人称为极端民族主义。但稍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以反抗西方残酷压迫,被迫救亡自保为最高目的的义和团运动,与德、日法西斯主义有天壤之别。由于积贫积弱,近代中国从来没有也根本不可能产生以征服、奴役、虐待其他民族为目标的法西斯主义。即使按照义和团标准,今天中国人的言行举止,也与“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毫不沾边。中国既没有东条英机、希特勒,也没有“三K党“,没有任何排外组织,也从未发生过任何排外事件。 自2008年奥运圣火在世界范围内被围堵,周边被美国战略联盟所包围,内部的民族分裂分子被外部势力策动,中国社会的确生出一种鼓励中国自强、警惕外部反华势力乱华的声音。笔者认为,这正是中国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焕发,是中国人民从“中美国”、利益攸关方的迷幻药中突然觉悟醒来的良好迹象。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一心只想聚精会神搞建设,但仍然遭到许多不公正的对待,中国人民当然有理由愤怒,有权利反击。对此,中国各阶层人士都应该予以声援和实际支持,以展现民族的团结,维护整体的利益,怎能将这种情绪视为“狭隘民族主义”呢? 国际政治的本质是大国政治,而大国政治本质从来就是博弈、征服。布热津斯基在论述美苏对抗时说:美苏间过去数十年进行的全球性斗争,并非仅仅来自于政治理想、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分歧,而且是具有全球性利益对立性质的根本利害冲突。美国今天对中国,用的完全是当年对苏联那一套,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多管齐下,以削弱、肢解为目的,最后建立世界帝国。 出于这个战略,眼下美国主要以军事手段打击伊斯兰世界,以政治手段挤压俄罗斯,以经济和文化手段软化、弱化中国。 美国人不怕中国经济现代化,因为以现在中国的社会形态,与美国还有百年以上差距;美国也不怕中国军事装备现代化,因为那是经济现代化的附属品。但美国害怕中国的爱国主义,这是中华民族的强力粘合剂,是他们唯一无法战胜的东西。 随着美国即将了结中东战事,战略东移把重点对准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正引起越来越多国人的忧思。观诸历史,惟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方可御敌自立。能将众心召唤在一起的,是爱国主义。这是我们民族历经几千年风雨兴衰得以独存的最优秀精神基因。任何时候,中国人都不能迷失这一本性。国防大学秦天将军说过,没有爱国主义,中国什么也不是。这是对历史的总结,对现实的警告,更是对未来的瞩望。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 一、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的概念 1、什么是文化? 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词汇,无论在口头还是在书面上,随处都可以听到和看到“文化”这个词。例如:“我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姓氏文化”等等。《辞海》、《辞源》中对文化这两个字具有比较准确的定义: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模式叫文化。《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可能是中国人最早对文化的论述。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 “文化”一词作为一个术语,大约要到19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这两个词语经常被看作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出了很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文化是人类学习和制造的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 本文认为文化是人化,也就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及其成果,是一种活法,文化是人的生存样式。 2、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 按照一般解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各种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少有中断,总体来说变化不大,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世界同期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在长期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论深度还是广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做文明有礼,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做“文明有礼、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讲稿 片一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做文明有礼、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这句话也是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把这句话定为我校的培养目标,我在这里做两点解释: 第一点: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我们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但是我们的资源被破坏了,环境也被污染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文明丧失了,很多人的价值观扭曲了,我们的腰包鼓了,但信仰丢了、脑袋空了。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大街上真诚的笑脸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不见了。我们可以出国旅游了,但出国旅游变成了转圈丢人。我们有能力帮助非洲的一些国家,但我们的慷慨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尊重。在国外很多饭店用英文写着提示语:如果你想安静的用餐,请等中国人离开。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用中文写着提示语:请不要随地吐痰,请不要乱扔垃圾等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甚至是文物上都留下了中国人写的“到此一游”。 第二点:为什么要自强不息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是我们从这部屈辱史中,得出的血的教训。70年前,我们以牺牲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在欢欣鼓舞的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我们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大的距离。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还只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国防等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甚至与70年前被我们打败并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日本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如人家的地方。近几年,在日本国内,一些军国主义势力又有死灰复燃的苗头,他们歪曲事实,不承认70年前的侵略史,和西方一些国家联合制约中国的发展,不断地在东海、南海挑起事端。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中国壮大了,国力增强了,我们在扬眉吐气的同时,一定要提醒自己:历史不可重演,国人当自强。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学校早在四年前,奚衍彬校长就把我们学校的培养目标定为:做文明有礼、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它充分体现出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为学生的幸福奠基,对教师的发展负责。

