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河南师大附中8下期末测试

中国现代史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1.1949年当举行盛大欢迎仪式的建议报告送到毛泽东那里时,他说,还是简单好,不要动员那么多人。这一天,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足足站了6个小时,他此刻的心情是“又愉快又不愉快”。下列哪些是毛泽东“不愉快”的原因

①中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

②美国侵略朝鲜威胁到我国安全

③人民生活贫困

④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不愉快”的原因,是中国大陆还没有完全解放、人民生活贫困、新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选项①③④符合题意;美国侵略朝鲜威胁到我国安全发生在1950年,毛主席不可能在1949年就因为此事不愉快。排除②。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④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1956年7月19日,古城沈阳一架银白色歼击机滑跑了很短的距离,昂首直插蓝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国试制成功新的喷气式飞机”。该项成就主要是由于

A. “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 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

D. 我国要建立强大的空军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施“一五计划”,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是期间的重要成就之一。选项A符合题意;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要建立强大的空军;选项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3.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

A. 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 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项A符合题意;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是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共十三大;将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是十七大。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4.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这样写道:“20世纪50年代最初几年里……绝大部分贫农几乎没有致富的现实希望,至少在近期内如此。他们缺少农具及牲口,以便能够有效地耕作其土地……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只靠简单地重新分配村中的土地就能解决的,而有些问题甚至因为土改而变得更糟了。”以下对该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土地改革的开展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B. 为了解决材料中提到的问题,国家进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当时中国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浪潮

D. 材料所描述的这段时期,农村土地所有制属于私有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最初几年里……绝大部分贫农几乎没有致富的现实希望,至少在近期内如此。他们缺少农具及牲口,以便能够有效地耕作其土地……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只靠简单地重新分配村中的土地就能解决的,而有些问题甚至因为土改而变得更糟了”,由此判断与土地改革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材料所描述的这段时期,农村土地所有制属于私有制,选项D符合题意;为了克服土地改革的弊端,国家实施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而不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A. 土地改革运动 B. 全行业公私合营

C. 手工业合作化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后,原来的企业家可以得到一定的利息。因此,题干的“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全行业公

私合营,故B符合题意;土地改革运动、手工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干的“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体现的是全行业公私合营。

6.从1976年1月到1997年去世为止,邓小平共有8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1985年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为此,邓小平也成为了1986年

首期的封面人物。对邓小平此次当选“年度风云人物”的原因说法有误的是

A. 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深得人心

B. 世界1/4人口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保持世界局势的平稳

C. 中国经济政策的彻底转变,说明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 这个转变,将影响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选项ABD符合史实,但是不符合题意;中国走上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资本主义道路。选项C不符合史实,但是符合题意,故选C。

7.《平凡的世界》中写道: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

A. 土地所有制改变

B. 农村经营方式改变

C. 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变

D. 农民生活水平下降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年搞合作化时,田福堂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是指在三大改造过程中,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国家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合作经营;“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指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分田到户、自负盈亏;因此“散伙”后的农村政策与之前相比,体现农村经营方式的改变,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选项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不变、

选项D农民生活水平下降,不符合史实。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8.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了对国企的初步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对国企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B. 坚持执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 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自主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985年,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是国企改革的背景,选项C、D都是国企改革的内容。因此选项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9.“下海”一词最初浅的是指一种到大海里去的动作。久而久之就引申了许多经济和政治色彩,一般指放弃或保留原来的工作去经营商业和创业。据此推测下图所指电视剧的背景应该是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电视剧《下海》的背景可能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选项A符合题意;过渡时期指1949——195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1956——1966年,“文革”时期指196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指改革开放以来。选项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一五计划”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选项C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改革开放的开始;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1958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①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

②实现了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③体现了国家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理念

④保证了民族的团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不适合解决台湾问题,港澳问题是通过“一国两制”解决的,因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完成祖国统一这句话不恰当。选项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 12.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运动促成了

A. 两岸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B. “九二共识”的达成

C.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D. 两岸“三通”的实现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方面进行交流,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B 和C 、D 历史事件的时间分别是1992年、1979年、2008年,都与1987年不符,所以答案为A 。

点睛:台湾问题是中国统一的主要问题,对于台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是中国的主要问题。需要孩子们掌握好基础知识,正确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3.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特撰文针对最近几年的少数民族电影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当前的少数民族电影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创作,可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并呈现出新发展、新格局的态势。针对少数民族电影的内容,哪些关键词符合史实

