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城市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城市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城市停车场的规划设计

王超林固始县规划设计室 465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私人汽车的数量不断增加,路难行、停车难成为各个城市的共同问题。本文根据停车场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并对设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现代城市;停车场;规划设计

0 前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迅速增长。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45.88%,是机动车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从汽车千人保有量来看,我国一线城市已经达到千人15—20辆,汽车市场进入起飞期。随着我国私人购车比重的不断提高,汽车正加速进入更多家庭。机动车增长是导致停车需求增加的根本原因之一。以家用型轿车为主的汽车工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进入家庭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平均每年增长30%,未来城市交通只能会越来越拥挤,停车问题也将会日趋严峻。

1 停车场的分类

现行停车分类较为混乱,尚无统一标准。按停车位置划分,分为路上停车、路外停车;按停放方式划分,如停车场、停车库(楼)、机械式停车等;按建设方式划分,如配建停车场;按使用方式划分,如公共停车场、自用停车等。

目前,被广泛认同的是将停车场分为三类,即: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场和路边停车点。按笔者理解:公共停车场,顾名思义是为公众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场,是从使用上进行分类,所以公共停车场既可单独建设,也可隶属某一建筑,特别是有些配建停车场对社会开放,一定意义上可看作是公共停车场;配建停车

场一般与公共停车场对应,是按国家或各城市配建指标确定定额,与主体建筑物同时建设,并附属主体建筑,为本建筑物以及本建筑物吸引的外来车辆停车服务,是从建设程序上进行分类;路边停车点是由交通管理部门在部分路段划定的停车区域,方便短时间停车需求。

2 现行停车场分类的矛盾

被广泛认同的停车场分类,概念逻辑上不严密,往往引起争议,主要体现在对公共与配建停车场的理解上。首先,公共停车场是从使用对象上分类,配建停车场是从建设上进行分类,两者不属于同一范畴,不应相提并列,而规划设计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这两类停车场相对应,从而导致规划设计中一系列混淆。其次,配建停车场是为本建筑所属车辆和本建筑吸引外来车辆停车服务的,假设一个区域或地块,所有建筑物都按配建指标建有完善的配建停车场,理论上就不再需要公共停车场,因此,两者对应关系逻辑上不严密。再者,根据我国现实情况,配建停车场中有很大部分是为社会公共停车服务的(不仅仅为本建筑物吸引的外来车辆服务),而名义上又称为配建停车场,所以许多停车场无法区分究竟是配建停车场还是公共停车场,这种停车场分类概念的不严密,引发系列的规划与使用上的混淆,如:如何确定配建停车场的恰当规模,如何规划公共停车场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停车场的健康发展。

3 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

3.1 停车规划设计原则

停车供给应基本满足城市停车需求。停车场应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土地利用、机动车拥有水平、客运交通方式等方面相匹配。停车场规划设计应利于实施建设和管理,将停车作为一种调控手段,通过杜绝非法停车,对交通拥挤、机动车拥有量进行调控。

3.2 停车场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按城市规划步骤,停车场规划相应的内容和方法为:停车行为特征及其基本概念、停车需求及预测分析、停车供给分布理论、停车场及停车设备分类、停车

场规划及换乘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建筑物停车配建系统规划设计、停车管理信息系统没计研究。

3.3 停车场规划设计中若干关键性问题

3.3.1 停车场规划目标

作为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停车规划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分区规划设计、详细规划设计中,都必然包含停车规划设计内容。停车场规划设计目标可分两个层次,一是近期目标,解决现状(或三至五年)停车问题,二是远期目标,满足未来城市停车需求。规划设计目标将涉及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当按远期目标进行规划设计时,在短期内停车指标会过大,特别是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可能引起用地和建设的浪费。当按近期目标规划设计时,停车场缺乏所导致的交通问题随时间推移也将愈加严重,而且建筑物一旦建成,很难再从用地上或建筑规模上增加配建停车设施。停车场规划设计必须综合考虑近远期目标,保持弹性发展。

3.3.2 总体规划设计中的停车场规划设计

我们常常看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将“公共停车场”以具体规模落实到位,画到规划设计图中,依笔者观点,这是毫无意义,毫无依据的。如前面所言,假设一个区域或地块,所有建筑物都按配建指标建有完善的配建停车场,就不再需要公共停车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用地布局毕竟是相当概括的,也无法确定一个地区配建指标不足而修建“公共停车场”(即使确定了配建指标不足,首先应考虑修改配建指标,而不是布设“公共停车场”)。因此,在总体规划设计阶段,停车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停车发展政策和全市停车总需求、确定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我们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停车场的健康发展应基本满足城市停车需求,否定非法停车,配建停车设施加上合法的路边停车设施应基本满足城市停车总需求,传统的“公共停车场”不能成为总体规划设计的主体,所谓的“公共停车场”(沿用传统概念)只能是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对停车设施不足部分的补充。

