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实录3(第二课时)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3(第二课时)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3(第二课时)

《牛郎织女》教学实录3(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今天在座的六(1)班和六(3)同学共有108人,梁老师我是第一次给这么多人上公开课,感觉自己像个大教授呢,心情好爽呀!希望这节课上同学们能够认真听讲、勤于思考、踊跃发言,让听课的老师们觉得你们就像《水浒传》的108条好汉。大家说好不好?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下!

(看到学生因为人多兴奋,还没有安静下来。于是再来一遍)

上课。(起立。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下!

一、谈话导入

师:在晴朗的夏天夜晚里,我们仰望星空,可以看见一条银色的天河,(出示课件1)在银河东岸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牛郎星,牛郎星的两边各有一颗小星星,据说是牛郎用扁担挑着的两个孩子。在银河的西岸与牛郎星隔河相望的这颗明亮的星星就是——织女星,织女星的一侧有四个小星星,连起来看就像是织布的梭子,据说天空中灿烂的云霞就是织女用这把梭子织出来的彩锦装饰而成的。每当凝视牛郎星织女星时,我就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出示课件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师: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翻到第74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牛郎和织女》(板书课题、出示课件3—1)。

师:本文是一个民间故事。(板书:民间故事)

师:什么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

望、要求和理想。以文字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一般经过了文人的整理、加工和修改。

师:这个民间故事是谁整理编写的?(板书:叶圣陶。出示课件3—2)

二、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4—1)听读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板书:牛郎、织女、儿女、兄嫂、老牛、王母、喜鹊)(出示课件4—2)

三、讲读课文。

师:牛郎与哥哥嫂子的关系怎样?(出示课件5)

生: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

师:“很久很久以前”这是民间故事常用的开头方式。没有名字的牛郎是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虐待牛郎,叫他吃剩饭、穿破衣、住牛棚……哥哥嫂子真是自私自利,不讲骨肉亲情的人呀!

师:牛郎与老牛的关系怎样?(出示课件6)

生: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师:牛郎照看那头老牛确实很周到,这个“很周到”可

以换成哪个成语?

生:无微不至。

师:哎呀!胡成同学回答得真不错。看来你在六(1)班进步很快呀,真是“士别三日,当——”

生:(齐)刮目相看。(笑)

师:牛郎照看那头老牛简直就是无微不至。老牛对他怎么样?

生: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师:动物是有感情的,你对它好,它一定也会跟你很亲

密。这个“很亲密”可以换成什么成语呢?

生:亲如兄弟。

生:亲密无间。

生:相依为命。

师:哥哥嫂子虐待牛郎,牛郎就跟老牛相依为命。没想到呀!这老牛原来是一头神牛,(笑)它不仅通人情,还会讲人话呢。——(情境朗读)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说什么了?

生: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师:(对着那学生)老牛呀,红娘呀,你这不是在给我介绍对象吗?怪不好意思的。不过,我一定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的!明天……黄昏……山……湖……树林……美丽的姑娘。我记住了,谢谢大媒人啦!

师:(反串角色)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嘛。你总不能跟老牛我过一辈子吧。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

师:第二天黄昏,牛郎遵照老牛的指引,去了那个地点。他看到了什么?(出示课件7)

生: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

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师:这一段文字营造出一个静谧、和谐、优美的意境。(出示课件8)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体会它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学生齐读)

师:牛郎和织女的关系是本文最主要的关系。他们已经相见了,又在树林里——

生:(齐)相识了。

师:(出示课件9)牛郎和织女相识了,本文中是织女自己走进树林的。可是有的民间版本中说仙女们在湖里洗澡,老牛教牛郎把织女穿的红外衣偷到树林里,织女找过去,两人才相识的。(出示课件)——我想叶圣陶老先生的文章没有这样写,大约是为了突出牛郎诚实的好品质吧。再说了,

我估计从来没有交过女朋友的牛郎也没有这样大的胆子吧。(笑)

师:牛郎和织女相见、相识,然后又相——

生:(大声)相爱!(笑)

师:说得好!牛郎织女一见钟情,他们相爱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真正的爱是美好的,一点也不可耻,希望这些美好的爱情种子从小就播种在你们的心田里,不过,一定要等到20多岁以后才可以开花结果哦。(笑)

师:牛郎织女相见、相识、相爱,最后又相——

生:相守!