一等奖中国梦演讲稿范文

一等奖中国梦演讲稿范文 友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小学的时候,爷爷曾对我说:一个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就是不能没有梦想。 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是的,正是因为有了梦想,人才能够经历坎坷磨难而依旧前行;正是因为有梦想,伟大的人物才能够历经沧桑却信心不改。人尚如此,国亦然。 五千年的斗转星移;五千年的潮起潮落;五千年的沧桑变化;五千年的滚滚黄河水;孕育着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之梦。 透过历史的眼眸,站在岁月的肩膀上,回望过去。 我看到盘古开天辟地,迸发出生命的光芒;我看到四大发明,使古老的中国异彩纷呈。我看到孔子,举起圣火照亮了几千年的文明;我看到丝绸、瓷器远涉重洋。 我也看到:圆明园内的冲天大火,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南京城里的烧杀抢掠。勇敢的炎黄子孙擦掉眼泪,擦干血迹,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与探索:孙中山在黑夜里规划治国方略,在贫瘠的土地上运筹帷幄;远瞩,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许多中华儿女就执着于这个强国之梦,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上下求索。 而今,在实现这个梦想的新的历史征程上,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他引用了三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 2011年,姚明在退役发布会上感言:感谢这个伟大进步的时代,使我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国家,国家,先有国后有家。

今天,我们每个人未必像姚明那样尽情绽放了梦想,但我们都有自己的梦,也都或多或少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每个人梦想的成长,都有中国梦的成长相伴。有了中国梦的强壮,我们自己的梦才能自由的飞行!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已经落在我们的肩膀上。 新世纪的中国人,来吧,让我们携起手来,自强不息,唱响时代的音,圆梦中国!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篇二 友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梦想,周而复始。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着一个长长梦,几经辗转,几经沉浮。 时至今日,汇聚成了一个梦,中国梦。 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在父母双亲投注无限希望目光注视下。 我,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我的梦很简单,我的梦同样是我家人的梦——考上重点大学。我不是官二代,我也不是富二代,我仅仅爸妈普通的下一代,有人说:“你现在不努力学习,不在高考中折桂,你斗得赢富二代,赢得了官二代吗?”是的,这话我信了。所以,我的梦很简单,就是努力学习,考取重点大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坚信通过自己努力,这将不仅仅是一个梦,这个梦会我的手中慢慢成为现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

传统文化与学校诚信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嘉兴高级中学薛万霖王永平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其实质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而其中“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规范、道德的基石,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一种人格境界。 一、用传统文化解读诚信 《说文解字》对诚信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前者却是“从言成声”而后者则是“从人从言,会意”。其中如果说前者是自信的话,那么后者便是他信、为他人所相信或信任。由此可见,所谓“诚信”其实乃是两个词并分别包含着对己与人、或我与人两个面相上的要求,即对己曰诚,对人曰信。诚信就是要诚实、诚恳,就是真实不欺,开心见诚。韩非子曰:“巧诈不如拙诚”;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屈原说:“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宋代程颐说:“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诚信就是要言行一致。韩非说:“内外相应,言行相称。”墨翟说:“言不信者行不果”诚信就是要守信、有信。“孔子云:“诚者,乃做人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刘向说:“人背信则名不达。”晋朝隐士畅泉说:“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朱熹说:“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诚信就是要“真”,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诚,是中国文化的“魂”,是国人的共同理想和价值取向。孟子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程颐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也”其见解入木三分。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文公四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文字稿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 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 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 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 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军可夺 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 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 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 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齐桓公开创的稷下学宫汇集了当 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等诸家学派,当时在稷下学