3.3.3 停车发展政策与配建停车指标

停车发展政策和各类建筑物配建停车指标是城市总体规划设计阶段最应有所作为的方面,也是起到对停车总体控制与把握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总体规划设

计的工作重点。停车发展政策是停车场发展的总体策略,目前我国城市普遍停车车位缺口过大,基本上是提倡建设,但仍缺少鼓励发展建设的措施和稳定的建设资金来源。停车发展政策应从土地资源、机动车发展水平、出行方式等方面综合论证停车场发展策略和保证停车场建设的措施,并从政策上对机动车快速增长起调控作用。如日本和香港的停车发展政策着重强调鼓励私人投资停车场建设,采用“购车者必有车位”的政策以控制机动车过快增长。

配建停车指标是实施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的依据。八十年代颁布的“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对配建停车指标作了详细规定,多年来是指导我国城市停车场规划、建设的依据,相当于“国家标准”。为适应当前机动车增长形势变化,有关部门正着手修订此规则。但是各城市经济和车辆拥有水平是不一致的,停车场配建定额指标也不是唯一的,为此,不少城市已依据本城市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配建停车指标,并列入地方法规(如:上海、深圳等城市)。这种做法值得提倡,笔者认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或与总体规划设计对应的交通规划设计,应加深对配建停车指标的研究,制定切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而不是简单地套用“国家标准”,此外,配建停车指标中应对自用和公用两个部分做出详细的量值规定。

4 结束语

停车场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或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的一项内容,在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停车问题。城市停车场是带有公益性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为适应汽车进入家庭的发展趋势,为保证城市交通健康发展,为解决未来城市停车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应积极鼓励停车场建设和发展,需要尽早地对城市停车进行全面综合地研究,从而不断的完善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

生态停车场的设计与规划

景区生态停车场的设计与规划 生态停车场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停车规划理念,体现了人与自然空间环境的和谐共生。何为生态停车场?景区生态停车场的设计与规划是怎样的?下面带大家一同来了解。 生态停车场是指在露天停车场应用透气、透水性铺装材料铺设地面,并间隔栽植一定量的乔木等绿化植物,形成绿荫覆盖,将停车空间与园林绿化空间有机结合。 生态停车场既能解决停车问题,又能改善生态环境,生态停车场是景区和城市停车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生态停车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1景区生态停车场设计原理 所谓生态停车场,暨在地面适当种植绿化,并在停车场种植或移植树木,利用树木作为车位与车位之间的隔离手段,最终达到“树下停车,车下有草,车上有树”的环保效果,其设计原理如下: 强调景区的自然协调性 对旅游景区来说,停车场是游客上下车,车辆周转、临时停放的地方。旅游场所的配套设施,尤其是停车场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景区的人文景观和对其他地区的吸引力。 因此,旅游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依据场地本身的自然条件与周围自然风景的统一协调,能最大地借用景区的自然地形地势条件,依势而造。在停车场区域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 用绿化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

讲究以人为本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将停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大水面。要在整个停车场的合适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闲设施、指示牌、公共休闲亭等,最大限度地 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 提倡可持续性 市场上有一种新产品,草坪格,是一种具有环境亲和力的产品,它的出现既解决了停车问题又美化了环境。它与混凝土网砖相比绿化率大大提高,其绿化率能达到90%,负载能力可达20吨/㎡。其特殊设计使其安装快速简便,便于移动及耐高压、对环境无污染,既环保又生态。

地下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设计规范 地下车库得汽车坡道,就是地下车库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连接地下车库室外与室内,地上与地下得竖向交通枢纽.合理布置地下汽车库坡道,做好汽车坡道设计,在整个地下车库设计中非常重要。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得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得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得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二层以上)等,见下图: 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得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得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