师:(出示课件10)对。织女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与牛郎一生相守。因为织女见牛郎——

生:(齐)心眼儿好,又能吃苦。

师:心眼儿好,又能吃苦——这是一种朴素的美德,如果你心眼儿好,又能吃苦,长大了,说不定也会有仙女下凡嫁给你呢。(笑)

师:牛郎织女结婚以后,男耕女织,(出示课件11)三年后,还有了一儿一女,他们的日子过得挺——

生:(齐)美满。

师:(出示课件12,同时播放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看图、听音乐,体会牛郎织女婚后的美满生活,会唱的可以一起唱。

师:牛郎织女婚后的生活多么幸福美满呀!可是好景不长。(配乐朗诵)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老牛给牛郎一桩神奇的婚姻,临死前,还把自己的牛皮送给牛郎,真是一个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实朋友呀!老牛也是本课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老牛似乎预见到悲剧将会发生。接下来的课文讲了王母娘娘破坏美满婚姻、拆散恩爱夫妻的经过。请一个同学朗读有关段落(指名朗读第8、9自然段)。(出示课件13)

师:哇!黄鹏同学读得真是撕心裂肺呀!是不是你家的织女被抓走了?(笑)同学们,请注意这段中的两个叠词,“死死”突出了孩子与母亲的骨肉深情,“狠狠”突出了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这一句要读出织女痛苦、难舍、紧急的感情。(指名朗读)

师: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出示课件14)

生: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

师:这段话与前面哪一段话相互照应?

生: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

师:果然是神皮,老牛没有吹牛皮。(笑)牛郎为什么

没有追回织女呢?

生: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面前出现了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出示课件15)

生: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出示课件16)

师:故事由喜转悲,令人感慨万千。东汉时期的《古诗十九首》这样咏叹(出示课件17):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师:牛郎织女天河永隔,但是隔不断恩爱夫妻的真情。请看黄梅戏《牛郎织女》中的织女唱段(出示课件18):“纵然把我化成泥,心与人间不分离;纵然把我化成灰,织女仍是牛郎妻。”在织女和牛郎不屈不挠的斗争下,王母娘娘被迫答应他们每年可以相会一次。但是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织女都飞不过去。他们如何相见呢?

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确实少了许多,据说他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师:(出示课件19、20)本文最后一段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美妙的传奇色彩,让人产生许多美好的想象。请同学们齐读一遍。(齐读)人间的喜鹊也被天上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感动了,它们纷纷加入了天河搭桥的志愿者队伍。(其实老牛也是一座隐性的桥)“鹊桥”象征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反抗专制势力的具体形式。

师:在许多人看来,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场悲剧,请看话剧《牛郎织女》中的歌词(出示课件21):“谁知道天长地久何时了?谁知道离恨年年有多少?度尽了长岁,好难得这七夕良宵;却又是无限悲愁相逢在鹊桥。”还有上面《古诗十九首》中所抒发的无限悲凉之情。我倒觉得这是一个比较美满的爱情故事呢。大家请想一想,牛郎不过是个孤儿,按说可能打一辈子光棍,居然有天上的美丽仙女嫁给他,还共同生活了三年,并且有了一儿一女的爱情结晶。难道还不满足吗?即使后来遭到王母娘娘的破坏,他们每年仍然可以有一次鹊桥相会。我觉得一个人拥有这样浪漫而幸福的爱情,此生足矣!宋代词人秦观早就无比羡慕了,请看他的《鹊桥仙》(出示课件2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师:写得多好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其实我现在也是“牛郎”了,儿子今年夏天考上了高中,他妈妈去县城专门照顾他的生活,我们一家人经常分居两地了。不过我比牛郎织女幸运多了,我们每个周末都可以团聚,平时我想念“织女”的时候,还可以打电话。(笑)即使天上的牛郎织女有电话也不好打,牛郎说一句话,织女要相隔32年才能听到,这是声音的速度穿越银河所需要的时间。

师:农历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现在演变成了什么节日?(情人节)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的情人节。(出示课件23)据说七夕之夜,人们躲在瓜果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呢。同学们,你们有谁听到过?没有?我可听过呀。怎么?不相信?今年七夕之夜,我真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了,而且记下来了,不信,我就读给你们听听。在听读之前,我要告诉大家,今年农历七月初七是公历8月7 日,大家说说,8月8日,我们国家发生了什么大事?(北京奥运会开幕)(出示课件24)是的,北京奥运会也是牛郎织女夫妻俩今年团圆时

最关心的话题。请听牛郎织女的七夕情话吧——

七夕之夜,鹊桥在上,青藤在下。能听到人与仙的谈话,去了那么多的喜鹊志愿者,可惜有的没来得及培训,兴奋不已,嘁嘁喳喳,我们在南窗果园,只听到牛郎织女断断续续的对话。

牛郎:“娘子,可把你等来了,我眼都望疼了。”

织女:“好牛郎,休怪我,天庭毕竟不像人间那样自由自在呀。”

牛郎:“去年七七,还像在眼前。这一年你还好吗?”

织女:“还好,就是牵挂你和孩儿,牛大力和牛小花还好吗?”

牛郎:“两个孩子都好,一个在广州打工,一个在北京上大学。”

织女:“你一个留守老人在家种田很辛苦,一定要保重身体呀!”

牛郎:“我知道,现在种田容易了,我有拖拉机,还可以请收割机帮忙,不累不累,你就放心吧。”

织女:“今年特殊呀,雪灾、地震,我看得清楚。你捐款献爱心了吗?”

