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两步计算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两步计算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充分经历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加强对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整理能力,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能正确解决含有加、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初步感知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解题步骤。

3.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领悟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难点:体会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运算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激动经验、揭示课题

谈话: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实际问题都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探索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两步计算的加减法实际问题。

师:比一比那些小朋友最爱动脑筋,最有办法,获得的星最多。

二、呈现问题、探索解决

1、出示例题3

大家知道乘车的时候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出示例3情境图。

学生看图,题中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你知道离站时车上有多少人吗?

学生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独立思考,交流思路

猜一猜:先离站时车站的人数比原来车上的人数多了还是少了?

想一想:根据条件,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准备怎样算?

集体交流:谁来分享你的好办法?

引导学生理解交流的思路,学生说教师边板书

先减后加:原有34人—下车的15人+上车的18人=离站时车上有37人

先加后减:原有34人+上车的15人-下车的18人=离站时车上有37人

先减后加:原有34人+上车比下车多的3人=离站时车上有37人3、提出检验

点评:小朋友们想到的办法可真多啊!现在请小朋友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办法再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质疑:答案我们是算出来,那怎样知道我们算的对不对?

追问:你打算怎样检验?

预设:1、再算一遍

2、用另一种方法计算

3、也可以倒过来推算,先减去上车的,再加下车的人数,就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3单元教案 xx小学2017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版) 学段目标(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教学计划(2017—2018学年) 一、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课本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教学时,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2、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3、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4、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教学难点: 1.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3.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课时安排: 14课时 1.10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2.10000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年级的加减法竖式计算

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练习题(1) 竖式计算,带 521+26= 97+535= 362-138= 479-254= 450-242= 198+157= 283+76= -206= 56+238= 679-497= 835-209= 374+ 226= 39+597= 666-286= 702-173= +322= 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练习题(2) 竖式计算,带 223+404= 485+37= 602-336= 300-185= 900-461= 379+250= 800-695= 326+588= 663+282= 459-68= 208-129= 239+571= 736-526= 352+156= 321+95= 823-695= 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练习题(3) 竖式计算,带 54+678= 596-348= 405-278= 746+163= 611-453= 511+339= 162+456= 913-804= 143+88= 474+209= 800-507= 379-254= 86+214= 215+26= 366-137= 37+535= 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练习题(4) 竖式计算,带

450-242= 198+157= 283+76= 400-206= 349+231= 835-209= 339+587= -84= 574-390= 56+238= 679-497= 374+226= 666+286= 702-173= 805-39= 575+ 322= 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练习题(5) 竖式计算,带 74+307= 502-336= 400-185= 296+804= 34+678= 405-228= 746+163= 707-523= 517-348= 67+95= 474+209= 800-507= 607+95= 474-209= 800-507= 47+853= 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练习题(6) 竖式计算,带 527+381= 705-388= 904-405= 366+247= 410-242= 283+76= 349+231= 400-106= 629+246= 927-54= 628-255= +71= 450-342= 198+357= 283+276= -206= 三位数加减法笔算练习题(7) 竖式计算,带 574-387= 256+238= 679-297= +261= 341+89= 626+286= 702-143= 405-39=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加减乘除混合练习

A 1)6×3= 2) 5+58= 3) 24÷3= 4)3700-370= 5) 8500-5500= 6) 58-36= 7) 4×8= 8)8×9+21= 9)8×9+21= 10)420+80= 11) 4×3÷2= 12)4600+4700= 13)27÷3+6= 14)9×9= 15)280+450= 16)27÷9= 17)43-30= 18)8÷1= 19)420+80= 20)64-8= b 21)96-42= 22)730-190= 23)78+15= 24) 27-3= 25)81÷9= 26)8÷2= 27)3200+5100= 28)12÷4+18= 29)32÷8= 30)25÷5+36= 31)64-8= 32)64÷8= 33)7000+3000= 34)8÷4+48= 35)4×8—4= 36)430+1000= 37)280+450= 38)64÷8= 39)4×8-5= 40)1800-900= c 41) 96-42= 42)49÷7+7= 43)5+58= 44)4900-1800= 45)12÷4+18= 46)58-36= 47)64-8= 48)21÷3= 49)42÷7= 50)35÷7= 51)1200-400= 52)280+450= 53)1200-400= 54)9×9= 55)43-30= 56) 83-20= 57)24÷3= 58)42÷7= 59)54÷9= 60)36÷6=

