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诊疗规范

腺样体肥大诊疗规范
腺样体肥大诊疗规范

1.目的

规范科室疾病诊疗。

2.适用范围

眼耳鼻咽喉科腺样体肥大的规范诊治。

3.支持性文件

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儿童医院诊疗常规·眼耳鼻喉口腔皮肤科诊疗常规[M].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

4.文件内容

4.1 病因和发病机制:鼻咽部及其毗邻部位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

生病理性增生。

4.2 诊断

4.2.1 症状:

4.2.1.1局部症状鼻部症状: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耳部症状: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咽、喉及下呼吸道症状:常引起阵咳,易并发气管炎;严重者有腺样体病容: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骨发育,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咬合不良,上切牙突出,唇厚,下颌下垂,表情淡漠。

4.2.1.2 全身症状神经精神症状:睡眠多噩梦,惊叫、磨牙、遗尿、喘鸣性痉挛或哮喘。慢性中毒症状:营养不良,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

4.2.2 体征:腺样体面容,硬腭高而窄;鼻咽部检查可见鼻咽顶后壁红色团块状物隆起;鼻咽部触诊触及柔软的淋巴组织团块。

4.3 辅助检查

应检查电子鼻咽镜、鼻咽X线侧位片或鼻窦CT扫描,以明确有无腺样体肥大、肥大程度,完善睡眠呼吸监测,明确有无低氧血症的存在。

4.4 治疗

4.4.1 保守疗法:

4.4.1.1 使用有脱敏作用的细菌制品如链球菌变应原和疫苗进行脱敏,及使用各种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注射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4.4.1.2鼻腔冲洗器冲洗鼻腔,以减少鼻腔分泌物的刺激,减少局部炎症。

4.4.1.3 使用鼻用激素类药物喷鼻,口服顺尔宁等药物保守治疗。

4.4.2 手术疗法:对确诊为腺样体肥大,有临床症状且无手术禁忌者,应行腺样体切除术。术后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并及时处理。

5.相关文件

小儿腺样体肥大怎么按摩呢

小儿腺样体肥大怎么按摩呢?“痛则不通”只要是疼痛、肥大、增生的疾病,都有经络淤堵的现象,按摩在治疗腺样体炎的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1、每天晚上给孩子洗脚后,再帮孩子搓搓脚心各30-50下,再按摩五个脚址5-10分钟就可以了。 2、搓孩子的两只小膀子,主要是搓大拇指往上的内侧及外侧,是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这两条经络都直接通肺与咽喉。将孩子膀子上的这两条经络搓上几十下,搓热了,对治疗咽喉肿痛效果明显。最后再搓搓手上的大鱼际及按压手上的合谷穴,也都是治疗咽喉痛的主要穴位。 3、只要是慢性病都是虚症,按摩的最后在头顶的百会穴像梳头一样梳理几十下就可以了,起到提气补气的作用。 这三样按摩每晚给孩子做一遍,孩子会非常舒服,特别是那些同时伴有鼻咽部腺样体肥大的孩子,总是要张嘴呼吸、打鼾,经过这样全套按摩后,睡觉会比较安静,打鼾的声音会慢慢减轻。 分享小儿腺样体肥大按摩方法,我自己的经验总结 在这里我说下我的经验吧。 我的孩子在四岁时(06年底)查出来的是腺样体肥大,症状不是很严重,只是晚上睡觉打呼噜,用嘴呼吸,说话鼻音很重。我采用了按摩(从丫丫网上学的加上自己的经验)和服用香菊片治疗,坚持一年多按摩后,症状基本上没有了,只是呼吸比较粗,仍然坚持按摩到09年,偶尔感冒呼吸重时,做二三天就行了。现在孩子八岁了,症状没有了。 我把按摩方法说一下,所写的穴位具体位置可以从网上查到的。 让孩子在床上仰卧,头靠床边。 1.用两手大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开始,交替沿前额中线抹到前发际尖,36次。 2.用两手大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开始,沿眉毛上边向两侧方向抹,到太阳穴止。36次。 3.用两手大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开始,沿鼻子两侧向下推72次。 4.用两手大拇指指腹轻揉两鼻翼,同时让孩子用鼻子配合呼吸。 5.用两手大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开始,沿两侧鼻沟向下推,72次。 6.按揉印堂穴、太阳穴、迎香穴各2分钟。 7.按揉颈下扁桃体2分钟。 让孩子俯卧位 8.用食、中、无名指向下抹脊柱40-50。 9.按摩结束后,喝杯温开水。 10.如果孩子晚上睡觉打呼噜时,试试用手揉颈下扁桃体处,看看能否让孩子呼吸通畅。 注意事项: 1.指甲不能长,以免划伤孩子的皮肤。 2.治疗时两手指要涂上按摩乳或甘油,防止磨破孩子的皮肤。 3.用力集中在手指与皮肤接触点,使力量渗透到人体里面。 4.贵在坚持,不能心急。 在治疗期间,让孩子服用香菊片(治疗鼻炎),一天两次,每次一片。辅助治疗孩子鼻子不通,你可以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决定是否服用药。 这只是我从网上学到的,加上自己的实际情况,属个人经验,仅作参考。