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与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就是相切得关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小型车汽车坡道得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得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得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得坡道设缓坡,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得车头、车尾与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就是与它相连接得正常坡度得1/2(6%~7、5%),而不就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就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就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得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得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就是由外环坡向内环。 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得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2002年版) 居住区内必须配套设置居民汽车(含通勤车)停车场、停车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不宜超过1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GB50220-95 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的分布: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0%-70%;在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10%;在城市其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25%-40%。 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公安部、建设部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1988年10月3日) 第一条为加强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保障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停车场是指供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室内场所。 停车场分为专用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是指主要供本单位车辆停放的场所和私人停车场所;公共停车场是指要为社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停车场所。 第四条停车场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其规划设计须遵守《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包括有关的主体工程设计方案),须经城市规划部门审核,并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方可办理施工手续;停车场竣工后,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加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旅馆、饭店、商店、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图书馆、医院、旅游场所、车站、码头、航空港、仓库等公共建筑和商业街(区),必须配建或增建停车场,有条件的小型公共建筑须配建

城市规划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有效性】有效 【法规名称】公安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的通知 【颁布部门】公安部/建设部 【颁布日期】1988年10月03日 【实施日期】1989年01月01日 【正文】 公安部、建设部关于印发《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 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的通知 现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贯彻执行。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和意见,请及时告诉我们。 附: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保护交通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城市规划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城市、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建设和管理。第三条停车场是指供各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露天或室内场所。 停车场分为专用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是指主要供本单位车辆停放的场所和私人停车场所;公共停车场是指主要为社

会车辆提供服务的停车场所。 第四条停车场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和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要求,其规划设计须遵守《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停车场的设计方案(包括有关的主体工程设计方案),须经城市规划部门审核。并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方可办理施工手续;停车场竣工后,须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加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旅馆、饭店、商店、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图书馆、医院、旅游场所、车站、码头、航空港、仓库等公共建筑和商业街(区),必须配建或增建停车场;有条件的小型公共建筑须配建自行车停车场。停车场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大型公共建筑工程设计没有停车场规划的,城市规划部门不予批准施工。 规划和建设居民住宅区,应根据需要配建相应的停车场。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根据需要配建满足本单位车辆使用的停车场。 应当配建停车场而未配建或停车场地不足的,应逐步补建或扩建。 第六条单位或者个人需要临时占用停车场作为非停车之用时,应征得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 改变停车场的使用性质,须经当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

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摘要:对城市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的规划布局、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相关因素对住宅小区地下车库规划的影响进行了一个分析。举了一个广州市区实际项目的案例,分析了近几年小区地下车位规划中存在晚建、缓建等问题对住户的影响,以及开发商、规划设计单位,规划审批部门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同时对设计环节中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探讨。对以后此类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提出了解决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设计地下停车库,只有高效合理规划的地下停车才是解决当前城市住宅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小区;地下车库;规划设计 Abstract: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of underground garage, layout,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levant factors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underground garage planning the impact of a analysis. For a case of actual project of guangzhou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ground parking area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unfavorable there late and for resid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ers, planning and design unit, planning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department in this question views. At the same time for design in the link with some common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After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of this kind of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ideas.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ing problem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design is an underground parking lot, only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underground parking is to solve the current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ing the key to the problem. Keywords: village; Underground garage; Planning and design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在大规模地建造居民住宅小区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近些年由于汽车慢慢进入家庭,随之而来的居住小区停车问题已成为曰益突出的矛盾,重视和解决这一矛盾是目前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当务之急。针对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数量密度大的特点,单一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停车库不是最佳的方案。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已成为一种趋势。 合理地设计建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可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园林绿化用地,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再者,在大中城市可以把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有效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大、中城市和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小城市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专用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原则上应在主体建筑用地范围之内。 第三条机动车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5768-8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第四条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 第五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 公共建筑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包括吸引外来车辆和本建筑所属车辆的停车位指标。 第六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一。第七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 第八条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二规定。 第九条在停车场内停放的机动车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三规定。 第十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 第十一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表四规定。 第十二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应不大于表五规定。 第十三条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2.5米。 第十四条自行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二。 第十五条自行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六规定。 第十六条公共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是指吸引外来自行车的停车位指标。 专用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应不小于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0%。 第十七条各类建筑配建的停车场车位指标应不小于表七至表十八规定。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细则,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公安部和建设部备案。 第十九条本规则由公安部和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1989年1月1日施行。 表一:停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系数 注:(1)三轮摩托车可按微型汽车尺寸计算。

地下停车场组态设计

辽宁工业大学《组态软件》实训报告 题目: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 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124班 学号: 121301108 学生姓名:苑峥 指导教师:任国臣 教师职称:副教授 起止时间:2013-06-18至2013-06-28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目录 第1章课程设计的方案 (3) 1.1 概述 (3) 1.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4)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 (6) 2.1 确定系统I/O点参数 (6)