d 61) 8÷1= 62)280+450= 63)14÷7= 64)6×5+37= 65)72÷9= 66)42+13= 67)53+8= 68)5×7= 69)24+8= 70)8÷4×3= 71)80-44= 72)800+900= 73)42÷7= 74)58-36= 75)6×3= 76)35÷7= 77)34+9= 78)64-8= 79)4×8= 80)7÷7= e 81)21÷3= 82)3700-370= 83)800+900= 84)53+8= 85)800+900= 86)54÷9= 87)24÷3= 88)25÷5+36= 89)6×5+37= 90)280+450= 91)42÷7= 92)64÷8= 93)84+7= 94)4×9= 95)64÷8= 96)72÷9= 97)56÷7-3= 98)6×3= 99)8÷2= 100)34+9=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一 一、填空。(23分) 1、36÷4=9,这个算式读作( ),其中除数是( ),商是( )。 2、8+22=30,54-30=24,把这两道算式改写成一道算式应该是( )。 3、72÷8=9 可以表示72里面有( )个( );也可以表示72是( )的( )倍; 4、32除以8的商是( ),再乘7得( )。 5、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其中有一个( )角,两个( ) 角。 6、将下列算式按得数的大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7 72÷8 36÷6 ( )> ( ) > ( ) >( ) >( ) 8、9的3倍是( ),32是4的( )倍。 9、妈妈今年35岁,小红今年5岁。明年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 ( )倍。 10、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简便算式是( ) 二、判断下面的话对吗?(4分) 1、12÷4=3,这道算式表示把12分成4份,每份是3。( ) 2、风车转动和拉抽屉都是旋转现象。( ) 3、计算7×8和56÷7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 4、比锐角大的角一定是钝角。( ) 三、选择。将合适答案的序号填在( )。(5分) 1、下面图形( )通过平移可以和重合。 ① ② ③ 2、96-32+28= ,正确答案是( )。 ① 29 ② 60 ③ 92 3、36+28 ○ 6×9比较,○ 内应填( )。

① ③ = 4、12÷4读作:() ①12除4②12除以4③4除以12 5、唱歌的有45人,跳舞的有9人,唱歌的是跳舞的()倍。 ①3②4③5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16分) 54÷9=5×8=54+6=7÷7=64-8= 16÷2= 7×3=32÷8= 36÷6=48÷6= 45÷5= 56÷8= 3×8÷4= 4×9÷6= 9×8+15= 8×7-32= 2、列式计算(9分) (1) 7个3相加,和是多少? (2) 45是5的多少倍? (3) 甲数是6,乙数是甲数的4倍,乙数是多少? 五、动手操作。(12分) 1、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并写出它们的名称。 2、在方格里画出下图先向右平移8格,再向下平移3格后的图形。 七、解决问题。(31分) 1、填一填。(6分)二年级各班人数情况统计表 班级男生女生合计 二(1) 18人比男多7人 二(2) 比女生少4人24人 二(3) 25人27人 2、(5分) 把上面的萝卜平均分给5只,每只小兔能分得几个萝卜? 3、(5分) 4、动物园里有8只黑鸽子,24只白鸽子。(15分) 1、白鸽子的只数是黑鸽子的几倍?(5分) 2、一共需要多少个窝?(5分) 3、你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试着解答出来。(5分) 2017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二

2017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可打印修改) (2)