牛郎:“捐了,捐了五百多元呢。我还想去四川当志愿者,人家说我老了。”

织女:“还是你们温家宝总理说得好呀,多难兴邦。明

天奥运会开幕了,百年期待,百年梦圆。我在天宫也能看到哎。”

牛郎:“是啊是啊,真是幸运。北京造了个鹊巢,喜鹊的家,好大好大哦。”

织女:“鹊巢?还鹊巢咖啡呢。哈哈哈,我的大傻瓜,那叫鸟巢,是奥运主会场国家体育场,没有事的时候看看报纸看看电视。不懂,别乱讲。”

牛郎:“真的像鹊巢嘛,那么多钢材,只有喜鹊的窝才是那样结实的。”

织女:“可惜啊,我要在人间,好歹也有资格到水立方里参加游泳比赛。要不是到人间去练习游泳,又怎能遇到我的牛郎,又怎能害得你夜夜守望。唉!”

…… ……

牛郎:“明天的开幕式,你一定要看,那是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说不定还能讲到我们俩的爱情故事呢。民歌《茉莉花》不是被作为颁奖音乐了吗?牛小花当上志愿者了,咱家的闺女很牛呀,会好几国语言呢。不知道什么时候骑牛比赛能正式列为奥运会的项目。那样的话牛大力也能为国争光了,老牛也会暗中充当他的教练。”

…… ……

织女:“奥运会开幕式我肯定要看的,你们cctv的航拍也没我看得全看得远。王母把我们的夜宵都准备好了,她怕我再下凡,对我说,人间虽好,毕竟不是仙人久留之地。”

牛郎:“除夕之夜,雪下得好厚,我好想你,就站在雪地里仰天流泪……”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2燕子第二课时部编版

2 燕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会认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活泼、吹拂”等词语。 2. 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4. 能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5. 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 自然段。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文章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色。 【教学难点】 1. 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 能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能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抓住作者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让学生学会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习一些表达方法,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 3. 背诵第1~3 自然段。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 词语认读。 乌黑活泼春日轻风吹拂洒落赶集 聚拢形成加入春光湖面偶尔闲散 纤细 2. 出示填空。 (乌黑)的羽毛(剪刀似的)尾巴 (轻快有力)的翅膀(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3. 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燕子的美?还写了什么美?(外形美飞行美停歇美春光美) 4. 背诵课文第1 自然段。 二、欣赏探究美。 出示自读要求: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2. 画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有感情地练习朗读。 3. 体会这些句子美在哪里,还可以在句子旁边写出你的感受。 (一)春光美。 1. 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看到了怎样的美景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 自然段,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出示:烂漫无比的春天) 2. 默读思考:第2 自然段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呢?一边读一边圈出来,并体会这些景物的特点。(出示:轻风细雨柔柳花青的草绿的叶) 3. 好美的春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带着美好的心情读出烂漫无比的春天。 (1)齐读第2 自然段,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光彩夺目”,色彩明亮) (2)“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拟人) 提问:“赶集”是什么意思?说说自己去赶集时的感受,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在赶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课堂实录【最新版】

荷花 师:多美妙的歌声!相信你们的读书声也一定很好听,让我们 在今天的课堂上尽情的畅读!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 生1:背白居易的《池上》。 生2: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3:背《江南》(汉乐府) 师:还有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生:《小池》 师:一起来背背。(学生齐背)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 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 这样的荷花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 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 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 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 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 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 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 生:(齐说)小莲蓬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听课老师露出惊讶、赞叹的表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著名作 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观察过荷花,并且把他的发现和感受写成了一篇 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荷花》

白鹅课堂实录

《白鹅》课堂实录 课前交流: 师:喜欢小动物吗 生:喜欢小猫 师:小猫要是听到肯定很高兴 生:我喜欢小鸡 生:我喜欢乌龟 生:鲤鱼 生:白鹅 师:哦 生:我喜欢小狗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你家有只聪明的小狗儿 生:我喜欢乌龟 师:为什么 生:它很可爱 师:它也能成为你兄弟 生:我喜欢小白兔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很可爱

师:哦,可爱的小白兔。看来啊,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我家养了一只小狗,这次我到武汉来呀,它好像看出我要出远让,咬住我的裤腿不松口,我说你这讨厌的小东西快走开,过几天我就回来了,同学们我讨厌我家小狗吗 生全说不讨厌 师:哦,明白了,你们真会听,听出我的言外之意,听出了我的话外之音。读书也应该这样,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 上课 师:同学们,请坐。丰子恺先生就养过一只白鹅,他把它画了下来,就是他们家的鹅(课件)同学们注意这个鹅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是平等的,已经被废除了,规范写法是法是这样的,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板书:鹅) 师:丰子恺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目就是白鹅 板书 一起读 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打开书,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些生字还认识吗?自己读一读 生自读生字,师指导读音