2.2 用户界面窗体层次规划 (7) 2.3主窗口组态 (8) 2.4其他操作窗口组态 (9) 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 (13) 附录系统脚本程序编辑 (14) 参考文献 (16) 课程设计的方案章第1概述1.1

: 题目的意义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始迈入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平台的只能化社会。其中正在兴起的智能化小区,反应和适应了社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要求,是21世纪住宅的发展方向。新型的智能化小区,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和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的完美结合。智能化小区为住户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智能化、信息化生活空间,同时,它依靠高科技,实现了回归自然的环境氛围,促进了优秀的人文环境发展,并依托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小区物业运行的高效化、节能化、环保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拥有汽车的用户随之也越来越多。在智能化的今天,我们为了能够更为方便和有效的管理,我们需要一个智能化的停车场,由计算机控制来代替人为的工作。这样既能节约人力资源又能更人性化的为用户提供方便,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事情上变得简单化、快捷化、人性化。 停车场管理系统是指基于现代化电子与信息技术,在停车区域的出入口处安装自动识别装置,通过非接触式卡或车牌识别来对出入此区域的车辆实施判断识别、准入/拒绝、引导、记录、收费、放行等智能管理,其目的是有效的控制车辆与人员的出入,记录所有详细资料并自动计算收费额度,实现对场内车辆与收费的安全管理。 停车场管理系统集感应式智能卡技术、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与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对停车场内的车辆进行自动化管理,包括车辆身份判断、出入控制、车牌自动识别、车位检索、车位引导、会车提醒、图像显示、车型校对、时间计算、费用收取及核查、语音对讲、自动取(收)卡等系列科学、有效的操作。这些功能可根据用户需要和现场实际灵活删减或增加,形成不同规模与级别的豪华型、标准型、节约型停车场管理系统和车辆管制系统。 系统功能介绍: 本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严格监控和管理2层相同结构车库的车位情况。系统能对每层的车位状态进行监测记录,并将数据传输到PC机上进行数据存储与分析,并显示时间/库存车辆曲线,在夜间有报警功能通知相应人员。 1:可在线实时24小时连续的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情况。 2:在出口、入口分别安装交通灯,按照车库车辆进出进行相应指示。 3:监控主机端利用监控软件可随时打印每时刻的车位车辆分布图。 4:系统可扩充多种记录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能进行绘制棒图、曲线。 1.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为完成上述系统功能,选择和设计地下停车场监控系统系统,其系统组成框图如图1.1所示。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由公安部与建设部于1988年颁布,1989年开始实施,与<停车场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同期颁布实施.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试行) 颁布单位公安部/建设部颁布日期881003 实施日期890101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大、中城市和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小城市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专用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原则上应在主体建筑用地范围之内。 第三条机动车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B5768-8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 第四条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 第五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 公共建筑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包括吸引外来车辆和本建筑所属车辆的停车位指标。 第六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一。 第七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 第八条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二规定。 第九条在停车场内停放的机动车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三规定。 第十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 第十一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表四规定。 第十二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应不大于表五规定。 第十三条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2.5米。 第十四条自行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二。 第十五条自行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六规定。 第十六条公共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是指吸引外来自行车的停车位指标。 专用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应不小于本单位职工人数的30%。 第十七条各类建筑配建的停车场车位指标应不小于表七至表十八规定。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细则,报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公安部和建设部备案。 第十九条本规则由公安部和建设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1989年1月1日施行。 表一:停车场(库)设计车型外廓尺寸和换算系数

城市停车专项规划大纲(参考)

城市停车专项规划大纲(参考) 1.城市停车现状分析 1.1城市交通现状分析 从道路设施分布、公共交通设施分布、机动车发展状况等方面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总结。 1.2城市停车设施现状分析 通过交警、城管等部门提供的资料,对城市停车设施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归纳。 2.城市停车主要问题 2.1城市停车设施和使用特征调查 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调查、互联网大数据等多种途径,研究停车设施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特征。 2.2 城市停车设施实施情况评估 对调查数据进行梳理,通过车均泊位数、路内/路外泊位数比例等指标,对停车设施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2.3城市停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上位规划解读 3.1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解读 重点解读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等指标和城市空间结构等规划理念。 3.2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解读 重点解读城市出行量预测、出行方式划分比例等指标。