2017年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 1、 4206是()位数,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 2、40÷8=(),读作:(),被除数是(),除数是 (),商是()。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还表示40里面有()个()。 3、用口诀五八四十写出两个除法算式是()和() 4、一个数从右边起第( )位是百位,第( )位是千位。 5、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8,十位上是3,其余数位上的数是0,这个数写 作()读作()。 6、10个()是一万;2438是由()个千、()个百、()个 十和()个一组成;一个数是由5个千和3个十组成,这个数是()。 7、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橡皮重20( ) 一只鸡重2( ) 爸爸高170 ( ) 爸爸重71() 8、在○里填上>、<或=。 3千克+2000克○ 5千克 1100-300 ○ 809 24÷6○30÷6 25÷5○48÷6 7×5○35÷7 81÷9○12÷2 1200-1000○100 64÷4○24÷3 9、在□里填上一个适当的数。 785<□84□10>6□4 10、一个鸡蛋重50(),小明重30()。 11、写出后面三个数的近似数:4931() 512() 3009() 12、 60个十是( );10个百是( ),10个千是( ) 13、有24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是()。 14、56÷8=(),想:8×()=56,口诀是( )。

15、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圆有( )条对称轴。 16、拉抽屉、升降国旗、电梯上下等这些都是()现象。酒店里的转 门、公园里的木马、吹大风车等这些现象都是()现象。 17、从0、4、8、3中选出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 四位数是()。 18从45里连续减去5,减()次还剩5。 19 60-40÷8这个算式里有()法和()法,计算时要先算() 法,再算()法。 20 在()里最大能填几? ()×7<36 9×()<40 73>8×() 二、判断: (1)读数和写数时,都要从最高位读起和写起。() (2)在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3)一个四位数减一个三位数,可能得一个三位数,也可能得一个四位数。() (4) 1千克棉花和1000克铁比较,铁比较重。() (5)男生比女生多35人,女生比男生少35人。() (6)24÷6=4读作24除6等于4。( ) (7)、计算8×6和6×8,48÷8用同一句乘法口诀。() (8)、所有的长方形形都是轴对称图形。()(9)、计算32÷4×2时,先算乘法再算除法。()(10)、把6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一定分3个。() (11)一个乒乓球约重3克。() (12)小胖今年7岁,约重2千克。() 三、选择:(选序号) (1)678最接近几百?()。