宫讲学和游学的大师有淳于髡、邹衍、田骈、孟子、荀子等诸子,号称诸子百家。这些大师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 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 大贡献。一般认为,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 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 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 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 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 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 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 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以此德来感化百姓,保持和谐。这种 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完全的体现。这 使得我国古代在文化传递和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 如孔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术、数,他把礼放在 首位,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反映。这一思想的目的 是主张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来寻求家庭伦理的和谐,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迄今世界上最久远、最稳定、最辉煌、最丰富、最发达的文化之一,有着不可抵挡的神奇魅力。从定义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但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来说,我们不能不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因为它涵盖了中华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体现出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一、我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在我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我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个“和”字即足矣。中国人身上的品质,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以用这个“和”字来阐释。这个“和”的精神中也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自古以来诸子百家的理论都注重一个“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为最根本的目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用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来解释着世间万物的变化。这是最朴素的世界观同时也是最朴素的人生观。中国人思想中最为讲究的就是平衡,这种平衡是由内及外的,包括着自己内心的平衡、内心与身体的平衡乃至自己与世间万事万物的平衡。虽然阴阳五行并无科学依据,但是确实很有道理。阴阳五行相生相克此消彼长,它们之间能够保持“和”也就是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时,世间万物也就能欣欣向荣,而当阴阳不和之时则万事不顺。阴阳两个概念涉及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武术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无不透露出阴阳的思想,中国人的传统世界观中也同样如此。阴阳调和则是传统文化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追求的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是“中庸”,如同中国古代铜钱一般,外圆内方。“中庸”最早见于《论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中庸之道在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作一种人生和道德的至高境界和追求目标。何谓“中庸”?据宋儒说,不偏不倚谓之中,恒常不易为之庸。儒家文化的这种中庸之道塑造了中国人的中庸之德,使中国人形成了中庸的思维与行为方式,处事作风和人格境界。我理解的中庸之道则是一种平和的态度,不挣扎亦不平庸,从容而淡定。为人处世不偏激,同时有自己的原则、有所坚持。这正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平衡,正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内心与外界的“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体现出了“和”的思想,修身是自身内部的“和”,是一种对于“和”也就是内心平衡与个人能力平衡的不懈追求。齐家则是指小环境的“和”,也是自己与身边环境的“和”,有内心的平衡来影响并带动小环境的平衡。治国则更大一层次,而最终的平天下则是最高的平衡境界:由内及外、循序渐进的来逐步完成自身的平衡直至自身与外界的平衡。许多国学大家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不敢苟同,诸如自强不息、忠孝传家等等精神在我看来是中国人追求“和”的体现。所以我认为“和”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精神与精粹。围绕“和”这一核心才衍生出许许多多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德,然后被放射到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流传至今。这个“和”字所体现出的思想包括了“天人合一”、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五年2班杨颖 5.12那场山川动摇,撼人心皤的灾难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汶川、北川、青川、绵阳、绵竹、映秀、德阳……,这些昨天还是一副繁华盛荣的气派,而今天,却变成了一堆堆废墟。但这些名字依然牵动了世人那关切的目光。是的,灾难磨砺了民族意志,国殇教会了人们坚强,苦难练就中国人那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节。 2008年5月12日,就在这大地颤动的那一瞬间,多少生命埋葬在废墟之下,多少的亲人就在这短短的黑色几分钟里永远的散失,多少美丽的生命就此逝去……,面对着瞬间被夷为平地的废墟,面对着惊慌无措的双眼,面对着废墟下一具具已变得僵冷的身躯,面对着年过半百老人默默流下的苦涩的泪水……,面对着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无从选择,人们惊惶失恐,人们措手不及……。在废墟下,多少同胞为了一线生机,还在与“生不如死的折磨”做挣扎,多少父母守望在废墟前等待传来他们子女的消息,多少孩子瞬间变成孤儿,哭得痛不欲生……。 此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心系灾情。16日到四川后,就驱车赶赴受灾严重的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区,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急赴四川灾区,在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于12日晚上11点40分在地震灾区都江堰临时搭起的帐篷内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分析当前抗震救灾形势,部署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5月14日,总理抵达地震重灾区四川省北川县察看灾情。总理在15日晚上在列车上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时说,抗震救灾工作是关系全国、关系全局的大事,必须举全国之力,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好。 我们敬爱的好总理面对着四川人民的受灾几度哽咽甚至泪流满面,为了让受灾程度减少到最低限度,他向部队下达指示说:“我就一句话,是人民在养活你们,你们自己看着办。”;当他听说彭州10万群众被堵在山中时说:“我只这10万名群众脱险,这是命令!”;当他得知通往灾区的路严重陨坏无法使车辆通过时,他要求部队步行也要走重灾区说:“千方百计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可能就救活一个人”。他在视察路上不断鼓舞救援人员的信心,说:“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百倍努力,绝不会放松,”看到被救出来的孩子,他哽咽着说:“你别哭,政府会管你们的,管你们的生活,管你们的学习。” 这就是我们那英明的领袖,他们一直和灾区的人民在一起面对灾情。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的精神。 当然,战场还有着一个个辛勤奋斗的身影…… 我们的武警战士们与人民子弟兵,不分昼夜的抢救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手擦破了,他们毫不在乎,脚起泡了,他们一声不吭。灾民们,见了你们的身影,听到你们的声音,就犹如生命之灯重新点亮。 你们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当你们在第一时间在一所幼儿园里,推开了沉重的石板,你们那布满血丝的眼睛忽的一亮,发现了9个绝处求生的儿童,正当孩子的生命又重新点亮时,“不速之客”―――5.4级的余震,它是最可恶的,它毁灭了你们急切救孩子的努力,也使孩子们的生命之光再次熄灭了。你们痛哭,其中一位说:“让我再救最后一个吧。”当你们救出一个女孩时,其他8个孩子可能想要生活下去,是一种奢望。你们眼睁睁有看着8个跳跃、天真可爱的生命淹没在了黑暗的废墟之下…… 可你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在第一时间里抢救更多的人……