4.城市停车发展战略 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等上位规划提出的要求,以及现状调查发现的现实停车问题。结合其他城市经验,统筹考虑现状及未来停车供需关系,指定城市停车发展目标。 4.1国内外其他城市停车发展案例 4.2城市停车发展方向和目标 4.3城市停车管理原则和策略 5.停车分区发展策略 综合考虑人口、土地、交通等多种因素,合理划定停车分区,确定分区差别化的停车发展政策、停车设施供给和管理策略。 5.1城市停车分区划分的原则与方案 5.2差别化的分区停车发展政策和规划指引 5.3分区停车设施供给规划和供给策略 5.4分区停车收费和管理策略 6.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标准 结合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停车分区发展策略,按照各类建筑物停车需求特征、区位特征的差异,确定不同分区、各种类型建筑物配建停车标准。 6.1现有建筑物停车位标准的问题分析 根据分区停车发展策略和城市交通发展要求,结合国内

地下车库的规划方法(个人整理)

地下车库的规划方法 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已成为一种趋势。 1地下车库规划整体考虑的必要性 住宅小区的地下停车库平面布局设计与独立的专用地下停车库不同,受地面以上住宅楼的影响较大。通常在整体社区规划,首先考虑的是地面上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楼体间距等指标要求,待这些指标规划完成后,才会考虑地下停车库的布局,这种设计思路很大程度上造成车库设计不合理,实用性差: 因为住宅的柱网、建筑结构体系布局、和延伸至地下的垂直消防交通系统(电梯井)都会对车库布局造成很大干扰,常常在地面部分的设计构图全部完成后,再设计地下车库时发现, 住宅的密集柱网设计把停车库分隔成零散的片区,停车效益降低,车道不通畅,车库的实用性很差。 所以在设计初期,必须把地上、地下统一考虑,地下车库决不是设计的附属品,要尽可能把车库集中在一个整体空间中,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 一种方法是,把地上住宅沿地块外围布置,就是“围合式布局”,社区中部形成比较开阔的园林空间,下面做停车,这种方式能够形成开阔的楼间距,住宅单元的通风、景观效果非常好,同时地下车库的使用率也非常高。 另外一种方法,把住宅楼多栋组合,提高小区空地的完整性。从而有利地下停车库空间的完整性,对于大盘而言,有时地下停车库被分割成几个片区,这时还要考虑各区之间的连接通畅,不应产生瓶颈现象,从而对交通、消防不利。

2.地下停车库的平面布置 主要包含车道和停车位布置、柱网布局、与地下室其它功能部分协调等。 一般住宅小区以中型轿车:长(4. 9m X宽(1. 8m X高(1. 8m)为设计标准车型尺寸,停车位尺寸应为:长(5 —6)m x宽(2 . 5—3)m。 车位与车道成90°直角,且车辆“倒进顺出”的布置的时候,每台车所占车库面积的比例最小,按照此方式布置的地下停车库每车所占面积应在28 m2—35卅,设人防地下车库也仅为为40平米/每车位. 较大型车库的停车通道,应尽量设环形车道。当采用与车道成90°直角的停车位布置时,车道宽应在6m以上,车道车行路线方式可采用双车道双向行驶。 按照标准车型与车道尺寸,柱网宜在6X8m柱间停两辆车)或8X8m柱间停三辆车)左右。 3.车库出入口的设计 根据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 汽车库違筑分类表K 0+4 他机应114吟:.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设计 一、停车场概念 景区停车场是为旅游者使用的汽车提供停车服务的场所。景区中常见的车辆类型有大型客车、中小型客车以及摩托车和电瓶车。 二、旅游景区停车场设计原则 1. 一般停车场设计原则 (1)强调自然协调 风景区停车场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自然”,包括场地本身的“自然”及与周围风景衔接的“自然”。最好是借用自然的地形,就势建造。停车场区内大客车与小汽车要分区停放,用绿化及道路划分出各自的停车空间。小汽车停车场常常结合场地地形及建筑物布置情况灵活分散成几个组来布置。 (2)尽量留地于人 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将停车场建在地下或水下。而腾出的地面最好用于建游园,搞绿化,或扩大水面。建在地下或水下的停车场要综合研究,科学设计,其内部设施要现代化。 (3)设置服务设施 要在整个停车场的合适位置分散布置一些休闲设施、一定数量的公共电话亭等,以方便游客使用。 (4)设置临时停车场 有些景区的旅游季节性非常强,旺季停车位严重不足,为避免破坏环境,不适合再修建新停车场的景区可考虑建造临时停车场。目前有一种产品叫草坪格,可广泛应用于建造临时停车场、步道。 2. 态停车场的规划原则