小学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500道

69 - 31 + 49 = 16 + 51 - 12 = 57 - 37 - 17 = 15 + 18 + 52 = 67 + 32 - 58 = 85 + 11 + 2 = 86 - 81 - 2 = 19 - 18 - 1 = 73 + 15 - 26 = 25 - 18 - 4 = 87 - 48 - 14 = 29 - 24 + 42 = 74 - 22 + 24 = 27 + 41 + 12 = 74 + 20 - 37 = 16 - 14 - 2 = 17 + 25 - 29 = 32 + 65 + 2 = 14 - 12 - 1 = 58 - 27 - 24 = 54 + 45 - 61 = 84 + 15 - 93 = 86 - 29 + 12 = 35 - 24 + 51 = 43 - 12 - 25 = 78 + 20 - 48 = 40 + 56 + 2 = 33 + 54 - 54 = 71 + 20 - 82 = 39 + 49 - 13 = 30 - 18 - 12 = 32 - 30 + 25 = 55 - 11 + 36 = 56 - 35 + 68 = 76 - 42 + 44 = 31 + 52 - 67 = 45 - 32 + 23 = 43 - 34 + 65 = 74 + 22 + 2 = 48 + 13 - 58 = 53 + 44 - 25 = 64 + 12 + 16 = 42 + 35 + 22 = 80 - 23 - 20 = 73 - 33 - 21 = 39 - 39 + 85 = 58 + 41 + 1 = 37 + 39 - 47 = 35 + 21 - 48 = 41 + 19 - 40 = 54 + 36 - 40 = 32 + 66 + 2 = 35 + 32 + 30 = 79 - 77 + 15 = 43 - 17 + 24 = 88 + 11 + 1 = 33 + 29 + 26 = 26 + 54 - 40 = 42 - 28 - 12 = 22 + 21 + 41 = 55 - 39 - 12 = 31 + 59 - 90 = 67 + 13 - 60 = 86 + 14 - 60 = 82 + 15 - 96 = 81 - 15 + 21 = 38 - 20 + 23 = 44 + 49 - 72 = 73 + 16 - 46 = 85 - 37 - 48 = 88 + 11 + 1 = 15 + 34 + 50 = 65 - 61 + 51 = 53 - 33 + 48 = 70 + 30 - 67 = 76 + 21 + 1 = 58 + 25 - 60 = 52 - 34 + 66 = 65 - 25 + 12 = 86 - 50 + 60 = 23 + 56 + 12 = 72 + 25 - 75 = 29 + 54 + 17 = 85 + 14 + 1 = 49 - 38 + 67 = 42 - 23 - 13 = 19 + 73 - 14 = 20 + 23 + 25 = 71 - 63 + 76 = 21 + 38 + 18 = 58 + 42 - 67 = 21 + 24 + 54 = 55 - 25 - 12 = 71 + 28 + 1 = 72 - 55 + 79 = 84 + 13 - 79 = 37 - 30 + 40 = 60 + 38 - 39 = 33 - 15 - 14 = 74 - 42 - 30 = 30 + 13 - 27 = 21 + 34 + 45 = 14 - 12 + 84 = 67 - 24 + 57 = 53 + 24 - 37 = 19 + 76 - 85 = 15 + 24 - 25 = 43 - 23 - 13 = 57 + 14 + 13 = 72 - 64 + 50 = 66 - 23 + 31 = 36 - 25 - 8 = 56 + 37 + 4 = 23 - 22 + 48 = 61 - 29 - 21 = 58 + 17 + 13 = 79 - 56 - 13 = 62 - 35 - 21 = 19 - 17 + 16 = 67 - 59 + 70 = 58 + 37 + 2 = 16 + 62 - 69 = 43 - 16 - 18 = 88 + 12 - 85 = 60 + 23 + 17 = 28 - 23 + 42 = 28 + 26 + 31 = 84 + 12 + 2 = 29 - 24 - 4 = 20 + 61 + 19 = 14 - 13 - 1 = 53 - 26 + 46 = 70 + 24 + 2 = 23 - 17 + 16 = 81 - 78 - 2 = 61 - 29 + 67 = 84 + 13 - 27 = 41 - 27 + 19 = 79 + 18 + 3 = 84 - 50 - 23 = 53 - 40 - 11 = 54 - 50 - 2 = 32 + 26 - 40 = 55 + 23 + 21 = 59 + 37 - 16 = 28 - 18 - 10 = 24 - 22 + 52 = 55 - 28 - 16 = 84 - 52 - 21 = 40 + 36 + 14 = 22 + 70 - 32 = 77 + 22 - 50 = 73 - 65 - 7 = 50 - 36 + 24 = 61 + 39 - 33 = 32 - 12 + 46 = 37 - 25 - 12 = 86 + 11 + 1 = 32 - 21 - 6 = 83 - 21 + 27 = 71 - 70 + 67 = 38 - 20 - 15 = 81 - 32 - 27 = 21 - 13 - 6 = 83 + 15 - 69 = 79 - 54 - 24 = 28 + 52 + 18 = 78 - 23 - 29 = 23 - 15 - 8 = 36 + 47 + 13 = 37 + 33 + 13 = 45 + 48 - 71 = 29 - 12 + 76 = 17 - 15 - 2 = 45 - 18 - 25 = 59 - 32 + 50 = 60 - 31 - 25 = 36 - 12 - 16 = 29 - 20 + 45 = 32 + 30 + 29 = 16 + 57 + 27 = 55 + 22 - 76 = 18 - 13 - 2 = 43 - 34 + 87 = 29 + 67 + 4 = 15 - 14 + 58 = 88 + 11 + 1 = 39 - 17 + 41 = 19 + 78 + 1 = 75 - 42 - 24 = 65 - 18 + 15 = 47 + 37 - 83 = 36 + 22 + 17 = 82 + 17 + 1 = 16 + 20 + 39 = 54 + 14 + 12 = 45 + 35 + 11 = 44 - 21 + 60 = 70 - 24 + 36 = 15 + 36 - 34 = 62 - 18 - 19 = 24 - 24 + 30 = 52 - 35 + 47 = 38 - 37 - 1 = 46 + 12 + 42 = 40 - 19 - 21 = 29 + 29 - 12 = 14 + 51 + 16 = 56 - 55 + 41 = 58 - 46 - 11 = 25 - 18 - 4 = 66 - 38 - 22 = 51 - 25 + 71 = 16 - 13 + 60 = 86 - 39 - 45 = 45 + 30 - 75 = 23 - 15 + 84 = 79 + 11 - 11 = 88 - 61 - 11 = 63 - 37 - 20 =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二)以及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利用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为此,教学时要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单元主题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熟悉的具体情境——参观科技园的准备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了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5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教具、学具准备:教科书第12页准备春游食品情境放大图或课件;按例1内容,让学生准备实物卡片,准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卡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准备 1.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以小精灵聪聪的身份说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忙着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 2.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新课