最新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特效药治疗)

最新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特效药物治疗)-医患对答 2015-5-19患者(湖北刘姓小孩家长):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患儿,6岁3个月,在北京儿童医院鼻镜检查,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2度。晚上睡觉打呼噜1年左右。5月13日(星期五)你开了三种药,5月15日下午开始用药,先已用药4天半,打呼噜症状已缓解2/3,但是还有部分症状。还需要继续用药几天?共需多少天?还需要继续用药几天?共需用药多少天? 2015-5-20【朱医生】: 你好,你小孩的治疗效果还可以,可以继续治疗。在坚持用两周时间,特殊体位滴鼻治疗要坚持连续用三周。药不够再继续买。 2015-5-26患者:朱医生,非常感谢你的特殊疗法!我小孩子的打鼾症状已缓解大部分,侧睡时基本已没有任何声音,只是仰睡时(特别是体位交换时)还感觉有堵塞的声音。但是滴鼻子用的药还剩下够用两天的(共够用2个星期),我们这里有这个药,但是当时朋友拿药时说滴鼻药里面还加了一支药(不知道药名)。我想,小孩继续用药时,还需要加这支药吧(什么药)?若三个星期过后如何判断是否好的彻底?需做什么样的复查吗? 2015-5-26【朱医生】: 你滴药的方式可能不对,一般2支药可以滴一周,你要再坚持滴2周,基本可以治愈。和我的文章所说基本吻合。你将滴药方法报上来,我看是否正确? 2015-5-27患者:朱医生,滴鼻药是每天滴3次,每次滴4滴,中间间隔5分钟,头部后仰。我上次拿了两瓶滴鼻液,滴了将近2周,已快滴完。方法对吗? 2015-5-27【朱医生】: 基本正确,你要是能再复查,用药就会更加合理。先这样治吧,有事再联系qq325110082。这次用完三瓶(2周)后再联系吧。 2015-6-4患者:朱医生,滴鼻药已用近三周了,打呼噜症状已基本缓解,但是体位交换时还有部分症状,好像里面有粘液堵住的感觉,需要一会适应。(另,孩子的皮肤上时常会起一些红色的小疙瘩,抹些无极膏会下去,可能有些过敏吧)还需要继续用滴鼻药吗?可以在我们当地做什么检查吗? 2015-6-5【朱医生】: 你现在一共用了多少支药了?从你前面的回复看,好像一支药可以用一周,大部分人两支药用一周,你好像比一般人少了一半,这样的话使用时间就要适当延长。建议滴鼻水使用时间维持到6周。

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及非手术治疗(学术)详解

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及非手术治疗(学术) 儿童腺样体肥大(PediatricAdenoidalHypertrophy)是儿童常见病,常引起睡眠打鼾、鼻塞、流涕、呼吸困难、中耳炎及听力下降。由于其部位隐匿,常常被人忽视,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1、病因正常儿童腺样体内即存在多种细菌,但平时并不发病。当气温发生变化,孩子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寒冷刺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急性腺样体炎,均可使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鼻窦炎时鼻腔分泌物后流刺激使腺样体肥大,而腺样体肥大妨碍鼻腔及鼻窦的通气引流,鼻炎或鼻窦炎亦不易治愈,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空气污染、变态反应也可使腺样体肥大[1]。 2、解剖学腺样体又名增殖腺、咽扁桃体、luschka扁桃体等,位于由蝶骨体、枕骨基底与第1、2颈椎组成的鼻咽顶后壁,增殖腺与腭扁桃体、舌根淋巴组织和咽后壁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Waldeyer环)。它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如B细胞、T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既有体液免疫作用,也有细胞免疫作用。若因某种原因持续肿大,影响临近器官及身体健康,则称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出生后迅速增大,4-6岁达到最大,并保持至8-9岁,以后逐渐退化萎缩。鼻咽腔3-5岁时轻度变窄,以后便持续增长至19岁。虽然13岁以上的男孩鼻咽腔大于女孩,但性别上无显著差异。15岁以下各年龄组腺样体大小和腺样体-鼻咽腔的比率也没有明显性别差异[2]。 3、体液免疫水平李卫红等[3]观察了59例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进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从儿科角度分析正确选择腺样体刮除手术的时机对小儿免疫功能发育的重要意义。结果示观察组患儿在行腺样体刮除手术之前血清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gM、IgE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18例患儿手术前1周与手术后2-4周血清IgA、IgG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较手术前降低。随访患儿52例,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为(5.6±2.5)次/年,其中13例有支气管肺炎的病史,16例出现气管炎、支气管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比例为55.8%,高于术前比例。研究提示,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高于正常儿童,特别是腺样体肥大合并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炎、分泌性中耳炎以及慢性鼻窦炎的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说明腺样体作为具有特定解剖结构的黏膜淋巴组织参与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在外源性细菌反复刺激下生成IgA、IgG发挥抗感染、中和毒素及免疫调节作用。Ivarsson等[4]报道腺样体肥大儿童在