生态型的停车场宜采用组团式、分散式的布局。采用绿化草坪砖,以灌木为隔离线,用高大乔木和藤蔓植物遮荫。景区的停车场应成为景观,避免采用使大面积车辆曝晒的硬化停车场。国外有景区采用太阳能电池板或太阳能集热器作为停车场的车棚。既可防止车辆曝晒,为开空调而多耗油污染景区空气,又可以为景区提供绿色电源。 此外,景区停车场的建设要建一个,用一个,建成后的停车场不能移作他用,己移作他用的要设法收回。避免对景区停车造成困扰和负担。 三、停车场类型 1.停车场类型 按照停车所处于的空间位置来分,可以分为路边停车场以及路外停车场。(1). 路边停车场 是指在道路的一侧边缘或者两侧边缘划出一定的范围作为车辆停放的设施。一般来说,在交通量大的区域,路边停车场一般不会成为优先考虑的对象。(2). 路外停车场 是指在道路之外,不占用道路的停车设施,一般在景区中的停车场类型常采取平面式和立体式。 2.车辆停置形式 车辆停放时车位的布置形式,有垂直式、平行式、斜角式三种,或混合采用此三种停车方式。 垂直式:即车辆垂直于通道停放。采用这种形式,一定长度内停放的车辆数最多,用地较省,但停车带较宽(以最大型车的车身长度为准),车辆进出车位要倒车一次,须留较宽的通道。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摘录

一、《城市停车规划规范》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是城市停车设施的主体,应占城市机动车车位供给总量的80%以上。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应控制在城市车位供给总量的20%以内。路内停车位是城市公共停车场的一部分,依据城市停车规划确定停车规模和设置原则,在不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前提下,可设置路内停车位,其规模应控制在城市车位供给总量的5%以内。 城市停车规划估算停车场用地时,地面停车场小型车单车停放面积宜采用25~30m2,大型车单车停放面积宜采用50~60m2;地下停车库与地上停车楼单车建筑面积宜采用30~40m2,机械式停车库单车建筑面积宜采用15~25m2。 5.1 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 5.1.1 建筑物分类按照用地性质、建筑性质、使用对象、建筑类型等特征划分建筑物大类,然后分析各类建筑物停车需求特征,按停车需求特征差异进一步细分子类。 5.1.2 各城市建筑物大类划分须符合表5.1.2的规定,建筑物子类的划分可参考表5.1.2的规定,建筑物停车配建指标应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各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配建指标下限值不应低于表5.1.2的规定。 表5.1.2 建筑物分类与停车配建指标下限值

续表5.1.2 注:各车型机动车停车位换算系数见附录A,非机动车停车位换算系数见附录B。居住中廉租房机动车车位不得高于1辆/10户,非机动车车位不低于1辆/户。 5.1.3 不同建筑物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比例的残障人士专用车位、装卸货车车位、出租车车位、旅游巴士车位以及救护车车位等。

二、《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规范》 配建公共停车场(库)停车位控制指标 名称单位自行车机动车 公共中心车位/100㎡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45 商业中心车位/100㎡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45 集贸市场车位/100㎡营业场地大于或等于7.5 大于或等于0.30 饮食店车位/100㎡营业面积大于或等于3.6 大于或等于0.30 医院、门诊所车位/100㎡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5 大于或等于0.30 注:①本表机动车停车车位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 ②其它各型车辆停车位的换算办法,应符合本规范第11章中有关规定。

停车场规划与设计毕业设计

XXXXXXX 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 题目:包头市昆都仑区停车场规划与设 计 学生姓名:XXXX 学号:XXXXXXX 专业:交通工程 班级: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