①民族区域自治

②民主改革

③王进喜

④西部大开发

⑤经济特区

A. ①②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探索时期大庆油田的模范人物;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时率先在沿海设立的。这两个跟少数民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选项③王进喜、⑤经济特区不符合题意,可排除;选项①②④与少数民族相关;符合题意;故选A。

14.军种是军队在其组成上,依据主要作战空间、使命和武器装备所划分的基本种类。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新建的军种是

①陆军

②海军

③空军

④第二炮兵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中国海军成立。1949年11月中国空军建成。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陆军建立;1966年7月1日第二炮兵组建。仔细审查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5. 有人评价他:“黄埔任教,激扬文字培育革命英才;转战南北,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中;国际舞台,不卑不亢重塑大国形象;日理万机,鞠躬尽瘁无愧人民公仆。他是

A. 孙中山

B. 蒋介石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周恩来的知识,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黄埔任教、转战南北、国际舞台、日理万机”,我们可判断出这段材料,歌颂的周恩来总理,故答案选D 。

考点: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兴起·北伐战争

16.习近平主席同亚非国家领导人在万隆重温当年亚非领袖的“历史性步行”,共同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携手绘制共同发展的蓝图。关于万隆会议,下面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当年的万隆会议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歪曲和封锁

B. 万隆精神对提出新形势下加强亚非合作的新倡议有重要的意义

C. 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

D. 这次会议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选项C 关于万隆会议理解是不正确的,符合题意;选项ABD 关于万隆会议的理解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C 。 17.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A.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B.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 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的意思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铺平道路,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故选B.

考点:中美建交.

18. 一位美国学者在《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这位美国学者评价的是

A. 邓稼先

B. 王进喜

C. 袁隆平

D. 雷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史实的能力。从题文史料中“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我们可以推断这肯定与提高粮食产量有关,四个选项中只有C选项袁隆平的成就与提高粮食产量有关,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亩产达到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誉为“东方魔稻”。所以答案选C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19.结合所学知识,从下边这些关键词中,你可以知道这位科学家是

①中国女药学家

②发现了青蒿素

③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 邓稼先

B. 杨利伟

C. 钱学森

D. 屠呦呦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邓稼先、钱学森是研究原子弹、导弹的专家,杨利伟是航天员。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20.下图数据说明1978年以来

全国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A.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 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C. 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

D. 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拥有量体现了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选项A符合题意;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与题干内容不符;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在少数民族题材电视剧《丝绸之路传奇》中有这样几个情景,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场景一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中央决定从浙江、江苏等地调大批纺织工业专家和技术工人奔赴新疆。场景二“文革”到来,“文革”小组传达停止生产搞运动的文件。

场景三……对于一个有着30多年光辉历史的老厂要搞改革开放,走市场经济,搞股份制合资企业……

(1)1955年,我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行了哪项措施?并列举一例说

明该项措施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说一说国家为了加强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一说“文革”对国民经济产生的影响。

(3)文中所提到的“市场经济”是哪次会议提出来的?新疆也要搞“股份制合资企业”,这说明了什么?

(4)谈一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答案】(1)“一五”计划;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国民经济严重倒退。

(3)十四大;改革开放深入内地。

(4)依据国情,实事求是,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我国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

面貌,实行了“一五”计划;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7月13日,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

(2)根据材料“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为了加强民族团结,采取的措施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结果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因此“文革”使国民经济严重倒退。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疆也要搞“股份制合资企业”,这说明改革开放深入内地。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国情,实事求是,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让党和国家事业始终充满创造活力、不断打开创新局面。

——习近平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指出创新的根源。请举一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制度创新。现代中国,农民实践创新的伟大举措是什么?

(2)材料二是中国共产党哪一创新理论实践的辉煌成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还有哪些理论创新?