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及非手术治疗

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及非手术治疗 儿童腺样体肥大(Pediatric Adenoidal Hypertrophy)是儿童常见病,常引起睡眠打鼾、鼻塞、流涕、呼吸困难、中耳炎及听力下降。由于其部位隐匿,常常被人忽视,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1、病因 正常儿童腺样体内即存在多种细菌,但平时并不发病。当气温发生变化,孩子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寒冷刺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急性腺样体炎,均可使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鼻窦炎时鼻腔分泌物后流刺激使腺样体肥大,而腺样体肥大妨碍鼻腔及鼻窦的通气引流,鼻炎或鼻窦炎亦不易治愈,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空气污染、变态反应也可使腺样体肥大[1]。 2、解剖学 腺样体又名增殖腺、咽扁桃体、luschka扁桃体等,位于由蝶骨体、枕骨基底与第1、2颈椎组成的鼻咽顶后壁,增殖腺与腭扁桃体、舌根淋巴组织和咽后壁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Waldeyer环)。它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如B细胞、T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既有体液免疫作用,也有细胞免疫作用。若因某种原因持续肿大,影响临近器官及身体健康,则称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出生后迅速增大,4-6岁达到最大,并保持至8-9岁,以后逐渐退化萎缩。鼻咽腔3-5岁时轻度变窄,以后便持续增长至19岁。虽然13岁以上的男孩鼻咽腔大于女孩,但性别上无显著差异。15岁以下各年龄组腺样体大小和腺样体-鼻咽腔的比率也没有明显性别差异[2]。 3、体液免疫水平 李卫红等[3]观察了59例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进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从儿科角度分析正确选择腺样体刮除手术的时机对小儿免疫功能发育的重要意义。结果示观察组患儿在行腺样体刮除手术之前血清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gM、IgE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18例患儿手术前1周与手术后2-4周血清IgA、IgG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较手术前降低。随访患儿52例,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为(5.6±2.5)次/年,其中13例有支气管肺炎的病史,16例出现气管炎、支气管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比例为55.8%,高于术前比例。研究提示,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高于正常儿童,特别是腺样体肥大合并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炎、分泌性中耳炎以及慢性鼻窦炎的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说明腺样体作为具有特定解剖结构的黏膜淋巴组织参与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在外源性细菌反复刺激下生成IgA、IgG发挥抗感染、中和毒素及免疫调节作用。Ivarsson等[4]报道腺样体肥大儿童在呼吸道致病抗原刺激下,存在于鼻咽黏膜内的IgA、IgG抗体分泌细胞参与免疫应答,产生Ig A、IgG抗体,发挥免疫防御作用。综上所述,6岁以下儿童腺样体肥大多为生理性,腺样体内的淋巴组织发育最明显,参与体内免疫活动相应活跃,不宜过早切除腺样体,以免影响这一免疫器官发挥重要作用。而对于年长儿,因为腺样体肥大出现严重鼻阻塞症状,伴有传音性听力减退,反复分泌性中耳炎、反复鼻咽部炎症、反复气管炎或支气管炎,甚至伴不明原因发热和OSAS等腺样体周围组织器官病理性改变,腺样体成为致病灶或影响吞咽及