2017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第7、8单元测试卷

(68分) 一、趣味填空。(每空1分,共17分) 1.有两件不同的上衣,两条不同的裤子,共有()种不同的穿法。 2.时针走1大格是()时;分针走1大格是()分;分针走1小格是()分。 3.分针从12走一圈回到12是()分,也就是()。 4.分针从6走到9,走了()分;时针从6走到10,走了()时。 5.如果用4,0,7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小的数是()。 6.三位羽毛球运动员进行比赛,每两个人比赛一次,一共要进行()次比赛。 7.一列动车往返于南昌、南京、深圳三地载客,要准备()种不同的动车票。 8.用分别写有1,2,5的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能组成()个两位数,它们分别是()。 9.新闻联播晚上()时整开始,要播放30分钟,()时()分结束。 二、精心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1.菲菲和她的3个好朋友,每两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次电话。 ①3 ②4 ③6 2.小花和爸爸、妈妈到照相馆照相,如果坐成一排合影,有()种坐法。 ①2 ②4 ③6 3.兴东同学用0、1、2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两位数。 ①4 ②5 ③6

4.一节数学课的时间是()。 ①40小时②4分钟③40分钟 5.小明的储钱罐里有一些1元、5角和1角的硬币,要买一支1元5角的笔,有()种不同的付钱方法(不用找钱)。 ①5 ②6 ③7 三、画一画,填一填。(共27分) 1.看一看,算一算。(10分) 2.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画出最后一个钟面的分针。(8分) 3.算一算。(9分) 过一刻是:______ 过半小时是:______ 过25分钟是:______ 四、连一连。(共14分) 1.下面是小刚周日下午的活动安排表。(8分) 把时间和相应的活动连起来。

二年级加减法竖式练习题

1 9 3 7 3 6 8 2 4 3 5 8 +7 1 +5 7 + 4 7 -7 6 -1 4 -2 9 5 7 7 1 1 1 9 5 2 9 9 6 -1 8 -5 4 +8 9 -4 9 +4 9 -4 7 5 8 5 2 2 9 1 7 3 3 6 2 -2 9 +2 9 +4 5 +5 6 +5 8 +2 8 7 2 6 9 7 1 2 6 4 7 4 3 -6 5 +2 7 +1 9 -1 9 -3 8 -1 8 5 8 1 3 6 8 9 7 5 9 9 8 -3 9 +6 7 -3 9 -5 8 +1 5 -4 9 5 6 1 8 6 1 6 3 1 3 9 4 -3 9 +7 4 -2 2 -2 8 +3 8 -3 9 4 2 2 7 9 7 9 3 6 1 4 6 -2 3 -1 8 - 5 8 -2 8 -2 8 +1 5 3 2 3 8 9 4 6 1 1 1 2 7 -1 8 + 5 1 - 6 6 +2 9 +6 9 +6 6

5 7 4 4 6 1 9 7 7 8 3 2 -2 8 -2 9 +1 9 -1 8 -6 9 +4 9 1 9 5 7 7 7 6 9 7 7 2 2 +5 9 -2 8 -1 9 +1 7 -6 8 +4 6 5 8 4 2 2 5 6 3 6 6 9 8 +2 9 +2 9 +6 8 +1 9 +2 6 -6 9 4 4 3 3 7 1 7 3 3 9 2 9 +2 9 +3 9 -6 4 - 5 4 +3 3 +5 7 4 3 4 8 8 7 8 3 1 9 9 4 -1 5 +2 2 -3 8 - 3 5 + 6 3 -2 7 2 6 4 6 2 1 7 5 5 5 5 7 +6 4 -2 7 - 1 2 - 3 9 -3 8 +3 3 4 7 6 7 7 4 6 4 4 7 2 9 +4 8 +1 4 +1 9 -1 8 +2 7 +6 1

