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课后强化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1)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课

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

一、课内双基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当.项王(dǎnɡ) 孰.与(shú)有郤.(xì)

B.戮.力(lù) 杯杓.(zhuó) 犒.劳(hào)

C.翼.蔽(yì) 美姬.(jī) 交戟.(jī)

D.彘.肩(zhì) 侍.坐(shì) 郦.山(lì)

【答案】D(A项,当:dānɡ,B项,杓:sháo、犒:kào,C项,戟:jǐ)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

..时

约为婚姻

..

B.籍吏民,封府库

..,而待将军

沛公不先破关中

..,公岂敢入乎

C.所以

..遣将守关者

将军战河北

..

..,臣战河南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答案】B(A项,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指结成夫妻关系。C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河北、河南古义:指黄河以北地区、黄河以南地区,今义:指河北省、河南省。D项,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指非同一般的。鱼肉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的对象,今义:指鱼的肉。)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不如因善遇之”中的“因”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C.因.循守旧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答案】B(都是“趁机”的意思。A项,依靠;C项,沿袭;D项,通过,经由。) 4.选出对下列句中“之”的意义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臣活之.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④今者有小人之.言⑤与之.同命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⑦欲诛有功之.人⑧此亡秦之.续耳

A.①/②③⑤/④⑦⑧/⑥

B.①/②⑤⑥/④⑦/③⑧

C.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D.①/⑤⑥⑧/②③/④⑦

【答案】A(①句“之”是动词,“去,往”;②③⑤均为代词;④⑦⑧为结构助词“的”;⑥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不译。)

5.下列四组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距关,毋内诸侯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③张良出,要项伯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⑥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⑦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⑧君安与项伯有故

A.②④⑤⑦B.③④⑤⑦

C.①③⑥⑦D.①③④⑧

【答案】B(①距—拒,内—纳。③要—邀。④倍—背。⑤蚤—早。⑦郤—隙。)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头发上.指

B.吾得兄.事之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答案】C(A、B、D中加点字都是名词作状语,C项“从”是使动用法。)

二、语段精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10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谦让)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路)

C.大王来何操.(操,拿,携带)

D.再拜

..奉大将军足下(再拜,第二次拜)

【答案】D(再拜,拜两次,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

8.对以下句子中的“谢”字的不同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③阿母谢媒人

④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⑤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⑥则与斗卮酒。哙拜谢

⑦张良入谢

A.①②⑤/⑦/③④/⑥

B.①/②⑤/⑦/③④/⑥

C.①⑤/②⑦/③/④/⑥

D.①②/⑦/③④/⑤⑥

【答案】C(①⑤道歉;②⑦辞,辞谢;③谢绝;④劝告;⑥致谢。)

9.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相去.四十里②沛公已去.

B.①沛公不胜.杯杓②不胜.枚举

C.①沛公安.在②国安.则无忧民

D.①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②弃甲曳兵而走.

【答案】D(“走”,逃跑。A.①“去”,距离;②“去”,离开。B.①“胜”,能承受;②“胜”,尽。C.①“安”,疑问代词,哪里;②“安”,安定。)

10.下列对选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叙述的事情属于刘邦、项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在鸿门宴上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B.“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一句说明项羽已经察觉到刘邦要逃跑。

C.刘邦“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是因为当时情势危急;张良等大部分随从留下不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麻痹项羽。

D.刘邦之所以最终诛杀了曹无伤,是因为他在鸿门宴上得知曹无伤是内奸,把他“欲王关中”的政治野心向项羽告了密。

【答案】 B(项羽并未察觉刘邦要逃跑。)

三、延伸提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

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

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注],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

,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

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注:栎阳逮: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

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略.

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略:大致 B .以故.

,事得已 故:缘故 C .阴.

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阴:暗中 D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将:将领 【答案】 D(将:动词,统领军队。)

1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封于.项长于.臣

B.????? 梁以.此奇籍不及召下兵,以.

故荆轲逐秦王 C.????? 独籍知之.耳愿伯具言臣之.

不敢倍德也 D.?????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答案】 B(B 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A 项,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C 项,第一个“之”是代词,代“桓楚在何处”这件事;第二个“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第一个“乃”是“于是、就”的意思;第二个“乃”是“却、竟然”的意思。)

13.下列语句全部表现项羽有大志、有勇力的一组是( )

①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③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④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⑤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⑥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⑤⑥

C .①③④⑥

D .②③④⑤

【答案】 B(①是写项羽缺乏坚持的精神;④是太守说的话。)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籍小的时候,学写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B .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竟然敢说将来可以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所以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C .项籍年轻时虽然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材高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D .陈涉起义后,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答案】 D(D 项中“项籍立即带领项梁起事”错误。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年龄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将领,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