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与治疗

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与治疗 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为咽淋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6-7岁时发育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在成人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并引起相应症状者,称腺样体肥大(Adenoidal Hypertrophy,AH),为一种病理现象。本病多见于儿童,且常合并有慢性扁桃体炎,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鼻-鼻窦炎密切相关。 一、解剖 腺样体组织为单一的、金字塔状的淋巴组织聚集物,其顶端指向鼻中隔,基底部位于鼻咽顶部和后壁的水平。腺样体是人类重要的免疫防御器官,腺样体可有生理性肥大,自婴幼儿期起逐渐增大,4-6岁增至最大,在6~8岁保持相对稳定,8岁后开始逐渐萎缩,至12岁以后绝大多数儿童腺样体可完全萎缩。腺样体是Waldeyer淋巴环的一部分,腺样体具有类似于淋巴腺的特征,与扁桃体一起,是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的一部分,因此,它们在免疫诱导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们也是粘膜型和系统性适应性免疫中的效应器官。 二、病因 腺样体的免疫功能主要是在儿童时期突出,它占据了口腔鼻咽的大部分空间,在刚出生的几年,这一空间还没有完

全发育起来。它在儿童时期逐渐发展,并在青少年时期逐渐增加。腺样体主要由B淋巴细胞(50-60%)和T淋巴细胞(40%)组成,其中约3%为浆细胞。鼻咽部的炎症及其毗邻部位的炎症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应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由于腺样体的免疫功能和特定的位置,腺样体被认为是病毒和细菌的储蓄池。腺样体通过非特异性抗菌因子参与体内免疫反应,产生局部分泌性IgA。IgA约占血清抗体的15-20%,尤其是粘膜表面的分泌性IgA(SIgA)在免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于那些似乎很容易反复感染的患者,sIgA可能会降低。这种减少可能导致对病毒、细菌和其他抗原的免疫力下降,并增加发生上呼吸道感染(URTI)的机会,如渗出性中耳炎、慢性鼻-鼻窦炎。 除感染外,上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已被大多数研究确认为儿童腺样体肥大的危险因素。虽然过敏症与腺样体疾病之间的关系尚不完全清楚,但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炎症状态也会影响腺样体组织,从而构成变应性腺样体炎的特征,即腺样体组织显示大量IgE阳性肥大细胞的情况。同时,呼吸气流中的过敏原可作用于鼻黏膜、腺样体和扁桃体,引起鼻腔炎症、慢性鼻窦炎、腺样体和扁桃体炎症以及肥大。此外,它们为细菌的定植提供了适当的环境条件,从而导致过敏反应和感染。随着感染和过敏反应的刺激,鼻黏膜水肿、增厚、重塑、腺样体和扁桃体异常肥大,导致上气道多平面狭窄。 三、症状

关于腺样体的基本特征和治疗方式

关于腺样体的基本特征和治疗方式 (一)腺样体的病因病理特征危害以及预防腺样体也叫咽扁桃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部顶部与咽后壁处,属于淋巴组织,表面呈桔瓣样。腺样体和扁桃体一样,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长大,2-6岁时为增殖旺盛的时期,10岁以后逐渐萎缩。腺样体肥大系腺样体因炎症的反复刺激而发生病理性增生,从而引起鼻堵、张口呼吸的症状,尤以夜间加重,出现睡眠打鼾、睡眠不安,患儿常不时翻身,仰卧时更明显,严重时可出现呼吸暂停等。本病最多见于儿童,常与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肥大合并存在。主要症状,鼻炎、鼻窦炎,听力减退和耳鸣,腺样体面容等。主要病因,炎症反复发作,遗传因素。 病因及病理生理 本病常见原因为炎症如急慢性鼻炎,扁桃体炎,流行性感冒等反复发作,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导致鼻阻塞加重,阻碍鼻腔引流,鼻炎鼻窦炎分泌物又刺激腺样体使之继续增生,形成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本病也常常有家族遗传史。 局部症状 儿童鼻咽腔狭小,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后鼻孔及咽鼓管咽口,可引起耳、鼻、咽、喉等处症状。

(1)耳部症状:咽鼓管咽口受阻,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 (2)鼻部症状:常并发鼻炎、鼻窦炎,有鼻塞及流鼻涕等症状。说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时发出鼾声,严重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 (3)咽、喉和下呼吸道症状:因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粘膜,常引起夜间阵咳,易并发气管炎。 (4)腺样体面容:由于长期张口呼吸,致使面骨发育发生障碍,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出现所谓“腺样体面容”。 全身症状 患儿表现为厌食,呕吐、消化不良,继而营养不良。因呼吸不畅,肺扩张不足,可导致胸廓畸形。夜间呼吸不畅,会使儿童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生长发育障碍,家长可发现孩子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多变、夜惊、磨牙、盗汗、尿床等症状。 腺样体肥大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鼾声过大和睡眠时憋气为两大主要症状,睡眠时张口呼吸、汗多、晨起头痛、白天嗜睡、学习困难等也是常见的症状。 主要危害 容易形成“腺样体面容”