2017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2017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 1.一辆公交车里原来有28人,到站点后下去8人,又上来1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水果店运来22筐苹果和18筐梨,运来的橘子和苹果同样多,三种水果一共运来多少筐? 3.静静写了6天大字,前5天每天写3张纸,最后一天练了4张纸,静静一共写了多少张纸? 4.小明有18元钱,小红有24元钱,小红应该给小明多少元钱,两人的钱数才一样多? 5.一条河堤长12米,每隔4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栽多少棵? 6.一条大鲨鱼,尾长是身长的一半,头长是尾长的一半,已知头长3米,这条大鲨鱼全长多少米? 7. 妈妈买来9个桃,爸爸买来15个桃,把这些桃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桃? (写综合式) 8. 妈妈买一双皮鞋花52元,买一双布鞋花12元,付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9、小白兔有72只,小狗有9只,小白兔的只数是小狗的几倍? 10、56个桃子平均分给7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11、商店有自行车60辆,卖了4天,每天卖8辆,还剩多少辆? 12、海印电器商场有彩电550台,又运来240台,卖了一些后还剩320台,卖了多少台?

13、有两群猴子,每群9只,现把它们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几只猴子? 14、二小一班有32人,二班有40人,做游戏每8人一个组,可以分几组玩? 15、商店原来有25筐桔子,卖出18筐后,又运进40筐,这时商店有桔子多少筐? 16. 商店上周运进童车50辆,这周又运进48辆,卖出17辆.现在商店有多少辆童车? 17. 校园里有8排松树,每排7棵.37棵松树已经浇了水,还有多少棵没浇水? 18. 商店有7盒钢笔,每盒8支,卖了28支,还剩多少支? 19. (1)学校买来54盒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2)学校买来了30盒白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20. 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21. 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22、学校买来54盒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2)学校买来了30盒白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23. 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24. 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7-2018春季学期二年级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班级: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17分) 1、16÷2=8 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或者16里有()个()。 2、18÷6=3读作() 3、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2,列式是()。 4、有15个△,每3个一份,可以分成()份,算式是()。 5、表示一共有()个,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算式是()。 6、24÷4=6和4×6=24用的口诀是()。 7、小明看一本书,每天看6页,5天看完,这本书有()页。 8、下面是兴趣班人数的统计表,请完成以下表格。 班别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本班总人数 奥数班20人41人 电脑版9人28人 二、我会想。(13分) 1、圈一圈,算一算(3分) ()÷()=()口诀: 2、分一分(3分)

()÷()=()口诀: 3 、看图列式(3分) △△△△△△()×()=() △△△△△△()÷()=() △△△△△△()÷()=() 4、我是小法官(4分) (1)、甲数是35,比乙数多8,乙数是43。()(2)、80减去7个4,差是52。()(3)、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以除数,得到的结果是商。()(4)、12÷4=3可以读作12除4等于3 。() 三、我会算(34分) 1、直接写出得数(12分) 18÷3= 8×9+8= 35+48-22= 9+9= 8÷2= 2+89-17=(48-47)×5= 0÷5= 6×6= 44-28+18= (70+30)×0= 3×7-9= 2、在○里填上“+”、“-”、“×”或“÷”。(6分) 8○2=4 12○3=4 3○6=18 10○4=6 9○6=3 36○6=6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8分) ()×5=206×()=18 49-()=15 3×()=9 ()×1=616÷()=4 ()×2=220÷()=5 4、根据口诀写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8分) 四六二十四三五十五 四、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6分)

小学二年级加减混合竖式练习题200道

37+46—54= 81—32—27= 42—34+57= 37+34—30=28+35+23=76+18—55= 72—44—14= 19+32+39= 46+29—37= 44—32+68= 78—24+39= 64+20-56= 27+46—54= 61—12—27= 52—34+47= 44—27+16= 60-49+28= 15—6+36= 73—40+20= 20+6—17=

