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详)

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详)
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详)

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修编

(2020年)

上海市水务局

二零零六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第一节规划修编的背景 (1)

第二节主要结论 (2)

第二章城市概况 (7)

第一节自然条件 (7)

第二节城市性质 (8)

第三节社会经济发展 (9)

第三章污水处理系统现状及特征 (10)

第一节水资源现状 (10)

第二节水(环境)功能区划 (10)

第三节污水处理系统现状及特征 (12)

第四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14第四章规划总则 (16)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 (16)

第二节规划依据 (16)

第三节规划思路与原则 (16)

第四节规划范围及规划对象 (17)

第五节规划年限和目标 (17)

第六节规划标准 (18)

第七节规划需求分析 (19)

第五章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方案 (20)

第一节系统分片布局 (20)

第二节规划污水量预测 (20)

第三节污水处理系统规划方案.................................... (21)

第四节中心城区分散污水厂规划去向55第五节初期雨水的治理55第六节粪便污水处置方案58第七节污泥处理与处置59第八节上海市保留工业区污水规划去向62第九节实施效果64

第六章近期实施计划 (65)

第七章配套政策和管理措施 (67)

第八章说明和建议 (68)

附件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规划修编背景

1999~2001年,为配合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上海市水务局组织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编制工作。于2001年12月编制完成的《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在征求了相关职能局的意见并修改后,于2002年3月由上海市水务局上报市政府。同年7月,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沪府(2002)72号文“关于原则同意《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的批复”意见,批准了《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

2001年版的《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是在总结前几轮本市城市污水治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2020年)》编制而成的。规划明确提出了污水治理要以“三个提高、两个加强、一个利用”为指导思想,贯彻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污水设施的同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人口布局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首次提出了城市污水分片治理的研究方案,即按石洞口、竹园、白龙港、杭州湾、嘉定黄浦江上游、长江三岛等6大片区系统布局的框架。整个规划体现了“保护水源、优化布局、体现效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为上海水环境的整治作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当时的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全市人口为1600万,能够纳入到城市污水管网的污水量约为676万m3/d(不含地下水渗入量为588万m3/d)。

目前,上海城市污水治理正是在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污水治理方针的基础上,相继建成了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污水治理二期等工程,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发展到了492万m3/d,中心城的污水集中处理和郊区西部地区以分散处理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但随着上海城市人口和工业不断向郊区疏解,尤其是根据最新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单元规划和郊区综合规划纲要,宝山、闵行、浦东新区和7个郊区人口规模均有较大的突破,加之这些地区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布局调整、区域功能提升、社会结构转型,都对城市污水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先的污水处理系统规划规模和治水手段已满足不了新形势下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对水环境治理的量和质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一、原有的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规模满足不了新一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

随着近几年上海宝山、浦东新区、临港新城和郊区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较先前的总体规划有较大的突破,根据最新资料,预计到2020年,

人口规模将达到2000万以上,中心城区除了宝山、闵行、浦东新区人口规模和分布有所增加和调整外,新增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郊区。根据预测,宝山、闸北、普陀、虹口、杨浦、长宁、静安、黄浦、卢湾、徐汇、闵行及浦东新区12个区城市化地区及接近城市化地区范围外侧的部分已开发地区人口规模由原来的1050万扩大到1250万左右。宝山、浦东、嘉定、奉贤、松江、临港新城等成为重要的工业疏解基地。工业用地的总面积也将达到了1050km2。

因此,必须结合最新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区县的城镇总体规划,全面规划、近远结合、合理布局,加快郊区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为区域水环境的治理提供一个安全、高效、优质、全覆盖的水环境治理设施体系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布局需要与区域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充分协调,以满足国家对污水处理标准提高的需要

根据已经批准的新一轮上海市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规划,污水处理布局必须与区域的水环境功能相协调,注重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与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结合最新颁布的2002年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标准,对原有规划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布局优化,以体现污染治理满足水功能区划要求和为生态建设服务的思想。同时,水环境的治理,在突出治源治本的同时,还要加强雨天溢流河道污水的治理,发挥综合治理的效益和体现科学治水的理念,以满足上海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上海现代国际化大都市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根据上海市的总体规划,农村原先大量分散的自然村落要逐步形成600余个具有一定规模、人口相对集中的中心村,人口集中后,水污染问题必然会日趋突出。因此,必须同步研究中心村污水处理系统规划,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四、市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和水务“十一五”规划的编制需要有新的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应的污水专业规划作支撑