小儿腺样体肥大中医治疗

小儿腺样体肥大中医治疗 腺样体是鼻咽部淋巴组织,又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部的后部及顶部。2?10岁是腺样体增殖旺盛期,10岁后逐渐开始萎缩,至成年则大部分消失。儿童期因多次感染而肥大者,称腺样体肥大或增殖体肥大。如腺样体肥大堵塞呼吸道,导致脑供氧不足,则需手术治疗。 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些患儿家长出于对手术的顾虑,要求保守治疗。现就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1病因病机 小儿系稚阴稚阳之体,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肺脾肾常不足,本病的发生多与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和痰瘀阻滞有关。 小儿肺卫不固,易感风寒风热之邪。风寒之邪从皮毛而入,内犯于肺,郁久化热,热郁不散,上蒸咽喉,或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肺经蕴热,清肃失降,挟热循经蒸灼咽喉,致咽喉开合不利, 肺气失司;脾常不足,脾虚运化失司,津液化为痰浊,阻于咽喉,致咽喉开合不利,肺气失司;小儿阳常有余,肾常虚,加之感邪后易化热化火,虚火上灼,痰瘀互结,阻于咽喉,而成本病。 2辨证论治 根据肺开窍于鼻、鼻为肺窍、咽为肺之门户的中医理论,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拟补气固卫、健脾祛湿、

益阴降火、宣肺通窍、活血散结为治疗原则。根据导师俞景茂教授的 临床经验,认为以下3型较为常见。 2.1肺脾气虚 症见鼻塞,涕色白,咯痰白黏,腺样体触之较软,神疲乏力,面 色苍白,表情淡漠,腹胀纳呆,易感冒,夜间打鼾,舌淡胖,有齿痕, 脉细无力。治法:益气健脾、化痰散结。方用玉屏风散合二陈汤加味: 黄芪6 g、党参6 g、太子参9 g、炒白术6 g、防风4.5 g、半夏6 g、 陈皮6 g、柴胡6 g、升麻6 g、浙贝母9 g、僵蚕3 g、山海螺12 g、 茯苓3 g、甘草3g。腹胀纳呆、不思饮食者加山楂、砂仁、鸡内金、 谷芽、麦芽;鼻塞重、涕色白者加细辛、白芷、辛夷花。 2.2肺肾阴虚 症见鼻塞,涕黄白,夜间打鼾,喉咙部干燥不适,腺样体肥大久 而不消,扁桃体肿大,兼见头痛,健忘,夜卧不安,夜寐鼾声持续不 断,多汗,磨牙,舌红少苔,脉细无力。治法:滋阴补肺、补肾填精。 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9 g、怀山药12 g、石斛6 g、茯苓9 g、 牡丹皮6 g、玄参6 g、麦冬6 g、桔梗4.5 g、百合9 g、炒酸枣仁9 g、川贝母9 g、地骨皮6 g、山海螺12 g。鼻塞重者加白芷、细辛、 辛夷花;健忘者加益智仁、女贞子、枸杞子;头痛者加川芎、杭菊花。 2.3气滞血瘀 症见鼻塞明显,腺样体肿大,质硬难消,日久不愈,夜间打鼾, 呼吸困难,常张口呼吸,甚则呈窒息状,或伴耳中闷胀,听力下降,

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及非手术治疗(学术)

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及非手术治疗(学术)