出示 窥伺、大模大样、供养不周 指名学生读词相机指导字音 师:差不多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指名读(特别指导供养不周,供的读音) 出示: 净角脾气 师:谁来读 指名读 师:真好,都读对了,知道净角是什么吗? 生:净角是京剧里一个角色 指导角的读音 师:净角就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的男子 出示净角画面 师:这就是净角,浓重的色彩,夸张的画面,也是我们国萃之一,喜欢吗 生:喜欢 师:脾气的脾这个字好读不好写,伸出手来,一起写。 指导脾字的写法(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中间一撇是从白中撇出来的) 师:写好了吗?我们把这些字再读一遍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3.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 (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 (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A、出示小黑板。 指名口头填空第一句。(吹拂、洒落)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惬意……)你怎么读出这个感觉?(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二句。(展开)你怎么读出柳叶的嫩呢?(范读,评 价)

许多——生趣。生趣是什么意思?(生机和趣味)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高兴、兴奋……) C、完整地练读——分小组比赛读——齐读 (4)指导背诵 A、理思路:春天到了,微风和细雨怎样?柔柳怎样?青草怎样、绿 芽、鲜花怎样?小燕子又怎样? B、同桌互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理解内容: A、自读:思考这一段写了燕子的哪个方面?(飞行的形态) 找出描绘的词语。(斜着、掠过、横掠……) B、掠过写出了什么?(飞的速度快)(板书:快) 横掠写出了什么?(飞得轻)(板书:轻) (2)指导朗读 A、小燕子飞得又轻又快,我们应该怎么读?(轻快) B、指名读,评价——齐读。 (3)指导背诵 A、燕子图片演示。(指名表演) B、练背——齐背(教师同时演示)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燕子轻快地飞呀飞,累了,就——停在电线上休息。(板书:休息) (2)默读。找出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电线——五线谱;燕子——音符) (3)比较:教师故意读错“痕””为“根”,请学生说说哪个好。 (4)指导朗读:飞倦了怎样读?春天的歌怎样读?

《荷花》教学实录3

《荷花》教学实录3 一、听写生词,复习导入。 1、老师与同学一起听写(在家里已复习好的同学给大家读词)。课下请会默写的同学督促写错字的同学修改(个别字重点强调)。 2、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读课文,说出不懂的地方。 二、学习文章,品评语言。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你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 于海洋:“莲蓬”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后齐读。结合课文插图解释“莲蓬”意思--莲花开过后的花托,里面有莲子。 王政勋:“翩翩起舞”是什么意思? 师:请同学们找到这句话,朗读后做动作理解。 李泽齐:就是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你理解的不错。仅仅在空中跳起优美的舞蹈吗? 李晓然:在地面上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也可以。那么这两个同学的意思合起应该怎么说? 李西:就是跳起优美的舞蹈。 师:说得非常好!请同学们做做这个动作理解一下这个词。谁还有不懂的地方?(巡视后没有再举手的了。)你感到哪些地方写得优美? 金起明:开始朗读“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

花......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通过这一段描写,我觉得作者被眼前美丽的荷花迷住了,他也想变成一朵荷花,加入到里面。” 师:你说得真好!可从你的语气中,你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没有?(没有。)你再试读一遍好不好?(练读,较有感情。)通过他刚才的阅读,你们被这美丽的荷花迷住了没有?(没有。)。嗯,请同学们闭上眼,边听老师朗读边想象画面。生:老师读完后,睁开眼学着老师的语气练习朗读课文。师:谁能告诉我,假如你是一只蜻蜓,清早看到这么美丽的荷花,会告诉它什么?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从这么美丽的荷花脚下游过时,会对荷花说些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想象的真丰富!我想你肯定是被这一池美丽的荷花陶醉了。作者为什么会被荷花陶醉?除了你们觉得这个地方写得好外,还有哪些地方写得好? 呼文妍:“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这一段,我看出作者写荷花的样子非常详细,就好像我们也看到了一样。 毕凯鹏:这段话里作者把荷叶想象成了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你们说得都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感情练读一下这一段。一会儿咱们要合上课本画一画这一段中荷叶、荷花的样子。

(精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公开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草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回味。 学情分析 学生到过内蒙古大草原的不多甚至没有,但是通过很多草原歌曲以及影视作品等,会对内蒙古大草原有一定的了解,也很感兴趣。因而,本课的学习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有关内蒙古大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也可搜集古今文人描写内蒙古大草原的诗词等,加深对内蒙古大草原的感性认识。 2.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凝练的诗句总结全文。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上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3.本文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要加强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 4.品读优美语句,体会表达方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引导学生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与初步的审美能力。 5.在学生充分感受到草原之美后,教师可相机组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西部,如搜集资料,访问老师、家长,与西部地区的小学生建立联系等。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优美的句子。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重点难点