摘要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城市公共停车场的选址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及土地利用的相互影响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城市交通实际情况,对包头市市昆都仑区分区停车情况、停车需求及停车场选址布局规划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论文的研究主要为了完善包头市的交通系统,保障城市停车设施用地的落实,为包头市的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措施,保障包头市停车设施的合理规划。 本论文即以此为背景展开的。在对包头市昆都仑区分区停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之后,本文分析了分区区域的停车特性,如停车场的容量、停车场所特征、停车场饱和度及管理等。随后,本文综合比较了各种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并最终选定指数平滑法对包头市未来十八年的停车需求进行了合理的预测。停车预测之后,本文通过分析公共停车场选址的因素,运用物流中心选址的基本原理,给出了非确定性社会公共停车场选址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 论文最后,作者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关键词:停车场;停车调查;选址规划;交通系统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scholar's impact on the urban planning,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and land use, 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survey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methods for locating and planning Kundulun District in Baotou public parking lots,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Baotou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o ensure the land use of the parking lots, and also to provide the basis to guidance the building and management work of Baotou urban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al situation of Baotou, this paper offers reasonabl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reasonable planning of parking lot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begins under this background.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of park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Baotou parking, such as service object, parking location, parking style parking lot saturation and management. Then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different models for parking demand forecasting and And eventually selected exponential smoothing baotou to claiming the future of hebron area 18 years of parking demand the reasonable forecast.After the forecasts ,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of public parking lot location,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location of the logistics center, the authors give the social public parking lot uncertainty the loc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solution.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are the innovating points and shortages of this paper. Keywords: Parking lots; Parking survey; Site planning ; Traffic system

大城市停车场系统规划技术

大城市停车场系统规划技术 1996年10月底原国家科委批准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大城市停车场系统规划技术》的专题合同,同年11月该专题正式开始起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主持单位,在原国家科委、公安部、建设部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领导直接组织和参与下,专题研究小组全体成员克服了经费短缺、时间紧、要求高的困难,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勤奋努力,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研究,本专题的研究任务已于1998年10月通过了建设部科技司组织的鉴定。由两院院士周干峙和扬佩昆教授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课题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总体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本课题是建设部系统"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第一个完成的成果,也是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城市交通方面第一个提交的成果,建设部科技司已经将本课题成果作为建设部系统重大科研成果上报国家科技部。 为了探索科学技术如何更好地转换成生产力,创造出更大地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本课题成果为基础,从1998年开始,应用于建设部、公安部主持的国家的"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规定与建设标准"的编制工作中,并着手编制"停车场规划指南";为了推动停车场建设产业化,我院已经着手开展"北京市停车场规划、建设、管理示范工程"项目,进行停车场政策、规划、建设、管理的一体化开发,以此来推动全国城市的停车场建设。 一、专题研究的背景 停车场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停车场具有"准公共物品"的特点;非公共停车位具有房地产的特性,其供需状况对城市空间供应也有很大的影响。停车场与一般商品不同,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可储存性,表现在非高峰时段容量过剩,高峰时段容量不足;二是不可运输性,体现在无法实行空间上的调节,如不能把边缘地区停车场的剩余容量输送到中心区去;三是作为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从常识的角度来讲,一辆车至少要占用一个停车位,与道路交通相比,停车位的总需求是"刚性"的。鉴于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城市停车场的供应与需求始终存在着矛盾。 机动车总是在"停"与"行"两种状态之间转化,"行"状态需要道路条件,"停"状态则要求停车场来保证。随着我国近年来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车辆交通量日益剧增,很多大中城市不仅出现了动态交通的严重阻塞,而且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占道停车、违章停车,从而进一步加剧交通阻塞,导致交通事故上升。城市"停车难"状况已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但长期以来,我国城市停车场建设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历史"欠帐"很多,问题日益严重,据有关部门预测2010年城市汽车保有量将是90年代中期的4倍以上,可以预见城市交通问题将更加严重,特别是城市停车问题很可能成为实施国家汽车产业政策和城市道路交通政策的"瓶颈",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发达国家从50年代开始深入研究城市停车问题,如美国在1956年针对停车特性与城市规模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根据近70个城市的调查结果总结出《城市停车指南》(Parking Guide for Cities)。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了CBD停车的研究,并于1965年出版了《城市中心停车》(Parking in the City Center)。1971年出版的《停车指导原则》(Parking Principle , Special Report #125)总结了111个城市的停车研究结果,其停车指标以城市人口为依据,特性指标有停车供应、设施使用、出行目的、停车集聚、持续时间、步行距离及周转率等。香港运输署1995年出版的《停车需求研究》中介绍了香港所进行的停车调查,该调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现状停车调查,目的是收集现状停车设施供应情况,并为2001年—2006年停车供应预测提供基础数据;二是停车特征调查,目的是建立不同用地性质与停车产生吸引之间的关系和停车需求模型。三是车辆拥有者偏好调查,目的是通过询问,了解寻找车位时间、停车付费、乘坐公共交通的等候时间或步行时间等。日本1957年颁布了《停车场法》,大力推广鼓励路外停车场的建设。1962年提出了《机动车场所之确保法实施令》和《自动车保管