18+4—15= 45+25+27= 90—56—25= 12+30—23= 56—42—8= 56+43—89= 23+65—18= 98—76—14= 63—48+26= 63+17—28= 63—28+17= 42+6—29= 40+19+12= 92-47-18= 37+34—14= 86—37—25= 69—20+37= 83—20—35= 67—8+16= 58—26+12=

65+28-46= 85-70+16= 60-13+27= 68-35+49= 76+18-56= 67-23+37= 69-4+23= 91-87+57= 65+28-46= 85-70+16= 60-13+27= 68-35+49= 15+68-39= 59+31-51= 82-69+77= 46-26+14= 81+13-44= 62-57+94= 64-39+13= 99-34+18=

1+99-68= 80+12-69= 97-36+32= 77+17-20= 77+15-54= 37+26-28= 77-64+67= 13-7+61= 17+80-47= 77+11-54= 59-33+46= 67+23-78= 30+45-69= 1+90-81= 47-35+63= 45-44+48= 98-35+27= 5+88-38= 38+34-59= 51+29-67=

(完整版)2017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2017年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用乘法口诀求商时,想除数和几相乘的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 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 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 (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一、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2017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7--2018第二学期数学工作计划 班级:二年级(2)班 教师: 一、指导思想: 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一),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数学广角——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总复习等。 三、班级情况分析: 二年级(2)班的孩子(男22人,女23人)经过了一年的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习惯等相对来说已有了较大的转变;完成作业情况也较好,大部分同学作业清楚,态度端正,对数学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不过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由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其自身的种种原因,尚不能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学起数学来感觉还是有点累。学生乐于计算,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就有点麻木,不注意审清题目意思,急

于动手,以至于粗心大意,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需要更加的严格要求,多动手,多思考。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乡镇班级的孩子需要老师更关心与关爱,完成作业情况需要每次认真统计完成情况,并分析学生的易错点。培养学生的认识总结错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 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 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 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

二年级以内的加减法竖式计算

笔算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 225+214= 521+26= 97+535= 362-138= 479-254= 450-242= 198+157= 283+76= 349+231= 400-206= 574-390= 56+238= 679-497= 835-209= 374+226= 39+57= 666+286= 702-173= 575+322= 85-39= 806+95= 145-68= 548+452= 85+263= 293-56= 560+380= 725-388= 292-187= 366+207= 900-405= 629+240= 927-254= 628-255= 538+71= 417-223= 854-592= 437+142= 293-156= 53+829= 421-348= 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班级号数姓名成绩 ————————————————————— 223+404= 485+37= 602-336= 300-185= 900-461= 319+250= +588= 800-695= 663+282= 459-68= 208-129= 239+571= 54+678= 516-348= 405-278= 746+143= 736-520= 611-453= 511+339= 913-804= 162+450= 823-695= 352+156= 321+95= 143+88= 474+209= -507= 二年级10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 25+214= 21+26= 37+535= 366-137= 379-254= 450-242= 198+157= 283+76= 349+231= 400-206= 574-390= 56+238= 679-497= 835-209= 374+226= 39+57= 666+286= 702-173= 575+322= 85-39= 245-179= 49+867= 528-89= 201-84= 726+118= 806+45= 145-68= 548+452= 85+263= 293-56= 560+380= 725-388= 292-187= 366+207= 900-405= 629+240= 927-254= 628-255= 538+71= 417-223= 二年级1000以内的加、减法 学校班级姓名成绩 ————————————————————— 854-592= 437+142= 293-156= 56+847= 421-348= 700-453= 501+389= 963-804= 169+450= 800-695= 34+678= 517-348= 405-228= 746+163= 737-520= 352+135= 67+95= 43+88= 474+209= 800-507= 115+267= 85+37= 602-336= 300-185= 900-461= 319+250= 326+588= 800-695= 663+282= 459-68= 208-129= 239+571= 165+78= 755+155= 556-379= 503+108= 702-564= 205+89= 409+394= 340-1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