自强不息话题三年级高分作文

自强不息话题三年级高分作文 自强不息话题作文一 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远洋货轮在索马里大海维和,五星红旗在联合国上空飘扬,城乡居民幸福安康……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是否感受到祖国日趋强大;由“东亚病夫”到“东方雄狮”,由洋油洋货到自主产权,有着5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靠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卓越出众! 回顾历史的长河,无数先辈名垂青史,他们用自己的赤胆忠诚誓死扞卫自己不屈的民族。从以死拒降,扬名百世的苏武、威震敌胆的民族英雄岳飞,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为建设民主主义中国而抗争的孙中山,到为开创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人毛泽东爷爷……每个名字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是啊,正是这样一个向来自强不息的民族,才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中华儿女。 最近几年,各种恶劣灾害横行:08年5.12汶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青海玉树再次毁灭性的地震,似乎是要考验一下中国人民的信心与能力。在突如其来的灾害面前,受灾人民,不为困难所折服。他们用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迅速在废墟中站起! 同学们,唤醒我们血液融入的民族精神吧:我们没有理由自卑,残疾作家云成哥哥、海迪姐姐身残志坚;我们没有理由放弃,京张铁路设计师詹天佑爷爷不怕嘲笑迎难而上;我们更没有理由萎靡不振,硝烟弥漫战场上嘹亮的进军号,“为了新中国”的呐喊,无不叫人为之振

奋!同学们,是雄鹰,我们就会博击长空,让啸声响彻云霄;是蛟龙,我们就能畅游四海,惊涛骇浪任我劈;是热血好男儿,我们就朝着目标咬紧牙关奋力冲刺。放飞理想的翅膀吧,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自强不息,学好知识,练好技术,不辜负老师、不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自强不息话题作文二 时间的齿轮,永远在不停地转动,转走了夏天,转走了秋天,转走了冬天,然后就又是新的一年,新的一个春天。在孕育希望的春天里,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正悄然崛起,凭借着自强不息,不断勇于创新探索的精神,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拼搏,将中国——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以崭新的面貌在国际的舞台上绽放异彩。 当2009年的钟声敲响之时,中国正式踏入建国华诞60年。60年,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里,只是渺小微茫的一个部分,但,作为“龙的传人”——-中国人,我们知道,这60年里的风风雨雨,这60年里所走过的路,是如何的崎岖,如何的艰辛。每走看似平凡的一步,其实都在孕育着不平凡的成就。 1949年10月,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宣言,让中国人明白到,他们脱离了封建社会的统治,脱离了战争的硝烟,他们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因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政府的错误领导,不切合实际的“大跃进”,致使中国的经济倒退近半个世纪,由此造成的损失不可估计,仿佛一个快要出生的孩子瞬间死于腹中,充满光明的前程一刹那暗淡下来。但,我们的先辈并没有就此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借鉴意义。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易传》总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宽厚之德包容万物,即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齐桓公开创的稷下学宫汇集了当时儒、墨、道、法、阴阳、名、纵横等诸家学派,当时在稷下学宫讲学和游学的大师有淳于髡、邹衍、田骈、孟子、荀子等诸子,号称