停车场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节设计目标及原则 (1) 、设计依据 (1) 、设计目标 (1) 、设计原则 (2) 第二节项目概述 (2) 第三节方案设计详述 (3) 停车场管理系统说明 (3) * 停车场示意图 (4) 停车场流程图 (5) 、收费管理体制 (6) 第四节主要设备功能及技术参数 (7) 智能道闸 (7) 刷卡票箱 (8) 车辆检测器 (8) 有源485转换器 (8) 、 图像对比系统 (9) LED显示屏 (10) 控制主板 (10) 车牌识别摄像机 (11) 第五节高峰智能停车场功能介绍 (11)

停车场系统设计 本系统设计以贵方要求为出发点,在智能大厦整体网络系统的涵盖下,采用计算机和感应式IC卡应用技术为核心,实现停车收费、满位显示、车辆保管、自动统计与核算收入等功能。 第一节设计目标及原则 、设计依据 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 GB/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通用要求; GB/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器电动门锁的特殊要求的规定; ISO 14443/A国际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GBJ232-82 局域网IEEE 规约; TCP/IP协议; 《软件工程国家标准》;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标准》GB 4943-2001 《公安部安全防范系统设计施工总则》 、设计目标 兼容目前世界上先进的非接触IC卡感应技术、RFID射频技术、车牌识别技术操作 安全可靠; 充分利用大楼社区的网络资源,共享基于以太网的网络平台资源;

建立统一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2000作为管理平台; 追求先进,注重实用、科学、经济及合理性; 保障系统的安全、简捷、功能齐全; 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及易维护性。 方便工作人员工作,保障大楼与社区安全; 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和管理效率,节省资源,增加附加值。 提高服务质量。 充分考虑系统后期建设的可扩展性及易维护性。 、设计原则 稳定可靠的原则:该系统关键部位有冗余和备份,一旦系统某部分出现故障,可 以很快恢复工作。系统的应急处理部件可以从容地应付发生的各种故障。一卡通 系统的读写设备均可在脱机状态下工作,以确保在脱机时能继续工作。 安全性原则:系统具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保障重要的管理数据和经济数据, 确保系统安全。 开放型原则: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型,可以把业界和市场上各类最好的产品结合 起来,构成性价比最优的系统框架。 扩充性原则:当需要增加新的用户应用时,系统具有扩充余地,便于扩充、升级。 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系统所使用的技术及产品既先进,又成熟,做到先 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节项目概述 翠岭华庭位于新区检查站旁边,交通位置优越,为深圳龙华新区核心位置,也是深圳后花园为住宅首选地,拟打造高端办公写字楼及生活小区一体化物业,本项目由7栋楼宇组成,其中一栋为地面31层高地下负3层的写字楼,计6个电梯及2个观光电梯,其余6栋分别为地面31层高地下负2层,每单元2梯四户,共计600余户住宅,拟规划设计主要供1栋写字楼使用100余车位的地面停车场,以及供其余6栋住宅小区使用的地下停车场共计车位500余位。 目前规划的地面地下停车场可互通,1栋写字楼的地面停车场可由一进出口直接驶入住宅小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 第一条本规则适用于大、中城市和重点旅游区停车场的规划设计,小城市可参照执行。 第二条专用和公共建筑配建的停车场原则上应在主体建筑用地范围之内。 第三条机动车停车场内必须按照国家标准GB5768-86《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 第四条机动车停车场的出入口应有良好的视野。出入口距离人行过街天桥、地道和桥梁、隧道引道须大于50米;距离交叉路口须大于八十米。 第五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大于5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2个;大于500个时,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米,出入口宽度不得小于7米。 公共建筑配建的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包括吸引外来车辆和本建筑所属车辆的停车位指标。 第六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停车方式应以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保证安全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一。 第七条机动车停车场车位指标,以小型汽车为计算当量。设计时,应将其他类型车辆按表一所列换算系数换算成当量车型,以当量车型核算车位总指标。 第八条机动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二规定。 第九条在停车场内停放的机动车之间的净距应不小于表三规定。 第十条机动车停车场内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得小于6米。 第十一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小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表四规定。第十二条机动车停车场通道的最大纵坡度应不大于表五规定。 第十三条自行车停车场原则上不设在交叉路口附近。出入口应不少于二个,宽度不小于2.5米。 第十四条自行车停车方式应以出入方便为原则。主要停车方式见图二。 第十五条自行车停车场主要设计指标应不小于表六规定。 第十六条公共自行车停车场的停车位指标是指吸引外来自行车的停车位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