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散文教学模式

幼儿园散文教学模式
幼儿园散文教学模式

幼儿园散文教学模式

在散文教学中,我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方法把幼儿从机械跟读朗诵活动中解放出来,散文教学首先是一种美感体验的活动,是一个由感受而感动的过程,在情感感受和交流中,幼儿的内在精神向美得高度提升,这阶段我尝试的散文的一课三研活动,对幼儿园散文进行了探索,并且作了简单归纳:

一、巧用图片,引导幼儿介入散文活动

一首散文是以文字形式出现在眼前,如何让文字符号有效转换为图片符号,从而让孩子接纳喜欢,这是我们要考虑的。首先,我们要分析散文内容,有的有现成图片,有的则需要教师自己制作。如散文:《滴答滴答》中,我就考虑了用一幅大的背景图(小鸡正在捉虫,小蚂蚁在搬米粒,小朋友在玩耍)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然后请孩子们逐一说出他们在干什么?这样的设计帮助了幼儿理解记忆散文内容,总的来说,教具图片的设计使用对散文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初步感受理解,以问步入诗歌

在散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围绕散文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散文的内涵,为后面的仿编作铺垫。如在散文《滴答滴答》中在理解环节中,老师有一联串的提问: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鸡正在捉虫,这可怎么办呢?谁会帮助他们躲雨呢?……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有所指向,层层深入,鼓励幼儿充分想象、理解散文,培养幼儿积极的思维能力。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具有可发散的余地,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是多向性的,有多种可能,

多种结果。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地想象,充分地说,鼓励幼儿异想天开,更好的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完整欣赏散文,感知理解散文内容

倾听感受散文内容,是教学中不可少的,如何让孩子愿意听,积极听,在听之前提出要求如在散文《滴答滴答》中教师提出:到底谁会帮助他们呢?让我们在散文滴答滴答中找一找答案吧,最后孩子们再聆听散文后知道谁帮助了他们,加深了幼儿对散文的理解。孩子们在聆听后回应给老师一些记忆零碎的经验,这时老师有意识地出现相关的图片,帮助孩子讲清楚。

四、分段理解散文内容,理解角色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幼儿已经对于这篇散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更细致的提问就可以帮助幼儿深入的理解这篇散文,解决一些这篇散文的重点或难点,为教学目标服务,把想要解决的东西渗透到这些问题中来。散文《滴答滴答》其中有一个目标就是让欣赏并学念散文,理解角色之间相互关爱的美好情感。而我在这个环节设计的问题的确让幼儿达到了这个目标。我提问:①你听到了谁帮助了小鸡?(幼儿回答,教师出示图片)②鸡妈妈是怎么帮助它的?(展开翅膀撑起羽毛伞)③学一学鸡妈妈的羽毛伞。(4)说一说小鸡会对鸡妈妈说什么?而鸡妈妈又是怎么说的?通过问题幼儿对于小蚂蚁说过的话感知更深刻,非常愿意上来学说,并且还有幼儿能够加上自己所理解的语气和表情,情绪很投入。抓住这个契机还可以把这个环节进行升华,让幼儿大胆说一说

同时教师要非常注重提问方面的技巧。我们讲究散文的整体美,并不是一定要完整欣赏后再提问。有的散文是几段体,有的散文有回环反复,还有的散文有悬念,这就比较适合教师边讲边听,幼儿边听边答。

另外,我班幼儿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有部分幼儿不能专注地倾听他人讲述。为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的做法就是提一个问题,听多个回答。一般简单的问题,我会请2~3名幼儿,即使重复了也是一次语言训练,信心的锻炼;稍有复杂的问题,我会多请几人,3~4名幼儿,听听他们相同或不同的回答,倾听他们对散文的感受和想法;举手的幼儿我会请,不举手的幼儿我也会请;能力强的幼儿,我挑些有难度的问题,能力弱的幼儿,我选些简单的问题,这样有目的地安排问题,促进了幼儿认真倾听,大胆举手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树立起信心,也让我得到更有价值的反馈。

五、再次欣赏,完整体验,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

我们知道散文的意境是非常优美的,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意不散”,在初步感受,理解,再次完整的欣赏,那种感觉和初次欣赏截然不同。它不仅能够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投入的欣赏;还能让幼儿更深刻的感受到散文的完整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这时的欣赏我们带着的问题是你最喜欢散文中的谁?为什么?把它的话用散文中的话说一说,加深幼儿的对散文进一步的理解

六、看图谱,幼儿有感情的朗诵散文

在朗诵诗歌中,教师应打破以前的传统教学,老师说一句幼儿跟一句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诗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仿编散文

创编散文诗是一种融思维、语言发展为一体的创造性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幼儿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提升。

在散文《滴答滴答》的创编活动中,我问:“小鸡,小蚂蚁,小朋友都有自己的伞,可还有的小动物没有伞,还有谁撑起伞来帮助别人?”对于他们精彩纷呈、各不相同的答案,我都报以欣赏的目光,顺应着他们的创编思路。孩子们也在我仔细聆听的态度中享受到了创编的乐趣,创造的火苗越燃越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