小学语文《白鹅》优秀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白鹅》优秀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白鹅》优秀课堂实录 上课。 (播放白鹅的视频) 生:我觉得白鹅很美丽。 师:有没有想起一首古诗—— 生:背诵《咏鹅》 (介绍丰子恺先生) 师:昨天预习了课文,生子都认识了吗?生字离开了课文,大家还能认识吗? 生:能。(认读生字,提示多音字读音——“供”) 师:这些字大家能读正确吗? (出示两字词语) 生读。 师:什么是净角? (出示净角脸谱) (出示四字词语) 继续认读生字。 师:基本上读懂了,打开课文,大声把课文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多读几遍。想一想,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读课文。

师: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我非常喜欢白鹅,因为它太淘气了! 师:很有趣,我们来看看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文有联系句子,划下来。 生勾画。 师:你划了哪些?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为什么要勾画这里? 生:因为整篇文章都在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的。 师:找到这句话再读一遍。 (师板书) 师:第二自然段更重要,不仅联系了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还告诉了我们全篇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鹅的高傲的? 生:叫声、步态、吃相 师:(板书)我们来读一读这几个词。 生读。 生默读,师巡视。 师:你找到了哪个? 生:我划了“厉声叫嚣” 师:这是“厉声叫嚣”,这是古人写的“嚣”……厉声说明鹅怎么样? 生:“凡有生客进来……” 师:“必然厉声叫嚣”(教读)

分组练读。 师:不错。还有谁是用图画来表现? 生:我画的是一只鹅。 一生读。 师:就像她这样,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还找到了哪个词语? 生:厉声喝斥。 师:为什么找这个? 生:这个词好像是说:这是我的地盘,你走开! 师:带着心中的感受,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有进步。好了,刚才大家展开了想象,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体会到作者观察仔细用词准确,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以后学习中要多多体会。 师:刚才我们已经体会到,白鹅是一种高傲的动物,请再读一读第一、第三自然段,看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自己读一读。 生读。 师:想好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汇报: 生:我觉得白鹅非常“凶”。 师:从哪儿看出来的?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2,3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 2.指导感情朗读这两段。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朗读词语 俊俏剪刀吹拂舒展聚拢伶俐 偶尔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 2、齐读第一段,说说这段讲了什么。 3、回顾学法。 4、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想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数一数有几个长句子?(3句) (2)挑选你喜爱的一句,多读几遍,并按“单元提示”上的方法自己学。 (3)反馈自学情况,相机点拨。 ①指名读自己喜爱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②说说自己是怎么学的。 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这些词有什么作用?(说明数量多、颜色美、新芽的可爱。) (4)指导学生带着喜爱、赞美的情感去读句子。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①按“学法”学习句子。 草、叶、花形成了春天。 “春”、“绿”、“各种鲜艳”(颜色)“光彩夺目”(整体的特点) “赶集似的聚拢来”(多) ②指导感情朗读,并按上述方法同桌一起学。 伶俐可爱的小燕了从南方赶来了,加入这百花争艳的盛会,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5)感情朗读第2然段。 5、学习第3自然段。 (1)小组交流自学。 (2)汇报自学情况。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里掠过,卿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 ①燕子飞到高柳下。 ②其余的一些词写出了燕子飞行的环境及动作轻快敏捷。(与课后题2联系回答。)还有几只横掠过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一下水面,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③燕子的剪尾或翼尖沾一下水,小圆晕荡漾开去。 ④掠过(飞行时的美姿),“波光粼粼”、“一圈一圈”(湖面美),“偶尔”(动作的轻巧)。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小标题。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 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 1、挂图: 读了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图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告诉我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原因。 6、指名说,体会摹的美和大: ⑴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了白色的大花。 ①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表现了草原的美和大。 ②绿毯绣白花是很美? ③绿毯为什么会像无边的绿毯?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一望无际全是碧绿的草原,草原确实很大很美,让人联想到无边的绿毯。 ⑶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把“小丘”比作“中国画”,给人美的享受。 ②中国画的技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两种,一种是用细细的墨线勾勒出事物的轮廓,然后涂上色彩,画法与我们的铅笔淡彩相似;另一种直接用大毛笔醮上水墨或颜料,画出各种图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小丘像哪种中国画? 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七年级语文《白鹅》教学实录共9页