诸子百家。这些大师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一般认为,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以此德来感化百姓,保持和谐。这种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完全的体现。这使得我国古代在文化传递和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术、数,他把礼放在首位,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反映。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张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来寻求家庭伦理的和谐,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5 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

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强自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是支持着中国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境界。是流淌在中华民族文明血管中的生生不息的血液,是中国人民代代相传的传世之宝。解放后,中国人民继承了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在毛泽东“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号召的鼓励下,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也必须发扬自强美德,去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 作为祖国花朵的我们 “自立自强”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我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人,自从3年级起我就和奶奶住在一起,父母不在身边淡然觉得孤独,但是我并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我是一个坚强的男子汉”这句话时时刻刻应在我心里,那是父亲教会我唯一的道理。 在3-6年级这3年来,我都是和奶奶在一起的,有些人会说“你好爽,没有人管,太羡慕你了”之类的话,的确,可每当成绩不好的时候,没人批评我,久而久之我变学会了自我鞭策比如:如果这次考不好就跑2000米等,惩罚自己的运动,这样每当我在考试前夕,只要想起以前跑步跑得上吐下泻时,便埋头苦练。 上了初中奶奶回了家,我必须得天天回海沧,每当放学我都独自得乘着809路公交车回家,看着声旁的同学都有家长的陪伴,不经感到有些失落,但想想这或许是让我成为男子汉的一种锻炼吧! 当然我这样还不算是真正自立自强的男子汉,我认为自强首先要求自主,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与一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理划开界限,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自己的利益自己争取,不求别人代办,不求别人恩赐。 一个人有了自强自立的精神,就会有勇气克服困难,使自己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就可以迎接生活的挑战!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之下一定能够成为真正自立自强的人 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假如你选择了天空 就不要渴望风和日丽;假 如你选择了大地

自强不息励志演讲稿三分钟

自强不息励志演讲稿三分钟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自强不息励志演讲稿三分钟篇一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爱我中华,自强不息》。 70年前,当中华民族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血与火铸就的抗战精神,就在历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恒。 70年后,我们日益昌盛的国家用一场阅兵盛事,展现国威。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定意志的彰显。 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看着这样盛大的盛大阅兵,心潮澎湃。国家的繁荣昌盛让我们能有尊严的生活,我们热爱我们的国家。 我爱我们的国家,不只爱在心里,还想把这种爱赋予实际。 爱国首先是爱自己,爱生活。很难想象,一个连对自己都不负责任的人能做出轰轰烈烈的爱国之举。我们渴望和平,但也必须要有保证和平的能力!我们正在步入青年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段,我们要及早做好人生规划,树立人生目标,更要做好本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是学生,我们的本就是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强大自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实现人生价值而读书!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而读书!

爱国其次是爱人,爱身边的人,爱别人。永怀感恩之心,常存感恩之念,对老师、对家长,让我们爱的和爱我们的人能生活得更加幸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昌盛富强,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受曾经受过的屈辱! 爱国从爱我们自己、爱别人开始。 爱国从专注学习、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开始;从传承我们的精神文明开始。 爱国从捡起一块垃圾、维护好身边环境开始。 爱国从专注凝视着我们的五星红旗开始,因为那旗里浸染过先辈的热血。 爱国从大声的唱响国歌开始,因为那歌声中传出慷慨赴死的冲锋号角、弥漫出不屈斗争的硝烟。 爱我中华,勿忘国耻!伟大复兴,从我做起!勇担重任,争做栋梁!扬我国威,圆梦中华! 自强不息励志演讲稿三分钟篇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人生当自强不息”。 首先讲个故事,在NBA夏洛特黄蜂队打球的小个子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NBA中显得十分矮小,但是他却是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当博格斯小的时候,每次他告诉玩伴他要去NBA打球,总是会被其他人嘲笑,但是博格斯没有因此放弃,比其他人更加努力的练习,终于成为了NBA场上一颗闪亮的明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当自强!自强是什么呢?自强是一种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