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及非手术治疗(学术) 儿童腺样体肥大(PediatricAdenoidalHypertrophy)是儿童常见病,常引起睡眠打鼾、鼻塞、流涕、呼吸困难、中耳炎及听力下降。由于其部位隐匿,常常被人忽视,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1、病因正常儿童腺样体内即存在多种细菌,但平时并不发病。当气温发生变化,孩子营养不良,身体抵抗力下降、寒冷刺激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急性腺样体炎,均可使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炎、鼻窦炎时鼻腔分泌物后流刺激使腺样体肥大,而腺样体肥大妨碍鼻腔及鼻窦的通气引流,鼻炎或鼻窦炎亦不易治愈,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空气污染、变态反应也可使腺样体肥大[1]。 2、解剖学腺样体又名增殖腺、咽扁桃体、luschka扁桃体等,位于由蝶骨体、枕骨基底与第1、2颈椎组成的鼻咽顶后壁,增殖腺与腭扁桃体、舌根淋巴组织和咽后壁淋巴组织组成咽淋巴环(Waldeyer环)。它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如B细胞、T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既有体液免疫作用,也有细胞免疫作用。若因某种原因持续肿大,影响临近器官及身体健康,则称为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出生后迅速增大,4-6岁达到最大,并保持至8-9岁,以后逐渐退化萎缩。鼻咽腔3-5岁时轻度变窄,以后便持续增长至19岁。虽然13岁以上的男孩鼻咽腔大于女孩,但性别上无显著差异。15岁以下各年龄组腺样体大小和腺样体-鼻咽腔的比率也没有明显性别差异[2]。 3、体液免疫水平李卫红等[3]观察了59例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进行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从儿科角度分析正确选择腺样体刮除手术的时机对小儿免疫功能发育的重要意义。结果示观察组患儿在行腺样体刮除手术之前血清IgA、Ig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IgM、IgE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18例患儿手术前1周与手术后2-4周血清IgA、IgG水平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后较手术前降低。随访患儿52例,随访时间为术后1年,发生呼吸道感染次数为(5.6±2.5)次/年,其中13例有支气管肺炎的病史,16例出现气管炎、支气管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比例为55.8%,高于术前比例。研究提示,腺样体肥大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高于正常儿童,特别是腺样体肥大合并急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炎、分泌性中耳炎以及慢性鼻窦炎的患儿血清IgA和Ig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说明腺样体作为具有特定解剖结构的黏膜淋巴组织参与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在外源性细菌反复刺激下生成IgA、IgG发挥抗感染、中和毒素及免疫调节作用。Ivarsson等[4]报道腺样

小儿腺样体肥大与中医辨证治疗

小儿腺样体肥大与中医辨证治疗 一、什么是腺样体? 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增殖体,是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的一块较大的淋巴组织,生后即存在,它是构成咽淋巴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的免疫器官,它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如B细胞、T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等,具有体液和细胞双重免疫功能。3-6岁时作为局部免疫组织对呼吸道免疫应答和保护呼吸道的作用最活跃。大多数文献报告2-10岁为生理性肥大,在婴幼儿期发育较快,6岁时最大,10岁后逐渐萎缩,青春期后消失。 二、流行病学 小儿腺样体肥大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好发于10岁以下小儿,尤以6-7岁者最为多见,发病率9.9%-29.9%,无明显性别差异,以鼻塞、打鼾、张口呼吸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引起呼吸暂停,影响大脑供氧从而影响智力。寒冷潮湿地区发生率较高,虽无明显季节性,但在冬、春季多易加重。本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三、腺样体肥大的病因及病理 1.病因: 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急性腺样体炎,均可使腺样体肥大。 ②慢性鼻炎或鼻窦炎的分泌物刺激,使腺样体肥大;而腺样体肥大妨碍鼻腔及鼻窦的通气引流,鼻炎或鼻窦炎亦不易治愈,二者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③变态反应可使腺样体肥大。 ④气候寒冷、潮湿、气候多变,以及家庭卫生和通风不良,常发生此病。 ⑤腺样体肥大可能是全身淋巴结肿大的局部表现。 ⑥遗传因素。 ⑦5岁以上小儿常合并慢性扁桃体炎,凡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因亦为其原因。 2.病理: 腺样体肥大常显慢性炎症,表面纤毛柱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粘膜下淋巴细胞浸润,嗜酸粒细胞增多,血管壁增厚,纤维组织肿胀增厚。腺样体近后鼻孔部较厚,至鼻咽后壁则渐薄,有时可堵满鼻咽腔或堵塞后鼻孔。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l)局部症状: ①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使咽鼓管口堵塞,因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表现有传导性耳聋、耳鸣症状,严重者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有些病人耳部症状是腺样体肥大的首发症状。 ②鼻部症状:腺样体肥大可堵住后鼻孔,不但鼻通气不好,而且还可以使鼻腔分泌物不易排出,并发鼻炎和鼻窦炎。出现鼻堵、流涕、张口呼吸、闭塞性鼻音及睡眠时打鼾等症状。 ③咽喉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由于咽部分泌物下流,刺激咽喉及气管、支气管,引起相应的炎症。出现咽部不适、声音嘶哑、咳嗽吐痰、气喘等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