白鹅》教学实录 执教:赵志祥 师:这篇课文是中国著名的大画家、大学者……哪一位写的? 生:(齐)丰子恺(老舍) 师:有的同学说是老舍,老舍写过一篇《猫》,他是个大作家。既是大作家,又是大画家的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作者,他叫丰子恺。我想同学们已经把课文读过好多遍了。 生:(齐)对! 师:那现在咱能不能不用看书,回想一下,这篇课文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哪一句话,哪一个词,或者是哪一段,或者是哪一个什么什么。只要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都可以交流一下。谁愿意说? 生:架子,那个白鹅架子,架子十足的那句话。 师:“白鹅架子十足”的那句话,想不起来了是吗?没关系,待会从课文中把它找到。请坐。师:还有谁来说? 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描写鹅吃饭的那一段。 师:描写鹅吃饭的那一段,书上好像有一个词,叫吃什么来着? 生:慢条斯理。 师:不是,叫吃什么来着? 生:吃相。 师:哎,对,吃相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不错。还有吗?再接着说。 生:我喜欢《白鹅》这一课的中心句。 师:哇──了不起!这个同学读书很会动脑筋,说话和别人不一样。他说他喜欢《白鹅》这一课的中心句。请问,哪一句? 生:具体的是哪一句我也记不清楚了。(笑声) 师:没关系,你请坐。孩子们,咱们打开书,帮助他一起找,找到了再说,看谁能找到,找到中心句。(生齐翻书自己找)找到的可以拿笔把它划下来,我看画的准不准。 (边巡视辅导边调控)嗯,帅,厉害,一下子就找到了,划的不错。对,划好了就举一下手,我会过去看。(走到一个举手的学生跟前)能再去掉一句,只留一句就更好了。(又走到一个举手的学生跟前)嗯,划的准,好。真厉害,咱班同学真了不起,一下就找到了中心句。能读一读中心句吗?谁来? 生:鹅的高傲正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师:划这一句的举手。(众生纷纷举手) 师:把手放下。划对这一句的都了不起。这一句是这篇文章的中心句,不过呢,还要加上一点,这是中心内容的句子。还有一句也叫中心句?请你。 生: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到,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啊! 师:嗯,你划的这个地方很准,如果请你把这段缩句,缩到最短,只选其中的一小部分,你选哪里?还请你,你来。 生: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请坐。划这一句的举手。好!划这句的同学也是非常了不起!请看黑板。我有一个习惯,我比较喜欢老师写字的时候,学生也跟着我一起写。写在书上就可以了,你觉得书上哪个地方合适写,就写在哪个地方,好吗?准备动作真快。我还发现你们握笔的姿势都是正确的。坐姿也非常美,嗯,真不错! 最好不仅看老师写什么字,还要看老师怎样写好看这个字。(师在黑板上“白鹅”前添加“高傲的”三个字,然后巡视)嗯,不少同学很聪明,对,他就在课题前边写上“高傲的”三个字。有的同学在课题的旁边写了“高傲的白鹅”五个字,这都是非常好的方式,不错。

燕子第二课时《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燕子第二课时《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 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中优美句子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欣赏春光的美, 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渗透环保教育。 2、学习第一、三、四自然段,能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有感情朗读 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看图(春光图,画面中没有燕子)。 2、这么美的春光图,谁想用大文学家郑振铎写的句子来赞美一下。(指名) 让我们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来赞美一番。 3、请大家再仔细研究一下这幅图,是否还有美中不足,缺少了什 么呢? (学生回答) 为什么要增添燕子? (学生讨论) 板书:静──静中有动 二、学习第一段 1、那我们各小组再给上节课画的画增添几只燕子吧!怎么画?请 大家认认真真读读第一段,其实呀,这一段读好了,你不但能画小 燕子,今后写小动物外形也不成问题。 2、学生画。 3、欣赏画面: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这副有小燕子加入的春光图请大家欣赏? 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吗? 重点引导学习: 乌黑光滑的羽毛。 (乌黑说明颜色黑。光滑呢?仅仅只是黑吗?) 俊俏轻快的翅膀。 (什么是俊俏?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可见他非常──)

剪刀似的尾巴。 (形状) 4、哦,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课文,还画了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看来,课文一定写得很美,谁愿意用朗读表现燕子的美? 5、请大家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美美地来读一读,并找一找你觉 得哪个字用的最妙? (凑这个字用的好,让我们觉得小燕子活泼可爱,十分伶俐,用其 它词就没有这样的形象,不能刻画得这样惟妙惟肖。) 6、可见,作者十分喜爱燕子,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读出对小燕子 的赞美吧! 7、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吗?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学习第三段 1、师:燕子的外形真美,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领略燕子的其它美,你们想吗? 2、请细细品读第三节,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3、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4、讨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带着它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 里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 其它词语呢?写出了什么? 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有轻的感觉。杜甫曾经 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恶劣燕 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 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下。你又体会 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高柳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 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教学实录

2019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荷花》教学实录 生课前唱歌 师:多美妙的歌声!相信你们的读书声也一定很好听,让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尽情的畅读!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 生1:背白居易的《池上》。 生2: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3:背《江南》(汉乐府) 师:还有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生:《小池》 师:一起来背背。(学生齐背)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

