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梁、柱最大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受力类最小配筋百分

0.6全部纵向钢受压构0.2

一侧纵向钢0.45/中的较大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注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HRB40级RRB4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C6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0.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b)h'后的截面面积计算;ff

4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第8.2.3条解释:

ρ--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s/(bh0);

对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取ρ=(Ap+As)/(bh0)。

第10.1.8条当按单向板设计时,除沿受力方向布置受力钢筋外,尚应在垂直受力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注: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限制。

柱的配筋率:取全截面。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3.1条: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柱的最大配筋率为5%。

4当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3%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纵向受力钢筋最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箍筋也可焊成封闭环式;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6.3.3条: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 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

级不应小于0.3。

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钢筋配筋率大于2%表6.3.3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

6.3.8 柱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总配筋率应按表6.3.8-1采用,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对建造于IV类场地且较高的高层建筑,表中的数值应增加0.1。

注:采用HRB400级热轧钢筋时应允许减少0.1,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应增加0.1。

2 柱箍筋在规定的范围内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间距和直径,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一般情况下,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6.3.8-2采用;

注:d为柱纵筋最小直径;柱根指框架底层柱嵌固部位。

2)二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不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柱根外最大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三级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于400mm时,箍筋最小直径应允许采用6mm;四级框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

6.3.9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宜对称配置。

2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3 柱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4一级且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

5 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6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