(3)材料一中列举的引领发展的诸多创新中,你认为起决定作用的是什么创新?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答出一点即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改革开放理论(或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一国两制”

(3)理论创新,科学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其他答案:实践创新,实践出真知(或实践实践验证里的唯一标准);制度创新,制度是执行方针路线的保障;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定不移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创新的根源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制度创新,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现代中国,农民实践创新的伟大举措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根据材料二“上海东方之珠”,“香港回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的辉煌成果。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如“一国两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引领发展的诸多创新中,理论创新起决定作用。因为科学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一个时

代都要创新,也都会创新一些重要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点睛:抓住题眼“引领发展的诸多创新中,起决定作用的创新”,是解题的关键;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科学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每一个时代都要创新也都会创新一些重要的理论来支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实践和全党智慧的结晶,在这一思想的创立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做出了卓越的理论贡献;在领导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践中,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这一科学理论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23.衣服是一种语言,是表达人生的一部袖珍戏剧。衣着就像是写在人们身上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0年代,列宁装,这是从苏联 50年代,布拉吉,这是来

学来的服装款式自苏联的一种连衣裙

材料二 60年代,女孩爱穿工装裤,男士都是一致的黑蓝制服;70年代,军装成为全国人服饰的主流,人们都以穿军装为荣,再肩挎一个绣着为人民服务的军用帆布挎包,那就是当时最时髦的服饰。

材料三西装早在20、30年代,就被海外学子带回。十年动乱时西装被批,在中国大陆几乎绝迹。到了80年代,西装再次流行开来。进入新世纪,国际品牌时装陆续进驻中国市场,中国人开始认识范思哲、路易-威登、迪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获得各类时尚资讯变得畅通无阻,中国人的穿着不再同从前那么有“特色”了,而是真真正正的融入了并影响着国际化的时尚浪潮。

(1)材料一中展现的服装特点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取得了什么外交成就?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材料二中60年代流行“工装”“黑蓝制服”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一说80年代后流行西服和新世纪以来人们追求时尚的原因有哪些?

(4)阅读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发展变化的特点。除了服饰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请举出一个例子。

【答案】(1)1949年,中苏建交。

(2)60年代大跃进,全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或商品供应匮乏,买衣服要凭布票)。

(3)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得时尚资讯。

(4)由简单朴素到追求时尚(或服饰变化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改革开放后,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列宁装,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展现的服装特点说明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与苏联建交。

(2)根据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女孩爱穿工装裤,男士都是一致的

黑蓝制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流行“工装”“黑蓝制服”的原因是大跃进时期,全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后流行西服和新世纪以来人们追求时尚的原因,是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获得时尚资讯。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发展变化的特点是由简单朴素到追求时尚。除了服饰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改革开放后,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过去行走是步行,现在是汽车。

24.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表格,回答题。

材料一 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新的长征!万众一

心奔向社会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的斗争。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

——华国锋上台后《国歌》

材料二

(1)针对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当时的中国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并将图中的空补充完整。

(2)图中的“转折”具体指的那个事件?在这个事件之后,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3)1978年后,我国在经济方面具体实施了哪一项具有开创性的政策?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个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答案】(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实事求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改革开放;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华国锋上台后《国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问题是1978年当时的中国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图中的空应补充“实事求是”。

(2)根据图中的“转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这个事件之后,我国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我国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绝大多数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过渡,少数地区已实现小康。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

25.结合史实围绕下列图片,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为主题写一篇80120字的历史小短文,要求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史论结合。

(提示:内容应包括图片所反映事件出现的原因及各自的意义。)

【答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了初期,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15年习近平访美,说明中美关系又有了新的进展。中美关系不断发生变化都得益于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了初期,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2015年习近平访美,说明中美关系又有了新的进展。中美关系不断发生变化都得益于新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26.从201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上获悉,河南省正在组织专家起草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积极向国家争取进入高考改革第二批试点,这充分说明教育改革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曾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流水线,但由于工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不会操作,而只得任其生锈坏掉。

——《激荡30年》

材料二 2008年全球员工共计87500名,其中研发人员37432人(42.78%),85%以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2008年华为人力资源报告材料三“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培养创造发明型人才的模式,二是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社会上发挥作用脱颖而出的机制。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了保障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颁布了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后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并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为加快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结合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才匮乏;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原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立法保障等。

(2)反映的问题:人才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关键;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人才的竞争等启示:要珍惜学习机会,让自己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等

(3)改革高校培养模式;设立创新奖项奖励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曾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流水线,但由于工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不会操作,而只得任其生锈坏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人才匮乏;为了保障基础教育的发展,198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78年后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立法保障等。

(2)根据材料二“2008年全球员工共计87500名,其中研发人员37432人(42.78%),85%以上都是名牌大学的本科以上毕业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说明了人才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关键;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教育人才的竞争等。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珍惜学习机会,让自己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等。(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快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步骤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改革高校培养模式;设立创新奖项奖励等。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理解人才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关键。解答第三问需要分享加快我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