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f?ng) 生:(齐说)小莲蓬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 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听课老师露出惊讶、赞叹的表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观察过荷花,并且把他的发现和感受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荷花》 师: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因为课文把荷花写得很美。 师: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把你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师指名朗读,一生读第二自然段,生自评没感情,一点都不美。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白鹅》第一教时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观察鹅、预习课文教师:课件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会写“脾”等字。正确读写“高傲、局促不安、侍候、供养不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初步了解作者描写白鹅高傲的方法,体会白鹅姿态、叫声、步态的高傲。【教学重难点】 初步了解作者描写白鹅的方法,体会白鹅姿态、叫声、步态的高傲。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 小结:是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学习的这个单元的课文全部是写动物的。今天,我们就走进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和他的白鹅。 二、导入、揭题 1、引入:你们看,这就是丰子恺先生家养的白鹅。(出示课文白鹅插图) 2、大家注意这个“鹅”字了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 对鸟很不尊重,人类和鸟儿是好朋友,所以这种写法现在已经废除了。现在的写法是“鹅”(课件出示),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 3、丰子恺先生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就叫——白鹅(板 书课题、读题) 4、简介作者: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丰子恺老先生吧 简介丰子恺 三、初读、学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 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相信这些词语难不倒你们了吧?(1)出示生字词: 头颈狂吠倘若一丝不苟脾气奢侈譬如侍候窥伺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供养不周净角大模大样 (1)认读词语 ?认识它们了吗?赶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读得好,夸一夸,读错了,帮一帮。?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两个音近字“侍、伺”、三个多音字“模、供、角”。“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 ——你读得真好,预习的时候认真读过词语了,是吗? ——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齐读。 (2)了解“净角”的意思。 知道净角是什么吗? 净角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男子。(出示净角脸谱) 3、请快速浏览课文。想想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出示:这真是一只的白鹅。(高傲的鹅、非让人侍候不可的鹅、架子十足、一丝不苟的鹅) 5、过渡:其实文中用一句话,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动物。这句话是——出示: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1)齐读。 (2)善于学习的孩子可以把它读成一个词语——高傲(板书:高傲) (3)怎样的形象叫高傲?(对,看不起别人,自以为了不起,特别骄傲,就是高傲) 那么课文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写了哪些方面呢? (4)再读、理序。 ①默读课文,看看丰子恺先生从哪几方面描写出了这只白鹅的高傲特点。 ②交流。(板书:叫声、步态、吃相) ③你是怎么又快又准确地找到作者描写白鹅的这几方面特点的? ——抓每段的总起句。 ----第二段告诉我们的

燕子教学设计

《燕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描写准确生动。燕子活泼可爱的外行特点、追赶春天的候鸟习性、轻快灵活的飞行姿态、文静优雅的休息场面,都一一跃然纸上,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课文插图意境优美,有利于配合课文进行朗读和背诵训练。 【学情分析】:生理方面:1、个性差别大2、情绪不稳定:3、自控力不强 学习方面: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要记住的事: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俊俏、吹拂、赶集、聚拢、光彩夺目、增添、掠过、稻田、偶尔、荡漾、五线谱、音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读懂长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1、结合文中插图,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燕子的活动情况,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心情和使人感到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 全文分两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解决字词问题以及通过初读,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品读课文的一、三、四自然段;通过赏画品味第二自然段,指导背诵,最后做练习,课外拓展。

《荷花》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荷花》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荷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目标: 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生:听了刚才的音乐,我好象看见一个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满池的荷花! 生:我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 生:我仿佛就在荷花池里采荷花!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21、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生:(齐答)想!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生:亭亭玉立的荷花! 生: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洁白无暇的荷花! 生:冰清玉洁的荷花! 生: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翩翩起舞的荷花! 生:争奇斗妍的荷花! 生:相看两不厌的荷花!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

白鹅课堂实录

《白鹅》课堂实录 1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观察鹅、预习课文。 2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会写“脾”等字。正确读写“高傲、局促不安、侍候、供养不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初步了解作者描写白鹅高傲的方法,体会白鹅姿态、叫声、步态的高傲。 3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动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 小结:是的,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即将学习的这个单元的课文全部是写动物的。今天,我们就走进著名艺术家丰子恺先生和他的白鹅。 活动2【导入】二、导入、揭题 1、引入:你们看,这就是丰子恺先生家养的白鹅。(出示课文白鹅插图) 2、大家注意这个“鹅”字了吗?“我”在上“鸟”在下,好像人骑在鸟身上,对鸟很不尊重,人和鸟儿是平等的,所以这种写法现在已经废除了。现在的写法是“鹅”(课件出示),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 3、丰子恺先生不仅把它画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就叫——白鹅(板书课题、读题) 4、简介作者: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丰子恺老先生吧 简介丰子恺 活动3【讲授】三、初读、学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认读词语。 同学们读的很认真,这是很好的读书习惯。相信这些词语难不倒你们了吧? (1)出示生字词: 头颈狂吠倘若一丝不苟脾气奢侈譬如侍 候窥伺 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供养不周净角大模大样 (1)认读词语 认识它们了吗?赶快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读得好,夸一夸,读错了,帮一帮。 指名读:相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两个音近字“侍、伺”、三个多音字“模、供、角”。“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 ——你读得真好,预习的时候认真读过词语了,是吗? ——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齐读。 (2)了解“净角”的意思。 知道净角是什么吗? 净角是京剧里的一个行当,也叫花脸。多指一些性格豪放、说话声音很大的男子。(出示净角脸谱)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燕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体会状物文章的写作特点。 3、积累好词佳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 2、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能力。 3、通过摘抄喜欢的句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二)学生学法 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二)难点 理解课文中两个重点句子,“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和“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三)疑点 1、为什么说“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2.“电线”为什么像“五线谱”?“燕子”为什么像“音符”? (四)解决办法 教师通过简笔画和电化教学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并运用学到的描写小燕子的方法,练笔写其他的动物。对于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体会句子的含义,并通过感情朗读加以理解和体会。