2000年起,本市启动实施了第一、第二轮环境保护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有效地改善了全市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目前,市政府已经确定了第三轮“三年行动计划”的治理目标,市水务局也正在编制水务“十一五”规划,亟待明确和落实水环境治理各系统的布局和规模。

因此,污水处理系统专业规划修编为第三轮“三年环保行动计划”创造基础条件的同时,也为水务“十一五”规划提供必要的依据。

第二节主要结论

一、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全市,规划面积约6340 km2,规划服务人口2000万,规划污水量1050万m3/d(含地下水渗入量),包含中心城、新城、新市镇和中心村四个层次,规划重点是中心城区、新城和新市镇地区。二、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水战略,准确把握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需求和国际大都市发展规律,客观分析当前污水治理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上海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和水(环境)功能区划为指导,以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为主线,树立“安全、资源、环境”三位一体、人水和谐的思想,坚持城乡统筹。通过截污、扩容、提质、治泥等措施,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体系,为保障上海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规划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以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中心,为社会经济发展和造就人与自然和谐、安全可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城市提供保障。实现二个同步:一是要加强城乡统筹,确保区县在水环境整治与保护方面与城区建设同步。二是要加强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处置同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大黄浦江上游和长江水源地保护力度,提高城市的供水安全。二是要以2010年世博会为契机,促进苏州河、黄浦江两岸重点区域和临港新城等地区的开发。三是进一步加大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力度,为提高城市的水环境质量夯实基础。

强化四个结合:一是污水处理系统的规划要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和相关的专业规划相结合,确保规划的系统性,整体性。二是污水处理系统规划要与区域水环境的功能相结合,突出治本,兼顾面源污染的治理,使水环境的质量得到恢复。三是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与河道整治相结合,发挥综合治理的效益。四是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要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远近结合,避免重复建设。

四、规划年限: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五、规划目标:

(一)近期(2010年)

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泥做到同步有效处理,满足处置要求。

(二)远期(2020年)

在规划期内形成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全市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 污泥做到同步有效处理,满足处置要求。

六、系统规划:

(一)规划标准:本规划污水量预测按分类和综合用水指标来预测。日均旱流污水量与日均用水量折算比例为0.9。

日均污水量 = 日均旱流污水量 + 地下水渗入量 日均旱流污水量 = 综合生活污水量 + 工业废水量 综合生活污水量=居民生活污水量*(1+三产系数) 地下水渗入量按日均旱流污水量的10%计。 1)

不同规划区域在规划年限内的居民生活污水量标准(L/人·d )

表1-2-1

2) 三产系数 表1-2-2

3)工业用地污水标准 表1-2-3

4) 按综合污水指标法

表1-2-4

5)合流制地区的雨水截流倍数≥3,远期适当考虑分流制地区的初期雨水截流,其流量结合已建外排截流总管的规模确定,一般按0.2~0.3mm/hr 降雨强度计算。地面径流过程中污染比较大的区域,雨水泵站应采取调蓄等工程措施,以进一步减少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

(二)排水体制:新建地区采用分流制,建成区仍维持原有的排水体制,有条件的合流制地区可向分流制过渡。

(三)系统分片:污水系统分成石洞口片区、竹园片区、白龙港片区、杭州湾沿岸片区、嘉定及黄浦江上游片区、长江三岛片区等6大片区。(四)规划方案:

1、规划布局: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和现有的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中心城及郊区东部地区将形成石洞口、竹园、白龙港、南汇中北部、临港、奉贤东部、奉贤西部、金山东部(新江)等八大集中污水处理系统;郊区西部地区的污水将采用组团式“分散处理”系统。最终形成“集中处理”和“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布局。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与污水处理系统规划相协调,中心城区结合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分别在大型污水处理厂旁配置污泥处理处置厂;郊县则采用集约化方式,分别在各个郊县设置1~2座集约化的污泥处理处置厂,以提高污泥处理的效益。污泥厂的建设遵循近远期结合,分期、分步实施的原则,处理的方法以消化、干化、堆肥、焚烧为主;处置则以填埋、综合利用为主。

至2020年,上海市污水处理系统将形成2166的格局,即全市污水设施的服务人口2000万,产生的污水量约1000万m3/d左右(1050万m3/d),由石洞口、竹园、白龙港、杭州湾、嘉定黄浦江上游、长江三岛6大片区内的污水收集系统收集,经60余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水系统布局详见表1-2-5

污水处理系统规划布局一览表表1-2-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