《荷花》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荷花》教学实录(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划分了文章的段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欣赏这篇优美的文章和那美丽的荷花吧。 二、教学第一段,感受爱花情。 师:(出示小黑板)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界段,看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看荷花时的时间和地点。 师:时间是多久?(生:清晨)在哪儿?(生:公园)再具体些。(在公园的荷花池边) 师:从这段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些什么? 生:我体会到荷花很香。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师:(板书:闻香)是啊,老远就能闻到荷花的香味,这真是清香四溢,扑鼻而来。 生:我还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荷花。 师:(故作惊喜状)说说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体会到的。 师:(在“赶紧”和“跑”下划上着重符号)你说得太好了!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听吗?(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了

那种喜爱之情。哪些同学有相同感受?(生齐举小手)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段,欣赏荷花美。 师:作者那样迫不及待地去看荷花,那他看到的荷花花美吗?(生:美。) 师:(板书:看美)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阅读课文2、3自然段,从中选取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然后美美地多读上两面三刀遍,用心体会体会,再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或是你的好朋友交流分享。 生自读课文,体会、感受、交流,教师画荷花简笔画,然后引导学生品味欣赏。 师:谁能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然后把你感受谈一谈? 生:我认为这两句话最能表现荷花的美: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师;谈谈你的看法。 生:这两句话直接写荷花很美。 师:这两句话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 生:“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姿态各异”、“姿态不一”。师:妙!

1下5《草原的早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草原的早晨》第二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草原的早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的早晨》,今天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的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 生:鞭声、打破、黎明、宁静、铺满、新绿、 无边、牧民、跨上、骏马、远处、动听 师:读得真准!老师提醒你们注意读准“民”和“处”的读音。来,跟着老师读一遍。 生:民、民、民处、处、处 师:让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 生:开火车读。 二、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师:生字读好了,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吧!谁愿意读第一小节?你来。谁读第二小节?你来。谁愿意读第三小节?好的,就你吧。 (出示课文,学生读。) 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么来到的吗? (出示第一段) 生:读第一小节。 师:看图,黎明的草原一片宁静,是什么把草原从睡梦中叫醒的? 生:是响亮的鞭声。 师:说完整了。 生:是响亮的鞭声把草原从睡梦中叫醒的。 师:是谁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就抽出了鞭声? 生:是牧民。 师:牧民们是多么勤劳啊! 听!草原上传来了“啪啪”的声音!谁来读一读? 生:响亮的鞭声。 师:点击(响亮)谁的鞭声比他更响?你来试试! 指名多个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声音不是很响亮。 师:那你来响亮地读一读。 (相机评价,切实理解“响亮”。) 师:谁愿意当一回勤劳的牧民,甩起鞭子将草原唤醒? 生:“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师:草原还没彻底醒来,现在我们都来当勤劳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生齐:“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 师:小朋友们的鞭声真响亮,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想象:铺满新绿的草原会是什么样子? 生:草原上碧绿碧绿。 生:地上都是绿的。 生:就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白鹅 公开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3《白鹅》教案 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吃相的特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在感悟用词的准确、描写的风趣及读写的训练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白鹅吃相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体会到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等方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过程: 一、顺情导入,重悟“高傲”。 1、师:上课,起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请读课题。 师:请读一读这些词语(评:读得非常准确) 默写上节课容易出错的词语:ppt出示:厉声呵斥一日三餐脾气蹲着侍候 (评:不错,很多孩子都能够把这些词语正确的写出来) 2、师:通过上一节课学习,你们觉得丰子恺爷爷笔下的白鹅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表达,生汇报,师板:高傲)——全文围绕着一句话来写的:真是一只高傲的动物。 3、、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哪里?(学生汇报,师板书:样子、叫声、步态) 4、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白鹅“叫声、步态”的高傲,非常有趣。但“吃相”这部分写得更有意思,丰子恺爷爷都说:(ppt出示: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 二、学习5——7自然段笑吃相 (一)过渡: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段,想想鹅吃饭为什么使我们发笑? 学生默读第五段段 学习第五段 1、(根据学生汇报ppt出示: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 (1)师:为什么有趣? (2)师:是的,它吃饭还有自己的规矩的。这样有趣的吃法,文中用了两个词来形容(描红词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板书:三板一眼、一丝不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